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數學之美

數學之美

發布時間: 2020-11-19 06:25:36

Ⅰ 誰有數學之美的pdf文檔

有的這個數學之美的PDF文檔的

Ⅱ 求一篇關於數學之美的作文1000字

「Enjoy every day」 享受每一天,這句《泰坦尼克》中的Jack的經典台詞真可謂一語道破生活的真諦——把生活看作是一個享受的過程,真正發現生活的可愛之處。孔子曰:「學有三境——知學者不如好學者,好學者不如樂學者。」 而這個樂又何嘗不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呢?
許多人認為數學是一門抽象的科學,不在於付出多少努力,而在於你的智力的高低。我卻不以為然,數學,是一切自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需要華麗的詞藻來修飾,也不需要人們過多的誇獎,它是一中既朴實又高超的智慧。
要想學好數學,第一步離不開勤奮,勇於實踐的精神,有人把數學比作萬寶山。然而它的大門卻不像游覽勝地那樣,可以讓人門自由進出,對一些學習上的懦夫懶漢來說,面對金光四射的數學大門,卻猶如隔窗觀花,可望不可及。至於那些畏懼崎嶇山路的人,他一生只是在萬寶山徘徊空嘆。只有那些敢於奮進的勇士,才有可能打開數學之門,滿載而歸。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極強的學科,其性質決定了她是神秘的、深奧的,她比起其他的學科來似乎更枯燥一些、無味一些。但她又的的確確的是美麗的、耐人尋味的,她是思想與思想的大膽碰撞,是智慧與智慧的平等交流,更是情感與情感的浸潤融合。 無盡的數學知識正像遼闊的海洋,那大海深處蘊含著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讓我們一起帶著孩子們暢游其中,為這無垠海洋中數不盡的奇珍的美而陶醉,甚而我們或者我們的學生會有幸步入龍宮,見到更加奇偉怪麗、五彩斑斕的景象,一窺數學的美境。哥德巴赫猜想激勵著人們不斷去探索或研究,它的證明將會給人帶來無盡的驚奇、無窮的樂趣;數學史上的許多高峰也正等待後人們去攀登。山越高,路才越奇,越奇才越有驚美的發現。
平淡中見新奇、新奇中才有藝術。明明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未曾料到才能引人人勝,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這也正是數學的魅力、數學的美。
我不是擅長格律的詩人,但我願意譜寫享受數學的絕妙詩歌。我不是擅長丹青的畫師,但我願意為享受數學塗抹一筆亮色。我不是擅長音律的舞者,但我願意為享受數學狂舞亦歌。我不是熱衷探險的勇者,但我願意在享受數學的漫漫道路上不斷探索……
數學知識像海洋那樣遼闊,像大山那樣宏偉。一個人無論天資多麼高,精力多麼充沛,毅力多麼頑強,學習條件多麼優越,也不可能把所有數學知識學到手。有的同學總想學到一切,他們希望一串串熟了的葡萄旁邊又開放著朵朵鮮花,可是,事實告訴我們:這是不可能的呀!我們必須從第一步起,一步一個腳印,腳塌實地的走下去,才有可能度過那個遼闊的大海、攀上那座宏偉的大山。
數學知識的學習,單靠認真聽講、死記硬背是不行的。相傳有一個人巧遇一位仙翁,仙翁點石成金送給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點石成金的指頭。這個人為什麼要指頭呢?因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總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點石成金的指頭,那就可以隨心所欲了。我常常給學生講這個故事,但我卻啟發學生:仙翁的指頭固然好,但那畢竟是別人的。如果我們拿來使用是否靈呢?可見,我們更應該學到仙翁的點金之術。古人說:「受之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已漁,則終身受用無窮」,也就是這個道理。

如何評價《數學之美》

在《數學之美》中吳軍老師帶領你領略數學之美,架起從數學到應用的橋梁,教會你如何化繁為簡,如何用數學解決工程問題,如何打破思維定式不斷思考創新。

Ⅳ 數學之美的表述

美是人類創造性實踐活動的產物,是人類本質力量的感性顯現。通常我們所說的美以自然美、社會美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藝術美、科學美的形式存在。數學美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映,是科學美的核心。簡言之數學美就是數學中奇妙的有規律的讓人愉悅的美的東西。
歷史上許多學者、數學家對數學美從不同的側面作過生動的闡述。普洛克拉斯早就斷言:「哪裡有數學,哪裡就有美。」亞里士多德也曾講過:「雖然數學沒有明顯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也不能和數學完全分離。因為美的主要形式家是「秩序、勻稱和確定性」,這些正是數學研究的原則。」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數學的嚴謹性,而沒有體會出數學的內在美。」數學家徐利治說:「作為科學語言的數學,具有一般語言文字與藝術所共有的美的特點,即數學在其內容結構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種美,既所謂數學美。數學美的含義是豐富的,如數學概念的簡單性、統一性,結構關系的協調性、對稱性,數學命題與數學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還有數學中的奇異性等等都是數學美的具體內容。」
以上的論述可見,數學中充滿著美的因素,數學美是數學科學的本質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呈現,它不是什麼虛無飄渺、不可捉摸的東西,而是有其確定的客觀內容。 數學美有別與其它的美,它沒有鮮艷的色彩,沒有美妙的聲音,沒有動感的畫面,它卻是一種獨特的美。
德國數學家克萊因曾對數學美作過這樣的描述:「音樂能激發或撫慰情懷,繪畫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使人獲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質生活,但數學卻能提供以上一切。」
數學美與其它美的區別還在於它是蘊涵在其中的美。打個比方來說,大家一定都有這種感覺,絕大部分同學對音體美容易產生興趣,而對數學感興趣的不多。我認為,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音體美中所表現出來的美是外顯的,這種美同學們比較容易感受、認識和理解;而數學中的美雖然也有一些表現在數學對象的外表,如精美的圖形、優美的公式、巧妙的解法等等,但總的來說數學中的美還是深深地蘊藏在它的基本結構之中,這種內在的理性美學生往往難以感受、認識和理解,這也是數學區別於其它學科的主要特徵之一。二是長期以來,我們的數學教材過分強調邏輯體系和邏輯推演,忽視數學美感、數學直覺的作用,長此以往,學生將數學與邏輯等同起來。一味注重數學的邏輯性而忽視了數學本身的美,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
大多數的數學家會由他們的工作及一般數學里得出美學的喜悅。他們形容數學是美麗的來表示這種喜悅。有時,數學家會形容數學是一種藝術的形式,或至少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通常拿來和音樂和詩歌相比較。
數學之美還在於其對生活的精確表述、對邏輯的完美演繹。可以說正是這種精確性才成就了現代社會的美好生活。 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來形容他對數學之美的感覺:
Mathematics, rightly viewed, possesses not only truth, but supreme beauty — a beauty cold and austere, like that of sculpture, without appeal to any part of our weaker nature, without the gorgeous trappings of painting or music, yet sublimely pure, and capable of a stern perfection such as only the greatest art can show. The true spirit of delight, the exaltation, the sense of being more than Man, which is the touchstone of the highest excellence, is to be found in mathematics as surely as poetry. (The Study of Mathematics, in Mysticism and Logic, and Other Essays, ch. 4, London: Longmans, Green, 1918.)
翻譯: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則具有……至高無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的微弱的方面,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的那些華麗的裝飾,它可以純凈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完美的境地。一種真實的喜悅的精神,一種精神上的亢奮,一種覺得高於人的意識——這些是至善至美的標准,能夠在詩里得到,也能夠在數學里得到。(研究數學,在神秘主義和邏輯,與其他論文,概括。4、倫敦:浪漫書屋,綠色,1918年。)
保羅·埃爾德什形容他對數學不可言說的觀點,而說:「為何數字美麗呢?這就像是在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為什麼會美麗一般。若你不知道為什麼,其他人也沒辦法告訴你為什麼。我知道數字是美麗的。且若它們不是美麗的話,世上也沒有事物會是美麗的了。」 它的最美之處莫過於在無形之中就讓你思維變得敏捷.考慮事情時,不在那麼偏激,那麼單一.
作為一個公民來說了不了解它是一個後話,至少應該不否定它.尤其是學生.
讓我們先來看看看下面的算式:
1 x 8 + 1= 9
12 x 8 + 2= 98
123 x 8 + 3= 987
1234 x 8 + 4= 9876
12345 x 8 + 5= 98765
123456 x 8 + 6= 987654
1234567 x 8 + 7= 9876543
12345678 x 8 + 8= 98765432
123456789 x 8 + 9= 987654321
1 x 9 + 2= 11
12 x 9 + 3= 111
123 x 9 + 4= 1111
1234 x 9 + 5= 11111
12345 x 9 + 6= 111111
123456 x 9 + 7= 1111111
1234567 x 9 + 8= 11111111
12345678 x 9 + 9= 111111111
123456789 x 9 +10= 1111111111
9 x 9 + 7= 88
98 x 9 + 6= 888
987 x 9 + 5= 8888
9876 x 9 + 4= 88888
98765 x 9 + 3= 888888
987654 x 9 + 2= 8888888
9876543 x 9 + 1= 88888888
98765432 x 9 + 0= 888888888
1 x 1= 1
11 x 11= 121
111 x 111= 12321
1111 x 1111= 1234321
11111 x 11111= 123454321
111111 x 111111= 12345654321
1111111 x 1111111= 1234567654321
11111111 x 11111111= 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 x 111111111= 12345678987654321
3 x 4=12
33 x 34=1122
333 x 334=111222
3333 x 3334=11112222
33333 x 33334=1111122222
333333 x 333334=111111222222
142857 x1=142857
142857x 2=285714
142857x 3=428571
142857x 4=571428
142857x 5=714285
142857x 6=857142
142857x 7=999999
11x 101=1111
12x 101=1212
13x 101=1313
14x 101=1414
15x 101=1515
16x 101=1616
17x 101=1717
18x 101=1818
19x 101=1919
20x 101=2020

Ⅳ 《發現數學之美》讀後感600

數學家的眼光讀後感 範文一
數學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不同:在普通人眼中十分復雜的問題,在數學家眼中就變得異常簡單;普通人覺得相當簡單的問題,數學家可能認為非常復雜。作者張景中院士從我們熟悉的問題入手,通俗生動地介紹了數學家是如何從這些簡單的問題中,發現並得出不同凡響的結論的。《數學家的眼光》講的不是解某一類數學題的技巧,它告訴我們的是思考數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讓我們做題更加簡便的「捷徑」。
數學家的眼光可以從「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個眾人皆知的數學常識中看到「任意n邊形外角和都是360°」,看到「螞蟻在卵形線上爬一圈,角度改變數之和是360°」,這樣的眼光,怎能不讓人驚嘆!
用圓規畫線段﹐一般人立即反應:怎麼可能呢?若按照常規思考,我們可能回答:「把圓規當鉛筆用,再配合直尺,不就可以畫線段了嗎?」但是在只能用圓規不能用其它工具,畫出絕對的直線段的情況下,可能就需要思考一下了。想一想,若不拘泥在平面上呢?用一個中空的圓罐子,將紙捲成圓柱狀置入,將圓心固定在罐子中央,轉動圓規,在罐子內側的紙上畫圓,當紙拿出後,線段便完成了!
雞兔同籠,數學家的眼光從這個小學的數學問題又能看出什麼呢?雞兔同籠用方程的解法會很簡單,但是它除了方程,還可以用最原始的方法去解。有人可能會笑了:有了簡便的方法,還用那麼笨的方法干什麼?但如果倒過來想,用雞兔同籠的方來做方程的話,那麼很難方程不就好解了嗎?
數學家的眼光,能從基本的數學常識中看出復雜的理論,能從不可能中看出可能,能從簡單的問題中看出那題的解法。在數學家的眼中,最最基礎的理論也可以衍伸變化出高深的數學問題。數學的領域是無窮廣闊的,真正的關鍵在於自己,若我們用心觀察四周的事物,抓住平凡的事實,思考、探索、發掘,會發現數學是耐人尋味且無所不在的。數學家的眼光從洗衣服中都能看見數學的影子,那麼我們也一定能夠從其它事情中看到數學,久而久之,就會慢慢理解數學,喜歡上數學。這樣,數學就不再是讓我們絞盡腦汁去思考的難題,而是生活中處處都有的小精靈。
《數學家的眼光》讀後感範文 二
《數學家的眼光》是中國科學院張景中院士寫給中學生的一本科普讀物,是一本雅俗共賞的科普讀物。剛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真是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只是遲遲沒有寫讀後感,因為我覺得每讀一篇文章都能夠感覺到數學的奇妙,數學家眼光的犀利,知識的神奇聯系,那種感慨不是一時半會能用語言描述清楚的。這幾乎是我所有書籍里最喜歡的一本書了,張景中院士講到的數學總是深入淺出,出神入化,讀他的著作就像在感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樣,奇妙無窮!讀過一遍仍然想著繼續讀第二遍,第三遍……一篇篇慢慢品味才好。即便現在要寫一寫讀後感,我也只能就其中的某個知識點說一說自己的感想了。
數學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的,但是超前性的東西只有數學家和數學愛好者才會感興趣。這里不妨就說說生活中的數學吧--洗衣服中的數學。普通人覺得洗衣服哪有什麼數學問題呢,直接洗不就行了嗎?數學家可不這樣想,首先是世界范圍內水資源的緊張要求節約用水,其次,我覺得數學家的生活總是很精緻,他會考慮怎樣才能用最少的水洗出最干凈的衣服。這就引出了數學問題,當然數學家是很不喜歡含含糊糊的,首先把問題理清楚,把現實問題轉化為純數學問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了,也就是利用數學思想和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
首先要把現實的問題量化。假如現在衣物已經打好了肥皂,揉搓的也已經差不多了,再擰一擰,當然不可能完全擰干。設衣服上還殘留含有污物的水1斤,用20斤清水來漂洗,怎樣才能漂洗的更干凈?書中就每一個方案給出了詳細的解答,如果20斤水一次漂洗,最終衣物上的污物殘留量是原來的1/21。如果分兩次漂洗,情況就比較多了,比如第一次用5斤水漂洗,使污物減少到1/6,再用15斤漂洗,污物減少到1/96,如果兩次都是用10斤水漂洗,污物會減少到原來的1/121,。當然可以分別計算出分3次、4次、n次漂洗的干凈程度。最後得出一個干凈程度關於清洗次數和用水方案的關系式,就會分析的更徹底,更明了。不過是不是洗的次數越多就越干凈呢?不完全正確,因為現實生活中的正確標准有很多,而且衣物再怎麼漂洗,污物量都不會比原來的2的40次方分之一更少。實際上分三四次漂洗效果就很好了,如果把時間耗費和衣物磨損在考慮進去的話那就是一個新的更復雜的數學模型了。仔細分析,還會得出很多很出乎意料的結論,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感興趣的話自已一定要親自看看原書,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張景中院士一定會讓你有種暢游數學海洋的歡快感覺。
看,典雅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影子。正所謂真理無處不在啊。看來,精緻生活還是需要數學來點綴。

望採納

Ⅵ 數學之美

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越來越好。但與此同時帶來的是人們對於資本的渴求的膨脹,人們越來越注重實際利益,注重實業重工的發展,相對而言,理論上的一些研究就理所當然的被視作一種無用之學科。首當其沖的便是數學,在中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在大學里學純數學將來是沒有什麼前途的,事實上,在西方發達國家並非如此。在哲人的眼裡,數學是如此美麗,它巧奪天工,不可言喻。保羅•埃爾德什形容他對數學的觀點:「為何數字美麗呢?這就像在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為什麼會美麗一般。若你不知道為什麼,其他人也沒辦法告訴你為什麼。我知道數字是美麗的,且若它們不美麗的話,世上也沒有事物會是美麗的了。」

一、數學之美所謂何然

數學美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映。歷史上曾有多位學者名人對數學美提出自己的見解,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就數學本身而言,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認為數學枯燥乏味的人,只是看到了數學的嚴謹性,而沒有體會出數學的內在美。」數學家徐利治說:「作為科學語言的數學,具有一般語言文字與藝術所共有的美的特點,即數學在其內容結構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種美,既所謂數學美。數學美的含義是豐富的,如數學概念的簡單性、統一性,結構關系的協調性、對稱性,數學命題與數學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還有數學中的奇異性等等都是數學美的具體內容。」 隨著數學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數學美的概念會有所發展,分類也不相同,但它的基本內容是相對穩定的,這就是:對稱美、簡潔美、統一美和奇異美。
數學的對稱美,從古希臘時代起就被認為是數學美的一個基本內容。所謂對稱性,既指組成某一事物或對象的兩個部分的對等性。數學中的這種對稱處處可見,較為形象的就是我們司空見慣的一些軸對稱圖形,尤其是圓,真可謂是三百六十度完全對稱無死角。畢達哥拉斯就曾說過:「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在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這正是基於這兩種形體在各個方向上都是對稱的。而對於我來說,關於對稱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老師讓我做的一道數學題。當時老師在報紙上看到這道題,就拿給同辦公室的幾個老師做,結果居然那幾個老師都沒有做出來,於是老師就把我叫到辦公室去當場做,看小孩子的思維會不會活躍一些,題目是一個四位數乘以九得到的數等於這個數的倒序。我當時一看這題目,心想既然是對稱的,那麼第一個數字必是1,然後乘以九,那麼最後一個數字必是9,接著我又想第二個數字最大是1但一代進去顯然不行,那麼就只能是0了,這么一來就輕而易舉地猜出第三個數字是8,所以答案就是1089*9=9801.我記得自己當時是很快就把答案想出來了,老師們都很詫異,連連誇獎。當時心裡真的是特別高興,也是第一次對數字的對稱性有了基本的概念。現在想想那道題其實真的很簡單,但就是這么簡單的數學題里也蘊含著數學那高度的對稱美。
數學的簡潔美,是人類思想表達簡明化要求的反映。愛因斯坦說過:「美在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 數學語言本身就是最簡潔的文字,同時反映客觀規律極其深刻,許多復雜的客觀現象,總結為一定的規律時,往往呈現為十分簡單的公式。歐拉給出的公式:V-E+F=2,堪稱「簡單美」的典範。世間的多面體有多少沒有人能說清楚。但它們的頂點數V、棱數E、面數F,都必須服從歐拉給出的公式,一個如此簡單的公式,概括了無數種多面體的共同特性,令人驚嘆不已。正如偉大的希而伯特曾說過:「數學中每一步真正的進展都與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簡單的方法的發現密切聯系著」。如笛卡爾坐標系的引入。對數符號的使用,復數單位的引入。微積分的出現都體現了數學外在形式更簡潔,內容更深厚。數學中絕大部分公式都體現了「形式的簡潔性,內容的豐富性」。 數學的簡潔美還表現在形態上,即數學美的外部表現形態,是數學定理和數學公式(或表達式)的外在結構中呈現出來的美。形態美的主要特徵,在於它的簡單性。
數學的統一美,是審美對象在形式或內容上的某種共同性、關聯性或一致性,它能給人一種整體和諧的美感。一切客觀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因而,作為反映客觀事物的數學概念、數學定理、數學公式、數學法則也是互相聯系的,在一定條件下可處於一個統一體之中。例如,從結構上分析,解析法、三角法、復數法、向量法和圖解等具體方法,都可以統一於數形結合法。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把一些空間性質簡化為點、線、面、體幾個抽象概念和五條公設及五條公理,並由此導致出一套雅緻的演繹理論體系,顯示出高度的統一性。布爾基學派的《數學原本》,用結構的思想和語言來重新整理各個數學分支,在本質上揭示數學的內在聯系,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數學的高度統一性上給人以美的啟迪。

二、數學之美所以何能
數學之美在各位先知哲人的眼裡是如此的美麗,那麼數學是憑著什麼從幾個簡單的阿拉伯數字和拉丁字母發展為如此瑰麗傳奇的數學世界的呢?僅憑個人的力量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它是數千年來祖輩們世世代代傳承積累下來的。
數學之美是人民之於數學的智慧結晶。人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需要用數學來解決的小問題,然後就有人提出一個改進的小方法,讓計算變得更為容易,這樣日積月累,慢慢地便使得數學的土壤越來越肥沃,培育出更多的數學芬芳之果,讓數學這個世界越變越豐富,越變越美麗。我不是數學考古專家,不能調研到什麼具體的人民對於數學方面的小改進。但是我可以講講自己的例子。身邊的人都知道我的速算是很厲害的,倒不是我有多聰明,而是我會把一些難算的式子在腦子里做一些的變換然後再計算,這樣就容易多了,就我個人而言,這改進雖然很小,或者都稱不上是改進,但是就是因為人民大眾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使得數學越來越美。
數學之美是智者之於數學的靈感源泉。我國數學家陳景潤身居陋室,但為了攻破歌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數學難題,不斷演算,通過努力終於摘取了數學皇冠上的明珠。接下來我講一個蒲豐用投針求圓周率的近似值的試驗。有一天蒲豐邀請許多賓朋來家做了一個奇特的實驗。他事先在白紙上畫好了一條條有等距離的平行線,將紙鋪在桌上,又拿出一些質量勻稱長度為平行線間距離之半的小針,請客人把針一根根隨便仍到紙上,蒲豐則在一旁計數,結果共投2212次,其中與任意平行線相交的有704次,蒲豐又做了一簡單的除法 ,然後他宣布這就是圓周率的近似值,還說投的次數越多越精確。這個實驗使人震驚,圓周率和一個表面看來毫不相乾的隨便投針實驗溝通在一起。然而,這確實是有理論根據的。計算圓周率的這一方法新穎、奇妙而讓人叫絕。
數學之美是社會之於數學的發展需要。我們面臨一個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信息的數字化和信息的數學處理已經成為幾乎所 有高科技項目共同的核心技術。從事先設計、制定方案,到試驗探索、不斷改進,到指揮控制、具體 操作,處處倚重於數學技術。許多國家認識到,發展高清晰度電視是未來經濟技術競爭的主戰場之一。應該指出,電視屏幕不僅是現代人們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而且可能通過聯網成為信息傳 遞處理的工作面。幾乎所有重要的工作崗位都將與之有關。數學技術在如此重要項目的激烈較量 中起了決定作用。1991年的海灣戰爭是一場現代高科技戰爭,其核心技術竟然也是數學技術。這一事實引 起人們不小的驚訝。美國總結海灣戰爭經驗得出結論是:「未來的戰場是數字化的戰爭」。

二、數學之美所知何用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填大學專業方向時,都不願填寫數學這個專業,理由是畢業後工作不好找。我自己也是,其實我個人是非常熱愛數學的,我可以一天不吃不喝在那邊做一道數學題並且樂在其中。但是最終還是迫於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壓力選擇了大家普遍認為將來就業可能比較好的電子專業,雖然我自己不是很喜歡,但是既來之,則安之。然而,在此我還是要說學習數學是有用的,而且是非常地有用,未來的社會必是數字化的時代。
數學之美的社會應用——揭示自然規律,指導工程設計。1995年1月,在販神大地震之後,美國利用數學模型進行地震預測,預告本世紀末加州南部可能發生大地震;1995年3月,我國中央人民廣播電視台宣布啟用數字式轉播方式,指出以前的模擬式轉播方式效果差,所以改用新的轉播方式;1995年6月,歐州聯盟開會研討未來數字化通信的統一制式;1996年2月,我國電子工業部宣布「九五計劃」開發重點:數字化信息技術。所訂的兩個重點研製項目是:數字式高清晰度電視接受機樣機和數字式激光碟;1996年4月,我國國家科委發布招標公告,正式宣布數字式高清晰度電視開發項目。僅以幾件事為例就能清楚地看到數學對當代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
數學之美的突出表現——黃金比例分割。黃金分割又稱黃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間一定的數學比例關系,即將整體一分為二,較大部分與較小部分之比等於整體與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為1∶0.618或1.618∶1,即長段為全段的0.618。0.618被公認為最具有審美意義的比例數字。採用這一比值能夠引起人們的美感,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建築物中某些線段的比就科學採用了黃金分割,舞台上的報幕員並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而是偏在台上一側,以站在舞台長度的黃金分割點的位置最美觀,聲音傳播的最好。就連植物界也有採用黃金分割的地方,如果從一棵嫩枝的頂端向下看,就會看到葉子是按照黃金分割的規律排列著的。在很多科學實驗中,選取方案常用一種0.618法,即優選法,它可以使我們合理地安排較少的試驗次數找到合理的西方和合適的工藝條件。正因為它在建築、文藝、工農業生產和科學實驗中有著廣泛而重要的應用,所以人們才珍貴地稱它為"黃金分割"。
伯特蘭•羅素以下列文字來形容他對數學之美的感覺: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則具有……至高無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種冷而嚴肅的美,這種美不是投合我們天性的微弱的方面,這種美沒有繪畫或音樂的那些華麗的裝飾,它可以純凈到崇高的地步,能夠達到嚴格的只有最偉大的藝術才能顯示的那種完美的境地。一種真實的喜悅的精神,一種精神上的亢奮,一種覺得高於人的意識——這些是至善至美的標准,能夠在詩里得到,也能夠在數學里得到。
參考文獻:
(1)(美)西奧妮•帕帕斯 . 理性的樂章--從名言中感受數學之美. 王幼軍 譯.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
(2)(英)波斯特 . 數學證明之美 . 賀俊傑,鐵紅玲 譯 . 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
(3)(美)克利福德•A•皮科夫 . 馬東璽 譯 . 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4)吳軍 . 數學之美系列文章 . 2006——2007.

Ⅶ 數學之美有沒有英文版

有英文版:

[數學素養] 數學之美 (英文版)評分: (提示:這個鏈接要注冊,繳費版的。)

☆權 資源說明:☆ [Pragmatic Bookshelf] 數學之美 (英文版) [Pragmatic Bookshelf] Good Math A Geek's Guide to the Beauty of Numbers, Logic, and Computation (E-Book) ☆ 出版信息:☆ [作者信息] Mark C. Chu-Carroll [出版機構] Pragmatic Bookshelf [出版日期] 2013年07月25日 [圖書頁數] 250頁 [圖書語言] 英語 [圖書格式] PDF 格式

Math2013-08-24 上傳大小:6.08MB

中文版下載:1、數學之美第二版 pdf影印版

2、數學之美 吳軍pdf掃描版

Ⅷ 除了《數學之美》,還有哪些有深度且通俗的

《國際數學家大會百年圖史》(Albers等著,袁向東譯,江蘇教育出版社),
《數學無國界》(萊赫托著,王善平譯,上海教育出版社)
《蟻跡尋蹤》(美國)戴維·蓋爾編著,朱惠霖譯;《拓撲實驗》(美國)斯蒂芬·巴爾著,許明譯;《圓錐曲線的幾何性質》(英國)A·科克肖特,F·B·沃爾特斯著,蔣聲譯。

湖南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世界科普名著精選」中也包含了幾部頗為精彩的數學書,有新版的《數學萬花鏡》 ,有再版的 《拓撲學奇趣》 ,還有新引入的 《數學巡禮》((美)伊瓦斯·彼得遜著)。這幾部書均出自老翻譯家裘光明先生之手。
美國數學家克萊因的 《古今數學思想》(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世紀數學經緯》(張奠宙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一向在數學史圖書出版方面用力甚勤,他們最新的奉獻是《祖沖之科學著作校釋》(嚴敦傑著)和《世界數學通史》(上、下冊,梁宗巨等著)。
《數學的故事》(海南出版社),它從文化的角度講述數學的過去和今天,插圖尤為精美,適合對數學了解不多的人閱讀。《數學史》(斯科特
《知無涯者》。另外兩本也得到過很高評價。《美麗心靈——納什傳》已經介紹得很多了,此處就不再多留筆墨了。
此外,上海科技出版社前兩年曾經出版過《希爾伯特——數學世界的亞歷山大》,也是愛好數學的朋友應該關注的。
馬丁·加德納是世界著名的數學普及作家,長期主持《科學美國人》雜志的「游戲數學」專欄,其作品的特點是:用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把嚴肅冷峻的數學「包裝」起來,寓數學於游戲、娛樂、文化甚至藝術之中,讀起來令人興趣盎然。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於1999年開始推出「加德納趣味數學系列」,迄今已出版8種,它們是:《引人入勝的數學趣題》、《薩姆·勞埃德的數學趣題》、《薩姆·勞埃德的數學趣題續編》、《矩陣博士的魔法數》、《測試你的邏輯推理能力》、《邏輯推理新趣題》、《數學的奇妙》以及最新出版的《國內外數學趣題集錦》。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普林斯頓文庫》中的《對稱》(外爾著,馮承天等譯)、《天遇——混沌與穩定性的起源》(迪亞庫等著,王蘭宇譯)、《怎樣解題——數學教學法的新面貌》(波利亞著,塗泓等譯),無疑都是享譽世界的名著。
《天遇》是一部同樣精彩的作品,說來還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歷史。10多年前,格萊克的《混沌:開創新科學》風靡全球。格萊克是記者,強調對同代人的刻畫;而著名科普作家斯圖爾特的《上帝擲骰子嗎》則對某些理論和歷史做了藝術般的描述。《上帝》一書實在太精彩了,可《天遇》的作者還不滿足,他們要把1970年代興起的混沌學的淵源從更高層次反映出來。
斯圖爾特的另一本力作是《第二重奧秘》(周仲良等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薛定諤的《生命是什麼》
《平面幾何中的小花》(單土尊,上海教育出版社)是數論專家、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單教授最近寫的一本引人入勝的小冊子。它搜集了各種風格不同的平面幾何問題,有歷史名題,有刻在日本廟宇上的問題,也有幾何專家葉中豪等的新近發現。幾何問題一向是十分有趣的,但國內作品大多抄襲成風,沒有新意。而單教授的書,觀點較高,內容也很有新意,文筆又相當好,往往寥寥數筆,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事實上,單教授的每一本書都值得細讀。讀《小花》,確實覺得自己置身於一個花園之中,賞心悅目。

這本書的出版還有些背景。近幾年來,國內外教育界某些人士都認為要將初中幾何削減甚至砍掉,引起爭議。現在國際教育界的觀點已不再那麼極端,他們意識到讀圖時代形象、直觀的東西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幾何在敘述上最為清晰,又最能培養對數學和邏輯推理的興趣,所以應該重視。
另外幾本書,出版稍早,也很值得一提。《跨越缺口》(保羅斯著,史樹中等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心思想接近於《兩種文化》,但風格很不一樣。保羅斯非常善於將概率、悖論、邏輯運用到文學名著中去。《密碼故事》(辛格著,朱小蓬等譯,海南出版社)將一般人不敢涉足的密碼學的歷史講得非常生動透徹:從古埃及的簡單密碼到最近20多年前才問世的著名的RSA公鑰密碼,其中圖靈破譯德國密碼的故事盡管盡人皆知,但整個過程只有在此書中才能讀到。辛格也是《費馬大定理》一書的作者。《做數學之美妙——三次公開演講》(蘭著,李德琅譯,四川大學出版社)是世界著名數學家蘭對普通聽眾做的三次演講,內容涉及不定方程、橢圓曲線和拓撲學這類高深的東西,但蘭卻講得很通俗,很精彩,並配上有趣的圖,台下聽得津津有味。
李毓佩出版了「數學故事叢書」(中國少兒出版社),包括《荒島歷險》、《奇妙的數王國》、《愛克斯探長》3種。分別以歷險小說、童話故事、偵探故事三種形式寫作,曲折的故事加上純正的數學知識,深受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朋友的喜歡。
數學小品創作國內也有許多優秀的作者,如張景中院士、談祥柏教授等。今年上半年,張景中出版了「院士數學講座專輯」(中國少兒出版社),其中包括《數學家的眼光》、《幫你學數學》、《新概念幾何》3種。《數學家的眼光》尤其受到稱道。書中講解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密率、雞兔同籠、不動點等數學問題,或者溫故知新,或者巧思妙解,把簡單的問題上升為有深度的數學問題,把復雜的問題又化解為容易理解的簡單問題,令讀者從中體會到數學家的思維方式,領悟數學的奇妙與美感。
《果戈爾數字奇遇記》(Pickover著,談祥柏譯,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看來只能歸到另類數學書了。

在中國,最近約一兩年時間內,懷爾斯用到的模形式理論受到了空前重視,成為專著中一個亮點:光北大出版社就出了五種,即陸洪文的《模形式講義》、李文卿的《數論及其應用》、葉揚波的《模形式與跡公式》、黎景輝等的《模曲線導引》以及潘承洞兄弟的《模形式導引》(此書相對最淺)。科學出版社較早出的潘氏兄弟的《解析數論基礎》、馮克勤的《代數數論》等都已重印。關於「費馬大定理」的歷史和懷爾斯的故事,讀者可以參閱前幾年國內出版的一本專門的普及讀物。
《數,科學的語言》「講數的概念的發展史...從文化的角度、思想的角度乃至哲學的角度來談數學的發展。」(譯序)

《數學:新的黃金時代》講述了很多上世紀後半受到普遍關注的數學問題。比如素數、集合、混沌、費馬大定理等等。 《計算出人意料》有關突變理論的一本書
《20世紀數學的五大指導理論》和《當代數學 為了人類心智的榮耀》以前曾經被人問過數學到底和生活有什麼關系,或者現代數學有什麼用,當時我完全不知怎麼回答。相信這兩本書可以給同樣有這個問題的人一個完美的答案。
《蟻跡尋蹤及其他數學探索》是《數學信使》中開設的專欄文章。每一章都是一個新奇有趣的小例子,如三角形、鋪砌、由簡單遞歸關系給出的序列的神秘性質、游戲和悖論等;

《意料之外的絞刑和其他數學娛樂》作者馬丁·加德納大家不會陌生吧,他有很多有關數學游戲的書。對於這一本,我想提的就是那個有關「意料之外的絞刑」的文章,「有一種在邏輯的推演中獲得意外的驚喜」的感覺。
《數字情種》這本書第一次聽說是在《中等數學》的廣告上,記得以前版面上也有人介紹。埃爾德什被稱為不會系鞋帶的數學家,書中講述了當代罕有的數學奇才的傳奇經歷。
除了上面的《數字情種——埃爾德什傳》,推薦《邏輯人生——哥德爾傳》理解20世紀最偉大的數理邏輯學家、不完全定理締造者的內心世界。說起哥德爾來,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幾乎沒人知道哥德爾...還記得去年我指著一本書中評出的當代最有貢獻的4位科學家問我同學知不知道,哥德爾很不幸是他唯一不知道的偉人。

《怎樣解題——數學教學法的新面貌》波利亞太有名的著作了。內容很簡單,但是思想很深邃。
《從一到無窮大》伽莫夫

Ⅸ 什麼是數學之美

淺談數學之美


數學美是自然美的客觀反映,是科學美回的核心。「那裡有答數學,哪裡就有美」,數學美不是什麼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東西,而是有其確定的客觀內容。數學美的內容是豐富的,如數學概念的簡單性、統一性,結構系統的協調性、對稱性,數學命題與數學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還有數學中的奇異性等,都是數學美的具體內容。本文主要圍繞數學美的三個特徵:簡潔性、和諧性和奇異性進行闡述。

【關鍵詞】數學,數學美,美學特徵

數學美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從外在形象上看:她有體系之美、概念之美、公式之美;從思維方式上看:她有簡約之美、無限之美、抽象之美、類比之美;從美學原理上看:她有對稱之美、和諧之美、奇異之美等。此外,數學還有著完美的符號語言、特有的抽象藝術、嚴密的邏輯體系、永恆的創新動力等特點。但這些都離不開數學美的三大特徵,即:簡潔性、和諧性和奇異性。


熱點內容
2013年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 發布:2024-05-19 15:17:25 瀏覽:108
數學獎最高獎項 發布:2024-05-19 12:31:24 瀏覽:431
墊步舞教學 發布:2024-05-19 12:26:10 瀏覽:984
昌大教育 發布:2024-05-19 11:35:55 瀏覽:646
光化學活性 發布:2024-05-19 10:44:46 瀏覽:412
教師師德標兵事跡材料 發布:2024-05-19 10:13:38 瀏覽:732
河南2017語文試卷 發布:2024-05-19 07:45:29 瀏覽:2
事業單位語文 發布:2024-05-19 03:36:12 瀏覽:200
龍強班主任 發布:2024-05-19 01:43:31 瀏覽:365
怎麼樣的什麼 發布:2024-05-19 00:51:35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