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學科們

學科們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50:30

A. 怎樣理解:數學是這樣一門學科,這門學科我們既不知道它說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它說得是否正確

數學這東西,有許多定律是在隨時改變的,這就是自然科學.自然深奧的很那!所以說數學是這樣一門學科,這門學科我們既不知道它說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它說得是否正確!

B. 線性代數是財務管理專業必考的嗎不是說和數學有關的學科我們只學經濟數學嗎!怎麼又來了線性代數!!!

我也是學財務管理的,很明確的告訴你,一般期末考試時,都會給你范圍,而且線性代數不難,像行列式什麼的都,你要學通了,反而覺得很有趣。一人而意吧ps我個人認為我們財務管理,如果不是考研的話,沒什麼必要學,

C. 學霸們都是怎麼拚命的

大家都羨慕學霸驕人的成績,卻看不到學霸在背後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其實學霸之所以成績很高,離不開背後的付出和心酸的努力。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學霸辛苦努力付出的故事,供參考!

你不知道的學霸背後有多努力

學霸們的成績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學霸們也是正常人,學霸在傲人的成績背後也是和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成正比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學霸究竟在背後是怎樣付出心酸努力的!

在你課上犯困的時候,學霸們或許在用咖啡進行提神;或許在掐自己大腿,讓自己驅趕困意;或許在用風油精讓自己提神醒腦。

在你周末休息娛樂的時候,學霸們其實正在家裡進行習題的解答或功課的復習。在你打游戲打的正嗨的時刻,學霸們其實正在為一道數學難題而鑽研;也可能學霸們正拿著一本英語單詞書在背單詞。

當你晚上九點上床入睡之時,學霸們或許正在挑燈夜讀,在進行文綜或者理綜科目的復習。

學霸瘋狂作息時間安排表

學霸們每天的學習時間都是有計劃和安排的,學霸們總是能有條理有計劃的做好每天的學習安排,在時間上,學霸們會把每天的時間分為四個階段,進行合理的安排好每天的復習計劃。

首先,早上的時間學霸們習慣進行一些記憶力比較強的科目。例如英語單詞的記憶或者語文背誦篇目的復習。

其次,上午的時間是學習效率最高的時刻,是一天中最清醒的一個階段,因此學霸們一般會在上午的時間安排一些比較復雜有難度的科目的復習。

再次,下午的時間比較容易犯困,因此學霸們會在一天中的下午安排一些習題的練習。

最後,在吃完晚飯後的時間,學霸們一般習慣對一天的學習進行總結和復習,學過的知識如果不進行總結任何人都是容易忘記的,學霸當然也不例外。

D. 學科們幫幫忙吧,這意思是什麼拜託!

E. 對一門學不會的學科我們是不是該固執的學習下去

學不會
要看是沒有把心投進去
還是方法不對
正確堅持
才能事半功倍

F. 教師招聘都考什麼

考試內容主要包含「教基+公基、教基+學科、公基+學科、公基+教基+學科、教基、學科」等六類形式。教師招聘無外乎考三個學科,公基、教基和學科。分下面兩種情況:
第一種:過往考情如果是公基,教基,那麼這兩科我們必須要備考,但是學科絕對不能不學習,甚至要1/4-1/3的精力認真學,公告若考出現考學科,迅速的調整1/2的精力去備考,因為學科有可能考到大學知識。
第二種:過往考情如果是公基或教基的一種,搭配學科的,那麼學科我們必須要備考,公基和教基,我們結合之前的考情,考的科目重點備考即可,但是也要用1/5左右的精力兼顧另一科。

G. 每一門學科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的英文

每一門學科我們都應該認真對待的 英文:

Every subject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H. 什麼是人文科學什麼是社會科學有何區別

自然科學是指研究自然界的物質結構、形態和運動規律的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是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稱。

人文科學原指同人類利益有關的學問,有別於在中世紀教會中占統治地位的神學。後來含義幾經演變,其狹義指對拉丁文、希臘文、古典文學的研究,包括哲學、經濟學、政治學、史學、法學、文藝學、倫理學、語言學等。

社會科學是指以社會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軍事學、法學、教育學、文藝學、史學、語言學、民族學、宗教學、社會學等,其任務是研究並闡述各種社會現象及其發展規律。

從上述定義看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難以明確區分,二者都與人類的教養和文化、智慧和德行有關。其區別在於人文科學直接研究人的需要、意志、情感和願望,強調人的主觀心理、文化生活等個性方面;社會科學強調人的社會性、關系性、組織性、協作性等共性方面。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Jean Piaget)皮亞傑
受意識形態有時甚至受民族影響最為強烈的問題之一就是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二者的關系問題。在那些最不傾向於形而上學思辯的國度,如盎格魯-撒克遜諸國和諸人民共和國(盡管經驗主義傾向與辯證傾向有種種差別),該問題不存在或者以一種極和緩的形式出現。比如,心理學在這些國家自然被認為是同時屬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相反,在那些對形而上學傾向敏感的國度。如日耳曼國家(維也納傳統的實證主義除外)或拉丁國家,許多學說都強調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而且一般都把心理學附屬於哲學。頗值得指出的是,自從社會病襲擊德國直至納粹主義滅亡,在這段時間內,這二種科學的對立達到了最高峰,而且在整個法西斯時期,德國和義大利都取消了科學心理學和科學社會學講座(在後一個國家,盡管有過帕爾多那種非常接近的政治思想),只是到了後來這兩門學科才又繁榮昌盛起來。

A.把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區分開,這首先當然可以從認識論上和方法論上的困難這個觀點來加以擁護。關於這些困難,我們已在第三、四節中談過。但是,一方面,如上所述,這些困難中有許多並非人文科學所獨有,而且實驗客觀性的問題並非按照科學研究的對象是我們這一級的物質實體或是社會中的人而只有兩種極端的解決方法。這個問題根據物理現象在不同等級上的研究,尤其根據人們從物理-化學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從而到純粹生物學學科,再到心理學,最後才到以人類社會作為整體來研究的科學的這種情況,導致一整套逐次逼近的解決辦法。另一方面——這一點尤其重要——各種運用的方法在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交換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了。關於這一點,下文即將談到。

這兩組科學對立的主要原因在於「主體」的作用與屬性,所以它們的對立隨人文科學發展的文化環境對形而上學魅力的感受之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堅定不移地把人文科學設想為獨特的科學。對他們來說,「主體」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自然的旁觀者,有時甚至是創造者。在主張連續性的人們看來,人是主體,這是一個自然現象,和其他自然現象一樣,但這並不妨礙主體去控制自然、改造自然,也不能阻止他表現出傳統哲學賦予「主體」的各種活動。這就是問題的要害所在了。

自從人們企圖把主體與自然對立起來,並把主體作為專供精神科學研究的領域——精神科學更接近形而上學而不接近所謂的「精確的與自然的」科學——從那個時代起,在科學總的演進中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以致目前的趨勢是在強調各種問題在實在的各個層次都具有其特殊性的同時,遠遠地離開了簡單的二分法。

第一個需要指出的、基本的事實是生物學的演變,它當前的貢獻對解釋「主體」的形成具有極大重要性。本世紀初的新達爾文主義把有機體的進化看作是兩個基本因素的結果,在這兩個因素中,作為主體的動物是不起任何作用的:一方面是偶然變化或突變(與今天人們越來越強調的、種群基因庫的重組相對立);另一方面是環境所強加的選擇,但把選擇設想為保存最有適應能力的、淘汰其它無適應能力的這種簡單的挑選。因此動物的行為只被看作極為次要的因素,在生命的延續中起的作用很小,沒有任何本質的因果關系。今天人們則相反認為選擇基本上是對現象型變化的選擇,而現象型變化本身則被解釋為配子染色體團對環境壓力的「回答」(多布然斯基、瓦丁頓等)。但是,現象型已經包含了行為,因為這兩者都是屬於適應性質的。此外,今天人們按反饋、返身行為的模式來設想選擇,因為有機體選擇環境,改變環境,同時也受環境的影響。但對環境的選擇和改變還取決於行為這個在進化行為中越來越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原始進化論的過度樂觀之後被古典新達爾文主義排除的「進步」概念,又引起了一些客觀的研究(赫胥黎、溫徹等),其所用標准自然也是參照行為。基於所有這些原因,當植物學家越來越強調反應過程時,動物心理或動物生態在動物生物學中正起著越來越主要的作用。然而,這種動物心理學今天已提供了一份已經給人以相當深刻印象的從昆蟲或頭足綱到人類的學習和智力的各階段圖表。洛倫茲還在一項極有啟發性的研究中說明了現代有關本能的理論如何可以延伸為對人類思想主要范疇的一種先驗解釋(洛倫茲是康德派!)。今天,根本無須採用最後這一辦法,無論如何人們都不會再把「主體」看作是與自然無關的了。因為動物學和動物生態學的最普遍傾向是把行為和有機生命看作是緊密相聯的並且把動物作為主體來研究。

作者: 龍派特 2005-9-10 20:07 回復此發言

--------------------------------------------------------------------------------

2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Jean Piaget)皮亞傑

B.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第二個基本銜接區是由方法的交換來構成的。我們說得很清楚,是「交換」,因為人們將會看到這種服務是相互的。

第一,不用說,人文科學必將越來越多地應用統計方法、概率方法,以及在自然科學領域里發展起來的抽象模式。為了說明來自自然科學的邏輯-數學結構是如何為人文科學服務的,這里只舉一個例子,就是眾所周知的物理學與資訊理論二者關於熵的概念的不謀而合。乍看起來,似乎沒有任何東西能在熱力學和語言學這兩門相距如此遙遠的學科間建立起聯系來。可是,在建立有關信息的數學理論並把用以標志信息增長的表現形式同「噪音」和雜亂相比較時,人們從一種基本上是形式的、有關對稱的觀點發現了,這些函數與在滴的問題中運用的函數二者之間存在著某種同構性。在這種情況下,一門自然科學所獲得的技術就能為解決人文科學一個中心難題直接啟示所要建立的技術。

主張人文科學特殊性的人們自然會反駁說,這種例子盡管很多,卻證明不了什麼,自然科學化的思想在人文科學中越來越泛濫了,這在他們看來也是錯誤的!但是有一個回答,而且是明顯的回答,因為它能使那些認為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接近有減弱人類和高級行為所特有的獨創性的危險的人們放心。的確,而且越來越清楚,人文科學在簡單地借用自然科學這個邏輯-數學技術。可是,這些目的專為人文科學的技術在很多情況下又重新波及到自然科學並在自然科學技術一直不能徹底解決的問題上提供了意外的解決辦法,換言之,如果說有一股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化的傾向的話,那麼,也有一股相反的傾向,即某些自然程序的人文科學化!

資訊理論恰好是這方面的第一個例子,因為它從熱力學得到了它的形式啟示之後,反過來又影響到熱力學的解釋,其影響之大,竟使路易·德·布羅伊把熵問題同信息問題的接近看作是近幾十年來最富有成果和啟發性的接近之一。另一方面,隨便打開一本當代生物學書籍都會不斷地看到各種信息問題,從ADN(脫氧核糖核酸)螺旋體順序排列中發生信息的編碼,直至保存取得的結果或「儲存」問題(單是儲存這個詞或許就足以表明上文所說的基本過程人文科學化),而儲存大概是以ARN(核糖核酸,它在整個漸成期直至表現型順應中都起主要作用)的完整為前提的。

另一個非常突出的例子是被紐曼和莫爾根斯坦按經濟計量學的需要而調整的「博奕」或決策論。這項技術對研究人類的行為的用處越來越大(從泰納的知覺到布瑞茲維茲的道德行為),而同時它在自然科學中也引起了反響。我們可以舉出兩個例子。第一個是熱力學中有名的馬克斯韋爾魔鬼問題。四十多年前斯齊拉德已經就這個問題提供了充滿希望的修正,今天我們可以根據它的「信息費用」這個概念作出合理的理論。第二個例子屬於生物學,生物學中還不斷出現經濟學的問題。阿什比最近證明,人們可以把一種最簡單的生物或神經調節模式建立在「策略」和屬於博奕論的記入表的基礎之上。

今天,整個控制論構成從物理學過渡到生物學的主要環節。它探討的既是上面所說的信息問題又是導向問題。從導向問題這個觀點看,控制論或許並不直接來自人文科學,人有時更經常考慮的是引導他的機器裝置而不是引導自己。但人有時也會想到考慮自己的行為,而人的這種自我引導對控制論的構成曾發生過作用這一點似乎是不可否認的。在這方面,只要想一想目的性概念的演變就可以了。事實上,人們都相當清楚亞里士多德的形式比較生硬的目的論,它包含著一個由人的意願行為啟發的、並因此被笛卡爾和古典機械論稱為擬人化的概念體系。但是,如果目的性概念仍然模糊不清的話,目的論所提出的功能效用順適問題、預測問題等等也就依舊原封未動。可是,在發現「目的性機械等同物」並在制定因其合理性而與一般目的論有所區別的「目的學」(telenomie)的同時,控制論就為人文科學以及人文科學對自然科學的反作用(在特殊情況下對整個生物學的反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 龍派特 2005-9-10 20:07 回復此發言

--------------------------------------------------------------------------------

3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Jean Piaget)皮亞傑

C.有些學科人們不確切知道究竟應該分在自然科學還是分在人文科學,控制論就是其中的第一個例子。然而,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這也是目前越來越有利於連續性的第三個論據。

首先應該指出,人們慣常拿來與人文科學對立的、並被歸入理學院的學科,一般都被稱為「精確的和自然的」科學。那麼,「精確的」這個詞到底能有什麼含義呢?人們常把它應用於物理學,因為有數學物理學。但是顯而易見,任何實驗科學包括理論物理學都永遠只能是近似的。因此「精確的」這個詞主要適用於數學。但數學是「自然的」嗎?如果人們僅僅想說數學適用於自然,那

么應該回答說數學同樣適用於人類。如果不是這樣想的話,數學就不是僅僅從物理實驗中抽取得來的這個意義上的自然,因為它已遠遠超越物理實驗並且經歷了物理實驗所沒有經歷的內在必然性。因此我ffl說數學是精確的就意味著它與邏輯連為一體。但是邏輯如果沒有人的話,即使紮根於生物組織的必然性之中,它又會是什麼呢?

說到邏輯本身,問題就變得尖銳了。當前形式下的邏輯學是一門同數學緊密相聯的公理和演算法學科。它在理學院講授時的名稱通常是數理邏輯學。按照這個名稱它就屬於精確的與自然的科學,而且除了它在純數學領域的應用之外,還常常應用於物理學直至生物學(沃德哥)。從這樣一個觀點上看,它只是一項可以與群論或普通代數相提並論的運算技術,因此構成一種似乎與人文科學不再發生關系的「無主體邏輯」。不過在作為理論的、科學的或科學理論的邏輯領域里,人們已經不能把邏輯和邏輯主體完全分開。一方面,邏輯語言或一般句法要求一個元語言或語義系統,而這一般的語義學則與主體人有關。另一方面,出自哥德爾(1931)定理的種種有關形式化界限的論述也提出了主體問題。因為所要解釋的是為什麼無法同時使一切形式化,為什麼必須有一種從較「弱」理論進到較「強」理論的建構主義而絕不能單單滿足於初始時的基礎。

但尤其是在邏輯學家的邏輯之外還有一般主體的邏輯。當然,如果邏輯是一個公理體系,那麼它完全應該是對先於它的、有一定性質的、需要公理化的實在的公理體系。然而,這項給定並不還原成主體的意識要素,它是屬於主體在其行為和推理中所使用的運算結構,而主體對這結構卻只有部分的意識。例如,在前科學的編碼中使用著一些「自然數」,隨後算術大大地超過自然數,把自然數變成了理論。與此相同也存在著自然邏輯結構(分類、系列化、對應等等),這些結構是主體在其自發的活動中建造的、利用的,同時也是邏輯學家本人在其形式化的工作中所運用的。

可是主體的這些邏輯-數學結構也是發展心理學、文化人類學、以及社會學本身在其認識社會學領域中所研究的結構。這就不可能把邏輯學和人文科學分離開了。因為邏輯學家的邏輯是主體在其實際運算中運用的被大大豐富和形式化的邏輯的延伸。邏輯的結構根源和運算根源所具有的這種人性特徵是如此深刻,以致今天人們可以在總協調之內,以及在產生運算的感覺-運動動作之內,一直上溯到神經協調中。麥克居洛克和皮茨曾證明在各種不同形式的神經連接中起作用的運算元和命題邏輯(布爾網)的因子之間有同構性。這一基本事實表明:如果說,邏輯結構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重新組織、連續推進直至形式化本身這個階段的

逐漸建造的結果,那麼這些建造不是預先形成的,因為它們越來越豐富——這些建造上溯到神經的和感覺-運動的協調本身。

總之,邏輯學既屬於精確的與自然的科學,又屬於人文科學。它在這兩者之間起銜接作用,因而無法作線性分類。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對認識論本身的科學形式也應該這樣說。認識論一直傳統地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但是今天有兩種新的事實顯示出它的自主傾向,這種傾向與曾經標志著心理學、社會學和邏輯學的逐漸獨立傾向頗有相似之處。

作者: 龍派特 2005-9-10 20:07 回復此發言

--------------------------------------------------------------------------------

4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Jean Piaget)皮亞傑

第一個事實是,先進的科學通過本科學自己的專家們的研究工作建立起自己的認識論。例如,有關數學基礎的問題越來越由數學家自己來解決,並且還引進種種考慮,其性質主要是邏輯性的,但常常也是歷史性的和純粹心理學性質的(彭加勒、布勞爾、昂利克、龔賽思)。尤其是自從微觀物理學革命以來,物理實驗的認識理論就是由物理學家自己來制定的。在生物學方面,貝爾塔朗費曾試圖制定認識論,他的嘗試導致了一場名為「一般系統論」的運動,其目的在於揭示包括心理學等在內的各有關學科所共有的認識論機制。

第二個事實是,認識論研究的某些逼近法是朝著研究發展這個方向進行的。很久以前,有關認識的理論家們以「歷史批判法」的名義就已懂得歷史地分析概念和方法的形成是如何闡明科學知識的機制的。例如,柯庫雷或庫恩等人的論述,從物理學和化學的認識論觀點看就非常富有教益,而數學史則向布隆施維克和布特魯提供了進行深入的認識論分析的機會。可是,歷史並不能回答我們的一切問題,在歷史方面之後或之內還存在著心理發生和社會發生這兩個方面。比如,庫恩本人同過去布隆施維克所做的一樣,明顯地參考了我們有關兒童的論述。這一點表明,當歷史學家成為認識論專家或認識論專家成為歷史學家時,他就需要心理學的資料。

一般來說,任何科學認識論都隱蔽地或明顯地參照心理學的解釋,不論是有關知覺、語言(就其與思維的關系而言)還是有關運算結構。但是,在簡單的、有時是思辨的心理學之外,人們可以設想一整套研究工作,其任務是用來檢驗在數目、空間、時間等種種認識論中起作用的不同心理假設。這項研究就是一群研究者在「發生認識論」的名義下所做的系統工作。他們跨學科地工作著,並在每一個認識論問題上邀請發展心理學家、邏輯學家和有關學科的專家們進行合作。因此,不可否認這一運用屬於人文科學,盡管研究的是可以歸屬自然的和精確的科學的認識論問題。在此,我們再次看到了認識論是連接這兩組學科的橋梁。

如果我們終於要試圖確定人文科學在整個科學體系中的位置,那麼,上述的各種不同意見表明要採用簡單的線性分類是不可能的。

孔德提供了這種線性分類的模式。他按照學科復雜性的遞增和普遍性的遞減來進行排列。這樣一種排列順序應用到我們的問題時就大致如下:數學、物理科學、生物科學、心理學、最後是相互依存的社會科學。可是人們立刻就看到安排邏輯學的位置有困難。孔德本人沒有在這種形式下談過這個問題,很可能是因為現代符號邏輯在那時還沒有建立起來。但他經常談到一種「自然邏輯」,或者是為了強調它對創建數學所起的作用,或者是更暗含地把它視為集體生活的結果之一,實質上等於把它歸到社會實在的領域中去了(後來的「邏輯實證主義」則明確地把它歸到語言的最一般方面)。然而,如果說邏輯學主體和人有著某些關系,而且在上文中我們也看到了今天人們持這種看法的充分理由,那麼邏輯學就屬於這一排列的末端領域,而同時它又在數學中起著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它又位於排列的始端。因此,這就等於說線性排列是虛幻的,實際上排列是環形的。

事實上,任何一門科學都不能在一個平面上被顯示出來。每門科學都具有各種上下層次:(a)它的客體或研究的物質內容;(b)它的概念性解釋或理論技術;(c)它自有的認識論或對它的基礎的分析;(d)它的派生認識論或結合其他科學的、主客體之間關系的分析。

如果只著重(b)層或許還有(c)層,也就是說著重科學的理論技術,包括其自有的認識論,那麼以上所列的線性順序就完全可以接受。邏輯就應該放在行列的始端,因為邏輯學家既不需要求助於心理學家,甚至也不需要求助於語言家來建立他們的公理體系;數學家可以服從邏輯學,但決不服從物理學或生物學;如此等等。

相反,只要一考慮到學科的客體(即a層)和派生認識論(d層),那麼馬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邏輯的客體不能完全脫離主體,因為邏輯加以形式化的是由主體建造的運算結構。於是,科學的順序又必然變成環形的了。

作者: 龍派特 2005-9-10 20:07 回復此發言

--------------------------------------------------------------------------------

5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Jean Piaget)皮亞傑

這種循環性對人文科學的認識論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因為它來自標志著主體與客體間相互作用的基本圓圈:主體只是通過自己的活動認識客體,但主體也只是在作用於客體時才學會認識自己。物理學是一門客體科學,但它只是通過主體活動產生的邏輯-數學結構,才達到客體。生物學也是一門客體科學,但是它用部分地借自物理-化學的儀器來研究的生物,同時又是一個行為主體達到主體人的出發點。心理學與人文科學部分地運用上述科學的技術來研究主體人,但,人又建造邏輯-數學結構,這些結構又是邏輯和數學的形式化的起點。總而言之,科學體系進入了一個沒有頭尾的螺旋形之中,其循環性沒有任何不良之處,反而以最普遍的形式表達了主體與客體的辯證關系。

由此可見,人文科學盡管是最復雜、最困難的學科,在科學的圓圈中卻占據著優越的位置。人文科學既是建造其他科學的主體的科學,卻不能與其他科學分離而不導致一種帶有歪曲性的和人為的簡單化。但是,如果把主體人重新放回到他的真正位置上,即放回從物理學和生物學的客體的角度看是末端、從行動和思想的角度看又是創造出發點的這個位置上,那麼只有人文科學能使這個科學圓圈的封閉性,或者更確切地說,它的內在緊密性,變得可以理解。

七、理論大方向:預見與解釋

A.只要人文科學不是可分離的,而是整個科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只要科學體系呈現出總的環形或螺旋形形式,那麼第一個對理論大方向起決定性影響的問題就必定是特殊性問題,或者相反是知識的不同分支所研究的現象的還原性問題。因為假如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概念有替代簡單的線性序列或系譜樹的趨勢的話,那麼問題自然就在於弄清楚人們是趨向於一般的同化呢,還是趨向於那些注意到對立與相似關系性或辯證性的解釋方式。

這個問題絕不是一個學術性問題,而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心理學有一種趨勢,它在排除心理因素的特殊性之後一方面把可觀察的事實還原到生理學,另一方面還原到社會學。社會學的趨勢是把行為還原到經濟、語言等部門,而不去注意可能是社會總體形式的那些自己特有的對象。一般來說,凡是有等級差別的地方——因為根據居易的深邃見解,無論在人文科學或在自然科學中,現象都是依等級造就的——問題就在於確定高等級機制是否能還原到低等級機制,高等級機制是否僅僅是不可還原的,或者在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可以理解的關系。

這一問題在自然科學中是常見的。拉普拉斯式的決定論就是一個全部還原的美夢。他夢想把有無數表現的整個宇宙還原成一個基本方程式,一個從中可以得出其他一切方程式的基本方程式。孔德則相反,盡管他的科學分類形式是線性的,他卻認為每個層次都有某種不能還原的概念為其特徵。他反對,比方說,把化學的親合力還原成物理學的規律。然而事實上除了那些有過簡單的還原(即在相反的外表後面發現同一性)的情況之外,還原主義的問題在物理化學中一般都導致相互同化的循環因果關系。愛因斯坦就是這樣把天體運動還原為沿著黎曼空間曲弧的慣性運動而省卻了牛頓派的萬有引力。不過這種萬有引力的幾何化還伴有空間的物理化,也就是說,把曲弧看作是依賴於質量的東西。同樣,力學與電磁學的關系經過還原的試驗階段之後導致了相互依存和超越,從而產生了波力學。

在人文科學方面,顯而易見,這類問題也不斷發生,盡管方式不同。可是一般說來,由於缺乏邏輯-數學技術,尤其缺乏相當先進的實驗技術,可能的解決方法就比較少了。盡管如此,人們仍然可以看到那三件東西:還原主義、高等級現象的特殊性和帶有反作用的因果關系。

一個普通的例子就是語言與智力或思想之間的關系。語言是集體的,從這一點看是高級的機制;智力或思想是屬於個人的,從這一點看是低級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還將在第三章(第十六節)中加以詳細論述。現在只需要指出如下這一點:如果說,在17、18世紀把語法還原為「理性」是顯而易見的話,那麼在這之後一直到現在把思想反過來從屬於語言卻佔了上風。相反,喬姆斯基又部分地回到了古典立場,但是他的轉換語法的發現卻使人們能把心理語言學的相互作用同認知功能的發生心理學研究聯系起來作遠比以前更為深刻的分析。因此就問題的目前狀況而言,好象是智力先於語言並制約著語言的獲得,但卻伴隨著某種過程的反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先天的與獲得的都被更為一般的逐漸平衡機制所超越。因此,人們被引往的方向正是超越最初的反命題論點的方向。這意味著對所運用的因果關系形式的不斷精細化。

作者: 龍派特 2005-9-10 20:07 回復此發言

--------------------------------------------------------------------------------

6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區別(Jean Piaget)皮亞傑

B.這就把我們引到規律和原因或者預見與解釋這個中心問題上了。我們知道,實證主義是多麼不斷地強調它企圖強加給科學的義務,即堅持尋求規律或基於規律之上的預見,排除對現象的原因或「產生方式」的研究。不管對還是不對,孔德是相信科學的實用性的。他的這個禁令很奇怪,因為如果說預見對於人類

的行為是有用的,那麼人類的行為首先是生產和再生產,並且從這兩個觀點來看,「生產方式」的利益要比預見的利益高得多。

在自然科學領域里,相當常見的事情是各個不同學科的專家們都自稱是實證主義者,並且在他們著作的序言中加進一些這樣的聲明,好象科學歸根結蒂只是建立規律,使規律獲得普適性,並從規律得出由經驗來檢驗的預言。但是,正如梅耶遜常常指出的那樣,如果從書的序言讀到書的正文時,人們就發現完全不是這回事,沒有一個名符其實的科學家在研究規律或功能的同時不去研究其原因,不想方設法分解「因素」,不把解釋性假設引入主導研究的思想中去。這種禁令的虛浮性的最著名例子之一就是原子論。在原子論僅僅是解釋性的假設時,就受到某些實證主義者的嚴厲譴責,然而自那以後,原子論卻有了人所共知的命運。無疑,如果原子論構成高於它一級現象的一個原因模式,那麼人們在研究原子時就只發現規律,而不去直接發現原因。但是規律自身也要求解釋,如此等等。

在人文科學方面,對研究現象的原因或產生方式的指責所發生的影響當然要小一些。首先因為各學科都比較年輕,比較薄弱(而且所謂「實證主義的」潮流在這些學科里彼此不同的程度比在其他學科里更加顯著)。其次,尤其因為人的本性是行動,是生產,而不僅僅是沉思和預見。因此在心理與社會科學領域里,理解與解釋的需要並不比在其他科學里更為強烈(事實上到處都確實有這種需要),但或許更為明顯、更有意識。的確,繼狄爾泰的思考和雅斯貝爾斯的心理病理學之後,某些學派趨向於把可能

I. 團隊的介紹怎麼寫

企業融資最應該關注的是團隊,而投資者最關注的也是團隊;投資人希望看到你要做的事是適合你做的;創業者做項目,需要有相關氣質,積累過相關經驗,在要做的事情上有過積累,不能只是因為你想做一件事你就去做;如果你要做旅遊,那VC希望你是熱愛旅遊的;如果你要做社交,那麼你應該熱愛社交,是微博、微信上的社交達人;如果你要做游戲,那麼你應該是一個骨灰級玩家或資深開發者;突出團隊項目的經歷和經驗,與當前項目的匹配之處;你之前做過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之前的經歷和經驗跟現有項目的契合度;需要介紹團隊主要成員的背景和特長。強調個人的能力適合該崗位,團隊的組合適合創業項目。

熱點內容
交大是哪裡 發布:2025-07-08 12:06:29 瀏覽:594
香港有哪些特產 發布:2025-07-08 12:04:51 瀏覽:832
船用化學品 發布:2025-07-08 11:24:18 瀏覽:912
大老師惡心 發布:2025-07-08 08:52:35 瀏覽:959
日本歷史學 發布:2025-07-08 08:37:05 瀏覽:487
有什麼好歌 發布:2025-07-08 07:06:26 瀏覽:686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計劃 發布:2025-07-08 07:06:19 瀏覽:841
數學老師推薦信 發布:2025-07-08 04:44:51 瀏覽:167
mc另類壓聲教學 發布:2025-07-08 04:35:41 瀏覽:891
古代地理學巨著 發布:2025-07-08 04:35:00 瀏覽: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