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銀燭文言文

銀燭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4 04:33:07

『壹』 文言文《銀燭》譯解

明朝天順年間,豐抄慶擔任河南襲布政使一職,按照程序巡察各縣。有一個地方的縣令是個大貪官,聽說豐慶要來了,十分害怕,就把銀子熔鑄成蠟燭的樣子送給豐慶。豐慶先前沒有察覺,後來侍者告訴他。豐慶故意說:「點燃蠟燭。」侍者說:「點了,可是不能燃燒。」豐慶笑著說:「不能燃怎麼能當蠟燭呢?」(於是)仍舊把它裝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還給縣令,並對縣令說:「你送的蠟燭不燃,換成能燃的吧,從今以後千萬別再這樣了。」縣令出來後,更加害怕了,就辭官走了。豐慶也沒有把這事告訴別人。
滿意請採納!

『貳』 文言文銀燭中,縣令"飾白銀為燭以獻」的目的是什麼

希望豐慶不要追查他的貪財行徑,保住官位

『叄』 小古文《冬》文言文翻譯什麼意思

《冬》,原文為:
冬雖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裝點春色;又感六花飛絮,滿地瓊瑤。獸炭生紅,蟻酒凝綠;狐裘貂帽,銀燭留賓;在尾兔毫,彩箋覓句:亦佳事也。至如駿馬獵平原,孤舟釣淺瀨:豪華寂寞,各自有致。
譯文:
冬天雖然嚴寒侵襲身體,可是梅花雪白、松樹青綠,裝飾點綴出春天的景色。又能感覺到雪花像柳絮般飛舞,落地之後就像滿地的美玉。點起炭火發出溫暖的紅光,所喝的濁酒形成了綠色;帶著狐和貂的毛皮做的裘衣帽子,點起銀白色的蠟燭挽留客人;拿著用兔子尾巴上的毛做成的毛筆,在彩色的紙上構思詩句,這也是佳話啊!至於像騎著駿馬在平原上打獵,坐著孤獨的小船在淺水的沙石灘上釣魚;既有豪華的享受,也有寂寞的獨歡,各自有不同的情趣。

『肆』 文言文豐慶智退銀燭中為,顧,語什麼意思

「看\」和「說\」的意思吧

『伍』 銀燭文言文讀音慶佯曰試什麼之

試爇【ruò】之,參考原文注釋及翻譯如下:

銀燭

明天順間,豐慶為河南布政使,按部①行②縣,縣令某墨③吏也,聞慶至,恐,飾白銀為燭以獻。慶初未之覺也。既而執燭者以告,慶佯曰:「試爇④之。」曰:「爇而不能燃也。」慶笑曰:「不能燃烏用燭為?」貯以故筐,明日盡還之。顧謂令曰:「汝燭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復爾。「令出,益大恐,輒解印綬而去。慶亦終不以銀燭事語人。

[注釋]:

①部:規定,程序。

②行:巡視,考察。

③墨:貪墨,貪財。

④爇[ruò]:點燃,焚燒。

譯文:

明朝天順年間,豐慶擔任河南布政使一職,按照成例巡察各縣,有一個地方的縣令是個大貪官,聽說豐慶要來了,十分害怕,就把銀子熔鑄成蠟燭的樣子送給豐慶。豐慶先前並沒發現這是銀子(後來才知道)。一會,侍者來拿蠟燭,豐慶故意說:「點燃蠟燭。」侍者說:「點了,可是不能燃。」豐慶笑著說:「不能燃怎麼能當蠟燭呢?」仍舊把它裝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還給縣令,並對縣令說:「你送的蠟燭不燃,換成能燃的吧,從今後千萬別再這樣了。」縣令出來後,更加害怕了,就辭官走了,豐慶也沒有把這事告訴別人。

『陸』 古文《銀燭》的翻譯是什麼

譯文:

明朝天順年間,豐慶擔任河南布政使一職,按照程序巡察各縣。有一個地方的縣令是個大貪官,聽說豐慶要來了,十分害怕,就把銀子熔鑄成蠟燭的樣子送給豐慶。

豐慶先前沒有察覺,後來侍者告訴他。豐慶故意說:「點燃蠟燭。」侍者說:「點了,可是不能燃燒。」豐慶笑著說:「不能燃怎麼能當蠟燭呢?」(於是)仍舊把它裝在先前的筐子中。

第二天,全部還給縣令,並對縣令說:「你送的蠟燭不燃,換成能燃的吧,從今以後千萬別再這樣了。」縣令出來後,更加害怕了,就辭官走了。豐慶也沒有把這事告訴別人。

出自:明代焦竑《國朝獻征錄》,原文:

明天順間,豐慶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縣,縣令某墨吏也,聞慶至,恐,飾白銀為燭以獻。慶初未之覺也。既而執燭者以告,慶佯曰:「試爇之。」曰:「爇而不能燃也。」

慶笑曰:「不能燃烏用燭為?」貯以故筐,明日盡還之。顧謂令曰:「汝燭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復爾。」令出,益大恐,輒解印綬而去。慶亦終不以銀燭事語人。

(6)銀燭文言文擴展閱讀:

主題:

選文寫了兩個人物:

一是豐慶這個人為官清廉,為人所敬仰;二是某縣令是個貪官,人們對貪官當然是嗤之以鼻。

人生在世,都會面臨很多誘惑。無論做官,還是經商,還是做學問,它們都會不期而遇。所以,只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遠離那些容易讓自己蒙受誹謗的事情和人物,才能保持自己的名譽。

豐慶不直接揭發縣令的行賄之舉,反而給對方留下了面子,讓他主動辭職,也不失為是做事講究方法的表現。

作者介紹:

焦竑(1540-1620年),字弱侯,號漪園、澹園,生於江寧(今南京),祖籍山東日照(今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大花崖村),祖上寓居南京。

關於遷到南京的事,焦竑在《與日照宗人書》中說道:「我祖武略公自國初以官游留南京,二百餘年矣!德、靖間,飢疫相仍,一門凋謝,只余吾父騎都尉一人耳。」

他父親焦文傑,號後渠,活到82歲。兄伯賢,曾做過廣東靈已知縣。明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會試北京,得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官翰林院修撰,後曾任南京司業。

明代著名學者,著作甚豐,著有《澹園集》(正、續編)《焦氏筆乘》《焦氏類林》《國朝獻徵錄》《國史經籍志》《老子翼》《莊子翼》等。

焦竑,他承接與發展了晚明「泰州學派」的思想革新運動,打破了程子朱子「理學」死守教條,把聖人看成不可企及的「聖人思想至上」對人們思想的束縛。

焦竑提出:「學道者當掃盡古人芻狗,從自己胸中辟出一片天地。」「芻狗」,是古人扎制的用以祭祀的泥、木偶。祭祀時,作為神聖之物,祭祀完,則棄之不用。

焦竑認為,古人的學說,作用如同芻狗,那是在當時需要下杜撰出來的,隨著事過境遷,而後人將這些無用之物當作寶貝,只能蔽固自己的聰明……

泰州學派是「中國封建制社會後期的第一個啟蒙學派」。它所倡導的「人皆可以為堯舜」「人皆可為聖人」,把「百姓」和「聖人」放在等同的地位,維護大眾利益(「百姓日用是道」說)。

尊重、重視人的價值,人人平等(「格物說」)……鴉片戰爭以後的洋務運動、維新運動、改良運動,無不受到「泰州學派」思想的影響。

他的吶喊,為人們的思想打開了一扇窗戶,走向了那個時代思想與文化的頂峰!焦竑以一位「網路全書式」的人物,與同一時代的海瑞、黃宗羲及其後的顧炎武、蒲松齡等人當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柒』 銀燭秋光冷畫屏出自哪首古詩

「銀燭秋光冷畫屏」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夕》。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內,
輕羅小扇撲流容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一作王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於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官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捌』 韋慶智退銀燭文言文翻譯

明朝天順年間,河南布政使豐慶為官清廉,經常到下面的各個州縣走訪,調查百姓生計,看看地方官員是不是稱職。
有一回,豐慶來到一個縣巡視,知縣是一個大貪官,當他得知豐慶來訪時,大為不安,深怕對方會查辦他,於是想到要賄賂豐慶,便打算給豐慶送一箱子銀子。
但這個知縣又深知豐慶向來清廉,若是硬給他送,他肯定是不會收的,於是知縣心生一計——他把白銀全做成蠟燭的樣子,外面再用一層不透明的紙包裹好。
見了豐慶,縣官拍馬道:「您就像這一根根為百姓照明的蠟燭,卑職實在是敬佩不已,特奉上這份薄禮,以示敬仰之情呀!」
由於外面有紙包裹著,豐慶一時便沒有察覺出這一箱子的蠟燭是用銀子做的,他覺得反正又不是什麼貴重東西,更何況寓意還很好,便欣然收了下來。
可沒過幾天,豐慶的一個侍從發現了蠟燭有異樣,於是趕緊向豐慶匯報:「這些蠟燭應該不是真蠟燭,更像是銀棒。」
豐慶心中一驚,立即明白了過來,但他立刻鎮定下來,淡淡說:「那咱們點一點,不就知道這是不是真蠟燭了嗎?」
侍從疑惑地問:「大人,這些蠟燭全都是用銀子做的,怎麼可能點得燃呢?」
豐慶便順勢說:「既然蠟燭無法點燃,那要它還有何用?誰送來的,就通知讓誰來領回去吧。」
第二天,那知縣灰頭土臉地來領「銀蠟燭」。豐慶告訴他:「你送的蠟燭我很喜歡,可惜是它們點不著,照不了明。你若真敬佩我,拿回去再換一箱能燃著的蠟燭來吧!」縣令聽後頓時羞得恨不得鑽到地縫里去。
順著對方的套路來,將計就計,綿里藏針,往往是戰勝對手的最好也是最輕松的方法。

『玖』 古文銀燭的翻譯

《銀燭》

朝代:明代

作者:焦竑

明天順間,豐慶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縣,縣令某墨吏也,聞慶至,恐,飾白銀為燭以獻。慶初未之覺也。既而執燭者以告,慶佯曰:「試爇之。」曰:「爇而不能燃也。」慶笑曰:「不能燃烏用燭為?」貯以故筐,明日盡還之。顧謂令曰:「汝燭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復爾。」令出,益大恐,輒解印綬而去。慶亦終不以銀燭事語人。

譯文

明朝天順年間,豐慶擔任河南布政使一職,按照程序巡察各縣。有一個地方的縣令是個大貪官,聽說豐慶要來了,十分害怕,就把銀子熔鑄成蠟燭的樣子送給豐慶。豐慶先前沒有察覺,後來侍者告訴他。

豐慶故意說:「點燃蠟燭。」侍者說:「點了,可是不能燃燒。」豐慶笑著說:「不能燃怎麼能當蠟燭呢?」(於是)仍舊把它裝在先前的筐子中。第二天,全部還給縣令,並對縣令說:「你送的蠟燭不燃,換成能燃的吧,從今以後千萬別再這樣了。」縣令出來後,更加害怕了,就辭官走了。豐慶也沒有把這事告訴別人。

《銀燭》出自《國朝獻徵錄》。

(9)銀燭文言文擴展閱讀:

《銀燭》選文寫了兩個人物:

一是豐慶這個人為官清廉,為人所敬仰;二是某縣令是個貪官,人們對貪官當然是嗤之以鼻。

人生在世,都會面臨很多誘惑。無論做官,還是經商,還是做學問,它們都會不期而遇。所以,只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遠離那些容易讓自己蒙受誹謗的事情和人物,才能保持自己的名譽。豐慶不直接揭發縣令的行賄之舉,反而給對方留下了面子,讓他主動辭職,也不失為是做事講究方法的表現。

明代人物傳記資料選編。一百二十卷。明焦竑(1540~1620)撰。

《國朝獻徵錄》約於萬曆中葉編成,搜集從洪武至嘉靖的十二朝的訓錄、方誌、野史、神道碑、墓誌銘、行狀、別傳等原始史料,以宗室戚畹、勛爵、內閣、六卿以下各官分類標目,無官者以孝子、義人、儒林、藝苑等目分別記載的體例編輯,從大臣到地方官吏,幾乎莫不有傳。

『拾』 《冬》文言文翻譯

小古文《冬》,原文為:
冬雖隆寒逼人,而梅白松青,裝點春色;又感六花飛絮,滿地瓊瑤。獸炭生紅,蟻酒凝綠;狐裘貂帽,銀燭留賓;在尾兔毫,彩箋覓句:亦佳事也。至如駿馬獵平原,孤舟釣淺瀨:豪華寂寞,各自有致。
譯文:
冬天雖然嚴寒侵襲身體,可是梅花雪白、松樹青綠,裝飾點綴出春天的景色。又能感覺到雪花像柳絮般飛舞,落地之後就像滿地的美玉。點起炭火發出溫暖的紅光,所喝的濁酒形成了綠色;帶著狐和貂的毛皮做的裘衣帽子,點起銀白色的蠟燭挽留客人;拿著用兔子尾巴上的毛做成的毛筆,在彩色的紙上構思詩句,這也是佳話啊!至於像騎著駿馬在平原上打獵,坐著孤獨的小船在淺水的沙石灘上釣魚;既有豪華的享受,也有寂寞的獨歡,各自有不同的情趣。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