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師學習
1、學習美術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來學習美術,感悟美術、理解美術,才能真正體驗美術的精髓,學好美術對於訓練學生觀察力、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力、想像力和動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處。還可以提高自己對藝術的修養和欣賞能力。
2、「興趣是帶有情緒色彩的認知傾向」。對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我們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階段,對美的要求比其他階段的人還要高。不管是對穿著、首飾、形象的搭配、就連吃的食物造型都要求有一定的美感。要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特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興趣。
美術教育的根本引導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正確審美觀,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拓展資料:
美術教育,亦稱美術教育專業,顧名思義,就是學習一些關於美術的知識以及技能,以用來在未來教導學生。專業學習內容包含素描,色彩,速寫,油畫,國畫,裝飾畫,陶藝,版畫,書法,裝裱,刻印章,平面設計,立體設計,動畫設計等一系列同美術能扯得上關系的技能,當然,政治,英語,體育等課程也還是要的。
我任教美術有xxx年的時間了,這幾年的教學讓我感覺美術教學其實是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有利於激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通過思考、討論、對話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在傳統的模仿性的美術教育和受多方面的模仿習慣的影響,我們的美術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習慣於模仿性的教學常規,其實在各行各業的工作中也多是習慣於依賴、仿照、模仿式的工作。缺乏「創造性」,思想不解放,創新才能被嚴重束縛,是我們多數人普遍的遺憾。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其一:我覺得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可以拿當地的風俗,如宜興的紫沙壺進行教學。
第二: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是課堂教學的惟一主角的現象,應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系。
第三: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第四: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第五: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⑶ 你認為美術教師應從哪些方面去營造良好的學習壞境
新標准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新的課程標准,特別注重導向性和選擇性,能有效地傳承文化,盡量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並且促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陶冶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和技術意識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與全面發展。課程標准能充分調
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性是人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具有指向性、協調性和績效性。它包括認識的活躍、情感的興奮和意志的努力等多種心理成分。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在需要動機目標的推動、引導下產生的。當人的需要具有確實的目標並呈現出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目標期望時,需要便轉變成動機推動人積極行動。在這一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起著不可忽視的控制和調節作用。
課堂教學氛圍,是具有審美潛能的師生與具有美的潛因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相互作用後,產生的一種能引起師生心靈愉快的和諧狀態。學生和教學客體的和諧、教師與教學客體的和諧。這二者之間再構成一種和諧的狀態。它是教師創造性教學並引導學生積極活動的結果。
美術課堂教學本身是藝術教學,而藝術教學就更需要講究教學的藝術性,以體現藝術的美、教學的美。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潛在的精妙之處,如果教師能細心尋求,深入鑽研,精心設計,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到美的環境,插上美的翅膀,實現美
的創造,那麼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將是必然的結果。
一、巧設情境之美。
課堂情境是對師生雙方的一種刺激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通過創設適宜的課堂環境氛圍和特定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加深理解課堂教學理論,熟練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的情感隨著情境的推進,於自然中進入角色,體驗情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學習的慾望,同時讓學生在有意、無意間感受情境之美。
1、巧設課堂環境,營造教學氛圍
濃郁、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這種體驗,當你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醫院內特有的醫葯氣味,醫療器械的撞擊聲音,醫生、護士們的白大褂,以及人們的面部表情都會使你有種莫名其妙的緊張與不安。這是什麼原因呢?道理很簡單,特定的情境會強烈地刺激人的心理,感染人的情緒,使人產生極大的想做這件事的慾望和動力,利用這一點,我在美術教學時,注意對教學環境的布置。比如把美術專用教室布置成一個小型博物館,讓牆上,黑板上,櫃子里掛滿或擺滿各種繪畫、工藝、雕塑和學生自己的作品。有時會根據課的內容突出重點。如在工藝課上,適當多擺點工藝作品,掛些工藝製作示意圖等。對於桌、椅的擺放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是列隊式的,有時是作坊式的,有時是長龍式的……讓學生時常有新鮮感。另外在教室的前後牆上方,分別寫上「愛、情、悟、創」和「心悅、和諧、效率、創造」的標語、有了藝術氛圍濃厚的環境,可以使學生步入教室就能沐浴藝術的海洋,受到美的感染,從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
2、巧設教學情境,提高教學效率。
一堂美術課是一首優美的童話詩,一段悠揚的音樂,還是一個動人的故事,都是,因為這是老師創設的美麗情境。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撥動學生的心弦,加深認識,在情境中感知、認識、
理解、訓練,利於導行。所以我常在美術課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心設計一些情境,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常用的有游戲情境、音樂情境、謎語情境、故事情境、競賽情境等。
二、追求語言之美。
語言是人們傳達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主要工具。一段優美生動的語言,可以把人帶進夢一般的迷人境界,異端忠懇鼓勵的語言,可以增加人無限的動力。在教學課堂中,語言是架起「教」與「學」的橋梁。教師的遺言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事實也證明,教師美的語言能
使學生「耳醉其,心醉其情」,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們神遊在美的課堂教學中。因此,我在美術課堂中,注意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追求語言的「精」與「情」。
1、追求語言的「精」。
語言的「精」是指語言邏輯嚴謹,簡潔明了。墨子也曾對他的學生子禽說:「多餘的廢話就像池塘的蛙聲,樹上的蟬鳴一樣,人們或者不理會它,或者討厭它,而雄雞啼曉,寥寥幾聲,卻能引人注意。」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用最少的話說明最多的問題。例如,在教學《紙條工藝》這一課時,當折完紙條後,提問:「現在我們的紙條漂亮了嗎?為什麼不漂亮?該怎麼辦?」通過簡單的三個問題,達到了課從折形到裝飾的過渡,也讓學生思維得到了訓練。當然不僅問題的設計語言要精練,課堂的小結和總結等也貴在「精」字。
2、追求語言的「情」。
語言的「情」是指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充滿激情,具有優美的節奏感,富有感情色彩,能使學生感到親切、興奮,從而吸引學生專心聽課,聚精會神地理解間題,全神貫注地回答問題,達到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效果。另外,教師語言的「情」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表揚、鼓勵、肯定上,老師表揚、鼓勵的話是學生前進的不竭動力,也是教學的最有效方法。我在教學中正努力嘗試著,設計形象生動富有情趣的語言,運用巧妙的表揚,鼓勵語言,達到「以情動人」。
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常用無聲的語言—體態語表情達意。一方面注意自己的教態和藹可親,舉止適度,衣著得體等,讓學生感覺親切;另一方面用體態語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也為語言增加生動感。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比劃就能增進彼此間的交流,這也可以算是一種無聲的美吧。
總之,語言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工具,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我們只有設計出符合美術課特點的,精練、生動,富有情感而又美的語言,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展現創造之美。
創造是人類自由的產物和表現,是人類在實踐活動中,使客觀的規律性和自己的目的性相統一,從而按照自己的意願和需要改變世界的活動,因此,創造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在近代,許多教育科目都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納入自己的目標體系中,這在美術教育中體現尤為明顯,而現在,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才能,已成為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在美術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力落實到每堂課,並通過三個步驟來完成。
1、激發創造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掌握技能的推動力,也是創造的基礎。日本有一位兒童教育家說得好:「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我在教學中,根據課的內容,學生的特點,採用游戲、音樂、故事等來激發創造的興趣。
2、啟發創造思維。
創造思維的顯著特點,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習慣的范圍,產生 出大量的變異見解,它是創造的關鍵。根據這一特徵,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促使學生開展 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維操作,以求更好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各種各樣的玩具》課上,設計一個拼圖游戲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幾何形紙拼出一輛車,要求與眾不同。最後,每位學生都拼出了一輛屬於自己的汽車。有的學生拼出了幾輛造 型各異的汽車。對於創造思維的訓練方法很多,有時我也會通過「一題多畫,一畫多變」等形式,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從聯想中求異,從觀察中求異,從欣賞中求異;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3、發揮創造力,實現創造。
學生創造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是一個智慧閃爍的過程。自由的空間和適宜的氛圍將有助於更好地發揮創造力,實現創造。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創造,我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注意給學生自由創造的空間,使其盡情的發揮創造力。例如在教學《立體設計》課時,通過觀察、欣賞了解了立體造型特點後,送給學生三個字「新、奇、美」,然後讓學生自由想像,大膽創造。這樣不給學生過多的限制和約束,使其各顯神通。最後,創作了許多新穎、別致的作品。有機器人、汽車、人物等。另一方面注意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創作氛圍。例如,教學《天山南北好風光》這課時,根據學生剛去鄉村遠足這一情況,在學生創作時,以貝多芬的《田園》作為伴奏,那「來到大自然所喚起的快感」、「綠色的草原」、「溫馨的農舍」等,激起學生的回憶,並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中,情緒愉快,思維活躍,創作熱情高漲,我則輕輕地在教室中巡視,對創作遇到困難的學生及時作些點撥,對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加以表揚,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這樣的創作過程,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創作效果也很好。
激發興趣是為了啟發思維,啟發思維是為了實現創造,學生在課的學習中是一個喜歡創造,學會創造和實現創造的過程,當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那麼創造之美也就得以實現了。
四、用演示之美。
我們都知道,美術這一視覺藝術的特性已進一步確定了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梅洛·龐蒂認為:「藝術創造是一種運用物質媒體進行創造性知覺的活動,媒體的運用,帶來了知覺的形式話,從而使知覺的意義得以擴展和豐富化的表現。因此,媒體是藝術創造和表現的重要環節。」面對現代教育媒體的復雜性,多樣性,如傳統教學媒體中的黑板、掛圖、實物等,現代教學媒體中的幻燈機、實物投影儀、錄音機、電腦等,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大創造思維的顯著特點,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沿著不同的途徑,突破習慣的范圍,產生出大量的變異見解,它是創造的關鍵。根據這一特徵,在教學中,我有意識地促使學生開展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維操作,以求更好地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
3、發揮創造力,實現創造。
學生創造的過程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是一個智慧閃爍的過程。自由的空間和適宜的氛圍將有助於更好地發揮創造力,實現創造。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創造,我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注意給學生自由創造的空間,使其盡情的發揮創造力。例如在教學<立體設計》課時,通過觀察、欣賞了解了立體造型特點後,送給學生三個字「新、奇、美」,然後讓學生自由想像,大膽創造。這樣不給學生過多的限制和約束,使其各顯神通。最後,創作了許多新穎、別致的作品。有機器人、汽車、人物等。另一方面注意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創作氛圍。例如,教學(天山南北好風光》這課時,根據學生剛去鄉村遠足這一情況,在學生創作時,以貝多芬的《田園》作為伴奏,那「來到大自然所喚起的快感」、「綠色的草原」、「溫馨的農舍」等,激起學生的回憶,並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們在這樣的氛圍中,情緒愉快,思維活躍,創作熱情高漲,我則輕輕地在教室中巡視,對創作遇到困難的學生及時作些點撥,對富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加以表揚,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鼓勵,這樣的創作過程,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創作效果也很好。
激發興趣是為了啟發思維,啟發思維是為了實現創造,學生在課的學習中是一個喜歡創造,學會創造和實現創造的過程,當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到快樂,體驗到成功,那麼創造之美也就得以實現了。
四、用演示之美。
我們都知道,美術這一視覺藝術的特性已進一步確定了媒體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梅洛·龐蒂認為:「藝術創造是一種運用物質媒體進行創造性知覺的活動,媒體的運用,帶來了知覺的形式話,從而使知覺的意義得以擴展和豐富化的表現。因此,媒體是藝術創造和表現的重要環節。」面對現代教育媒體的復雜性,多樣性,如傳統教學媒體中的黑板、掛圖、實物等,現代教學媒體中的幻燈機、實物投影儀、錄音機、電腦等,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圍繞重點、難點,多層面精心選擇使用媒體,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也顯示出課堂教學中運用演示之美。
美術教學作為直觀性很強的教學,教師的演示,能使學生倍感親切,在演示中教師熟練的運用各種美術技巧,能使許多語言難以表達的東西一目瞭然,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技能,也得到美的陶冶,在我的美術課堂中,媒體是好幫手。例如,利用錄象多方位,多視角展示版畫的「製版」細節,將復雜冗長的版畫製作過程變得步驟清晰,生動有趣;利用幻燈機和明膠片展示剪紙手法,讓剪紙的一刀一劃一清二楚,利用實物投影儀進行作業展評,採用放大,特寫將學生作業通過電視屏幕展示給全體學生,克服學生作業畫面過小而無法組織學生同時欣賞,品評的缺憾;利用黑板簡明扼要的演示課的主題,重點、難點,給學生指明本堂課的學習的方向。
在教學中,媒體的使用也要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用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餘地和增加學生參與使用媒體機會,這樣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畫畫自己的手》這一課時,請學生在幻燈機前表演手影游戲,同學們覺得很新奇,很好玩,爭著上來演示,通過游戲,一隻只可愛的小動物,一個個有趣的頭像等魔術般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使整個教室沸騰了。這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手的神奇,藝術的魅力,以及演示的美。
當然,媒體在教學使用時,教師除了使用熟練,關鍵在於運用適當,千萬不可濫用,如果媒體的作用純粹是為用而用,那麼也將難以體現演示的美。所以,我們在教學媒體的使用方面,應慎重考慮,精心安排,用在刀刃上。
當前,學校都在如火如茶的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對於美術課的教學改革,我覺得,在探索教學新模式,尋找教學新方法的基礎上,不妨再從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方面作些思考,下些功夫,讓藝術的教學在藝術化的教學中達到最美,實現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⑷ 我想當美術老師,要通過一些什麼考試有些什麼課程需要學習
如果你是美術學(師范)的話,相對有優勢,如果不是的話,比較有難度。
各省各地的考試是不同的,我們這里你首先要拿到教師資格證,教師資格證是用普通話等級考試合格證,心理學之類的合格證書換取的。
我想問下,你大學是學美術的嗎?不是的話很慘哦。我去年是學藝術設計的,後來轉進美術學師范,課程很多:例如 毛筆字(楷書,行書) 油畫(山水,景物,人物) 國畫(人物,山水,花鳥) 素描( 人頭,半身)水粉(景物) 速寫 教育心理學 教育技法 版畫 教育研習 教育實習 教育見習 寫生(什麼都有) 電腦美術 教師語言藝術(普通話) 美術史(中國,外國) 水彩教學 微格 招貼畫 人體藝術解剖學 透視學 美術概論 美學 教育學原理 還有必要的一些設計基礎的學習。以上僅僅是專業的學習,外加很多其他科目,我讀師范專業一周剛好60節課,很苦的。而且很多理論是閉卷考試的!
美術老師可不好當,就業壓力很大,學的東西太多,學不精的。而且考試也很麻煩。
首先是參加你戶口所在地的(市級)的專業考試,各地不同,有國畫 油畫 書法 素描 速寫 還有的地方考專業知識(答卷)。之後就是考說課(包括語言,板書,教學內容等等,大概1小時准備)
⑸ 學習美術的感想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關注孩子的藝術發展,美術教育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教育教學的重點。新《課標》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這一論述充分說明基礎美術教育不是專業美術教育,而是一種生活美術教育。因此,我們要充分結合美術教材的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生活、充分感受生活、大膽創造生活,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從而構建生活化的美術教育體系。
一、觀察生活――發現美。
「生活中到處存在著美,關鍵是給兒童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每個人的觀察角度不同,所以發現的美也就不同。現實生活對兒童畫畫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兒童的繪畫能力並不是單靠老師通過講授技法就可以教出來的,為他們創造一定良好的成長環境,激發他們熱愛生活、表現生活的繪畫興趣,才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事。因為美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美的藝術幾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美即生活。理解生活,才能理解美、創造美。只有植根於生活世界,並為生活世界服務的教學才是具有強烈生命力的教學。
1.采擷生活,提高審美認識
美術課程改革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應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使學生產生共鳴,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講《會變的線條》一課時,我讓學生從自然和生活中尋找美麗多變的線條,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多種線條:黑板邊的直線、窗外護欄上的螺旋線、老師頭發上的波浪線、花盆邊上的弧線、花葉子上的鋸齒線……,這樣的引導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新課,同時又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復習了以前學過的線條。接著我又進一步引導他們發現,原來在我們的身邊藏著這么多美麗的線條,而且它們多種多樣、變化多端,美化著我們的生活。創作中我又啟發學生想像微風中的柳條、大風時散亂的頭發、沙漠中一層層的沙子……學生輕松地畫出自己熟悉而又富有美感的線條,他們的作品便充滿了韻律。這樣既結合了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使他們有更多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受美、鑒賞美,又使學生認識到藝術表現手法來源於生活,藝術中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節課既培養了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又提高了他們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走進自然,強化審美感受
「課堂不等於教室。」以往的美術課通常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教材傳授技能,然後讓學生坐在課堂里臨摹,或憑記憶冥思苦想,不但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而且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慾望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學習,結果學生不但畫不好,更不會有創意。因此教學中,要根據教材組織學生以寫生、采風等方式,到大自然中去感悟,這樣孩子們不但興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實感,而且在寬松愉快而自由的環境里,也會陶冶個性和情操,同時為美術的創作增添了不少素材。如舉辦《我是小小畫家》活動,雖然只是改變了場地,但是當學生背著畫夾,坐在校園里寫生時,那種感覺完全不同,清新的空氣,開闊的視野,令人身心愉悅。其他同學羨慕的眼神,令寫生的學生個個神氣十足。校園里熟悉的一切在同學們的眼中,一筆一筆的創作是那麼的新鮮與美麗。學生的作品雖然還很幼稚,但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學生享受著室外創作所帶來的那份喜悅與快樂。因此,我們美術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融入社會,讓學生嗅出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麗、品嘗生活的快樂,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描繪生活、創造生活。
二、實踐生活――體驗美。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學生體驗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感悟到生活的美醜現象。生活中的碧海藍天、紅花綠柳、高樓大廈、市井人群、民俗民風、悲歡離合……都是學生難以忘懷的。對這些生活場景的耳濡目染,他們談起來津津樂道、各抒己見,畫起來直抒胸臆、色彩斑斕。作為美術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說真話、訴真情,對學生的情感加以引導、發展,增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術的感悟。
1.創設生活情境,體驗快樂感受
陶行知先生認為:在自然的生活中進行教育,創設生活化的環境更易於學生理解和接受。他認為,教師的職責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情境創設一定要與學生的生活興趣結合起來。因而,我們在美術教學中要努力創設一種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情境內容和方式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自然貼切,緊扣主題。如,在講《奇妙的爬行》一課時,導入新課環節中我播放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動畫片,創設了一個動物園的情境,引導孩子們找一找功畫片中的爬行動物,並把課堂變成一個爬行功物的展覽廳,讓學生們模仿動畫片中看到的和自己喜歡的爬行動物,使他們很快地進入到教學活動中,並以此引出課題,輕松地在動畫中欣賞美、感受美。學生們把自己幻想成一個微觀世界裡的小動物,我帶領他們閉上眼睛進入奇妙的大自然。我們不再是直立行走的人類,而是渺小的爬行動物,周圍的事物會怎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能想像到的一切,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既營造了活躍、歡快的課堂氛圍,同時又讓學生體驗到了平日中忽略的快樂。從而培養他們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在奇妙的爬行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激起內心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繪畫藝術的情感。
2.調動生活經驗,開闊表現視野
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應是知識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結合,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對美術的探究與感悟。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來再現生活,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如《下雨了》一課,可以在教室里掛上一些雨傘、雨衣、雨帽等雨具,再放一段下雨時的錄音,讓小朋友閉上眼睛去體驗、去想像,在大街上、在學校里、在田野里、在樹林里你都看到了一幅幅什麼樣的雨中情景。同學們的思路會拓展得很寬,有的說看到了放學時校門口開滿了傘花,有的說小花小草洗了個澡感到舒服極了,還有的說看到了傘被風掀翻的趣事……。從學生們所描述的情景中可以看出,孩子們運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拓寬了表現視野,從而把日常生活中美麗的雨景留在了畫面上,激發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把小雨的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一顆顆天真無邪的童心自然會長出想像的翅膀,結出愛心的果實。
三、表現生活――創造美。
美術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好方法,即從重視教學的知識價值,轉向到重視教學的生活價值。學生通過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他們的內心會充滿對生活的熱愛與激情,並急於將它表現出來。教師要啟發學生充分調動自身潛能,選取適合表現美的物質材料,經過藝術想像,藉助藝術語言表達出自己的審美情趣,嘗試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創造生活的美。
1.多彩的生活,真情的表達
美術教育不是培養藝術家,而是要培養熱愛生活、內心充滿美、創造美好生活的人。教學中把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如,母親節來臨之際設立課題《我為媽媽獻真情》,引導學生動手用拼貼、拓印、繪畫等方法製作一張賀卡、寫上一句真心的話送給媽媽,在暖暖溫情中體會創作的樂趣,感受美術課的獨特魅力。美術課不是簡單的繪畫,美術課是一種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活動。一雙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顆感受美的心,一雙雙創造美的手!一種信念在每一次的動手創作中、每一次繪畫活動中得以升華。我們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手中的畫筆表現出來,用藝術語言表現生活的縮影,放大生活的趣味。學生們每天都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在家裡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起生活,他們之間有著許許多多溫馨的生活畫面,或郊遊、或購物、或嬉戲……當學生傾注自己的全部感情去創作時,這一個個精彩的瞬間都定格成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畫面:《過春節》《演電視》《節日的裝飾》《介紹我喜歡的玩具》……這些畫面都洋溢著愛的氣息,散發著濃濃的幸福與溫馨,讓人從有限的畫面想到無限的畫外,感受畫中的情,聽到畫外的音,真實的生活在畫中升華。
2.利用廢棄物,美化生活
審美體驗是學生成長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學生生活的一種基本方式。學生的審美體驗從哪裡來?從活動中來,從做中來,因而杜威先生把「從做中學」奉為至上的教學信念和法則。
生活中有許多普通的物品、廢舊的材料,它們看似平淡無奇、廢棄無用,可是只要同學們發揮豐富的想像力,運用靈巧的雙手把它美化一下,就能將它們變成一件件獨具魅力的藝術品。有一次上《面具》,一名從不帶用具的學生從地上揀了些別人的剩材料竟然也做出一件作品――大腳板海盜先生,同學笑他做的醜陋,我卻在全班表揚了他,表揚他的廢品再利用,表揚他的大膽設計。那是他第一次站在講台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每一朵花都需要陽光,需要精心的呵護才能長大。你看,那造型奇異、活靈活現的紙盒――《可愛小動物》,那繪制在各種酒瓶上的大膽圖案――色彩艷麗的《漂亮的瓶子》,那創意無限的塑料瓶筆筒――《做筆筒》,還有那《巧用紙餐具》中百變的紙盤娃娃、紙杯小豬、昂首前行的烏龜……當孩子們把一個個廢舊物品變成一件件有趣的工藝品、或成為大家喜愛的玩具、或成為互相贈送的禮品、或擺在屋子裡點綴生活的裝飾品,他們會為自己感到驕傲,會對現實生活充滿激動和自豪,會對未來生活有一份美好的憧憬和無限的遐想,從而使一顆顆幼小的心靈對生活的感悟、對生活的熱愛會更豐富、更真切。
教育家杜威說: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是美術得以生長的土壤,美術讓生活更加精彩,美術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我們要引導學生閱讀「生活的教科書」,讓他們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感悟生活。讓我們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機會,多給孩子一些陽光,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打開孩子創作之門,燃起藝術之花。
⑹ 我想當美術教師該學什麼專業
可以學繪畫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素養,並具備繪畫藝術創作、教學、研究等方面的能力,能在文化藝術領域、教育、設計、研究、出版、管理單位從事教學、創作、研究、出版、管理等方面丁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繪畫專業設有油畫、中國書畫、插圖三個專業方向,培養有志於振興中華藝術、有良好職業素質和獨立創作能力的繪畫專業人才。該專業以「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理念組織教學。
低年級主修繪畫基礎、繪畫專業基礎和專業理論課程。高年級進入工作室,由相關工作室教授主持教學,引導學生進入專業領域,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
(6)美術教師學習擴展閱讀
專業知識:
美術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這些文化基礎知識不僅僅包括美術常識、美術史知識,還包括與美術學科關系密切的知識,如:文學、歷史、地理、教育學、心理學等。
在新課程標准中也強調了美術學習活動要加強與其他學科,與現實社會等方面相綜合,這綜合的基礎是必經建立在美術活動的指導者、引導者美術教師廣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
美術教師必須有較嫻熟的美術技能。美術是一門帶有技術性的學科,美術教師不可避免的要進行示範、展示,讓學生能直觀的學習,因此美術教師無論在各類形式的繪畫上,
還是各類形式的美術設計上都應具備一定的技能,這是很全面的要求,對我們中學美術教師來說,絕不能僅僅滿足於大學所學所練的那些美術技能,必須在工作的實踐中不斷學習、全面的提高。
⑺ 美術教師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輔導
第一,尊重學困生。在對學困生實施教育時,班主任應尊重學困生,激發其自尊、自愛。因為學困生一般都有較重的自卑心理,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的同學,但又有較強的自尊心,對老師的當面批評或指責,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厭煩情緒。所以,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與其平等溝通,真誠投入,用愛心去改變學困生的心理環境,幫助他們克服自卑感。
第二,挖掘閃光點,及時激勵。每一個學生都有其閃光點,學困生也不例外。比如,勞動積極,體育項目較好。班主任可以抓住這些優點去發揮他們的長處,在班會課上表揚他們,讓其慢慢變得自信。因此,班主任要善於去尋找學困生的「閃光點」,使它成為指引後進生的一盞明燈,指引他們看見自己的長處,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第三,家校聯合,持之以恆。轉化學困生,需要學校、家長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同步教育,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班主任要幫助家長建立科學的育人理念和方法,與家長及時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激勵孩子,激發其興趣,對孩子充滿耐心,給予信任,願意給他們一點時間去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