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科普知識大全
Ⅰ 請介紹一下現在發行的關於醫學知識的英文科普期刊雜志,最好在國內能夠訂閱到或者網上可以下載到。
好專業,不專業的表示鴨梨很大
你好,可以看一下,家庭常見病預防,基本醫學知識之類的書籍。
Ⅲ 為啥國家不科普正確醫學知識 隨便廣告商欺欺騙消費者
你怎麼知道沒有?在正科普與欺詐之前還有你個人的判斷力問題,你如果一直不信真的科普,科普怎麼喚醒裝睡的人?
Ⅳ 自學醫學看課本有效果嗎對健康知識和日常
醫學知識可以通過看有關教材來掌握一些,健康知識應該看些靠譜的科普書、科普文章。之所以說要看靠譜的科普書、文章,是因為紙質書、網路上充斥著海量的偽科普甚至反科普的「科普書「和」科普文章」。任何一門知識都需要其他學科相關學科、邊緣學科的支撐,否則很難掌握真正的知識,比如醫學,如果僅僅閱讀、研究中醫而不去閱讀、研究現代醫學,則永遠不可能學懂中醫。知識門類是有坐標的,需要坐標參照來學懂、檢驗、掌握。
Ⅳ 有沒有大型的醫學科普知識網站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003/12/11757661_318742134.shtml
若是以上網址對你有幫助,版望採納。權
Ⅵ 醫學科普:病毒和細菌有什麼區別
首先定義上的不同
病菌,使人或其他生物生病的細菌,又稱致病菌或病原菌。版權本質上還是屬於細菌。
細菌,原核微生物的一類,是一類形狀細短,結構簡單(有細胞結構),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病毒,比細菌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寄生在活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
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細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體大腸內寄生的大腸桿菌,幫助人類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以給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牛、羊等動物能夠消化植物纖維,是因為他們的消化道內寄生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以分解纖維素;要是沒有這種細菌的話牛和羊是沒法吃草的。同時人們依靠細菌生產葯品、食品、飼料、抗生素、味精、調料等。同時細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動物的糞便、動植物的屍體等。沒有細菌的世界是無法想像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將無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殺滅細菌。比方說青黴素,能破壞細菌細胞壁上的多糖,使細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應有的保護作用,細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質,抗生素對它們是沒有作用的。
Ⅶ 科普小常識300字
提高記憶力預防痴呆的生活好習慣
老年人隨著年量的增大,記憶力會不斷下降,而記憶力下降很有可能導致老年痴呆症,因此,老年人有注意保持良好的記憶力。《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雜志》最新刊文,只要改善生活習慣,就能讓大腦保持良好的記憶力。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預防老年痴呆症要怎樣提高記憶力吧。
1.曬太陽。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有專家
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認知障礙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不容易憂郁。
2.健走。有氧運動可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能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信息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周健走3次、每次50分鍾就能使思維敏捷。
3.冥想。減少焦慮,改善腦部血流量。美國清晰大腦網站提供一個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深呼吸30秒。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喜歡的事物30秒,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
4.挑戰自己。美國神經學家佛杜希認為,「人們需要停止抱怨,意識到自己可以記住很多事情!」他開出的葯方是:嘗試記住新聞台早中晚不同的新聞播報員的名字,或者記住你喜歡的球隊中除了核心球員以外其他人的名字。
5.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主動打招呼不但有助於人際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需要記住對方的名字與外貌特徵,因此有助於提高腦力。美國精神病學家加里博士認為,散步時和朋友聊天也有同樣的功效。
6.多吃綠色食物。綠色食物,主要是葉菜類蔬菜,能幫助你抵禦認知障礙症,降低記憶力喪失的風險。此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發現,魚肉、堅果和橄欖油也有同樣的功效。
轉載請註明本文來自www.jkyd.net
Ⅷ 求推薦一本輻射知識的科普類或醫學類書籍(如x線,y射線,紫外線等)
程守珠普通物理學下冊。科普級別,有讀過高中的都看得懂
Ⅸ 一部關於科普醫學知識的動漫
動畫心療系
Ⅹ 在醫學院設立科普知識宣傳欄的好處
在醫學院設立科普知識宣傳欄的好處:
一、「平易近人」,貼近生活。讓我們更加了解醫學院,形成良好的環境氛圍。
二、科學指導,引領思想。通過對科普知識的宣傳,培養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三、提高認同,加快融合。這樣就會使陌生的人變得熟悉起來,讓疏遠的人開始親近起來,讓需要幫助之人得到了關愛,提高人們對醫學院的認同感和歸宿感,加快學院人員的融合,形成文明和諧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