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蒞
A. 誰有「楚莊王蒞政三年……大器晚成,大音希聲」的文言文翻譯
原文:
楚莊王①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②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③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庄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譯文:
楚莊王臨朝執政三年,沒有發布命令,也沒有什麼執行什麼政事。右司馬侍候在旁而給楚莊王打了個謎語說:「有隻鳥棲息在南邊的土丘上,三年不動翅膀,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名堂?」楚莊王說:「三年不動翅膀,將因此長成羽毛;不飛翔也不鳴叫,將因此觀察民眾的行為准則。雖然沒有飛翔,飛起來必然會直沖雲霄;雖然沒有鳴叫,但叫起來必然會驚動人世。先生你放心吧。我知道你的用意了。」就這樣過了半年,庄王便親自處理政事。所廢棄的法令有十條,所興起的事情有九件,懲處大臣五個,提拔讀書人六個,而邦國治理得很好。又起兵征討齊國,在徐州打敗了它,戰勝晉國在河雍地區,在宋國聯合了諸侯,於是稱霸天下,庄王不去做小事而壞大事。所以有大的名聲;不較早表現出自己的才能,所以有大的功勞。所以說:「大的器物最後才能完成;大的聲音很難得聽到。」
B. 如何用文言文回復邀請函
來函收悉,克日定當叨擾,敬頌秋安。
C. 文言文《張宗璉傳》的原文和翻譯
原文:
張宗璉,字重器,吉水人。永樂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錄囚廣東。仁宗即位,擢左中允。會詔朝臣舉所知,禮部郎中況鍾以宗璉名上。帝問少傅楊士奇曰:「人皆舉外吏,鍾舉京官,何也?」對曰:「宗璉賢,臣與侍讀學士王直將舉之,不意為鍾所先耳。」帝喜,曰:「鍾能知宗璉,亦賢矣。」由是知鍾,而擢宗璉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詔遣吏部侍郎黃宗載等十五人出厘各省軍籍,宗璉往福建。明年坐奏事忤旨,謫常州同知。朝遣御史李立理江南軍籍,檄宗璉自隨。立受黠軍詞,多逮平民實伍,宗璉數爭之。立怒,宗璉輒卧地乞杖,曰「請代百姓死」,免株累甚眾。初,宗璉使廣東,務廉恕。至是見立暴橫,心積不平,疽廢背卒。常州民白衣送喪者千餘人,為建祠君山。宗璉蒞郡,不攜妻子,病亟召醫,室無燈燭。童子從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璉立卻之,其清峻如此。
翻譯:
張宗璉,字重器,吉水人。永樂二年進士,初為庶吉士,後授刑部主事,負責審察廣東囚犯的罪狀。仁宗即位,升左中允。皇帝令朝臣薦舉所知賢才以備任用,禮部郎中況鍾薦舉宗璉。仁宗問少傅楊士奇:「別人都舉薦外官,而鍾舉薦京官,何故?」士奇回答道:「宗璉是個賢才,臣與侍讀學士王直正准備薦舉,不料況鍾先行一步。」帝高興地說:「鍾能知宗璉,也是個賢才。」於是提升宗璉為南京大理丞。宣德元年,朝廷令吏部侍郎黃宗載等十五人至各省訂正軍籍,宗璉被派往福建。第二年因奏事有違皇帝旨意,而貶為常州同知。朝廷遣御史李立去整理江南軍籍,令宗璉隨從。李立聽信一些狡猾軍人的話,多強制平民充實軍隊,宗璉多次反對,立怒,宗璉立即匍伏地下請求鞭打,願代百姓而死,以免株連眾人。宗璉原出使廣東時,就十分廉潔,對人寬恕,現看到李立橫暴,內心不平,激憤攻心,終於病逝。常州百姓千餘人穿著白衣送葬,為他建祠於君山。張宗璉在常州為官,不帶妻室兒女,病重請醫時,室內連燈也沒有。書童從外面要了一盂油來點燈,宗璉令他立即退還,其清貧如此。
D. 《文言文《楚莊王蒞政三年》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 %9楚莊王①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②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③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治。舉兵誅齊,敗之徐州,勝晉於河雍,合諸侯於宋,遂霸天下,庄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9【注釋】楚莊王:即荊庄王,春秋時期五霸之一。公元前613——591年在位。《韓非子·有度》:「荊庄王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 ②右司馬:掌管軍政的官員。③不穀:即楚共王。楚共王:春秋時期楚國君主,字不穀。公元前590——560年在位。《韓非子·十過》:「昔者楚共王與晉厲公戰於鄢陵。」前稱楚莊王似為錯引,實際應是楚共王。 %9【參考譯文】 %9楚莊王臨朝執政三年,沒有發布命令,也沒有什麼執行什麼政事。右司馬侍候在旁而給楚莊王打了個謎語說:「有隻鳥棲息在南邊的土丘上,三年不動翅膀,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名堂?」楚莊王說:「三年不動翅膀,將因此長成羽毛;不飛翔也不鳴叫,將因此觀察民眾的行為准則。雖然沒有飛翔,飛起來必然會直沖雲霄;雖然沒有鳴叫,但叫起來必然會驚動人世。先生你放心吧。我知道你的用意了。」就這樣過了半年,庄王便親自處理政事。所廢棄的法令有十條,所興起的事情有九件,懲處大臣五個,提拔讀書人六個,而邦國治理得很好。又起兵征討齊國,在徐州打敗了它,戰勝晉國在河雍地區,在宋國聯合了諸侯,於是稱霸天下,庄王不去做小事而壞大事。所以有大的名聲;不較早表現出自己的才能,所以有大的功勞。所以說:「大的器物最後才能完成;大的聲音很難得聽到。」 %9【閱讀訓練】 %9(1)蒞:到,臨 (2)御:侍奉 (3)止:停留 (4)名:名字 %9(5)長:生長 (6)觀:觀察 (7)釋:釋放 (8)知:知道 %9(9)誅:殺 (10)舉:推薦 (11)舉:發動 (12)霸:稱霸 �.翻譯 %9(1)庄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 %9楚莊王不因為好事太小而不做,這樣就有了高的名望。 %9(2)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9有大才乾的人成就往往較晚,而大的聲音會讓人聽不到。 �.選文講述的是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也是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E. 是嘗蒞我矣 文言文翻譯
是:這里。嘗:曾經。蒞:來到。是嘗蒞我矣:這個地方我曾經來過呀。
F. 以嚴蒞人的文言文閱讀答案
子產做鄭相,重病將死,對游吉說:「我死後,您一定會在鄭國執政,一定要用威嚴治理民眾。火的樣子是嚴酷的,所以人們很少被燒傷;水的樣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您必須嚴厲地執行刑罰,不要讓人們因您的柔弱而觸犯法令。」子產死後,游吉不肯嚴厲執行刑罰,鄭國青年拉幫結伙成為強盜。盤據在萑苻之澤中,即將給鄭國造成禍害。游吉率車騎和他們開戰,打了一天一夜,才算打敗了他們。
G. 文言文常用語
光臨寒舍
蓬蓽生輝
之所以 貴庚? 勉貴
承讓承讓
蕙而好我,攜手同行
令尊令堂令郎令愛,足下閣下,恭候大駕,惠存,斧正,蒞臨
H. 文言文翻譯
原文:
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無政為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有鳥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鳥?」王曉其意,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自聽政,所廢者十,所起者九,誅大臣五,舉處士六,而邦大。不久,遂霸天下。
翻譯:
楚莊王執政三年,沒有發布過命令,沒有處理過政事。右司馬侍座,用隱語對庄王說:「有一隻鳥棲息在南邊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鳥?」庄王明白右司馬的意思,說:「這個鳥三年不展翅,是用來長羽翼的;不飛不鳴,是用來觀察民眾的習慣的。雖然沒有起飛,一飛必定沖天;雖然沒有鳴叫,一鳴必定驚人。你就放心這件事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又經過半年,楚莊王就開始親自登堂聽政,廢黜十人,提拔九人,誅殺大臣五人,推薦在野的六名賢士,由此楚國強大起來。不久,就稱霸天下。庄王不為小事情妨礙害大善舉,所以有大名;不早公布他的業績,所以有大功。所以說:「大器晚成,大音希聲。」
I. 蒞的文言文意思是什麼
—— 蒞【韻會】臨也。【穀梁傳】蒞者,位也。【爾雅】涖,視也。【韓非子.喻老】楚莊王蒞政三年( 管理, 治理 )。【詩.小雅】方叔蒞止,其車三千( 來; 到 )。詞性變化:形容水聲, 風聲的象聲詞。如:蒞蒞( 形容流水聲 )。蒞颯( 樹木擺動的聲音。形容動作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