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高梁橋水文言文

高梁橋水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3 20:23:21

Ⅰ 閱讀文言文,完成13一17題.出西直門 過高梁橋

(1)更加 (2)優美 (3)高 (4) 於是,就
C(修飾)

山腰有一閣樓,千峰彷彿成了它的羽翼般,懷抱著閣樓像屏風一樣立著,此處常常沉積著流嵐霧靄。
(1)欣賞農村自然風光 (2)享受田園愜意生活 (3)感受田園隱逸之趣

Ⅱ 幫忙翻譯一下袁宏道寫的 游高梁橋記 古文

游高梁橋記 袁宏道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京師最勝地也。兩水夾堤,垂楊十餘里,流急而清,魚之沉水底者鱗鬣皆見。精藍棋置,丹樓珠塔,窈窕綠樹中。而西山之在幾席者,朝夕設色以誤遊人。當春盛時,城中士女雲集,縉紳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遊。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水與堤平,絲管夾岸。趺坐古根上,茗飲以不酒,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堤上遊人,見三人枯坐樹下若痴禪者,皆相視以為笑,而余等亦竊謂彼宴中人喧囂怒詬,山情水意,了不相屬,於樂何有也?少頃,遇同年黃昭質拜客出,呼而下,與之語,步至極樂寺,觀梅花而返。
譯文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是京城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兩條河夾著堤岸,垂楊柳蜿蜒了十餘里,水流又急又清,魚沉到了水底,魚鱗和魚鰭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羅棋布,紅樓朱塔,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而從西山為遊人所設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緻早晚都不一樣,彷彿是故意用來娛樂遊人的一樣。當春意正濃時,城裡的達官貴人,只要不是特別的沒空都會來這里游覽一番。 三月一號那一天,帶著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覽。當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色霧靄冥濛,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生錯覺,彷彿魚在天上飛,鳥在水裡游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緻的一部分。河堤上的遊人看到我們三個人呆坐在古樹上,像傻和尚一樣,紛紛相視而笑。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里設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過了一會兒,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黃煒,叫他下來,與他交談了一會兒,步行到極樂寺觀賞了梅花,接著就回家了。

Ⅲ 高手進來幫我說明文言文「極樂寺紀游」 高分~

A.若張蓋
古義:車蓋,古時車上的大傘
今義:覆蓋
B.道此人玉河
古義:經過
今義:路
C.間以水田
古義:交雜
今義:中間
D.去橋可三里
古義:距離
今義:到……去
E.亦以為然
古義:這樣
今義:然而,表轉折
F.白練千匹
古義:白絹
今義:練習

Ⅳ 游大慧寺記文言文翻譯

游大慧寺記
【清】劉大櫆
【原文】
余客居京師無事,間從友人薄游京城之外,而環城之四野,往往有佛寺,宏闊壯麗,奇偉不可勝計。詢之,皆閹人之葬地出。閹人既卜葬開此,乃更創立大寺於其旁,使浮屠者居之,以為其守冢之人。而其內又必請於中朝之貴人,自公輔以上有名當世者為文,而刻石以記之。
出西直門過高粱之橋,西北行三里許,其地為宛平香山之畏吾村,有寺曰大慧。自遠瞻之,高出松栝之表,其中堂有大佛,長五丈余,土人亦呼為「大佛寺」雲,蓋明正德中,司禮太監張雄之所建也。寺後積土成阜,累石為山,山阜之峻,下視平地殆數仞。其石皆自吳之震澤舟載而輿致焉。山石嵌空玲瓏,登其石罅以望遠,內見外,外不知有內。寺左建佑聖觀,而於土阜高平之處建真武祠,大學士李東陽為文,立石祠門之外。蓋當是時,世宗方尚道術,閹人懼其寺之一旦毀為道院也。故立道家之神祠於佛寺之中,而藉此以存寺。寺之西,墳壤累累,而石人石獸,巍然夾待於前,大抵雄族親之冢也。
夫被其使中朝之貴人為文,固若挾之以不得不作之勢;而彼貴人者,亦逆俯首下氣,承之以不敢不作之心。天下未有不相知而可以挾之使必然者,原其初,必自中朝之貴人與宦寺有相知之舊。夫以中朝之貴人而與宦寺有相知之舊,則彼其所以為貴人者,未必不出於宦寺之推引。其不出於宦寺之推引,自我得之而何畏乎?彼推引不出於宦寺而甚良宦寺,則是惟恐宦寺之能為禍福於我,此孔子之所謂患得而患失也。
為人臣而患得患失,則其歸且將無所不至。且使患得而果可以得之,患失而果可以無失,吾亦安得而使其不患?乃患得患失矣,而得失之權,卒不可以操之自我;我自得其為我,而何必交歡於宦寺?此余之三復碑文,不能不為之長嘆者也。
【注釋】
1、這篇文章主旨不在記游,而在諷世。文章借大慧寺之興建,明大學士李東陽竟為太監所挾為其撰寫碑文一事,譏剌官場患得患失,阿附權勢之風,雖托諷於古,並未明指時事,也還是切中時弊的。此文後半純系議論,筆力遒勁,推理嚴密,極有說服力。大慧寺,即大佛寺,明朝正德八年(1513)建,位於北京西直門外魏公村。其大悲殿內原有五丈高的大銅佛一尊,日偽時期被日軍毀掉,現有大佛系木胎礪粉描彩,為解放後補制。現大悲殿內仍保存著原來的二十八諸天(佛之護法)及彩色工筆連環畫等。作者劉大櫆(1698—1780),清代文學家,「桐城派」三祖之一。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峰。出身於耕讀世家,祖、父均為秀才,塾師兼事農作。大櫆曾自言「家世皖江側,薄田十畝余。」幼年,從父讀書,雍正(清世宗年號,1723—1735年)時兩舉副貢生。乾隆(清高宗年號,1736—1795年)時應博學鴻詞科,未就。終身以授徒為業,晚年任黟縣教諭,不久去官歸桐城,著書立說,不復出仕。他性格豪放,善言談,喜飲酒,好吟詩。雖蹇於仕途,但不以為意。著有《海峰先生文集》10卷、《海峰先生詩集》6卷、《論文偶記》1卷、編《古文約選》48卷、《歷朝詩約選》93卷,纂修《歙縣志》20卷。
2、薄:迫近。
3、卜葬:選擇葬地。卜:選擇。
4、浮屠:這里指僧人。「浮居」亦作「浮圖」。
5、公輔:指朝中大臣。
6、西直門:舊北京城西北城門。高梁:即高梁河。《清一統志》:「高梁河在西直門外半里,自昌平州沙澗東東南流,經高梁店,又東南流入都城積水潭。……上有高梁橋。」
7、宛平:舊縣名,為明、清順天府治所在地,轄區在京城以西,1952年並入北京市。
8、恬(tiàn):即檜樹,一種柏葉松身樹。表:樹梢。
9、正德:明武宗年號(1506-1521)。張雄:司禮監太監,受到明武宗寵愛,與張忠、張銳恣肆用事,號稱「三張」。
10、阜:小山。
11、震澤:江蘇省吳江縣舊名震澤。輿致:車載而至。
12、李東陽:明朝詩人,字賓之,號西涯,茶陵(今湖南茶陵縣)人,官至吏部尚書。宦官劉謹專權時,李依附周旋,頗為時人所不滿。
13、世宗:即朱厚熜,明嘉靖皇帝。
14、患得患失:《論語·陽貨》:「鄙夫可與事君也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患:憂慮。

Ⅳ 文言文翻譯求助大家的在線幫助!!!!!!!!!!!!!!!!!!!

本文為西山游記;西山是指北京西郊的群山,是北京名勝景點之一。

出西直門(北京城西直門),過高梁橋,楊柳夾道,帶以清溪(道旁清溪如同衣帶),流水澄澈,洞見(清楚看見)沙石,蘊藻縈蔓(水草積聚,枝蔓纏繞),鬣(獸頸上的長毛)走帶牽(水草像馬須般隨風飛揚)。小魚尾游,翕忽(快速的樣子)跳達。亘流背林(流水綿延,背依樹林),禪剎相接。綠葉濃郁,下覆朱戶。寂靜無人,鳥鳴花落。

過響水閘(可適時開關,用以調節流量的水門),聽水聲汩汩(狀聲詞。形容波浪聲。)。至龍潭堤,樹益茂,水益闊,是為西湖(指北京頤和園內的昆明湖)也。每至盛夏之日,芙蓉十里如錦,得風芬馥(芳香),士女駢闐(車馬連結;形容眾多。),臨流泛觴(列坐水邊,浮杯飲酒),最為勝處矣。

憩青龍橋,橋側數武(三尺為一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陰森,石路千級。山腰有閣,翼以千峰(千峰為其羽翼),縈抱屏立(環抱著閣樓像屏風一樣立著),積嵐沉霧。前開一鏡,堤柳溪流,雜以畦軫(田間小路)。叢翠之中,隱見村落。降臨水行,至功德寺,寬博有野致。前繞清流,有危橋可坐。寺僧多習農事,日已西,見道人執畚者、鍤者(皆農具),帶笠者,野歌而歸。有老僧持杖散步塍(稻田間的路)間,水田浩白,群蛙偕鳴。

噫!此田家之樂也。予不見此者三年矣。

Ⅵ 游高粱橋記翻譯

一、譯文:高梁橋在西直門外,是京城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兩條河夾著堤岸,垂楊柳蜿蜒了十餘里,水流又急又清,魚沉到了水底,魚鱗和魚鰭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羅棋布,紅樓朱塔,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而從西山為遊人所設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緻早晚都不一樣,彷彿是故意用來娛樂遊人的一樣。

當春意正濃時,城裡的達官貴人,只要不是特別的沒空都會來這里游覽一番。 三月一號那一天,帶著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覽。當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色霧靄冥濛,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生錯覺,彷彿魚在天上飛,鳥在水裡游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緻的一部分。

河堤上的遊人看到我們三個人呆坐在古樹上,像傻和尚一樣,紛紛相視而笑。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里設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過了一會兒,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黃煒,叫他下來,與他交談了一會兒,步行到極樂寺觀賞了梅花,接著就回家了

二、原文:明代文學家 袁宏道《游高梁橋記》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京師最勝地也。兩水夾堤,垂楊十餘里,流急而清,魚之沉水底者,鱗鬣皆見。精藍棋置,丹樓珠塔,窈窕綠樹中。而西山之在幾席者,朝夕設色以娛遊人。當春盛時,城中士女雲集,縉紳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遊。時柳梢新翠,山色微嵐,水與堤平,絲管夾岸。趺坐古根上,茗飲以為酒,浪紋樹影以為侑,魚鳥之飛沉,人物之往來,以為戲具。堤上遊人,見三人枯坐樹下若痴禪者,皆相視以為笑,而余等亦竊謂彼筵中人,喧囂怒詬,山情水意,了不相屬,於樂何有也?少頃,遇同年黃昭質拜客出,呼而下,與之語,步至極樂寺觀梅花而返。

(6)高梁橋水文言文擴展閱讀

一、作者簡介

袁宏道

(1568—1610),字中郎,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人。與兄宗道、弟中道並稱「三袁」,同以「公安派」著稱。為文崇尚自然,寫有大量紀游詩文。

二、高梁橋

高梁橋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西直門外偏北半里左右,是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二十九年建造,經清末民國初年改建過的一座單孔石拱橋。1982年在長河污水截流及整治工程的西直門暗渠工程中,清代高梁橋又做了一次改建。

明清之時,這里古剎林立,水清見底。當時都城中王公大臣、男女老幼,每至夏季,坐在兩岸綠蔭下,橋頭酒肆、茶館,遊客盈門,為京師郊外一勝景。

Ⅶ 文言文翻譯!!!

高梁橋在西直門外,是京城風景最優美的地方。兩條河夾著堤岸,垂楊柳蜿蜒了十餘里,水流又急又清,魚沉到了水底,魚鱗和魚鰭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羅棋布,紅樓朱塔,在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美麗。而從西山為遊人所設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緻早晚都不一樣,彷彿是故意用來娛樂遊人的一樣。當春意正濃時,城裡的達官貴人,只要不是特別的沒空都會來這里游覽一番。 三月一號那一天,帶著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覽。當時的楊柳剛剛抽芽,山色霧靄冥濛,水與河堤齊平,兩岸音樂聲不斷。盤腿坐在古樹根上,把茶當作酒來品飲,綠樹浪影好似勸人暢飲的音樂和錦帛一般,清清的水讓我產生錯覺,彷彿魚在天上飛,鳥在水裡游一般,人來人往,也好似這景緻的一部分。河堤上的遊人看到我們三個人呆坐在古樹上,像傻和尚一樣,紛紛相視而笑。而我們是在笑他們在這里設下宴席,喧囂怒詬,和這美景絲毫不相襯,也不知樂從何來。過了一會兒,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黃煒,叫他下來,與他交談了一會兒,步行到極樂寺觀賞了梅花,接著就回家了。

Ⅷ 幫忙翻譯一下袁宏道寫的 游高梁橋記 古文

高梁橋下的河水從西山深峽谷中流淌過來,經過此地流入河裡。一千匹白色的帶子一般,微風吹過水面就像羅紋紙(一種紙張)。河堤築在水中,被兩條河夾著。堤上有四行綠色的楊數,樹木古老枝葉繁盛,一棵大樹的樹蔭,可以鋪好幾張席子,從葉子縫隙中垂下的光線有一丈多長。
河岸北邊寺廟道院非常多,紅門大殿,綿延好幾十里遠。對面遠處的樹木,高矮成林,中間幾處水田,西山好像人盤著螺旋狀的頭發,聳立在樹林河水之間。
極樂寺離橋大約三里路,道路的風景也很好,馬在綠蔭下前行,就像給馬車做的車棚。佛殿前有幾株「剔牙松」,松樹軀干碧綠嫩黃,斑駁疏落就像大魚的魚鱗,松樹大約有七八圍(一人環抱的長度叫做圍)粗。
空閑時節,我曾經和黃思立等先生一起來這里遊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說:「這個地方就像錢塘、蘇堤」。黃思立也認為是。我於是感慨西湖美景,我夢到很多次了,什麼時候能掛起進賢冠(掛進賢冠,意思是辭去官職,掛起官帽,讓給賢能的人),充當西湖六橋底下的遊客,了卻我一段山水情緣?
當天每人分別押一個韻,各自做了一首詩,然後道別。

Ⅸ 文言文在線翻譯:急需啊...

出西直門,過高梁橋〔高梁橋〕舊時北京西直門外北側的河上有一座單孔石拱橋,因跨越高梁河,所以叫高梁橋。,可十餘里,至元君祠。折而北,有平堤十里,夾道皆古柳,參差掩映,澄湖萬頃,一望渺然。西山匌匒〔匌匒(gédɑ)〕重疊的樣子。,與波光上下。遠見功德古剎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剎及玉泉亭榭〕功德古剎,指萬壽山的「大承天護聖寺」。玉泉,此指玉泉山。,朱門碧瓦,青林翠嶂,互相綴發。湖中菰蒲〔菰(ɡū)蒲〕菰,生長於淺水中,又叫茭白,秋結實為菰米。蒲,一種水草。零亂,鷗鷺翩翻,如在江南畫圖中。

予信宿金山及碧雲、香山〔信宿金山及碧雲、香山〕在金山和碧雲寺香山寺中連宿兩夜。信宿,連宿兩夜。金山,指萬壽山。碧雲,即碧雲寺。香山,香山寺。,是日,跨蹇〔蹇(jiǎn)〕驢。而歸。由青龍橋縱轡〔縱轡〕放鬆韁繩,任驢慢行。堤上,晚風正清,湖煙乍起,嵐潤如滴〔嵐潤如滴〕山間霧氣濕潤像要滴水。,柳嬌欲狂,顧而樂之,殆不能去〔殆不能去〕幾乎不能離去。。

先是,約孟旋、子將同游,皆不至,予慨然獨行。子將挾西湖〔西湖〕指杭州西湖。為己有,眼界則高矣,顧穩踞七香〔七香〕各色香料的和合,喻指都市繁華。城中,傲予此行,何也?書寄孟陽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

Ⅹ 文言文 極樂寺游記

高梁橋水從西山深澗中來,道此入河。白練干匹,微風行水上若羅紋紙。堤在水中,兩波相夾。綠楊四行,樹古葉繁,一樹之蔭,可覆數席,垂線長丈余。

岸北佛廬道院甚眾,朱門紂殿,亘數十里。對面遠樹,高下攢簇,間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於林水之間。

極樂寺去橋可三里,路徑亦佳,馬行綠蔭中,若張蓋。殿前剔牙松數株,松身鮮翠嫩黃,班剝若大魚鱗,大可七八圍許。

暇日,曾與黃思立諸公游此。予弟中郎雲:「此地小似錢塘蘇堤」。思立亦以為然。予因嘆西湖勝境,入夢已久,何日掛進賢冠,作六橋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是日分韻,各賦一詩而別。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