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郁離子梁王嗜果的原文及翻譯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①。吳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則意其猶有美者,未予也②,惎③使者聘於吳而密訪焉。御兒之鄙人,有植枸櫞於庭者④,其實大如瓜。使者見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⑤柑不如矣。」求之,弗予。歸言於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吳人之靳也⑥。」 使者以幣請之⑦。朝而進之,薦而後嘗之⑧。未畢一瓣,王舌縮而不能咽,齒柔而不能咀,顣頞以讓⑪使者。使者以誚⑫吳人。吳人曰:「吾國果之美者,桔與柑也;既皆以應⑬王求,無以尚⑭矣。而王之求弗置⑮,使者又不詢而觀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稱⑯所求也。夫木產於土,有土斯⑰有木,於是乎果實生焉。果之所產不惟吳,王不遍索⑱,而獨求之吳,吾恐枸櫞之日至,而終無適⑲王口者也」!
①梁王:即「魏王」。梁,魏國,周代諸侯國,戰國時遷都於大梁今河南開封,故稱之「梁」。嗜果:愛吃水果。求諸吳:向吳國尋求。吳,周代諸侯國,秦秋末年為越國所滅。
②意:猜測。
③惎(jì):教,指點。聘:古代諸侯之間派使節問候。
④御兒:古地名,在今浙江桐鄉西南。
鄙人:指居住郊野的人,即農人。
⑤煌煌乎:光燦燦地。
⑥靳:吝嗇。
⑦幣:泛指作禮物的錢財、玉、馬、皮、帛等。
⑧薦:進獻祭品,這里指先用枸櫞在宗廟祭過其先王。嘗:品嘗。
⑨齒柔:即俗謂「倒牙」因食物太酸致使牙齒不能咀嚼。
⑩顣頞(cù è):顣,音 cù,皺縮(額頭、眉毛)。頞:鼻樑。
⑪讓:責備。誚:責問。
⑫誚(qiào):責備。
⑬應:答應,這里有「滿足」的意思。
⑭尚:超過。
⑮置:放棄,罷休。
⑯稱:配得上。
⑰斯:就。
⑱遍索:廣泛地尋求。
⑲適:合乎。
梁王喜歡吃水果,派使者到吳國去尋求,吳人給了他一些桔子,梁王吃後感到味道很美。過些時,又派使者(向吳國)尋求別的水果,吳人給了他一些柑子,梁王吃後感到味道更美。梁王疑心吳國還有更美的水果不願意給,於是教使者到吳國行聘禮,暗地進行察訪。吳國御兒的一個農人,院中栽種的枸櫞,果實有瓜那麼大,使者看見,認為它很奇特,說:「真好啊,金燦燦的柑子也不如它。」向這個農人要,這個農人不給。」 使者將情況報告給梁王。梁王道:「我早知道吳國人是吝嗇的。」命令使者帶上禮物再去請求。使者把枸櫞帶回來,在朝廷進獻給梁王。梁王先用它祭祀了先王,然後才品嘗,一瓣還沒吃完,就酸得舌頭伸不直,牙齒也不能咀嚼,唏噓鼻子,緊皺眉頭,連聲責備使者。使者去責問吳國人,吳國人說:「我國水果中最美的,就是桔子和柑子。為滿足梁王的要求,這些都已送去,此外沒有更好的了。但是梁王的要求沒有個完,你也不問清情況,只是看到枸櫞又大又香,就要了去,那自然難以滿足梁王的要求了。樹木生長於土地,有什麼樣的土地,就有什麼樣的樹木,於是,各種水果就在各地生長出來。產水果的地方,不只是吳國,梁王不廣泛地尋找,而只是向吳國求找,這樣的話,我恐怕枸櫞一類的水果會天天送到梁王那裡,也不會符合梁王的口味啊!
② 文言文梁王嗜果
③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吳人予之橘,王食之美(翻譯)
梁王喜歡吃水果、派遣使者去吳國尋找、吳國人送了橘子給他、梁王吃了覺得很好。
④ 古文<貪得無厭 自食其果>翻譯-----《郁離子>>
45貪得無厭自食其果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吳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尢美。則意其猶有美者,未予也,惎①使者聘於吳而密訪焉。御兒②之鄙人,有植枸櫞③於庭者,基實大如瓜,使者見而愕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歸言於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吳人之靳④也。」使者以幣請之,朝而進之,薦而後嘗之,未畢一瓣,王舌縮而不能咽,齒柔而不能咀,
夼鼻⑤顣⑥額以讓⑦使者。使者以誚⑧吳人,吳人曰:「吾國果之美者桔與柑也,既皆以應王求,無以尚矣,而王之求弗置,使者又不詢而觀諸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稱所求也。夫大產於土,有土斯⑩有木,於是乎果實生焉。果之所產不惟吳,王不遍索,而獨求之吳,吾恐枸櫞之日至,而終無適合王口者也。」
【註解】① 惎(ji):教;指點。
② 御兒:古地名,在今浙江桐鄉西南。
③ 枸櫞(juyuan):又名「香櫞」,果實黃色,味苦。
④ 靳(jin):吝惜,不肯給予。
⑤ 夼鼻:抽鼻貌。
⑥ 顣(cu)鼻:顰蹙,即皺眉蹙額。
⑦ 讓:責備。
⑧ 誚(qiao):責問。
⑨ 尚:超過。
⑩ 斯:則,乃。
【譯文】梁王喜歡吃水果,派使者向吳國索求。吳國人給他桔子,梁王吃了它感到味道鮮美。後來又向吳國索求,吳國給他柑子,梁王吃了它覺得味道更美。就猜想吳國一定還有味道更美的水果還沒有給他,梁王派使者去吳國訪問,並在那裡秘密訪察。有一個居住在御兒郊野的農人,在庭院種植香緣,果實大得像瓜,使者見了驚愕地說:「美啊!金燦燦的果實,柑子也不如它呀。」使者要它農人不給。使者回來向梁王報告,梁王說:「我本來就知道吳國人慳吝,不肯給啊。」於是他再命使者用錢買它,使者買到後,上朝就把它進獻給梁王品嘗它的滋味。梁王還未吃完一瓣,就被苦得縮舌而不能下咽,感到牙齒軟了而不能咀嚼,抽鼻子,皺眉蹙額,就把它退還給使者,。使者因此責問那個吳國人,吳國人說:「我國最甜美的水果是桔子和柑子,都已經把它們拿來滿足梁王的要示了,再沒有能超過它們的了,而梁王的要求卻無休止,使者又不詢問一下,只看香櫞的外表漂亮,你所得到的和你所要求的不相符,這是理所應當的。果樹生長在土裡,有土的地方就有果樹,於是果實在那裡出產了。水果的產地不只是吳國,梁王不到各處去尋求,卻只在吳國尋求它,我恐怕吃香緣之日到了,而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梁王口味的水果啊。」
【評語】梁王貪得無厭,利令智錯,結果自討苦吃。同時,這個故事也啟示我們,認識事物,應該看本質,只注重外表而忽略本質,必然出現事與願違的情況。
⑤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吳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則
小題1:B(3分) 小題2:A D(4分,各2分) 小題3:(1)(梁王)就猜想吳國一定還有味道更美的水果還沒有給他,就派使者去吳國問候,並在那裡秘密訪察。(2)使者又沒有詢問,卻只看香櫞的外表漂亮,所得到的和所要求的不符,是理所應當的。(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題4:梁王:貪得無厭,利令智昏,結果自討苦吃。(2分) 看法:認識事物,應該看本質,只注重外表而忽略本質,必然會事與願違(2分)。(若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做人做事不可太貪婪」只得1分。)
⑥ 本文章寫梁王突出了他哪一方面的特點請作簡要分析梁王嗜果
《梁王嗜果》文章寫梁王,突出了他哪一方面的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答:梁王喜歡吃水果,吃了味美的,還想吃味更美的,如不稱意可口,就責備水果產地的吳國人。文章突出了他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的特點。
⑦ 粱王是個怎樣的人梁王嗜果
這個梁王應該指的是梁惠王,就是孟子見梁惠王那個梁惠王。魏國遷都大梁,別稱梁國。梁惠王重用龐涓,振興魏國,制霸諸侯,後來大敗於齊國,國力衰弱。
⑧ 梁王嗜果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疑心太重的人,不會輕易受到他人的欺騙,這是積極的一方面。可是,疑心過重的人得不到其他人的幫助,甚至會失去本來願意幫助他的人。
梁王非常喜歡吃水果,他給全國各地下命令,把最美味的水果進獻給他。即使這樣,他還怕自己有什麼奇珍異果吃不到,於是派人四處明察暗訪,發現私藏水果的就斬首。
在梁王嘗遍了自己國內的水果後,就派人到吳國去找自己沒吃過的水果。派去的使者到了吳國以後,吳國的外交大臣接待了他,大臣告訴使者吳國最美味的水果是橘子。那位使者自然不相信這么普通的水果是他們國家最好吃的,他擔心自己這樣回去交不了差。於是,吳國的大臣就派人陪著使者在吳國各地明察暗訪。凡是使者到過的地方,問起當地的人什麼水果最好吃時,吳國人都回答是橘子。
後來,使者就從吳國帶上橘子獻給梁王了。梁王吃過吳國的橘子後,發現它真的比自己國家的橘子好吃得多,他一邊吃一邊說:「吳國的橘子酸酸甜甜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吳國居然有這么可口的水果,我想他們一定還藏著比這更好吃的東西,只是他們不願意拿出來給寡人吃罷了。」於是,梁王又讓這位使者到吳國去找更好吃的水果。
使者再次來到吳國後,到了上次沒有察訪過的地方,他在那裡發現了一種柑子,嘗過之後感覺味道很好,他馬上帶回國獻給梁王。梁王吃後,感覺柑子的味道比橘子還要好,就更對吳國有疑心了,這么好的水果居然沒在第一次暗訪時獻給他!於是梁王立刻又讓使者再去吳國察訪。
那位使者走遍了整個吳國,都沒再發現更好吃的水果。正在他打算回國交差的時候,他在集市上發現當地人正在搶購一種水果。他大老遠就聞到一股誘人的香味從水果攤上飄了過來,以前他從來沒有聞過這么清香的味道,於是急忙過去看那種水果。
那種水果是黃顏色的,外表看上去亮晶晶的,好像寶石一樣光彩奪目。他從沒見過這種水果,感覺非常新奇,於是他向搶購的人們打聽了一下。當地人告訴使者,這水果叫香櫞,是不能吃的,是專門放在屋子裡聞香味的。使者聽了人們的解釋後並不相信,於是,他帶著這個消息回到自己國家去了。回國之後,他就匆忙告知梁王:「我在吳國又找到一種奇珍異果,它比橘子、柑子更香甜、更漂亮,但是那裡的人說它不能吃,是專門用來聞香味的。」
梁王聽後,生氣地拍著桌子怒氣沖沖地說:「哼!我想的果真沒錯,吳國分明是不願意把最好的水果獻給寡人,還欺騙我們說那水果是專門用來聞香味的,寡人吃了那麼多種水果,還沒聽說哪種是專門聞味用的!」於是,他再次派出正式的使者,通過正式的外交手續,到吳國去求香櫞。
沒多久,使者就非常順利地把香櫞帶回來了。梁王看到與眾不同的香櫞,再加上早就聽說它的「美味」,而且聞起來確實非常香,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來就用力地啃了一大口。可是香櫞才一入口,梁王就痛苦地「呀」了一聲,之後就把香櫞吐出來了,他眼睛、鼻子和嘴巴都皺成一團,用僵直的舌頭含糊不清地大罵:「太酸了、太苦了,這東西又澀又麻,吳國居然如此戲弄我,真是太不像話了。」他的侍者急忙端過水來讓梁王漱口。梁王一邊漱口,一邊訓斥了使者一頓。
使者在梁王這兒受了窩囊氣,出門就去責問吳國的使者:「兩國相交,講究的是信用,而你們國家卻把最難吃的水果獻給梁王,戲弄國君,也太不像話了!」吳國使者回答:「我們已經把最好吃的水果——橘子和柑子都獻給梁王了,可是你們不信,現在鬧出笑話來,不能怪我們吧!」梁王的使臣聽後啞口無言,只能在心底暗自抱怨:「梁王呀梁王,只能怪你自己疑心太重,才會嘗到苦頭。」
⑨ 梁王嗜果的原文及翻譯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①。吳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則意其猶有美者,未予也②,惎③使者聘於吳而密訪焉。御兒之鄙人,有植枸櫞於庭者④,其實大如瓜。使者見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⑤柑不如矣。」求之,弗予。歸言於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吳人之靳也⑥。」 使者以幣請之⑦。朝而進之,薦而後嘗之⑧。未畢一瓣,王舌縮而不能咽,齒柔而不能咀,顣頞以讓⑪使者。使者以誚⑫吳人。吳人曰:「吾國果之美者,桔與柑也;既皆以應⑬王求,無以尚⑭矣。而王之求弗置⑮,使者又不詢而觀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稱⑯所求也。夫木產於土,有土斯⑰有木,於是乎果實生焉。果之所產不惟吳,王不遍索⑱,而獨求之吳,吾恐枸櫞之日至,而終無適⑲王口者也」! ①梁王:即「魏王」。梁,魏國,周代諸侯國,戰國時遷都於大梁今河南開封,故稱之「梁」。嗜果:愛吃水果。求諸吳:向吳國尋求。吳,周代諸侯國,春秋末年為越國所滅。 ②意:猜測。 ③惎(jì):教,指點。聘:古代諸侯之間派使節問候。 ④御兒:古地名,在今浙江桐鄉西南。 鄙人:指居住郊野的人,即農人。 ⑤煌煌乎:光燦燦地。 ⑥靳:吝嗇。 ⑦幣:泛指作禮物的錢財、玉、馬、皮、帛等。 ⑧薦:進獻祭品,這里指先用枸櫞在宗廟祭過其先王。嘗:品嘗。 ⑨齒柔:即俗謂「倒牙」因食物太酸致使牙齒不能咀嚼。 ⑩顣頞(cù è):顣,音 cù,皺縮(額頭、眉毛)。頞:鼻樑。 ⑪讓:責備。誚:責問。 ⑫誚(qiào):責備。 ⑬應:答應,這里有「滿足」的意思。 ⑭尚:超過。 ⑮置:放棄,罷休。 ⑯稱:配得上。 ⑰斯:就。 ⑱遍索:廣泛地尋求。 ⑲適:合乎。 梁王喜歡吃水果,派使者到吳國去尋求,吳人給了他一些桔子,梁王吃後感到味道很美。過些時,又派使者(向吳國)尋求別的水果,吳人給了他一些柑子,梁王吃後感到味道更美。梁王疑心吳國還有更美的水果不願意給,於是派使者到吳國行聘禮,暗地進行察訪。吳國御兒的一個農人,院中栽種的枸櫞,果實有瓜那麼大,使者看見,認為它很奇特,說:「真好啊,金燦燦的,柑子也不如它。」向這個農人要,這個農人不給。 使者將情況報告給梁王。梁王道:「我早知道吳國人是吝嗇的。」 (於是梁王)命令使者帶上禮物再去請求。使者把枸櫞帶回來,在朝廷進獻給梁王。梁王先用它祭祀了先王,然後才品嘗,一瓣還沒吃完,就酸得舌頭伸不直,牙齒也不能咀嚼,唏噓鼻子,緊皺眉頭,連聲責備使者。使者去責問吳國人,吳國人說:「我國水果中最美的,就是桔子和柑子。為滿足梁王的要求,這些都已送去,此外沒有更好的了。但是梁王的要求沒完沒了,你也不問清情況,只是看到枸櫞又大又香,就要了去,那自然難以滿足梁王的要求了。樹木生長於土地,有什麼樣的土地,就有什麼樣的樹木,於是,各種水果就在各地生長出來。產水果的地方,不只是吳國,梁王不廣泛地尋找,而只是向吳國求找,這樣的話,我擔心枸櫞一類的水果會天天送到梁王那裡去,而最終沒有適合梁王口味的!」 
⑩ 《《梁王嗜果》》古詩原文及翻譯
作者: 原文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諸吳①。吳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則意其猶有美者,未予也②,惎(jì)使者聘於吳而密訪焉。御兒之鄙人,有植枸櫞(yuán)於庭者④,其實大如瓜。使者見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⑤柑不如矣。」求之,弗予。歸言於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吳人之靳也⑥。」 ,使者以幣請之⑦。朝而進之,薦而後嘗之⑧。未畢一瓣,王舌縮而不能咽,齒柔而不能咀,顰蹙以讓使者⑩。使者以誚吳人。吳人曰:「吾國果之美者桔與柑也;既皆以應王求,無以予矣。而王之求弗止,使者又不詢而觀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稱所求也。夫木產於土,有土斯有木,於是乎果實生焉。果之所產不惟吳,王不遍索,而獨求之吳,吾恐枸櫞之日至,而終無適王口者也」!選自劉基《郁離子》 翻譯 梁王喜歡吃水果,派使者到吳國去尋求,吳人給了他一些桔子,梁王吃後感到味道很美。過些時,又派使者向吳國尋求別的水果,吳人給了他一些柑子,梁王吃後感到味道更美。梁王疑心吳國還有更美的水果不願意給,於是教使者到吳國行聘禮,暗地進行察訪。吳國御兒的一個農人,院中栽種的枸櫞,果實有瓜那麼大,使者一看,大為驚奇,稱贊道:「真好啊,金燦燦的柑子也不如它。」向這個農人要,這個農人不給。」 使者將情況報告給梁王。梁王道:「我早知道吳國人是吝嗇的。」命令使者帶上禮物再去請求。使者把枸櫞帶回來,在朝廷進獻給梁王。梁王先用它祭祀了先王,然後才品嘗,一瓣還沒吃完,就酸得舌頭伸不直,牙齒也不能咀嚼,唏噓鼻子,緊皺眉頭,連聲責備使者。使者去責問吳國人,吳國人說:「我國水果中最美的,就是桔子和柑子。為滿足梁王的要求,這些都已送去,此外沒有更好的了。但是梁王的要求沒有個完,你也不問清情況,只是看到枸櫞又大又香,就要了去,那自然難以滿足梁王的要求了。樹木生長於土地,有什麼樣的土地,就有什麼樣的樹木,於是,各種水果就在各地生長出來。產水果的地方,不只是吳國,梁王不廣泛地尋找,而只是向吳國求找,這樣的話,我恐怕枸櫞一類的水果會天天送到梁王那裡,卻沒有合乎他的口味的」 注釋 ①梁王:即「魏王」。梁,魏國,周代諸侯國,戰國時遷都於大梁今河南開封,故稱之「梁」。嗜果:愛吃水果。求諸吳:向吳國尋求。吳,周代諸侯國,秦秋末年為越國所滅。②意:猜測。③惎(jì):教導,囑咐。聘:古代諸侯之間派使節問候。④御兒:古地名,在今浙江嘉興一帶。鄙人:指居住郊野的人,即農人。拘櫞:俗稱香櫞,常綠喬木,葉似桔而大,果實長圓形,皮粗厚而有芳香,初冬果熟,黃色,內約十瓣,汁液不多,味酸。我國中部和南部有栽培。⑤煌煌乎:光燦燦地。⑥靳:吝嗇。⑦幣:泛指作禮物的錢財、玉、馬、皮、帛等。⑧薦:進獻祭品,這里指先用枸櫞在宗廟祭過其先王。嘗:品嘗。⑨齒柔:即俗謂「倒牙」因食物太酸致使牙齒不能咀嚼。⑩,鼻希xī鼻:鼻子吸氣鼻希,息戚頁,安頁cùè:皺鼻頭戚頁同「蹙」,緊縮安頁,鼻樑。讓:責備。誚:責問。應:答應,這里有「滿足」的意思。尚:超過。置:放棄,罷休。稱:配得上。斯:就。,遍索:廣泛地尋求。適:合乎。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