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南京藝丹美術

南京藝丹美術

發布時間: 2020-11-24 03:29:04

1. 國畫是學學工筆難,還是寫意的難啊我覺得國畫很有意味,不知道怎麼選。南京有這樣的學校嗎

這個沒有什麼難不難的 都是從零學的 一般學寫意挺好的。南京邦元 你去看看 。我同學在那學的 了解好了再報哦 呵呵

2. 南京古代繪畫名師資料

先說位女畫家~
顧眉(1619-1664年),字眉生,一字眉庄,上元(今江蘇南京)人。秦淮名妓,後為崇禎進士龔鼎孳(字孝升)寵妾,改姓徐,號善財君、梅生,時稱橫波夫人。她才貌雙全,精詩擅畫,通曉音律。尤以撇筆畫墨蘭為人稱絕,與以畫蘭著稱的馬守真難分伯仲。清張庚《國朝畫征錄》稱其:「工墨蘭,獨出己意,不襲前人法。」古代女畫家無論閨閣還是妓家,她們的畫不為人所重,其原因之一是她們在創作上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顧眉畫蘭能不襲前人之法,實屬難得。
圖片~http://www.haogushi.com.cn/Img2006/0682923141768810.jpg

南京的金陵八家,以龔賢為
首,包括樊圻、高岑、鄒□、吳宏、葉欣、謝蓀、胡□,
他們遁跡山林,潔身自好,重視師法自然,主要描寫南
京一帶風光,揭示山川之美,抒發真切感受,廣泛學習
前人之長,以扎實的功力,力求突破成規,創立新意,風
格雖各有不同,但均具有清新怡人的意趣。同時,稱譽
南京的還有陳卓、王概、柳□、張風等人。

龔賢,字半千,清金陵畫派領袖人物。他在《半千課徒畫稿》中說:畫家四要為「筆法,墨氣,邱壑,氣韻」,並強調「筆法要健,墨氣要活,邱壑要奇,氣韻要雅。」他還在《畫訣》中說:「畫石外為輪廓內為石紋,石紋之後用皴法。」 還說:「石紋者,皴之現者也,皴法者,石紋之渾者也。」 因此,龔賢之山水,看去往往渾然一氣,沉雅深厚,墨韻無窮。
一般畫人求墨韻往往以濕墨塗抹,而龔賢明確指出:「墨言韻,明其非濕也,潤墨鮮,濕墨死」,具體指出;「皴法先干後濕,故外潤而有骨,若先濕後干,則死墨也。」 以其言論參其畫法,可知龔賢之「潤」 ,實乃濕度適可,關鍵在於皴染之時能見筆,如太濕,則墨汁粘滯,筆墨相礙,渾沌一片,是為「死墨」。
http://www.gg-art.com/include/viewDetail.php?columnid=30&colid=418

清後期的山水畫
吳慶雲(?-1916),字石仙,號潑墨道人,以字行,上元(進南京)人,寓上海。山畫山水,參以西法,描繪煙雲雨景,能出新意。傳世作品有故宮博物院藏《劍閣雲深圖》軸、中央美術學院藏《海州全景》通景四條屏等

南京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丹青高手,他們在我國繪畫史上都不同程度地佔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就繪畫藝術的創造和成就來說,無論是人物、山水、花鳥,其祖師多出於南京。許多繪畫藝術上的典籍趣談、奇聞逸事多在南京發生。在我國的繪畫歷史上,南京是一個重要的不能迴避的地點。三國東吳時,有擅畫龍虎和人物而冠絕當時的曹不興,曹長年作畫於建業,是中國第一個畫佛像的人。有一次他為孫權畫屏風,誤落墨點,旁人為他惋惜,只見他不動聲色,隨機應變地利用這滴墨跡畫成了一隻蒼蠅。孫權觀畫時以為是真的,竟舉手揮之,「誤筆成蠅」遂成畫壇美談。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最有名的大畫家,他擅長畫人物,神情畢肖,有時竟好幾年不點眼珠子,實為長期觀察體會對象的神情,力求從眼睛表達出神情個性。顧愷之多才多藝,還工書法、詩賦。二十多歲時,即為南京瓦棺寺繪《維摩詰像》壁畫,光彩耀目,引得觀者蜂擁,該寺由此收得捐資一百萬錢。
南朝梁時,出了一位冠冕一代的大畫家張僧繇。尤以人物畫名動當世。他的人物畫能使觀者有「對之如面」之感。梁武帝每當思子心切,則令張乘車到各地繪諸王(子)肖像帶回,見到這些畫像,即如見子一樣,也就心滿意足矣。張僧繇還擅畫龍,相傳於金陵安樂寺畫龍,點睛後破壁飛去(即成語畫龍點睛)。
南唐定都金陵,由於中主李王景,後主李煜都愛好文藝,以致所設的南唐畫院中涌現出一批頗有才乾的丹青妙手。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與王齊翰的《挑耳圖》,皆為傳世之作,尤為後人稱譽。南唐亡國後,他們大都隨李後主到了北宋首都卞京,參加了北宋畫院的工作,為宋代畫壇的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由於政治中心的北移,南唐以後,作為反映經濟基礎和為政治服務的繪畫藝術,其活動中心也隨之轉移。在元代,金陵畫壇雖有艾宣、郝澄、馬琬等少數知名畫家,但流傳的作品甚少。
明初定都南京,畫院復立,但朱元璋無辜殘殺了許多畫家,致使畫家們戰戰兢兢,不敢隨意落筆,畫界受到嚴重束縛。永樂遷都北京後,南京作為陪都,政治、經濟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古都畫界又呈現一派活躍景象。張復陽、吳偉、徐霖、、陳芹等都是名滿南北的畫苑名流。他們的畫技,有的是吸取浙派的風格,有的是自具獨異的技巧。在創作上,有的以布局新穎見奇;有的以意境深邃取勝。張復陽兼擅山水、人物、草木,吳偉精山水,尤工人物。某年春日,他游杏花村,因口渴向一老嫗討茶喝,次年舊地重遊,聞老嫗已去世數月,即憑回憶為她繪像,「與生無異」,老嫗之子見像大哭不休。徐霖長於花卉翎毛。史忠十七歲方會說話,外呆而內慧,人以痴呼之。其山水尤為世人稱譽。陳芹則善寫竹,當時吳門畫派主將沈周、文徵明對史忠、陳芹也推崇備至。他們如春蘭秋菊,各集一時之秀。到了明代後期,南京秦淮河畔還出了一位頗有名氣的畫蘭名家———馬湘蘭。馬為秦淮歌妓,不但精通音律,而且繪畫造詣很高,其畫筆墨瀟灑恬雅,饒有風致,尤以畫蘭更為應手。她的畫在國外也被視為珍品。明末南京畫家代表人物,當推楊龍友,楊工詩善書,擅畫山水。他為李香君所濺之血繪制「桃花扇」的故事廣傳於世,後抗清兵敗被殺。
清代中期,南京畫壇的代表有羅火亘、崔瑤、孫人俊、張寶、張西耆、陳太占、石庄和尚等。他們能不受盛極一時的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王原祁)泥古畫風影響,以其潑辣豪邁的風格打破「正統派」形式主義統治。雖然都是山水畫名手,但又各有所長,其中孫人俊尤擅畫驢,崔瑤、陳太占精於寫松。
太平天國時期,南京出了一位擅長山水畫的老畫師——虞蟾。他從揚州來到天京(南京)參加太平天國眾王府的壁畫創作。虞繼承揚州畫派優良傳統,筆墨潑辣放縱,是太平天國時期的代表畫家。天京淪陷後,老人矢志不與清廷合作,回到家鄉揚州隱姓埋名「以畫山水糊口」,可以想見,這位天國畫家一定是在凄涼的晚景中度過自己的殘生。
晚清,新的上海畫派形成,他們的作品深為廣大市民欣賞。南京畫家中佼佼者有以畫雨景馳名畫壇的吳慶雲、工畫人物花卉的廖石琴、花鳥畫名家胡郯卿、井春芳等,他們都能與上海畫風交融貫通,相互影響,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吳慶雲是清末革新的山水畫家,用墨淹潤,其作品特點即以中西畫法融會貫通,雖參用西法,可細看又是古人遺產。廖石琴則仿效海派錢慧安的技法,而又有自己風格。胡郯卿學習吳昌碩的肆意揮灑,井春芳力趨任頤。此外,還有陳衡恪、肖泉、李瑞清也都是名滿南北的畫家。陳衡恪是名詩人陳散原長子。工詩文篆刻,畫山水花卉用筆蒼秀,尤善用中鋒描寫真景,自成一格。他也是大畫家齊白石的良師益友。肖泉畫山水仿清王宸,喜用燥筆側峰。清道人李瑞清,以書藝名震海內外。他將書法用筆創造性地運用到繪畫上,遒勁超逸,堪稱奇絕

3. 藝考美術費用具體情況

這個花費應該不菲的 如果想考學好點的院校的話僅自己練習或聽本回校老師授課提高是很有答限的,北方的話可以去北京學,五道口附近有很多美術培訓班 漆藝 丹青等都不錯的 價格方面若加上食宿要一萬左右的,藝術類本科學費也不菲的 都在一萬以上一般 加上生活費等開銷 一年應該不會低於兩萬 好友在央美讀 平時聽她講的 供您參考

4. 南京麥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怎麼樣

南京來麥騰文化傳媒自有限公司是2015-12-14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南京市棲霞區八卦洲街道大同生態產業園B棟辦公樓2-079。

南京麥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20113MA1MCRD438,企業法人王丹丹,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南京麥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組織文化藝術交流;婚慶禮儀服務;攝影攝像服務;展覽展示服務;會務會展服務;公關活動策劃;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設計、製作、發布、代理國內各類廣告;服裝、花藝、花卉、燈光設備、音響、桁架、舞台設備、汽車租賃;美術設計;手繪、電腦圖文設計、製作;舞台藝術造型設計、施工;工藝禮品、辦公用品、電子產品、服裝鞋帽、箱包、日用百貨、玩具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南京麥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報春圖誰畫的

參考答案: 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民諺

6. 娃娃六歲,南京邁皋橋這塊的,喜歡畫畫,還有熟悉的家長認識比較好的教畫畫的地方啊

營苑北路有一家藝丹小小畫家,挺專業的,人氣還不錯,每學期都會組織公園寫生或者美術館參觀,學期結束還有把一學期的作品做成精美的冊子,蠻用心的。學費貌似一學期五六百,貴了點。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