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啟蒙讀本答案
❶ 文言文啟蒙讀本的答案雞感恩
有個外出者來在下雨天晚上行源走,就到朋友的家中投宿.朋友看到有客人來,很開心,就殺了雞招待他.這個外出者憐憫那隻雞,假裝說吃素,主人就不殺雞了.夜裡睡到三更時分,夜行都忽然聽到雞叫聲很急促,以為是黃鼠狼來了,就起來趕黃鼠狼.然後牆倒了,正好是客人的那間房.主人也被驚醒而起床,以為客人被壓死了,點了蠟燭去尋,發現客人在雞籠的旁邊(而安然無恙.)大概是雞感激客人的救命之恩,(發現牆要倒了,)就用雞鳴讓客人起床.
❷ 文言文啟蒙讀本的解釋答案
《鸚鵡滅火》翻譯
一隻鸚鵡非到了其他山上,山上的飛禽走獸都對它很友善,鸚鵡有自己的想法,此處雖然好,卻不是自己能久留的地方,鸚鵡還是離開了這里,飛到別處去了。飛禽走獸都不捨得它走。
幾個月後,這座山發生火災,火焰高聳入天,在遠處的鸚鵡看見後,將身子鑽進水裡,沾濕羽毛,飛過森林把水灑在火上,想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澆滅火山,天神對鸚鵡說「你雖然是好意,但是這點水珠怎麼夠呢?」鸚鵡回答說:「我也知道我這點小水珠救不了火,但我曾經在這山上居住過,山裡的動物們曾待我非常好,我實在不忍心見它們被這場大火滅絕,只好盡我所能來幫助它們!」天神贊揚鸚鵡的好心腸,就把大火滅掉了。
《鱔救婢》翻譯
高懷中在揚州的小東門賣鱔魚面。他每天要宰殺數千條鱔魚,有一位婢女心生憐憫,每天夜晚,偷偷地從水缸里撈幾條鱔魚,從後窗拋入河中。這樣經過了大約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裡發生了火災,婢女倉皇地逃了出來,被火所燒傷了。她很疲倦地躺在河邊,到半夜睡著了。醒來以後,發現不但痛苦減輕了,連灼傷的部位也好了許多。她看了一下四周,發現有河中的污泥堆積在傷口上,而地面留下鱔魚走過的痕跡。她這才知道:是從前所放生的鱔魚來救她。
高懷中被婢女的行為所感動,於是立刻停止經營,拆除了鍋爐,鍋爐下有洞,他將無數條動中的活鱔魚,全部放到河裡。
《黃香溫席》翻譯
黃香是從前漢朝人,在他9歲的時候,就懂得侍奉父母的道理。夏天到了,天氣異常悶熱。黃香就拿著扇子,扇涼父母睡覺的床和枕頭,把蚊帳內的蚊子和吸人血的小蟲扇跑,還要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安然入睡。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黃香就用自己的體溫使父母的被窩暖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陸績懷橘》翻譯
陸績,是三國時期吳國人。官職最大時曾居太守之職,精通天文、歷法,陸績六歲那年,在九江見到袁術,袁術叫人拿了橘子給他吃,陸績偷偷藏了三隻,臨走時告辭袁術時,橘子掉在地上。袁術笑著說「陸郎在這里做客卻懷揣著橘子回去,是什麼原因呢?」陸績跪著回答說:「是因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給我母親吃!」袁術說:「陸郎這么小就知道孝順,長大後必然成大才!」袁術感到很驚奇,往後常常稱道此事。
《犬救幼女》翻譯
呈貢縣村民養了一隻狗.一天一位母親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後了母親幾里.突然大雪,母親在傍晚擔柴回來的時候,女兒和狗都不見了.母親非常驚恐在村中,來回奔走大聲呼叫,始終見不到女兒.附近的村子協助找尋,還是無濟於事.晚上父母傷心極了,認為女兒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進井裡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剛剛亮,父母又請附近的村子幫助找.終於見到女孩卧在一棵樹下,狗依偎在旁邊,居然還沒有死.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縣的人沒有不感到驚奇的
《孫泰》翻譯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兒。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長女一隻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台,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製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中和年間,孫泰將在義興安家,購置一座別墅,用兩百貫錢。已經交付了一半錢,孫泰就前往吳興郡游覽,約定回來後就到新買的別墅去。過了兩個月,孫泰回來,停船步行,又把其餘的款項交給房主,讓那人搬遷到別處。在這個時候,看到一個老婦人連聲痛哭。孫泰聽了心裡驚悸,叫她來問。老婦人說:「我曾經在這里侍奉過公婆,子孫不成材,使別墅被別人擁有,因此悲傷。」孫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騙她說:「我剛好收到京師文書,已經另外授職,不能住在這里,所住的地方暫且由你的兒子掌管它。」說完,解開船繩就離去了,不再回來。
《文徵明習字》翻譯
文徵明監貼寫《千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狂泉》翻譯
從前有一個國家(今天所謂城市),全國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國的人都飲這水,沒有不瘋的;唯有國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沒有疾病。全國的人既然都瘋了,於是聚集在一起想辦法,一起抓住國王,治療國王的瘋病,用艾葉燒熏、扎針、吃葯,沒有不全部用上的。國王受不了那苦,於是來到泉邊,舀水喝了,喝完就瘋了。(全國)君臣、大人小孩,他們的瘋病都一樣,大家便興高采烈。
《智犬破案》翻譯
離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已座古老是寺廟,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個盜賊翻牆進入(寺廟)。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發現了盜賊。盜賊將和尚砍倒在地,於是就帶著貨物逃走了。幾天後,有兩個小和尚進入看見了屍首,非常驚訝。於是到官府告狀,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經過一個酒館,看見5、6個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進,僧人責怪那隻狗。突然狗跳近酒館,咬住其中的一個酒鬼不放。和尚懷疑他是盜賊,綁起來送到官府。官吏審問後,果然就是他。原來狗也很聰明。
❸ 急!!!!!!!!!!!!!!!!求文言文啟蒙讀本全篇的練習答案與題目,和原文翻譯!
1《鸚鵡滅火》翻譯
一隻鸚鵡非到了其他山上,山上的飛禽走獸都對它很友善,鸚鵡有自己的想法,此處雖然好,卻不是自己能久留的地方,鸚鵡還是離開了這里,飛到別處去了。飛禽走獸都不捨得它走。 幾個月後,這座山發生火災,火焰高聳入天,在遠處的鸚鵡看見後,將身子鑽進水裡,沾濕羽毛,飛過森林把水灑在火上,想要用羽毛上的水珠澆滅火山,天神對鸚鵡說「你雖然是好意,但是這點水珠怎麼夠呢?」鸚鵡回答說:「我也知道我這點小水珠救不了火,但我曾經在這山上居住過,山裡的動物們曾待我非常好,我實在不忍心見它們被這場大火滅絕,只好盡我所能來幫助它們!」天神贊揚鸚鵡的好心腸,就把大火滅掉了。
2《鱔救婢》翻譯
高懷中在揚州的小東門賣鱔魚面。他每天要宰殺數千條鱔魚,有一位婢女心生憐憫,每天夜晚,偷偷地從水缸里撈幾條鱔魚,從後窗拋入河中。這樣經過了大約一年的光景。 有一天,店裡發生了火災,婢女倉皇地逃了出來,被火所燒傷了。她很疲倦地躺在河邊,到半夜睡著了。醒來以後,發現不但痛苦減輕了,連灼傷的部位也好了許多。她看了一下四周,發現有河中的污泥堆積在傷口上,而地面留下鱔魚走過的痕跡。她這才知道:是從前所放生的鱔魚來救她。 高懷中被婢女的行為所感動,於是立刻停止經營,拆除了鍋爐,鍋爐下有洞,他將無數條動中的活鱔魚,全部放到河裡。
3《黃香溫席》翻譯
黃香是從前漢朝人,在他9歲的時候,就懂得侍奉父母的道理。夏天到了,天氣異常悶熱。黃香就拿著扇子,扇涼父母睡覺的床和枕頭,把蚊帳內的蚊子和吸人血的小蟲扇跑,還要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安然入睡。 冬夜裡,天氣特別寒冷。黃香就用自己的體溫使父母的被窩暖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4《陸績懷橘》翻譯
陸績,是三國時期吳國人。官職最大時曾居太守之職,精通天文、歷法,陸績六歲那年,在九江見到袁術,袁術叫人拿了橘子給他吃,陸績偷偷藏了三隻,臨走時告辭袁術時,橘子掉在地上。袁術笑著說「陸郎在這里做客卻懷揣著橘子回去,是什麼原因呢?」陸績跪著回答說:「是因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給我母親吃!」袁術說:「陸郎這么小就知道孝順,長大後必然成大才!」袁術感到很驚奇,往後常常稱道此事。
5《犬救幼女》翻譯
呈貢縣村民養了一隻狗.一天一位母親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後了母親幾里.突然大雪,母親在傍晚擔柴回來的時候,女兒和狗都不見了.母親非常驚恐在村中,來回奔走大聲呼叫,始終見不到女兒.附近的村子協助找尋,還是無濟於事.晚上父母傷心極了,認為女兒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進井裡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天剛剛亮,父母又請附近的村子幫助找.終於見到女孩卧在一棵樹下,狗依偎在旁邊,居然還沒有死.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縣的人沒有不感到驚奇的
6《孫泰》翻譯
孫泰是山陽人,年輕時師從皇甫穎,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風度。孫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兒。起初是姨母年紀老了,把兩個女兒託付給孫泰,說:「長女一隻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孫泰娶了姨母的長女為妻。有人問他的緣故,孫泰說:「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給我就嫁不出去了。」眾人都佩服孫泰的義氣。孫泰曾經在都市遇見一座鐵燈台,把它買了下來,叫人洗刷,原來是銀製品。孫泰趕忙前往歸還賣主。
7《文徵明習字》翻譯
文徵明監貼寫《千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8《狂泉》翻譯
從前有一個國家(今天所謂城市),全國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國的人都飲這水,沒有不瘋的;唯有國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沒有疾病。全國的人既然都瘋了,於是聚集在一起想辦法,一起抓住國王,治療國王的瘋病,用艾葉燒熏、扎針、吃葯,沒有不全部用上的。國王受不了那苦,於是來到泉邊,舀水喝了,喝完就瘋了。(全國)君臣、大人小孩,他們的瘋病都一樣,大家便興高采烈。
9《智犬破案》翻譯
離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已座古老是寺廟,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個盜賊翻牆進入(寺廟)。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發現了盜賊。盜賊將和尚砍倒在地,於是就帶著貨物逃走了。幾天後,有兩個小和尚進入看見了屍首,非常驚訝。於是到官府告狀,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經過一個酒館,看見5、6個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進,僧人責怪那隻狗。突然狗跳近酒館,咬住其中的一個酒鬼不放。和尚懷疑他是盜賊,綁起來送到官府。官吏審問後,果然就是他。原來狗也很聰明。
10.我弟弟喜歡鳥,一心想養一隻小鳥。今天春天,有燕子從南方來,每天銜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築巢,(它們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聽到啾啾的聲音了,因為小燕子已經破殼而出了。一天,有一隻小燕子掉在屋子裡,被弟弟撿到了,他非常高興,就把小燕子放到籠子里飼養起來。母親知道了,說:「燕子是益鳥,吃的是害蟲,它們不久就要飛到南方去度過冬天,你怎麼能養的久呢?」要弟弟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對小燕子戀戀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態非常悲哀,於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籠子放飛了。小燕子飛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們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
11.古時有個很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去。主人請他吃飯,他嫌飯菜淡而無味。主人聽到他的話,又加了些鹽。加鹽以後飯菜味道鮮美,於是蠢人自言自語:「飯菜之所以好吃了,是因為加鹽的緣故。加了一點尚且這么好吃,何況多加一些呢?」蠢人不動腦子,不吃別的只是吃鹽。空口吃鹽吃得口味敗壞,結果反為鹽所害。
12.有一個姓段的富商,養了一個鸚鵡,十分聰明,能與客人誦詩交談,這個姓段的商人於是剪了他的兩個翅膀上的羽毛,把他養在雕刻精美的籠子裡面.熙寧六年,姓段的這個商人突然因為出事進了監獄.他出獄以後問鸚鵡說:"我在監獄半年,處處不的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裡有人喂養,是多麼的快樂啊."鸚鵡說:"你只在監獄里呆了半年就已經覺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這個監獄一樣的籠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麼歡樂可言?"姓段的商人聽了翻然醒悟,馬上就把他放了.
13.時國中有盜牛者,牛主得之。盜者曰:「我邂逅迷惑,從今以後將為改過。子既已赦宥,幸無使王烈聞之。」人有以告烈者,烈以布一端遺之。或問:「此人既為盜,畏君聞之,反與之布,何也?」烈曰:「昔秦穆公,人盜其駿馬食之,乃賜之酒。盜者不愛其死,以救穆公之難。今此盜人能悔其過,懼吾聞之,是知恥惡,則善心將生,故與布勸為善也。」 譯文:當時,國都中有一個偷牛的人,牛的主人抓到他。偷牛的人說:「我遇到牛一時被利慾迷惑,從今後將改正,您既然寬恕了我,希望不要讓國君烈王知道這件事。」有人把這件事告訴了烈王,烈王把一匹布贈給了盜牛者。有人說:「這個人已經做了盜賊,害怕你 知道,你反而給他布,為什麼?」烈王說:「以前的秦穆公,有人偷了他的駿馬把馬吃了,秦穆公卻賜給他們酒。偷馬的人不吝惜生命,來解救秦穆公的災難,現在這個偷馬的人能夠悔過,害怕我知道,這是有羞恥之心,是善心將要產生了,所以給他布勸他做善事。」
14.楚孫叔敖嘗出遊,見兩頭蛇,殺而埋之,及歸,憂而不食。母問其故。泣對曰:「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今兒見之,恐棄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後人又見,已殺而埋之矣。」母曰:「無憂。吾聞有陰德者,必獲喜報。汝必興於楚。」後果為令尹,執楚政。 翻譯: 楚國有一個孫叔敖,曾經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回家後,很憂傷而不吃飯。母親問他原因。他說:「我聽說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現在我見到了,害怕我拋下母親先死了。」母親說:「蛇現在在哪裡?」回答說:「我害怕後來的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起來。」母親說:「不要憂慮。我聽說有陰德的人,一定會得善報。你一定會在楚國興旺發達。」後來果然當了令尹,掌管楚國的大權。 19、關羽刮骨療毒 關羽曾經被亂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後來傷口雖然癒合了,但是每到陰雨天,骨頭常常疼痛。醫生說:「箭頭有毒,毒已滲入到骨頭里,應當刨開臂膀,刮掉滲入毒葯的骨頭,除掉毒葯,這樣病才能根除。」關羽便伸出臂膀讓醫生刨開。當時關羽恰好邀請各位將領在一起喝酒吃飯,臂膀上的鮮血淋漓,溢出盤子,而關羽卻依然吃烤肉,舉起酒杯喝酒,談笑自若。 20.白毛女 有個佃農名叫楊白勞,早年失偶,養育了一個女兒,名字叫做喜兒,許配給了住同一個村子裡的名叫大春的青年。(村裡有個)地主叫黃世仁,(此人)為富不仁,逼(楊白勞)交租,楊白勞呼喊求助無路可走,於是自殺而死。喜兒立刻陷入虎口,被黃世仁所姦汙了。接著黃世仁又想把喜兒賣掉。喜兒沒有辦法,就在半夜裡逃跑了,跑到深山然後躲藏起來,採摘野果吃。為了報仇而生存,偷偷進入古寺,抓人們供給菩薩的供品吃,人們都以為她是鬼。後來解放軍到來,(喜兒)被大春抓住了。大春仔細看看,正是喜兒啊!喜兒自己說出了(她)的坎坷經歷,兩個人不由得感慨起來。這正是:漫漫長夜後終於看見日出了,地覆天翻(的革命)讓勞動人民都當家作主人了。從此世界上沒有殘酷的政令,豺狼虎豹般的壓迫者都被人民燒成灰燼(打倒了)。 23:邴原泣學 邴原很小的時候(他)父親就去逝了,幾歲時,從書塾經過忍不住哭了。書塾的老師問他說:「小孩子為什麼哭泣?」邴原答道:「孤兒容易悲哀,窮人容易感傷。那些讀書的,凡是能夠學習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來羨慕他們沒有喪父,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內心感傷,因此而哭泣。」 老師憐憫地說:「你想讀書就來吧!」邴原說:「(我)沒有錢讀書。」老師說:「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可以白教你,不用交錢。」於是,邴原進了學堂,學習異常努力。一個冬天,就背誦了《孝經》和《論語》。 24、小兒飼鵲 院子里有棵樹,樹上有一個鳥巢,喜鵲在巢中喂養兩個孩子,每天它自己在那裡呱呱地叫著。後來遇到狂風,樹枝折斷了,鵲巢毀壞了,兩個小鳥掉在地上了。一個小孩看見了,不禁歡喜,把小鳥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養它們,非常喜歡,等它們漸漸長大才能飛。一隻貓過來襲擊,叼走了小鳥,孩子立刻去追貓,未趕上,頓時停下來哭泣。小孩說:「早知道這樣,我把你們放回林間,(你們)就不會被貓吃了。這是我的過錯啊!」 25、劉氏善舉 劉某某是某一個鄉里的寡婦,生養有一個兒子。她白天在田間耕作,晚上點著蠟燭在織機上紡織,一年到頭都是這樣。鄰居中有窮困的,她總是能夠拿一升一斗的糧食周濟他們。偶爾有沒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給他們,鄉里的人都說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兒子不理解,心裡很有怨言。母親就告戒他,說:「對別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個人沒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親死後三年,劉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燒毀,鄉鄰們都主動地給予他們衣物,並且為他們砍樹建造房屋,這都是念劉寡婦的情呀。到這時劉寡婦的兒子才明白善舉的作用。 26、梟逢鳩 貓頭鷹遇見了斑鳩,斑鳩說:「你要到哪裡去?」貓頭鷹說: 「我要搬到東面去。」.斑鳩說: 「為甚麽緣故呢?」 貓頭鷹說: 「村裏的人都討厭我叫的聲音,為了這個緣故,我要搬到東面去。」斑鳩說:「你要是能改變了叫的聲音,那就好了; 要是不能改變叫的聲音,就是搬到東面去,人還是討厭你的聲音的。」 27、鹿亦有知 博山有個姓李的人,以砍柴為生。一天,他在山坳里撿到一隻鹿仔,就帶回家喂養。鹿長大一點後,十分馴服,見到人就呦呦叫。他們家周圍都是大山,鹿出去,到晚上必然回來。到了秋祭的時候,照常例要用鹿祭祀,官府監督打獵的人很著急,限期要送上,但是獵戶十幾天都沒有打到鹿,就向這個姓李的人請求把鹿給他,姓李的人不給。獵戶一個勁地哀求。姓李的人遲疑道:"等我考慮考慮。"當夜鹿就逃走了,不再回來。姓李的人十分後悔。 28、二鴻 有一個獵人得到了一隻天鵝,其中雄的那隻跟著獵人飛到了他家,悲傷地鳴叫著,徘徊著,到了黃昏才走。第二天來了,獵人捉住了他,看見他伸出頭頸俯仰著,吐出半塊黃金。獵人明白了他的意思,這是用來贖妻子的。獵人放了兩只天鵝,兩只天鵝雙飛而去。獵人稱了一下金子,有二兩六錢多。唉!禽獸知道這樣,深情能夠這樣!悲痛不過悲在生死別離時,難道動物也是這樣的嗎? 29、朝三暮四 宋國有一個很喜歡飼養猴子的人,人們叫他狙公。他家養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寧可減少全家的食物,也要滿足猴子的要求。然而過了不久,家裡越來越窮困了,打算減少猴子吃橡子的數量,但又怕猴子不順從自己,就先欺騙猴子說:「給你們的橡子,早上三個晚上四個,夠了嗎?」猴子一聽,都站了起來,十分惱怒。過了一會兒,他又說:「給你們橡子,早上四個,晚上三個,這該夠吃了吧?」猴子一聽,一個個都趴在地上,非常高興。 30、殺駝破瓮 從前有一個人,一開始把糧食存放到了瓮中。一頭駱駝偷吃了瓮中的糧食,結果頭被卡在裡面出不來了。因為駱駝的頭出不來,這個人就為此事發愁。有一個老人來到見了就說:「你不要發愁,我教你一個能讓駱駝頭出來的方法。你把駱駝的頭斬斷,自然就能夠出來了。」這個人聽了隨即就採納了老人的意見,用刀把駱駝頭斬斷了。已經殺死了駱駝,進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糧食。這樣行事的人,被後人所恥笑。 31、雁冢 無錫縣盪口鎮有一個老百姓得到一隻大雁,准備殺了燒著吃,有一個書生看見覺得很可憐,就買下它回家後養著玩。但是怕它飛走用繩子縛住大雁的兩翅膀,使它不能飛。大雁和雞鴨同關在籠中,也很溫順,只有聽得空中大雁叫時就抬頭叫喊回應。一天,有一群大雁在上空飛過,這只大雁大叫,忽然有一隻大雁從空中飛下來棲在屋檐上,兩大雁相互看著,伸長脖子鳴叫,努力展翅欲飛,象認識的一樣:一隻要請它下來,另一隻請它上去。書生看了後悟出兩大雁必定舊相識,就剪斷了繩子讓它飛走。但是這只大雁垂下翅膀很久了,不能展翅飛翔了,每次飛起又掉下來,竟然不能飛走。屋檐上的大雁守了一天,忽然從屋檐上飛下來,兩大雁相對悲哀地鳴叫。過了一天,書生來察看,兩只大雁都死了。書生被大雁的情義所感動,合起來葬了它們,取墓名為「雁冢」。 32、小人 朝康熙年間,有個玩摩術的人,帶著一個盒子,盒子里藏著個小人,這個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錢,玩魔術人就打開盒子讓小人出來唱曲。唱完以後,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玩魔術的人到了宮掖時,管理宮掖的負責人把盒子給搞魔術的人要過來,拿到辦公的地方,仔細查問盒子中小人來自哪裡。小人開始的時候不敢說。這個負責人一再追問,小人才自己說出了他是哪裡的屬於哪個家族。原來,這個小人是讀書童子,從私塾老師那裡回來的時候,被玩魔術的人麻醉了。玩魔術的人接著讓他吃了葯,使他四肢極度縮小;會魔術的人於是就拾帶著他到處走,當作戲耍的工具。知道這些情況後,宮掖的負責人大怒,用棍棒打殺了這個玩魔術的人。 33、義士趙良 趙良這個人,祖籍燕趙(今河北一帶)。漂泊江湖之中,疾惡如仇。一天路過謝庄,聽到有哭的聲音,就快步進入茅草屋裡,見到一個少女面目臟亂,表情非常悲傷,趙良問她怎麼了,這才得知是被某村兩個惡少欺凌,痛苦的不想活了。趙良憤怒的不可忍耐,徑直到了那個村莊,找尋到了兩個惡少,責問他們:「你們為什麼欺凌無辜的小女駭?」一個惡少虎視耽耽的說:「關你什麼事?」趙良用眼瞪他並說道:」你不是人啊~是個禽獸。」還沒等惡少拔出劍來,趙良的劍已經插進了他的心臟,立刻就倒地了。另一個惡少跪地求饒,趙良割下他的耳朵以示眾人,告訴他們不能再做壞事了! 34.魯人鋸竿入城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但是我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聽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35.熊與坎中人 有一個人到山裡射鹿,忽然掉進一個坑裡,看到有幾頭小熊。一會兒,有隻大熊進入坑裡,那人以為它要傷害自己。一會兒,大熊把食物分給幾個孩子,最後給了那人一份。那人餓了很久,冒著生命危險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次母熊覓食回來,都會分給他一份,這個人就這樣活了下來。後來,後來小熊長大了,母熊把它們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估計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來了,坐在人身邊。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著熊的腿,熊立即跳出,就死不了了。唉,都說禽獸沒有情義,但看這熊,怎麼能說它沒有情義呢? 36、陳萬年教子諂諛 陳萬年是朝中顯赫的大官,有一次陳萬年病了,把兒子陳咸叫到床前。教他讀書,教至半夜,陳咸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要拿棍子打他,訓斥說:「我口口聲聲教你,你卻睡去,不聽我講,為什麼?」陳咸趕忙跪下,叩頭說:「爹爹的話,我都曉得,大抵教兒子對上司要拍馬屁、討好啊,如此而已!」陳萬年沒有再說話。 37.「黃耳」傳書 晉初大詩人陸機養了一隻狗,名叫黃耳,甚受主人喜愛。陸機久寓京師洛陽,十分想念江南的家鄉,有一天便對黃耳開玩笑說:我很久不能和家裡通信,你能幫忙傳遞消息嗎?不想這只狗竟搖著尾巴,連連發出聲音,似乎表示答應。陸機大為驚詫,立即寫了一封信,裝入竹筒,綁在黃耳的頸上,放它出門。黃耳不僅把信送到了陸機的家裡,還把家人的回信帶了回來。家鄉和洛陽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黃耳只用了二十天。後來,黃耳就經常在南北兩地奔跑,為陸機傳遞書信,成了狗信使。為了感謝「黃耳」傳書之功,它死後,陸機把它埋葬在家鄉,村人呼之為「黃耳冢」。 38、報應 平望人王均,喜歡吃青蛙,製造了一根鐵針,長兩尺左右。每捉到一隻青蛙,就用針穿它的頭頸,針穿滿了,就帶回去,作為菜餚。象這樣好多年。一天,他到親戚家,見到桌上沒有青蛙,十分遺憾。晚上,親戚留他住宿。半夜裡,遠處失火,王均攀到屋頂觀看,見火勢熊熊。親戚家靠河居住,害怕盜賊順著水爬上房屋,所以在河邊插了數十根鐵條,頂端都十分銳利,向鋒利的刀刃一樣。王均在屋頂遠遠地觀望火光,幸災樂禍,失足墜落,鐵條正好穿過他的頭頸,他叫得很慘。來營救他的人沒有辦法可想。後來有人在水中放了一把長長的梯子,大家沿著梯子往上爬,才將他營救下來,但是他已經死了。他的死狀像針穿青蛙,大概是他殺生的報應吧。
39、南岐之人
南岐座落在陝西、四川一帶的山谷中。他們很少與外界的人接觸.南岐的水很甜,但是缺碘。常年飲用這種水就會得大脖子病。南岐的居民沒有一個脖子不大的。有一天,從山外來了一個人,這就轟動了南岐。居民們扶老攜幼都來圍觀。他們看著看著,就對外地人的脖子議論開了:「唉他大嬸,你看那個人的脖子。」「他二嫂,真怪呀,他的脖子怎麼那麼細那麼長,難看死了!」「乾乾巴巴的,他的脖子準是得了什麼病。」「這么細的脖子,走到大街上,該多丟丑!怎麼也不用塊圍巾裹起來呢?」外地人聽了,就笑著說:「你們的脖子才有病呢,那叫大脖子病!你們有病不治,反而來譏笑我的脖子,豈不笑死人了!」南岐人說:「我們全村人都是這樣的脖子,肥肥胖胖的,多好看啊!你掏錢請我們治,我們還不幹吶!」
40、犬負米救主人
楊光遠反叛青州的時候,有個姓孫的人被圍困在城裡,他的田莊在青州西側。城門關閉了很久,內外隔絕,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嘆息。有一隻狗在旁邊走來走去,似乎很憂慮的樣子。孫某說:「家裡沒有糧食,人就要死了,怎麼辦?你能為我去田莊取米嗎?」狗搖搖尾巴回應他。這天夜裡,(孫某)把一個布袋和書信系在狗的背上。狗就從排水溝出去了,到了田莊就叫了起來。莊上的人開了門,認識這只狗,拿下書信看了之後,讓狗背了米回來,天還沒亮就進城了。像這樣幾個月,孫某全家得以不餓死。後來楊光遠敗北,城門大開。
❹ 文言文啟蒙讀本24~78答案
24
院子里有棵樹,樹上有一個鳥巢,鳥鵲在朝中喂養兩個孩子,每天自己在那裡呱呱地叫。後來遇到狂風,樹折了,巢毀了,兩個小鳥掉在地上。一個小孩看見了,不禁歡喜,把小鳥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養它們,非常喜歡它們,等他們漸漸長大才能飛走。一隻貓過來襲擊,叼走了小鳥,孩子立刻去追貓,未趕上,頓時停下來哭泣。小孩說:「早知道這樣,我放回林間,貓就不會吃了小鳥。這是我的過錯。」
25
劉某某是某一個鄉里的寡婦,生養有一個孩子。她白天在田間耕作,晚上點著燭火在織機上紡織,一年到頭都是這樣。鄰居中有窮困的,她總是能夠拿一升一斗的糧食周濟他們。偶爾有沒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給他們,鄉里的人都說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兒子不理解,心裡很有怨言。母親就告戒他,說:「對別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個人沒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親死後三年,劉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燒毀,鄉鄰們都主動地給予他們衣物,並且為他們砍樹建造房屋,這都是念劉寡婦的情呀。到這時劉寡婦的兒子才明白善舉的作用。
27
博山有一戶姓李的人家,砍柴為生,一天,從山間平地得到一隻鹿,帶回家喂養,鹿逐漸長大,非常馴服,見到人就呦呦的叫,他家門外都是山,鹿出去,到了晚上一定回來。正當秋天祭祀的時候,按照慣例需要用鹿。官府催促獵人很急,限定日期(讓獵人)送上,但(獵人)十來天沒有收獲,就向姓李的人家求取那隻鹿。姓李的人不答應,打獵的人堅持請求,姓李的人遲疑的說:「讓我考慮考慮。」當天晚上鹿走了,就沒有回來。姓李的人非常後悔
❺ 文言文啟蒙讀本1到30可的練習答案
1、鸚鵡滅火 【原文】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重。
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便回去。
後數答月,山中大火。
鸚鵡遙見,便入水沾羽,飛而灑之。
天神曰:「汝雖有志意,何足雲也1對曰:「雖知不能救,然嘗僑是山,禽獸行善,皆為兄弟,不忍見耳。
❻ 文言文啟蒙讀本答案14課答案
楚國有一個孫叔敖,曾經到外面遊玩,看見一條兩個頭的蛇,就殺了蛇並把蛇埋了,回家後,很憂傷而不吃飯。母親問他原因。他說:「我聽說見了兩頭蛇的人一定會死,現在我見到了,害怕我拋下母親先死了。」母親說:「蛇現在在哪裡?」回答說:「我害怕後來的人又見到這條蛇,已經把它殺了並埋了起來。」母親說:「不要憂慮。我聽說有陰德的人,一定會得善報。你一定會在楚國興旺發達。」後來果然當了令尹,掌管楚國的大權。
❼ 文言文啟蒙讀本46-70的答案
46、鄭韶大難不死
【譯文】隋煬帝時,閩中(今福建境內)太守(郡的長官)鄭韶養了一條狗,對它的寵愛超過了對自己的兒子。鄭韶有個仇人,叫做薛元周。薛元周懷恨在心,常常懷里藏著匕首打算刺殺鄭韶,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機會。一天,薛元周在巷口等著,知道鄭韶將要出門。鄭韶正要出門,他的狗拉住他的衣服不放。鄭韶大怒,命令家人把狗拴在柱子上。狗咬斷繩子跑上來,又拉著他的衣服不讓他走。鄭韶感到奇怪。那狗突然大叫,跳起來咬死了薛元周。鄭韶搜查了薛元周的衣服,果然發現了他藏的匕首
47、明義法師之鳩
【譯文】浙江鹽官縣慶善寺明義法師,退居鄉里。有一天早晨起來,在小路上行走,看見有一隻小斑鳩掉在地上,便帶它回去,親自餵食。兩個月後小斑鳩就會飛了。小斑鳩白天就在林間飛翔,晚上就睡在法師家屏風和幾案間。十月後,明義法師的徒弟惠月主持掌管慶善寺,迎接他師傅回來。到了晚上斑鳩回來,屋裡寂靜沒有人,斑鳩沒看見法師,便繞著房間飛,不停悲傷地鳴叫。看房子的人可憐它,說:「我送你會到法師那兒吧。」第二天,他將斑鳩裝在籠子里出發,到法師那兒。從此不再飛出去,天天和法師作伴,(法師)用手撫摸(它)都不動,但當別人靠近它時,就驚慌地飛走。嗚呼!誰說禽獸無情啊?
48、艾子之鄰人
【譯文】艾子吃完早飯,在門外散步,看到鄰居挑著兩只狗往西去。艾子叫住鄰居問道:「你要把狗挑到哪兒去?」鄰居說:「想要把它們賣給屠夫。」艾子問:「為什麼要殺犬呢?」鄰居指著狗罵到:「這些畜生,昨天盜賊進入室內來偷盜,它們害怕沒敢叫一聲;今日門開著,看見人就叫,把客人咬傷了,所以要殺它們。」艾子說:「好!」
49、鳥與人
【譯文】我以前年少時住的書房,前面種有竹樹柏樹,庭院裡面花草叢生,很多鳥巢築在那裡。母親討厭殺生,告誡孩子們和奴婢們都不能隨便捕殺鳥雀,因此幾年裡鳥兒的巢都築在低枝上,幼鳥可以俯視看到。還有桐花凰之類的罕見的鳥四五百隻,白天棲息在這里。這種鳥數十里之內很難見到的,而能夠棲息在這里,一點也不害怕人。鄉里人見了,都認為是一件不尋常的事,都來參觀。其實這沒什麼,是人類的仁愛之心,使得鳥類信任了。
50、狼子野心
【譯文】有個富人出去打獵,偶然抓到兩只狼崽,帶回家後便將它們和自家的狗混養在一起,狼崽漸漸地長大了,還是比較馴服的。主人就忘記了它是狼。有一天,富人白天在客廳里睡覺,聽到許多狗「嗚嗚」地發出咆哮的吼叫聲,驚醒了朝四周一看,周圍沒有一個人。於是再次抱著枕頭睡覺,但是狗又像剛才一樣狂叫。他便假裝睡著等著看看是怎麼回事。那兩只狼想等他睡去沒有防備的時候,欲咬他的喉嚨,忠心的狗發現了狼的企圖,便發出聲威阻止狼,不讓它們靠近主人。富人領悟之後,就即刻把狼殺掉並把它們的皮也剝了,說:「狼子野心,說得一點也不錯啊!」。
51為者常成
梁丘據對晏子說:「我恐怕到死也比不上先生的學問啊!」晏子說:「我聽說,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斷地)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我晏嬰沒有跟別人兩樣的地方,只是經常做了而不放棄,經常行動而不休息。您怎麼會趕不上我呢?」
52曹彬稱病
城將被攻克時,曹彬忽然稱病不管事,諸將領都來探視病情。曹彬說:「我的病不是葯物能治好的,只須各位真心實意發誓,在攻下城池的那一天,不亂殺一人,那麼我的病就自然好了。」眾將領應承,一起焚香發誓。第二日,病情逐漸好轉。再下一天日,城池被攻破.城中又十分定安,百姓又像往常一樣。曹翰又攻克了江州,氣憤它很久弓不下來,城被攻克了,殺人無數。
53歐陽修發奮苦學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
54名落孫山
宋代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幽默,很善於說笑話,所以人稱「滑稽才子"。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去京城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他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能考上。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自己的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的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
55蝙蝠:
鳳凰過生日,百鳥都來祝賀,唯獨蝙蝠沒有露面。鳳凰把它召來訓斥道:「你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這樣傲慢!」蝙蝠說:「我長著獸腳,是獸類的公民,憑什麼要祝賀你?」過了幾天,麒麟做壽。百獸都來拜壽,蝙蝠仍舊沒有露面。麒麟把它召來訓斥道:「你在我的管轄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說:「我長著雙翅,屬於禽類,憑什麼要祝賀你?」有一天,鳳凰和麒麟相會了,說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兩邊扯謊。鳳凰和麒麟搖頭嘆息,不勝感慨:「現在的風氣也太壞了。偏偏生出這樣一些不禽不獸的傢伙,真是拿它們沒有辦法!」
56弘毛毯
紅毛國過去是被允許與中國進行相互貿易的。守邊主帥看見他們來的人太多,便禁止他們上岸。紅毛人一再要求:「只要給我們一塊氈毯大的地方就夠了。」主帥想,一塊毛氈毯大的地方容不下幾個人,便答應了。紅毛人把氈毯放在口岸邊,上面只站得下兩個人;他們拉了拉氈毯,就可以讓四五個人站在上面了;一邊拉一邊就不斷有人登上岸來,一會兒時間,氈毯就變得約有一畝地那麼大,上面已站著幾百號人了。這些上了岸的紅毛人忽然一起把短刀抽出來,出其不意發動進攻,搶掠了方圓好幾里地才離開。
57越人養狗:
越地的人在魯上遇到一隻狗,(那)狗低頭搖尾發出人的語言說道:「我善於捕獵,(捕到的獵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興,帶著狗一起回家。喂給它高粱和肉食,象對待人一樣對待它。(那)狗受到盛情的禮遇,日益傲慢起來,獵取的野獸,必定全部吃掉了事。有的人就譏笑那越人說:「你喂它飲食,捕獵到的野獸,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麼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給狗分(野獸)的肉,多的給自己。狗惱怒,咬他的頭,咬斷了他的脖子和腿,(就)逃跑了。把狗當成家人養,(然後)卻(又)和狗爭食,哪有不失敗的呢!
58蘇秦刺股:
蘇秦是洛陽人,學合縱與連橫的策略,勸說秦王,寫了十多個建議書都沒有派上用處,最後他所有的錢都用完了,悲慘而歸。到了家,他的妻子不為他縫紉,他的嫂子不為他做飯,他的父母親也不認他這個兒子。蘇秦嘆了口氣,說:「都是秦王[這個不用抄上去,解釋上說的是蘇秦自己錯,但是我們老師覺得是秦王的錯,你如果想用蘇秦就把「秦王」改成「我」]的錯啊!」就發誓要勤奮讀書,說:「哪有事情辦不成的?!」讀書快要睡著的時候,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腳。後來聯合了齊、楚、燕、趙、魏和韓國反抗秦國,然後成了六國的相印。
60.二叟登泰山
從前有兩個老翁,住在同一個城市裡,關系和特別好,甲老翁的妻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帶著酒去乙翁的家,兩個人一起喝酒,十分快樂!乙翁說:"以前我曾去巴蜀遠處交遊,但沒有登過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說:"那山很陡峭,我也沒有登過,總想著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氣不夠"乙翁說:"你說的不對吧,以前的愚公,舊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移山,今日我門才六十來歲,哪裡老呢!"甲翁說:"那太好了"第2天,兩個老人都取樂,走過錢塘,渡過長江,走著從鴯到泰陰.晚上住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說:"我的力氣還可以,不用互相攙扶"從太陽出來到薄暮降臨,已經走過了半坐大山.
61.蛙與牛斗
一隻青蛙在草中,看見牛慢慢過來,認為是很大的東西,十分嫉妒它。
於是吸入空氣鼓起肚子,想要超過牛,問同夥:「我的肚子稍微大點,像牛嗎?
」同夥說:「距離遠著呢!」青蛙十分氣憤,又吸入空氣鼓起肚子,說:「現在怎麼樣?
」(同夥)說:「和前面沒有異處。」青蛙猛地跳起來,再次吸入空氣鼓起肚子,片刻,
肚子裂開而死了。牛經過青蛙的旁邊,把它的屍體踐踏在泥土上。這就是自不量力
的人。
62.人有亡斧者
覺得那人走路的樣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臉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聽他的言談話語,更像是偷斧子的。
後來,丟斧子的這個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他找到斧子以後,就覺得鄰居家的兒子走路的樣子不像是偷斧子的;臉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言談話語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63.蛛與蠶問答
蜘蛛看見蠶吐絲做繭,於是說:「你的吐絲,整天辛苦勞累,(訖)最終自己束縛,何苦呢?蠶婦將你們放進沸騰的水中,抽了作為長絲,就喪失了生命,但是,你們的巧,正合自殺,不是愚蠢嗎?蠶回答:「我固然自殺。但是世人沒有我,不是要寒凍而死了嗎?你口吐橫的豎的絲,織成網,坐著守候在裡面,等候蚊子牛虻撞在網上而自己吃飽。巧是巧了,你怎麼忍心呢?啊!世上的准備做蠶還是打算做蛛?
64.莽漢斷棘
終南山上面有一條道路布滿荊棘,(它的)主幹柔軟刺很密,碰上它的人總是被纏上無法解脫,不受傷就沒完。人們害怕它的刺,都繞開那路躲避它。一個人露出義憤的樣子,撩起衣裳進去,想一段路一段路地折斷它們。哪知左邊手指掐斷了它,右邊的手臂被拉住了,下邊衣裳被鉤住了,而上面的衣袖又被牽住了,沒到片刻時間就已極其疲乏了。君子說:「人痛恨荊棘這種害人的東西是對的,(然而)恨它卻沒有用正確的方法(對付它),如果拿斧子,找到它的根砍斷它,什麼荊棘不能除去?」
65.酒徒遇嗇鬼
曾經有個人嗜好喝酒,忽然遇到故人,他的故人是個吝嗇的人。嗜酒的人說:「希望到貴府敘舊,又口渴又心煩,茶也行酒也行,只求止渴。」故人說:「我的賤寓很遠,不敢勞煩您的玉趾。」嗜酒的人說:「料想只不過二三十里罷了。」故人說:「敝寓十分簡陋,不能讓您來。」嗜酒的人說:「只要能開門就好。」故人說:「只是沒有準備器皿,沒有杯具。」嗜酒的人說:「我和你相互熟悉,用瓶子喝也行。」故人說:「暫且等我半天,我拜訪完朋友就來叫你一起回去。」嗜酒的人目瞪口呆。
66.楚王射獵的翻譯
有一次,楚王到雲夢澤打獵。他讓手下人把豢養(豢,huàn)的禽獸全部驅趕出來,供自己射獵。一時間,天空禽鳥齊飛,滿地野獸奔逐。幾只梅花鹿在楚王的馬左蹦跳,一群麋鹿(麋,mí)在楚王的馬右追逐。楚王舉弓搭箭,一會兒對准鹿,一會兒對准麋,正想放箭,一隻天鵝又扇動兩只大翅膀從楚王的頭上掠過,饞得他又把弓箭指向空中。就這樣,楚王瞄了半天,一箭沒放,不知道該射哪個好了。這時候,有個叫養叔的大夫對楚王說:「我射箭的時候,把一片樹葉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放上十片葉子,那麼能不能射中,就很難說了』
67.唐臨為官
唐臨當上萬泉縣令的從屬官員。縣里有十幾個囚犯,都是因為未交賦稅而被關押的。適逢暮春時節的雨季,正是耕種的好日子。唐臨稟報縣令:「囚犯也有妻子孩子,不能耕種與收獲怎麼養活他們,請把他們放出來。」縣令害怕他們逃跑,不允許。唐臨說:「大人如果有所顧忌,我一個人承擔罪責。」於是縣令請假回家。唐臨把囚犯全部召集起來讓他們回家耕種,並且和他們約定:農忙結束,都要回到監獄里去。囚犯們感激唐臨的恩情,到時候全部集中在縣的監獄里了。唐臨從此出名了。
68.<<鸚鵡亦有情>>的譯文
宋朝高宗時,隴山縣有人把一隻能說話的鸚鵡帶到了宮中。高宗養他,非常喜歡。有一天,高宗問他:「你思念家鄉馬?」回答說:「怎麼不思念家鄉?然而思念又有什麼用。」皇帝很可憐他,立即派人把它送回龍山。幾年後,宮里有人經過那個地方。鸚鵡問:「皇上還安康馬?」回答說:「已經去世了。」鸚鵡悲傷地不停的叫。
69.陶母責子
晉朝人陶侃青年時代做管理河道及漁業的官吏,曾經(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壇糟魚送給母親。陶侃的母親將送來的糟魚封好交還給差役,寫了一封回信責備陶侃,信中寫道:「你身為官吏(本應清正廉潔),卻用官府的東西(作為禮品)贈送給我,(這樣做)不僅沒有好處,反而增加我的憂愁。」
70.荀巨伯譯文
荀巨伯從遠方來探視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賊圍攻這座城池。朋友對巨伯說:「我現在快死了,你可以趕快離開。」巨伯回答道:「我遠道來看你,你讓我離開,敗壞『義』而求活命,哪裡是我巨伯的行為!」賊兵已經闖進,對荀巨伯說:「大軍一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麼樣的男子,竟敢獨自留下來?」荀巨伯說:「朋友有重病,不忍心丟下他,寧願用我的身軀替代朋友的姓名。賊兵相互告訴說:「我們這些沒有道義的人,卻闖入了有道義的國土!」便率軍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財產到得到了保全。
❽ 文言文啟蒙讀本答案(1-340)
太長了,這里貼不完。網路文庫里譯文供參考:
http://wenku..com/link?url=Zjuk1My_eLGcC5BO3cUhxt78jaNnQFkJ_MxeO
❾ 急求文言文啟蒙讀本答案
218略。219.1略2.必定叫人除去後重新寫它。220.1略,2.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談話,搜集奇奇怪怪的故事。221.1.略2.同意、堅持、沒辦法、對這事感到奇怪、正當、是
大致就是這樣!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