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技研究
小學科技活動課研究些什麼內容
1.科技活動方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活動方案是科技活動的藍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措施。
科技活動方案要體現科技活動的培養目標,科技活動的原則、科技活動的內容安排。
科技活動方案一般有以下兩種:
①整體科技活動方案:一所小學要有一個整體科技活動計劃,一般是一個學年有個大體的計劃,一個學期有一個詳細的科技活動計劃;一個科技社團要有一個整體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思路,每個學期要有具體的科技活動的方案;一個年級活動課程要有整體計劃,每個學期要有整體科技活動方案。
②一次科技活動的方案:每次科技活動都要有科技活動方案,這個方案要十分具體。
2.科技活動方案是人類科技活動和學生心理需求的結合
我們在前面已經論證了小學科技活動是人類科技活動的一部分,又是小學教育的一部分,科技活動要培養小學生的參與意識、要傳播當代科技信息。怎樣把當代先進的科學思想和小學生的心理需求結合起來,激發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科技活動,是編制科技活動方案中的一大難題。
當代高科技有哪些?一般認為,當代科學前沿有:揭示物質之謎、宇宙探索、地球科學、生命和智力起源、非線性科學和復雜性研究。當代技術發展的主要前沿有:電腦技術、通信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技術、新材料技術、激光技術、航天和空間技術、能源技術、交通運輸技術、環境保護技術、人體工程技術和新醫葯技術等等。
科學就是探索未知,科學前沿是人類探索未知的前沿,要不要讓學生知道?傳統的教育觀認為,沒有定論的假說是不能上教材的。對此,不少教育家提出過質疑。科學是全人類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科學是人類探索未知的過程,在科學的道路上,人們要前赴後繼,為什麼不把科學前沿的信息及時地告訴學生;為什麼不把科學的猜想、科學的幻想、科學的疑問告訴學生;在制定科技活動方案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把科學前沿信息編進去,而且要通過有趣的活動進行。
例如,要學生看一個打了小眼的紙箱子,學生都說什麼也沒看到,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不打開箱子怎樣探索「黑箱」的真相。讓學生查找「 黑箱系統 」這個科學詞彙,「黑箱」這個詞彙,激發了學生對科學前沿的興趣。
對於類似這種科學上無定論的現象,要不要告訴下一代呢?當然要告訴學生,問題是怎樣設計科技活動方案、怎樣激發小學生去探索。如怎樣探索飛碟之謎,切實的一種方法就是先研究一下碟狀飛行物能不能飛。在科學探索中,就是先做一個模型。科技輔導員通過半年的研究,利用簡單的方法在卡片紙上畫出圖,讓小學一年級學生剪剪貼貼,做個模型,看看飛碟能不能飛。
接著就讓學生討論,如果遇到飛碟應該怎麼辦?宇宙人來了怎麼辦?這個科技活動的設計難點就在於怎樣設計出小學一年級學生可以製作的飛碟模型,而且要90%的學生可以製作成功。這就要求科技活動的設計者既要深刻理解碟狀飛行物飛行物,又要十分了解小學生。
3.科技活動方案是教育者的創造性勞動成果
首先,要參與人類的科技活動,在科技活動中有所體會,要搜集大量的科技資料獲取知識背景材料。這是設計科技活動方案的第一步。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科技活動的指導者要親自參與科技活動,成為科技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無疑,參與人類的科技活動是一種創造性活動。
其次,要深入研究小學生,深入研究自己的學生,研究他們的心理情況,研究他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現狀,研究他們的個性特長……無疑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
科技活動方案的體現,也就是勞動成果的表現,包括科技活動方案、科技活動教材、科技活動器材、科技活動電腦軟體、科技活動場所設計等等。
(二)整體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思路
1.整體活動目標的確立
設計科技活動方案的第一步是確立科技活動的目標,科技活動的目標要符合總的科技活動的培養目標,又要具體可行。
整體科技活動的目標,一般以這項活動的教育結果——小學生在這項活動里的收獲來表示。
例一 某小學天文小組的整體科技活動目標: 激發組員對天文的興趣,擴大知識面,參與天文探索,培養探索精神、觀察力、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
例二 某農村小學飼養小組的整體科技活動目標: 結合本村養豬的實際情況,激發組員對參與本村養豬科技開發活動的興趣,要組員在本村養豬科技開發活動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
2.整體知識背景的研究
要確定科技活動的整體方案, 就要對相關的知識背景材料進行研究,例如,要編寫計算機科技活動的設計方案, 就要搜集計算機科技資料、研究本校的計算機設備情況, 選擇計算機軟體,了解計算機網路情況……
3.整體小學生情況的調查
要確定科技活動的整體方案,就要對整體小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
例一,某小學對學生科學素質進行調查的結果是操作能力比較差,該校就把本學年的科技活動重點確定為培養操作能力, 並且擬定了一系列的活動措施。
例二,某科技活動站計算機活動小組對組員情況的調查結果是,大部分組員已經掌握了WPS的基本操作,但是對Word不大熟悉、對計算機的結構不大熟悉,他們就把活動方案的重點放在Word上。
4.整體活動設計思路一例
夏令營活動設計思路:
小學天文、地理、氣象科技夏令營吸引了廣大小學天文、地理、氣象愛好者,深受他們的喜愛。
①確定夏令營活動目標。夏令營是使小學生過一段時間有一定組織形式有一主題的集體生活的一項活動,其目標是綜合性、多方面科學素質的培養,圍繞提高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及開拓知識視野等等。
②選擇夏令營活動內容。夏令營活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一期科技夏令營活動中可以是生物、地理、天文、科技製作、講座、寫科技小論文等內容,也可以是單一主題的。夏令營內容選擇應根據小學生身心特徵和條件而定,一般不宜太多太復雜。具體內容可從上述各項活動中選擇或組合拼配。如:白天進行地理考察調查,晚上開展天文觀察活動。
③設計夏令營活動方式。夏令營要建立「營委會」,營主任和下屬部門正職由教師擔任,而副職一定要由小學生擔任。一般要設立分管活動、生活、組織、聯絡等委員。下設小隊,一般以10人左右為宜,正副隊長則分別是由學生幹部擔任或委託教師擔任。營員由基層選拔、推薦。
④設計夏令營活動方案。夏令營活動參加人員較多,內容綜合性較強,因而要仔細周密地進行計劃安排,要動靜搭配,各種內容交替進行,最後要編排好活動日程表、組織系統和人員名單、營規營紀等。具體可從准備工作、開營式、每日活動、閉營式這個順序來設計。
⑤設計夏令營活動組織實施。首先,要考慮營服、營標、營旗、營禮、營歌;其次,要設計好開營式、閉營式,要搞得嚴肅、莊重、活潑、新穎。開營式要進行升營旗、唱營歌,授標志、宣布組建情況,營主任還要宣布本次科技夏令營的內容、要求,並正式頒布營規。閉營式主要是總結、表揚,以聯歡會形式為好,最後退營旗。夏令營時間一般是以3天至7天為好,低年級小學生可以舉辦「一日營」。
⑥設計總結評估。夏令營總結評估工作比較復雜,應從目標是否達到、組織工作做得如何、小學生興趣如何、思想性、科學性等方面來進行。
(三)一次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
1.活動目標的具體化
每一次活動都要有具體的活動目標,活動目標要具體化,切實可行。
例如,太陽能科技活動小組活動《製作太陽能汽車紙模型》活動目的:①培養學生利用太陽能的觀念,把利用太陽能和人類的能源問題聯系起來。(參與意識)②培養操作能力:主要是紙工操作的能力。③培養學生自己查找信息的能力:怎樣查找太陽能利用的科技信息?
2.知識背景材料的搜集
知識背景材料就是有關科技活動的科學知識,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材料,是教師要掌握、理解的東西。要教會學生喝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知識背景材料的搜集和研究,是設計活動方案的前提,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能否成功、對科技活動能否進行成功的輔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活動之前的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對知識背景材料的搜集情況、對有關知識背景材料的理解情況。
例如,太陽能科技活動小組活動《製作太陽能汽車紙模型》,太陽能是不會直接開汽車的,好辦法是太陽能轉化為電力,讓電來驅動電動機,把汽車改為電車。這里太陽能電池板就是很主要的部件了。模型里的太陽能電池板就在汽車的頂上。教師就要搜集有關太陽能電池板的資料。
3.對參加活動的學生的調查研究
在設計科技活動的方案的時候要對活動參加者的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作為設計活動方案的依據。
例如,太陽能科技活動小組活動《製作太陽能汽車紙模型》,經過對組員的調查,學生對太陽能熱水器,凹型太陽灶了解比較多,對太陽能電池了解少,對太陽能汽車了解更少。
4.對物質條件的調查研究
科技活動要使用器材、設備、工具、製作材料……有的科技活動要到一些地方進行觀察和考察,採集標本……在開展科技活動前,要對這些物質條件進行研究和調查,以防措手不及。
例如,太陽能科技活動小組活動《製作太陽能汽車紙模型》,要在每次活動前調查組員是否准備好了紙張、剪刀、膠水、尺子、鉛筆……
5.活動內容要點的制定
制定科技活動的內容要點是設計科技活動方案的關鍵,也是科技活動方案成功與否的關鍵。在確定了活動目標、搜集了知識背景材料、調查了學生情況、研究了物質條件以後,活動內容要點的制定就有了准備。
例如,太陽能科技活動小組活動:《製作太陽能汽車紙模型》內容要點:
①汽車和能源:通過讓學生搜集汽車和能源的信息,播放錄像和展示圖片,介紹汽車主要是使用汽油做能源的交通工具。汽油是有限的,使用汽油又會污染環境。激發學生對製作太陽能汽車的興趣。設計太陽能汽車的關鍵是怎樣把太陽能轉化成開汽車的動力?太陽能是不會直接開汽車的,好辦法是太陽能轉化為電力,讓電來驅動電動機,把汽車改為電車。這里太陽能電池板就是很主要的部件。模型里的太陽能電池板就在汽車的頂上。
②製作太陽能汽車模型:按照已經設計了的圖,要學生利用剪刀和糨糊製作太陽能汽車的模型。整個製作比較簡單,要讓學生自己看圖自己製作。
③要學生自己設計新的太陽能汽車,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要學生先畫圖,課外自己設計製作模型。
6.活動方式方法的制定
科技活動的方式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每次活動都可以不一樣。
例如,太陽能科技活動小組活動《製作太陽能汽車紙模型》。
①組織學生報告太陽能的利用信息、看錄像、圖片,要學生骨幹事前作好准備,學生講、教師輔導。
②組織學生製作太陽能汽車模型。也可以先進行製作,再讓學生自己介紹自己製作的模型,教師進行評價,再通過評價介紹有關知識。
⑵ 小學的科學研究計劃
我的猜想:螺絲刀之所以比刀柄細是因為他們利用了輪軸關系,更好的上螺絲 我需要的材料:螺絲刀與刀柄粗細相近的螺絲刀,兩枚釘子。
⑶ 小學科學的研究目標是什麼
一、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分目標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⑷ 小學科技活動課研究些什麼內容呢
《我愛你,漢字》說課稿
一.主題的產生
這又是一節作業評析課 , 我在黑板上了寫了一個大大的」贏」 , 因為這次作業很多同學把這個字寫錯了 , 我正在氣憤、苦惱之時 , 一隻小手舉起來了 , 是一向勤奮的張銳同學 , 我示意他發言 , 」老師 , 我知道怎麼記住這個字 . 」我心中一喜 , 請他快說出來 . 」我爺爺常常說 , 少說費話 ( 亡口 ) 珍惜時間 ( 月 ) 不浪費錢財 ( 貝 ) 做一個平凡的人 ( 凡 ) 那就」贏」得了人生 . 我就這樣記住了」一語驚醒夢中人 , 這充滿生活哲理的語言 , 不但教會了學生做人的道理又記住了這個字的字形和字義 . 是呀 , 中國的漢字 奇妙無比 , 每個字都有不同的風韻。你看 , 「太陽」這個詞,使你感觸到熱和力,而「月亮」卻又閃著清麗的光輝。「輕」字使人有飄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墜。「笑」字令人歡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淚。「冷霜」好像散發出一種寒氣,「幽深」兩個字一出現,你似乎進入森林或寧靜的院落。當你落筆寫下「人」這個字,不禁肅然起敬,並為「天」和「地」的創造贊嘆不已。
平常我們看書、讀報、寫信、作文都離不開漢字,它傳載著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 . 在生活中 , 不僅是我們交際的工具,也是我們人性魅力的展示。我想 , 如果結合我們語文學科的特點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 , 這對使我們的學生學好母語,了解漢字特點 , 感受漢字魅力 , 增強民族自豪感是大有幫助的 . 因此 , 我們就選定」我愛你 , 漢字」為本次活動的主題 .
二.活動目標
1 . . 通過綜合性學習,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 .通過社會用字調查,增強學生規范用字的意識,努力為純潔祖國語言文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3 .在書法作品的欣賞中,陶冶學生的情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4 .在活動中,學會制定計劃,並能統籌安排落實計劃的實施;學會撰寫調查報告。
三.活動資源與方法
搜集閱讀資料、開展社會調查研究、上網查詢、欣賞與學習相結合
四、活動時間安排
第一課時: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第二、三課時:分組活動。根據制定的計劃,通過多種途徑搜集調查、整理學習的資料。
第四、五課時:展示、交流活動成果。
五、活動過程
(一)、確定子課題,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一課時)
烏申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年齡、心理特徵都決定了他們做事往往從興趣出發。開課之初,我採用生動有趣的猜字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對了解漢字的興趣。如:口中含玉確如玉 ( 國 ) 台下心實無心 ( 怠 ) 「二個口又是什麼字?」 三個口是什麼字? 四個口是什麼字? 五個口是什麼字?六個口是什麼字?七個口是什麼字?八個口是什麼字?九個口是什麼字? 十個口是什麼字?學生七嘴八舌 , 議論紛紛 , 學生通過猜字謎,知道漢字是有形象、有色彩、有氣味的,孩子們這時學習興趣倍增,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順利進入了活動的主題。
「學貴有疑」,在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你還知道有關漢字的什麼知識?你還想查閱哪些方面的資料?」在學生充分質疑之後,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總結概括,產生了五個子課題:漢字的發展史、漢字對歷史文化的作用、漢字之趣、漢字的書法藝術。現代人與漢字
(二)、制定和交流小組活動計劃
古代孫武曾說:「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其實,我們無論辦什麼事情,事先都應有個打算和安排。在活動之初,就要讓學生明白有了計劃,學習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學習和工作的主動性。在這一環節, 教師要指導學生制定活動計劃工作 . 如 : 第二小組子課題是「現代人與漢字」他們制定的活動計劃 :
活動時間: 4 月 15 日
活動地點:社區內的各村
活動內容: 1 .調查在家的村民的識字量
2 .教社區里不識字的老人識字
3 .搜集錯字行動
成果展示: 村民識字量調查表 易錯字對比表
分 工: 組長:徐恆策 搜集資料:李主勝 田野 李煌寶
采訪:呂棋 記錄:田夢
指導識字的教師:全體組員
在學生制定好了計劃後 , 我問他們 : 假如村裡的人不想接受調查怎麼辦 ? 假如老人們覺得自己老眼昏花 , 不願跟你們學習漢字 , 你們將如何處理呢 ? 這一問 , 把興致勃勃的學生問傻了 , 於是 , 我告訴他們 , 制定計劃不但要切合實際 , 更重要的是要設想到實際操作時的困難 , 並提前作好准備 , 學生們又互相演練起如何勸說他人了 .
(三)、分組實踐
學生針對自己所選的子課題,分組對子課題進行研究。在這一環節,人人有機會發表意見,人人有機會動手操作,人人都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實踐的過程中,是傾聽者、指導者。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分工協作,明確共同的探究目標,明確動手前先動腦,教師要傾聽孩子們活動中的收獲並及時評價,不斷調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1. 讓學生在歷史長河中游弋 ——漢字發展史的探究
幾千年以來,我國的漢字一脈相承,不斷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載體。第一小組的子課題是 : 漢字的發展史 . 學生為了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體驗漢字的悠久文化。教師指導學生上網 , 訪問了許多網站如 :
從網上搜集了甲古文、 青銅器和石器上籀文等圖片,圖文並茂,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郭琳同學還把漢字 按時代和字體的對應列成表格,漢字的發展史使人一目瞭然;田耀敏同學根據象形字的特點,為有的字配上了圖片,使漢字 形體與意義的演變展現在大家眼前;還有的學生找來了 關於漢字的起源在歷史上的傳說,例如 「結繩記事說」 「八卦說」 「倉頡造字說」 等。教師在這一環節除了指導學生如何搜集資料和整理資料,還要分享孩子們收獲成果時的喜悅。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汲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發展。
2. 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覺醒 ——現代人與漢字
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漢字的,或者說漢字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兩者是不可分離的。第二小組的研究課題是 : 現代人與漢字 . 根據制定的計劃 , 他們在社區里進行了調查 , 調查社區人群的識字量 , 教社區老人識字 , 大家請看 , 這是第二小組的小老師們在上課呢 ! 在這次調查中 , 孩子們還發現許多漢字 , 遭受到人為的「侵害」 . 形近字混在一起用 , 有的字卻被人們讀一邊音。於是 , 他們又開始行動了 , 搜集了在大街小巷中的廣告牌子上、各種書籍報刊上、電視屏幕上出現各種錯字。並且把常用字中易錯的字與正確的字列出了對比表 . 這不能不讓我們覺醒:要讓人們規范使用漢字,還漢字以「凈」。學生在生活中探究,在實踐中覺醒。達到了讓規范使用漢字的教學目標。
3 .讓學生在文字世界中創造——漢字之趣
漢字,這些美麗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來就給使用它的人帶來了詩的靈性。看著這些單個的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字,每一個都蘊含著深刻的含義,看著它們,不能不讓人產生遐想。幾萬個不同的字形、幾十萬、幾百萬種奇妙的組合,足以產生遣使文字的快樂,甚至能在語義以外,尋求那種文字對人類思維和感官的想像力!漢字是高強度悟性的結晶,必能訓練出人的悟性。
有趣的漢字謎語、引人入勝的語言游戲深受孩子們的喜愛。第三小組研究的課題是 : 漢字之趣 . 學生在書海中搜集,到生活中去尋找關於漢字的有趣故事、謎語等,我還指導學生在文字世界中去創造 , 引導他們根據字形或字義進行創作。在這一環節,孩子們編的謎語、根據字義創作的圖畫,無不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和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4 .讓學生在筆鋒之間感悟—— 漢字的書法藝術
漢字的美不僅僅體現在它的語義上,更表現在它的形體結構上。在書法家的筆下,它們更能生發出無窮無盡的變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它們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像的天地,任你盡情飛翔與馳騁。
第四小組的子課題是「漢字之美」。他們小組成員搜集了中外名家的書法真跡的照片。采訪了武穴市書法協會的老師們 , 在采訪之前 , 我讓學生想好要問的問題 , 並列了采訪提綱 . 他們小組的郭慧妮還參加了書法培訓班 . 通過采訪書法名家和欣賞書法作品 , 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提高,在筆鋒之間有所感悟,感悟漢字的靈性,感悟漢字的藝術。
(四)、成果交流展示
◆小小展示台——漢字歷史大揭秘
學生提供的材料是多種多樣的 . 如,有一般文本的文字、圖片的,有在網上搜集到的電子文本,也有口頭介紹的……
◆ 小小故事會——「一字之差」的教訓
◆小主人在行動——我為規范用字出點力
在我們的綜合性學習計劃中,安排了一次較大規模的社會調查活動。請大家看看我們學生的展示吧。
教師提示注意的幾點 .
◆ 展示的形式多樣 .
實物類:書籍報刊、小型招牌廣告、商標……
照片類:大型招牌廣告、大型商品的商標、各種食物菜譜、各種商品信息……
記錄類:電視字幕、各種公文、信函……
其他 .
◆ 展示的內容全面
不規范的字與規範字對比表 .
簡單的調查報告 .
給有關部門的建議書 .
◆ 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門特殊的藝術 . 歷來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 .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喜歡書法藝術的人數不勝數 . 在綜合性學習的活動中,我們舉辦了一次書法作品展覽 . 看,我們的教室被大家布置成了書法藝術的殿堂 .
( 五 ) 評價反思
漢字 , 中華民族的瑰寶 , 這個我們天天相見的卻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的事物 , 通過本次活動讓我們對她已有所了解 , 有所感觸 . 也許學生對漢字的歷史與文化 , 還是」霧里看花」 , 也許學生為現代社會中不規范使用漢字的現象而困惑 , 也許學生對書法藝術似懂非懂 . 但他們關注漢字、熱愛漢字的熱情卻被點燃了 . 通過本次學生們明白了學習漢字的重要 , 明白了寫好漢字的重要 , 明白了漢字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
在這次活動中 , 我們也遇到了許多的困難 . 比如 : 我們搜集到的甲古文、青銅器上的籀文 , 我們卻沒人認識這些符號的什麼特點 , 代表著什麼 . 也無人請教 . 雖然這又是一個新的課題 , 但使我感到深深的不安 , 自己的知識貧乏 , 拿什麼奉獻給學生 ? 使我明白了在綜合實踐課程中 , 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了 . 再就是我的學生由於平時訓練較少 , 他們在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來的拘束、語言的貧乏 , 使調查采訪工作收效不大 . 農村學生受條件限制 , 能上網搜集資料的學生並不多 , 大部分小組需要老師的幫助 . 但可喜的是我們的學生已經從課堂走向了社會 , 開始了做一個新世紀的」社會人」的征程 . 雖然舉步為艱 , 但我相信付出必有收獲 .
⑸ 小學科學研究計劃
三種液體流動快慢比較的研究計劃
研究的問題:水、食用油、洗潔精哪種液體流動會快些?
所需的材料:水、食用油、洗潔精、滴管和平板玻璃一塊。
研究的步驟:
1、把平板玻璃搭在高台上,形成一個斜坡。
2、用滴管把水、食用油和洗潔精__滴__在玻璃板__的位置上。
3、觀察3種液體流動的快慢。
三種液體流動快慢的研究紀錄單
液體名稱 水 食用油 洗潔精
猜測
實驗結果
研究結論:
食鹽和小蘇打溶解能力比較的研究計劃
研究的問題: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樣嗎?
所需的材料:20克食鹽和20克小蘇打各一份、2隻各盛有30毫升水的燒杯、兩根攪拌棒。
研究的步驟:
1、將20克食鹽和20克小蘇打平均分成6小份。
2、取一小份食鹽加入其中一隻盛有30毫升水的燒杯中,用攪拌棒充分攪拌。
3、等食鹽完全溶解後再加入第二份食鹽,繼續攪拌。食鹽再完全溶解後,再加入第三份食鹽,再充分攪拌……直到食鹽不能溶解為止。把加入的食鹽的數量記錄下來。
4、按照同樣的方法把小蘇打一份一份加入到另外一個盛有30毫升水的燒杯中,用攪拌棒充分攪拌。當小蘇打不能溶解時,記錄加入的小蘇打的數量。
5、比較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數量。
食鹽和小蘇打溶解能力的比較記錄表
被水溶解的物質 30毫升水能溶解物質的數量
食 鹽
小蘇打
溶解能力的比較
⑹ 簡述小學生的研究與科學研究有什麼不同
、總目來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源,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分目標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⑺ 小學科學課題研究
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方案
-——植物生活條件的研究
一、 課題的提出:
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客觀事物是身邊的生物。上學期的科學課上同學們就提出了許多關於植物的問題。新學期開始,我們組織三年級各班學生學習了學校《窗檯綠化的觀察與研究方案》,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許多感興趣的問題。例如:植物為什麼長在土上?為什麼植物不吃飯也能長大?我認為利用窗檯這個同學身邊的「基地」,在三年級同學中開展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
二、活動內容:
各班根據季節的不同自行選擇綠化窗檯的植物,觀察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種植技術。
1.寒假開學(春季)開展種花養花活動。讓學生選擇花的品種,知道花的名稱,了解種子的萌發過程、條件;植物的移栽技術、影響移栽成活的條件。詳細記錄種子萌發,花卉移栽、成活的過程等。
2. 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幾種對比實驗: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沒有土植物能生長嗎?
3.對研究記錄整理、分析,提出各小組活動報告。
4.的冬季來臨之時,研究無土栽培技術,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走入社區,為社區服務。
三、活動的意義
1.讓學生自己動手種植、栽培植物,體驗植物、空氣與人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理解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保護環境的作用。從中受到環保教育。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種植、栽培植物的知識、技術與方法。使學生受到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
3. 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設計、想像、實驗探究、體驗一系列活動,發現和解決具體的現實問題。
4. 學生通過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去賣,去討價還價。
四、活動目的
使空曠的窗檯變得生機勃勃,凈化空氣,減少冬季感冒病的發生。同時,學生以小見大,由教室窗檯的綠化想到大自然的綠化。培養學生走入社區,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和品質。
五、活動目標
1.意識:培養學生關心環境的意識,教育學生關注自然、關注社會,培養社會責任感,鼓勵他們用新的思想和技術解決不同的問題.
2.知識: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種植栽培技術,適宜生活的土壤特點等。
3.態度:幫助學生獲得關心環境的感情,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引領學生積極參加科學實踐活動。
4.技術: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描述植物的生長狀態,生活習性,記錄、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整理、統計、分析調查資料。獲得判別和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5.參與;幫助學生理解個人對社會的作用,樹立信心,相信小學生也能搞科學,能夠用他們的意識、知識態度和技術,為家鄉、為社會做出貢獻。
六、活動類型
1.觀察:觀察植物種植嫁接的形態、記錄生長變化情況;觀察記錄教室空氣的干濕度。
2.調查:那些野生植物是人們喜愛的食品,人工栽培繁殖情況。
3.種植,在不同的時間播種的植物,種子的發芽情況,驗證植物能不能在不同的季節播種,長勢如何等。
4.嫁接:學習植物嫁接原理、技術和方法。
七.活動安排:
計劃2009年3月——2011年1月實施窗檯綠化活動
時間 課程內容 活動形式
2009年3月 各班成立小組,選擇課題,確定方案。種植、移栽花卉等植物。准備對比實驗材料(相同的種子、植株等) 討論、搜集、觀察、記錄、
2009年4月——2009年11月 栽培花卉,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生長條件 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總結。
2009年10月——2011年1月 進行無土栽培實驗,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植物 實驗、操作,觀察、記錄
各班參考選題:
1、 選擇一種(或幾種)植物,相同的小苗,生活在不同的環境,生長情況有什麼不同?認真記錄,分析原因,也許有新的發現。
2、 研究植物生長的條件。例如:植物生活需要陽光嗎?(燈光行嗎?);植物必須生活在土裡嗎?栽培植物為什麼要施肥?
3、 改變植物的生活習性,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例如:讓夜來香白天開花,室內充滿芬芳。
⑻ 小學科技課都有哪些內容
1、觀察星空
星空是漢語詞語,拼音是xīng kōng,指有星光的天空。
2、觀察航天器
航天器(spacecraft):又稱空間飛行器、太空飛行器。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在太空運行,執行探索、開發、利用太空和天體等特定任務的各類飛行器。
航天器的出現使人類的活動范圍從地球大氣層擴大到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引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飛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3、觀察生物
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並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
4、觀察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5、製作小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⑼ 小學生科學研究報告
那是一個星期天,我和媽媽一起到小區里散步,當入過演武池時,一股刺鼻的臭喂迎面撲來,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副景象:生活垃圾、死魚全漂在池面上;水裡的魚正吃著那些生活垃圾;有人把臟水往池子里倒……「媽媽,好惡心啊!」我捏著鼻子、板著一張臉對媽媽說。「是啊,這種『大肚子』魚賣到市場上,會讓多少人生病,甚至死亡。」媽媽意味深長地說。
這時,我想起在去外婆家路上看到的情景。
外婆家在城鄉結合部,那兒的工廠不斷地大量排放著廢氣、廢水,路上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工地不斷地發出些噪音,使附近的居民不得安寧等等,都使得這里的環境變差。我們周圍環境的污染,是人類在物質文明發展過程中,追求更高層次的生活時所產生的問題。
我們做過的問卷調查中,許多廈門市民認為廈門市區的環保工作做好了,卻忽略了城鄉結合部。還提出垃圾分類沒做好,應對市民加強宣傳力度,對市民亂丟垃圾的現象引起重視等意見。
我們只有正視現實、正視危機。除此之外,任何消極退避都於事無補。只要人人都為環保獻出一份力,我深信,總有一天我們與周圍環境又會和諧起來,而且將更持久,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