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美術活動反思
1. 幼兒園大班美術反思美麗的白天鵝
本次活動是一個意願畫,在繪畫的形式上,幼兒接觸得比較少。意願畫是孩子把自己觀察到的、感受到的、最喜歡的人和物記憶下來,通過想像,運用畫的形式表示事物或情節。這是孩子表達情感的一種極好方式,對智力發展有很大益處。在活動的引題上,我是第一次嘗試讓幼兒進行示範,我是想讓幼兒的這種示範,激發其他幼兒的繪畫興趣和想像力,並通過鼓勵不夠大膽的幼兒,讓他們能夠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以前,幼兒都會看到老師怎樣畫,然後對老師進行模仿,因為老師本身就是一個模仿的對象,在某一方面會影響到幼兒發揮的空間。今天看到幼兒的示範,雖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幼兒會進行模仿,但有更多的幼兒能動動自己的腦筋。但這樣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幼兒的示範不夠規范,如果教師能給幼兒做及時的點評,那樣會更好。在繪畫材料和形式上,我在原有的教案上做了一些改動,把水粉顏料改成了蠟筆,目的是讓幼兒能夠更多的運用繪畫的技巧,雖然以往幼兒都有畫花的經驗,但大多是畫同一種花,本次活動是畫花園,花的品種會更加多,我認為自己在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方面掌握得不夠好,所以在活動中沒有對他們有特別的繪畫要求,目標不夠明確
2. 幼兒園美術教案有趣的電話號碼反思
班主任和學生每天都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有些班主任在「重復」中反思、發現、改進,有些班主任在「重復」中應付、倦怠、沉淪,出現反差的原因往往在反思總結.反思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我們要有反思意識,要善於對班主任工作中的日常瑣事、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當你養成反思的習慣時,你每天都會思如泉湧、欲罷不能.反思的火花往往瞬間即逝,我們要及時記錄反思,留住靈感和頓悟,最終提升自己.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反思的途徑很寬闊,我們的反思要由個體的孤獨「冥思苦想」發展為同伴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要充分利用網路尋找反思同伴,激越思維,激盪思想.反思,將有效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x0d一、班主任反思總結的重要性x0d反思是教育的本質要求.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說過:「我們往往認為,教齡是成為教育工作行家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學校工作年限很長的人才能稱作教育工作的行家.這難道不是我們的錯誤認識嗎?有這樣的人,他在學校工作了三四十年,並為自己的教齡長而引為自豪.但他每一學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學年工作的重復.他沒有熱情,沒有靈感地工作著,忠實仔細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在他的工作中沒有疑問,沒有矛盾,他對新經驗漠不關心,害怕改革,他自始至終這樣地在學校工作著,直到退休為止.他還為自己謀取了獎章和榮譽稱號.然而,這樣的『行家』卻早已對學校、對兒童、對日益復雜化的教師工作感到厭倦了.」而另一種人,「從初為人師之日起,他就貪婪地汲取同事們的經驗,深入研究兒童和勤奮鑽研教育科學.每一堂課,每一次與自己學生的會面,他都要作為在教育事業上自我完善的過程加以精心設計……他工作細心周到,對學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有形式主義的存在餘地,他大膽勇敢和信心百倍地致力於教育探索.就這樣,他也在學校工作三四十年,積累了什麼?教齡嗎?不!——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活動的經驗」.因此,阿莫納什維利認為:「重復同一內容的十年經驗與創造性探索的十年經驗,這是兩種不同質的教齡!」美國的波斯納提出過「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樣一個公式.肖川先生在其《教育探索:從自我反思開始》一文中也說過一段精闢的話:「許多的教育探索並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設備,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只需要我們不斷咀嚼、反復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想法與做法,哪怕是一點點.」通過反思,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新經驗和原有經驗結合在一起,可以把他人的經驗和自己的經驗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認知和專業能力.x0d反思,可以改變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班主任和學生每天都在「
3. 幼兒園大班美術美麗的地毯活動反思
課堂導入力求輕松,愉快,時間不能太多。這三節課都是用了講故事導入的方法。只是故事不同:趙曉潔老師講的是嘟嘟熊搬新家的故事,而胥新靜、王偉老師講的是在濟南動物園遇到小鹿因為地毯被老鼠咬破而哭泣,從而導出課題《花地毯》。學生對故事很感興趣,導入的也很精彩。最後,我通過了解學生,知道他們也很喜歡兒歌,並且兒歌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於是我就採用了拍手歌:「小地毯,大地毯,我來剪,你來粘。你設計,我動筆。你看地毯美不美。」同學們一邊拍手一邊唱兒歌,課堂氣氛很活躍,孩子們也很激動。不管是講故事還是拍手歌導入課題,都起到了輕松,愉快的效果。 二、教師的示範要精彩 在教師示範這一環節,精彩的示範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胥老師的示範比較簡單,只是大體說了一下,學生有些沒有掌握剪紙的方法,效果不是很好。趙老師的示範運用了繪畫與剪貼相結合的方法,充分展示給學生,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種方法,效果很好。根據前幾節課的效果,我運用趙老師的方法,並加入我的精彩講解,邊繪畫邊講怎麼樣來組織畫面:在美麗的大海邊,有幾棵綠色的椰子樹,有高的、有矮的、方向也不同;在金黃色的沙灘上,留下了一串串腳印,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有幾只帆船,在藍色的天空中有幾只海鷗在飛翔。圖案完成,裝飾上花邊。最後還出示了剪貼方式的作品,方法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可是這樣卻出現了學生都用老師的方法,即使老師給他們提供了好多其它的方法,也擋不住他的心,教師的示範雖然起到了作用,卻出也斷了學生的創新。這也是教師示範的缺陷。 導課的形式,教師的示範我們做得越來越好,更相信在今後的教學中會做的更好。在講評作業時,看到學生的作品沒有做出我想像中的效果,心裡又著急雙緊張,,真是越急越出事,後面的環節就不如前面的,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雖然這節課講完了,卻給我留下了不能忘記的印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嚴格地要求自己,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真如米盧所說:「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
4. 幼兒園中班繪畫青蛙呱呱叫教案與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學慣用活潑快樂的聲音及動作來演唱和表現小青蛙。
2、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體驗活動的快樂。
二、活動重點:
探索用動作表現小青蛙捉害蟲的情景。
三、活動准備:
小青蛙的胸飾。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小(3)班來了一位神秘小客人,你們聽,是誰來啦?(播放青蛙叫的聲音,出示青蛙胸飾。)
(二)欣賞音樂
1、小青蛙說初次跟我們班小朋友見面,它要展現一下自己的歌喉。!(傾聽音樂。)
2、師:「這只小青蛙長的什麼樣子啊?」(有一張大嘴巴)
3、師:「它有什麼本領呢?」(捉害蟲)鼓勵幼兒說一說如果我們是小青蛙,應該用什麼樣的動作去捉害蟲呢?
4、師:「它住在什麼地方啊?」(田裡)
(根據幼兒的回答,引導幼兒為小青蛙配上相應的動作。)
(三)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快
1、再次欣賞音樂,跟著音樂一起哼著調。
2、播放錄音,我們都變成小青蛙,一起在池塘里跳舞吧!
3、發揮想像,用自己的動作去表現小青蛙,體驗捉害蟲的快樂。
五、活動延伸:可在美工區製作小青蛙。
5. 幼兒繪畫五指樹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1、嘗試用手掌的外形描畫樹干並添加樹枝、樹葉,表現樹的基本特徵。
2、感受描畫手掌、添畫的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用手掌的外形描畫樹干並添加樹枝、樹葉,表現樹的基本特徵。
活動難點:添加樹枝、樹葉,表現樹的基本特徵。
活動准備:油畫棒,范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變魔術,激發幼兒興趣,初步了解樹的基本特徵。
教師在紙的中心描畫出張開的五指的輪廓。你們猜,老師能把手印變成什麼呢?
幼兒猜想。在手印上添畫樹枝、樹葉,引導幼兒觀察並不斷猜想「變成什麼了」(添畫花朵,開花的樹。)
二、 基本部分
1.欣賞範例並討論,進一步了解樹的基本特徵。
你覺得這棵樹的畫法和其它樹的畫法有什麼不同嗎?(這棵樹是用手掌當樹干畫出來的。)
根據幼兒的回答,請個別幼兒張開五指再次畫樹干,並和幼兒一起在樹幹上添畫美麗的花紋。
樹除了樹干,樹上還有什麼?(引導幼兒知道樹由樹干、樹枝、樹葉組成。)
要使樹長得好,樹枝、樹葉應該畫得多還是少呢?
2.幼兒在美術畫冊上繪畫,教師指導。
邊畫邊提醒幼兒:印畫時左手盡量分開,不移動,不要遺漏某個部分樹枝要漸漸變細,還要添畫花或果子,畫面豐富。
三、 結束部分
作品展示,互評。
延伸活動:繼續進行手掌印畫活動「百變的手」,增加繪畫的趣味性。
四、 反思
在幼兒的眼中,每一根線條都充滿了生命。如他們看到一根直線,會說那是一條爬動的蚯蚓,看到一條彎線,會說那是媽媽笑眯眯的眼睛。線條是最幼稚的造型語匯,所有孩子的第一筆都是由線條來表現的。線描畫不但可以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還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力、表現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在活動中,教師先讓幼兒欣賞冬天樹葉飄零的樹木,然後引出為「樹媽媽」設計服裝。接著用擬人化的口吻請出直線、波浪線、鋸齒線、螺旋線、弧線等線條寶寶和部分圖形寶寶,然後欣賞黑白畫《樹》。在教學中,教師尋找了大量的作品欣賞,讓孩子通過多媒體,進行生動、有趣的圖片資料欣賞,在欣賞中讓幼兒感受線描畫的獨特魅力,讓幼兒體會到:沒有其他顏色,黑白畫也可以這么美,從而了解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色彩感受,並產生畫一畫、創作一幅的興趣。
而樹的形態,我們通過散步、欣賞等活動就能了解樹所呈現的結構、樹的不同形態特徵等,因此幼兒對樹基本特徵有清晰具體的認識,為創作打下基礎。
為了使能力弱的幼兒能夠看清楚如何起筆落筆畫出樹的基本結構,教師可以示範畫樹干,也可以請能力強的幼兒示範畫出不同形態的樹。
活動的重難點是請幼兒用點、線及簡單圖案有規則地裝飾樹,教師給幼兒欣賞的圖片要有代表性:可以有規律的排列,也可以隨意排列,只要自己覺得給大樹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是和別人不一樣的最美的衣服。不要求畫逼真的樹,要求表現富有裝飾意味、抽象化形態的樹,避免概念化,啟發幼兒用各種變化的形和線生動有趣地進行表現,畫面添加與樹生長環境相關的內容,如草、雲、太陽等,以使畫面構圖完整。
從幼兒的操作過程中,我可以看出幼兒是喜歡這個活動的,孩子的線描畫基礎很好,有的幼兒造型能力強;有的幼兒色彩感強,黑白畫面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有的動作大膽潑辣,大刀闊斧;有的動作精細、優美、流暢。老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寬松、自主的美術活動的環境,允許幼兒有自主選擇自己偏愛的表現方法的機會,鼓勵幼兒展現自己眼中的世界,體現自身的價值。
6. 幼兒園小班美術斑馬的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撕點狀物,促進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2.體驗任意撕貼的樂趣 3.保持桌面與地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1.深藍色或黑色背景紙 2.淺色彩紙,糨糊 活動過程 1.出示背景紙 引導幼兒觀察。教師:這是什麼顏 幼兒園美術小班斑馬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撕點狀物,促進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 2.體驗任意撕貼的樂趣 3.保持桌面與地面整潔,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准備 1.深藍色或黑色背景紙 2.淺色彩紙,糨糊 活動過程 1.出示背景紙 引導幼兒觀察。教師:這是什麼顏
7. 幼兒園中班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的課後反思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梵谷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鼓勵幼兒大膽欣賞與評價,發展幼兒對藝術作品的解釋和評判能力。 3、增加幼兒對色調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孩子運用色調進行表現的興趣和能力。 (二)活動准備 1、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 2、多幅梵谷的畫。 3、收集來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 教師:今天讓我們將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梵谷的作品「向日葵」比一比,你喜歡那一幅?為什麼? 2、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師:畫面中什麼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為主、其他色為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2)線條的感受。 教師:為什麼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麼?……(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著生命的力量。) 3)構圖的感受。 教師: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為什麼有的低下了頭?(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通過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才會漂亮。) 3、進行二次對比欣賞。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師出示更多的梵谷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 5、教師小結,自由結束活動。 (四)活動提示 1、梵谷簡介:文森特&;#8226;梵谷,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的格魯宗戴爾的一個新教牧師之家。1890年逝於巴黎。梵谷是最令人懷念和感動的一位畫家,不只是他的悲劇性的生涯,更因為它純粹而真誠的藝術態度,無時無刻不在感染著世人。梵谷的藝術生涯雖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卻留下了大約850件油畫作品和數目更多的素描。 2、創作《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梵谷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