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蝌蚪美術課

蝌蚪美術課

發布時間: 2020-11-23 21:21:30

『壹』 什麼兒童繪畫的顏料好

在兒童畫這個美妙而神奇的世界中,孩子們會得到無窮的樂趣。廣大家長普遍認識到兒童畫對兒童心理發展和教育的重要性,而面臨的問題是:怎樣指導兒童畫畫?
要有效地指導兒童畫,首先需要正確地認識兒童畫。兒童畫的意義主要在於它對發展兒童良好素質方面的積極作用。兒童畫可以促進兒童感知、觀察、想像、創造能力的良好發展,有利於兒童情緒、美感、自主性等情感和意志的良好發展。兒童畫具有綜合的教育功能,也是很好的教育手段。所以不能單純從技能、技巧和一技之長的角度認識兒童學習繪畫的意義。對兒童畫的正確評價應該充分考慮兒童畫本身的特點,而不應該從成人的審美觀和成人繪畫技法的角度要求和對待兒童畫。這些都是討論如何指導兒童畫的前提和基礎。
人物常常是兒童圖畫中的核心內容,孩子畫筆下的人物也最能表現兒童繪畫的特點。
指導小孩子畫人絕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要在注意兒童畫人的發展特點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年齡兒童給予不同的指導。
2~3歲:塗鴉圓
小孩最初畫人是從塗鴉圓開始的。這種畫可能不規整、不完全,也可能是多種圓形曲線的重合,但是孩子可以發現他自己塗畫出的圖形很像人的腦袋,並為此感到驚喜,說他會畫「爸爸、媽媽」了。此後他漸漸地開始在像人的圓內畫出眼睛和嘴巴,於是畫的人就有了臉形,出現了五官。
可以說人的頭和臉是孩子畫人初期關注的焦點,也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人體部位。家長的指導也應該主要集中在強化頭和臉部,讓孩子「端詳」父母,照鏡子看自己,觀察娃娃,與此同時給他們講解頭腦和五官的形狀、功能』讓他們撫摸以增強感受。父母還可以用各種豐富表情引起孩子更大的興致。這個時期,觀察和認識是最重要的,不要急於教孩子畫完全的人或人臉,也不要讓他們模仿畫人,因為這樣做不但無效,很可能還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以上說的是2~3歲兒童畫人的主要特點,此外還有部分兒童初期的人物是畫有突出線條的形,對這些孩子指導的重點也應該強化頭和臉面。
3~4歲:「蝌蚪人」
3~4歲兒童人物畫的突出特點是「蝌蚪人」(也叫大頭人)。「蝌蚪人」的共同特徵是有一個大腦袋,在大腦袋的周圍畫出人體的其他構件。這些構件無論是頭發、胳膊還是腿,都是從人頭這一圓形上伸出去的。這種畫法與該年齡階段兒童對人的抽象概念發展水平有關,因此指導他們畫人時不宜強迫他們改變自己的畫法,也不宜硬讓他們模仿成人的人物畫。
建議採取畫外指導,畫內啟發的方式。即在畫圖畫之外引導孩子觀察人,觀察人的整個身體,如頭下邊有身子,四肢長在身子的什麼地方等。可以採取生動活潑的形式給兒童表演,教他操作娃娃的四肢活動,用拼圖拼合成人形,讓他欣賞結構簡單、形象鮮明的人物畫等。這樣可以使兒童將人之形象與認知結合起來,提高認識水平。在畫法上一定要接納孩子畫出的形象,肯定他畫的「媽媽」和「爸爸」,甚至把畫貼在牆上以示鼓勵。千萬不要譏笑孩子畫得奇怪,那樣會挫傷他的枳極性和自尊心。當然可以尋找適當機會誘導他看看人的胳膊長在什麼地方,如果他自己願意修改,那確實應該鼓勵。家長最好不要動筆修改和另畫一個人,這樣容易使孩子產生依賴性。

『貳』 「蝌蚪人」形成於兒童繪畫的( )。

象徵期

解析:

「蝌蚪人」符合象徵期。

因為象徵期是指個體繪畫活動發展的一個時期。2 歲~4 歲左右兒童開始在塗鴉的圖形中表現各種含意,將繪畫作為一種傳達溝通的手段,出現的形狀有未分化的「頭足人」、十字形的交叉線、放射型的太陽等,完全以二次元的擴展處理。

畫面凌亂,所畫物體常飄浮在空間,常是想到什麼畫什麼。實際尚未完全脫離塗鴉的性質,但已開始作具象畫的嘗試,逐漸進展為象徵性的具象畫和塗鴉的裝飾畫。

(2)蝌蚪美術課擴展閱讀:

象徵期相關概念:塗鴉期的主要表現:

塗鴉主要是藉由身體、手指和手臂的肌肉運動而產生的不規則點、線:心理學家認為,塗鴉與幼兒的哭、笑等行為類似,是兒童所有感覺對外界世界的綜合形象,經過心理和大小肌肉的活動而做的「自由表現」。

幼兒在塗鴉時伴隨發出的「咻」聲與畫面上的點、線可能代表了一個嘆息、一個跳躍、一次拍打,一次身體移動的軌跡和一次難忘的經歷,塗鴉可能是_種引起大人注意和關懷的行為,也許是一種表達反抗和報復的發泄。

觀察表明,幼兒在塗鴉時伴隨的撕碎或弄臟紙張的行為,以及同時呈現出來的快感和滿足,說明繪畫可以成為兒童表達和滿足心理需求的一種手段。

『叄』 怎樣畫出小蝌蚪變成青蛙的成長過程

步驟如下:

1、蝌蚪的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尾巴長而扁。

拓展資料:

青蛙是兩棲綱無尾目的動物,成體無尾,卵產於水中,體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腮呼吸,經過變態,成體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蛙和蟾蜍形態結構相近,這兩類青蛙物沒有太嚴格的區別,蟾蜍皮膚多粗糙。

蛙體形較苗條,多善於游泳。青蛙是國家三級保護動物。青蛙的成體用肺呼吸兼用皮膚呼吸,能夠離開水在陸地上生活。是生物從水中走上陸地的第一步,比其他水生生物要先進,但繁殖仍然離不開水, 幼體需要在水中經過變態才能成長。

『肆』 《小蝌蚪找媽媽》畫面用什麼繪畫方法表現的

水墨動畫表現的。主要內容:

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長大,它們要尋找自己的媽媽,卻不知道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波折,它們將金魚、螃蟹、烏龜、鯰魚誤認為自己媽媽.但在金魚,螃蟹,烏龜的提示下最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它們也從蝌蚪變成了青蛙。

課文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著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後腿。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裡?」鯉魚媽媽說:「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裡游,連忙追上去,叫著:「媽媽,媽媽!」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小蝌蚪游哇游,過了幾天,尾巴變短了。他們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著一隻大青蛙,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

小蝌蚪游過去,叫著:「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著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不知什麼時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他們跟著媽媽,天天去捉害蟲。

(4)蝌蚪美術課擴展閱讀

《小蝌蚪找媽媽》根據方慧珍、盛璐德創作的同名童話改編,取材於畫家齊白石創作的魚蝦等形象,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0年製作的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由盛特偉、錢家駿、唐澄擔任導演,方慧珍、盛璐德擔任編劇。

該片講述了青蛙媽媽產下蝌蚪卵後離開了,蝌蚪卵們慢慢長出尾巴變成一群小蝌蚪,在蝦公公描述了它們母親的特徵後,它們決定去尋找媽媽。一路它們錯把金魚、螃蟹、烏龜、鯰魚當做了母親。最後,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劇情簡介

開頭影片銀幕上出現一本素雅的中國畫畫冊,封面打開後,是一幅幽靜的荷塘小景,鏡頭漸漸向畫面推去,古琴和琵琶樂曲悠揚而起,把觀眾帶進一個優美抒情的水墨畫世界,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蠕動起來。

春天到了,小蝌蚪孵化出來了,它們在水裡快樂地游呀游,然後看到岸邊的小雞跟著它們的媽媽很親熱,小蝌蚪們十分羨慕,於是決定去尋找自己的媽媽。它們先遇到了蝦公公,忙向蝦公公打聽媽媽的長相,蝦公公告訴它們,它們的媽媽長有兩只大眼睛。

小蝌蚪們看到金魚有兩只大眼睛,便高興喊金魚「媽媽」,但金魚說小蝌蚪的媽媽有個白肚皮。小蝌蚪們繼續尋找,見到有白肚皮的螃蟹,又對螃蟹齊喊「媽媽」,但螃蟹說它們的媽媽只有四條腿兒。

小蝌蚪們見烏龜正好是四條腿,又以為烏龜是自己的媽媽,但小烏龜卻說這是它的媽媽,因為它與烏龜媽媽長得一樣。後來,小蝌蚪們遇見鯰魚,覺得它與自己長得很相象,應該就是媽媽,結果差一點被鯰魚吃掉。這時,青蛙媽媽趕來相救,小蝌蚪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過了不久,它們也終於長成了媽媽的樣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小蝌蚪找媽媽

『伍』 繪畫中的魔術,畫的蝌蚪遊走了,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繪畫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四類: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動物畫就中國而言,宏觀分兩類及中國畫和西洋畫,中國畫分工筆,兼工帶寫,小寫意,大寫意;西洋畫分素描,水彩,水粉,油畫,丙烯畫,彩鉛畫,粉筆畫,蠟筆畫,噴畫,不過現在可以在加第三類,動漫。中國畫工筆是基礎,淡化起來最復雜,大寫意看似簡單,但需要極深的藝術修養和多年的功力,西洋畫素描是基礎,不同畫法有不同技術要求要求,無所謂難易,是一種層次的遞進,要說簡單,兒童簡筆畫,動漫(低端的)

『陸』 兒童美術教育:小孩子為什麼喜歡畫蝌蚪人

研究表明,4-7歲孩子的繪畫大多由圓的造型出發,從一些似懂非懂的簡易幾何圖形逐漸演變為可辨識的物體組合。
不少家長在陪孩子畫人物的時候都會發現,在他們的筆下,頭部就是一個大圓圈,下面伸出兩根直線代表腿,眼睛、鼻子和嘴也是圓圈,有時他們還會畫上另外兩根線條表示胳膊,這就是孩子眼中的人。這是4-5歲幼兒繪畫中常出現的造型,因為外形像蝌蚪,所以稱之為「蝌蚪人」。
「蝌蚪人」的精細程度與孩子心理年齡的增加成正比,這不僅體現了孩子的智力,也反映出他們對自己身體的發現、了解和認知程度。
兒童繪畫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孩子的繪畫造型是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不分化到分化的發展過程的。
孩子會從自身的思維水平出發,去解決構圖時所面臨的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內容,成人往往難以理解,常常表現出忽視的態度,甚至否定它們的存在,並試圖糾正孩子。
事實上,家長可以運用兒童繪畫心理學理論,從孩子的繪畫作品入手,深入分析其造型特點和發展水平,並以此為基礎指導、支持孩子進行繪畫體驗。
案例回放☆四歲的果果快速地在一張紙上畫了一個人:伸開的兩手畫在頭部的兩側、耳朵的下方。 我們一起來看看果媽是怎樣處理的:媽媽果果畫的是什麼呀?一個小朋友在做操呢。果果媽媽果果,為什麼小朋友的手會長到頭上去了呢? 還有TA的身體呢?果果收起開心的笑容,尷尬地低下頭,默默取了另外一張紙,在媽媽的注視下,小心地先在紙的中央畫了一個大大的圓作為頭,接著在下面畫了個小圓作為軀干,然後把油畫棒移到小圓的一邊,卻沒有立即落筆,而是看了媽媽一眼,見媽媽正微微地點頭,他才肯定地在小圓的兩邊畫了兩個半圓作為手。
媽媽見自己引導有效,就滿意地走開了。脫離了媽媽視線的果果終於鬆了一口氣,快速地給這個人畫上了腳和五官,還塗上了顏色。他對邊上的小夥伴說:「這是姐姐,她在舞台上跳舞。」
他沒有停下來, 繼續在紙的一邊畫了一個小人。這個小人依舊沒有軀干,手仍舊畫在頭部的兩側。果果自言自語地說:「寶寶在看姐姐跳舞。」

案例解析☆果果能畫出有軀乾的人(案例中姐姐的造型樣式),說明他的人物造型能力進入了比「蝌蚪人」更高一級的水平。新的造型樣式從舊的樣式發展而來,孩子往往通過添加圓形改變「蝌蚪人」的結構,對「蝌蚪人」進行重構。但重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完成的,孩子需要經過反復的探索、運用,才能完全擺脫用慣了的舊樣式,掌握新樣式! 案例中的果果,正處於這一重構階段。由於他對有軀乾的人的結構的理解還不是很清晰,所以,有時他雖然畫了軀干,卻仍然把手畫在頭部;有時他可能會繼續畫蝌蚪人;有時他可能忘記畫手或者腳。這是樣式重構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的現象。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