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伯牙善古琴文言文翻譯

伯牙善古琴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3 21:20:56

『壹』 文言文《伯牙善鼓琴》解析

語文書版本: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中心思想:伯牙絕弦,是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俞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俞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萬分,認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終生不再彈琴了。
翻譯: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巍峨得像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江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也會想到。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聽得懂他的琴聲。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注釋】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聳的樣子。③洋洋:寬廣的樣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子期是我唯一的知音,子期死,今生今世再無知音。希望下一世的知音,仍然是子期。

『貳』 伯牙善鼓琴的翻譯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②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④聲哉?」 (選自《列子·湯問》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我從哪裡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叄』 伯牙善鼓琴翻譯

一、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內心想著高山。鍾子期贊嘆道:「好啊,高聳的樣子就像泰山!」伯牙內心想著流水。鍾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盪盪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鍾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遊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傷,就取琴彈奏起來。起初他彈了表現連綿大雨的曲子,接著又奏出了表現高山崩坍的壯烈之音。每奏一曲,鍾子期總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長嘆道:「好啊,好啊!你聽懂了啊,彈琴時您心裡想的和我想表達的一樣。我到哪去隱匿自己的心聲呢?」

二、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三、出處

選自《列子》,為戰國鄭國人列禦寇所著。

(3)伯牙善古琴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一、內容總結

伯牙善鼓琴講述了琴師伯牙與樵夫鍾子期之間由於鼓琴聽琴而產生的交情。

二、人物簡介

伯牙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鍾子期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

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肆』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譯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出處:《呂氏春秋·本昧篇》

(4)伯牙善古琴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伯牙鼓琴遺址現存爭議的有兩處:一處是武漢市漢陽區月湖湖畔的伯牙琴台(又稱古琴台),一處是石首市調關鎮境內的調弦口。漢陽古琴台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抗日戰爭時期毀於炮火,解放後又重修。調關古調弦亭建於宋朝,由於年久失修毀於民國,後一直未予修復。

古琴台始建於北宋,歷代毀建多次,現有建築大多為1949年後重修。新建的古琴台規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

『伍』 《郢人》和《伯牙善鼓琴》二則古文的翻譯

  1. 《郢人》譯文:楚國的京城郢都有一個人在自己的鼻尖上抹了一點像蒼蠅翅膀大小的一塊白粉,讓一個叫石的匠人用斧頭把它砍下來。匠石掄起帶著呼呼風聲的斧頭砍下去。結果白粉完全除掉了,而鼻子卻一點兒也沒有受傷。郢人不僅臉色未變,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宋元君聽說這事後,讓匠石給自己再表演一次。匠石回答說:「我確實曾經砍過,但是能夠讓我施展技術的那個人如今已經死去很久了。」

  2. 《伯牙善鼓琴》譯文:伯牙善於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意念出現登高山的情景,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 山高呀像泰山!」伯牙彈琴 時,意念出現流動的水,鍾子期贊嘆道:「好啊,水勢盛大呀像江河 。」 伯牙心中想到的 ,鍾子期一定能夠領會琴意。伯牙在泰山的北面 游歷,突然遇見大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裡悲傷,就拿過琴來彈奏。開始彈奏大雨的琴曲,又創作了山崩的音樂,曲子每次彈奏,鍾子期就能完全點明他的情趣。伯牙停止彈琴嘆息說:「好啊,好啊,你所聽到的心意, 想像到的就如同我心裡所想像到的一樣。我到哪裡隱藏自己的聲音呢?」

『陸』 高山流水攬知音的文言文的譯文 開頭是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②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④聲哉?」 (選自《列子·湯問》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我從哪裡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柒』 [伯牙善古琴】的翻譯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鍾子期都能領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邊停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就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我讓我的聲音隱藏在何處才能逃過你的耳朵呢?」——選自《列子·湯問

『捌』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譯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回哉?峨峨兮答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②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④聲哉?」——選自《列子·湯問》
翻譯: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聳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寬廣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好啊,好啊!你聽琴時所想到的,就像我彈琴時所想到的。我從哪裡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玖』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譯字譯

《伯牙善鼓琴》選自《列子》,為戰國鄭國人列禦寇所著。

原文

伯牙子鼓琴,其友鍾子期聽之,方鼓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復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以接之,賢者奚由盡忠哉!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樂而後至也。

譯文

伯牙彈琴,他的朋友鍾子期欣賞音樂。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泰山。鍾子期高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泰山!」過了一會兒,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

鍾子期患病死了,伯牙心裡非常悲傷,他把琴打破了,把琴弦也扯斷了,一輩子都不再彈琴了,認為世上沒有值得他為之彈琴的人。不僅彈琴是這樣,有才能的人也是這樣。雖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沒有人與之交接,賢者又通過什麼(路徑)來盡忠呢。良馬不是自己變成千里馬的,而是等待伯樂然後變成千里馬。

(9)伯牙善古琴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伯牙善鼓琴》講述了琴師伯牙與樵夫鍾子期之間由於鼓琴聽琴而產生的交情的故事。

音樂才子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出此曲的感情和意義,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和寡。

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

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惋惜。

這就是「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