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雖文言文即使

雖文言文即使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16:59

1. 文言文里的 雖 在句首就是即使 在句中是雖然

雖,在古文中通常表示一個讓步轉折的語氣,相當於縱然,雖然,即使,有時雖也有僅、唯的意思。

與句首句中關系不大,主要看上下文。
例: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即使楚國只剩下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
雖敗猶榮:雖然失敗了,但還是非常光榮的意思。
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即使後人沒有改變它,也一樣不能用於現在做法律。
雖有明君,能決之,又能塞之。唯有明君是既能開放又能堵塞的。

2. 文言文中雖的用法 雖在文言文中有兩種用法,一為「雖然」,二為「即使」 請教兩種用法如何區別


"雖"作連詞,在文言中有兩種用法。
1.用在假設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內認一種假設,然後轉入正意,容可譯為"即使"。例如: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說》)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用在轉折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事實,下面再轉入正意。可譯為"雖然"。例如:
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
3.復音虛詞"雖然"。
現在漢語用"雖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個"雖"字。文言的"雖然","雖"是轉折連詞,"然"是指示代詞,結合在一起,有承上轉下的作用,相當於"雖然如此"或"話縱然這么講"。例如: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3. 語文文言文中「雖」字怎麼翻譯(有「即使」和「雖然」兩種意思,什麼時候用雖然,什麼時候用即使)

雖"作連詞,在文言中有兩種用法。
1.用在假設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假設,然後轉入正意,可譯為"即使"。例如: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後矣……(《捕蛇者說》)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用在轉折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事實,下面再轉入正意。可譯為"雖然"。例如:
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

3.復音虛詞"雖然"。
現在漢語用"雖然"的地方,文言只用一個"雖"字。文言的"雖然","雖"是轉折連詞,"然"是指示代詞,結合在一起,有承上轉下的作用,相當於"雖然如此"或"話縱然這么講"。例如: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已經發生的事情用雖然,還未發生的事情用即使。根據上下文來看在文言文中,「雖」,應該都是「即使」的意思,表示假設,而在現代文中,「雖」意為「雖然,但是」表示轉折。這是古今異義。當然,有個別特殊,需要多多積累,特殊記憶。

4. 古文中「雖」怎麼分辨是即使還是雖然

區別在於「條件」不同。雖然是真實條件,即使是假設條件。
分別舉例:版
真實條權件的,如「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梁園好是真實的,這里翻譯成「雖然」:梁園雖然很好,但它不是可以久住的地方。
假設條件的,如「雖死猶生」,死是假設條件(不管他真的死了沒有),就要理解為「即使」或「縱然」:這樣高尚的人即使死了,他的精神還跟活著一樣。
這很容易辨別。如「雖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手有百指」是不可能的,因此是假設條件。

5. 古文的「雖」的翻譯「即使」和「雖然」的區別

關鍵是看所指的事情是發生了還是未發生

1.事情已發生,譯作「雖然」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事情未發生,譯作「即使」,含有一點假設的意思
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林嗣環《口技》
譯:即使人有一百隻手,手有一百根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一種聲音。

6. 「雖」在古文中只解釋為「即使」嗎

也可以解釋為雖然

7. 文言文翻譯中雖然和即使怎麼區別

你可以根據上下文的意思來判斷.
比如「雖」字所帶的句子是沒發生的事情,那就是表示假設,翻譯成「即使」;反之,「雖」所在的句子跟上下文有轉折關系,那它就是「雖然」的意思了.

8. 文言文中的「雖」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的「雖」有即使和雖然的意思。

1、用在假設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種假設,然後轉入正意,可譯為"即使"。

例如: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譯文:即使是騎著快馬、駕著狂風,也不認為那是快的了。

2、用在轉折關系的句子里,作用是先承認一事實,下面再轉入正意。可譯為"雖然"。

例如: 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赤壁之戰》

譯文:劉豫州的軍隊雖然在長坂坡打了敗仗,(但是)現在歸隊的士兵加上關羽率領的精銳水兵還有一萬人。

雖[ suī ]

基本解釋

1.連詞,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的意思,後面多有「可是」、「但是」相應:雖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縱然:為人民而死,雖死猶生。

字形演變:

(8)雖文言文即使擴展閱讀:

文言版《說文解字》:雖,似蜥蜴而大。從蟲,唯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雖,像蜥蜴但比蜥蜴大的動物。字形採用「蟲」作邊旁,採用「唯」作聲旁。

相關詞彙解釋:

1、雖然[suī rán]

解釋:連詞。用在上半句,表示讓步,下半句說出正面意思,常用「可是」「但是」「卻是」等詞呼應:這次試驗雖然沒有成功,可是得到了不少經驗教訓。

2、雖則[suī zé]

解釋:連詞。雖然:我們雖則多費了幾天工夫,但是學了不少東西。

3、雖是[suī shì]

解釋:雖然。《水滸傳》第三二回:「雖是你們的好情分,只是我心去意難留。」

4、雖說[suī shuō]

解釋:猶雖然。那些同桌吃飯的人,雖說是同事,但卻沒有過深的交情。

5、雖馬[suī mǎ]

解釋:獸名。神話中的獨角馬。

9. 古文中「雖」字什麼時候解釋成「雖然」什麼時候是「即使」

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

10. 怎樣用文言文表達「雖然」或「即使」的意思

即使

1、雖

釋義1:連詞,把意思推開一層,表示「即使」或是「縱然」的意思。

引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即

釋義:假定,就算是。

引證:漢·賈誼《論積貯疏》: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譯文:如果不幸爆發了縱橫二三千里(規模)的旱災,國家該用什麼來救濟(百姓)呢)

雖然

1、雖

釋義:用在前半句,表示承認是事實,後半句用「 但是 」 、「 可是 」 、「 卻 」 等呼應,表示轉折。

引證:這篇文章字數雖然不多,內容卻很豐富。

2、然

釋義:雖然,表示讓步關系 。

引證:然是(雖然)、然雖(雖然)。

3、即

釋義:雖然

引證: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小即小,天生的口不曾合。(譯文:小雖然小,但是天生的嘴巴就是合不上。)

注意事項:「雖」和「即」翻譯為「即使」還是「雖然」,關鍵是看所指的事情是發生了還是未發生:事情已發生,譯作「雖然」;事情未發生,譯作「即使」,含有一點假設的意思。

(10)雖文言文即使擴展閱讀:

一、「雖」字形演變和字源解說

1、字形演變

2、字源解說

造字本義:靠近食物,就餐,與「既」相反。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

文言版《說文解字》:即,即食也。從皀,卪聲。

白話版《說文解字》:即,入席就餐。字形採用「皀」作邊旁,採用「卪」作聲旁。

熱點內容
全國卷英語2017年 發布:2025-07-08 14:44:12 瀏覽:921
與老師聊什麼 發布:2025-07-08 14:31:26 瀏覽:134
漣水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30:17 瀏覽:157
初中科學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08 14:24:10 瀏覽:100
教師不知道 發布:2025-07-08 14:09:07 瀏覽:788
教師曬禮物 發布:2025-07-08 13:58:41 瀏覽:17
羅森歷史 發布:2025-07-08 13:20:04 瀏覽:293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