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科研班
瞧!這就是我! 不斷尋找生命意義的陶志瓊! 陶志瓊 ,教育學博士,寧波大學師范學院教授。全國教育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寧波大學家庭教育研究與咨詢中心主任;寧波市婦聯講師團成員(主講家庭教育);寧波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寧波市場女教工學院講師團成員。 本人在教育類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2部:《新舊之間:教育哲學的嬗變》,《教師是誰:教師教育哲學導論》;出版譯著《透視課堂》;合著《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主持科研課題多項:如教育部的「課堂教育哲學」,省規劃的「教師成長學校的理論與實踐」。 本人在寧波工作的三年中,已做過60多場的家庭教育講座和教師培訓的講座,深受家長和教師的歡迎! 主講人:陶志瓊 「研究」這個術語,我國的《辭海》上是這樣解釋的:「用科學的方法探索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可到底什麼才算得上是「科學的方法」呢?是否只有實驗觀察法、科學調研法才算? 哲學沉思法、藝術直覺法、內省法又算不算呢?也有人認為,「為了某一目的而收集、分析資料的系統過程」,包括「研究問題、查閱文獻、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這樣幾個環節。 教育研究則是「有效地揭示問題、恰當地處理素材,形成新的認識。」 在教育實踐中、通過教育實踐、為了教育實踐的研究,是為了解決教師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所遇到或面臨的問題而展開的研究,是源於教師自身解惑的需要和為了改變教師自身所面對的獨特教育教學情境而進行的研究,其目的在於通過研究使教師獲得一種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養成一種反思、追問與探究的生活方式。 是指中小學教師通過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內省、自我反思與探究,從而改進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為目的的研究,它是置身於教育教學之中的研究、改進教育教學的研究,更是對生命意義的叩問和教育教學行動中的體驗創生,是對教育信念的追尋與確認的過程。 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登高望遠、博覽群書)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學海無涯苦作舟,肯下苦功學理論) 第三境界:「眾里尋它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經過苦讀精思豁然開朗) 萊辛說「與其記住兩個真理,不如弄懂半個真理」 校不在大,有學則名。學不在廣,有思則靈。斯是學校,惟學方興。學養上心靜,書捲入眼明。合作有師鳴,獨學難有成。無俗聲之入耳,無因循之勞形。可以開心胸、聞新聲。學習型學校,研究型師風。吾子雲:何所不能!
B. 初級中學學校里的科研人員有哪些
初級中學學校里的科研人員,
並沒有。
初級中學學校里,
只有教學人員,
並無科研人員。
C. 為什麼一個博士會放棄科研,去當一名中學教師
1. 累。但再次強調這不是程老師強迫的,程老師給我安排的大多數任務都沒有給定deadline,只是因為我從小被教育成聽話的「好」孩子,只要別人給了我任務並且應該是我做的任務,不管我喜不喜歡,都會盡力去完成,不只是科研問題,甚至是幫實驗室干雜活,都是完成的既快又好。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了程老師以為我喜歡做科研,所以就忍不住不停的給我安排任務。如此惡性循環了下去。後來實驗室秘書也說,如果當時我能更加變通的面對程老師安排的任務,給三件就做一件,程老師也不會批評我什麼的,而我也不會被自己給自己的壓力壓垮了。當然比體力累更重要的是心累,體力其實有時候根本就談不上累,我甚至可以好幾天在實驗室坐著無所事事的刷著微博逛著人人,甚至乾脆出去跟朋友打牌爬山什麼的去了,但這時腦子里還一直裝著那些想不出來的問題,還有一些該做但實在是很煩,不想去做的任務(比如審一些很水很水很水的文章...),半刻也不得安寧。當我決定退出科研的時候,心裡是久違的無比的輕松,而這樣的輕松,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
2. 沒能力。這真不是裝13。我雖然是有幾篇控制界頂級期刊的文章,但頂級期刊的文章不等於是頂級文章。說實話,我還真是覺得我這幾篇大文章無論理論上還是應用上都不算真的有用,甚至技術難度上也沒啥挑戰性,只是相比當今大批的水文,這些算是矬子里拔將軍,我也沒有為這些文章以及由這些文章而帶來的榮譽真正的興奮過。然後發的那麼多其他文章中還有一半以上是程老師被一些國內期刊、會議邀稿而又不好不給面子,臨時湊的沒啥營養的綜述類文章,而且真的是程老師自己主筆的,我只是幫幫忙而已。反正我是覺得這些只能證明我比較勤奮,根本不能說明我有天賦有能力。如果我繼續搞科研的話,我能想像出的結果只有兩個,要麼迫於學校要求發文章的壓力淪為灌水機器,雖然還能混得不錯,不過天天自己鄙視自己,要麼就是堅持不發水文,但又因為能力不足以做出真正有價值的工作而混得很慘。我覺得程老師的博文下面有一條回復對於我的看法是相當正確的:「[682]kanhaoxi 2012-11-17 04:42From what you described, especially "聽話出活,對我的要求,從來不說:「No」", this student is clearly not a top student. If he is not even a top student, he will definitely not be a top researcher. In this case, it is better to advise him to get into some other things. Unfortunately, many Chinese professors' definition of top student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They usually promote those students similar to this student of yours. This is unfair to truly top students.」
當然也有一些對現在科研界風氣的不滿,不過這個我了解不深,就不胡說了,說多了被人笑話,還有推卸責任之嫌。
D. 中學生科研功利化的利弊在哪裡
科技創新賽事的「出口」一直以來是公眾關注的話題。近年教育部已經明確取消了科創類賽事的加分和保送制度,把決定權下放到高校,客觀上提高了這類附加分的科學與嚴謹性。現在高校的自主招生對於科創類競賽很看重,但一般也需要達到全國賽級別,而且高校在進行自主招生的面試時,通常會請相關院系的教授們來聽學生答辯,如果有問題,在最後一輪也有機會被發現。
再回到科研上面,大多同學還是對某個學科真正有濃厚興趣,或者做出了有創新的發明才會站到科創賽場上展示自己的成果。我同一些高校教授也討論過競賽與招生的話題,他們更看重的是未來的潛力。中學生科研經歷可能更能體現一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探究精神,因而比單純的奧賽更有說服力。
E. 開辦補習班的實驗中學有暗中進行違法科研的可能嗎
答:開辦補習班的實驗中學事實應該有暗中進行違法科研的可能。
F. 中學科研處是干什麼的
就是研究教育教學方法
課程改革
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等等的機構
G. 教育科研成果有哪些表現
1.用事實來說明問題(報告)
v 教育觀察報告、教育測量報告、教育調查研究報告、教育經驗總結報告、教育實驗研究報告
v 要求:材料具體、典型,格式規范,科學客觀地呈現研究過程和方法,合理解釋結果
2.著作、論文類:專著、編著、論述、評述、綜述等
v 要求:觀點鮮明,論據確鑿,論述嚴密,清楚展示理論觀點和體系的形成過程
3.政策咨詢類:政策建議、發展規劃方案等
4技術產品類:工具書、教材、資源庫、資料庫、音像、視聽、課件、網路課程、軟體、實物模型、模擬系統、網路環境、學習平台等
我們一線教師的課題的成果更側重於哪些形態?
主要的有研究報告、成果報告、調研報告、科研論文、案例,其次還有經驗總結、反思記錄、教育故事、教育日誌、教育隨筆、示範課、教具、校本課程開發等。
比如:《某某中學校本教研有效活動方式研究》預期研究成果:
1、調研報告:某某中學校本教研現狀調查
2、研究報告:某某中學校本教研有效活動方式研究
3、專著:某某中學校本教研有效活動方式研究經驗集
4、教學案例:某某中學校本教研有效活動方式研究案例集
5、典型課例:某某中學校本教研有效活動方式研究典型課例
6、活動實錄:某某中學校本教研有效活動方式研究活動實錄
7、某某中學校本教研網站:課件。
H. 中學生也有機會入高校做科研嗎
中學生科研成果的聚集是各類科技創新類競賽,有中國科協主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版(以下簡權稱「青創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以下簡稱「明小」)等,其中優秀的科學研究項目被選拔出來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
在這個過程中,評審最關注的問題之一是項目是否由學生親自完成。如果一個選手可以倒背如流自己的項目介紹詞,但評委問幾個本項目外相關密切領域的基礎概念或應用,卻一問三不知的話,那就不得不懷疑是否是選手自己完成的項目了。能「存活」到全國級賽事的選手,都經過了多次這樣的審查,但難免有漏網之魚。
I. 中學生科研論文往哪裡投稿好
您可以在「萬維書刊網」上進行搜索「中學生」便可以找到有關中學科研論文發表的雜志或相關雜志共156個,您可以選擇適合您的刊物進行投稿。上面均為雜志社的投稿信息,您可以去看看。
(如果您是老師的話建議收藏該網站,以後投稿用得著。)
J. 誰有初級中學教科研計劃
教科研工作計劃
2006-2007學年第二學期
一、指導思想
樹立科研服務意識,以《寶應縣教育局教科室2007年度工作計劃》為指針,以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以新的教育改革為主要內容,積極進行科學研究。全面樹立「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觀念,以科研為動力推動我校各項工作的全面發展。
二、工作目標
根本目標: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具體目標:
1教育科研教師普及率達到60%。
2形成各級別課題並存,內容全面的課題結構。
3形成以部分名優教師為骨乾的研究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對教育科研工作的計劃管理
「凡事予則立,不予則廢」。計劃是實施一項工作的藍圖,有一個好的工作計劃,這個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們對教育科研工作的規范管理,首先要從加強教育科研工作計劃管理開始的,學校每學期認真制定了全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計劃,對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的目的、任務、重點、措施等都有具體的安排。在這個計劃的指導之下,各年級、各課題研究小組和個人要制定具體的實驗研究計劃。對教育科研計劃實施規范管理,使全校教師心中有數,克服教育科研工作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使教育科研走上規范化的軌道。
二、加強對教育科研組織機構的管理
教育科研的組織機構是使教育科研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保證,要使教育科研工作能夠深入持久的開展,就必須加強對教育科研組織機構的管理。
1、學校成立教育科研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等為成員,全面負責全校教育科研的領導及管理工作。
2、成立教科研課題實驗小組。根據學校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的立項,組織專人對重點課題進行實驗研究。任務到人,職責明確。實驗工作都要通過課題實驗小組去完成。加強對實驗小組的管理,是加強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內容。
3、發揮教研組、年級組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教研是科研的基礎,科研促進教研。我們在教研組、年級組開展備課教研的基礎上,根據年段特點,下達科研課題,讓教研組、年級組承擔一定的科研課題的任務,發揮教研組、年級組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
三、加強教育科研的課題管理
要加強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必須加強對課題的管理,課題是教育科研的具體化,把學校加強開展的各種課題管理好了,教育科研工作才能真正深入開展。
對課題的管理我們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制定課題實驗方案;課題實驗過程中定期舉行專題研討活動;對課題進行階段性小結;對課題進行驗收評估;對課題進行理論總結,拿出課題成果;在校內推廣課題成果。
四、加強對教育科研規章制度的管理。
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在教育科研規范管理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重教育科研管理的規章制度的管理。我們要健全教育科研學習例會制度、考核評估制度、獎勵方案和優秀成果評選辦法。明確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職責、辦公室職責和課題組職責。這些規章制度都要在工作和研究中認真落實,使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沿著正確的軌道深入發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加強教育科研的檔案資料的管理
教育科研資料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檔案資料是教育科研過程的原始記錄,是我們進行整理、歸納、概括抽象教育經驗,教育規律的憑借,豐富的教育科研檔案資料,是我們完成教育科研實驗工作理論思考的重要源泉,教育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從某一角度講,決定了對檔案資料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對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的管理。制定出學校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制度,對檔案資料的搜集,記錄、列印、裝訂、歸檔等作出具體的規定,學校有專門的教育科研檔案資料管理負責人。每學期期末都對教育科研檔案資料進行整理、裝訂、歸類、存檔。檔案有統一的封面,目錄等要規范。這也是加強學校教育科研工作規范管理的重要內容。
今後,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以新課程改革為教育科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循序漸進,全面鋪開,不斷深入。向教育科研要質量、要效益,把教育科研作為實現學校教育決策科學化的重要保證,教育改革的先導,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