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蒸發
❶ 小學四年級科學難題,如:使用蒸發皿時要注意
注意事項:
(1)加熱後不能驟冷,防止破裂。
(2)加熱後不能直接放到實驗桌上,應放在石棉網上,以免燙壞實驗桌。
(3)液體量多時可直接加熱,量少或黏稠液體要墊石棉網或放在泥三角上加熱。
(4) 加熱蒸發皿時要不斷的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局部受熱四處飛濺。
(5)加熱完後,需要用坩堝鉗移動蒸發皿。
(6)大量固體析出後就熄滅酒精燈,用余熱蒸干剩下的水分。
(7)加熱時,應先用小火預熱,再用大火加強熱。
(8)要使用預熱過的坩堝鉗取拿熱的蒸發皿。
❷ 水的蒸小學四年級科學發實驗記錄
一來.探究目的: 水蒸發源速度快慢的控制因素
二.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什麼因素影響誰的蒸發快慢
2.建立假設:假定溫度的高低可以影響水蒸發的快慢
3.設計方案:
①實驗材料:酒精燈,兩塊載玻片,兩個鑷子,膠頭滴管,裝有水的燒杯
②實驗方法:用膠頭滴管從燒杯中吸取少量水,在兩塊載玻片上各滴入2-3滴水,分別以那個鑷子夾住;其中那個一個載玻片放在燃著的酒精燈上,觀察兩個載玻片的蒸發快慢
③注意事項:用酒精燈加熱載玻片時,要用外焰加熱;加熱之前要預熱;兩塊載玻片之間要有一定距離.
④觀察結果:用具警燈加熱的載玻片上的水蒸發的速度比放在室溫下載玻片上的水蒸發得快.
三.得出結論 溫度越高,水蒸發的速度越快 同時,它也和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還有水面上的風速,攪動水面速度,氣壓等都有關系!
❸ 小學四年級科學
、我會選擇(共20分)
1.在下列物體中,難溶於水的物體是(d )。
A.味精 B.醬油 C.酒精 D.食用油
2.在利用酒精燈加熱蒸發皿分離鹽水中的鹽和水時,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d)。
A.注意使用酒精燈的安全 B.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之前熄滅酒精燈
C.蒸發皿中的食鹽顆粒十分細小
D.加熱完後,立即用手把蒸發皿放到桌面上
3.一杯濃鹽水的底部還有未溶解的鹽,我們可以用下列哪種方法使杯底的鹽溶解(a )。
A.不斷攪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發
4.把一杯濃鹽水放在窗檯上,讓杯里的水蒸發。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發了,原先溶解在水裡的鹽會(b )。
A.不見了,跟水一樣蒸發了 B.不會蒸發,會留在杯底
5.在水裡滴幾滴油,油會(a )。
A.浮在水面,不能在水中溶解 B.沉在水底,不能在水中溶解
C.在水中溶解了
6.下列哪種方法在嘴裡溶解方糖最快?(d )
A.含在嘴裡不動 B.用舍翻動攪拌
C.把糖塊咬碎 D.咬碎並攪拌
7.聲音不能在(d )傳播。
A.固體 B.液體 C.氣體 D.真空
8.聲音在下列物體中,傳播速度從慢到快排列正確的是( c)。
A.水—空氣—木頭—鋼鐵 B.空氣—水—木頭—鋼鐵
C.空氣—木頭—水—鋼鐵 D.水—空氣—鋼鐵—木頭
9.在一個杯子里,一邊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邊連續敲擊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發出的聲音會(b )。
A.越來越高 B.越來越低
C.一樣高 D.先高後低
10.( b)使發聲罐發出的聲音變輕。
A.罐內少裝豆子 B.把棉花等放入罐內
C.用布等物體包裹罐體 D. B和C
教學設計: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准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
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現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麼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幹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麼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麼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麼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麼樣。比如說,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後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麼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後,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唐老師事先准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 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於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准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
現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麼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溫度與溫度計
教材依據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小學科學第二冊(三年級下冊)「冷與熱」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
教材共有3頁,由3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幾種溫度計。先以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所積累的經驗為基礎,引出溫度計和溫度的概念。這個活動分3層,第一層是觀察溫度計的構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標記和數字。溫度計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內有水銀、煤油或酒精等液體)、刻度3部分組成的。最好配備多支溫度計,以供學生仔細觀察。教材呈現了觀察提示,也是觀察目標,教師要介紹攝氏溫度計的標定方法。第二層是指導學生認識溫度計製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體熱脹冷縮實驗裝置和溫度計的比較圖,通過比較,啟發學生認識到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性質設計的。第三層是觀察各種各樣的溫度計,最好用實物。插圖中有干濕球溫度計,熱電偶溫度計,體溫計,液晶顯示溫度計,攝氏溫度計,水溫計。
活動二:攝氏溫度的讀和寫。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訓練學生認讀和記錄攝氏溫度。教材對25℃、8℃的讀寫方法做了示範。這兩個溫度都是整數,比較容易認讀,重點是零上和零下的區別。可以增加幾組溫度,如0℃、36℃、-5℃ ,以便加以鞏固。這幾個溫度的認讀稍復雜,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溫度計模型組織學生認讀、書寫。要強調零下溫度自0℃ 向下,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活動三: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這個活動是指導學生如何准確地使用溫度計。這是科學技能的訓練,教材的插圖對學生的活動具有指導意義。讀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時應注意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行,並消除一切對測定溫度的不利影響。
學情分析: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積累了與溫度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部分學生通過看天氣預報對溫度已經有所了解,有的同學家裡有溫度計對溫度計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溫度,也沒有學習和探究過溫度計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構造。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物體冷熱的程度可以用溫度來表示,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過程與方法:能仔細觀察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能說出溫度計的製造原理;能正確地讀寫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能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意識到「利用溫度計能准確地了解物體的冷熱程度」;意識到「為了觀測比較正確的溫度,人們對觀測溫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規定」。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能認真細致地觀察;樂於提出觀察中產生的問題,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
重點: 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難點: 正確的使用溫度計。
教學准備:溫度計、各種溫度計的圖片、記錄中卡、冷熱水、燒杯、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你感覺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設計目的:教學開始的導入,以學生為本位,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今天的天氣進行判斷,在談話中理解溫度,引出溫度的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知道准確的溫度,光靠感覺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溫度計。
(板書:溫度與溫度計)
(二)學習溫度的讀法與寫法。
1、猜一猜今天13:00時操場上空氣的溫度?
(距地面1,5米處)
2、猜一猜操場地表的溫度。
3、你們知道養蠶的最佳溫度是多少么?
4、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高溫是多少?
5、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低溫是多少?
(要求:請學生把所猜測的溫度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在科學活動手冊上記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攝氏度的讀法與寫法。)
設計目的:猜測與假設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這里讓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測,既訓練學生推理思維,又激發了利用溫度計的慾望;還可以了解當地的氣象史;學會科學的養蠶。(養蠶是本學期科學課的重要內容。)而預測地表和距地面1,5米處的溫度是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因為百葉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游戲中完成了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三)認識溫度及溫度計
1、回憶你所見過的溫度計是什麼樣子。
2、觀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
3、小組觀察、交流、匯報:
(1)溫度計由哪幾部分組成?
(2)同學們在觀察溫度計時發現了什麼意外的現象?引發對這種現象的探究,從而得出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3)關於溫度計你還知道哪些?引出溫度計的發明史。
設計目的:告訴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教會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和製造原理,滲透溫度計的發明史。
(四)分組測量一杯水的溫度。
1、小組匯報測的數據。
2、為什麼一樣的溫度計、一樣的水測得溫度不一樣?
3、師生共探討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4、再次測量燒杯里水溫度。
5、小結。
設計目的:學生第一次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由於學生還不會使用溫度計,測量結果可能會相差很大。這里我們可以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將錯就錯」地讓學生動手測量,滿足他們的慾望。因為滿足了第一次接觸這個材料的興奮,又發現生活經驗與事實產生了強烈的沖突。這時,當再次分小組觀察時,學生的頭腦是冷靜、理性的,觀察目的是明確的、觀察活動是帶著「思維」的。第二次測量溫度,並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說說感受與事實產生矛盾沖突時,通過有效的觀察與了解後讓學生反思起先測量的過程,學生就能自發地對已有經驗進行重新的審視與自我構建,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與體驗。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探究活動、培養能力的過程中,使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六)認識不同的溫度計。(多媒體課件)
設計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課後學習研究溫度計的熱情。
(七)作業:用溫度計測冰水和冰鹽水的溫度。
設計目的: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攝氏溫標和華氏溫標的來歷。
(八)板書設計: 刻度 平
玻璃管 上
液柱 停
液泡 里
❺ 小學五年級科學怎樣才能使水蒸發的更快些實驗證明
影響水蒸發快慢的的因素,溫度、水的表面積、水的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
實驗器材:溫度計、質量相同的熱水、冷水、電吹風、秒錶、燒杯
實驗過程:
1、將冷水放在燒杯中
2、將熱水倒在桌面上,並用電吹風,吹水面
記錄水的蒸發情況
結論:溫度高、水的表面積大、水的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大,蒸發的快
❻ 小學江蘇版四年級上冊科學實驗報告單水的蒸發快慢與什麼因素有關
一.實驗目的
水蒸發速度快慢的控制因素
二.實驗步驟
1.提出問題:什麼因素影響誰的蒸發快專慢
2.建立假設:假定溫度的屬高低可以影響水蒸發的快慢
3.設計方案:
①實驗材料:酒精燈,兩塊載玻片,兩個鑷子,膠頭滴管,裝有水的燒杯
②實驗方法:用膠頭滴管從燒杯中吸取少量水,在兩塊載玻片上各滴入2-3滴水,分別以那個鑷子夾住;其中那個一個載玻片放在燃著的酒精燈上,觀察兩個載玻片的蒸發快慢
③注意事項:用酒精燈加熱載玻片時,要用外焰加熱;加熱之前要預熱;兩塊載玻片之間要有一定距離.
④觀察結果:用具警燈加熱的載玻片上的水蒸發的速度比放在室溫下載玻片上的水蒸發得快.
三.得出結論
溫度越高,水蒸發的速度越快
同時,它也和水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還有水面上的風速,攪動水面速度,氣壓等都有關系!
❼ 小學3年級科學:要加快水的蒸發,我們應該可以採取哪些措施
增加液體溫度(加熱煮沸) 或者 加快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注意通風)
❽ 小學科學《水蒸發》實驗儀器
自己去買一個玻璃瓶一根吸管一個碗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