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升天

文言文升天

發布時間: 2020-11-23 19:57:14

① 翻譯這段古文(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

淮南王學習道術,就招攬匯集天下道術精湛的人,以一國之尊的身份對那些學道之人禮賢下士,所以學習道術的人一起會集在淮南,奇方和異術沒有不爭著獻出來的。所以淮南王因此得道,全家都升上天界,連家禽家畜都變成了仙界的了。狗在天上吠叫,雞在雲中啼鳴!

文言文《嫦娥奔月》的翻譯

<<嫦娥奔月>>

原文:
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和.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摘令伐木

譯文:
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葯,後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葯,飛往月宮 嫦娥於是就住在月宮之中,變成了蟾蜍 就是傳說中的月精 故老的傳說中月亮上有顆桂樹,還有蟾蜍。因此有一本記錄異事的書上說:」月亮上有顆桂樹非常高,樹下有個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樹被砍開之後馬上就癒合了,砍樹的人叫做吳剛,是西河人,在學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就罰他砍伐桂樹。

③ 姮娥飛天文言文答案

姮娥飛天,即嫦娥奔月 / 嫦娥飛天。譯注資料可供參考完成題目:

原文:
昔者,羿狩獵山中,遇姮娥於月桂樹下。遂以月桂為證,成天作之合。
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於疇華之野,殺九嬰於凶水之上,繳大風於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於洞庭,擒封豨於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
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托與姮娥。逢蒙往而竊之,竊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無以為計,吞不死葯以升天。然不忍離羿而去,滯留月宮。廣寒寂寥,悵然有喪,無以繼之,遂催吳剛伐桂,玉兔搗葯,欲配飛升之葯,重回人間焉。
羿聞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誠,允娥於月圓之日與羿會於月桂之下。民間有聞其竊竊私語者眾焉。

譯文資料: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④ 嫦娥奔月文言文的翻譯

淮南子 <<嫦娥奔月>>

原文:
羿請不死之葯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之奔月,託身於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
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和.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摘令伐木

譯文:
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葯,後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葯,飛往月宮 嫦娥於是就住在月宮之中,變成了蟾蜍 就是傳說中的月精 故老的傳說中月亮上有顆桂樹,還有蟾蜍。因此有一本記錄異事的書上說:」月亮上有顆桂樹非常高,樹下有個人不停的砍砍,可是樹被砍開之後馬上就癒合了,砍樹的人叫做吳剛,是西河人,在學仙道的時候犯了過錯,就罰他砍伐桂樹。

⑤ 升天用古文怎麼

道教的詞彙,專業一點的說法是:羽化(升天)
佛教叫圓寂
皇帝叫駕崩
諸侯叫薨

⑥ 把雞犬升天的故事變成文言文怎麼變

東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⑦ 《嫦娥奔月》文言文翻譯

《嫦娥奔月》譯文:

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後羿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沒有外出。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持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已逃走,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⑧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是出自哪個文言文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編輯
一個人得道成仙,全家連雞、狗也都隨之升天。比喻一個人做了官,和他有關系的人也都跟著得勢。
出處一

在當今中國大地上真的有個仙人居住的地方,她就是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仙居是一個古老的縣,仙居縣名的由來和一個成語或者傳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有很大的關系。相傳宋朝時在台州府仙居縣城關西郭垟清水塘的地方有一口水井,水質很好,喝了它五臟六腑倍感清涼。清水塘附近有一個釀酒師傅名叫王溫,為人忠實厚道,手藝很好,他用這口井水釀成的酒,又甜又香,人人愛喝,生意十分興隆。
一天,王溫正在賣酒,忽從店外進來二人,衣衫襤褸像乞丐一樣,全身生了疥瘡癬毒等病,愁眉苦臉地呻吟,表情十分痛苦。王溫問道:「兩位表兄身子不舒服嗎?」二人嘆口氣說:「我們前世不知作了什麼孽,全身的瘡又痛又癢,沒錢醫治,等了三年啦,昨夜夢見一位仙翁,告訴我們說,括蒼山頂有股水是仙水,流到永安(今仙居)清水塘村,如果喝一口泉水釀的酒或洗浴一番,就能三天不癢不痛可治癒惡病。」
王溫聽後二話沒說便舀了兩碗酒遞給他們,說:「你們喝吧,不要錢。」二人連聲道謝,接過一飲而盡,停一會,二人都笑著說:「老師傅你真好,我們喝下後舒暢多了,瘡也不癢不痛了!不過,仙翁還有一句話不知該講不該講。」王溫說:「說吧。」倆人又說:「要是能在酒缸里洗浴一番身上的瘡,就能完全痊癒,可是我們哪能開得了口啊。」王溫聽到這里也確實感到為難,要是答應請他們洗,一大缸的酒就全部糟蹋了,如果不答應,他們一輩子痛苦啊!想到這里,王溫咬一咬牙便點頭答應下來,把他們帶進內室走到一口大缸前說:「洗吧!只要能治好你們的病,就算我的一缸酒壞了也沒關系。」那二人在酒缸里躺了半天,從屋裡笑吟吟地走出來。王溫一看,驚呆了。幾乎完全認不出來 了,只見他們全身皮膚雪白光潔成了英俊少年。他們笑著說:「老師傅你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大善人,咱們後會有期。」說完忽然不見了。
王溫遂將此事告訴老婆說:「可能是仙人試探我們吧?仙人洗過的酒,就是仙酒,我們全家都喝一杯,說不定能長生不老。」王溫遂舀 起四杯酒,遞給家人喝下。頓時香透心肺,渾身輕松雙腳不覺飄飄悠悠離開地面,四人又笑又叫,互相扯衣角,不一會飛上天成了仙。王溫家的狗、雞舔了地上的幾滴酒也一起升天了。不久,這事便傳到京都,當時皇帝宋真宗知道後感到十分驚奇,覺得永安縣是神仙居住往來的寶地,於是宋真宗下了一道聖旨將永安縣改為仙居縣。[2]
出處二

招會天下有道之人,傾一國之尊,下道術之士,是以道術之士並會淮南,奇方異術,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皆仙,犬吠於天上,雞鳴於雲中。(漢·王充《論衡·道虛》)
出處三

據陳顯遠先生著《漢中碑石》載,漢靈帝熹平至元和年間(168—184),人們為成固(今城固縣)「唐公房拔宅升天」建廟、立碑,對這位仙人頂禮謨拜。該碑鐫刻著一個神奇而動人的故事。
其碑文稱,漢居攝二年(公元7年),今城固縣許家廟有一個名叫唐公房的人,在漢中郡(治西城,今安康)衙做官。一天在城固老家遇到一位修仙得道的真人,他拜這位真人為師,並給師傅送去鮮美的甜瓜品嘗,真人感其誠心,讓他到婿谷口山上賜給其仙丹。公房服了仙丹後,能辨別鳥獸語言,行走如飛,數百里外郡府轉眼即到,鄉親們和郡守都十分驚訝。漢中郡守老爺遂跟公房學道,始終不得其法。以為公房留有一手故意不教,欲加害於公房和家人,命手下人去城固捉拿唐妻及子女。唐把這一情況告訴師父,真人說不必驚慌,他有一種仙葯服後即可飛天而去,逃離厄運。唐妻留戀房舍及禽畜,仙人又給房屋塗上仙葯,全家人和禽畜都服了仙葯:「須臾,有大風玄雲來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與俱去」。於是「雞鳴天空」、「狗吠雲中」。[3] 這就是該碑記載的唐公房全家「白日升天」和「拔家飛升」的故事。這通有名的漢碑於1970年由城固調往西安,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三展室。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地理巨著《水經注》、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歐陽文忠集》中,也都載有這個異聞。
唐公房舉家飛升後,當地百姓建「靈壽宮」祭祀唐公房得道全家飛天。該宮後改名為「唐仙觀」。據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城固縣志》載:「唐仙觀,(縣)西北二十五里。漢居攝二年名曰:『靈壽宮』,因唐公房升仙改今名」。又據1994年版《城固縣志》載,唐仙觀址在今城固縣許家廟唐廣初級中學內。
後來,人們依據這個美麗的傳說歸納出幾個有趣的成語:「白日升天」或「白日飛升」,比喻突然平白陞官,而且官位升得很高;「拔宅飛升」或「舉家升天」,形象一人當了大官,全家大小都隨之得勢,享受富貴;「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或「一人得道,雞犬皆仙」,諷刺那些依附權勢而陞官發財的人。也有人譏笑那些靠裙帶關系無真才實學而仕途得意者為「公房雞犬」。
出處四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漢景帝年間,有一個姓張名百忍的人,很是積德行善、把方圓數十里的地,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當時仙界出現混亂,無人治理。經赤腳大仙等上仙尋覓到了張百忍覺得此人很適合打理仙界,和幾位上仙商量,讓張百忍做玉帝。當他們找到張百忍說了此事,張百忍很摳,什麼都要帶上,連雞狗都帶上了天,豬貪玩,升天的時候跑出去玩了。所以沒有帶上天,之所以我們用豬頭祭祀就是這個原因。所以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處五

劉安(約公元前179─前122年)是古代中國著名的道教信徒,出身於漢王朝的皇室貴族,喜歡交際。由於他為人慷慨大方,所以籠絡了很多人才,被皇帝封為高爵位,後又晉升為"淮南王"。不久,由於謀反暴露,他被迫自殺。
據說劉安喜愛讀書鼓琴,做官時候為當地百姓做了一些好事,他還招攬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集體編纂《淮南鴻烈》(又名《淮南子》),該書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著作,其中《內篇》有21篇,《外篇》33篇,《內篇》流傳至今。
另外,人們還傳說劉安不是自殺而死的,而是他長期修煉丹葯,終於獲得了成功。一天他吃下丹葯,其中一些散落在地,被他家裡的雞、狗吃了,結果劉安和他的雞狗一起都飛到天上成了神仙,所以中國有句成語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出處六

晉代著名道家人物許真君,姓許名遜,字敬之,曾任蜀郡旌陽(今四川德陽縣)令,所以又稱族陽先生。他居官清廉,為民興利除害,後棄官東歸故里,在新建縣西山修身煉丹。
許遜精於醫道,為人治病,葯到病除,妙手回春,蜚聲遠近。時值南昌洪水患濫,據說當時有一條蛟龍經常翻雲覆雨、興洪作浪、為害人民。許遜用神劍將蛟龍擒住鎖於八角井中,從此水平浪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據傳1500年前,東晉寧康二年(公元374年)農歷八月初一,許遜活到136歲時,在西山得道,「舉家四十餘口,拔宅飛升」,連家禽家畜都帶去了。136歲的許真君及全家42口人一齊升天,連房屋和雞犬也一起飛去。並說當時有人看見還落下了幾塊瓦後人因此稱之為落瓦村。[4]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便出於此據記載。
後人為紀念許遜,遂在其飛升遺址處修建道觀,最終形成萬壽宮,後成道教凈明忠孝道發祥地。[5]
出處七

漢武帝時,淮南王劉安篤信修道煉丹,一次遇到八個鶴發童顏的老翁,拜他們為師,學習修道煉丹,丹葯煉成後,漢武帝派人來抓他,他情急下喝了丹葯,成仙升天。他的親友也趕緊喝葯成仙。劉家的雞狗因吃了煉丹鍋里的丹葯也成仙了。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從此處由來。

⑨ 嫦娥奔月文言文翻譯

後羿在西王母那裡求取了可以長生不死的丹葯,後羿的妻子嫦娥把葯偷走,飛向了月亮,生活在了月亮上,這被認作蟾蜍,而卻是月宮仙子。以前有說月亮上有棵桂樹,有蟾蜍。所以有書上說:月桂樹高五百丈,下面有一個人,經常砍它,這人是遭貶謫後被命令砍倒樹。

⑩ 文言文中升的意思


名詞
1. (象形,本義:容器名,一斗的十分之一。)
2. 容量單位 [liter, litre]
升,十龠也。從斗,亦象形。——東漢·許慎《說文》。按,十合也。
兩匊謂之升。——《小爾雅》
蕃衍盈升。——《詩·唐風·椒聊》
3. 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斗。公制一升為1000毫升,合一市升。今公制與市制相同。如:升斛(升與斛的合稱);升合(一升一合。比喻數量很小);升勺(一升一勺之量,比喻數量很少);升合之利(微利)。
4. 量酒的單位
賜酒日二升,肉二斤。——《墨子》
5. 量器 [ sheng , a unit of dry measure for grain]
忽見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晉· 陶潛《搜神後記》
6. 古代布八十縷為升。 [80 strands]
冠六升,外畢。——《儀禮》
7. 姓。

升動詞
1. 上升,升起 [uprise]
升,日上。本亦作升。——《廣韻》
升假借為「登」。字亦作升,作升。——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聚而上者謂之升。——《易·序卦》
如日之升。——《詩·小雅·天保》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聊齋志異·促織》
2. 又如:升駕(飛升;騰雲駕霧);升墜罔知(不知己故者的結局如何);升降揖遜(禮儀制度);升冠升珠(脫下官帽和外衣);升舉(修煉成仙,升上天堂);升仙(死亡);升龍(乘龍升天);回升(下降後又往上升)
3. 登,上 [ascend]
升,上也。——《廣雅》
升,元亨。——《易·升卦》。疏:「升者,登也。」
道存升降。——《書·畢命》
天險不可升也。——《易·習坎》
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論語·先進》
4. 又如:升階(拾級而上);升車(登車);升炕(上炕就坐);升殿(登入宮殿理事);升堂睹奧(比喻學有所成,並觀察到深奧之處);升陟(升登,攀登);升濟(升登,超度);升封(登泰山封禪);升屋(登上屋頂);升座(登上座位)
5. 提升 [promote]
名因文著,位以才升。——白居易《祭盧虔文》
以此遂不得升進。——《後漢書·王符傳》
既而胡即放寧夏知府,旋升寧夏道。—— 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6. 又如:升轉(官職的提升與調動);升除(提陞官職。除:拜官受職);升擢(提升);升補(官吏的升遷與補缺);升揚(提升,升遷);升進(晉陞官位);升第(晉級或被錄用);升秩(陞官);升行(提高行輩)。
用廷推起(袁可立)兵部右侍郎,歷升本部左侍郎。——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7. 穀物登場,成熟 [ripe]
舊谷既沒,新谷既升。——《論語》
8. 進奉,進獻 [pay tribute]
是月也,農乃升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呂氏春秋》
9.古州名 [Sheng prefecture] 故治在今南京市
10.姓(如宋有升元中)
摘自《網路》『升』字詞條。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