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多學科配合

多學科配合

發布時間: 2020-11-23 12:28:15

㈠ 結合近年來管理理論創新的趨勢與管理實突破的實際,就某一個議題寫一

論現代企業管理的十大趨勢 摘要:企業管理的內外部環境變化以及管理實踐的發展,促進了管理理論的豐富和發展,管理理念更加人性化、柔性化、創新化、知識化,管理手段更加信息化、目標化、分權化,管理人才更加資本化、職業化,管理鏈接更加價值化,表現出更加貼近市場化運作的時代趨勢和特徵。 關鍵詞:企業管理;管理理論;管理方法;管理特徵 管理內外部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管理實踐與管理理論的重大變革,使管理科學更加繁榮,涌現出各種新的管理理論與思想。未來的管理科學將進一步呈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趨勢,東西方不同的管理理論與管理思想將相互借鑒、吸收和揚棄,達到完美的整合,呈現出「尊重科學,追求效率,崇尚民主,關注人性」的精神。因此,未來管理將呈現以下十大趨勢: 一、管理趨勢的人性化 管理中對人性的認識是隨著20世紀初管理理論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現代管理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盡管學派林立,理論上各有千秋,但有一個共同的趨勢,就是管理的人性化。這個變化趨勢集中體現在理論的假設上,由「經濟大,到「社會火,、再到「自我實現人」和「復雜人」,充分考慮了人性理性與非理性的各種情況。對人性的挖掘正在不斷改變傳統管理對人的個性和創造力的束縛,把重視人放在了管理職能的重要地位,主張人人都是主體,員工既是決策的參與者又是決策的執行者,員工不是在制度約束下被迫工作,而是積極主動、發自內心自覺自願的行為,管理驅動機制具有自願性。管理不完全是為了實現企業的利潤目標,人也不是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工具和手段。未來成功的管理是充分尊重人的個性,發展人的潛力,發揮人的創造力;組織必須為每一個成員獲取信息、終生學習、掌握新知識提供服務和創造條件;必須不斷滿足其成員的不同需要,以人為本、順應人性,將人力資源管理建立在完整豐富的人性假設基礎之上,採取工作擴大化、工作豐富化、彈性工作制、員工參與管理、團隊、職業生涯設計等管理方式,來實現組織成員的個人價值,體現管理向人性回歸的時代特徵。 二、管理思維的創新化 管理思維和理念是管理者在管理活動中所持有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判斷,是由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知識經濟的崛起,導致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重大變革,必然導致管理理念的重大變革,管理目標由追求利潤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個人、組織與社會協調發展,以求得企業利潤目標與社會責任的統一,競爭與和諧的統一。創新成為管理的主旋律,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根本途徑。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經營環境的急劇變化,必須不斷地進行戰略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觀念創新與市場創新,把創新滲透於整個管理過程之中,建立創新機制與文化,使企業經營更加個性化。 三、管理資源的資本化 人、財、物、信息是管理的四大資源。物化資本、貨幣資本、信息資本在傳統的管理實踐中已經得到充分體現。而人力資本逐漸被管理者重視,在現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正逐漸提高,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創新和組織發展的新動力,在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人力資本短缺是企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管理人力資本,優化人力資本的結構,有效地提升人力資本的價值並提高人力資本的產出率,是人力資本開發和管理的重要內容,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管理就是有效整合人、財、物、信息這四大資源,有效地實現資源的資本化,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四、管理人才的職業化 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發展,其實質就是變革公司領導體制。基於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職業經理人制度,使公司經理層憑借其經營管理能力在企業經營中取得支配地位,從而使經營管理成為一種專門化的職業。職業經理人作為高級的生產要素和人力資本,在企業發展中超越了資本、土地等的地位,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力量。按照鮑莫爾的說法,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快慢,不是取決於該社會經理人才資源的多少優劣,而是取決於該社會的制度機制對經理人才資源的引導和發揮。企業的組織活力和經營效率,不取決於資產為誰所有,也不取決於資產所有者與資產經營者是否同一,而取決於是否存在使所有者〔委託人)與經營者(代理人)目標偏差最小的代理成本最低的有效的經理人制度。因此,未來的企業管理還將繼續推動職業經理人制度的良性發展,依靠制度創新來有效實施經理激勵;依靠制度規范來監督其行為。 五、管理組織的柔性化 復雜和不確定性的社會環境和管理環境,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更新和發展,要求管理組織實施靈活多樣的、具備柔性化與虛擬化的管理方法。環境的動態變化推動了組織的柔性化發展,要求管理組織的決策結構由集權走向分權、信息結構由層次式走向網路式、動力結構由被動型走向主動型、生產結構由封閉式走向開放的虛擬化。現在,虛擬經營是提高管理效率、獲得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化、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企業管理將由圍繞物品和資金流動變為圍繞信息流動來組織生產運營,這要求更高的管理彈性和適應性,重視並解決「大企業病」的問題,從「求大」轉變到「求小」,用小批量、多品種生產代替大規模經營和大批量生產,建立戰略聯盟、利潤中心等分權型的靈活管理組織,強調管理重心下移,倡導團隊式的組織形式,促進以「團隊」為核心的扁平式管理結構的發展。 六、管理鏈接的價值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管理從增長導向型已經轉向價值導向型。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歐美和日本的跨國企業相繼採用價值導向型管理模式。通用電器、思科、西門子、花王與理光等公司都是價值導向型管理模式的典範。增長導向型管理重視短期效果,十分注重公司的銷售動態、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等反映過去狀態的經營指標,而價值導向型管理模式卻注重EVA(經濟附加價值)等有前瞻性的、長期價值創造和發現的指標,管理決策基於資本效率和資本成本來進行。美國一些上市公司已經探討利用價值報表來反映公司的未來價值和成長性,EVA分析已成為投資銀行評估分析企業的基本工具。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世界經濟布局和產業集群結構的巨大變化,一些具有開放策略、豐富人力資源和巨大潛在市場的國家或地區,進一步整合並優化采購、生產、銷售、物流、售後服務等業務職能,構建供應鏈一體化,其目的就是重新定位,構建新的商務模式、信息技術以及戰略聯盟,以分享全球價值鏈。 七、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伴隨著管理的信息化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管理方式與手段將產生重大變化。在生產管理方面,科學的交叉融合和管理實踐的強力推動產生了許多新的管理方法,如准時制生產(JIT)、敏捷製造(AM),計算機集成製造(CIMS),電子商務(EC)等等。為進一步提高業務效率、降低成本,管理手段將更多應用計算機技術,網上業務將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很多企業的采購、學習、營銷、人事管理、建立品牌形象等都在網上完成。 八、管理控制的分權化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企業目標、活動范圍和競爭將擴大到整個世界,管理內容也將發生顯著的變化,一是從單純追求利潤等物質利益向追求人們信仰等精神利益轉變;二是從單純經濟性活動向政治性和社會性活動轉變;三是從單純考慮本組織目的向考慮全社會需求轉變。隨著組織的成長和規模的擴大,為提高工作效率,增進工作靈活性及選擇性,需要採取分權化管理模式,把權力從管理者手中轉向雇員手中,鼓勵雇員們充分參與組織活動,在組織內部共享權力,使他們可以更加自由、圓滿、有效地完成工作。 九、管理效率的目標化 1954年,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一書中,首先提出了「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理論,強調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化為目標,凡是涉及企業健康成長的所有因素,都必須建立一定的目標。德魯克的主張在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目標管理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我國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無論是質量管理,還是增收節支,都可以通過目標管理來實現。因此,強化目標管理,必將全面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各級主管通過目標對下級進行有效控制和領導,以此來實現企業的經營總目標。實踐證明,正確理解目標管理的內涵,嚴格操作程序,通過堅持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目標體系靈活反映和謹慎修正、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等原則,配合規范化的企業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企業文化,就會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全局工作的計劃性、協調性、整體性、預見性,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 十、管理特徵的知識化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成為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以及企業成長的關鍵資源。企業從經驗型管理模式轉向知識型管理模式,將成為企業管理熱門的前沿領域。知識型管理中的戰略性企業管理(SEM)、平衡業績卡、動態管理以及客戶知識管理(CK)等方法的應用,促進了全方位業績指標的數字化及分解落實,加快了企業內外知識、信息的採集、分析和管理,客觀地對差距進行模擬模擬並提出相應對策。上世紀90年代初,歐美日本企業開始構築這種管理模式,並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有效推動知識管理模式的應用與發展。一是設立知識管理部門,建立知識經理制度,促進知識生產率的提高;二是建立知識的生產、傳播、共享和運用的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員工進行知識學習、創新和知識共享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三是建立信息網路,實現知識共享。建立「尊重知識、共享知識」的企業文化;四是建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減少管理層次,壓縮職能機構和人員,強調結構創新,通過組織成員的相互作用,有效地實現知識的傳播、整合、共享和創新,從而實現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創新和應變能力,加快對市場和經營環境的反應速度,加快組織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周健臨. 管理學教程. 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2. 周三多等. 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3. 王春利、李大偉. 管理學基礎. 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1 4. 周秀淦、宋亞非. 現代企業管理原理(第三版).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8

㈡ 多學科合作專科有哪些

據有關資料顯示,人體下腔靜脈嚴重破裂,這種病例死亡率通常高達90%以上,大部分沒辦法救活。
然而,縣一院泌尿外科卻在近日成功救活了一名類似的刀刺傷患者。
30歲的傷者張某,早上4點多出門做生意,由於鄰里糾紛被人多處刀刺傷,當即被送往縣一院搶救,診斷為腹腔內出血,血壓僅70/40mmHg,心率達130次/分,面色蒼白,腹部脹滿,同時已經休克,被緊急送入手術室搶救。
手術由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朱揚進主刀,多名醫生和護士緊密配合,李金躍副院長親自指揮搶救,術中發現右腎破裂,右腎蒂及下腔靜脈嚴重撕裂破裂,下腔靜脈被撕裂達3.5厘米左右的傷口,此時,血液不斷向外湧出,總失血量高達4500ml,相當於人體全身大部分的血液量,情況十分危急。
朱揚進主任經仔細查看後,果斷施行右腎切除術,通過無創血管鉗暫時鉗夾止血,用無損傷縫合線縫合下腔靜脈止血。然後放置凝膠海綿幫助止血,探查胃、十二指腸,胰腺未見破裂、出血,隨後依次關閉腹壁各層,骨科胡灝副主任醫師、口腔科徐美樂主任將四肢、顏面部多處傷口清創縫合,歷時6個多小時手術終於圓滿結束。此時,患者心率88次/分、血壓120/70mmHg,生命體征趨於穩定。
術後經過ICU及外二科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歷時1月患者終於康復出院了。出院當天,患者全家帶著錦旗及鮮花來到外二科醫師辦公室親自交到朱揚進主任手中,患者母親一個勁地說:「謝謝,謝謝啊,你們真是我女兒的救命恩人啊!」

㈢ 多學科的緊密結合是地理學發展的趨勢之一

探討各種人文現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的地域結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的一門學科,是地理學的兩個主要分支學科之一。
「人文」二字與自然地理學的「自然」二字相對應,泛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象。人文地理學一般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文地理學包括社會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等,狹義的人文地理學則指社會文化地理學。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

㈣ 多學科年代地層學

J.Remane

(Université de Neuchatel,Institut de Géologie,11,rue Emile-Argand,CH 2007 Neuchatel,Switzerland)

摘要經典的年代地層學主要使用兩種方法:①放射性測年,可提供數值年齡;②生物年代,通過研究化石地層分布可提供相對年齡。相對年齡標准劃分表仍被廣泛使用,所以對表中各種界線的精確測定,是國際地層委員會的主要任務之一。以前,年代對比的物理方法只起次要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它們只能表述區域的、更主要是重復的事件。同時,由於經典方法的缺陷(放射性物質稀少、化石種屬分布區域及環境的局限性),到目前大多數傳統界線還沒有被滿意地確定。隨著年代對比新方法的發展,年代地層學已成為多學科的研究領域。對地球磁場的反轉、穩定同位素曲線的位移、地球化學信息(缺氧事件、白堊系與三疊系界線上著名的銥高峰值)、層序地層學、沉積記錄中的米蘭科維奇旋迴及定量地層學的數學技術的研究,為年代地層學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前景。某些信息,特別是穩定同位素漂移和磁極倒轉,不僅反映了世界范圍的大事件,而且給出了進行統一對比的潛力。磁極倒轉相對於地質時間而言只是短暫瞬間。所有這些信息具重復性,而且不能簡單取代傳統方法,但將它們綜合後,會給年代地層學注入新的動力。當一個重復的信息被證實是正確時,並依靠化石的幫助,它將會被用來擴展並精確地進行生物地層的對比。

關鍵詞年代地層界線確定全球事件生物地層學穩定同位素漂移磁性地層學

1引言

文章題目恐怕會使讀者產生誤解,以為是年代地層學教科書,其實不然。筆者的目的是想把在北京召開的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第1組學科討論會「地層學」上宣讀的論文作一綜合性的介紹。這次學科討論會由國際地層委員會(ICS)發起,各分會議由ICS的各實體組織,其議題的多樣性給人印象深刻。分會議1-1,命題為「多學科方法結合建立地質年代表」,意在對各種年代地層學方法做一個概述,是對第1組學科討論會的介紹,而本文是對該分會議的介紹。筆者將以親身參與的實例作為開始。

2墨西哥東北部的侏羅系-白堊系界線

野外工作由三位科學家組成的隊伍完成(瑞士納沙泰爾的T.Adatte,負責微相和粘土礦物;墨西哥利納雷斯的W.Stinnesbeck,負責菊石;筆者負責Calpionellids,即浮游微生物)。穩定同位素分析:δ13C(全岩)和δ18O數據由德國波茨坦的H.Hubberten提供。相同的樣品進行了不同方法的分析,以確保結果有直接可比性。

遵照「1973年裡昂/納沙泰爾舉行的侏羅系-白堊系界線學術報告」,侏羅系-白堊系界線被暫時定在Jacobi菊石帶底部[5],這一界面與Calpionellid B帶底面非常一致[11,12],由於古生物地理上的強烈差異,這一界面極難進行對比,一些作者的結果差異達到將近三個菊石帶。Jeletzhy與Zeiss[7]的爭論,涉及到穿越大西洋菊石Durangites屬的穿時性問題,也反映了這種不確定性。由於墨西哥菊石動物群中含有大量地方性的屬,使得問題仍未解決。墨西哥的Calpionellids與地中海盆地的能很好地對比;我們的觀測證實缺少地方性的種[4,14],因此我們與Zeiss[7]把Durangites屬作為一個等時物的想法是一致的。這一等時性在墨西哥范圍達到B帶的底部。

提塘階的Calpionellids在墨西哥極少且保存不好,因此指示Calpionellid A帶的化石組合是否存在仍不能確定,但提塘階中的間斷可以被排除。由於古生物地理因素,Crassicollar-ia和Saccocoma近乎不存在[3]。Datable動物群僅出現在貝里阿斯階最下部B帶中。Calpi-onellids進入墨西哥東部的時間與從多碎屑、有時是富含放射蟲的磷酸鹽微晶向典型的Cal-pionellids灰岩變化是相對應的。同時,出現了各種地中海菊石屬(圖1)。生物地理變化都與δ13C值的上升相耦合,δ18O值升高的趨勢似乎指示了氣候稍微的變冷。對於粘土礦物來說,在貝里阿斯階底部到Calpionellids D2亞帶存在一個綠泥石高峰,也是貝里阿斯階重要海洋學變化的另一指示物,並可能與海平面的抬升有關。

圖1墨西哥東北部提塘階與貝里阿斯階間的多學科地層學:重要的菊石動物屬、微體相、粘土礦物組合、δ13C及δ18O值在地層上的分布

(據Adatt等,1996)

不幸的是,對墨西哥和地中海盆地的進一步對比研究,並沒有解決侏羅系-白堊系的界線問題,因為最初的對比面稍稍位於界線之上,但是對於墨西哥Calpionellids動物群的研究產生了對層序地層非常重要的有趣結果。幾種連續的動物群擴展存在於貝里阿斯期中,它們每一種都向西延伸很遠。在東馬得雷山以西約300km處的聖佩德羅德爾加洛,最老的Cal-pionellids動物群屬於中貝里阿斯階C帶。在瓦哈卡州,晚貝里阿斯期D帶之前從未發現Calpionellids。D帶中,似乎存在幾個相近空間動物群的擴散,正如侏羅山和北高加索(Bak-san剖面)的碳酸鹽岩台地層序中含Calpionellids的夾層所反映的,至少部分與海平面高水位期有關。

上面的例子顯示出不同化石類別的用途可能會削弱,但並不意味著克服了古生物地理的難題。因此,下面的例子將簡要探討穩定同位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3凡蘭吟階與歐特里沃階界線上的穩定同位素漂移

在凡蘭吟階至歐特里沃階下部C.oblongata超微浮游生物帶中重要的δ13C正偏差值,首先在南阿爾卑斯Lombardian盆地的5個地方被發現,其中一處已被磁性地層學所標定[8],這種δ13C偏差值在西北大西洋、墨西哥灣和中太平洋幾處深海鑽位(DSDP)的存在證明,我們面對的確是一個全球性事件。最近,在墨西哥東北部的兩個地方也發現了這種偏差值的存在[1],以至於大西洋彼岸的野外地質學家也深受影響(圖2)。

與生物地層對比不同,同位素對比不受相及古生物地理限制,它的精度受「事件」持續時間限制。但主要的問題是阿普特階與阿爾必階、塞諾曼階與土倫階之間也有相似的δ13C值漂移[8],同位素事件是重復出現的,連續的事件只可能藉助於化石來區別。因此經典生物地層學與穩定同位素分析等新技術的結合能使我們的研究獲得發展。

圖2世界上不同剖面穿越凡蘭吟階與歐特里沃階界線的δ13C值演化

(據Adatt等,1993)

4磁性地層學

地球磁場的反轉在許多方面堪稱為理想的指示事件,它們具有全球性。在一個約5ka持續時間內,它們可以立即與其它一些地質過程(如穩定同位素偏差等)對比。通過對大洋磁異常的研究,已制定出一張精細的地磁極年代表(GPTS),其時限從卡洛維期/牛津期一直延續到現在。如果能對所研究的剖面的磁極年代進行正確的識別,那麼就能為全球非常精確地進行對比提供一種手段。

時間的重復性仍舊是個問題。在野外觀察中用GPTS對磁性帶直接進行對比,只有在沉積速率大致穩定的連續沉積序列中,才有可能實現。這種「指紋」的扭曲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把磁性帶和磁性年代配對是很困難的,特別是GPTS中的不同部分之間可能非常相似,如牛津階上部到基默里奇階間隔到凡蘭吟階與歐特里沃階下部之間[9],或漸新統與中新統之間到中中新統[6]

一旦層序能被化石定年,那麼情況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即使一個大致的定年也通常會導致剖面中磁極年代全部或大部分被正確識別[9,10]。最令人驚奇的結果是通過生物地層確定的磁性帶又能反過來得出生物地層界線穿時性的程度,並以磁性帶界線作為等時參考(圖3)。有人甚至用磁性帶地層來確定生物門類譜系的首次出現及滅絕事件:顯然,這些變化的極端處(不是手段,只是有人相信)提供了最好的近似值,即所有生物地層的最初產出最接近真正的生物門類譜系的出現,最後產出最接近生物門類譜系的滅絕時刻。換句話說,就是磁性地層學幫助我們從生物地層學進步到生物年代學。

圖3藉助磁性地層學所作的Calpionellids和超微浮游生物事件的年代地層學變化范圍圖

(據Ogg等,1991)

提塘階與貝里阿斯階界線的位置經過修改

由於以浮游有孔蟲類和超微浮游生物所建立的帶,有磁性年代和放射性年齡進行仔細標定,使得創建老第三系和新第三系年代地層學具有獨特的可能性,能很好地確定新第三系底界的全球層型剖面和層型點(GSSP)。這一確定去年已被ICS表決,這次大會上又被IUGS批准。圖4和圖5是由老第三系-新第三系界線工作組製作並提供給ICS用於表決的兩幅圖。圖4綜合地顯示了標准剖面的磁性學、岩石學、生物地層學特點,整個剖面所有的磁極不能完全確定,但所觀察到的界線有助於對GPTS磁極年代的確定。在標准剖面中,新第三系底部被確定與磁性帶底部相一致,即被認作磁極年代C6Cn2n的底部。

圖4義大利Lemme-Carrosio剖面老第三系和新第三系界線標准剖面上的生物地層學、放射性年代、磁性地層學及岩性地層學

(據Steininger等,1994)

圖5GPTS的情況與Lemme-Carrosio剖面中古地磁磁極序列、岩性學及主要生物地層事件的對比

(據Steininger等,1994)

值得強調的是,建於大洋異常基礎上可靠的GPTS的存在,是使用這種方法的決定性前提。這一標准在卡洛維期/牛津期以前的時代不適用,因為卡洛維階/牛津階已經是最古老的洋殼了。在更老的岩石中使用磁性地層學方法的可能性要大大減小,如果事件發生在不同剖面、不同極性的沉積物中,那麼它們各自代表的面不可能是同一時代的產物。如果在一個剖面中,某一生物地層帶與三個磁性帶一致,並在另一個剖面中與兩個磁性帶一致,那麼後者無疑是不完整的。但若有與上述例子更不一樣的情況,則從一個剖面到另一個剖面進行磁性帶的對比則是不可能的,或許在不同的面上,這兩個剖面都可能是不完整的。

5結論

我們從多學科年代地層學的這些例子中能得到什麼啟示呢?首先,應意識到,這些建立於磁極倒轉、穩定同位素及其它地球化學標志(能反映全球事件的)基礎上的新對比方法的綜合以及地層沉積記錄中米蘭科維奇旋迴的觀察,都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已經看到了這些方法能提供真正的跨區域對比,且其中有些方法,特別是磁性地層學方法,是非常精確的。但是必須重申一點,新方法不能簡單取代舊方法,例如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化石確定岩石年齡的方法是不可替代的,因為這些方法有放射性衰變或生物演化不可逆過程作為基礎,能確定出岩石的數值年齡或相對年齡。反之,新對比方法使用了重復性事件,因此要確定可靠的對比連接點不得不結合定年方法。不管怎樣,這些新方法將會大大擴大經典生物地層定年方法的運用范圍,並提高其精度。

那麼,什麼是多學科年代地層學呢?多學科年代地層學就是研究問題時把所有實用的、有效的方法結合起來,它是合作與配合的體現。

(李學軍譯,王麗娟校)

參考文獻

[1]T.Adatte,W.Stinnesbeck,H.Hubberten and J.Remane.Isotopos estables en el Valanginiano del Noreste de Mexico,su relación con cambios a nivel global.30th Congr.Nacion.Geoquim.1993.1993,79~85.

[2]T.Adatte,W.Stinnesbeck and J.Remane.The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in Northeastern Mexico,confrontation and correlations by microfacies,clay minerals mineralogy,calpionellids and ammonites.Geobios,1994,Mém.special 17,37~56.

[3]T.Adatte,W.Stinnesbeck,J.Remane and H.Hubberten.Paleogeographic setting of Center-East Mexico at the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correlation with NE-Mexico.Mitt.Geol.Palaont.Inst.Univ.Hamburg,1996,77,379~393.

[4]F.Bonet.Zonificación microfaunística de las calizas cretácicas del Este de Mexico.Bol.Asoc.Mex.Geol.Petrol.,1956,8,389~488.

[5]Colloque sur la limite Jurassique-Crétacé,Lyon,Neuchatel Septembre 1973:Discussions sur la position de la limite Jurassique-Crétacé.Mém.Bureau Rech.Geol.et Min.86,1975,379~393.

[6]E.A.Hailwood.Magnetostratigraphy.Geol.Soc.,Spec.Report 19,Blackwell,1989.

[7]J.A.Jeletzky.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beds of Western and Arctic Canada and the problem of the Tithonian-Berriasian stages in the Boreal Realm.In:G.E.G.Westermann(ed.).Jurassic-Cretaceous biochronology&.bio-geography of North America.Geol.Assoc.Canada,1984,spec.paper 27,175~276,including Comments by A.Zeiss,250~253.

[8]A.Lini,H.Weissert and E.Erba.The Valanginian carbon isotope event:a first episode of greenhouse climate conditions ring the Cretaceous.Terra nova,1992,4(3),374~384.

[9]J.G.Ogg,R.W.Hasenyager,W.A.Wimbledon,J.T.E.Channell and T.J.Bralower.Magnetosstratigraphy of the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interval——Tethyan and English faunal realms.Cretaceous Research,1991,12,455~482.

[10]J.G.Ogg and W.Lowrie.Magnetostratigraphy of the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Geology,1986,14,547~550.

[11]J.Remane.Les calpionelles dans les couches de passage Jurassique-Crétacé de la fosse vocontienne.Trav.Lab. Geol.Fac.Sci.Grenoble,1963,39,25~82.

[12]J.Remane.Calpionellids.In:H.Bolli,J.B.Saunders and K.Perch-Nielsen(eds.).Plankton Stratigraphy.Cam-bridge Univ.Press,1985,555~572.

[13]F.F.Steininger,M.P.Aubry,M.Biolzi,A.M.Borsetti,F.Cati,R.Corfield,R.Gelati,S.Iaccarino,C.Napoleone,F.R?gl,R.Roetzel,S.Spezzaferri,F.Tateo,G.Villa and D.Zevenboom.Proposal for the 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GSSP)for the base of the Neogene(the Paleogene/Neogene boundary).Inst.for Paleont.,Univ.of Vi-enna.

[14]M.Trejo.Tintinidos mesozoicos de México(taxonomia y datos paleobiológicos).Bol.Asoc.Mex.Geol.Petrol.,1976,27,329~449.

㈤ 現代科研工作需要多學科知識和跨專業人才的通力配合才能完成 英文

The mordern scientific work can be finish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mutual -subjects cooperated with mutual professional talents.

㈥ 生活中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的事物有哪些

以下引用之網路:

藝術與科學的關系之我見

藝術教材編寫組 李東風
愛因施坦認為,如果一個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話,那理論一定有問題。在新的《藝術》教材中將「藝術與科學」的課題放入教材,與傳統的教材相比大不相同,教師在拿到教材時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就必須做出思考。在此,我就從藝術與科學的角度談談對這一課題的理解。
一、人文與科學的關系
先來看看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與科學的關系。文藝復興解放了被宗教禁錮的思想,絕不僅局限於人文文化,它涉及到思想文化領域的幾個方面,由人文主義運動、宗教改革運動和新科學運動所構成,這些運動都滲透著一種理性主義,通過理性主義恢復了人的尊嚴。這個時期產生了許多思想和學術的巨匠,他們在科學與人文的領域中充分施展著多才多藝的天賦,他們跨文化創造的建樹起到了將科學與人文結合起來的作用。在這方面可以列舉出許多人的名字,如里昂·巴蒂斯塔·亞爾培蒂、韋羅丘、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尤其是達芬奇,他不僅對各種藝術無不擅長,而且對各種知識也無不研究,從他的手稿就可以看出,他觀察和研究的范圍十分廣泛,幾乎包括了人文與科學的各個領域。他不僅是著名的畫家,還可以稱得上是雕塑家、工程師、建築師、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哲學家,而其在每一學科中,他都在當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被公認為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最傑出的藝術家和科學家。將科學與藝術結合最好的是達芬奇,可他並不是將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第一人,也不是最後一人,在科學家中李政道就是其一。李政道教授是物理學家,但他對歷史、詩詞、繪畫、音樂等文化藝術,特別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也十分喜好。他積極倡導將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從1987 年起,先後多次與藝術家合作創造藝術作品,舉辦「科學與藝術」研討會,並出版了《科學與藝術》的大型畫冊。時至今日,科學與藝術的融通,應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是人類自身發展的需求。它已不單在較高層次上廣泛進行,而且逐漸在成為一個「公眾話題」。
科學與藝術的融通體現在社會的各個方面。例如我國提出的申奧口號,就是要把2008年北京奧運會辦成綠色的奧運、人文的奧運和科技的奧運。在教育活動中,科學與人文的並重已經成為了一種教育理念。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個性和諧健全的人,教育的功能就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而一個科學與人文日益融通的社會就需要培養既有科學知識也有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新課程的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與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藝術課程在目標定位上,提出要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整合發展為目標。在藝術門類、多學科的藝術教育活動中,通過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聯結,達到學生藝術能力、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並進一步提出,藝術課程是一種人文課程,在這里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已經是雙重的關系了,它同時體現出人文與科學的關系。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人文與科學的結合已成共識。
二、藝術想像、審美要求對科學的影響
新的《藝術》教材編寫原則中有一條是多門類、多學科相融合的原則。在編寫時注意到了科學與藝術的關聯,例如,中學教材第一冊安排了「藝術與數」的單元教學,使學生初步感受和發現藝術中的「美」與科學中的「數」的關系,溝通美與數的聯系,從綜合的角度關注藝術、關注科學,達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使學生能在藝術與科學的關聯方面做些探索。第三冊的「表現星空」則從另一角度對藝術與科學的關系做出探索,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藝術與科學的關聯。藝術的和諧與天體的規律之間觀念互動。科學的觀念和藝術的觀念可以通過互相借用、互相啟發、互相融通來促進二者的相互滲透。教材選擇從科學的角度切入來學習藝術的有關知識,不是簡單的一般意義上的詞語移植,而是在精神境界上趨向一致。
李政道說過:科學和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藝術,例如詩歌、繪畫、雕塑、音樂等,用創新的手法去喚起每個人的意識或潛意識中深藏著的已經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貴,喚起越強烈,反響越普遍,藝術就越優秀。科學,例如天文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對自然界的現象進行新的准確的抽象。科學家抽象的闡述越簡單,應用越廣泛,科學創造就越深刻。盡管自然現象本身並不依賴於科學家而存在,但對自然的抽象和總結乃屬於人類智慧的結晶,這和藝術家的創造是一樣的。科學家追求的普遍性是一類特定的抽象和總結,適用於所有的自然現象,它的真理性根植於科學家以外的外部世界。藝術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也是外在的,它根植於整個人類,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由人類優秀文化積淀、凝聚、孕育而成的人文精神,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人文精神是由優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品格。人文知識、人文科學是泛指對社會現象、文化藝術進行研究的學科和知識。在藝術領域內人文與科學的結合將建立起一個生態文明體系。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又主動保護客觀世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良好的環境所取得的物質和精神成功的總和。「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宇宙觀就是人文與科學的關聯,把人對自然的認識,自然對人類的作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建立和諧的文化生態環境,即生態文明體系。培養高素質的人必須在這樣的一個體系下進行,把人放在宇宙環境之下,把人放在歷史的「鏈條」上去,使其在綜合的文化環境氛圍中成長。在現實生活中藝術活動往往是綜合的,很少進行單一形式的活動,並且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進行的。
中國教育存在的突出缺點:重教有餘,重學不足;灌輸有餘,啟發不足;復制有餘,創新不足。熊十力認為:人的智能(心智)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叫性智,一種叫量智。性智可以通過藝術、音樂、繪畫來培養;量智則可以通過分析、數學、物理的訓練來培養。人的性智與藝術有關,中國傳統文化很重視學琴棋書畫。古人要學習的這些東西,所培養的就是人的性智,也就是把握全局的能力。量智是指計算機能力與邏輯推理等,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實現;而目前的計算機不能實現人的性智,因為人的許多知識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且還包括許多直接經驗所獲得的知識、直觀的能力等,如果要機器完成這樣的一種直觀判斷就太難了。從人的智能開發的角度來看問題,《藝術》教材在培養學生的性智的同時,與培養量智相結合,才是對學生進行全面藝術教育的路子。正如姜璐教授認為對學生的培養要知識全面,數理結合、文理結合、技術與基礎的結合。當然藝術教育不可能包攬一切,建立新的「雙主題」的教學模式僅是為了確立一種新的教育理念而提出的現階段的教學方式,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藝術教育在科學與人文的相互融通下會有更多的教學方式出現,也正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有不少專家認為,未來的競爭表面上看來是科技競爭,但歸根結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而提高人才素質主要是人文和科學素養的共同作用,成功進行綜合藝術教育勢必對人才素質的提高發揮重要作用。
三、科學發現,科技進步對藝術發展的促進作用
在藝術與科學的融合中,科技與藝術的結合更為緊密。科技的發展為藝術提供新的表現手段,拓展了藝術的表現空間。例如:公元前6世紀,畢達歌拉斯學派就把最新的科技運用到建築和音樂中,將琴弦長短粗細與音律的關系的研究運用到樂器製造中,將美與某種比例的關系研究運用到建築及音樂中。我國湖北隨縣曾候乙墓出土的銅編鍾,運用了當時十分先進的音律技術、冶練與鑄造技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是在當時數學、天文學、物理學高度發達的前提下建造的;西方油畫的發展與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光學是分不開的。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藝術的式樣也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如:電影、電視、時裝、工業造型設計、電聲音樂等。
總之,現代科學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極大地豐富了藝術表現力,拓展了藝術表現空間:如電腦繪畫、電腦設計建築、電子音樂、電腦動畫等已成現實。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科學與藝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藝術與科學的溝通是必然之勢,讓藝術與科學在相互融合、相互補充中放射出更加燦爛的光芒。
參考資料:http://www.esph.com.cn/sc_art/art/article.asp?id=142

科學需要藝術,藝術需要科學,縱觀人類偉大的文化成就,幾乎都是科學與藝術的共同結晶。一個成功的科學家,能夠打破科學與藝術思維的對立,在求真和幻想、理智和情感中自由穿梭;一個真正的藝術大師在藝術創作的思維方式中常伴有科學的邏輯思維方式

英國新古典主義、藝術與手工藝運動就是反對一味科學工業而進行的藝術與科學工業相結合的運動,從而掀起一場藝術變革。『而這個運動之前的1847、1848、1849(之前叫工業博覽會)、1851年英國倫敦世博會(1851年舉辦的「萬國博覽會」為重點)就是你要找的反面例子

其中展出了大量具有大工業生產氣息的臃腫、無味的工業產品,而又有人畫蛇添足般的強行在其上描摹所謂的藝術花樣等等例子你可以查到的。希望你能從中找到可用的素材,希望你能講好......
注意著名人物:威廉莫里斯

《長信宮燈》,青銅製品,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西漢時期製作,出土於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盛之妻竇綰墓。
這件作品作為日用燈具,設計精巧,結構合理,新穎別致,宮女的形象逼真生動,富於性格特點,是一件實用和美觀高度統一的工藝美術品。
中國工藝美術史中,青銅器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青銅燈具作為其中一員也綻放著璀璨的光芒.以長信宮燈為例,作跪姿宮女執燈形,通體鎏金,璀璨奪目。宮女穿寬袖長衣,梳髻,戴巾;燈盤、燈座及執燈宮女的右臂處可拆卸;燈盤中心有一釺可插蠟燭,燈罩與燈盤可轉動開合,便於調節燈光亮度和角度。宮女右臂為煙道,煙經底層水盤過濾後,便有煙而無塵,可減少室內的煙炱以保持清潔。燈上有九處刻銘,計65字,其中有「長信」二字,為漢文帝皇後竇氏所居宮名。長信宮燈造型優美,構造精巧,為漢代燈具中的傑作,體現了古代匠師的創造才能以及當時的科學技術水平。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從環保角度來分析, 青銅燈具中絕大多數是燃油燈,當時的燃料主要是動物油脂,而且油脂和燈心同在一個燈盤裡面。雖然點燈時燈盤裡面的油脂沿著燈心慢慢上升到火焰里,但是仍然會有一些沒完全燃燒的炭粒和燃燒後留下來的灰燼,隨著油麵的上升和熱氣流揮發,造成室內煙霧到處彌漫,污染室內空氣和環境。漢代的青銅燈具中,有一些在設計上就解決了如何消煙除塵,放置環境污染的為體。這一類燈具,稱之為「釭燈」.《宣和博古圖》卷十八著錄了一件雙煙管鼎行燈,銘文為:「王氏銅釭錠」。「虹」應為「釭」之假字。南京大學歷史系所藏一件「釭輾」,也是雙管鼎行燈。 燈的定名,是因為燈上裝的彎性中空導煙管,如同車釭。帶煙管的燈統稱釭燈釭燈又可簡稱為釭。釭燈上除了裝有導煙管,燈的體腔都是中空,用以貯清水。長信宮燈、鳳燈、鼎行燈、牛形燈、雁魚燈、鵝魚燈都屬於釭燈。釭燈的導煙管分單煙管和雙煙管兩種。鼎形燈的煙管,是從燈體的肩部伸出,既可做煙道,又兼做燈的把手。象生形燈具則巧妙利用形體本身的有機部分作為導煙管,如人的手臂,牛的雙角,鳳、雁、鵝的頸等。煙管的一端連著中空的等體,另一端連著復缽形的燈蓋。當燈盤中的燈火點燃時,煙塵通過燈罩上方的燈蓋被吸入導煙管;再由導煙管使煙塵溶於體腔內的清水,從而放置了燈煙污染空氣,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這使漢代燈具在功能方面最先進的發明創造,在世界燈具史上處於領先的地位。西方的油燈知直到十五世紀才由著名的義大利科學家、工程師、畫家達芬奇發明出鐵皮導煙燈罩,18世紀時法國人肯開和瑞士人阿干德進一步用玻璃燈罩代替鐵皮燈罩,並完善了油燈和燈罩的一系列設計,從而初步解決了控制油煙污染的問題。 從器形結構來看, 它的結構非常科學,它的尺度適宜,漢代的燈具,動物形和人物形燈,高度一般在20-50厘米,我國至兩漢的建築,尤其是宮殿建築、貴族府邸,由於追求宏偉的氣魄,外形龐大,室內空間就顯得十分空曠。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使,這個時期的人還保留著席地而坐的習俗。所謂坐,實如今日之跪,曲其足向後,以膝抵地抵席,臀部依託在腳後跟上。體位下降了,所以一些常用的器物,如幾、案、床、榻、燈具等都比較低矮。據史料記載,漢魏的獨坐式小榻高度一般只有12—18厘米,為了充分發揮燈具的是明功能,青銅燈具的尺度一般都偏小而適宜人的視覺空間。長信宮燈高為48厘米,在精緻的燈座上面置有燈罩,燈光從臆測找出,與人們跪坐時眼睛的視線基本適宜。而現代立燈的高度,一般為1.46-1.80米,這是由現代人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決定的。 造型生動,在處理人與燈的關系時,充分調動了各種文藝手段。… …(長信宮燈)其造型為宮女跪坐,右臂自然舉起,左臂伸向右方,手持燈盤;人體形態生動,神態端莊安詳,衣紋疏密有致,簡介流暢。右臂下的燈盤點燃時候,燈燃燒排放的煙通過右臂被吸入中空的人體內,絲毫不影像人們對燈具的關上,反而由於燈火的映照,增添了宮女形象的美麗,達到了使用與審美的高度統一。 燈體拆洗(攜帶)方便, 一些大型、復雜而體內中空的燈具,出來燈盤與燈體採用了註解。西伯利榫接;其他主要造型部位的結果,也多採用了分鑄套合組裝的形式。長信宮燈由頭部、身軀、右臂、燈座(分上下兩部分)、燈盤和燈罩六個部分分別鑄造後在套合組裝而成。導演關分成兩半,這種結構設計便於拆卸組裝合清洗煙垢,組裝也簡單,牢固。 從光學方面來分析, 一是已有反射和聚光的裝置——燈罩,特別是由燈罩的開合來調節燈光的照度與照射角度,可見當時人們已注意到控制照度的問題;二是已設有煙道,這事實上還起著加強空氣對流,使燃燒充分,增高溫度,增大發光強度的作用。 從審美角度分析, 裝飾富麗,漢代青銅燈具的裝飾紋樣多樣化。燈具的裝飾紋樣主要有弦紋、瓦紋、連弧紋、三角紋、卷雲紋、鱗紋、纏枝紋、卷草紋、獸面紋、龍紋、雲獸紋、駕鳳紋、鳥紋、鹿紋、蟬紋、猴紋、虎紋、兔紋、蛙紋、羚羊紋、羽人紋等。裝飾手法則採用了當時銅器上比較普遍運用的漆彩繪、錯銀、鎏金、透雕等。而長信宮燈運用以上紋式卻並不多,線條及其簡單,樸素典雅的宮女形象,通過通體鎏金(將金和水銀合成金汞劑,塗在銅器的表面,然後加熱使水銀蒸發,金則附著於器表上。)的青銅燈體表現出來,神態悠然,朴實無華的神態附著在富麗豪華的鎏金銅燈上,金光燦燦,顯得和諧而統一。 從宮燈的構造可以明顯看出,早在漢代,中國的勞動人民就已經意識到了環保問題,這比西方早幾千年。從光學角度來看,已經掌握了調節光線明暗的簡要調節方法,而現在的點燈採用的調節電阻大小的方法改變電流強度的方法使燈的明暗發生變化,雖然原理不同,但是,漢代人已經開出了我們今天的先河。它又把美與實用性和科學性和諧的統一了起來,堪稱傑作。另外補充一下,筆者還曾看到有種對其原理的不同看法,認為宮燈是升華器(升華樟腦、碘等能升華的物體用),而不是燃油器,此種觀點看似很正確,本來,想要判斷它是「燈」還是「升華器」相當困難。油的煙可以沿著彎管上升,樟腦蒸氣也可能沿著彎管上升。下方座中放清水可有清潔作用,也可放入樟腦後加熱。但是上方部分的蠟狀殘留物可以告訴我們,不是升華所得。這是因為會升華的物質(例如樟腦、碘、等)即使靜置室溫下也將揮發而逸失,隔了兩千年根本不能在「升華器」繼續存留,所以筆者認為此種觀點不能成立。 長信宮燈作為漢代青銅燈具的典型代表,達到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既可以作為使用的照明工具,有可作為精美的室內陳設,這是中國古代燈具史上相當大的成就,也是我國漢代人的傑出之作!

㈦ 如何設計實驗

昨天,我的一個研究生來找我,要求更換論文題目。我非常吃驚———馬上就要畢業了,現在換題目?忙詢問原因。答曰:「沒辦法做實驗,得不到數據,這個題目做不出來。」再細問,答曰:「我如果強行做XX實驗,需要XX設備(太昂貴,學校沒有),需要場地,經費XX萬元,還要多人多學科配合才行。」我一聽這個要求,馬上傻眼———有這個實驗條件的話,博士都畢業多少個了。看來,我的學生還不會設計實驗,這個是我忽略了。再一細問,發現並不是只有他這樣,很多學生都是這樣,還是個共性的問題,看來我有必要在這里說一下了。我們的研究生,把項目和研究搞混了,他們認為只要項目搞得好,那麼研究就搞得好。這其實是兩回事。研究要求深入,忽略一些表面的、常識性的、界面美觀性的要求。對一些常規功能的研究題目來說,只要設計的實驗能充分說明研究需要的參數或者性能,那麼就算實驗體與研究題目相差甚遠,那又有什麼關系?而項目又不同。項目要求系統、完善。項目本身大部分工作多是事物性的,項目的載體必須可操作而且太多的時候樣機本身還要給其他一些並不太了解項目的人操作,因此,項目要完成許多大眾的、界面性的、易用性的功能,甚至......(本文共計1頁) [繼續閱讀本文]

㈧ 石油技術集成是什麼

石油技術集成是借用計算機技術用語,表示技術的匯集拼接、協同整合和優化使用的做法。「集成電路」指使用一定的工藝,將電路的各種元件及相互之間的連線,製作在半導體或絕緣基片上,使它們形成緊密聯系的整體電路,稱為集成電路。根據集成度(一塊半導體晶元或一個組件內組裝的線路單元數)不同又可分為大規模集成電路或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石油科學技術在20世紀中葉開始出現「協同」工作趨勢,即強調多學科之間互相配合,圍繞一個共同目標發揮各自優勢,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入80年代以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技術的綜合化又有了新的特點,由「協同式」工作向集成化發展,即從基礎數據一開始就強調集成,並且在不同層次上層層集成。半個多世紀以來,石油工業在這方面發生了三次飛躍和四個層次的集成,出現了一批I2企業(信息化×集成化企業)。
第一次飛躍是在20世紀50—60年代,隨著測井和二維地震技術的廣泛應用,數據採集量大幅度增加,其成果表現在以油藏描述技術為代表,改進了人們對地下構造的認識,發現了一大批構造油氣藏。這次飛躍,對生產率的影響在20世紀70年代達到頂峰。
第二次飛躍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三維地震技術的應用出現了新的飛躍。對地下認識的重點,從構造解釋轉移到三維油藏描述和油藏模擬上,反映在生產上是發現了一大批地層及岩性圈閉油氣藏。
第三次飛躍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信息的集成程度增加了,從單個過程、單個領域延伸到了勘探開發的整個過程。
油公司勘探開發作業管理四個層次的集成(綜合一體化)是指:(1)數據集成。解決不兼容、不同格式與數據結構的問題,實現為所有應用人員提供通用的「即時信息」。(2)專業集成。在項目組內的專業集成,以多學科團組重組工作流程。為此需要四個方面技術支持:能即時訪問數據;跨學科易於共享數據的集成應用軟體;高度交互的計算環境;三維模擬與可視化技術,深化項目的工作過程和成果。(3)部門集成。即不同項目組之間的工作集成。如油藏描述小組與鑽井小組及地面工程建設裝備小組的工作一體化,以縮短油田開發決策與建設周期。(4)全企業范圍的集成。頂層人員能夠交互使用公司積累的知識資產,以便做出正確的決策。
一個企業達到這樣的境界,稱為I2——信息化×集成化企業。在2000年,全球最先進的企業中,大約只有17%能達到企業集成層次,而多數仍處在前兩個階段。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最近又有信息化、集成化與智能化再次集成聚合的提法,即I×I×I×=I3企業,是企業面向21世紀的目標。
集成化的趨勢還反映在隨著生產與經營活動的深入,客觀上集成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如果企業內部的集成度已不能適應這種需要時,必然推動跨專業跨企業的聯盟、重組甚至兼並。

㈨ 請結合實際,論述教學理念的變革主要表現

(1)尊重個性
指尊重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興趣愛好,給學生更大的自由選擇空間。如,對於專業選修實驗課,學生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有針對性的選擇有價值的課程,並修夠所需學分。同時,又有專業教師根據學生的個性加以指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理論,確保學生的充分發展。
(2)倡導多元有兩方面的含義
一方面指提倡多學科相互結合,共同打造交叉型實驗課程。例如,腦電實驗課程就需要心理學的實驗設計方法、計算機的圖像處理技術和醫學的腦神經知識,三個專業的學生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取長補短,打開了研究視野。另一方面則指,鼓勵學生(尤其是師范生)在學好本專業的基礎上,積極涉獵相關學科的實驗和實務技術,從而培養「通才型」教師後備軍。比如,我中心為師范生設置了團體心理輔導課程,這樣,數學、物理等專業的師范生在今後與中小學生的交流過程中,就能夠游刃有餘。
(3)強化運用
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教學課程,熟悉專業技能,積極投入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一方面積累社會經驗,另一方面為就業做好准備。中心所開展的「心理健康周」和大學生暑期心理健康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心理健康進社區」等活動均取得了良好的反響。另外,中心還與已就業的學生建立密切聯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又邀請他們回訪母校,將在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通過報告和講座的形式與在校師生共享,如2008年,中心就邀請王峻校友來與在讀學生交流工作經驗、陳艷青校友回校暢談艱辛的奮斗和堅持。

㈩ 為什麼說油田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多學科協奏的「交響曲」

從石油勘探到油田開發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油田開發包括大量的任務、內容、經營目標和策略。它之所以復雜就是因為考慮的問題太多,地下的、地面的、技術的、經濟的、社會的,面面俱到。如果哪方面考慮得不周到,就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失;如果「要錢不要命」地掠奪性開采,油田遭到破壞,就會成為社會的「罪人」。所以說,油田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沒有一個人有那麼大的能耐,什麼都懂,什麼都會,還得一人做事三人幫,避免主觀決策,依靠多學科協同作戰,共同吹奏好油田開發這支「交響曲」。

這點認識得來不易,這是油田開發工作長期實踐經驗的總結。1948年以前,油田開發沒有成套的理論指導,發現了油田就打井,出了油就成了「石油大王」,但油氣採收率很低,大量資源殘留在地下,造成了資源浪費。

1948年,原蘇聯出版了一本《油田開發科學原理》,這本書在發展油田開發理論,改進開發方法和開發方式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到1962年,原蘇聯A.П.克磊洛夫等人編寫了《油田開發設計》一書,該書系統闡述了油氣田開發的礦場地質、地下油氣水動力學、油層和油井開采工藝以及工業經濟學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自此,油田開發綜合設計方法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在1970年以前,與油氣田開發研究相關的學科都是各自發展,工作方式只是作為一支「接力賽」的隊伍,並不是一支配合良好的「籃球隊」,而且更多的強調油藏工程基本就是開發的全部內容。如1962年懷利只強調兩個關鍵項目:利用基礎油藏機理概念的明確見解;利用基礎計算機的自動化。從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飛快的發展,各個學科從基礎理論到工業化推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發展,不少學者更深刻地認識到油藏工程和油藏地質之間最佳協作的重要性,克雷格(1977)強調了進行詳細油藏描述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地質、地球物理和油藏模擬概念和手段來深化對油藏的認識。

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今,多學科的協作又有了深入的發展。油氣田開發研究已發展為油藏管理,這是一個全新的綜合研究觀念。以美國休斯敦·邁克爾和T.霍爾布蒂能源公司董事長兼安大略顧問工程師的霍爾布蒂為代表,提出了最佳協作的多學科互相滲透,共同協作的研究方式,即在新油氣田開發研究以及在油藏開發生命期中所實行的油藏管理,都應最大限度地把物探、鑽井、地質、測井、試油試采、採油、井下作業、地面建設、動態監測和其他有關學科協調起來,形成最佳協作的管理體系;採用經濟有效的先進技術,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油藏開發策略,並不斷地完善和調整,取得最佳的經濟採收率。

多學科協同搞好油田開發

熱點內容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
老師在講課擴句 發布:2025-07-08 17:30:09 瀏覽:125
辦公傢具有哪些 發布:2025-07-08 17:23:21 瀏覽:765
教師節彩鉛 發布:2025-07-08 16:20:39 瀏覽:975
老師的始祖 發布:2025-07-08 16:07:30 瀏覽:585
幼兒園老師安全責任書 發布:2025-07-08 15:51:12 瀏覽:85
班主任推薦語 發布:2025-07-08 15:40:04 瀏覽:547
舞蹈老師小蕊 發布:2025-07-08 15:33:13 瀏覽:470
護膚老師菲菲 發布:2025-07-08 15:21:12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