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趙晁

文言文趙晁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00:15

1. 有哪些文言文,最好10個以上

《千家詩》《詩經》《孝經》《易經》《論語》《禮記》《尚書》《春秋》《戰國策》《老子》《莊子》《韓非子》《孟子》《墨子》《荀子》《孫子兵法》《三十六計》《鬼穀子》 《大學·中庸》 《朱子家訓》《顏氏家訓》《呂氏春秋》《楚辭》《忍經》《金剛經》《資治通鑒》
《菜根譚》《圍爐夜話》《小窗幽記》《格言聯璧》 《百家姓》《幼學瓊林》《聲律啟蒙》《六韜·三略》《百戰奇略》《龍文鞭影》《呻吟語》《幽夢影》
《傳習錄》《智囊》《曾國藩家書》《世說新語》《對聯》《閑趣偶寄》《夢溪筆談》《隨園詩話》《文心雕龍》《笑林廣記》

2. 景帝殺晁錯文言文翻譯

晁錯,潁川人,為人剛直而又嚴峻苛刻,他博才多學,善於分析,在漢文帝時期,他就官拜為太子家令,精心輔佐太子,並得到了太子的寵信。被稱為太子的智囊。在這個時期,晁錯曾經多次上書文帝,就戰爭、充實邊塞、農耕、爵位的封免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文帝對此也多有褒獎,以表示對晁錯的寵信,並且採納其不少的意見,以治理國家。漢文帝前15年(公元前165年),文帝為選拔良才,親自策問考試,晁錯以優異的答卷被文帝提升為中大夫。隨後,晁錯又上書文帝,談論應該削減諸侯王的實力問題,以及如何來改變這一現實的法令,上書共有三十篇。文帝雖然沒有完全採用他的意見,但卻非常賞識和器重晁錯的才能。文帝去世後,景帝即位,晁錯以其自己對問題的精闢見解仍多次地與景帝在一起進行單獨的國政論談,而且景帝仍能經常地採納他的意見,並且依據晁錯的建議,修改了許多的法令,其受寵程度遠遠超過了所有九卿。景帝即位的第二年,便提升晁錯為御史大夫。
當初,漢高祖劉邦剛剛平定天下,兄弟少,兒子們年幼,大量的領地都分封給同姓諸侯王,僅封給齊國就七十多座城,封給楚國四十多座城,封給吳國五十多座城,這三個領地佔去了全國二分之一的面積,而得封的這三個領地的並非嫡親的諸侯王。隨著各諸侯王領地的不斷發展和強大,一部分非嫡親的諸侯王對朝廷越來越驕橫,又加上文帝在世總是以寬厚待人,不忍心對他們加以懲罰,所以,到了景帝稱帝,這部分諸侯王們則更加驕橫了。故此,晁錯勸景帝說:「如今,削減他的封地,他會叛亂,不削減他的封地,他也會叛亂,如果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得快,禍害會小一些;如果不削減他的封地他反得慢,將來有備而發,禍害更大。」景帝讓朝廷百官及宗室共同討論晁錯的建議,沒有人敢與晁錯辯駁。朝廷便根據晁錯的建議對吳王等諸侯王的封地朝廷逐步的削減。晁錯的父親得知這個消息,從潁川趕來京師,對晁錯說:「皇帝剛剛即位,你輔佐君主執掌朝政,削弱諸侯王的封地,疏遠皇室的骨肉之親,人們的議論都怨恨你,你為什麼這樣做呢?」晁錯說:「只能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天子無法尊貴,國家不得安寧。」他的父親說:「這樣做,劉氏的天下安寧了便晁氏卻危險了,我離開你去了!」他父親就服毒自殺,臨死前說:「我不忍心見到大禍臨頭!」果然,此後過了十多天,吳、楚等七國就以誅除晁錯為名舉兵叛亂。
先前,晁錯一直與吳國的丞相袁盎互不相容,只要有晁錯在某處就坐,袁盎總是避開;袁盎出現在何處,晁錯也總是避開;兩人未曾在同一個室內說過話。等到晁錯升任御史大夫,派官員審查袁盎接受吳王財物賄賂的事,確定袁盎有罪,景帝下詔不再追究袁盎的責任,而把他降為平民。吳、楚為首叛亂之後,晁錯對御史丞、侍御史說:「袁盎接受了吳王的許多錢,專門為吳王掩飾,說他不會叛亂;現在,吳王果然反叛了,我想奏請景帝嚴懲袁盎。他肯定知道吳王叛亂的有關密度。」御史丞、侍御史說:「如果在吳國叛亂前來審查袁盎,可能會有助於中止叛亂密度,現在叛軍大舉向西進攻,審查袁盎能有什麼作用!況且,袁盎不會參預密度。」晁錯猶豫不決。有人把晁錯的打算告知了袁盎,袁盎很害怕,連夜求見朝廷中與晁錯有矛盾的官拜為太子詹事之職的竇嬰,對他說明吳王叛亂的原因,希望能面見景帝,當面說明原委。竇嬰入宮奏報景帝,景帝就召見袁盎。袁盎前來朝見景帝,恰遇景帝正和晁錯研究出兵征討叛軍所需軍糧的問題。景帝問袁盎:「現在吳、楚叛亂,你覺得局勢會怎樣?」袁盎回答說:「吳、楚叛亂,不值得擔憂!」景帝說:「吳王利用礦山就地鑄錢,熬海水為鹽,招誘天下豪傑;他一直准備到年老白發才舉兵叛亂,如果他的圖謀沒有計劃出萬全的把握,能貿然行事嗎!為什麼說他不能有所作為呢?」袁盎回答說:「吳王確實有采銅鑄幣、熬海水為鹽的財利,但哪有什麼豪傑被他招誘去了呢!假若吳王真的招到了豪傑,豪傑也自然會輔佐他按仁義行事,也就不會叛亂了。吳王所招誘的,都是些無賴子弟、沒有戶籍的流民及私鑄錢幣的壞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結而叛亂。」晁錯聽之,也馬上贊成地說:「袁盎分析得很好。」景帝問:「應採取什麼妙計?」袁盎回答說:「請陛下讓左右侍從迴避。」景帝讓人退出,唯獨還有晁錯一人在場。袁盎說:「我要說的話,任何臣子都不應聽到。」景帝就讓晁錯迴避。晁錯很順從地邁著小而快的步子,退避到東邊的廂房中,對袁盎極為惱恨。景帝一再向袁盎問計,袁盎回答說:「吳王和楚王互相通信,說高帝分封子弟為王,各有封地,現在,賊臣晁錯擅自貶責諸侯,削奪他們的封地,因此他們才造反,其目的就是共同誅殺晁錯,恢復原有的封地,達到此目的也就罷了。現在的對策,只有先斬晁錯的首級,派出使者宣布赦免吳、楚七國舉兵之罪,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那麼,七國的軍隊可以不經過戰爭就會撤走。」景帝聽後,沉默了很長時間,說:「不這樣做還有什麼別的辦法?我不會為了庇護他一個人而不向天下人道歉。」袁盎說:「我想出的只有這個計策最佳,請陛下認真考慮!」景帝就任命袁盎為太常,秘密收拾行裝,做出使吳國的准備。過了十多天,景帝私下授意丞相陶青等人上疏彈劾晁錯:「辜負皇上的恩德和信任,要使皇上與群臣、百姓疏遠,又相想把城邑送給吳國,毫無臣子的禮節,犯下了大逆不道之罪。晁錯應判處腰斬,他的父母、妻子、兄弟不論老少全部公開處死。」景帝批復說:「同意所以判決。」可晁錯對此卻一無所知。第二天,景帝便派人召晁錯,欺騙讓他坐車巡察東市,於是,晁錯穿上朝服到東市巡察,結果到了東市就被腰斬了。
謁者僕射鄧公從前線回來,向景帝上書分析回報戰爭的情況,景帝問他:「你從軍中而來,聽到晁錯被殺,吳國和楚國的兵撤了沒有?」鄧公說:「吳王准備叛亂已有幾十年了,當初,文帝在位時,陛下您為太子,吳國太子進京朝見文帝,得以陪伴您飲酒、博弈,但在博弈的過程中,吳太子與您爭執棋路態度不恭順,被您拿起棋盤猛擊吳太子致死,朝廷送吳太子靈柩回吳國安葬,吳王不收,又將其靈柩送回長安安葬,從那時起,吳王就產生了謀反的念頭。幾十年過去了,朝廷又削奪了他的封地,吳王要殺晁錯只不過是他舉兵叛亂的借口,他的本意並不在晁錯啊。再說,朝廷殺晁錯,天下的士大夫還敢向朝廷進言嗎!」景帝說:「這是為什麼?」鄧公說:「晁錯憂慮諸侯王國勢力過於強大了朝廷不能制服,所以請求削減王國的封地,從而尊崇朝廷,這本來是造福萬世的好事。計劃剛剛實行,他本人突然被殺。這樣做,對內堵塞了忠臣的口,對外替諸侯王報了仇,我個人認為陛下不應該如此。」於是,漢景帝深深地感嘆說:「您說得對,我也很後悔殺了晁錯!」
三個月後,吳、楚七國的叛亂被平定,七國的諸侯王皆自殺或被處死。這七國的諸侯王分別是吳王、楚王、趙王、膠西王、膠東王、?川王、濟南王。齊王開始也與吳、楚有串聯,但後來迫於形勢,又舉兵抵禦叛軍。七國叛軍平定後,齊王害怕,也服毒自殺。而袁盎卻從此成為景帝所依賴的直接參預朝政的大臣。六年後,因阻礙與景帝一母所生的梁孝王成為漢景帝的繼承人,被梁孝王派人暗殺。

3. 景帝殺晁錯文言文答案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上便宜事 便宜:方便辦的
B.法令多所更定
更定:更改訂正
C.收其枝郡 枝郡:從屬的郡城
D.公為政用事
用事:執掌政權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先所
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
B.還,
因上便宜事
相如因持璧卻立
C.劉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D.欲報私仇,反以亡軀
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晁錯「峭直刻深」的一組是

①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智囊」
②數上書孝文時,言削諸侯事
③寵幸傾九卿
④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收其枝郡

⑤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
⑥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
A.①③⑤ B. 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晁錯為人嚴峻強硬,不近人情;但他人品出眾,足智多學,能言善辯,深得文帝太子及景帝的寵幸和重用。
B.文帝時,晁錯任太子家令,雖多次上書進言而未被採納,但展示了他的才學,獲得升遷,為後來景帝繼位重用晁錯鋪墊了基礎。
C.晁錯不顧反對意見推行改革,極力主張削減諸侯封地,結果導致他的父親服毒自盡,自己也被賜「衣朝衣」問斬東市。
D.晁錯死後,景帝問及平叛歸來的將軍鄧公對誅殺晁錯的看法。鄧公認為晁錯行事有利於國家政權的鞏固,殺晁錯是錯誤的。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孝文不聽,然奇其材
譯文:

⑵錯常數請間言事,輒聽
譯文:

⑶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後擅權,多所變更。
譯文:

【答案】1.A2.C3.D4.A5.譯句:⑴漢文帝沒有採納,但認為他的才能特異。⑵晁錯多次請求皇帝閑時單獨與他談論政事,景帝每每採納。⑶晁錯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屢次進言奏事不被採用;後來獨攬大權,有不少變革的法令。

4. 古文中遷除的除是什麼意思

遷除
官吏的升遷與除授。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傳.王沈傳:「高會曲宴,惟言遷除消息,官無大小,問是誰力。」
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餘將校之遷除者凡數十人,有自行間擢為主軍廂者,仍釋放趙晁囚系。」
除:chú 任命官職:除拜(授官)。除授。除書(授官的詔令)。

5. 求文言文翻譯

慶歷中,劫盜張海橫行數路,將過高郵。知軍晁仲約度不能御,諭軍中富民出金帛,市牛酒,使人迎勞,且厚遺之。海悅徑去,不為暴。事聞,朝廷大怒。時範文正公在政府,富鄭公在樞府,鄭公議欲誅仲約以正法,范公欲宥之,爭於上前。富公曰:「盜賊公行,守臣不能戰,不能守,而使民醵錢遺之,法所當誅也;不誅,郡縣無復肯守者矣。聞高郵之民疾之,欲食其肉,不可釋也。」范公曰:「郡縣兵械足以戰守,遇賊不御,而又賂之,此法所當誅也。今高郵無兵與械,雖仲約之義當勉力戰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小民之情,得醵出財物,而免於殺掠,理必喜之,而雲欲食其肉,傳者過也。」仁宗釋然從之,仲約由此免死。
既而富公慍曰:「方今患法不舉,方欲舉法,而多方沮之,何以整眾?」范公密告之曰:「祖宗以來,未嘗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輕壞之?且吾與公在此,同僚之間,同心者有幾?雖上意亦未知所定也,而輕導人主以誅戮臣下,它日手滑,雖吾輩亦未敢自保也。」富公終不以為然。及二公跡不自安,范公出按陝西,富公出按河北,范公因自乞守邊。富公自河北還,及國門,不許入,未測朝廷意,比夜徬徨不能寐,遶床嘆曰:「范六丈,聖人也!」
宋仁宗慶歷年間,強盜張海橫走了路,將經過高郵。知軍晃仲約度不能抵禦,對軍隊中富戶出金帛,買牛酒,派人迎接慰勞,並且送給他。海高興就走,不算殘暴。事情上報,朝廷非常憤怒。當時范仲淹在政府,富弼在樞密院,鄭先生提議處死晁仲約用正方法,范公想原諒他們,爭奪在皇上面前。富弼說:「盜賊公行,守臣不能戰,守不住,而使百姓湊錢給他,法所要殺的;不殺,郡縣不再肯守的了。聽說高郵的人民憎恨的,想要吃它們的肉,不可放棄的。」范公說:「郡縣的兵力足以防禦,遇上賊不到,然後又給他,這種方法所要殺的。現在沒有軍隊和武器高郵,雖然仲約的意義應當努力戰斗,但事情有可寬恕,殺了他恐怕不是法律意思。小民的感情,得到湊錢出財物,而免於殺掠,管理一定會很高興的,但說要吃它們的肉,傳授的人錯了。仁宗釋放地跟著走了」,仲約因此免於一死。
不久,富弼生氣地說:「現在患法不舉,正想舉法,而多方阻撓的,如何整部?」范公私下告訴他說:「祖宗以來,從來沒有輕易殺死臣下,這是一種美德事,為什麼要輕易破壞的?並且我與您在這,同事之間,同心的人有多少?雖然上面的意思也不知道所確定的,而輕引導君主誅殺臣子用,其他天手滑,雖然我們也不敢保證自己的。」富公始終不這樣認為。等到二公事跡不安,范公出京巡按陝西,富公外出視察河北,范公就自己請求守邊。富公從河北回來,到建國門,不允許進入,不知道朝廷的心意,不能入睡整夜彷徨,遶床嘆息說:「范六丈,聖人的!」

6. 向拱字星民 ,文言文閱讀的翻譯。

向拱字星民,懷州河內人。起初名叫訓,因為要避周恭帝的諱改成「拱」。向拱年少時灑脫不羈,不屈從任何人。二十歲時,他聽聞漢祖在晉陽招納天下賢才,准備前往依附漢祖。半道遇到強盜,強盜們見向拱外表雄壯高大,以為他是有錢人的子弟,尾隨著他,想要打劫他的財物。向拱發覺了這件事,走到石會關時,他把自己騎坐的驢子殺了買酒去拜會里中的英雄豪傑,告訴他們事情原委,大家都派出健壯年輕的手下護送向拱到達太原。後向拱作了周祖的門下賓客。周祖登基後,並人帶領十五都的馬隊和步兵前來侵犯,向拱和巡檢陳思讓在虎亭南邊迎戰敵兵,擒獲了他們的頭領王璠、曹海金,又在壺關打敗了他們的軍隊。部隊回去時,適逢征討慕容彥超,向拱被任命為都監。朝廷增加禁兵人數用以戍守延州,任命向拱代理知州的事務。

所屬的部隊中有侵犯搶劫漢族人家的,向拱招待他們的頭領並犒勞,讓他們發誓再不敢侵犯。劉崇帶兵侵入作亂,朝廷派遣馬隊樊愛能、步兵何徽趕往澤州,讓向拱督察他們。顯德二年,世宗親自領軍征討淮南,授予向拱為淮南節度。當時周地的部隊在淮陽駐扎很長時間了,都將趙晁、白廷遇等人驕橫放肆,橫行霸道,互不聽從,只會貪婪無度,以至有搶劫人家妻子女兒的事情發生。等向拱到任,殺了幾個不遵守法紀的作亂者,軍中的風氣變得嚴謹恭敬。周地的部隊包圍著壽春一年都沒有攻下,江淮一帶充斥著強盜,吳地的援兵駐扎在紫金山,與城裡的部隊里通外合。而舒、蘄、和、泰等地又一次被吳人占據。向拱向上奏言想要暫時調遣揚州的部隊協力攻打壽春,讓他們等候在城牆下面,然後見機行事進攻佔領。

世宗聽從了他的意見。向拱封存軍庫,交付給揚州的守城者;又派遣自己軍府的副將分隊在城中巡視。他的部隊都不侵犯百姓財物,軍民關系融洽。等到部隊出發時,吳地的人背著干糧前來送行。宋初,被加兼為侍中。宋太祖征討李筠,向拱到汜水迎拜,對太祖進言道:「李筠反叛已經很長時間了,影響很大,兵力一天天強盛,陛下您應當快速渡過大河,穿過太行山,趁他們還沒有聚集起來就誅殺他們,如果慢了會讓他們的勢力更加強大,就很難平復了。」太祖聽從了他的話,收拾起重甲,日夜兼程趕往那裡。李筠果然率領軍隊向南進發,聽說太祖大軍到來,驚慌害怕地逃往澤州城死守,後來被擒獲。乾德初,跟從皇上參加冠郊的祭祀,被封為譙國公。雍熙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追贈為中書令。

7. 文言文出處和譯文

《石林詩話》
卷上趙清獻公以清德服一世,平生蓄雷氏琴一張,鶴與白龜各一,所向與之俱。始除帥成都,蜀風素侈,公單馬就道,以琴、鶴、龜自隨,蜀人安其政,治聲藉甚。元豐間,既罷政事守越,復自越再移蜀,時公將老矣。過泗州渡淮,前已放鶴,至是復以龜投淮中。既入見,先帝問:「卿前以匹馬入蜀,所攜獨琴、鶴,廉者固如是乎?」公頓首謝。故其詩有雲「馬尋舊路如歸去,龜放長淮不再來」者,自紀其實也。

劉貢父天資滑稽,不能自禁,遇可諧諢,雖公卿不避。與王荊公素厚,荊公後當國,亦屢謔之,雖每為絕倒,然意終不能平也。元豐末,為東京轉運使,貶衡州監酒,雖坐他累,議者或謂嘗以時相姓名為戲惡之也。元佑初,起知襄州。淳於髡墓在境內,嘗以詩題雲:「微言動相國,大笑絕冠纓。流轉有餘智,滑稽全姓名。師儒空稷下,衡蓋盡南荊。贅婿不為辱,旅墳知客卿。」又有續謝師厚善謔詩雲:「善謔知君意,何傷衛武公。」蓋記前事,且以自解雲。

晏元獻公留守南郡,王君玉時已為館閣校勘,公特請於朝,以為府簽判,朝廷不得已,使帶館職從公。外官帶館職,自君玉始。賓主相得,日以賦詩飲酒為樂,佳詩勝日,未嘗輒廢也。嘗遇中秋陰晦,齋廚夙為備,公適無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寢矣。」君玉亟為詩以入,曰:「只在浮雲最深處,試憑弦管一吹開。」公枕上得詩,大喜,即索衣起,徑召客治具,大合樂。至夜分,果月出,遂樂飲達旦。前輩風流固不凡,然幕府有佳客,風月亦自如人意也。

歐陽文忠公記梅聖俞《河豚詩》:「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破題兩句,已道盡河豚好處。謂河豚出於暮春,食柳絮而肥,殆不然。今浙人食河豚始於上元前,常州江陰最先得。方出時,一尾至直千錢,然不多得,非富人大家預以金啖漁人未易致。二月後,日益多,一尾才百錢耳。柳絮時,人已不食,謂之斑子,或言其腹中生蟲,故惡之,而江西人始得食。蓋河豚出於海,初與潮俱上,至春深,其類稍流入於江。公,吉州人,故所知者江西事也。

姑蘇州學之南,積水彌數頃,旁有一小山,高下曲折相望,蓋錢氏時廣陵王所做。既積土山,因以其地瀦水,今瑞光寺即其宅,而此其別圃也。慶歷間,蘇子美謫廢,以四十千得之為居。旁水作亭,曰滄浪,歐陽文忠公詩所謂「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者也。子美既死,其後不能保,遂屢易主,今為章僕射子厚家所有。廣其故址為大閣,又為堂山上,亭北跨水復有山,名洞山,章氏並得之。既除地,發其下,皆嵌空大石,又得千餘株,亦廣陵時所藏,益以增累其隙,兩山相對,遂為一時雄觀。土地蓋為所歸也。

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發。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率排比處。如「含風鴨綠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讀之初不覺有對偶。至「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但見舒閑容與之態耳。而字字細考之,若經檃括權衡者,其用意亦深刻矣。嘗與葉致遠諸人和頭字韻詩,往返數四,其末篇有雲:「名譽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壺頭。」以谷口對壺頭,其精切如此。後數日,復取本追改雲:「豈愛京師傳谷口,但知鄉里勝壺頭。」至今集中兩本並存。

蔡天啟雲:「荊公每稱老杜「鉤簾宿鷺起,丸葯流鶯囀」之句,以為用意高妙,五字之模楷。他日公作詩,得「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自謂不減杜語,以為得意,然不能舉全篇。」余頃嘗以語薛肇明,肇明後被旨編公集,求之,終莫得。或雲,公但得此一聯,未嘗成章也。

禪宗論雲間有三種語:其一為隨波逐浪句,謂隨物應機,不主故常;其二為截斷眾流句,謂超出言外,非情識所到;其三為函蓋乾坤句,謂泯然皆契,無間可伺。其深淺以是為序。余嘗戲謂學子言,老杜詩亦有此三種語,但先後不同。「波漂菇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為函蓋乾坤句;「以落花游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為隨波逐浪句;以「百年地僻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為截斷眾流句。若有解此,當與渠同參。

歐陽文忠公詩始矯「昆體」,專以氣格為主,故其言多平易疏暢,律詩意所到處,雖語有不倫,亦不復問。而學之者往往遂失於快直,傾囷倒廩,無復餘地。然公詩好處豈專在此?如《崇微公主手痕詩》:「玉顏自古為身累,肉食何人與國謀。」此自是兩段大議論,而抑揚曲折,發見於七字之中,婉麗雄勝,字字不失相對,雖「昆體」之工者,亦未易比。言意所會,要當如是,乃為至到。

許昌西湖與子城密相附,緣城而下,可策杖往來,不涉城市。雲是曲環作鎮時,取土築城,因以其地道潩水瀦之。略廣百餘畝,中為橫堤。初但有其東之半耳,其西廣於東增倍,而水不甚深。宋莒公為守時,因起黃河春夫浚治之,始與西相通,則其詩所謂「鑿開魚鳥忘情地,展盡江湖極目天」者也。其後韓持國作大亭水中,取其詩名之曰展江。然水面雖闊,西邊終易堙塞,數十年來,公廚規利者,遂涸以為田,歲人才得三百斛,以佐釀酒,而水無幾矣。余為守時,復以還舊,稍益開浚,渺然?嬗薪

8. 以張軌,字士顏,安定烏氏人開頭的高中文言文翻譯

張軌,字士彥,安定烏氏縣人,為漢朝常山景王張耳的第十七代孫。家族世代舉孝廉,以專攻儒學著名。父張溫,為太官令。張軌年少聰明好學,頗有才能聲望,姿態儀表文雅端莊,與同郡人皇甫謐相好,隱居在宜陽女幾山。泰始初年(265),繼承了叔父恩蔭的五品官。中書監張華與張軌談論經義及政事利弊,十分器重他,認為安定郡的中正壓制蒙蔽了人才,對張軌的言談為人大為贊美,覺得他就是在二品等級里也是很優秀的。衛將軍楊珧召他為屬官,授職為太子舍人,累遷散騎常侍、征西軍司。
張軌因為時世多災難,便暗自圖謀占據河西之地,為此占卜預測吉凶,得到六十四卦中的泰卦與觀卦相遇合,便扔掉蓍草大喜道:「這是霸者之吉兆啊。」於是請求朝廷讓他做涼州刺史。公卿大臣們也推舉張軌,認為其才幹足能統轄遠方。永寧初年(301),張軌出任護羌校尉、涼州刺史。當時鮮卑族反叛,盜匪縱橫州里,搶劫財物,張軌到任,立即予以討伐,剿滅了盜匪,斬首萬余級,於是張軌威名大顯涼州,教化施行於河西。張軌以宋配、陰充、..瑗、陰澹為左右得力謀士,徵召九郡貴族的長子五百人,建立學校,開始設置崇文祭酒,其地位和別駕一樣,春秋兩季實行以射選士的禮儀。秘書監繆世征、少府摯虞夜裡觀測星象,聚在一起說:「天下將亂,避難之所唯有涼州而已。涼州張刺史德行氣量不凡,莫非應在此人身上!」及至河間王、成都王叛亂,張軌派兵三千,東奔京師保衛天子。當初,漢末金城人陽成遠殺太守叛亂,郡里人馮忠前往為太守收屍,撫屍號哭,吐血而死。張掖人吳詠被護羌校尉馬賢徵召為佐吏,後來吳詠又做了太尉龐參的屬官,龐參、馬賢彼此捏造罪狀互相陷害,按其罪狀應處以死刑,二人都召引吳詠作證,吳詠考慮到無法使二人都有理,便自殺而亡。龐參、馬賢慚愧後悔,相互之間自行和解。張軌祭掃馮、吳二人之墓並優待他們的子孫。永興年間(304~305),鮮卑貴族若羅拔能反叛騷亂,張軌派司馬宋配征討叛敵,斬殺拔能,俘虜十餘萬人,張軌威名大震。晉惠帝遣使任張軌為安西將軍,並封安樂鄉侯,食邑千戶。於是大規模修建姑臧城。其城本為匈奴人所建,南北長七里,東西長三里,地勢有龍的形狀,所以又稱卧龍城。當初,漢末博士敦煌人侯瑾對他的門徒說:「日後城西邊的泉水會枯竭,將有雙座樓台立於泉水潭上,與城東門相望,其中定有霸者出現。」到魏嘉平年間(249~254),郡里長官果然建造學館,在城西泉水潭上築起兩座樓台,與城東門正好相遙望。至此時,張氏便成為河西霸主。
永嘉初年(307),東羌校尉韓稚誅殺秦州刺史張輔,張軌屬下少府司馬楊胤向張軌進言說:「今日韓稚違抗上命,擅自誅殺張輔,明公手握重兵鎮守一方,應懲罰那些不法之徒,這也是《春秋》倡導的大義,春秋諸侯之間互相殘殺互相吞並,桓公不能救助,則桓公以此為恥。」張軌聽從了這一建議,派中督護..瑗率二萬兵馬討伐韓稚,先派人給韓稚送去一封信說:「當今朝廷綱紀混亂不堪,各方諸侯應並力勤王。適才得到雍州文書,說你興兵內訌。鄙人督察經略一方,義在討伐叛亂之徒,將士三萬,絡繹進發,朋友故舊受害之痛,心中怎可言狀!古人作戰,以保全國家為上,你若單人匹馬來軍門謝罪,你我尚可共事平定世難。」韓稚得到書信後向張軌投降。張軌派主簿令狐亞聘問南陽王司馬模,司馬模十分高興,將天子所賜之劍送給張軌,對張軌說:「自隴地以西,一切軍政大事皆委託於你,此劍如同權杖。」不久王彌侵犯洛陽,張軌派北宮純、張纂、馬魴、陰氵睿等率涼州軍馬攻破王彌,又在河東擊敗劉聰,京師歌謠道:「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鴟苕,寇賊消;鴟苕翩翩,怖殺人。」天子嘉獎張軌的忠誠,晉封他為西平郡公,張軌推辭不受。張掖臨松山石塊上有「金馬」字,字跡湮滅大體可識,而「張」字字跡分明,又有刻文說:「初祚天下,西方安萬年。」姑臧又有塊大黑石,其上白點構成二十八宿。當時天下已亂,各方諸侯不聽朝廷使命,張軌派遣使者朝貢天子,一年四季從不廢止。朝廷嘉獎張軌,一再降詔慰勞。
張軌後來中風,口不能說話,讓兒子張茂代理州事。酒泉太守張鎮暗中召引秦州刺史賈龕以取代張軌,秘密遣使到京師,請求尚書侍郎曹苮任西平太守,圖謀構成相依互佐之勢。張軌別駕麴晁想獨斷專行作威作福,又派使者到長安,告訴南陽王司馬模,聲稱張軌身體殘廢,請求朝廷讓賈龕代替張軌,而賈龕也准備接受這一任職。其兄責備賈龕道:「張公是當今名士,在涼州威名卓著,你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賈龕便打消了這一念頭。朝廷又任命侍中爰瑜為涼州刺史。治中楊澹快馬賓士到長安,將自己的耳朵割下來放在盤子上,訴說張軌遭人陷害,南陽王司馬模便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換刺史之事。
晉昌人張越,是涼州的大族,有讖言說張氏雄霸涼州,張越自以為自己的才幹能力可以應驗此言。張越從隴西內史升任梁州刺史。張越志在統轄涼州,便託病回到河西,暗中謀劃取代張軌,派其兄張鎮及曹苮、麴佩傳書各郡廢免張軌刺史之職,以軍司杜耽代理州事,讓杜耽上表朝廷請求任命張越為涼州刺史。張軌發出命令道:「鄙人在涼州八年,不能安定地方,又適值中州叛軍作亂,秦隴危急,加之身患重病命在旦夕,因而真心考慮隱退讓賢。只是職位所在責任重大,不便馬上了結心願。不料有人無端興起今日事變,這實在是不明白鄙人之心。鄙人把離開涼州貴地看作如同脫掉腳上的鞋子而已!」張軌打算派主簿尉髦拿著疏表進京,同時准備車馬,預備回宜陽養老。長史王融、參軍孟暢用腳踩斷張鎮發送的文告,推門而入勸諫張軌道:「晉室多變,人民塗炭,實在依仗明公安撫西方。張鎮兄弟膽敢放肆作亂,應宣明其罪行而誅殺叛黨,不能成全他們的野心。」張軌默然。王融等實行戒嚴。武威太守張..派兒子張坦快馬奔赴京師,上表朝廷說:「魏尚安撫邊疆反而獲罪,趙充國盡忠報國反而遭貶,這都是前代歷史中值得譏諷而當今可引為借鑒的事。順陽吏民懷念太守劉陶,為他守墓者多達千人。張刺史來治理涼州,好比慈母撫育赤子,涼州百姓愛戴張軌,好比乾旱季節的禾苗迎得甘雨。聽說朝廷聽信流言,打算更換刺史,百姓驚慌不安,如同將要失去父母。當今戎夷胡人擾亂華夏,不宜輕率搔動一方。」不久張軌任命其子張萛為中督護,率兵討伐張鎮。又派張鎮的外甥太府主簿令狐亞前往勸導張鎮說:「舅舅何不審時度勢看清成敗安危?張公在涼州德高望重,兵馬如雲,這就像烈火已熊熊燃燒,你卻等待江漢之水來澆火;溺於洪流,指望越地之人來救助,豈不是鞭長莫及!現在數萬大軍已兵臨城下,惟有誠心誠意歸順官府,才能使親人平安,延續門戶,保全家族幸福。」張鎮痛哭流涕說:「我這是為他人所誤!」便將罪名加到功曹魯連身上並將魯連斬首,向張萛投降謝罪。張萛率部南進討伐曹苮,趕走了曹苮。張坦從京師趕回,晉懷帝特下詔慰勞張軌,依准司馬模所奏,下令誅殺曹苮。張軌大喜,赦免州內死罪以下的叛黨。命令張萛率尹員、宋配領步兵騎兵三萬余眾討伐曹苮,另派從事田迥、王豐率八百騎兵從姑臧西南出石驢,占據長寧。曹苮派麴晁在黃阪一線設防抵抗張萛大軍。張萛從隱秘小道通過浩..,在破羌與曹祛交戰。張軌斬殺曹苮及其牙門將田囂。
張軌派治中張閬送五千義兵及郡國秀才孝廉、賦稅賬簿、器甲土產交付京師。命令主管官吏詳細察問涼州自建州以來高潔純正遺棄富貴退隱世外以保持節操者;高才碩學著述經史者;為國為君臨危不懼殺身殉義者;忠心進諫而獲罪者;交涉應對隨機行事而避免禍患者;武勇機智為時世排除災難者;奸諂誤主陷害忠賢者;等等都用文狀呈報到州府。涼州父老莫不慶賀。光祿卿傅祗、太常摯虞送信給張軌,告訴京師飢荒匱乏,張軌馬上派參軍杜勛給朝廷獻馬五百匹、毯布三萬匹。晉懷帝派使者進拜張軌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霸城侯,又升張軌為車騎將軍、開府辟召、儀同三司。授封的文書未到,而王彌就兵臨洛陽,張軌派將軍張斐、北宮純、郭敷等率精銳騎兵五千人來保衛京師。及至京師陷落,張斐等皆被賊軍殺害。中州人紛紛逃到涼州避難,張軌分割武威一部分設立武興郡讓避難者居住。太府主簿馬魴向張軌進言道:「四海動盪,天子未得反正,明公率涼州之兵直搗平陽,必將所向披靡,有徵無戰。不知明公擔心什麼而不採取這一行動?」張軌道:「這正是我所想的事。」又聽說秦王已進入關中,便迅速傳檄至關中,檄文說:「主上遇險,流落賊營,普天分崩,舉國喪氣。秦王天資卓越聖明仁德,神機武斷以應天時。世祖之孫中,秦王今為長者。凡我大晉之人,食糧之民,占卜取卦剋期效忠,光明險惡同心同步。應選擇吉日,奉尊秦王登基繼位。今日派前鋒督護宋配率步兵騎兵二萬,直抵長安,護衛天子,擊退左右之敵。西中郎將張萛率中軍三萬,武威太守張..率胡人騎兵二萬絡繹進發,將於仲秋中旬在臨晉會師。」
不久秦王為皇太子,派使者前往涼州拜張軌為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張軌堅決辭謝。秦州刺史裴苞、東羌校尉貫與占據險要與朝廷斷絕往來,張軌命令宋配率兵討伐。西平人王叔與曹苮余黨麴儒威逼前福祿令麴恪為君主,逮捕太守趙彝,與東邊的裴苞等人相呼應。張萛回師討伐,斬殺麴儒等。左督護陰預與裴苞在狹西交戰,大敗裴苞,裴苞逃到桑凶塢。這一年,北宮純投降劉聰。皇太子派使者向張軌重申先前的授命,張軌堅決推辭。左司馬竇濤向張軌進言道:「周公旦封於曲阜而不辭,姜子牙封於營丘而受命,這就是所謂明確國家法令,獎勵有大功者。天下崩潰,主上流亡,涼州雖為邊遠之州,但明公不忘匡扶朝廷,因此朝廷推誠相待,嘉獎任命再三傳送至州。明公應遵從朝廷旨意,以滿足眾人之心。」張軌依舊堅決不從。
當初,張萛平定麴儒,將首惡六百餘家改遷別處。治中令狐瀏說:「清除惡人,如同農夫除草,務必鋤去草根,使草不能再滋生成長。今日應將叛黨之家全部遷走,以絕後患。」張萛未加採納。麴儒余黨果然反叛,張萛進兵平定了此亂。
晉愍帝即位,晉封張軌為司空,張軌堅辭不受。太府參軍索輔向張軌進言道:「從前用金貝皮幣作買賣貨幣,消除了用糧食布帛度量交換的損耗。兩漢製造五銖錢,貿易流通不息。泰始年間(265~274),河西地區荒廢不堪,便不再使用錢幣,割布分段來計錢數。絹布既被毀壞,交易起來又困難,只會徒然破壞女工的作業,使布帛不能製作衣服,實為嚴重的弊病。如今中州雖戰亂不休,但涼州安定,應恢復使用五銖錢以暢通買賣貿易。」張軌採納這一建議,建立制度,以布帛為標准,用錢交易,錢幣便大為流行,涼州百姓獲得便利。這時劉曜寇犯北地,張軌又派參軍麴陶率三千人馬保衛京都長安。晉愍帝派大鴻臚辛攀拜張軌為侍中、太尉、涼州牧、西平公,張軌又堅決辭謝。
張軌在涼州為官十三年後,卧病不起,臨終前留下遺言道:「我平生對他人無甚恩惠,今日疾病垂危,大概命將告終了。我死後,文武將佐都應盡忠盡義,務必安撫百姓,上報國家,下安家室。我死後以普通棺木從簡安葬,墓中不藏金玉。好好輔助我兒安遜,聽從朝廷旨意。」上表朝廷請求立其子張萛為世子。終年六十。朝廷所贈謚號為武公。

9. 向拱字星民 文言文閱讀的翻譯

大連市2016年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文言文閱讀參考答案
4、A
5、B(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歲。)
6、B(殺了幾個違法亂紀的軍人,而非強盜。)
7、(1)周師包圍著壽春一年都沒有攻下,江淮一帶充斥著強盜,吳地的援兵駐扎在紫金山。(句意2分,「經年」「下」「柵」各1分。)
(2)李筠果然率領軍隊向南進發,聽說太祖大軍到來,驚慌害怕地逃走,死守澤州城,後來被擒獲。(句意2分,「南向」「走」「見」各1分。)
【參考譯文】
向拱字星民,懷州河內人。起初名叫訓,因為要避周恭帝的諱改成「拱」。向拱年少時灑脫不羈,不屈從任何人。二十歲時,他聽聞漢祖在晉陽招納天下賢才,准備前往依附漢祖。半道遇到強盜,強盜們見向拱外表雄壯高大,以為他是有錢人的子弟,尾隨著他,想要打劫他的財物。向拱發覺了這件事,走到石會關時,他把自己騎坐的驢子殺了買酒去拜會里中的英雄豪傑,告訴他們事情原委,大家都派出健壯年輕的手下護送向拱到達太原。後向拱作了周祖的門下賓客。周祖登基後,並人帶領十五都的馬隊和步兵前來侵犯,向拱和巡檢陳思讓在虎亭南邊迎戰敵兵,擒獲了他們的頭領王璠、曹海金,又在壺關打敗了他們的軍隊。部隊回去時,適逢征討慕容彥超,向拱被任命為都監。朝廷增加禁兵人數用以戍守延州,任命向拱代理知州的事務。所屬的部隊中有侵犯搶劫漢族人家的,向拱招待他們的頭領並犒勞,讓他們發誓再不敢侵犯。劉崇帶兵侵入作亂,朝廷派遣馬隊樊愛能、步兵何徽趕往澤州,讓向拱督察他們。顯德二年,世宗親自領軍征討淮南,授予向拱為淮南節度。當時周地的部隊在淮陽駐扎很長時間了,都將趙晁、白廷遇等人驕橫放肆,橫行霸道,互不聽從,只會貪婪無度,以至有搶劫人家妻子女兒的事情發生。等向拱到任,殺了幾個不遵守法紀的作亂者,軍中的風氣變得嚴謹恭敬。周地的部隊包圍著壽春一年都沒有攻下,江淮一帶充斥著強盜,吳地的援兵駐扎在紫金山,與城裡的部隊里通外合。而舒、蘄、和、泰等地又一次被吳人占據。向拱向上奏言想要暫時調遣揚州的部隊協力攻打壽春,讓他們等候在城牆下面,然後見機行事進攻佔領。世宗聽從了他的意見。向拱封存軍庫,交付給揚州的守城者;又派遣自己軍府的副將分隊在城中巡視。他的部隊都不侵犯百姓財物,軍民關系融洽。等到部隊出發時,吳地的人背著干糧前來送行。宋初,被加兼為侍中。宋太祖征討李筠,向拱到汜水迎拜,對太祖進言道:「李筠反叛已經很長時間了,影響很大,兵力一天天強盛,陛下您應當快速渡過大河,穿過太行山,趁他們還沒有聚集起來就誅殺他們,如果慢了會讓他們的勢力更加強大,就很難平復了。」太祖聽從了他的話,收拾起重甲,日夜兼程趕往那裡。李筠果然率領軍隊向南進發,聽說太祖大軍到來,驚慌害怕地逃往澤州城死守,後來被擒獲。乾德初,跟從皇上參加冠郊的祭祀,被封為譙國公。雍熙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五歲。追贈為中書令。

熱點內容
與老師聊什麼 發布:2025-07-08 14:31:26 瀏覽:134
漣水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30:17 瀏覽:157
初中科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24:10 瀏覽:100
教師不知道 發布:2025-07-08 14:09:07 瀏覽:788
教師曬禮物 發布:2025-07-08 13:58:41 瀏覽:17
羅森歷史 發布:2025-07-08 13:20:04 瀏覽:293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