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泉文言文翻譯
狂泉不過是個假想的寓言故事而已,但它卻告訴我們:在舉國上下只流行回一種荒誕的意識、只貫徹一種虛答偽的做法的情況下,一個有健康頭腦和正常行為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下堅持公正的原則,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❷ 文言文狂泉的寓意是什麼急啊,快
狂泉,1.傳說中使人飲後發狂的泉水。2.喻指接受錯誤的思想、學術。3.湍急的泉水。4.一般喻指全民都順從一種近乎瘋狂的思想,多指貶義,但有時也用於褒揚。
❸ 文言文翻譯!!急用!!
游晉祠記·(清)朱彝尊
晉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縣西南八里。其曰汾東王[1],曰興安王者[2],歷代之封號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虧[3];山下有聖母廟[4],東向。水從堂下出[5],經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難老[6],合流分注於溝澮之下[7],溉田千頃,《山海經》所雲「懸瓮之山,晉水出焉」是也[8]。水下流,會於汾[9],地卑於祠數丈[10],《詩》言「彼汾沮洳」是也[11]。聖母廟不知所自始,土人遇歲旱,有禱輒應,故廟特巍奕[12],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將王威、高君雅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是也[13]。廟南有台駘祠[14],子產所雲汾神是也[15]。祠之東有唐太宗晉祠之銘[16]。又東五十步,有宋太平興國碑[17]。環祠古木數本[18],皆千年物,酈道元謂「水側有涼堂,結飛梁於水上,左右雜樹交蔭,希見曦景」是也[19]。自智伯決此水以灌晉陽[20],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漢[21],蓋汾水勢與太原平,而晉水高出汾水之上,決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後城可灌也。
歲在丙午[22],二月,予游天龍之山[23],道經祠下,息焉。逍遙石橋之上,草香泉冽[24],灌木森沉,鯈魚群游[25],鳴鳥不已。故鄉山水之勝,若或睹之。蓋予之為客久矣。自雲中歷太原七百里而遙[26],黃沙從風,眼眯不辨山谷,桑乾、滹沱[27],亂水如沸湯。無浮橋、舟楫可渡。馬行深淖[28],左右不相顧。雁門勾注[29],坡陀厄隘[30]。向之所謂山水之勝者,適足以增色憂愁怫鬱、悲憤無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樂其樂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駘者,金天氏之裔[31],歷歲更遠。蓋山川清淑之境,匪直遊人過而樂之[32],雖神靈窟宅,亦馮依焉不去[33],豈非理有固然者歟!為之記,不獨志來游之歲月,且以為後之游者告也。
注釋:
[1]汾東王:北宋仁宗天聖年間追封唐叔虞的封號。
[2]興安王:五代後晉石敬瑭時追封的封號。
[3]蔽虧:遮擋。
[4]聖母廟:又稱女郎祠、娘子廟。始建於北宋天聖年間。據說因求雨靈驗,封為「聖母」。
[5]堂:指晉祠正殿。因其右邊有泉眼,水從此流出。
[6]難老:難老泉,它有好幾個泉眼,為晉水的主要泉源。
[7]溝澮(kuài):田間水渠。
[8]「《山海經》」二句:《山海經》:大約成書於戰國,秦漢時又有所增刪。書中記述了各地山川、道里、部族、物產、祭祀、醫巫等內容,保存了不少史地文獻和神話傳說。文中所引見《山海經·北山經》。
[9]汾:汾河。
[10]卑:低。
[11]彼汾沮洳(jù rù) :語見《詩經·魏風·汾沮洳》。沮洳:低溫之地。
[12]魏奕:高大盛美。
[13]「隋將」二句:太原留守李淵謀起兵反隋,事為副留守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所知,便請李淵去晉祠求雨,欲伺機加害李淵。謀世,李淵殺王、高,起兵反隋。高祖:指唐高祖李淵。
[14]台駘(tái)祠:祀傳說中的汾水之神。台駘,相傳為少昊帝的後代,因治汾河有功,顓頊帝就把汾河流域封給了他,死後成為汾水之神。
[15]子產:春秋時鄭國政治家。據《左傳·昭公》元年載,晉平公得了重病,卜知「實沈」、「台駘」作崇,晉史官不知其何神,叔向請教子產,子產指出台駘是汾水之神。
[16]唐太宗:唐高祖李淵次子,名世民,繼位為唐太宗。晉祠之銘: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二十年(646)謁晉祠,刻石銘記李淵起兵晉祠事,立於祠東。
[17]太平興國:宋太宗趙光義年號,相當於976—984年。
[18]數本:猶言「數棵」。
[19]「酈道元謂」四句: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引文即見《水經注·晉水》。涼堂:亭子。飛梁:凌空架設的橋。曦景:陽光。
[20]智伯:即知瑤。春秋末晉國四卿之一。先滅范、中行氏,又向趙襄子索地,不與,遂脅迫韓、魏共圍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引晉水灌城。
[21]宋太祖: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宋太宗:趙匡胤弟匡義,繼趙匡胤為帝。北漢:五代時十國之一。
[22]丙午:康熙五年(1666)。
[23]天龍之山:天龍山,在今太原市西南。
[24]冽(liè):寒冷。
[25]鯈(tiáo)魚:又名白鰷。《莊子·秋水》:「鯈魚出遊從容。」
[26]雲中:今山西大同市。
[27]桑乾:桑乾河。源出山西北部管涔山,流經河北省西北部,為永定河上游。滹沱:滹沱河。源出山西五台山,流入河北,與滏陽河匯合為子牙河。
[28]淖(nào):泥沼。
[29]雁門勾註:雁門山,又名勾注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因山形勾轉,水勢注流,故名勾注。
[30]坡陀:同「陂陀」,不平坦。厄隘:險要。
[31]金天氏:即傳說中的少昊,黃帝之子,名契,黃帝死後繼承王位。因崇尚金德,故稱「金天氏」。
[32]匪直:非但,不僅。
[33]馮(píng)依:憑借,依靠。馮,同「憑」。
本文選自《曝書亭集》卷六十七。晉祠,在山西太原市西南懸瓮山麓,為晉水發源處。西周成王時,以其地封其弟叔虞。叔虞子燮繼位,因晉水而改國號為晉。後人又建祠以祭晉始祖唐叔虞,遂名「晉祠」。它是晉中第一勝地。作者於康熙五年(1666)游其地,因為此記。文章融學識、美景與人生經歷於一爐,讀來既長見識,又能激發游興,在游記中別具特色。
❹ 文言文狂泉有哪些寓意
狂泉不過是個假想的故事而已,但它卻告訴我們:在舉國上下只流行一種荒誕版的意識、只貫徹一種虛偽權的做法的情況下,一個有健康頭腦和正常行為的人,要想在眾人顛倒黑白的環境下堅持公正的原則,的確是極其困難的。
多數人的荒謬有時竟會成為「真理」,但它的本質仍然是荒謬。
❺ 狂泉文言文閱讀答案
昔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惟國君穿井而汲,獨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王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君,療其狂疾,火艾針葯,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遂至狂泉酌而飲之。於是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從前有一個國家(今天所謂城市),全國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國的人都飲這水,沒有不瘋的;惟有國家的君主打水才可以沒有疾病。全國的人已經都瘋了,反而說國王的不瘋是發瘋。於是聚集在一起想辦法,一起抓住國王,治療國王的瘋病,扎針、吃葯,沒有不全部用上的。國王受不了那苦,於是來到泉邊,舀水喝了。(全國)君臣、大人小孩,他們的瘋病都一樣,大家便興高采烈。
❻ 文言文翻譯!急!!!!!!!!!!!!!
來萬石君,名奮,其父趙人也,自姓石氏。趙亡,徙居溫。高祖東擊項籍,過河內,時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問曰:「若何有?」對曰:「奮獨有母,不幸失明。家貧。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從我乎?」曰:「願盡力。」於是高祖召其姊為美人,以奮為中涓,受書謁,徙其家長安中戚里,以姊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時,積功勞至大中大夫。無文學,恭謹無與比。
文帝時,東陽侯張相如為太子太傅,免。選可為傅者,皆推奮,奮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為九卿;迫近,憚之,徙奮為諸侯相。奮長子建,次子甲,次子乙 ,次子慶,皆以馴行孝謹,官皆至二千石。於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寵乃集其門。」號奮為萬石君。
孝景帝季年,萬石君以上大夫祿歸老於家,以歲時為朝臣。過宮門闕,萬石君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焉。子孫為小吏,來歸謁,萬石君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失,不譙讓,為便坐,對案不食。然後諸子相責,因長老肉袒固謝罪,改之,乃許。子孫勝冠者在側,雖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僕
❼ 翻譯古文
從前有一個國家(今天所謂城市),全國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國的人都飲這水,沒有不瘋的;唯有國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沒有疾病。全國的人既然都瘋了,於是聚集在一起想辦法,一起抓住國王,治療國王的瘋病,用艾葉燒熏、扎針、吃葯,沒有不全部用上的。國王受不了那苦,於是來到泉邊,舀水喝了,喝完就瘋了。(全國)君臣、大人小孩,他們的瘋病都一樣,大家便興高采烈。
❽ 文言文《狂泉》的問題~!
他所受的「苦」是指
療其狂疾,火艾針葯,莫不畢具
❾ 文言文狂泉中三個其分別指的是什麼
昔(1)有一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2)國君穿(3)井而汲(4),獨得無恙(5)。國人既(6)並(7)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8),共執(9)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葯,莫不畢(10)具(11)。國主不任(13)其苦,遂至狂泉所酌(14)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注釋 聽語音
1.昔:曾經
2.唯:只有
3.穿:鑿,挖掘
4.汲:打水
5.恙:病
6.既:已經
7.並:都
8.謀:計劃,商議
9.執:抓住
10.畢:全部,都
11.具:具備,具有
12.勝:勝任、經受
13.任:忍受
14.酌:舀水
譯文 聽語音
從前有一個國家,國內有一汪泉水,號稱叫「狂泉」。國里的人喝了這水,沒有一個人不發狂的,只有國君打井取水飲用時,沒有發狂。國人都瘋了,反說國君不瘋的才是真瘋。因此國人就聚集起來謀劃,抓住了國君,治療國君發瘋的病,用針灸,草葯沒有不用的。國君不能承受這種苦難,因此就便去了「狂泉」的所在地,舀泉水喝了下去。因此國君臣民,都發瘋了,國里的人都非常高興。
❿ 急!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昔有一襲國,國中一水,號曰狂泉,國人飲此水,無不狂,唯國君穿井而汲,獨得無恙,國人既並狂,反謂國主之不狂為狂,於是聚謀,共執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葯,莫不畢具,國主不任其苦,於是到泉所酌水飲之,飲畢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眾乃歡然。
譯文:
從前有一個國家(今天所謂城市),全國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國的人都飲這水,沒有不瘋的;唯有國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沒有疾病。全國的人既然都瘋了,於是聚集在一起想辦法,一起抓住國王,治療國王的瘋病,用艾葉燒熏、扎針、吃葯,沒有不全部用上的。國王受不了那苦,於是來到泉邊,舀水喝了,喝完就瘋了。(全國)君臣、大人小孩,他們的瘋病都一樣,大家便興高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