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魚殼文言文

魚殼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18:59:14

A. 殼用文言文怎麼翻譯

[ ké ]
堅硬的外皮:雞蛋~兒。
[ qiào ]
義同(一):甲~。地~。金蟬脫~。
殼,即堅硬的外皮,當殼的厚度與其曲面率半徑的比值小於0.5時,稱為「薄殼」,反之稱為「厚殼」。
(1)qiào,用於「地殼」「甲殼」「軀殼」「金蟬脫殼」。
(2)ké,用於口語。

B. 文言文裝魚用的那個容器叫什麼

筌,是捕魚時的竹簍
你問題中的魚如果是作為「食物」的話,比較多
所有炊器(古人煮魚、肉、稻穀熟食之器)都適用
有鼎 鬲 甗等 均為青銅器

C. 魚古文是什麼意思


(yú,)魚
(魚)

脊椎動物的一類,生活在水中,一般有鱗和鰭,用鰓呼吸,冷血:魚蝦。魚蟲。魚網。魚躍。魚貫(像魚游一樣先後相續)。魚雁(書信,信息)。魚米鄉。魚尾紋。魚目混珠。魚質龍文(喻虛有其表)。
姓。

D. 鷸蚌相爭文言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翻譯】趙國將要討伐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游說趙惠王說:「今天我來,渡過易水時,看到有個老蚌怕出來曬太陽,但有個鷸鳥跑來啄食它的肉,蚌馬上合上兩片殼剛好夾住了鷸鳥嘴巴,鷸鳥說:『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小蚌你死定了。」蚌說道:「你嘴巴今天抽不出,明天抽不出,等死的是你。」兩個都不肯舍棄讓步,這時剛好有個老漁翁走過看到把他們倆都捉住了。現在趙國攻打燕國,燕趙兩國長時間相持,對兩者都沒好處。我恐怕強大的秦國要當漁夫了。所以請大王再仔細考慮這件事。」趙惠王說:「好。」於是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計劃。

E. 「魚」的古代說法

代表變化(《莊子》——鯤鵬變化),信使(唐代小說中曾有MM將信裝入魚腹傳給GG的,甚麼名忘了),比目魚曾被認為是夫妻恩愛的像征(古人不知道比目魚成年後雙眼都轉到一面的事,認為是兩條魚合二為一……《紅樓夢》黛玉初回榮寧府時鳳姐就帶一個比目魚玉佩),對於古詩……所知極為有限,不敢妄言。不過魚可以當作環境監測指標之一,不然怎麼會有沉魚落雁的說法呢

F. 湖中之魚文言文單個字翻譯

注釋
林子: 林紓自稱。
啜:喝。
茗:茶。
肆:指茶館。
黯碧:黯,深黑。黯碧指深青綠色。
豆脯:豆鼓之類佐餐小食品。
喋:成群的魚兒吃東西
葑草:水生植物,一名茭白。
尋:八尺。
藪: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胡澤。後比喻人或東西聚集的地方。
如:好像
會:匯聚
方:才

翻譯
我坐在西湖邊上的茶館里喝茶,四垂的柳條遮蔽著窗口,一汪湖水,深蒼碧綠,猶如染過一般,百餘條小魚正匯聚在窗下的水面。
我就試著將肉乾嚼碎朝水面唾去,藉以取樂。魚兒紛紛爭著搶食。然而一邊爭食一邊又游開了,一直覓食而不走的,只不過三四條而已。我便再嚼食唾下,碎肉沉入水底,粘結在茭白根上,魚也不再去食它了。我起先以為魚的離去是因為都吃飽了的緣故,可離窗口一丈左右的地方,水面泛起一圈圈漣漪,不住地晃動著,那些小魚如先前一樣,又在爭食其它東西。
我頓時想到:釣魚的人在垂下魚鉤之際,必定先以魚餌為引誘,魚兒要想吃食,便同時吞下釣鉤。時間久了,魚兒便知道,凡是有餌食的地方多半有釣鉤。然而,那名利匯聚之所,難道沒有別一種「釣鉤」么?如果不趁著他人頻頻下食的時機而及時逃走,能夠脫鉤而遠逸他方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G. 文言文煮魚的解析,誰有

校人煮魚
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子產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謂子產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

從前有人向鄭國著名的政治家子產贈送活魚,子產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魚養在水池中,小吏把魚做熟了,復命說:「剛開始那些魚看起來很疲累的樣子,過一會就活潑的了,然後迅速游到深處去了。」子產說:「算是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來就說:「誰說子產智慧?我既然已經做熟了吃掉,他還說:「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找到了應該去的地方」
所以對君子可以用恰當有道的方法來欺騙他,但卻很難用不道的方法來迷惑他。

寓意:用花言巧語編造的謊言,常常使那些不了解實際情況的人上當。但如果能夠認真地做實際調查,那麼,騙人的伎倆就無法施展了!

應用:
「校人烹魚」的故事給人以聯想。企業安全生產中,喜歡聽匯報,不做調查落實的「子產」有,弄虛作假的「小吏」有,他們的行為早已被人們深惡痛絕。可是,近些年來,某些單位、某些人,也受「子產」、「小吏」壞作風的影響,竟然在安全生產中「說假話、辦假事、假辦事」。如在某單位組織的一次崗位抽查中,一個幹部電話匯報說,自己在某個施工現場,可當抽查人員趕到那裡,卻始終沒有見到這位幹部的身影。據調查,當時這個幹部根本就不在那裡,他的行為純屬「說假話」。
安全生產容不得絲毫的弄虛作假。因此,我們的領導必須放棄一切形式主義的「花架子」,轉變作風,堅持下現場做調查落實工作,幫助基層解決安全生產的難題;我們的幹部職工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以實打實工作態度盡心盡力完場各項任務。如果安全生產中的「子產」和「小吏」不脫胎換骨,如果「說假話、辦假事、假辦事」弄虛作假行為不予以堅決根除,我們失去的將不僅僅是「一條魚」,很可能是人民的生命和國家的財產。到那時,後悔晚矣!

閱讀題
子產和校人先後兩次重復「得其所哉」,請仔細分析各自的心理。
子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子產:我知道是那個校人把魚吃了,他卻編瞎話來騙我,我就饒了他吧。
校人:用花言巧語編造的謊言,終於騙過了不了解實際情況的子產。

H. 描寫 魚 的詩詞古文

澗中魚 白居易
海水桑田欲變時,風濤翻覆沸天池。
鯨吞蛟斗波成血,深澗游魚樂不知。
觀游魚 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I. 關於深海的魚的文言文

以下文中的提到的文章篇目請自己具體查閱吧,有了文章題目,應該能找到了吧:)

1.《史記·秦始皇本紀》所載,始皇病死於沙丘,秦二世秘不發喪,「令車載一石鮑魚」,以掩蓋屍體臭味。這里說的鮑魚即指腌魚。到明朝時,人們才逐漸改稱鰒魚為鮑魚。明人謝肇淛《五雜俎》卷九記載:「鰒音撲,入聲,今人讀作鮑」。明末清初的周亮工在《書影》卷四中指出:「鰒魚出膠州,音撲,今皆呼鮑。」清人金埴《巾箱說》亦雲:「鰒,音薄,入聲。北方讀入為平,故呼鰒魚為庖魚;而今南方亦相率呼為庖,則南方而北音矣!」

2.古詩文中的海產品,供參考:
[1]《國朝山左詩鈔》卷一三《憶萊子雜詩》。
[2]《淵鑒類函》卷四四四《鰒魚》詩。
[3]《漢書·王莽傳》。
[4]《東觀漢記·吳良傳》。
[5]《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卷一五《請祭先王表》。
[6]《全唐詩》卷六一四《新秋即事三首》。
[7][16][22][26][27]《五雜俎》卷九。
[8][12]《書影》卷四。
[9]《清江三孔集》卷三一《食鰒》。按此詩亦見郭祥正《青山續集》卷三。
[10]《丹陽集》卷一八。
[11]《東坡續集》卷一。
[13]《曝書亭集》卷一○《李檢討澄中惠鮮鰒魚賦寄》。
[14]《說郛》卷七六。
[15]《相山集》卷八《飽食》。
[17]《閩小記》卷上。
[18]《全唐詩》卷三四一《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
[19][20]《文忠集》卷四三《周愚卿、江西美、劉棠仲各賦江珧詩牽強奉合用一字格》詩與自注。
[21]《嵩山集》卷四《謝曾子長分餉臨江軍黃雀》。
[23]《梅村集》卷一○《海參》。
[24]《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下編卷八。
[25]朝鮮《李朝實錄》英宗卷。
[28]《閑情偶寄》卷一二。
[29]《鄉園憶舊錄》卷八。
[30]《清稗類鈔·飲食類》。
[31]《茶煙閣體物集》卷下《清波引·西施舌》。
[32]《種芸仙館詞·桂枝香·西施舌》

3.其他,如海參、魚翅之類的就不用說了吧,具體資料很容易找。

J. 重重的殼在文言文裡面怎麼說呀

現代漢語「重重的殼」中的「重重」可以用文言詞語「沉」替代。「的」,一般都是用文言詞語「之」來替代。「殼」,表示比較堅硬的外殼,文言詞語中常常也是用「殼」。由此可見,「重重的殼」在文言文裡面可以這樣說:沉之殼也。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