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作業學科順

作業學科順

發布時間: 2020-11-23 17:51:05

① 有沒有類似於作業幫的軟體,能解決大學基礎學科,比如高數,大學物理,有機化學

可以試試「一起刷高數」,裡面也有數學建模、大學物理和概率論等其他相關學科

② 為什麼高中生經常在語文課上做別的學科作業

高正學習非常緊,作業非常多,但是時間卻很緊,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下的作業只有在別的老師課上完成,語文課應該是影響最小的一個,因為大家都是中國人語文這個學科總體差別不會太大,而且語文課缺課幾節基本上沒有什麼關系,所以對於作業非常多但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的高中生來說,在語文課上寫其他課作業是最好的選擇。

③ 1、急救作業題目: 在急救這門學科中想要學到什麼知識

在急救這門學科中想要學到知識,
急救常識最基本的包紮方式等等,
這是在遇到一些小傷時這是可以自己包紮的。

④ 常識綜合藝體學科作業如何布置

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不但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來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教學不足。通過作業的練習,學生就能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深化、在原有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但是,如果教師布置作業不合理,數量過於多,目的性又不強的話,就會導致學生對作業不感興趣,漸漸的就會對數學不感興趣,最後甚至是抵觸老師,欠交作業,這樣作業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成長環境、行為習慣等諸多因素,我們可以將學生作業類型分為基礎篇、提高篇、拓展篇、趣味篇。基礎篇就應該以書本基礎知識為出發點,做為那些自主探究、分析問題、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相對較低,接受能力差,缺乏探究精神和求知慾望學生的作業;提高篇的題目應該在基礎篇的基礎上走向拓展題,作為一個能起到過度的作用良好樞紐;拓展篇則為學生的擴展引申題目,考察學生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趣味篇就如一支預備部隊,隨時待命,在學生學習興趣下滑時,使用趣味篇,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怎樣才能讓學生對神奇的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到數學的天空里飛翔,重要一點還是在於作業的設計。怎樣的作業設計才能引起學生好勝的心去完成它;怎樣的作業設計才能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我認為應該從以下的作業設計入手: 一、預習「重精不重多」。 有效的預習是學習的基石,它能有效地幫助你掌握好課堂的知識。如何才能有效的監測學生的預習情況,可以通過筆記摘錄,要求學生在看完相應的內容後,對本次內容的重點用幾句話來歸納,或提出自己預習後不懂得的問題,學習完後自己親自解答。這樣更有效的保證學生上課的集中力,有助於提高每一次的學習質量。 二、生活化作業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數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連,很多的知識都能有效地指導我們解決生活實際的問題,所以最好的作業並不來源於書本,而是來源於生活實際,生活為學生營造了很好的數學學習舞台,也給學生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情景,每一個情景就是一道活生生的數學題,因而數學作業應更生活化。例如;在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後,馬上布置學生進行編題作業,要求作業要體現本單元的知識,並借身邊的、貼近自己的事物或情景來編題,並寫出自己的體會。從學生的體會中,感受到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對生活存在的問題,找到了有效的解決辦法。這是書本作業無法帶給學生的。 三、閱讀性作業 有人覺得很奇怪,閱讀不是語文科的事情嗎?數學科也要閱讀?其實課外書的閱讀是沒有學科之分的,語文有語文的閱讀書籍,數學也有相應的書籍,提高學生的課外知識不僅僅是語文科的事情。課外時間閱讀相關的書籍,並以小海報、小板報的形式展現。這樣的作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僅僅利用課余時間翻閱資料,更發揮自己的美術天賦,設計出一份份精美、別致的數學名人小海報,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也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名人的成就來之不易,必須通過自身的努力才能達到。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與責任。 四、「有錯不改」的作業 本人對作業採取「有錯不改,多次修改,改終評分」的方法,發現作業中的錯誤時,只做出記號,不再批改,發回給學生,由學生自行訂正後,再給予適當的評價,這樣的批改方式,能培養學生自己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同時使學生在修改的過程中體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增強自信心。

⑤ 家庭作業算不算一項學科呢

家庭作業就是作業的一種,他屬於學科的任務,它不是一項學科。

⑥ 怎樣理解人類的學科體系我們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懂,求解

依據新《課標》編寫的教科書還應不應該追求完整的學科體系,是目前討論的一個話題。其實,這不應成為問題的。新《課標》「不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的理念,並非指不應去追求學科體系及其完整性,只是不刻意追求罷了。事實上,新《課標》也建立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科體系。因此,真正需要討論的是怎樣才能編制出能體現《課標》精神的、體系較為完整的教科書。而要編制出這樣的教科書,首先必須清楚《課標》到底構建起了一個什麼樣的學科知識體系。
所謂學科體系,指人們按一定體例將相關歷史內容聯結構成的整體。它一方面受歷史自身邏輯的制約,另一方面與構建的體例緊密相關。前者指學科體系必須合乎歷史客觀本身。後者指因編排體例而對知識的選擇和結構方式不同從而導致學科體系特徵不同。那麼,新《課標》構建的是一種什麼風貌的學科體系呢?那就是按學習主題方式呈現的人類文明動態演進的知識體系。它與章節體教科書的知識體系是不相同的。章節體教科書對歷史採用的是一種對社會形態的時序性分章節敘述,強調的是社會形態的時序性演進,於是,同時段的歷史內容都可成為它攝取的對象,並按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序列加以介紹,從而構成一種網狀知識結構體系。新《課標》是按人類文明演進的主題來構建學科體系、編選學習內容,它所強調的是內在的意義聯系;於是,在知識的選擇上就具有了一種排他性,即對非主題內容不接納的特徵。它彈性小,可容性不大。歷史內容在這里被結構為一種面對學習主題的向心性聚合存在狀態。人類文明演進史在這里是通過捕捉歷史長河中每一階段「航標的亮點」(《課標解讀》語),即凸顯了的時段主要特徵之間的大步流星式轉換勾畫出來的。那麼,這能否算是一種學科體系呢?答案是肯定的。
人類歷史並非是平鋪直敘的安流緩進,而是分時段主題突破式跨越前行。這是因為歷史的不同時段有不同的社會主要矛盾。抓住歷史各個時段的主要歷史特徵來編寫歷史,當然合乎歷史本身的客觀邏輯。比如,中國古代史,新《課標》雖只列了九個學習主題,除科技、思想文化外,七個主題是屬於歷史長河中前後相續的「航標亮點」:「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系的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仔細想想,中國古代的歷史,不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嗎。也就是說,從宏觀總體而言,新《課標》勾畫出來的顯然是中華文明較完整的動態演進歷程,是自成體系的。就主題的內容而言,《課標》雖簡約卻具有較完整的內部知識結構。如中國古代史第一學習主題:「中華文明的起源」。它雖然不像傳統的以人類社會形態為標準的章節體教科書那麼內容詳實,但體系卻是完整的。傳統章節體教科書的一般編法是:「我國早期人類(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氏族公社(山頂洞人、氏族公社、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階級社會的產生及炎、黃、堯、舜、禹的傳說。」再看新《課標》的「中華文明的起源」這一學習主題,它不但砍掉了「藍田人」、「山頂洞人」、「氏族公社」、「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蚩尤的傳說」、「禪讓制」、「階級的產生」等大量內容,也沒有了原始群居→氏族公社→階級社會產生這個演進的總體邏輯框架,顯得有點「七零八落」「毫無體系」。但從它自己的編選標准和體例看,即從祖先創造的文明成果和主題呈現方式的要求看,卻又是自成體系的。本主題中,《課標》所列三大內容:1.以元謀、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的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2.簡述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等原始農耕文化特徵;3.知道炎、黃、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歷史的區別,實際上已經充分展示出了「中華文明的起源」這一學習主題。因為它將中華文明從何起源、什麼特徵、人文初祖為誰等基本要素囊括了進來。而「人類,糧食和祖先崇拜」是「中華文明不可須臾缺少的三個根本內容。通過這三項內容標准,學生可以看到史前時期祖先的生存方式,又可以了解這種生存方式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所起的作用。《課標》的內容標准比較集中地表現了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情況」(《課標解讀》語)。新課標確實構建起了一個新的學科體系。因此,問題並不在於是否要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而在於追求一種什麼樣的學科知識體系,是傳統的還是新的。通過凸顯歷史長河中的「航標亮點」,從而構成文明動態的演進歷程,這就是新《課標》的學科體系。但是,我們對已經問世的幾種實驗教科書的研究中發現,它們在學科體繫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一些實驗教科書呈現出兩種體系並存的現象。所謂兩種學科體系並存,指傳統體系和新《課標》體系同存於一種教材之中,從而使教科書顯出一種邏輯混亂的情況。本來,新《課標》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用主題呈現方式來構建人類文明史的新學科體系。但我們發現,囿於傳統觀念,人們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隨時表現出一種回歸傳統學科體系的傾向。教科書雖在總體上遵循著新《課標》的主題呈現式進行編排,但在主題下的學習內容上,又往往用傳統體例眼光盡量地不遺漏傳統學科體系的知識內容,使教科書在局部范圍內更像傳統教材而不像新《課標》教科書。以中國古代史「統一國家的建立」這一主題為例,有的教科書將一些與本主題根本無關的內容如「兩漢經濟」、「文景之治」、「光武中興」、「外戚宦官專政」等拉了進來。課題的設置順序仍是先政治,再經濟,再民族關系,再文化。《課標》的「統一國家的建立」這一學習主題的標題也被改為「大一統的秦漢帝國」,從而成為地道的傳統型標題。這兩個標題,看似相似,卻相去甚遠:「統一國家的建立」,要求介紹這個統一國家何時形成,怎樣完成統一,又怎樣鞏固和發展統一,採取了哪些措施,又遇到了哪些挑戰。其敘述指向是「統一國家」。而「大一統的秦漢帝國」,它要求全面介紹這兩個帝國:他們的建立,他們的政治、經濟、思想和文化,他們的滅亡等。其敘述指向是秦漢王朝。這顯然是地道的朝代世系性傳統標題。這種情況在已問世的教科書中是較多存在的。這種不同體系兼而有之的編排,結果是無論哪一種學科體系都不能真正建立起來,從而使教科書失掉一條一以貫之的簡明脈絡。
教材能否突出主題,知識點能否圍繞主題,是能否真正建立起學科體系的關鍵。但是,在學習主題的突出上,無論在子目的設置及行文處理上,還是練習的編制及活動課的安排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問題。比如,將「中華文明的起源」這一主題中的「簡述河姆渡、半坡遺址原始農耕文化特徵」一課的標題,改成「星羅棋布的氏族部落」。使中心由突出農耕文化特徵轉向了氏族公社,從而背離了主題。就行文而言,同樣一個歷史知識,由於主題意識淡薄,筆下之「史」往往與《課標》要求相去甚遠。比如,鐵器、牛耕的使用,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大變革」學習主題出發,介紹當然應側重在其為個體生產提供條件,使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從而成為戰國改革的深層根源。但有的教科書,是從生產工具史的角度,就牛耕而牛耕,鐵器而鐵器進行介紹,知識點游離於社會變革主題之外。又如「戰國社會大變革」一課,某種教材設計了四個課後學習欄目:「每課一得」、「材料閱讀」、「自我測評」、「活動建議」。但其中只有「自我測評」欄目中的一個設計是圍繞「社會大變革」這一中心的,其餘均與本主題的指向無關。在「秦鞏固統一的措施」中,有的教材介紹了貨幣史,不是從統一貨幣的角度,而是從純貨幣發展史角度來介紹,如此等等。這種設計沒有把學生引向學習主題,因此是不妥當的。
主題意識在本輪課改中是非常重要的。否則,無論內容和形式多麼「新異」都會失敗。如何理解新《課標》的體系並按此體系編教材,是很關鍵的問題。

⑦ 學科作業通裡面的用戶名是什麼

點底部的「消息」然後找到「收件箱」再點進去

⑧ 如果你在上課時看到有學生在寫其他學科的作業,你該怎麼

當沒 發生,我想該名學生知道自己在干什麼,假如他成績好。這些完全回不影響他答的成績。假如他成績不好。他也許只是在應付而已。不管他好或者不好,世界還是現在的世界。他還是他。成績還是成績。一切都不會有多大變化。

⑨ 認真完成學科作業說說有哪些收獲

對於理科作業認真完成固然重要但多做題更重要,對於文科來說寫不是最重要,記住才是關鍵

⑩ 教習は入校から卒業までのスケジュールを作成しますので、免許取得に必要な作業(學科の順番、技能の予約

教習は入校から卒業までのスケジュールを作成しますので、免許取得に必要な作業(學科の順番、技能の予約待ち等)がなく、予定通りに免許取得が可能になります。
-----------中文意思,如下-------
駕駛教習(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從入學開始,就制定好了一直到畢業為止的學習日程,
沒有為了取得駕照而必須完成的作業(例如:學習項目的順序,以及實操預約),只需要按照制定的學習日程,就可以取得駕照。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