觀潮文言文朗讀
㈠ 文言文《觀潮》停頓
浙江/之潮,天下復/之偉觀也。自製/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㈡ 急求: 觀潮的文言文整理
南宋周密的《觀潮》是這樣描寫錢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豪雄。」觀看錢江潮,南北兩岸均可。南岸的觀潮地帶都在沙地范圍之內,尤以青龍山、赭山一帶稱佳。每年八月中秋至十九日這幾天,幾十里之外的紅男綠女,要攜帶酒餚,趕到江邊欣賞這大自然的傑作。十八日午後潮水來臨之時,數十公里長堤之上,更是人山人海。據史料記載,南宋時期在這節日盛會中,還有一種經過專門訓練的水師,為看客作「弄潮」表演,宋代詩人潘閬稱:「弄潮兒向當潮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周密在《觀潮》中對此作了更為具體生動的描述:「善游者數百,皆披發紋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而豪民貴宦爭賞銀物。」現在看來,這種弄潮技藝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可能他們的弄潮地點都選在杭州附近,以便南宋小朝廷的達官貴人們欣賞,而那裡已是潮水的尾巴了。要是大潮地段,潮水每平方米有七噸多的沖擊力,幾千公斤重的護坡巨石常被捲走,可謂「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以身試潮是不堪一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為盛。方其遠出海門④,僅如銀線⑤;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⑥,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釋: ①節選自《武林舊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刪改。周密(1232—1298),字公謹,宋代湖州(現在浙江湖州)人。②〔浙江〕就是錢塘江。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④〔方其遠出海門〕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方,當……時。其,指潮。出,發、起。海門,浙江入海口,那裡兩邊的山對峙著。⑤〔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⑥〔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牆和大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⑦〔沃日〕沖盪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⑧〔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楊萬里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就是指這樣的景象。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是也」,就是指這樣的景象。
每歲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閱水軍②,艨艟③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④,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⑤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⑧,僅有「敵船⑨」為火所焚,隨波而逝。⑩
注釋:①②〔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京尹,京都臨安府(現在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③〔艨艟(méngchōng)〕戰船。④〔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意思是,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⑤〔乘騎(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⑥〔略不相睹〕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⑦〔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⑧〔一舸(gě)無跡〕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⑨〔敵船〕指假設的敵方戰船。⑩〔逝〕去,往。
吳兒善泅者數百①,皆披發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沒於鯨波萬仞④中,騰身百變15⑤,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注釋:①〔吳兒善泅(qiú)者數百〕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②〔披發文身〕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文彩。文,動詞。③〔溯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④〔鯨波萬仞〕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⑤〔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
江干①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②,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④也。
注釋:①〔江干〕江岸。②〔珠翠羅綺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遊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③〔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高。④〔僦(jiù)賃(lìn)看幕,雖席地不容閑〕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會空閑。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容,許,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文:
江洶涌的海潮是天下間最壯觀的。從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這期間海潮最盛大。當海潮從遠方海口出現的時候,只像一條白色的銀線一般,過了一會兒慢慢逼近,白浪高聳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嶺一般,波濤好像從天上堆壓下來,發出很大的聲音,就像震耳的雷聲一般。波濤洶涌澎湃,猶如吞沒了藍天、沖洗了太陽,非常雄壯豪邁。楊誠齋曾在詩中說:「海水湧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市;錢塘江橫著,潮水給繫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就像這樣一般。
每年臨安府的長官到浙江庭外檢閱水軍,巨大的戰艦數百艘分別排列於江的兩岸,一會兒全部的戰艦都往前疾駛,一會兒分開;一會兒聚合,形成五種陣勢,並有人騎著馬匹耍弄旗幟標槍,舞弄大刀於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間黃色的煙霧四處竄起,人物一點點都看不見,水中的爆破聲轟然震動,就像高山崩塌一般。過一會兒煙霧消散,水波平靜,看不見任何一條大船,只有演習中充當敵軍戰船的軍艦被火焚燒,隨著水波而沉於海底。
浙江一帶善於游泳的健兒數百人,每個人都披散著頭發,身上滿是刺青,手裡拿著十幅長的大彩旗。大家奮勇爭先逆著水流踏浪而上在極高的波濤之中,忽隱忽現騰越著身子,姿勢變化萬千,然而旗尾一點點也沒有被水沾濕,以此來誇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錢的巨富、尊貴的官吏,爭先賞賜銀色的綵綢。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手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一倍。而遊客租借觀賞的帳篷,即使容納一席之地的空間也沒有,非常擁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潮》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讀難生字字音,掌握"方""城""倏爾""文""溢目""江干"等常用詞的意思,疏通文意。
2.整體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結構。
教學重點:目標1、目標2
教學難點:目標1
教學步驟:
一、課前三分鍾:(3分鍾)
1、按學號說自己一則新聞。
2、抽一學生從內容、儀態和技巧方面評價。(目的在於促使學生認真聽講,練習口才,讓說話者也有緊迫感。)
(備學生)如果學生講得不好,教師應給予糾正,學生評價若不知如何說起,
教師要給予指點。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1分鍾)
同學們看過漲潮的壯觀景象嗎?下面請同學們觀看被前人稱?quot;壯觀天下無"的"錢江涌潮"。
三、簡介南宋觀潮盛事和作者。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於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本文描寫的水軍演習、弄潮表演以及觀潮情景,既襯託了錢江涌潮的奇偉壯麗,又共同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風景畫、風俗畫,表現了人與自然搏鬥的勇敢精神。
投影顯示標題、作者。
作者周密,字公謹,號草窗。原籍濟南,後遷吳興(今屬浙江)。南宋文學家。宋末曾做過義烏縣官等職,宋滅之後不再做官。他的詩文都有成就,又能書畫。《觀潮》選自《武林舊事》,是他進入元朝後所寫。
四、整體感知。
1.聲屏顯示課文朗讀錄音、畫面。
2.檢查預習。
彩屏顯示:
(1)給下列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①雷霆A 、ting B.tin( )。②楊誠齋A、zai B.zhai( )
③艨艟 A、mongtong B.mengchong()④如履平地 A、lu B.lu..( )
⑤倏爾 A、shu3 B.shu1( )⑥一舸無跡 A、ge B.ke( )
⑦善泅 A、qiu2 Bqiu3( ) ⑧僦賃A、jiu1 nin B.jiu Knin( )
⑨羅綺 A、qi2 B.qi3…( )⑩鯨波 A、qiong B.jing( )
(2)給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①方其遠出海門 A.當……時B.才
②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A.城市B.城牆
③倏爾黃煙四起 A.忽然B.迅速
④耘
㈢ 觀潮文言文
而:表順承 容:容許;允許
㈣ 觀潮 文言文
1.⑴當……時
⑵年
⑶燒
⑷堵塞
2.C
3.C
4.⑴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⑵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刺著花綉
㈤ 觀潮(文言文)原文在哪可以找到
觀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四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㈥ 觀潮的語音(文言文)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 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 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譯文: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啊。
每年(陰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刺著花綉,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首飾與衣裳的觀眾,道路被數量眾多的車馬堵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的價格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求文言文朗讀:觀潮 周密
錢塘江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啊。從農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為最盛。當潮水從浙江入海口湧起的時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宇宙,滌盪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啊。
每年(陰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百條戰船分列兩岸;然後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煙四起,人和物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傳來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待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了平靜,看不到一條船的蹤跡,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於泅水的吳中健兒,披散著頭發,渾身刺著花綉,手裡拿著十幅大彩旗,爭相奮力逆流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浮沉,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餘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首飾與衣裳的觀眾,道路被數量眾多的車馬堵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的價格加倍的高。但是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㈧ 八年級上冊文言文《觀潮》全文拼音
guān cháo
觀 潮
sòng cháo zhōu mì
宋 朝 周 密
zhè jiāng zhī cháo , tiān xià zhī wěi guān yě 。 zì jì wàng
浙 江 之 潮 , 天 下 之 偉 觀 也 。 自 既 望
yǐ zhì shí bā rì wéi zuì shèng 。 fāng qí yuǎn chū hǎi
以 至 十 八 日 為 最 盛 。 方 其 遠 出 海
mén , jǐn rú yín xiàn ; jì ér jiàn jìn , zé yù chéng xuě
門 , 僅 如 銀 線 ; 既 而 漸 近 , 則 玉 城 雪
lǐng , jì tiān ér lái , dà shēng rú léi tíng , zhèn hàn jī
嶺 , 際 天 而 來 , 大 聲 如 雷 霆 , 震 撼 激
shè , chūn tiān pai rì , shì jí xióng háo 。 yáng chéng zhāi shī
射 , 春 天 派 日 , 勢 極 雄 豪 。 楊 誠 齋 詩
yún " hǎi yǒng yín wéi guō ,jiāng héng yù xì yāo " zhě shì
雲 " 海 涌 銀 為 郭 , 江 橫 玉 系 腰 " 者 是
yě 。
也 。
měi suì jīng jūn chū zhè jiāng tíng jiào yuè shuǐ jūn , méng
每 歲 京 君 出 浙 江 亭 教 閱 水 軍 , 艨
chōng shù bǎi , fēn liè liǎng àn ; jì ér jìn bēn téng fēn
艟 數 百 , 分 列 兩 岸 ; 既 而 盡 奔 騰 分
hé sān zhèn zhī shì , bìng yǒu chéng qí nòng qí biāo qiāng
合 三 陣 之 勢 , 並 有 乘 騎 弄 旗 標 槍
wǔ dāo yú shuǐ miàn zhě , rú lǚ píng dì 。 shū ěr huáng
舞 刀 於 水 面 者 , 如 履 平 地 。 倏 爾 黃
yān sì qǐ rén wù lüè bù xiāng dǔ , shuǐ bào hōng zhèn,
煙 四 起 人 物 略 不 相 睹 , 水 爆 轟 震 ,
shēng rú bēng shān 。 yān xiāo bō jìng , zé yī gě wú jì ,
聲 如 崩 山 。 煙 消 波 靜 , 則 一 舸 無 跡 ,
jǐn yǒu dí chuán wéi dà suǒ fén , suí bō ér shì 。
僅 有 敵 船 為 大 所 焚 , 隨 波 而 逝 。
wú dì shàn qiú zhě shù bǎi , jiē pī fā wén shēn , shǒu
吳 地 善 泅 者 數 百 , 皆 披 發 文 身 , 手
chí shí fú dà cǎi qí ,zhēng xiān gǔ yǒng , sù yíng ér
持 十 幅 大 彩 旗 , 爭 先 鼓 勇 , 溯 迎 而
shàng , chū mò yú jīng bō wàn cūn zhōng , téng shēn bǎi biàn ,
上 , 出 沒 於 鯨 波 萬 村 中 , 騰 身 百 變,
ér qí wěi lüè bù zhān shī , yǐ cǐ kuā néng 。
而 旗 尾 略 不 沾 濕 , 以 此 誇 能 。
jiāng gàn shàng xià shí yú lǐ jiān , zhū cuì luó qǐ yì
江 干 上 下 十 余 里 間 , 珠 翠 羅 綺 溢
mù , chē mǎ sāi tú , yǐn shí bǎi wù jiē bèi qióng cháng
目 , 車 馬 塞 途 , 飲 食 百 物 皆 倍 穹 常
shí , ér jiù lìn kàn mù , suī xí dì bù róng xián yě。
時 , 而 僦 賃 看 幕 , 雖 席 地 不 容 閑 也 。
㈨ 求觀潮朗讀停頓的指導~~~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雲「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並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於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皆/披發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於/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誇能. 江幹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很久前的課文了 快忘干凈了,希望有助。
㈩ 文言文有哪些朗讀方式論文
文言文到底怎樣教
寶坻五中 吳淑靜 楊占平 許俊霞
【內容提要】為改變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老」、「慢」、「差」、「費」的教學現狀,優化文言教學過程,本文試從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實效兩方面,針對文言文教與學的特點,提出具體的做法,以促進文言文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
激發興趣 精講精練 靈活方法 提高實效 積累遷移
「經過千百年時間的淘洗而流傳下來的一些膾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詩文中的極品,是中華民族文化遺產的精華」,而被選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優中選優。但是,無須諱言,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處於老(教學方法)、慢(進度慢)、費(費時多)、差(效果差)的狀態。絕大多數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甚至厭惡、畏懼。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來自「教」的因素:許多老師仍採取傳統的逐字逐句的串講方式,讓學生記筆記,然後從中抽題訓練;或者偏重知識教學,把字、詞、句的理解、翻譯當作重點,其他都交給學生自己解決;或者一味側重背誦,讓學生背課文、背註解、背練習題答案。這樣的課堂,沒有體現新課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古文的精髓,談不到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們從事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必須大手筆地、適宜學情地改革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讓新課改的春風也度「玉門關」。改革課堂教學,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讓文言文煥發出新的活力。
文言文畢竟離我們的生活較遠,教法不可能和現代文教法等同,但它並不是外語,和現代文有非常強的傳承關系,是「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可借鑒現代文教學如講究合作、探究、開放的學習方式、個性化教學等成功經驗,形成有文言特點的、靈活而實用的教學體系。下面結合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古文教學談談文言文教學的具體做法:
一、激發興趣。有了興趣才產生主動學習的可能性,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是教好文言的前提。講課時務必腦子里時刻牽著這根弦。
(一)、教師富有激情。還清晰地記得剛上高一時語文老師楊乃林老師講宋詞的那節課,他從溫庭筠的《花間詞》講到詞風一變的李煜,講到「奉旨填詞柳三變」的柳永,講到豪放派詞人蘇東坡、辛棄疾,講到清朝的納蘭性德,講到毛澤東。讓我們震驚的是楊老師不看教案,而能把他們各自的代表作一邊背一邊快速寫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揚頓挫的誦讀聲和評論感悟,徹底把我們折服,宋詞真是太美了!我們急忙記筆記,楊老師笑著說:「不用記,不用記,以後咱們還會講的。」但我們哪肯罷休,生怕落掉一句一字,同桌商量好你記第一句,我記第二句,他記第三句。真是語言美、藝術美的享受,如坐春風,讓我從此迷上古典文學。我這樣說一點也沒有誇張溢美。仔細想一想,您是否也享有過這樣的課,讓您曾經有過很大的思想觸動?創造出這樣的課,老師肯定投入了他的激情。選入教材的文言文,每篇都包含著作者的理想和情感,都是作者「情動而辭發」的,我們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引導學生「披文以入情」,深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同作者一起或喜或悲,或憂或憎。應該說,要想在課堂上充滿激情,教師就應熟悉歷史,讀懂古人,才能以情激情。試想,不懂曹操,怎能理解「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壯懷激越?不懂蘇軾,怎能領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放?不懂辛棄疾,怎能理解「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無奈與激憤?教師的激情有助於學生產生濃郁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學生必會獲得美的享受,受到感染和熏陶,從而使自己的價格和精神得到塑造和升華。
(二)、精心設計導語。讓每一節古文課的導語符合短小精悍、形式多樣、調動興趣的原則,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試舉幾例:以重溫舊知識切入,《核舟記》導語可為:「我們學過一篇描寫古代藝人技藝高超的作品,還記得嗎?還能背出一些語句嗎?」同學們是可以回答出的,接著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的《核舟記》是描寫雕刻家高超技藝的文章,請留心寫法上的異同」;《湖心亭看雪》導語為:「西湖是有名的風景區,我們學過很多描寫它的詩文。想想可以記起哪些?」同學們可以說出幾句,像「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等,教師接著說:「我們欣賞的都是西湖春夏的美景,那冬天的西湖什麼樣哪?一起看看張岱的《湖心亭賞雪》」中的描寫;以名人名言、詩文名句導入,《大道之行也》導語為:「孫中山先生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就出在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里,你知道是哪句嗎?」學生們已預習課文,大多數可以猜出應為「天下為公」。《三峽》導語為:「我們先一起背誦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誰能說說「千里江陵」指的什麼,「萬重山」指的是哪裡?」這樣引到美不勝收的三峽;以古今對比導入,《捕蛇者說》導語為:「我們的和人民正致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千百年來農民種地繳稅制被廢止了,而且還給予一定補貼,充分說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可作為對比的《捕蛇者說》深刻地揭示了苛刻的賦稅給農民帶來的深重災難」;以猜謎式入題,《觀潮》「你知道『天下第一潮』指的是哪兒嗎?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錢塘湖驚心動魄的氣勢」。導語相當文章的開頭部分,豈能不吸引學生?
(三)、精心設計問題。課堂提問要求緊扣文章重點、難點,有梯度、有思辨性,有引領性,且盡量生動有趣。所謂「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下面試舉幾例:《捕蛇者說》——文章寫了哪兩件事,以哪件為主?《核舟記》——本文結構是怎樣的?為什麼先寫船艙後寫船頭?《大道之行也》——大同社會什麼樣?它同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之處?它可能實現嗎?《記承天寺夜遊》——蘇軾筆下的景帶有什麼特點?「閑人」指什麼樣的人?請回答「我認為蘇軾是一個( )的人」,你對蘇軾懷有怎樣的感情?《湖心亭看雪》——寫了何事,繪了何景,抒了何情?雪景有何特點,使用什麼方法?你認為當今社會需要隱士嗎?《三峽》——山水有何特點?請你想像2009年三峽大壩建立以後,三峽會有哪些變化?《觀潮》——作者從哪幾方面寫「觀潮」的?本文在描寫浙江潮景象之後,為什麼又花大量筆墨來寫水軍演習和吳中健兒的弄潮?教師的提問少而精,保持足夠的吸引力。
(四)、創設輕松和諧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課堂是不是盛滿生機、充滿人文氣氛,需要師生協力打造,需要教師倡導、需要學生配合,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實現師生和諧的一體式。
精講字、詞、句。文言文字詞疏通需要花較大工夫,這是我們必須面對、承認的。如果還是教師一字一句地教,學生一字一句地記,當然重現死氣沉沉的局面;如果統統把字詞的解決都拋給學生,認為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完成,那無疑是自欺欺人。講是必要的,問題是怎樣講,許多老師給出了適宜的方法即抓關鍵,精練習。首先布置預習,讓學生查工具書、對照註解初步掃清字詞障礙,這只是第一步,因為這些知識留給學生的印象並不深,很模糊。老師在課堂上沒必要串講,因為面面俱到,反而處處重點處處不是重點,也不過是「水過地皮濕」。我們選擇重點、難點的關鍵處點撥、講解,這些重難點的確定依據教師對文本的分析、學生的反饋。一般說來,每句文言需重點講解、識記的字詞在兩個左右,每篇文言需意譯的句子「君將哀而生之乎」、「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之類並不多,其它均可讓學生輪流作小老師講解,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致,改變只純「聽」的被動,而為動耳、動口、動手、動腦的主動。
2.教學方法靈活化。每節課都有一個讓學生興奮的點。運用教學形式多種教學手段如朗誦比賽、知識競賽、辯論會、故事會;多媒體、幻燈投影、圖片等創設教學情景,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他們能欣賞到文言文的言簡意豐的美妙,並體驗到主動學習的快樂。如教學《傷仲永》,我們要求學生自由結組利用課下時間排演課本劇。終於正式「演出」了,學生們的表現令人非常滿意。每一組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出現了很多亮點,給老師帶來很多的驚喜。舉例說吧,原文對仲永父親短視貪利的形象並沒有具體、細致的描寫,給閱讀者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間。許多「父親」的形象給同學們留下深刻印象。像「仲永父親」看到錢時努力睜大、再睜大雙眼的誇張神態,像「他」炫耀兒子時搖頭晃腦的滑稽動作,像「他」只認錢,即使是自己的姐姐來求詩也因沒交錢,堅決地不讓仲永寫,像仲永也想跟其他孩子一樣去讀書學習時,「父親」的一句「你傻了?現在的錢多好賺呢!過這村可就沒這店了」等等。事實證明,學生的體驗表演絕對勝於講課 + 練習的效果。表演體驗法肯定適合《核舟記》中「大蘇泛赤壁」的人物描寫,可幫助學生分清人物的所在位置及神情動作。《三峽》預習作業與其他課文不同——不看課文,而是按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先描寫三峽山水,可純想像,可參照有關資料包括圖片進行描寫。課上再閱讀課文,看看酈道元是如何寫三峽的,選取什麼景物,依什麼順序?並體會語言的美妙。《記承天寺夜遊》可設計讓學生自由暢談心目中的蘇軾形象,可介紹他的軼事,可朗誦他的詩詞,可談他的性格胸襟。藉此活動了解文中作者的心情。《答謝中書書》語言非常凝練,可作對偶句練習:出上句,找下句。或反過來。總之,課堂充滿多變的互動形式,可為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服務。
3.講究教學語言。我們要求課堂語言文雅、幽默、親切、富有激勵性。如時時穿插精煉的成語、名言、俗句肯定會起到榜樣的作用,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名句名篇,還起到知識遷移的效果,如《湖心亭看雪》學生可背誦、知道的寫雪的詞句。幽默親切的話語有助於消除師生間的距離,善解人意的、真誠的激勵話語會增添學生以溫暖、信心,從而享受成功的滋味。
二、提高實效。文言文教學在幫助學生認識傳統文化,吸收民族智慧,培植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等方面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我們有責任培養學生學習文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文言文形式能力。具體如下:
(一)引導學生預習。重視預習,而教師要給予明確要求。或要求藉助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藉助注釋,初識文章,最好能疏通全文。與此同時批註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課解答;或搜集文章的背景及作者資料。還有每節課前都要提出一、兩個預習問題。質疑內容可從多方面進行:語言運用上、課文內容上、表現中心的手法上等。對這些問題教師認真審閱,做到心中有數。集中、分類後挑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問、討論、解決。所要注意的是——教師隨時檢查預習情況,絕不能放任自流。預習環節很重要,單說其中包含三個語文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藉助注釋,使用工具書的能力,是學習文言文的有效途徑。文言文的語言知識零碎而龐雜,如字音、詞義等,多數要靠一個一個地去理解、體會,所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而要想培養自學能力,就要讓學生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邊讀文邊讀注釋的習慣,勤查字詞典的習慣,應該讓每位同學手中具有一兩本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等。關於搜集材料的習慣,起碼不坐等現成答案,而是主動尋找、整理、歸納,在搜集中看到的、集到的東西,也許會在某一天派上用場。還有質疑習慣,正像愛因斯坦說的「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百個問題更重要」。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有疑問才能促使學生去探索、去創新。
(二)做好領讀。文言文教學中,老師們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誦讀。可以說,我們把「讀」字擺在首位。讀法有種種,默讀、吟讀、誦讀、個人讀、集體讀,范讀不一而足。文言文的傳統的誦讀方法是科學的,它對知識的積累,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對真正掌握語言的運用能力不容置疑。老師們,現在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樣重視課文的誦讀,真正能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卻非常少?是不是領讀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由於文言文生字多,個別字的讀音與今天通行的讀音還不一樣,有的句子不容易確定它的停頓等特點,讓學生聽一遍錄音或老師的范讀,就去讀課文,很難保證不出錯。只要老師在領讀時不出錯,一般情況下,學生跟著讀上兩三遍,再自己去讀,效果好。有的老師認為對初中學生還要領讀,方法太幼稚。我們覺得只要方法有實效,不用在意是否「低級」。有的老師擔心領讀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化感悟,這種擔心大可不必,因為領讀有助於學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因為朗讀課文必須建立在正確把握文章感情基調的基礎上。
(三)重視字詞教學。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字字落實,句句清楚」的文言文教學八字真經應淘汰,理由是有些文字具有模糊性。我們認為不能因為一些文字的模糊性,就讓文言文也得學得模模糊糊。確實,「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如果譯成現代漢語,是破毀了那種詩意美,那我們大可不譯,但你必得讓學生明白「矣、思」的用法吧。不譯,並不影響對整句意思的理解,但還是要落實到字詞上的。我們讓學生先做掃清字詞障礙的預習,在課上精講精練,把基礎夯實。這里有一個培養積累習慣的問題。對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及其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特殊句式等現象,有系統地進行積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聯系、歸類、比較、遷移,達到「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的量變效果,才能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每篇文言文中的重點字、詞、句最好以板書、投影形式精講精練,讓訓練真正落到實處。如《捕蛇者說》有幾個實詞、虛詞可這樣歸納:指出下列詞語的一詞多義現象。
若:
①像 貌若甚戚者
②如 未若賦吾賦不幸之甚也
③你 若毒之乎
毒:
①怨恨 若毒之乎
②怨恨 又安敢毒耶
③毒害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賦:
①徵收 歲賦其二
②賦稅 復若賦
③文賦 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乎 :
①疑問語氣助詞 君將哀而生之乎
②在 叫囂乎東西
③感嘆語氣助詞 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於:
①在 吾祖死於是
②給 余將告於蒞事者
③到 積於今六十歲矣
④比 苛政猛於虎也
以:
①如果 以嚙人,無御之者
②用、拿 太醫以王命聚之
③因為 而吾以捕蛇獨存
④根據 今以蔣氏觀之
⑤表目的 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而:
①表並列的連詞 黑質而白章
②表轉折 而吾以捕蛇獨存
③表修飾 時而獻焉
④表承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還有幾個特殊句式,如定語後置「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賓語前置「吾誰與歸」、「何陋之有」 、「時人莫之許也」,詞語活用現象「君將哀而生之乎」、「其一犬坐於前」、「稍稍賓客其父」之類應給學生解釋,不能因淡化語法就對文言特殊用法忽略不提。
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及一些特殊句式特點,才可以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所謂「操千曲而後曉聲」。關於文言文還要不要串講,這要靈活掌握,須看教材、學生情況而定。如果課文淺顯,就沒必要串講;有的課文可讓學生用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讓學生在教師點撥下疏通文意,遵守「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疏通文意,在教學中採取讓學生給注釋搬家的辦法,即有選擇地把注釋抄寫到課文中被注釋的字詞的下面或一邊,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抄寫一遍比只用眼看印象要深刻得多,有助於記憶。生字詞的注釋就在這個字詞的下面或旁邊,學生只要讀課文就會看到,這樣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無意注意和識記。最後,字詞學習不能忽視鞏固的環節,課後要以卡片、圖表等方式及時整理、歸納,在一定時期里做些練習,其中讓他們嘗試做課外閱讀,選擇短小、有趣而有哲理性的文言文練兵,或與課文有關的或同一為作者所寫、或內容有關或寫法相似均可作比較閱讀,有意培養學生遷移能力,學以致用。
(四)促進學生感悟。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強調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與理解」,我們都清楚,應該給學生留出感受、體驗與理解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中想像,體驗,品味,咀嚼。那麼,教師此時要務是幫助學生形成感悟,因語感的培養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著眼點和歸宿點。在文言文教學中,重要的不是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教師對某篇課文的分析,而是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自身感受到、領悟到什麼,有什麼進步與提高。閱讀不能只停留在字詞理解的淺層面上,而是把文言文視為一種文化,一種文學。講析環節與現代文講析所體現的教學理念一致,採用以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再細說。另外,古文教學還需注意從以下方面幫助學生感悟。
鑒於歷史原因,教師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如課文涉及的有關歷史掌故、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分析《捕蛇者說》,就得讓學生清楚柳宗元的政治主張,憂國憂民的一貫情懷;中唐時期的賦稅制度。分析《記承天寺夜遊》、《核舟記》,就得讓學生清楚蘇軾的性格、胸襟、抱負和他一生的際遇。
2.加強與現實的聯系,讓學生覺得古文中的人和事「遠可在天邊,近可在眼前」,調動情感,關注體驗。以《童趣》為例,沈復描繪的是閑情,是童趣。學生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讓他們回憶自己童年趣事,課堂自然活起來,學生和作者情感了產生共鳴。再如《春望》,可聯系抗日戰爭、伊拉克戰爭發揮想像,體會普通人在戰亂中的感受。
3.指導學生感悟作者情感,進而解讀文本。如《記承天寺夜遊》傳達作者微妙復雜的心境,可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感嘆,體味「閑」的滋味——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湖心亭看雪》寫出作者不同於世俗的文人雅趣,從人物的行為動作入手:張岱於大雪三日、湖中人鳥俱絕的更定,架小舟去湖心亭賞雪,是迥異常人的行為,揭示出他怎樣的心境呢?
(五)指導背誦。「腹有詩書氣自華」。朗誦和背誦是千百年來人們從學習文言文的實際過程中總結出的好方法和好經驗,我們也一向重視背誦。需要說明的是背誦不是死背,而是巧背。按新課程標准要求,初中階段需背誦詩文80篇,對許多學生來說是難題,他們很怵背古文。原因可能主要是背誦經常作為課後練習來處理,致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盡管學生也背書,但目的在於應付檢查,又因是強記手段,記憶當然難以持久。對此,可以多介紹名人的誦讀經驗、感受和方法。茅盾能背誦《紅樓夢》,巴金曾說過:「現在有二百多篇文章儲存在我的腦子里了」。我們提倡遵從熟讀成誦的自然規律,熟讀中要加入自己的理解、感悟,這樣記下來的東西才能在頭腦中長期保存,到用時信手拈來。向學生一些記憶方法,如:情景法。《核舟記》中「大蘇泛赤壁」一段,選三人表演人物各自神情,給人印象要深得多,表演者自己就更為深刻了,容易記且記得牢;線索法:《三峽》從夏水到春冬之時到晴初霜旦的順序;化整為零法,即連句成段,連段成篇,適宜較長的篇幅如《捕蛇者說》、《湖心亭賞雪》。
「源頭活水得清渠」,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有賴於教師課上的點撥引導,有賴於教師立足課內、放眼課外的教學意識與訓練,有賴於教師汲取傳統教學精華又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記得特級教師韓軍說過這樣的話「沒有文言,我們找不到回家的路」,我們不能不想方設法讓我們的學生喜歡文言,欣賞文言,並從中汲取行文寫作的、思辨哲理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營養,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語文課程標准》
2.《語文教學通訊》2006.5
3.《中學語文參考》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