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數學教材
⑴ 想自學初中數學,是買初一到初三的教材好,還是直接買一本數學知識大全學好
建議先買教材再加一本習題冊比較好,學完一塊及時做題鞏固。萬變不離其宗,教材是根本,掌握了基礎再延伸多做題,熟練應用。
⑵ 七年級數學教材的學習方法
一、 看書習慣
這是自學能力的基本功。根據美國和前蘇聯對幾十所名牌大學的調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有20%~25%的知識是來自學校,而75%~80%的知識是靠他們離校後通過工作、自學和科研來獲得的。根據心理規律,初中學生已經具備閱讀能力,但由於在小學受直觀模仿習慣的影響,使眾多學生誤把數學課本當作習題集。所以從初一開始就應重視糾正自己的錯誤學習習慣,樹立數學課本同樣需要閱讀的正確思想,並注意總結如何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
1. 每一節課前都務必養成預習的習慣,努力在預習中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以便能帶著問題聽講。課堂上注意老師如何閱讀課文,從中培養自己掌握如何分析定義、定理中的關鍵字、詞、句以及與舊知識的聯系。
2. 經常歸納總結學過的知識,培養復習習慣。剛開始時,可跟著老師總結一節課或一個單元的內容,一個階段後可根據老師提出的復習提綱,自己帶著問題去鑽研課文,最後過渡到由自己歸納,促使自己反復閱讀課文,及時復習,溫故知新。
二、 筆記習慣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中學數學內容豐富,課堂容量一般比較大,為系統學好數學,從初中時期就必須重視培養做課堂筆記的習慣,課上做筆記還可約束精力分散,提高聽課效率。一般,課堂筆記除記下講課綱目外,主要是記老師講課中交代的關鍵、思路、方法及內容概括。特別注意隨時記下聽課中的點滴體會及疑問。在「聽」與「記」兩個方面,聽是基礎,切莫只顧「記」而影響「聽」。
為了使課堂筆記逐步提高質量,同學間應進行適當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
三、 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習慣
「實踐出真知」。動手實踐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能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和理解。在動手實踐中,能把書上的知識與實際事物聯系起來,能形成正確深刻的概念。在動手實踐中,能手腦並用,用實際活動逐步形成和發展自己的認知結構,能形成技能,發展能力。在動手實踐中養成「做前猜想-----動手實驗-----操作結果-----歸納總結」的習慣。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同學間相互交流學習結果,各抒己見,取長補短。能達到動腦、動口、動手、激發思維、活躍氣氛、調動積極性的作用。
四、 作業習慣
數學作業是鞏固數學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訓練數學能力的重要環節。有些同學視作業為負擔,課後只憑著課堂上的印象匆忙作答,往往解法單一;有的還字跡潦草、馬虎粗心、格式不規范、甚至抄襲。這就錯失了訓練良機,嚴重地響了學習效果。應該正確認識做作業的目的性,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應包括:
1. 要養成作業前看書的習慣。做作業前要認真閱讀復習課文、觀察例題的解題格式、步驟和方法。這正是「磨刀不誤砍柴功」。
2. 要養成審題的習慣。讀題後,先弄清題目是什麼題型、它有什麼條件、有哪些特點等。
3. 要養成獨立作業的習慣。若有特殊情況,不能如期完成,可向老師說明情況:如遇到難題不會做時,可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弄懂以後獨立完成。切不可為了應付任務而去抄襲。
4. 要養成對已做作業進行再思考的習慣。不少同學不重視對已做作業進行再看、再思考,從而導致錯誤做法在頭腦中形成定勢。有的題目做錯,老師訂正過了,你還錯,就是這個原因。常此下去,在新知識和做新作業中會出現更大的錯誤,為了鞏固作業的成果,同學們在每次做新的作業之前,務必對前一天的作業進行反饋。反饋內容包括:(1)題目類型;(2)解題思路與方法;(3)出錯問題的原因;(4)訂正出錯問題;(5)收集出錯問題(就是將自己出錯的問題專門收集在一個地方,標注出以上四項內容,以便將來復習時糾錯)。
五、 思維習慣
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開發智力、發展能力的鑰匙。心理學告訴我們,初一階段是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時候一定要重視良好的思維習慣的培養。根據初中數學內容的特點,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邏輯性、周密性、發散性、收斂性、逆向性。
1. 邏輯性。這是要求學生「答必有據」切忌想當然。在推理演算過程中,能夠懂得其中每一步的依據,不懂之處就不寫,設法弄懂之後再繼續推理演算。
2. 周密性。這是要求學生全面的考慮問題。如:已知點C在直線AB上,線段AB=8cm,線段BC=3cm,求線段AC的長。全面考慮問題就要分點C在線段AB上和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兩類進行討論:當點C在線段AB上時,AC=AB-BC=8-3=5cm;當點C在線段AB的延長線上時,AC=AB+BC=8+3=11cm。培養這種習慣,應特別注意老師在課堂上指出的「易出錯或想不全」的情形與原因。
3. 發散性。這是要求學生運用多種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培養這個習慣,要特別注意老師在講一題多解時的思考方法、問題推廣延拓時的分析,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努力養成尋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習慣。
4. 收斂性。這是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以達到多題一解、舉一反三。發散與收斂兩種思維綜合運用可相得益彰。
5. 逆向性。這是要求學生把某些公式、法則、定理的順序顛倒過來考慮。如計算:
(-0.38)×4.58-0.62×4.58,可以逆向運用乘法分配律,就得到簡便計算的方法
求採納為滿意回答。
⑶ 初一數學教材用什麼好
這個您不需要擔心,每個地方都是有統一的教材的,您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挑一些好一點的輔導書做做!
⑷ 七年級上冊數學課本
按我的理解,你需要的可能是這本書的目錄。所以附圖如下,如果是我理解不到位,或者你還有其它需要,請再次詢問,盡可能給你提供幫助。
⑸ 初一數學課本一個智力題
這題的解法是:設填在九個空格內的數分別是
a,b,c
d,e,f
g,h,i
由題意得
a+e+i=0(1)
b+e+h=0(2)
c+e+g=0(3)
d+e+f=0(4)
所以a+b+c+d+4e+f+g+h+i=0
再由a+b+c+d+e+f+g+h+i=-8+(-6)+(-4)+(-2)+0+2+4+6+8=0
可得e=0
所以
a+i=0
b+h=0
c+g=0
d+f=0
把除0外的8個數分成4對和為0的數,再考慮到
a+b+c=0,a+d+g=0
可得
a,b,c共有以下8種填法:
(-6,8,-2)(-6,4,2)(-2,-4,6)(-2,8,-6)(2,4,-6)(2,-8,6)(6,-8,2)(6,-4,-2)
得出原問題的相應8種填法:
-6,+8,-2
4,0,-4
2,-8,6
-6,4,2
8,0,-8
-2,-4,6
…
…
…
…
…
…
⑹ 中學初一數學(上冊)教材分析
七年級(初一)上數學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一教科書的特點為了實現《標准》的課程目標,教科書力圖突出如下態特點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構築起點,為了實現《標准》所提出的課程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教科書提供了大量數學活動的線索,成為供所有學生從事數學學習的出發點,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教科書所提供的學習情景中,通過探索與交流等活動,獲得必要的發展,達到《標准》所設立的課程目標。
向學生提供現實、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素材,所有數學知識的學習,都力求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景引入學習主題,並展開數學探究,因此教科書中創設了豐富的問題情景,引用了許多真實的數據、圖片和學生喜愛的卡通形象,並提出了眾多有趣而富有數學含義的問題,這將有助於展現數學與現實及其其他學科的聯系。
突出數學化的過程,為學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有意義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重要的數學學習方式,為此教科書在提供學習素材的基礎之上,還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活動經驗,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與交流的機會,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設立。
⑺ 初一上冊數學教材書有哪些
1、基本的幾何圖形2、有理數3、有理數的運算4、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與描述5、代數式與函數的初步認識6、整式的加減7、一元一次方程
⑻ 初中人教版數學教材(天津專用)初一到初三的目錄
學 初一 下冊 第五章 相交線與平行線
數學 初一 上冊 第一章 有理數
數學 初一 上冊 1.1正數和負數 html 1559
數學 初一 下冊 5.1 相交線 html 811
數學 初一 下冊 5.2 平行線及其判定 html 371
數學 初一 上冊 1.3有理數的加減法 html 776
數學 初一 上冊 1.4有理數的乘除法 html 477
數學 初一 下冊 5.3 平行線的性質 html 194
數學 初一 下冊 5.4 平移 html 174
數學 初一 上冊 1.5有理數的乘方 html 369
數學 初一 上冊 第二章 整數的加減
數學 初一 下冊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標系
數學 初一 下冊 6.1 平面直角坐標系 html 266
數學 初一 上冊 2.1整式 html 311
數學 初一 上冊 2.2整式的加減 html 286
數學 初一 下冊 6.2 坐標方法的簡單應用 html 131
數學 初一 下冊 第七章 三角形
數學 初一 上冊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數學 初一 下冊 7.1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html 253
數學 初一 上冊 3.1從算式到方程 html 230
數學 初一 上冊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html 240
數學 初一 下冊 7.2 與三角形有關的角 html 140
數學 初一 下冊 7.3 多邊形及其內角和 html 144
數學 初一 上冊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html 182
數學 初一 上冊 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html 138
數學 初一 下冊 7.4 鑲嵌 - 用正多邊形鋪地板 html 121
數學 初一 下冊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組
數學 初一 上冊 第四章 圖形認識初步
數學 初一 上冊 4.1多姿多彩的圖形 html 147
數學 初一 下冊 8.1 二元一次方程組 html 355
數學 初一 下冊 8.2 消元 - 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 html 251
數學 初一 上冊 4.2直線、射線、線段 html 128
數學 初一 上冊 4.3角 html 145
數學 初一 下冊 8.3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 html 192
數學 初一 下冊 第九章 不等式與不等式組
數學 初一 下冊 9.1 不等式
學 初一 下冊 9.2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 html 145
數學 初一 下冊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html 168
數學 初一 下冊 第十章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數學 初一 下冊 10.1 統計調查 html 113
數學 初一 下冊
學 初一 下冊 9.2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 html 145
數學 初一 下冊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html 168
數學 初一 下冊 第十章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
數學 初一 下冊 10.1 統計調查 html 113
數學 初一 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