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勸說文言文

勸說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4 00:25:02

❶ 用文言文勸說親人勿吸煙

煙乃神物,凡人不爭,若爭則有害之。
煙全毒而成,吸之神失魄離

❷ 勸說巜荀孑》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曰:"嗟爾君子,無恆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蜹聚焉。故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作品賞析

本段闡述學習知識的重要意義。荀子認為,學習知識能夠增加智慧、開拓視野、端正品行,君子不同於普通人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善於不斷地學習。荀子指出,只要從點滴做起,必能有所成就。

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也。故學數有終,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學莫便乎近其人。《禮》、《樂》法而不說,《詩》、《書》故而不切,《春秋》約而不速。方其人之習君子之說,則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學莫便乎近其人。

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安特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已。將原先王,本仁義,則禮正其經緯蹊徑也。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飡壺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雖察辯,散儒也。

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說楛者,勿聽也,有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故君子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詩》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謂也。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謂善御;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跖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使耳非是無欲聞也,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作品譯文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用煣的工藝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使它成為這樣的。所以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而且每天對自己反省,那麼他就會智慧明達,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曾經整天思索,(卻)不如片刻學到的知識(多);我曾經踮起腳遠望,(卻)不如登到高處看得廣闊。登到高處招手,胳膊沒有比原來加長,可是別人在遠處也看見;順著風呼叫,聲音沒有變的洪亮,可是聽的人聽得很清楚。藉助車馬的人,並不是腳走得快,卻可以達到千里之外,藉助舟船的人,並不善於游泳,卻可以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資質秉性跟一般人沒什麼不同,(只是君子)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南方有一種叫"蒙鳩"的鳥,用羽毛作窩,還用毛發把窩編結起來,把窩系在嫩蘆葦的花穗上,風一吹葦穗折斷,鳥窩就墜落了,鳥蛋全部摔爛。不是窩沒編好,而是不該系在蘆葦上面。西方有種叫"射干"的草,只有四寸高,卻能俯瞰百里之遙,不是草能長高,而是因為它長在了高山之巔。蓬草長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進了黑土裡,就再不能變白了,蘭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裡,君子下人都會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好的環境,交友要選擇有道德的人,才能夠防微杜漸保其中庸正直。

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起因的,榮辱的降臨也與德行相應。肉腐了生蛆,魚枯死了生蟲,懈怠疏忽忘記了做人准則就會招禍。太堅硬物體易斷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縛,與人不善會惹來怨恨,乾柴易燃,低窪易濕,草木叢生,野獸成群,萬物皆以類聚。所以靶子設置好了就會射來弓箭,樹長成了森林就會引來斧頭砍伐,樹林繁茂蔭涼眾鳥就會來投宿,醋變酸了就會惹來蚊蟲,所以言語可能招禍,行為可能受辱,君子為人處世不能不保持謹慎。

堆積土石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里興起了;匯積水流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產生了;積累善行養成高尚的品德,自然會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聖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駿馬一跨躍,也不足十步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地走。(如果)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銳利的爪子和牙齒,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這是由於它用心專一啊。螃蟹有六條腿,兩個蟹鉗,(但是)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存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沒有刻苦鑽研的心志,學習上就不會有顯著成績;沒有埋頭苦乾的實踐,事業上就不會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達不到目的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的人,兩方都 不會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時看兩樣東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聽清楚。螣蛇沒有腳但能飛,鼫鼠有五種本領卻還是沒有辦法。《詩》上說:"布穀鳥築巢在桑樹上,它的幼鳥兒有七隻。善良的君子們,行為要專一不偏邪。行為專一不偏邪,意志才會如磐石堅。"所以君子的意志堅定專一。古有瓠巴彈瑟,水中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伯牙彈琴,拉車的馬會停食仰頭而聽。所以聲音不會因為微弱而不被聽見,行為不會因為隱秘而不被發現。寶玉埋在深山,草木就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乾枯。行善可以積累,哪有積善成德而不被廣為傳誦的呢?

❸ 有關勸說的文言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❹ 唇亡齒寒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周子勸說齊王救趙的理由有哪些

唇亡齒寒
【原文】
秦攻趙長平,齊、楚救之。秦計曰:「齊、楚救趙。親,則將退兵;不親,則且遂攻之。」
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周子謂齊王曰:「不如聽之以卻秦兵,不聽則秦兵不卻,是秦之計中,而齊、燕之計過矣。且趙之於燕、齊,隱蔽也,猶齒之有唇也,唇亡則齒寒。今日亡趙,則明日及齊、楚矣。且夫救趙之務,宜若奉漏瓮沃焦釜。夫救趙,高義也;卻秦兵,顯名也。義救亡趙,威卻強秦兵,不務為此,而務愛粟,則為國計者過矣。」
【譯文】
秦國攻打趙國的長平,齊、楚兩國起兵救趙。秦王盤算道:「如今齊、楚前來救趙。如果他們團結一致,寡人就退兵;假如他們一盤散沙,就要乘勢攻打它。」(這時),趙軍沒有糧食吃了,(就派人)向齊國借糧食,可是齊王沒有理睬。(齊國的謀臣)周子對齊王說:「大王不如把糧食借給趙國來讓他擊退秦兵,如果不加理睬,秦兵就不會退兵,這樣秦國的計策就得逞了,而齊國、燕國的策略就失誤了。而且趙國對於燕國、齊國兩國來說,正是御秦的天然屏障。(我們之間的關系)就像牙齒跟嘴唇的關系,沒有了嘴唇,牙齒就會感到寒冷。今日趙國滅亡了,那麼明日滅亡之禍就會降臨到齊國、楚國身上了。再說援救趙國的關鍵,就好比捧著漏瓮澆滅燒焦的鍋一樣(實在是十萬火急)。而救趙國是一種高尚的「國際」義舉;而擊退秦國,也可以張揚名聲。(現在能夠有機會)堅持道義挽救即將滅亡的趙國,以威力擊退強大的秦兵,不努力去做這些事,卻一味地吝惜(一點)糧食,為齊國利益考慮,這種戰略決策顯然是錯誤的啊。」
【啟示】
周子勸說齊王救趙的理由:1、唇亡齒寒,趙國與齊國利益相關,救趙就是救己;2、救趙一方面顯示了齊國的國際道義、高尚道義,一方面也通過擊退親兵而揚名於各諸侯國。合而言之,其實就一條:對齊國有利。

❺ 勸說別人誠實守信的古文名句

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3、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7、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9、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10、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11、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12、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13、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14、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15、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
16、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17、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18、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19、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0、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❻ 安慰規勸在文言文里怎麼

文言中的 撫、勉、勸、諫都含有安慰規勸的意思。

❼ 勸說別人或勉勵自己誠實守信的古文名句

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3、輕諾必寡信。——《老子》第63章 輕易向別人承諾的人一定很少講信用。
4、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5、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6、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論語•為政》可:可以立身處世。
7、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9、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10、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11、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12、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13、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14、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15、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16、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17、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18、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19、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0、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❽ 像《孫權勸學》一樣勸說別人厭學的文言文有哪些

像《孫權勸學》一樣勸說別人學習的文言文有:

1、《傷仲永》——王安石。

2、《師說》——韓愈。

3、《進學解》——韓愈。

4、《勸學》——荀子。

5、《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6、《為學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7、《范仲淹苦讀》。

8、《勸學詩 / 偶成》——朱熹

9、《勸學》——顏真卿。

10、《勸學》——孟郊。

11、《長歌行》。

12、《黃生借書說》——袁枚。

13、《正覺寺示弟儒祖》——湯顯祖。

❾ 誰有 古文 《勸說》全文

是不是這個呀,高中學的好像就是這個!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❿ 勸說文言文古今異義、通假字、特殊句式

通假字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卿今當塗掌事:塗,通途一詞多義當: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塗掌事(動詞:正) 見: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古今異義詞辭:古義:推脫.(蒙辭以軍中多務) 今義:美好的詞語.治:古義:研究(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治理 及:古義:到了……的時候.(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以及.過:古義:到.(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經過.更:古義: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義:更加.但:古義:只.(但當涉獵)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學位名稱.往事:古義:歷史(見往事耳) 今義:過去的事 大:古義:很(自以為大有所益)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孤: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獨自,孤獨 就:古義:靠近(蒙乃始就學) 今義:就詞類活用無特殊句式倒裝句 蒙辭以軍中多務.即:蒙以軍中多務辭.(介詞結構後置) 反問句 孤豈欲卿之經為博士邪!卿言多務,孰若孤?

熱點內容
教育觀幼兒 發布:2024-05-18 16:46:25 瀏覽:129
中國政法大學地理位置 發布:2024-05-18 14:45:01 瀏覽:903
2014暑期師德培訓體會 發布:2024-05-18 13:36:20 瀏覽:961
包頭市教育考試信息網 發布:2024-05-18 12:13:11 瀏覽:357
老師自我簡介 發布:2024-05-18 12:08:27 瀏覽:893
漂移板剎車教學 發布:2024-05-18 11:13:46 瀏覽:29
股德老師 發布:2024-05-18 08:27:32 瀏覽:722
班主任談叢 發布:2024-05-18 07:40:14 瀏覽:480
德森生物 發布:2024-05-18 04:29:02 瀏覽:839
杞縣招聘老師 發布:2024-05-18 04:28:55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