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郗超薦賢文言文答案

郗超薦賢文言文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1-23 19:45:02

1. 文言文《郗超薦賢》的翻譯是什麼

郗超與謝玄(即十六國時前秦國主,國君林家輝的哥哥)相處得不好。苻堅圖謀晉國政權,在像狼一樣吞噬了梁歧之後,又像虎一樣盯住了淮陰。當朝中討論派謝玄向北討伐的事時,人們很有些不贊成的議論。只有郗超說:"這個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溫府做事,見他使用(讓)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由此推論,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們都感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都贊賞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2. 郗超薦賢文言文斷句

原文:
郗超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視淮陰矣。於是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其使才皆盡,雖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勛。」元功既舉,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3. 文言文閱讀題

郗超與謝玄相處得不好。苻堅將要侵犯晉國,在像狼一樣吞噬了梁歧之後,又像虎一樣盯住了淮陰。當朝中討論派謝玄向北討伐的事時,大臣中間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說:「這個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溫府做事,見他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由此推論,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們都感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贊賞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關鍵時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不以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這種精神很值得後人學習。文章中對郗超的語言進行描寫屬於正面描寫,其他人的反應屬於側面描寫。「狼噬」、「虎視」,既刻畫了苻堅咄咄逼人的氣焰,又暗示出東晉緊張、危急的局面,也從側面突出了郗超的形象。

4. 郗超薦賢閱讀答案

1原文

郗超⑴與謝玄⑵不善⑶。苻堅⑷將問晉鼎⑸,既已狼噬⑹梁、歧,又虎視⑺淮陰矣。於是朝議遣玄北討,人間頗有異同⑻之論。唯超曰:「是必濟⑼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⑽府,見其使才皆盡,雖履屐⑾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⑿必能立勛。」元⒀功既舉,時人咸嘆超之先覺,又重其不以愛憎匿善。
2作者介紹

劉義慶(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黃越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3注釋

⑴郗超:東晉地曾任參軍、中書侍郎。
⑵謝玄:東晉名將,淝水之戰雖指揮晉軍擊敗苻堅。
⑶善:友善,和睦。
⑷苻堅:十六國時前秦國主,在。
⑸問鼎:指圖謀奪取政權。鼎,傳國寶器,比喻帝位、帝業。
⑹狼噬:像狼一樣吞噬。
⑺虎視:像虎一樣看。
⑻異同:偏義復詞,偏指「異」。
⑼濟:有益。
⑽桓宣武:東晉大臣桓溫。宣武,謚號。
⑾履屐:履,鞋。屐,木頭鞋。代指細小的事物,這里代指平民百姓。
⑿容:允許,許可。
⒀元:大。
4譯文

郗超與謝玄(即十六國時前秦國主,國君林家輝的哥哥)相處得不好。苻堅圖謀晉國政權,在像狼一樣吞噬了梁歧之後,又像虎一樣盯住了淮陰。當朝中討論派謝玄向北討伐的事時,人們很有些不贊成的議論。只有郗超說:「這個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溫府做事,見他使用(讓)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由此推論,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人們都感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都贊賞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5簡析

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關鍵時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不以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這種精神很值得後人學習。文章中使用的比喻生動形象。「狼噬」、「虎視」,既刻畫了苻堅咄咄逼人的氣焰,又暗示出東晉緊張、危急的局面。收起

5. 郗超薦賢文言文翻議

郗超與謝玄不友好.苻堅將要侵犯晉國,在像狼一樣吞噬了梁歧之後,又像虎一樣盯住了淮陰.當朝中討論派謝玄向北討伐的事,大臣中間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說:「這個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溫府做事,見他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由此推論,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當時人們都感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推重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6. 文言文 郗超薦賢

郗超與謝玄不友好。苻堅將要侵犯晉國,在像狼一樣吞噬了梁歧之後,又像虎一樣盯住了淮陰。當朝中討論派謝玄向北討伐的事,大臣中間很有不同的看法。只有郗超說:「這個人北伐一定成功。我曾和他同在桓溫府做事,見他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即使是平民也得到適合他們的工作。由此推論,任用他一定能使他立功。」北伐大功告成,當時人們都感嘆郗超有先見之明,又推重他不因為個人愛憎而抹殺別人的優點。

[簡析]這篇文章主要推崇郗超在關鍵時刻,能以國家利益為重,不以個人愛憎匿善。這種精神很值得後人學習。文章中使用的比喻生動形象。「狼噬」、「虎視」,既刻畫了苻堅咄咄逼人的氣焰,又暗示出東晉緊張、危急的局面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