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中國現代美術教案

中國現代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23 23:14:27

『壹』 急求,,人教版高一美術鑒賞第14課的教案!求熱心人幫助,謝謝!

第14課百花齊放推陳出新——中國現代美術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近代美術概況。
2.知道中國近代繪畫、雕塑的代表性的美術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裡
(二)內容結構
本課開篇對中國現代美術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運動」起始至今的美術,主要指20世紀的中國美術。其後,課文分別介紹中國現代繪畫和中國現代雕塑兩大美術門類的概況、代表美術家及其代表作品。
1.兼容並蓄的中國現代繪畫
第1自然段:介紹中國現代繪畫概況。
第2-4自然段,介紹中國畫在20世紀形成兩種類型,分別介紹傳統型中國畫和融合型中國畫及其代表畫家與代表作品。
第5-6自然段,介紹油畫的概況、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7自然段,介紹「創作版畫」的概況、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第8自然段,介紹「中西結合」的新品種新樣式的繪畫及其代表畫家、作品。
第9自然段,簡略介紹近年來繪畫的新探索。
2.再塑民族精神的中國現代雕塑
第1自然段:指出中國現代雕塑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國成立後取得的,介紹20世紀50年代雕塑成就及代表作品。
第2-3自然段,介紹20世紀80年代至今雕塑快速發展,並列舉一些有影響的作品。
(三)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中國現代繪畫呈兼容並蓄、百花齊放的局面,中國畫、油畫、版畫概況,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國現代雕塑迅猛發展,介紹、分析有影響的作品。
2.教學難點
(1)傳統型與融合型的中國畫,創作版畫,架上雕塑,紀念雕塑等名詞。
(2)分析、理解作品。
二、教學內容資料
(一)作品分析
蛙聲十里出山泉(中國畫)齊白石
齊白石(1863—1957)原名純芝,小名阿芝,後名璜,號瀕生,別號白石山人、杏子塢老民、星塘老屋後人、三百石印富翁等。1863年11月22日生於湖南湘潭縣杏子塢星斗塘一貧苦農民家庭。8歲時曾隨外祖父讀村學,1年後因家貧而輟學,在家放牛砍柴。15歲拜師學木匠,始為粗木工,後為細木工,以擅雕花名聞鄉里。21歲時得《芥子園畫譜》,有空時便臨摹。27時才拜師學畫,繼而學詩、學篆刻。他曾在70歲時寫過一首《往事示兒輩》詩:「村書無角宿緣遲,廿七年華始有師。燈盞無油何害事,自燒松火讀唐詩。」他又在《記羅山往事》詩中敘述學篆刻時的情景:「石潭舊事等心孩,磨石書堂水亦災。」對此自註:「余學刻印,刻後復磨,磨後又刻。客室成泥,欲就干,移於東復移於西,移於四方,通室必成泥底。」由此可見齊白石苦學鑽研的精神。40歲以後5次雲游祖國南北各地,積累了不少創作素材和畫稿。50多歲後定居北京,以賣畫為生,並銳意進取,立志創新。1922年陳師曾首次將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日本,1927年北平藝術專科學術校長聘請齊白石任中國畫教授。1937年「七•七」事變,齊白石辭去一切教職,閉門居家。1939年,為了拒絕大小敵偽頭目糾纏索畫,在大門上貼一紙條:「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畫不賣與官家,竊恐不祥」。1944年,停止賣畫,並以「壽高不死羞為賊,不醜長安作餓饕」的詩句,表示寧可挨餓,也不取媚惡人丑類。這一年他寫了不少抒寫亡國之憤的詩,如《題胡冷庵(胡佩衡)山水卷》:「對君斯冊感當年,撞破金甌國可憐,燈下再三揮淚看,中華無此整山川。」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畫家欣喜作畫頗多。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義賣畫展,畫和平鴿,並題「願世界人都如此鳥」。1952年,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藝術家」榮譽獎狀。同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6年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1955年國際和平獎金。1957年9月16日逝世於北京。
齊白石的繪畫,以畫花鳥草蟲為多,且兼工、寫兩種畫風,皆造詣高深。而他的寫意人物畫與山水畫,在藝術上的成就也毫不遜色甚至更為突出。簡括、傳神、充滿人情味和幽默感是他寫意人物畫的特色;他的山水畫匠心獨運,境界新奇而充滿詩意,自成一家。他對繪畫藝術的突出貢獻,是將質朴天真的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傳統的文人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他的繪畫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此外,他在詩、書、印等方面也造詣高深。(參照《中國大網路全書•美術卷》編寫)
《蛙聲十里出山泉》這件作品,是1953年文學家老舍請白石老人以詩句「蛙聲十里出山泉」為題作畫。如何將很遠處的蛙聲表現出來,一時也難住了年逾90高齡的老畫家。老人經過兩天兩夜的冥思苦想,突然從「出山泉」三字中獲得靈感,決定在「泉」字上做文章,據此,成就了這一名畫。
他在豎幅的畫面上沒有畫蛙,而是畫高山峽谷間由泉水匯成的一股溪流,由遠而近流淌下來,溪水中幾只活潑的小蝌蚪,離開源頭,順著湍急的水流歡快地游來。觀者見到蝌蚪自然聯想到源頭的青蛙,彷彿蛙聲也在順著峽谷、隨著溪流,由遠處隱隱傳來,真乃沒有蛙聲勝過蛙聲。
這富有想像力的構思,巧妙而貼切地表達了詩意,顯示了畫家對農村生活的熟悉和繼承中國自古強調表達詩意的繪畫傳統。據記載,宋代畫院錄用畫家的考試,多以詩句為題,如「竹鎖橋邊賣酒家」,眾考生多在酒家上下功夫,一個叫李唐的考生則畫橋頭外掛一酒簾,將「鎖」意表達了出來,深得皇上賞識;又如「踏花歸去馬蹄香」,眾試者多畫馬、畫花,有一人畫數只蝴蝶飛逐馬後,也深得皇上滿意;再如考「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第二名以下者多畫空舟系於岸邊,或鷺鷥縮於舷間,或烏鴉立於篷背,意在舟中無人,然考第一名者則畫一孤舟,船夫卧於船尾,身旁橫一孤笛,以示終日無遊客,船夫曾吹笛解悶,後吹笛也膩煩了,而卧於船尾睡起覺來,這樣便將「無人渡」和「盡日橫」雙層意思都表現出來。雖然這些詩意畫我們見不到了,但齊白石的《蛙聲十里出山泉》卻讓我們領略了詩意畫的妙趣。
畫家在技法處理上,採用狹長的豎幅構圖,以大筆濃墨在紙卷兩邊畫出峽谷山石,中間留出曲折的空白為小溪,其間以流暢的曲線畫出溪水急湍的流動感,僅用一兩筆重墨便畫出溪流中蝌蚪的活潑可愛的游姿。這些都顯示了大師的不凡的藝術功力與技巧。
山水冊頁(中國畫)黃賓虹
黃賓虹(1865—1955)原藉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自幼攻詩、經、書、畫及篆刻,青少年輾轉求師,奠定濃厚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功力。中年「激於時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皆有參與」。後長期定居上海也曾在北京和杭州,從事文化出版、書畫鑒定和美術教育工作。他在古文字學、畫史畫論等方面造詣頗深,著述甚豐。在繪畫方面,50歲之前,廣學古人,努力繼承藝術傳統。50歲—70歲左右,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如他曾八上黃山。其一生旅行游記畫稿在萬件以上。70歲後在深刻理解傳統基礎上大變畫法,技法上以用墨見長,筆墨層層積累,具有「黑、密、厚、重」的特點。其獨特的「深厚華滋」的藝術風格,不僅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而且在中國畫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90歲時,文化部給他頒發了獎狀,稱他是「中國人民優秀的畫家」。
黃賓虹一生畫過很多山水冊頁。這件《山水冊頁》是他晚年時期的作品,具有「深厚華滋」的典型面貌。構圖上,山偏左側,占據全畫大部面積。畫家用似不經意、隨意揮毫的筆法勾勒輪廓,線條卻蒼勁流暢,再用濃淡墨色點染相積,給人以山上雜樹參差叢生、植被豐厚鬱郁蔥蔥之感。局部裸露山石和山間房舍留為空白,成為畫中「氣眼」,使墨密黑沉的畫面有了活氣。畫家利用虛實相生的效果使下部與右側大片空白為水,遠山及前景小船用筆極淡,與畫面主體之山形成鮮明對比。
畫家的這幅冊頁山水,既不是描繪哪處具體的自然山水,也不是毫無根據地主觀臆造,而是對自然山川瞭然於胸之後,離象取神,表達心象之山水的神來之筆,是不求貌肖的神似之作。他用積墨,意在墨中求層次,以表現山川之渾然元氣。畫的色調濃重卻能給人以亮的感覺,這是因為畫家巧妙地運用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和黑中留白之技巧。在層層積墨加深之後,形成墨中有墨、色中有色、色墨交融,使深沉中蘊藏著墨色的神奇變幻,把積墨的應用和表現發揮到極致。
記寫雁盪山花(中國畫)潘天壽
潘天壽(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頤,號壽者,晚年常署頤者、雷婆頭峰壽者,浙江寧海縣冠庄人,是中國現代最傑出的中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之一。他精於寫意花鳥,兼作山水畫、人物畫,又擅長書法、篆刻,特別是「指畫」。他對中國繪畫史和繪畫理論也有很深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他的花鳥畫別開生面,獨樹一幟,具有渾雄奇崛、蒼古高華的藝術風格。他常用的閑章「強其骨」,概括了他的審美追求——以骨氣、骨力取勝。他的畫不論構圖、用筆,都追求雄強、豪壯、氣勢之美。強其骨即講求力之美。我國清末以來的文人畫多巧而秀媚,缺乏骨力與氣魄,而潘天壽的中國畫,不論是畫勁松修竹、山花野草,還是畫翠鳥鷹鷲、崇嶺巨石,無不具有豪放的氣勢。這不僅是他正直倔強的個性的表現,也是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欲以雄力改造世界的崇高理想的曲折反映。
在潘天壽的作品中,所畫的都是常見的題材,但這些最平凡的東西,經他的點化,便具有了特殊的藝術魅力。尤其是那些不為人們注意的山花野草,他都寄予無限的熱情,信手畫來,總是表現得那麼新穎別致、優美動人,真有一種化平凡為神奇的傑出才能。這幅《記寫雁盪山花》便是一個突出的例證。他從深入雁盪山寫生得來的這些山花幽草的細微題材,居然被他化為氣勢磅礴的巨制。為了使這些山花幽草表現得更鮮明突出,他採用雙勾重彩畫法,與大筆濃墨的寫意岩石,取得粗細、剛柔、黑白、青紅的強烈對比,並巧妙地使之達到對立統一,產生豐富的變化和動人的藝術效果,同時創造了花卉與山水結合的獨特形式,以小見大,以平見奇。
群馬圖(中國畫)徐悲鴻
徐悲鴻(1895—1953),江蘇宜興人。父親是個窮畫家,幼年隨父親學畫。17歲時在宜興女子師范學校任圖畫教師。1914年5月曾去日本學習美術,年底回國應聘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受新文化運動影響,接受民主與科學思想,曾寫《中國畫改良論》一文,提出「西方繪畫之可采入者融之」,並奠定了以寫實繪畫改良中國畫的宏志。1919年赴法留學,選學寫實藝術,拒絕「現代主義」藝術,並認准只有寫實繪畫才能扭轉中國畫的關在家中的模仿之風,使他在「為人生而藝術」的實寫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1927年回國,任上海南國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1929年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1933—1934年受歐洲諸國之邀,在多國舉辦中國畫展和個人畫展。以後又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徐悲鴻自從留學歸國後,堅持倡導寫實主義,抨擊形式主義,他的作品是他藝術主張的最好見證。此間創作的油畫《田橫五百士》、《我後》,尤其中國畫《九方皋》、《晨曲》、《逆風》、《風雨雞鳴》、《灕江春雨》、《巴人汲水》、《群馬》、《群獅》、《愚公移山》等開創了寫實繪畫新風。抗戰期間,他搞義賣畫展,將全部收入慰勞前方抗日將士。1946年,出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1949年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出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徐悲鴻堅持中國畫師法造化的傳統,反對因襲模仿,對傳統中國畫樣式、技巧和造型,用科學的比例、解剖和透視等法則加以改造,以寫實的「惟妙惟肖」替代文人畫的「不求形似」的「不似之似」。由於徐悲鴻的素描及油畫功底深厚,能在中國畫創作中融進西法,顯示寫實藝術之美,而深受人們的歡迎。所以他倡導和推動的寫實主義運動能影響一代人和中國美術界。
《群馬圖》是1940年徐悲鴻應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之邀赴印度國際大學講學時,聞及國內鄂北大捷時欣然命筆創作的,他在畫面左上角題寫「鄂北大捷豪興勃發」,反映了畫家對當時的抗日戰爭所取得的勝利無比歡欣的心情。畫中四匹駿馬,姿態各異,靜中有動,透出一股內在的力量,使人感到有一種不可阻擋的氣勢。徐悲鴻曾說過,「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畫家將這種「傲骨」注入馬的形象,使馬的駿氣中勃發著生命之美,藝術形象中孕含的精神力量感染了觀眾。
該畫的構圖取方形,四駿有聚有散地佔據畫面的主要空間,下部用淡綠輕掃數筆為近處青草,其餘處空白便令人產生草原遼闊之感。四匹駿馬前三匹昂首豎耳,似有警覺,後一匹低頭吃草,使之動態有對比。由於畫家熟悉馬的解剖,在畫馬技法上,用粗細有別的濃墨線條,精練准確地畫出馬的形體結構,又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大筆寥寥渲染出軀體的明暗起伏,這種融入西法的表現,加強了馬的體積感。畫馬鬃及馬尾的豪放用筆,增強動感和表現力度。這種新面貌的中國畫成功地刻畫了形象,傳達出作者的強烈情感,在當時給人以耳目一新、令人振奮的感覺。
徐悲鴻之所以能將馬畫得如此生動,且以畫馬聞名中外,可從他給一位愛畫馬的少年的信中找到答案。信中說:「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夫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方能有得。」
春雨江南(中國畫,46厘米×68厘米,1984年作,畫家自藏)李可染
李可染(1907—1989),江蘇徐州人。出生於一個漁民家庭。早年曾就讀於上海美專、西湖藝專,先後學中國畫、油畫,後專攻中國畫。上世紀20年代末參加青年美術組織「一八藝社」,30年代投身愛國救亡運動,40年代執教於重慶國立藝專,將一腔愛國熱忱付諸丹青。1946年先後拜齊白石為師,隨黃賓虹學山水畫,奠定了傳統中國畫的深厚基礎。新中國成立後,以革新中國山水畫為己任,立志為祖國山河立傳。50年代至60年初,他走遍江南、四川和兩廣等地區的名山,行程十幾萬里,風餐露宿,不畏艱辛地畫了大量寫生,從中探索山水畫的創作新路。他在寫生過程中融進西方透視與明暗等法,逐漸形成自己的表現風格,至他最後10年才確立了他在中國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山水畫的特色是博大、雄渾,充滿活力,重視山水畫意境的創造,進一步解決了山水畫的層次表現,創立了一種新的藝術樣式。這種樣式,從中期的以「積墨法」為主,發展到後期的「積墨」、「潑墨」兼用,畫面墨色豐富、濃黑深重,並且很好地吸收了西方繪畫善於用光的經驗,將光引入畫面,尤其善於表現逆光山水,使中國山水畫變得更富有藝術魅力。
《春雨江南》一畫是李可染山水畫創作高峰時期,即上世紀80年代的重要代表作。近景山腳下是典型的黑瓦白牆的江南民居,紅艷的春花點綴其間,其後是突起的重重山巒。畫的左側,一條江水蜿蜒遠去,整個畫面被大水濃墨潑灑得濕漉漉的,表現出一種嶄新的動人意境。其春雨江南的意境就在「濕」,在雨中。畫中所有的物象,都表現為被春雨淋得濕透的感覺,淋得山石泛著水光的閃亮,春花也如浸在雨中而水淋淋。這種意境被畫家高超的筆墨技巧表現得生動至極。此畫是先用濃墨勾勒輪廓,再以皺擦積墨與潑墨兼用,達到「墨韻」與「神韻」交融。再加上他將西洋繪畫中的用光,巧妙地引入畫中,使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顯示出一種博大、深沉、渾厚、開放,充滿活力的時代精神。
油燈花果(繪畫)林風眠
林風眠(1900—1991),廣東梅縣人。從小隨父學畫,並為做石匠的祖父當助手,奠定他樸素和勤勞的品質。1918年留學法國學油畫,1925年歸國任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後轉任杭州藝專校長至1938年。此間,他熱衷於美術教育和美術活動,力主改革中國傳統繪畫。自抗戰初期,他辭去藝專校長職務後,不再熱心活動,而是埋頭於繪畫創作的探索。1952—1977年間,以退休教授身份棲居上海,任上海畫院畫師,在倍受美術界冷落的情況下,全身心地從事於新形式繪畫的創作。
林風眠使用毛筆和宣紙,顏料有時增加水粉,在保持中國傳統重抒情、重韻律感和意境的基礎上,融入西方19世紀以來的創作理念之新傳統,強調色彩和造型的表現性,採用方形畫幅,充分利用墨與色的變化,勾線但不追求傳統書法入畫的線條,追求一種既不像西畫,也不像傳統中國畫的繪畫樣式,開拓出一條通向繪畫現代化之路。
《油燈花果》從構圖形式上看,以直線將方形畫面分割為幾個不等的矩形,其間安排一盆豎長的開著白花的仙人掌和圓形的盛著淡黃色水果的瓷盤,右邊窗檯上放著不甚顯眼的油燈,白花與果盤的亮色使畫面活躍起來,且打破了橫豎線分割畫面的機械感,其結構緊湊、嚴密,給人以均衡和富有變化的形式美感。畫家在汲水的宣紙上,以透明色和墨調合的顏色,用板刷熟練地畫出背景,前景主體的花果則以不透明的水粉顏料和豐富的筆法,使之鮮亮、富有厚度和凝重感。主體與背景形成鮮明的對比,整體構成令人賞心悅目。
齊白石像(油畫,116厘米×89厘米,1954年作,中國美術館藏)吳作人
吳作人(1908—1997)生於江蘇蘇州。1927年考入上海藝術大學,1930年赴歐留學,先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後轉到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在比利時獲會考第一的金質獎章和「桂冠學生」榮譽。1935年歸國,先後在南京中央大學藝術系和北平國立藝專任教,建國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教務長、院長,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85年法國政府和文化部授予藝術文學最高勛章。1988年比利時國王授予王冠級勛章。
20世紀50年代是吳作人油畫創作的高峰期,該時期創作的《齊白石》、《三門峽》、《鏡泊湖飛瀑》等作品,其畫色調醇厚清新、明快和諧,洋溢著中國心魂。他從40年代也開始水墨畫的探索,60年代後漸入成熟境地。作品風格洗練,具有典雅的詩境與墨韻,代表作品有《牧駝圖》等。
《齊白石像》是吳作人創作的油畫肖像的代表作。當時白石老人已是91歲高齡。吳作人與白石老人有著長期密切的交往,對齊白石的形象、性格、氣質有著深入的了解。這是他創作這一肖像畫最有利的條件。但是,畫家並不滿足於這一點,正式作畫時,他還曾對齊白石的面部和雙手進行了一次直接寫生。在這一作品中,畫家舍棄了一切背景描繪,著重表現白石老人的精神世界。那安詳端莊、銀髯鶴發的形象,慈祥深邃的眼神,體現出畫家深廣的生活閱歷和藝術修養,嘴唇的動作和右手的姿勢,使人聯想起老畫家習慣於吮筆、握筆的職業特徵。整個作品的用色沉著明凈,衣服、帽子大塊的青黑色和背景的暖灰,決定了作品的基本情調,與人物的身份和氣質是完全符合的。在這沉著色調的襯托下,手和臉部明朗溫暖的色彩就顯得突出。
狼牙山五壯士(油畫,1959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藏)詹建俊
詹建俊,當代著名油畫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59年畫家應中國國家博物館之邀,創作了《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9月25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第1團7連6班班長馮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宋學義、胡福才5人,為掩護主力部隊和人民群眾轉移,在易縣地區的狼牙山英勇阻擊日軍3500餘人發起的數次進攻,苦戰一天,斃傷敵90餘人,後又主動把敵人引至懸崖絕路,彈葯用光後仍頑強戰斗、誓死不屈,用石頭打擊敵人,最後,砸壞槍支,跳下懸崖。除葛振林、宋學義遇救外,其餘3人英勇犧牲。這一壯舉,表現了革命戰士崇高的氣節和英雄氣概,後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為他們建立了紀念碑。
由油畫家詹建俊創作的這幅著名革命歷史畫,選擇了五壯士即將跳崖前怒視侵略者的瞬間情節,既鮮明地刻畫出他們對侵華日軍的強烈義憤,又表現出他們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和英勇氣概。作品在構圖上也獨具匠心,將五位英雄的形象組織成一個莊重的三角形,宛如一座巍峨的高峰矗立在群峰聳立的狼牙山之巔,從而象徵並且突出了抗日英雄永遠屹立於神聖不可侵犯的中華領土,也永遠屹立於中國人民心間這一英雄史詩的主題。
進城——西藏組畫之一(油畫,1980年)陳丹青
陳丹青,當代油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進城》是畫家在中央美術學院就讀研究生時的畢業創作《西藏組畫》之一。陳丹青曾在西藏生活過一段時間,對西藏和藏族兄弟懷有深厚的情感。西藏組畫以寫實的手法,刻畫了男女藏民的強悍、俊美和對宗教的虔誠。畫的色調濃重,色彩豐富,深重與響亮對比鮮明,精細刻畫與粗放概括運用巧妙,充分展示了油畫的表現力。作品展出時受到極大歡迎,美術界給予很高的評價。

『貳』 大班美術教案有哪些

一下列舉三個方案作為模板:

方案一: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圖形想像畫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圖形展開想像,發展幼兒的想像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大膽創作。
3、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圖形王國」場景布置
2、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
3、各種剪好的圖形(蠟光紙)、畫紙和膠水人手一份、抹布

活動過程
一、參觀「圖形王國」的畫展。
1、教師:小朋友,圖形王國今天舉行畫展,裡面的畫非常特別非常漂亮,每一幅畫里都藏有一些圖形,
圖形王國的主人聽說大×班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想考考你們,看你們能不能找出畫里藏著什麼圖形!好了,我們出發吧!
2、參觀時可與幼兒小聲討論,引導幼兒發現藏在裡面的圖形。
自由討論:你最喜歡圖形王國里的哪一副畫?它是由什麼圖形變出來的?
3、總結:小朋友都很厲害,能夠發現圖形王國里的畫都是由三角形、半圓形、圓形和正方形變出來的。

二、觀看多媒體,擴展幼兒思維。

1、出示三角形的蠟光紙
提問:三角形除了變出圖形王國里的東西外,還可以變出什麼圖形呢?
(依次出示半圓形、圓形、正方形)
2、讓我們看看電腦里這個小畫家把這些圖形變出了哪些漂亮的東西呢?
(打開多媒體,觀看課件。)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小朋友,圖形王國的主人邀請小朋友來當小畫家,用各種圖形添畫出更漂亮的東西,
然後把你們的作品展覽在圖形王國里,給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師參觀,但是圖形王國的主人說他有個要求:
就是小朋友可以自由選擇不同的圖形要用膠水貼在自己的畫紙上再用蠟筆添畫,
如果手臟了可以在桌子上的抹布上擦一擦,畫好了就可以把你的作品掛在圖形王國去了。
2、讓幼兒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自由創作,同時了解幼兒意圖,啟發幼兒大膽想像,鼓勵幼兒獨特表現。

四、展示與體驗――參觀「圖形王國」

1、教師:小朋友們,圖形王國的第二期畫展開展了,讓我們和我們的老師一起去參觀參觀吧!
2、參觀完畫展後,提問:
你最喜歡哪一幅作品?可以告訴我嗎?你為什麼喜歡這副畫?
(幼兒作答)

3、老師給以簡單及鼓勵性的評價。
今天小朋友的小手都很巧,每副作品都很棒,圖形王國的主人也說要謝謝大×班的小朋友,
他說以後還要請你們幫忙出畫展,你們願意嗎?
那小朋友下課後還要動動腦筋,想想這些圖形還可以變出什麼樣更有趣的東西來。」

方案二: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花花綠綠的糖紙

活動目標
1、大膽地運用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塗色練習。
2、能用多種方法包紮「糖果」。
3、能進行積極、健康的交流活動,表現出熱愛生活、關心他人的品質。

活動准備:各類糖紙、糖果,剪刀、膠水,紙巾,橡皮,每人帶一顆糖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之間友好的互贈糖果,吃糖果。
在音樂聲中,幼兒把自己帶來的糖果送給自己的好朋友,並可以說一句祝福的話。

二、展開
1、糖果吃掉了,還剩下什麼呢?(糖紙)
2、讓學生們把剛剛剝下的糖紙整理平整。
3、看一看,糖紙好看嗎?想一想,糖紙好看在哪裡?有各種各樣的顏色,美麗有趣的花紋圖案。
4、欣賞各種包裝的糖果。
糖果都有哪些包裝?包紮、捆紮、粘貼。
5、欣賞各種糖紙(平面、展開的)
6、剛才好朋友送你的糖果已經被吃掉了,現在我們自己來設計包裝一顆糖果回贈給你的好朋友吧!(你有很多朋友的話,可以多設計一些)
7、學生設計製作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大膽塗色,嘗試包紮糖果。
比比誰的糖紙最漂亮,誰的包的糖果最精美。

三、結束

展示、回贈。

方案三: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花園里的故事

活動目標
1、會合理布置有關花園內容的畫面,能大膽構圖並具有一定的情節性。
2、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想像力,大膽表述花園里所發生的故事。
3、對繪畫塗色感興趣,具有較好的表現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活動准備
1、花朵、昆蟲圖片若干。
2、記號筆、油畫棒、作業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些朋友,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分別出示:花朵、昆蟲……)
2、提問:小瓢蟲飛到花園里來干什麼呢?
3、聽瓢蟲自我介紹的錄音:
我是小瓢蟲,昨天我看見花蝴蝶在花園里快樂地飛來飛去,高興極了,
所以我也想來看www.qinzibuy.com看美麗的花園,順便找些好朋友和我一起玩耍。
4、教師:原來小瓢蟲是來找朋友的,花園里真美麗,還有哪些動物也會到花園里來玩呢?
花園里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二、提出繪畫要求。
1、小朋友想把花園里發生的故事畫下來嗎?
2、要求:畫時先想好花園里有那些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花朵,哪些小動物在花園里快樂的玩耍,
注意畫面的布置要合理,塗色要均勻,畫完後編個好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三、幼兒作畫。
1、老師巡視指導。
2、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構圖、選色。

四、評價作品。
1、你覺得哪個花園最美麗?為什麼?
2、你的花園里發生了什麼有趣的故事?

活動延伸。
把孩子的作品訂成一本大書,封面寫上「花園里的故事」供幼兒日後翻閱、欣賞和講述。

『叄』 七年級美術教案(人教版),上冊教案,

單元總目標:
1、
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過對表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單元課時:
本單元分2課時教學。
活動安排:
◆觀賞與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麼感受?
* 你對作品中人物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麼感受?
◆分析與研究:
*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討論與解釋:
*你從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中獲得了什麼樣的審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麼不同的態度和感情?
◆體驗與評價: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麼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麼體會和看法?
活動一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上)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准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 通過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師宣布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要學生注重對中外美術作品的比較、分析,談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認真觀察、思考問題。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在激流中前進》
☆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 請幾名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師歸納總結:
《在激流中前進》(油畫)
作者:杜鍵,上海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後到山西禹門口、陝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搜集創作素材。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表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涌激盪的河水與般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② 欣賞、評述《糧食》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糧食》(油畫)
作者:(蘇聯)雅布隆斯卡婭,衛國戰爭後著名女油畫家、基輔美術學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時期時榮獲國家獎的成名作,約4米寬的巨幅作品,表現了蘇聯集體農庄女庄員在豐收的打穀場上勞動的場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陽光下,集體農庄女庄員們在堆積如山的金黃色麥粒的打穀場上,緊張而有秩序地勞動著。女庄員們興奮的笑臉和歡快而有節奏的動作,充分顯示了經過戰爭洗禮後的蘇聯勞動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作品構圖宏偉,形象生動,主題鮮明,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③ 欣賞、評述《牛耕》,寫觀後感受交流。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
☆分組討論、寫觀後感。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牛耕》(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磚畫)
這是從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5號墓中出土的、原位於墓前室壁的一幅磚畫。我國自漢代以來,統治階級厚葬之風俗盛行。墓室中繪有大量的磚畫。這幅磚畫與同一墓室的其他磚畫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表現墓主生前宴歡、舞樂等享樂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現勞動人民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的場面。是墓主為了祈求死後永遠有一批勞動群眾供他們驅使奴役、但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生產勞動的狀況。這幅表現牛耕的磚畫,畫面十分單純,但作者頗具匠心。如兩頭牛有意畫成一黑一白,以對比的手法突出畫面的明快感。再如,畫扶犁者,只寥寥幾筆,不僅生動地畫出了扶犁者的形態,而且其緩步前行時的姿態極富運動感。

④ 欣賞、評述《清明上河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自願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清明上河圖》(中國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作者:張擇端,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動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榮景象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之作。全畫內容大體分為三段,開頭是畫汴梁的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當時稱「上河」,此河是當時國家的漕運樞紐,南北商業交通要道)及其兩岸舟車運輸、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繁忙的活動場景;後段為巿區街道的繁華場面。教材中所選的是中段也是描寫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大船,即將通過虹橋。橋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時失去了控制,船工們一面急忙放下桅桿和帆,一面正緊張地控制著船頭前進的方向,有的在指揮,有的在擲纜繩,以使大船安全地通過虹橋。相映成趣的是,大船過橋的緊張又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吸引了橋上眾多的行人。他們都在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橋下發生的一切。橋上橋下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熱烈、緊張而又極其生動的畫面。雖然畫中人物都畫得很小,仔細一一看去,個個都很生動,十分耐看,足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十分仔細,描繪人物的舉止形態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從而使這一段描繪成為整個《清明上河圖》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場景。

⑤ 欣賞、評述《搗練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搗練圖》(宋代摹本,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作者:張萱,盛唐著名人物畫家,擅長畫婦女。現存的宋代摹本《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是他的代表作。
《搗練圖》因描繪唐代婦女制「練」(一種絲織品)的勞動場面而得名。全畫共畫了十二個人物,按制練的工序分成三組;右邊一組描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教材中所選的正是這一段。中間一組描寫兩個婦女在理線,左邊一組描寫兩個婦女把練拉直,另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下面來回玩耍,在中間和左邊兩組人物之間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團扇在扇炭盆。十二個人物組織得疏密有致、動靜適宜。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制練的勞動過程。作為一件藝術品,其重要的價值還在於作者描繪這一勞動場面的高超技巧。這主要表現在由四個婦女組合而成的畫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有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態各不相同,既統一,又富有變化。「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婦女的共同特徵。描畫勾線工細又勁健,設色富麗而又勻凈雅緻,衣服的質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充分顯示了唐代的工筆人物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3、課後拓展
(1) 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欣賞、評述、交流,課後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2) 課余時間,多搜集優秀中外美術圖片,通過欣賞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
活動二(第二課時)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下)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准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 引導階段
☆通過進一步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拓展學生視野,體會勞動是人類最崇高的品質。
☆教師宣布本課時教學任務及採用的學習方式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北方的九月》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北方的九月》(套色木刻)
作者:晁楣,當代著名版畫家,1949年參軍,從事美術宣傳工作。1958年初,轉業黑龍江的「北大荒」。創作許多表現北大荒的版畫。

本作品描繪經過開墾的北大荒金秋時節紅高梁豐收的壯觀景色。宏偉的構圖,濃重的色彩,豪放的刀法,美得令人陶醉的意境,使這幅作品成為一首對自然、對勞動的贊美詩,同時也體現了畫家對這塊曾經灑下了許多汗水的土地的無比深情。在這幅作品中,寫景是為了抒情,景與情得到了有機的統一,豐收與勞動緊密相連,勞動創造了美好世界的主題得到了突出的表現。

① 欣賞、評述《倒牛奶的女傭》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倒牛奶的女傭》(油畫)
作者:(荷蘭)維米爾,十七世紀荷蘭傑出的風俗畫家,擅長表現荷蘭普通巿民日常的室內生活。繪畫風格深受科學精神的影響,以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調和諧,尤其善於表現光線和室內這空間感著稱於世。

本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中所呈現的是荷蘭普通巿民平時勞動的場景,在歐洲美術史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這就是17世紀的荷蘭繪畫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巿民藝術。這同過去主要表現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宗教神靈的繪畫比較是一個巨大的歷史進步。而這種進步則是由於十七世紀的荷蘭,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帝王貴族和宗教將向新興資產階級政權轉化的制度。當然《倒牛奶的女傭》其重要不僅如此,還在於它體現了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和新的藝術成就。畫家不僅真實精確地描繪出人物所在的房間的空間感,而且人和景物都好像沐浴在極度純凈的光線之中,女工穿的裙子的藍色和上衣的檸檬黃色用得恰到好處,強烈的光感使這幅畫的色彩顯得特別的明凈和細膩,使人感到十分平易、親切。無怪乎有人稱維米爾是描繪光的大師。

② 欣賞、評述《播種者》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播種者》(油畫)
作者:(荷蘭)凡*高,十九世紀後印象主義畫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文森特•凡•高,1953年生於荷蘭格羅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師的兒子。年少時的梵谷並沒有體現出任何獨特的藝術天賦,在他16歲時,他才有機會接觸藝術,而當時也只是在佔比爾美術公司當職員。不久後,在愛情上遭受挫折的梵谷,對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尋求神靈的幫助,於是投入了宗教的懷抱,決心做一個基督教牧師。可是梵谷未能熟諳深奧的教義,於是只好到比利時南部礦區波里納士去傳教。但是因為他的口才不好,最終還是未能成功。

在美術公司工作期間,梵谷喜歡在業余時間參觀一些美術館,對當時弗朗索瓦•米勒的藝術頗有興趣,同時從他的作品中有所領悟。於是,在事業和愛情上屢經失敗的梵谷,終於決定自己也當個畫家。

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當畫商的弟弟的幫助來到巴黎,並通過弟弟的關系認識了印象派畫家,並與他們密切交往,畫風深受其影響。一年半後,他遷居到終年充滿陽光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爾居住,他在這里拚命作畫,主要作品都產生在這一時期。由於窮困和勞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復復,最終自己結束生命,那時才37歲。十幾年的藝術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畫。他的畫風對後來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影響很大,堪稱世界繪畫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藝術特點是運用對比強烈而又明亮的色彩,以粗獷的筆觸,表現畫家對客觀事物的獨特感受,而不是簡單地再現客觀事物,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油畫《播種者》,從其構圖來看,雖然帶有模仿十九世紀法國著名農民畫家米勒同名作品的痕跡,但卻具有凡*高特有的藝術個性。這突出地表現在色彩和筆觸的運用上。全畫以鮮明的黃色為基調和燦爛的色彩表達了畫家內心強烈的情感,充分顯示了一種強調表現畫家主觀感受和藝術個性的新的畫風,把油畫中色彩和線條的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③ 欣賞、評述《收獲》
☆展示掛圖,欣賞、討論。
☆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收獲》(雕塑,青銅)
作者:(蘇聯)穆希娜,蘇聯老一輩著名女雕塑家,是一位具有才華和大膽創新精神的傑出藝術家。她在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蘇聯展館所創作的巨大的《工人與集體農庄女庄員》的不銹鋼雕像(高24米),使她獲得了世界性的榮譽。以後多次獲獎,對蘇聯雕塑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雕塑《收獲》(又稱「糧食」)是她創作的裝飾性雕塑的代表作。它原是為莫斯科河橋面設計的裝飾性組雕,1939年曾經在「食品工業展覽會」上展出。它表現兩個青年婦女,共同扛著一捆沉甸甸的麥子,一個向右,一個向左,通過共同扛著一捆麥子的動態。將兩個人物有機地連續在一起,在統一中求變化。不論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看清其中一個婦女臉部顯露出的豐收喜悅之情。作者將兩個青年婦女的形象塑成結實有力的全裸和半裸的女人體,既是為了贊美青年婦女蘊藏的青春活力,也是以此象徵蘇維埃國家的豐收景象。作者雖沒有直接表現勞動,但以勞動後的豐收表現勞動給予人們的愉快和幸福。

② 欣賞、評述《紡織女》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紡織女》(油畫)
作者:(西班牙)委拉斯凱茲,十七世紀西班牙最傑出的畫家。擅長肖像畫和風俗畫。雖任宮廷首席畫師,繪畫題材受到一定限制,但仍然有不少作品具有積極的思想意義。

《紡織女》,宮廷生活題材,畫面分前後兩大部分:前景部分是西班牙馬德里皇家織造廠的紡織工正在勞動的情景;後景則是宮廷貴婦們正在欣賞由皇家織造廠織造出來的壁毯。兩個場景代表了兩個不同的階級,而且似乎隱含著一種對比。這不能不說是體現了畫家的一種思想傾向。加上畫家著重表現的各種勞動姿態,而且有意識地通過畫面右側白衣的紡織女勞動時的優美體態,讓人清楚地看到了勞動婦女特有的質朴的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西班牙美術史家對這一作品的最新研究,這一作品在思想內容上還有更深的含義。這就是畫面後景壁毯上所表現的圖像,是以技藝女神巴拉斯與擅長紡織的人間少女阿萊辛比賽織布的神話故事為題材的。它描繪巴拉斯因比不過阿萊辛,而惱羞成怒把阿萊辛變成了永遠吐絲的蜘蛛。據研究者講,前景的紡織女是為陪襯這個故事而安排的。所以此畫原名《巴拉斯與阿萊辛》。從這個研究成果看,這幅畫實際上是描繪了天上人間兩個紡織世界,反成為背景,作為陪襯的人間的紡織女倒成了全畫的主角。這證明委拉斯凱茲雖然以神話為題材,但他更重視現實人間,特別是重視他在宮廷中可以經常見到的他很同情的勞動婦女。

③ 欣賞、評述《弋射收獲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交流,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弋射收獲》(東漢畫像磚,四川出土。)
畫像磚畫像石,是漢代統治階級盛行厚葬的產物。它主要用於地下墓室,也包括少數地上祠堂。這是一種介於繪畫和淺浮雕之間、更多的屬於繪畫性質的藝術形式。已發現的畫像磚,主要集中在四川。本圖是其中著名的代表。整個畫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弋射圖,右為蓮池,池內浮著蓮葉,蓮蓬結實飽滿,水中有魚鴨遨遊,空中有大雁飛行、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下部為收獲圖,一人挑擔提籃,三人俯身割草,整個畫面,簡潔分明,但所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而且將不同的空間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所表現的勞動場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3) 收拾與整理
收拾課堂用品及資料。
(4) 課後拓展
提醒學生課後收集優秀中外美術作品,用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欣賞、評述,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肆』 誰有好的初中美術課的教案

到我們網站去下載吧,很多
剪紙教案 2011-05-18 40 5 KB
剪紙 。 課時:2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的設置是讓學生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美,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本課知識點與第一冊的圖案有相通之處,學習時可相..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新課標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lz11561

人美版七年級下冊美術全套教案 2011-04-16 70 45 KB
人美版七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盛唐女性的生活—<搗練圖>》教案。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1)學會多角度、多視點欣賞、評述《搗練圖》;。(2)了解唐代人物畫概況;。(3)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展;。(4)學會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人美版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因為有你

人美版美術七年級上冊全套教案教案 2011-03-22 70 178 KB
人美版美術七年級上期全冊教案。。第1課 在美術世界中遨遊。一、教學目標 。本課不是從傳統的角度介紹各個畫種,而是以材料來區別不同的畫種,力求使學生明白畫種的不同,是因為畫家使用的材料的不同。本課還希望通過對一些現代藝術的介紹使學生明..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人美版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因為有你

八年級下冊美術全套教案教案 2011-03-22 23 20 KB
八年級下冊美術全套教案教案。八年級下冊美術教案(初二第二學期)全冊 。 初二年級下學期教案 。 。 第一課 中國現代美術作品欣賞 。《開國大典》(1課時) 。課 型: 單一課 ..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因為有你

湘教版七年級美術《我們的奧運》教案 [整理] 2011-02-26 2 10 KB
湘教版七年級美術《我們的奧運》教案第8課我們的奧運 [分析]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奧運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體育盛會,是人類追求和平、友誼的盛會。本課以學生策劃運動會的宣傳工作為線索,將奧運會相關資料..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湘教版 資源年份:2011文件類型:資源上傳:reneelee

搗練圖教案 2011-02-24 243 4 KB
搗練圖教案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2009文件類型:資源上傳:admin

八年級上冊美術《觸摸美麗》教案 [整理] 2010-11-21 13 10 KB
觸摸美麗-教學案教學課題:觸摸美麗(八年級上冊第四課)教材分析: 《觸摸美麗》是選取2002年由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級上冊的第四課內容。整個教材的特點:它是以美術與自我、社會,美術與自然、環境兩..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湘教版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reneelee

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空間的表達教案 2010-10-03 26 6 KB
手繪線條-物象空間的表達教案。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豐富的線條表達方法。。過程與方法:用手繪線條准確客觀、忠實現實地描繪立體空間。。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對事物的客觀分析,發展個性,培養創新精神。..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因為有你

讓美術走進生活一堂美術手工課的啟示 2010-09-09 12 97 KB
讓美術走進生活一堂美術手工課的啟示。 「你做的寫字台真的能打開抽屜啊!」「這個礦泉水的瓶蓋可以做馬桶,塑料盒做浴缸」「這邊放沙發,那邊放電視機、空調」學生們在激烈地探討著……。。 每個小組桌上都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盒、布、卡..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新課標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lz11561

杯子的設計教案 2010-09-09 13 6 KB
優質課。 課。題。 杯子的設計。 課。型。 設計 應用。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利用大量圖片展示了各種年代、用途、造型、材質不同的杯子,並穿插對杯子局部設計意圖的提問,從而讓學生了解簡單的設計方法,激發他們新的創造,使學生在感知、..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新課標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lz11561

人美版美術八年級上冊全套教案教案 2010-09-05 30 33 KB
人美版美術八年級上冊全套教案教案。 文藝復興的頌歌。1.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2.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的多視角表達。3.墨與彩的韻味 &nb..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人美版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因為有你

湘美版初二美術上冊全套教案教案 2010-09-03 8 23 KB
湘美版初二美術上冊全套教案教案。 課目 。 第1課 我喜愛的書 。 年級 。 8 年級上冊 。 教學程序 。 教學活動 。 (第一課時) 。 1. 課前一周,布置學生課余到學校附近書店調查一些封面設計具有特點的書。 。 學生介紹自..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湘教版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因為有你

另一種選擇教案 2010-08-27 17 4 KB
本課是蘇少版一節美術課。單 元 欣賞 評述。課 題 另一種選擇-外國風景、靜物畫賞析 第 1 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 通過欣賞,使學生對19世紀末外國風景畫和靜物畫有初步認識,了解印象派、新印象、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等的繪畫風格和藝術特色。能力 通過欣賞、..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蘇少版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筱君

心靈的關愛教案 2010-05-16 8 5 KB
心靈的關愛。 一、 教材分析 。本課《心靈的關愛》是以「設計·應用」為主的綜合課。以系列賀卡的設計與製作為教學主體,《心靈的關愛》著重引導學生珍視親情、友情,關注社會人與人之間關愛的情感,《心靈的關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突出..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2010T文件類型:資源上傳:春子

心靈關愛教案 2010-05-16 20 5 KB
心 靈 的 關 愛。 —賀卡的製作。洛江區奕聰中學 施浩。 。教學目標:⒈ 讓學生了解賀卡的設計與製作方法。。 ⒉ 能夠讓學生通過對圖形、文字及色彩關系的處理,掌握賀卡製作的要點。。 ⒊ 通過賀卡的製作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賀卡在傳遞人們情..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湘教版 資源年份:2010文件類型:資源上傳:春子

初一美術全套教案(下冊) 2009-11-27 49 89 KB
人教版--初一下冊--美術全套教案 策劃一次出遊活動—在幻想中旅遊 多姿多彩的袋和包 活潑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 旅行團的旗幟和標志..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人教版 資源年份:文件類型:資源上傳:admin

紙的立體表現--紙浮雕--詳細教案 2009-11-10 1717 5 KB
紙的立體表現--紙浮雕--詳細教案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文件類型:資源上傳:admin

生活中的標志教案 2009-08-12 219 5 KB
生活中的標志教案
資源級別:免點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2009文件類型:資源上傳:admin

紙的立體表現——紙雕塑教案 2009-05-01 34 11 KB
七年級下冊 美術教案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未知 資源年份:2009文件類型:資源上傳:大漠情懷

湘教版七年級美術下冊全套教案 2009-04-07 86 34 KB
湘教版七年級美術下冊教案
資源級別:普通資源 資源版本:湘教版 資源年份:2009文件類型:資源上傳:zhengxiaotong

『伍』 求高中美術「中國現代美術」教案,謝謝各位

一、 教材分析:
中國現代人物畫的時間界定為20世紀上半葉,指1911年辛亥革命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在這期間,中國的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恰恰在這段動盪的歷史轉折時期,中國的現代美術也處在發展階段,即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形成了中國現代美術的特點,中國畫的改革和油畫的民族問題。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在30至40年代,產生了許多優秀作品。所以,在這節課中,結合中國畫的變革和油畫的民族化,賞析一些優秀作品,分析其藝術特色,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通過對中國現代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初步了解我國20世紀上半葉繪畫藝術的偉大成就。
2、能力目標: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鑒賞美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內涵。
3、思想目標: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學習我國著名畫家關系社會、關系人民、為人生而藝術,勇於探索的精神。審美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三、教學方法 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
講述法、引導法、啟發法相結合
四、學生情況分析
欣賞是一種能力,是欣賞者對作品內涵意義及其價值的認識,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較高層次上欣賞藝術作品,欣賞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和修養的。同時,欣賞允許欣賞者對作品有某種主觀態度,需要情感和藉助想像。而這些對於一個高一學生來說,還顯得較有難度。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去欣賞作品,讀懂、理解特定歷史時期作品地內涵實則也是重點。這樣,也才能漸漸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地能力,達到啟迪智慧、開闊視野,促進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
五、教學設計 高中美術教案:中國現代人物畫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程 從欣賞一組同一時期的作品導入,引出今天的課題。
新授

今天,我們將要欣賞的是現代繪畫,既然說現代,也就意味著它不再傳統,那麼,首先,請同學們欣賞一幅描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中國畫《愚公移山》,請一個同學來說一說你是如何來欣賞這幅畫的?(期間,教師提示,欣賞現代人物畫關鍵一點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20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是怎樣的面貌?(提問學生或一起分析當時社會狀況),為了進一步了解歷史,感受現實,讓我們來看一段真實的片斷。(課件展示、影視資料),我想,同學們已經感受到了當時中國社會貧窮、落後,受著帝國主義的侵略這一個歷史事實。(引出)而中國現代美術也正處在發展變化階段,那麼如何發展?怎樣變化?即從傳統——現代的轉變?

(以下講述法)因素:1、社會的文化環,2、人的觀念,3、美術的功能,4、內容與形式等;使中國現代美術經歷了新舊交替、中西文化的沖撞和融合,形成現代美術的特色:(1)中國畫的改革,(2)油畫的民族化問題。

(闡述)1、中國畫的改革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畫面意境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審美觀,然而,隨著人的思想的變化,觀念的轉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人們對中國傳統繪畫有了新的認識,所以進行了改革,而改革之後的中國畫是適應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即不再傳統),《愚公移山》這幅中國畫,我想同學們現在應該不難看出這幅畫的內涵。

從故事反映的精神和表達的主題,可知畫的主題思想,表現了一種鍥而不舍,持之以恆,堅持到底就能取得勝利的精神。(作品創作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0年),作者試圖借愚公移山的故事來表達中國人民抗戰到底的決心,這就是這幅畫的內涵和主題。

然而對於這幅畫,我們更要了解的是它的技法,——中國畫的改革體現在哪裡呢?同學們一定有所感覺了,這幅畫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可,對不對?那麼它在技法上有什麼改變呢?(引導)

欣賞方法
技法:1、線描—明暗(中西結合),中國畫的改革,表現人物的體積和力量;
2、裸體形式表現中國古代傳說,這是一種創新,突出了力量與氣勢。
內容:移山
主題:抗戰到底的決心
師生互動)

同樣使抗戰時期的作品,讓我們再來看看蔣兆和的《流民圖》又是通過怎樣的形式來表現的呢?(課件展示)這是一幅描寫中國人民苦難生活的歷史畫卷,我想請同學們看了作品之後,體會作品中人物的情緒和境遇,(一分鍾討論)哪位同學來說一說?

(通過學生描繪畫中人物形象,從而感受到民族的苦難)師:難道當時的中國真的就變成難民營了嗎?如果再不起來戰斗,中國就完全被侵略了。這幅畫創作於1943年,當時日本侵略者已經踐踏了我國的半壁江山,中國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的境地,民族的苦難激發起了畫家畫了這幅畫。主題也由此得出,希望全國人民能夠團結起來,參加戰斗,堅持抗戰到底一定能夠取得勝利。(整個欣賞過程在教師的不斷引導職能夠展開並深入)

欣賞方法:
技法:線描+素描(改革了中國畫)
內容:難民
主題:抗戰到底
(有了第一幅作品的審美經驗,學生可以得出此欣賞過程)欣賞完兩幅作品可比較其異同點。(題材一樣,表現方法不同)

20世紀上半葉也是反帝反封建時期,除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還有國內封建勢力的存在。同學們請看這幅畫表現了什麼呢?欣賞:王式廓的《血衣》(油畫素描稿)。

這是一幅描寫土地革命時期農民鬥地主的場面。(請學生分析,通過分析畫中幾個主要典型形象的心理,來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優秀的藝術作品是靠典型來塑造角色的)。
可提問:作品的主題思想式通過什麼形式體現出來的?(從感受農民的情緒起伏變化,由低潮到高漲過程)

欣賞方法:
技法:素描
內容:鬥地主
主題:人民當家做主人(土改的必要性)
(這里學生應該可以自主學習了,基本上自己可以理解作品)

欣賞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這是一幅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革命歷史畫。這幅畫重點感受油畫的民族化體現在哪裡?
具體過程:
1、同學們一定沒有看過「開國大典」,那麼讓我們一起去看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盛況,感受一下當時的宏偉場面以及這一令人難忘的時刻!(播放一段影視資料)
2、(一分鍾思考或討論)說一說這幅畫的藝術特色。
師:……紅旗、紅燈籠、紅柱子。紅地毯與藍天白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又採用了西方油畫的寫實手法描繪人物場景——油畫的民族化。
油畫是西方的 傳統繪畫形式,以素描為基礎。中國人在欣賞西方繪畫的時候,往往受傳統文化、思維方式和審美需求的局限,而存在差異(看不懂、看不慣),那麼,如何讓更多的中國人能接受西方的傳統繪畫,使它更豐富,則必定有一個國有化的過程,即民族化,(如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就是一個典型例證),使其具有中國特色。使西方的油畫技法與我們民族的審美觀相適應,這就是油畫的民族化。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欣賞,同學們也許積累了一些審美經驗,也看得出同學們從先前不會欣賞到能自己理解作品的內涵,這就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當然。這不是說就一節課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就可以提高多少,但至少體現了一個過程,這就是審美的過程。
課件展示

先一個學生講,然後可再請2-3個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補充。

學生討論或「七嘴八舌」的發言

分組討論允許「自說自話」

(課件展示)學生欣賞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

(教師引導學生說)在這一作品中,描繪了因戰爭背井離鄉,流離失所的形形色色的難民,他們中有農民、工人、市民、知識分子,有老有小,有男有女,通過每個人不同的動態、表情,反映出不同的身份和經歷

學生討論、分析人物心理,從而得出畫的主題思想(師生互動)

感性—理性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學生總結回顧欣賞過程
感受作品的時代特徵,從而找到一種正確地欣賞方法。
同學們地觀點肯定是眾說紛紜,但不一定就能說得正確。

對這幅看似簡單卻有著深刻內涵的作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這是在教師的講述過程中使學生理解作品內涵,因為學生的審美能力雖是建立在一定的理性經驗基礎上的,但這種理性經驗在高中美術欣賞教學中還有賴於教師的講述,從而使學生把握作品的內涵。

通過層層理解作品內涵,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及時肯定學生的回答

通過這一過程,無形中增強了學生對優秀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了解學生學習效果,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http://www.5ykj.com/Health/gaomei/25197.htm

『陸』 求中學美術教案越詳細越好

中學美術教案
《中國民間美術》教學案例
上海市黃浦區浦光中學 程 璐

《中國民間美術》教學案例
上海市浦光中學 程 璐

一、背景
美術又稱視覺藝術,美術欣賞的過程離不開視覺的參與,用一般性的語言轉譯美術作品的信息,是難以具體而詳盡表達人對作品的感覺的,可見傳統的美術教學授課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現出來。因此,如果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路資源,全面、形象、直觀地呈現信息,就可以優化美術欣賞教學過程,訓練學生看美術作品的能力,指導欣賞者直接與美術作品的交流,這也是本案例探究的主要目標。

二、過程
1、探究項目
本教案的探究項目是《中國民間美術》
選擇這一內容的原因是:中國民間美術在生活中以各種形式出現,學生也很喜歡,尤其是APEC會議中領導人穿著的唐裝,更具民間特色。學生通過發生在身邊的事更能體會中國民間美術在生活舞台上的藝術魅力。

2、實施過程
(1).設疑
在課前老師根據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關鍵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什麼是中國民間美術(尋找身邊的實例)?中國民間美術的特徵是什麼?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實用性體現在哪裡?中國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有哪些?中國民間美術的寓意有哪些?這些問題通過網路發給學生思考。
(2).搜索
學生為了分析、思考這些問題,要收集有關書面材料進行社會調查,教師提供相關的網路資源和主題網站(中國民間美術),並指導學生通過校園網查閱相關內容,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3).討論
在課堂上,學生們帶來了中國結、玩具布老虎、年畫、綉球、泥娃、風箏等中國民間工藝品(說明課前同學們非常積極地瀏覽教師製作的中國民間美術的主題網站和相關的英特網資源,對民間美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種形式比以前用圖片、錄象等方式展示更有直觀性、參與性,信息量更廣了,學生也更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可以直接與美術作品進行交流、討論,還有的同學組成了小組,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把本組預習後的體會,製作成網頁在網路上和同學們共享,並提出了更深一層的問題在網路上交流,如:這么多的中國民間美術品的共同特徵是什麼?中國民間美術和其他美術作品有什麼不同?中國民間美術能否溶入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馬上得到了同學們的反饋,在BBS上同學們紛紛發表了各自的見解,網路不僅為學生提供自主性、個性化表現的機會,還在校園中形成濃郁的審美意識,說明學生能主動地去研究有關中國民間美術的知識,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喜歡上了這一民間美術。
(4).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地聆聽學生的發言,如有的同學帶來的不是民間美術品時,要讓他再一次通過網路資源的可視性,讓他馬上上網查詢;又如有個同學帶來了玩具布老虎,她只認為這件玩具很好看、很好玩,但對布老虎這一民間工藝品所代表的寓意並不清楚,教師這時就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百事大吉」(圖案:百合花,柿子,大桔子;寓大吉大利,事事如意)、「龍鳳呈祥」 (圖案:龍鳳呈祥;象徵高貴、華麗、祥瑞、喜慶),又如用諧音的魚來表示對生殖繁盛和生活富裕的祝福;用具有象徵意義的牡丹來祈求富貴平安;用蓮蓬來寄託多子的願望;用蝙蝠、鹿、鶴來表示福、祿、壽。中國民間美術可以說是中國民俗文化最形象、最生動的一種載體,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而且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於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拉近了欣賞者與美術作品的距離,使學生在這種情境的感發下獲得思想的啟迪,感悟到一件小小的民間美術品意義是那麼深遠。
(5).應用
為了使學生對問題有再探討的機會,促使他們聯系實際進一步思考。布置:
課堂討論題:逢年過節你會挑選哪一件中國民間美術作品送給你的親友,談談你的理由?要求學生以所找到的資料為基礎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在學習的BBS討論區上發表,沒過幾分鍾,學生送出的禮物紛紛在討論區上發表了,教師適時選取部分學生的文章進行交流和點評。
課後討論題:APEC會議中領導人穿著的唐裝是最富有中國情調的服裝,圖案的設計來源於民間美術「團花」的啟發,紐扣的設計來源於民間的「結節」藝術,但在設計中還借鑒了西服的做法,顯得古樸風韻、灑脫自如;在申奧宣傳片中,導演把音樂、舞蹈、建築、服裝等中西方文化特徵有意識地糅合了起來,使整個申奧宣傳片具有極高的藝術震撼力和感染力,請結合以上事例,談談中國民間美術如何能更好地溶入現代社會,並在世界舞台上傳承她的藝術魅力?通過BBS在校園網上發表。(一周後,校園網上紛紛有了同學們發表的文章,有的同學建議開辦一個中國民間美術的網站,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了解這一民間藝術,還有的同學建議在世界各地開辦連鎖民間工藝品店,來傳承我國這一民間藝術等等,教師從每篇文章中都能感觸到一個莘莘學子的愛國之心,為能傳承這一民間藝術,大家出謀劃策,看了很感動,達到了教學目的。

3、教學效果
本教案的實施,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記的灌輸式教學。
首先,學生對單元計劃的概念並不清楚,教師通過計算機在單元中的作用,通過校園網,事先布置了單元計劃,網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豐富了知識面,開拓了視野,節省了時間。
其次,教師由以前的主導者變為組織者、指導者和鼓勵者。教師積極溶入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調查活動中,關心活力的過程並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表現比以前更有積極性,教學效果滿意,學生有些想法、見解很有創意,有利於對學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養。
第三,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直接與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第四,課後在BBS上的討論如何把傳統藝術與現代社會的融合的問題上,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中國民間美術如何被當今青少年接受甚至傳承更具深遠意義。計算機提供了人機交互、相互討論的平台。
4、 需探索的問題
(1).學生收集的圖片有時有一定的局限性,製作的網頁不夠精美。
(2).因學生上網條件、搜索快慢等存在個人差異,個別同學在BBS討論過程中交流較困難。

『柒』 跪求!坐等!小學六年級12冊美術教案(2001人教版)1課:中國現代繪畫藝術欣賞2課:為喜愛的卡通片畫續集

迪士尼動畫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