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文言文
杜甫的《哀江頭》,正好140字
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
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
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
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笑正墜雙飛翼。
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黃昏胡騎塵滿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愛 蓮 說》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水上、陸上草木植物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偏偏喜愛菊花.自從唐朝以,世上的人非常喜愛牡丹花.我唯獨喜愛蓮花,喜愛它從淤積的污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卻不顯得妖艷,莖梗裡面貫通,外形挺直,不長蔓子,不發權子,香氣遠播,越發清芬,筆直潔凈地站在那裡,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它(的高尚品格).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愛菊花,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喜愛蓮花,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喜愛牡丹花,當然人很多了.
『貳』 有鄭和下西洋的古文嗎
鄭和遠航,大張旗鼓。宣威異域,舉世矚目。舳艫千里,觀者如堵。乘風破浪,風內雨無阻。飄洋過海,觀容風察俗。奇珍異寶,互通有無。七下西洋,應付自如。絕域殊方,心悅誠服。
1405年7月11奉詔出使西洋,到現在為止《1433年》已經出使七次,所到的地方多達三十多個國家,長途跋涉走遍天下十里有餘,看滔滔大海,波浪滔天,海中捲起的大浪如如山一般,想去拜見巴子國的古里,但迂迴之間好似在霧中若影若現,所以我命將士高張風帆,連夜急速行軍,一路上波浪滔天,我軍就像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行駛。
『叄』 含洋字的文言文句子,比如詩經或其他古典書里的
《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泌
之洋洋,可以樂飢。」
《詩.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鮪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希望幫到你~
『肆』 文言文中洋洋的意思
可以從成語洋洋灑灑來看。。形容文章或談話豐富明快,連續不斷。洋洋:盛大、眾多的樣子;灑灑:明白、流暢的樣子
『伍』 漁洋山人文略文言文翻譯
一樣閃人文螺紋新聞元,是一個很是的學習知識點
『陸』 冷眼向洋看世界 古文裡面的翻譯是什麼啊怎麼理解
【七律·登廬山 】---------毛澤東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回界,
熱風吹答雨灑江天。
雲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意思是用冷靜的眼光看待世界上出現的一切現象。這是毛澤東1959年7月1日寫的
『柒』 文言文《白洋湖》明·張岱
《白洋潮》
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恆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直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漸近,噴沫濺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濕。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翻譯
舊例,我在三江鎮看潮,實際無潮可看。午後有人喧鬧著傳道:「今年暗漲潮啊!」年年(都)像這樣。
明崇禎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恆岳少師,與陳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著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塘上,遠遠地看見潮頭像一條線,從海寧奔騰而來,一直到塘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點,(浪花)就隱隱約約露出白色,像驅趕千百群小鵝張開翅膀拍水飛迸。漸漸又靠近了一點,(潮水)噴出的泡沫濺起的水花,像百萬只雪獅,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們一樣,百萬頭雪獅攢聚在一起,沒有一頭敢落後,拚命爭先。又靠近了一點,(浪潮)像颶風一樣逼來,水勢(就像)將要拍打著岸而上。看的人驚慌後退,跑著躲避到塘下。潮到塘上,盡力一撞,水花沖擊射開,濺起幾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臉都被打濕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轉翻滾,被白洋山一擋,轟隆著好像十分憤怒一樣,(就像)用炮擊碎龍湫瀑布,(水花)像雪花般在半空中飛舞。(我)看到這樣的情景心驚目眩,坐了好長時間,神色才恢復平靜。
先輩說:「浙江潮頭,從龕、赭兩座山沖刷激盪而起。」白洋山在這兩座山之外,(但)潮頭卻更大,這是為什麼呢?
『捌』 鄭和下西洋文言文
自永樂三年就是:1405年7月11奉詔出使西洋,到現在為止《1433年》已經出使七次,所到的地方多達三十多個國家,長途跋涉走遍天下十里有餘,看滔滔大海,波浪滔天,海中捲起的大浪如如山一般,想去拜見巴子國的古里,但迂迴之間好似在霧中若影若現,所以我命將士高張風帆,連夜急速行軍,一路上波浪滔天,我軍就像在四通八達的道路上行駛。
大致翻譯,希望可以幫到你。
『玖』 文言文王思任《小洋》翻譯
從惡溪登括蒼山,得走一條水路。江多灘石,水流不暢,船行艱難。天被山所遮蔽,水請求石頭放行,抵到小洋,視野頓時開朗。
吳閎仲送我到小洋,他領著個聰明孩子走出船口,同大家一起坐下,舉杯飲酒,船夫邊劃船邊唱歌,船里不時傳出博戲得彩的呼盧聲。一會兒,人們抬頭一看,不禁驚奇大叫,被美麗的景色驚呆,這才知道美麗顏色在天上,不在人間。這種奇異的景色,不知道天上叫什麼顏色,還得用人間所有能叫出名的顏色來描繪。
太陽要落山了,落日像被含著的半個圓,宛如胭脂剛從火中拿出。小洋西岸的一帶群山呈現鸚鵡綠、鴉背青之色。山的上空有猩紅雲一大片,中間開一大洞,露出淡青色的天空,倒映水中,像錦綉上鋪著紅色瑪瑙。
天空越來越昏暗,近處沙灘變成淺藍、灰白色,對岸沙灘則是蘆花月影,一片朦朧。群山也都成了老瓜皮色。而太陽落山的上空,又有七八片像剪碎鵝毛的晚霞,全是黃金錦荔色,逐漸堆出兩朵雲,竟然是晶透葡萄紫的奇異色彩。山中夜霧層層湧起,如魚肚白,穿入出爐銀紅中,金光閃閃。此刻,天地山川,雲霞日彩,烘蒸郁襯,好像一個大染坊,卻不知要染什麼。(我)猜想啊,(眼前之美)勝過海市蜃樓和佛的妙境,(是要)露現一點祥雲的華美嗎?又像是給心胸盪漾,眼眶睜裂的舟中人以心靈的啟示,老天賜給的自然文彩,使他們觀賞景色隨時變化的奇妙。為什麼遇到的景象是如此的奇異呢?
世間的主要顏色不過五種,五種顏色不斷組合調配,變至數十種。這數十種顏色,哪有此景的錯綜變幻不可思議!從前,我稱謂名物、取稱類別,也是用人世間物品來叫出顏色。還有好多景色是眼睛不曾看見,語言無法表達的。由於驚嘆小洋晚景的美妙,不得不把所看見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告訴別人;但是,描繪出來的,也只是實際景色的萬分之一!唉,不看到天地富有,怎麼能知道人間貧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