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與的意思

文言文與的意思

發布時間: 2020-11-25 01:33:28

Ⅰ 「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例句 「與」在文言文中的各種意思、例句


①給予.《鴻門宴》:「則與一生彘肩.」
②結交;交好.《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朋友;同類者.《原毀》:「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④通「舉」.整個;都.《涉江》:「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和.《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
⑥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方,相當於「跟」、「同」等.《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⑦介紹比較對象,相當於「跟……相比」.《柳毅傳》:「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
⑧為;替.《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

①贊同.《中山狼傳》:「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②參與;參加.《餚之戰》:「蹇叔之子與師.」

表示疑問、反詰或感嘆,相當於「嗎」、「吧」、「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歟」.《齊桓晉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Ⅱ 文言文里的與是什麼意思

與:與 yǔ

名詞義:

1、黨與;朋黨。

與,黨與也。從舁從與。與聲。——《說文》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史記》

群臣連與成朋。——《漢書》

2、盟國;友邦。

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荀子》

3、類;同類。

夫禮之立成者為飫,昭明光節而已,少曲與焉。——《國語》

與:與 yǔ

介詞義:

1、跟;和;及。

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魏策》

孰與君少長。——《史記·項羽本紀》

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為;替。

3、離開。如與世隔絕、與眾不同

4、對於;於。

君之始入京也,與言皇上無權…君不之信。——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與:與 yǔ

連詞義:

1、和;同。

動詞義:

1、贊同。

與:與 yú

1、同「歟」。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

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

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

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

豈非士之願與?——《史記·蔡澤傳》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戰國策·魏策》

與:與 yù

動詞義:

1、參與。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

懷嬴與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Ⅲ 與 在文言文中有那些意思

最常見的是做通假字『歟』語氣助詞,『啊』『嗎』的意思,也有『和』『跟』的意思,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尤其是文言文中!!

Ⅳ 文言文「與」有哪些意思

一、助詞,通「歟」。
1、表疑問。
2、表感嘆。
3、表選擇。
二、1、名詞:黨與,朋友。
2、名詞:盟國,友邦。
3、形容詞:結盟的。
4、動詞:親附,追隨。
5、動詞:結交,交好。
6、動詞:贊許,贊成。
7、動詞:援助。
8、動詞:等待。
9、動詞:允許。
10、動詞:給予,授予。
11、動詞:借給。
12、連詞:和。
13、介詞:跟,同。
14、介詞:替,為。
15、介詞:以。
16、介詞:被。
17、介詞:於,在。
18、動詞:如,比得上。
19、連詞:與其。

Ⅳ 與在文言文中有幾種意思

與yǔ〈動〉1.(會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來,表示賜予別人東西。「與」,從與,從舁( yú),共同抬起,與,給予。合起來表偕同、朋友。本義:賜予,施予,給予)2.同本義 [give grant;offer]與,賜也,通作「與」。——《正字通》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 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3.又則與斗卮酒。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2]與衣裳,吏護還之鄉。——唐·柳宗元《童區寄傳》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名〉1.黨與;朋黨 [clique]與,黨與也。從舁從與。與聲。——東漢·許慎《說文》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東漢·許慎《史記》群臣連與成朋。——《漢書》2.盟國,友邦 [allied country]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荀子》〈介〉1.跟;和;及 [with;to]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魏策》孰與君少長。——《史記·項羽本紀》念其昌與公(袁可立)同舉於蘭陽陸宗伯先生之門。——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與武昌革命之役並壽。——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2. 為,替 [for]。如:與我想想<連>1. 和;同 [and]。如:父親與母親;人群是何等興奮與激動;成與不成,在此一舉〈助〉1. 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嗎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豈非士之願與?——《史記·蔡澤傳》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戰國策·魏策》與 yù〈動〉1.參與 [take part in]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懷嬴與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與 yú1.與 yú2.同「歟」 [same as 「歟」]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其可怪也歟?——《孟子》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另外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祝學習進步!

Ⅵ 文言文。與什麼意思

楚國有一個賣盾和賣矛的人。他誇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堅固無比,任專何鋒利的東西都穿不透它。屬」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非常鋒利,什麼堅固的東西都能刺穿。」有人說:「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結果會怎麼樣呢?」那人張口結舌,一句話也答不上來。

Ⅶ 文言文里的「與」是什麼意思

讀yǔ ,意思有
1. 和,跟

2. 給

3. 交往,友好

4.比較連詞,常跟「不如」、「寧可」連用。

5. 贊助,贊許

讀yù,意思有

  1. 參加

讀yú,意思有

1. 同「歟」

Ⅷ 「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例句


①<動>給予。《鴻門宴》:「則與一生彘肩。」
②<動>結交;交好。《六國論》:「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③<名>朋友;同類者。《原毀》:「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④<動>通「舉」。整個;都。《涉江》:「與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⑤<連>和。《愚公移山》:「吾與汝畢力平險。」
⑥<介>介紹動作行為所涉及的對方,相當於「跟」、「同」等。《岳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
⑦<介>介紹比較對象,相當於「跟……相比」。《柳毅傳》:「洞庭之與京邑,不足為異。」
⑧<介>為;替。《兵車行》:「去時里正與裹頭。」


①<動>贊同。《中山狼傳》:「固君子之所不與也。」
②<動>參與;參加。《餚之戰》:「蹇叔之子與師。」


<助>表示疑問、反詰或感嘆,相當於「嗎」、「吧」、「啊」。這個意義後來寫作「歟」。《齊桓晉文之事》:「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Ⅸ 與在古文中的意思

與在文言文中作動詞:賜與
例:則與斗卮酒.
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與衣裳,吏護還之鄉.——唐· 柳宗元《童區寄傳》
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 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與在文言文中作名詞:
例:與,黨與也.從舁從與.與聲.——東漢·許慎《說文》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東漢·許慎《史記》
群臣連與成朋.——《漢書》
王奪之人,霸奪之與,疆奪之地.——《荀子》
與在文言文中作介詞:跟、和、及
例:與臣而將四矣.——《戰國策·魏策》
孰與君少長.——《史記·項羽本紀》
與城為殉.——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參與的意思
例:昔者仲尼與於蠟賓.——《禮運·大同》
懷嬴與焉.——《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與師,參軍作戰.)——《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作助詞:和、同
例: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學而》
然則師愈與?——《論語·先進》
豈非士之願與?——《史記·蔡澤傳》
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戰國策·魏策》

Ⅹ 「與」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1、同「歟」 [same as 「歟」]

求之與?抑與之與?——《論語》

白話釋義:要求的和?抑制與之和?

2、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與無相與。——《莊子·大宗師》

白話釋義:誰能彼此沒有相互。

3、獎賞 [reward]

上以功勞與,則民戰;上以《詩》《書》與,則民學問。——《商君書》

白話釋義:上把功勞和,人民戰爭;上以《詩》、《書》和,人民學習。

4、幫助;援助 [help]

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戰國策·齊策》

白話釋義:你不與勝利的,而與不好的。

組詞如下:

與其、給與、付與、與聞、參與、施與、與共、與會、相與、舍與、贈與、右與、課與、其與、嘉與、弗與、猶與、何與、權與、行與、優與、錫與、與么、增與、過與、旉與、與能、與點、與助、賜與、

(10)文言文與的意思擴展閱讀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與,賜予也。一勺為與。此與,與同。

白話版《說文解字》:與,賜予。「一」、「勺」會義成「與」字。這個字與「與」字含義相同。

組詞解釋:

1、與其:連詞。在比較兩件事或兩種情況的利害得失而表示有所取捨時,「與其」用在舍棄的一面。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錯了,與其說我怕你,不如說我怕我自己。」

2、給與:亦作「 給予 」。使對方有所得。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早年結婚,身體孱弱,小地方看去,他絕頂聰明,然而他給予人的卻是那麼一種沉滯的懶怠之感。」

3、付與:交給:將貸款~對方。

4、與聞:謂參與其事並且得知內情。

魯迅 《華蓋集·我觀北大》:「據一位教授的名論,則『教一兩點鍾的講師』是不配與聞校事的,而我正是教一點鍾的講師。」

5、參與:亦作「 參預 」。亦作「 參豫 」。預聞而參議其事;介入,參加。

熱點內容
美術蟬課件 發布:2024-05-17 14:31:28 瀏覽:384
家庭教師集數名稱 發布:2024-05-17 14:24:33 瀏覽:1000
人民的名義師生戀 發布:2024-05-17 14:09:28 瀏覽:311
獨坐敬亭山教學實錄 發布:2024-05-17 12:59:10 瀏覽:193
高考數學雙向細目表 發布:2024-05-17 11:33:11 瀏覽:743
七年級上冊語文測試 發布:2024-05-17 11:32:22 瀏覽:944
青志生物 發布:2024-05-17 08:59:01 瀏覽:478
2014溫州師德培訓總結鄭 發布:2024-05-17 07:22:52 瀏覽:777
運營商英語 發布:2024-05-17 06:37:12 瀏覽:480
中醫外科學教學視頻 發布:2024-05-17 05:35:15 瀏覽: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