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科研小組研究
1. 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反應[可用aA(g)+bB(g)cC(g)表示]化學平衡的
(1)反應Ⅰ中恆壓下溫度升高,α(A)減小,即升高溫度平衡向左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由p1>p2知恆定溫度時壓強越大,α(A)越大,即增大壓強平衡向右移動,說明此反應為氣體分子數減少的反應(a+b>c),即為熵減反應,△S<0.放熱、熵減反應只能在低溫下自發進行,
故答案為:放熱;減少;低溫;
(2)反應Ⅱ中T2溫度下反應先達到平衡狀態,說明T2>T1;溫度越高,平衡時C的物質的量越小,即升高溫度平衡向左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
故答案為:<;放熱;
(3)反應Ⅲ中同一溫度下,增加B的物質的量,平衡向右移動,φ(C)增大,但當B的物質的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對C的稀釋作用會大於平衡右移對C的影響,φ(C)又減小,出現如圖所示的曲線.若T2>T1,溫度越高φ(C)越小,即升高溫度平衡向左移動,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
故答案為:放熱;
(4)反應Ⅳ中在恆溫下壓強變化對α(A)沒有影響,說明壓強變化不能影響平衡,此反應為氣體分子數不變的反應(a+b=c),反應過程中熵變很小,△S≈0,若T1>T2,恆壓下溫度越高α(A)越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右移動,正反應為吸熱反應,△H>0,則△H-T△S>0,反應不能自發進行,
答:不能自發進行.
2. 某學校化學科研小組從文獻資料上獲得如下信息:NaHCO3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緩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
3. 某學校化學科研小組從文獻資料上獲得如下信息:NaHCO3在潮濕的空氣中會緩慢分解成Na2CO3、H2O和CO2。為C
(1)Na2CO3
(2)[(b-c)/44]*22400
(3)元素守恆定律(碳元素守恆) 2(VmL/22400mL/mol)
4. 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它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時,
A、根據圖象可知,a、b、c各點中B的起始物質的量依次增大,則反應物的濃度依次增大,反應速率依次增大,故A錯誤;
B、根據圖象可知,a、b、c各點中B的起始物質的量依次增大,對於可逆反應來說,增大一種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或濃度,有利於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另一種反應物的轉化率增大,則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a<b<c,故B錯誤;
C、若T2>T1,由圖象可知溫度升高生成物的物質的量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分析移動,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C錯誤;
D、對於可逆反應來說,增大一種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或濃度,有利於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生成物的物質的量增多,故D正確.
故選D.
5. 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的影響,得
A、根據圖象可知,a、b、c各點中B的起始物質的量依次增大,則反應物的濃度依次增大,專反應屬速率依次增大,故A錯誤;
B、對於可逆反應來說,增大一種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或濃度,有利於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生成物的物質的量增多,所以達到平衡時,AB3的物質的量大小為:c>b>a,故B錯誤;
C、若T2>T1,由圖象可知溫度升高生成物的物質的量增大,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分析移動,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故C正確;
D、根據圖象可知,a、b、c各點中B的起始物質的量依次增大,對於可逆反應來說,增大一種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或濃度,有利於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則另一種反應物的轉化率增大,則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a<b<c,故D錯誤.
故選C.
6. 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得到如下變化規律(圖中p表示壓強
A.反應Ⅰ的特點是正反應方向為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結合圖象,壓強增大A的轉化率應增大,所以p2>p1,它隨溫度的升高A的轉化率降低,所以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故A錯誤.
B.關於反應Ⅱ由圖象可以看出T1條件下達到平衡所用的時間少,所以T1>T2,而在T1條件下達平衡時n(C)小,所以說明低溫有利於C的生成,故它主要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B正確;
C.關於反應Ⅲ,由圖象可以看出,T2條件下C的平衡體積分數大,因此當T2>T1時正反應為吸熱反應△H>0,而當T2<T1時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故C正確;
D.關於反應Ⅳ,由圖象可以看出T2條件下A的轉化率大,因此當T2>T1時,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因此正反應為吸熱反應△H>0,故D錯誤.
故選BC.
7. 求一個化學科研小組名
新光化學科研團隊
8. 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反應(可用aA(g)+bB(g)cC(g)表示)的化學平
A、由反應1圖可知,增大壓強,A的轉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動,說明正反應是熵減的反應,升溫平衡正向移動,說明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根據△G=△H-T△S可知,該反應在低溫度時更容易自發進行,故A錯誤;
B、由圖可知,T2的起始斜率大於T1,說明T1<T2,升高溫度,C的物質的量減小,平衡逆向移動,說明正反應是放熱反應,故B正確;
C、如果反應III中△H>0,要使生成物C的體積分數增大,則應當是T2<T1,故C錯誤;
D、溫度越高,反應物的轉化率越低,說明該反應為放熱反應,△H<0,該反應容易自發,故D錯誤;
故選B.
9. (2010合肥一模)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2(g)化學
A.由圖可知,橫坐標為B2的物質的量,增大一種反應物的量必然會促進另一種反應物的轉化,則B2越大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越大,即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b>a,故A正確;
B.a、b、c三點為同一溫度下的平衡,溫度相同,平衡常數相同,所以a、b、c三點的平衡常數相同,故B正確;
C.由圖可知,B2起始相同時,T2對應的AB3的含量大,則若該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則T2>T1,若該正反應為放熱反應,則T2<T1,故C正確;
D.b點AB3的體積分數最大,則反應物的物質的量之比接近等於化學計量數之比,反應物均為雙原子分子,所以平衡體系中A、B原子數之比接近1:3,故D錯誤;
故選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