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匡衡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

匡衡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1-24 04:40:19

A. 文言文翻譯 鑿壁偷光

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鑿壁偷光
詞目:鑿壁偷光

發音:záo bì tōu guāng

釋義: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典故: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匡衡勤學
葛洪
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衡能說《詩》,時人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鼎衡小名也。時人畏服之如是,聞者皆解頤歡笑。

B. 鑿壁借光的文言文翻譯

翻譯:

漢朝時,有一人叫匡衡,勤奮好學。 家裡很窮,白天必須幹活,晚上他才能讀書。但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他的鄰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對鄰居說:「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燭光透過來了。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用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2)匡衡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鑿壁偷光是一個漢語成語,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

啟示

由於匡衡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我們要學習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學習的恆心與毅力。

網路—鑿壁偷光

C. 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

翻譯: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

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3)匡衡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啟示:

由於匡衡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我們要學習鑿壁偷光的精神,學習匡衡不怕艱難學習的恆心與毅力。

主人公介紹;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今棗庄市嶧城區王莊鄉匡談村)人。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2]

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他曾拜當時的博士學習《詩經》。

由於勤奮學習,他對《詩》的理解十分獨特透徹,當時儒學之士曾傳有「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之語,是說聽匡衡解說《詩經》,能使人眉頭舒展,心情舒暢,可見匡衡對《詩經》理解之深。

但匡衡的仕途在一開始卻並不平坦。根據漢朝規定,博士弟子掌握「六經」中的一經,即可通過考試獲得官職,考試得甲科者,可為郎中,得乙科者為太子舍人,得丙科者只能補文學掌故。

匡衡九次考試,才中了丙科,被補為太原郡的文學卒史。但匡衡對《詩經》理解之深,已為當時經學家們所推重,當時身為太子的元帝也對其深有好感。

D. 文言文《鑿壁偷光》的翻譯。

【原文】

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
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好學但家貧無燭。鄰家有燈燭但燭光穿不過牆來。
在牆上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翻開書本就著燭光讀書。同鄉有個姓文的大戶、不識字,家中富有並且有很多書。於是,
自願到他家去做
,但不求報酬。主人奇怪地問他為何不求報酬。匡衡說:「我希望能把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大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匡衡苦學多年終於成了

寓意:在現在這么好的條件下,我們更要刻苦學習

E. 文言文;鑿壁偷光及翻譯,謝謝。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小名稚圭。他勤奮好學卻沒錢買蠟燭。鄰居家有蠟燭但光穿不過來,匡衡因此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同鄉有一大戶人家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給他做傭人卻不要報酬。主人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主人被其感動,就把書借給他。後來,他便成了學問家。
總結
出自這個故事中的一個成語是鑿壁偷光(鑿壁借光),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鑿破牆壁引來光線,現在這個成語形容人勤奮好學,刻苦學習的優秀品質,人們時常借這個故事來鼓勵孩子們用心學習。

F. 鑿壁偷光全文翻譯

鑿壁借光
《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

願得主人書遍讀之。

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G. 匡衡鑿壁借光的原文、翻譯和注釋,最好詳細一點的。

《鑿壁借光》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鑿壁借光》翻譯: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鑿壁借光》注釋:

不逮:燭光照不到

逮:到、及

乃:就

穿壁:在牆上鑿洞

邑人:同縣的人

大姓:大戶人家。

文不識:指不識字。一說,人名。

與:幫助

佣:僱傭。

佣作:做僱工,勞作。

償:報酬。

求:要。

怪:感到奇怪。

願:希望

資給:借,資助。

以:用

遂:於是。

大學:大學問家。

此文出自漢代·劉歆所著的《西京雜記·卷二》

(7)匡衡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西京雜記》是古代歷史筆記小說集。漢代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漢的首都長安。寫的是西漢的雜史,既有歷史也有西漢的許多遺聞軼事。

其中有人們喜聞樂道、傳為佳話的"昭君出塞",即宮女王嬙不肯賄賂畫工緻遠嫁匈奴;"卓文君私奔司馬相如",等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皆首出此書,且為後人為典故。

隋唐之際,特別是唐太宗繼位後,為了以史輔國,以古鑒今,非常重視編修歷史。

當時的史官們盡博採史籍"朝廷也"命天下計書"、"搜訪異本","盡收其圖書古籍",但由魏徵等人窮搜苦索而編纂的《隋書·經籍志》卻對《西京雜記》的真正作者未能考究出來,所以只好不著撰寫人。

400餘年後,宋人黃伯思在《東觀余論》中採取折衷說法,謂《西京雜記》書中事皆劉歆所說,葛洪采之。後晉劉胞等人編纂的《唐書·經籍志》則題名葛洪撰。

清朝末年,一批考證類的著作問世。但考證者對"西京雜記"一書真正作者並沒有考證出名堂,作補的也未補出個頭緒來。

作者簡介:

劉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駿,後改名秀,字穎叔,漢人,出居長安,為漢高祖劉邦四弟楚王劉交的後裔,劉德之孫,劉向之子。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劉秀。

建平元年(前6年),劉向去世,他復任中壘校尉,大司馬王莽舉為侍中太中大夫,遷騎都尉、奉車光祿大夫,復總領五經,繼父未竟之業,部次群書。

依《別錄》體例,更著為《六略》,又敘各家源流利弊,總為一篇,謂之輯略,以當發凡起例,總名為《七略》。是中國第一部圖書。

著錄圖書13219卷。其分類體系對後世影響極大。此後,南北朝宋王儉《七志》、梁阮孝緒《七錄》、隋許善心《七林》、宋代鄭寅《七錄》,均採用七分法。

該分類法盛行於東漢,東漢編修的宮廷藏書目錄如《蘭台書部》、《東觀新記》、《仁壽閣新記》均以《七略》為藍本。原書已佚,主要內容保存於《漢書·藝文志》可略其全貌。

H. 文言文之鑿壁偷光翻譯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原文

匡衡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8)匡衡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文章背景

本篇文章出自漢代劉歆所著的《西京雜記·卷二》。《西京雜記》是古代歷史筆記小說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漢的首都長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該書寫的是西漢的雜史。既有歷史也有西漢的許多遺聞軼事。漢代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

文章解析

講述了西漢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的人。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外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人物背景

匡衡(生卒年不詳),字稚圭,東海郡承縣(蘭陵縣匡王村)人。西漢經學家、大臣,以說《詩》著稱。元帝時位至丞相。

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卻十分好學,勤奮努力,由於家境貧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幫工以獲取讀書資用。

元帝即位後,任用匡衡為郎中,遷為博士,給事中。在後幾年裡,漢元帝十分喜好儒術文辭,尤喜愛《詩經》,曾多次親自聽匡衡講《詩》,對匡衡的才學十分贊賞,因此任匡衡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又代為丞相,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理全國政務。匡衡可算是因明經而位極人臣的典型。

匡衡任職期間,多次上疏陳述自己對朝廷政策的意見,陳述治國之道並經常參與研究討論國家大事,按照經典予以答對,言合法義,博得元帝信任。每當朝廷大臣討論政務時,匡衡總是引《詩經》為據。

元帝後期時,宦官石顯為中書令,他結黨營私,把持朝政,慫恿元帝加重賦役,剝削人民,但因有皇帝的寵幸,沒人敢觸犯他。成帝即位後,匡衡便上疏彈劾石顯,列舉其以前所犯罪惡,並糾舉他的黨羽,這是匡衡所做的最後一件鏟除奸佞,為漢朝廷盡忠的事情。不久,匡衡與同僚間漸有離隙,被人彈劾,貶為庶民,返回故里,不幾年,病死於家鄉。

I. 鑿壁偷光文言文翻譯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回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答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燭光,讓燭光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不識字,家中卻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對這件事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把主人的書都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資助給他讀,最終他成了大學問家。
匡衡能夠講解,人們為他編寫了一首歌謠說:「沒有人會講解《詩經》,請匡鼎(匡衡小名匡鼎)來。匡鼎來講授《詩經》,能解除人們的疑問和憂愁。人們都很敬佩他,聽他講解詩經的人都開顏歡笑。鎮上有個人講解《詩經》,匡衡前去聽講。同這個人討論《詩經》的疑難問題,這個人辯論不過他,對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著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說:「先生請留步,聽我和你討論剛才的問題。」那個人說:「我什麼也講不出來了。」不顧匡衡而去。
逮:到,及。

J. 匡衡鑿壁偷光文言文閱讀

鑿壁偷光,záo bì tōu guāng,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清正廉潔。匡衡小時候家境貧苦,上不起學,但是他特別渴望讀書求知,每天幫父母幹完活都會去私塾門口聽先生講課。
「那個窮小子匡衡又來偷聽我們上課了。」
「文大郎,他不是你們家的鄰居嗎?」
「匡衡,送你個蘋果。」文大郎把蘋果砸到匡衡的頭上,哈哈大笑的走開了。
這時先生走過來,說:「匡衡,你又來了。」
匡衡說:「是的先生,我很想學習。請問先生,是不是聽了您講的這些書,我就能學會所有的知識了呢?」
「不不不,這些書只是茫茫書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為真正有用的人,必須博覽群書,做到胸中有文章。難得你這么好學,你每天都可以從我這拿走一本書,回家要好好地讀,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就來問我。」
「真的!謝謝先生。」
「跟我來吧,我帶你去書房。」
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爺抓個正著,「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書背會了嗎?背不對看我怎麼收拾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莫我肯顧。逝……逝將去女。」
「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只見騎著牛的匡衡嘴裡振振有詞的從家門口路過。
文老爺看著匡衡,生氣地對大郎說:「你聽聽你聽聽,樂國樂國人家都背下來了,你真給我丟臉。今晚關你禁閉,背不熟別睡覺了!」
匡衡回到家高興地說:「媽媽,先生借我的書。」
匡衡母親看著微弱的光,「看不見就明天再讀吧!」
「啊?要是咱家有蠟燭就好了。」這時匡衡看見牆上透過一束光線,「亮是亮,可惜太細了,我來把它鑿大些。太好了,光線好像大了一些,可是還是有點小,再鑿大一些。哐哐哐,這下差不多了。」
正在背書的大郎聽見「哐哐哐」鑿牆的聲音,本來心裡很害怕,突然發現牆上出現了一個大洞:「有有有賊呀,有賊。」
文老爺聞聲趕來:「好哇,在我們家牆上鑿洞,想搶偷東西呀?小小年紀就學做賊,走,跟我去官府。」
「我不是做賊,我,我只是想看書。」
文老爺聽後,說:「給我看看可以嗎?」文老爺拿起書透過那一束光線,又說道:「真是一個好學之人哪!這樣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後你就到我家裡和大郎一起讀書吧!」
從此以後,大郎和匡衡一起學習。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