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文言文
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旦。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①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而不知螳螂在②其後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③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④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⑤其後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
鷸蚌相爭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
王冕僧寺夜讀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2. 六年級語文文言文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3. 六年級文言文
【原文】
公明儀為①牛彈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聞,不合其耳⑤也。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⑥,即掉⑦尾奮⑧耳,蹀躞⑨而聽。
(選自漢·牟容《理惑論》 載於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釋】
①為:給。
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
③伏:趴著。
④故:從前。
⑤耳:耳朵聽。
⑥鳴:鳴叫聲,作名詞。
⑦掉:搖擺。
⑧奮:豎直。
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參考譯文】
公明儀給牛彈奏古雅的清角調琴曲,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牛並非沒有聽見,而是這種曲調不適合它聽罷了。公明儀於是用琴模仿蚊牛蠅的叫聲,(以及)孤獨的小牛犢的聲音。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並聽著。
操:高雅的曲子。
合:適合。
之:的。
(牛)伏食如故
牛依然像剛才一樣埋頭吃草
非牛不聞(樂曲)
牛並非沒有聽見(這樂曲)
(牛)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
牛就擺動尾巴豎起耳朵,小步走並聽著。
文中所說的對牛彈琴指的是只有用適合的曲調對著牛演奏,它才會有所反應
而現在的對牛彈琴: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就是類似的意思,自己組織一下語言)
以及,原來現在的小孩子這么小就開始做這樣的文言文了,你們老師太兇殘了
4. 適合六年級小學生讀的文言文有哪些
比較容易懂的古文有:《論語》《世說新語》《淮南子》《韓非子》比較適合小學生閱讀。
5. 六年級文言文(全部)急用!!!!!!!
文言文課文
第一學期
陳太丘與友期《世說新語》
兩小兒辯日《列子》
陋室銘[唐]劉禹錫
愛蓮說[宋]周郭頤
為學[清]彭端淑
熟讀精思[宋]朱熹
古詩四首
觀滄海[三國]曹操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
望岳[唐]杜甫
飲湖上初晴後雨[宋]蘇軾
詞二首
菩薩蠻[唐]韋庄
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宋]王觀
答謝中書書[南朝]陶弘景
望九華[宋]王十朋
中國古代寓言四則
買櫝還珠[戰國]韓非
鄭人買履[戰國]韓非
濫竽充數[戰國]韓非
畫蛇添足《戰國策》
參考答案
第二學期
春之古韻
春夜喜雨[唐]杜甫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江南春[唐]杜牧
登幽州台歌[唐]陳子昴
黃鶴樓[唐]崔顥
山居秋螟[唐]王維
過故人庄[唐]孟浩然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
李白詩三首[唐]李白
行路難
送友人
月下獨酌
《論語》八則[春秋]孔子
天時不如地利[戰國]孟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戰國]荀子
《呂氏春秋》兩則
橘逾淮為積《晏子春秋》
螳螂捕蟬[漢]劉向
參考答案
每周一詩
第一學期
秋思[唐]張籍
春望[唐]杜甫
寄酬韓冬郎兼職畏之員外(其一)[唐]李商隱
采蓮子(其二)[唐]皇甫松
……
6. 六年級下冊文言文
《學奕》《兩小兒辯日》
學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此文已被選入九年義務教育制六年級下學期人教版語文課本第一課。
《學弈》全文翻譯:
弈秋是全國的下棋高手。他教導兩個學生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學生雖然也在聽弈秋講課,心裡卻一直想著天上有天鵝要飛過來,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來。雖然他倆在一塊兒學習,但是後一個同學不如前一個學得好。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兩小兒辯日》全文翻譯:
有一天,孔子到東方游學,看到兩個小孩為什麼事情爭辯不已,便問是什麼原因。
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
另一個小孩卻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也不能判斷是怎麼回事。
兩個小孩笑著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
7. 人教版六年級上語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伯牙絕弦 [原文](「/」是間隔)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釋義] 鼓:彈。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哉:表示感嘆的語氣。 峨峨:「高」的意思。 兮:相當於「啊」。 洋洋:廣大。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破琴:把琴摔破。 復:再;重新。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像水勢浩盪的江河!」伯牙所想的,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在彈琴。 (人教版第25課《伯牙絕弦》)
8. 六年級文言文有哪些
兩小兒辯日,學奕.
《兩小兒辯日》選自列禦寇所編的《列子·湯問》,是一篇極具教育意義的寓言文言文。通過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
《學弈》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棋的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