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語文手抄報
『壹』 初一語文手抄報
rwetertrt
『貳』 語文手抄報的內容 初一的
語文來是語言的文化,二語言自有事人類溝通、聯絡感情的重要方式。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處處有語文。擦亮你
的雙眼,你會發現,其實語文就在我們身邊。
原本以為,只有天天嚼著生硬的語文課本,才能學到語文。
原本以為,只有天天去笑話那些枯燥無味的字、詞、句……才能學好語文。
原本以為,只有天天讓筆在紙上「狂舞」------一一去寫字,才能學好語文。
原本以為,……
『叄』 初一年級語文手抄報 內容
快到元旦了,借來里一些,網址http://..com/question/130817693.html
http://..com/question/2075783.html?fr=qrl&cid=206&index=3&fr2=query
如果有用,記得謝謝他們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雲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卷一「正月」條目:「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的《揚都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一篇《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 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詩中謂之「元朔」我國在發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現一幅太陽從山顛升起,中間雲煙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後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了被簡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圓圓的太陽來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線,意為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肆』 該怎樣做好初一學生語文手抄報
我自上學以來,就一直當宣傳委員。也就是出黑板報的。我想問,你這個手抄報是參加比賽呢?還是作業而已?當然我不會輕視作業,都要好好做。手抄報首先要有大標題,小標題。大標題就是手抄報總的題目,小標題就是手抄報中各個內容的標題。大標題要寫大,小標題要寫小。最好用戶蠟筆塗顏色,用黑色水筆勾線。還有,圖畫不能超過手抄報的一半。寫內容時,要先用鉛筆打好格子。寫完後再擦掉。如果實在不行,你可以去搜搜圖片。當做「範文」,最好不要抄襲。
『伍』 初一第一單元語文手抄報
一.有趣的語文知識
江西、湖南、四川三省的人愛吃辣椒,一個地方比一個地方厲害,所以人們就說:
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
在以上的話中,三個字的位置互換後,意思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多麼巧妙。這種形式叫「易位」。
我國現代著名學者聞一多有一段名言,表白了自己與眾不同的思想。他說: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人家說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不一定說。
「說」與「做」,這兩個字易位馬上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讓人回味無窮。
人體名稱之間組合的詞語有很多。如「口齒」、「唇舌」、「手腳」 等。這些由人體名稱組合的詞都有它們巧妙的比喻意義。如「心」與「肝」組合,它喻指良心,如「沒心肝的傢伙」;有時還用來稱最親熱、最心愛的人,多用於年幼的子女。《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寫大觀園的筵席上,劉姥姥出洋相,引得眾人大笑,僅區區兩百來字就把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地位描繪得惟妙惟肖,躍進然紙上。其中寫賈母笑就用上了人體喻指。賈母笑得說不出話來,於是「笑著摟著(寶玉)叫『心肝』」。這里用「心肝」比喻寶貝孫子賈寶玉,極為形象地體現了賈母對賈寶玉的寵愛,寶玉的撒嬌,以及他在賈府得天獨厚的地位。像這樣的組合的詞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如:「頭」和「腦」組合,一是喻指頭緒,一是喻指首領 ;「耳」與「目」 組合,喻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肝」與「膽」組合,喻指真誠的心,還用來比喻勇氣;「胃」和「口」 組合,比喻食慾或食量,還比喻對事物或活動的興趣;「心」與「腹」組合,喻指親近而信任的人,一般用於反面人物;「手」和「足」組合,比喻兄弟;「骨」和「肉」組合,喻指親人。
人體名稱和一些後綴片語合,也有特殊的比喻意義。如「骨」和「頭」組合比喻人的品質、氣概。由此還有「懶骨頭、硬骨頭」的說法,他們分別比喻意志軟弱和意志堅強的人。「舌」和「頭」組合,比喻俘虜或情報。「手」和「頭」組合,比喻經濟情況。「拳」和「頭」組合,比喻用武力或狠狠的打擊。「腸」和「子」組合,喻指人的良心。還有「心尖兒」父母用來稱自己最喜愛的兒女等。
人體名稱和動片語合在我們平常的語言中經常用到,如青少年犯了錯誤我們就說他「失足」了;向別人屈服了,我們說他是向人「低頭」了;有人無意作做錯了事,我們說他「失手」了,某種事物很引人注意,我們說它是「打眼」,還有「評頭品足」和「不足掛齒」等組合的詞,我們也經常用到,恰當的用上它們,能較好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如,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出仕十多年,他飽嘗到在官場不僅濟世的抱負無法施展,而且必須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場人物周旋的苦惱,三十九歲便解職歸田,躬耕自給。他嘆道:「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這里的「折腰」比喻降志辱身,不「折腰」形象地表現了陶淵明對當時現實社會的不滿。再如「唇亡齒寒」這個成語中的「唇、齒」二字是人體的兩個不同部位的名稱,這里它們和「亡」和「寒」組合用來比喻兩者之間的利害關系十分密切。一九五一年,美國侵略朝鮮,想通過朝鮮這個跳板侵略中國,當時,毛主席指出:朝鮮和我國的關系如同唇亡齒寒一般,我們要竭盡全力抗美援朝。毛主席用唇亡齒寒這個成語極為形象地概括了中朝兩國之間的利害關系,極大地激發了我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決心和意志。
『陸』 製作初一語文手抄報,15頁,獎金多多啊
語文手抄報出什麼題目好啊?
1.文學類
2.奧運會
其實這個問題嘛很廣泛,我建議你出奧運會的手抄報好了
回答
語文手抄報素材
給心請個假
螺城中心小學 曾志安
好長時間,自己找不到自我的影子。每日陀螺般的運作使身為新課程先行者的一些自信和快慰統統拋至九霄雲外。清晨起床洗漱完畢,匆匆吃過早飯,驅車直入校園,一天的忙活開始了。指導早讀、早操、上課、批改作業、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教育孩子、辦理學校公文……一連串的活兒等著你細細琢磨,不允許有絲毫的懈怠。從周一到周五如此循環往復,即便挨到周六、周日新的學習工作任務依然愛你沒商量……於是我的心中響起一片悲歌,自己沒時間,我為誰而活?……
常想年輕無憂無慮的日子總是那麼少,提前的「出名」,讓自己看不到本色。因為五色的光環下不是責任就是負重。往日簡單的表達已無法說明你的深度,純真的理解已然不能證明你的實力。心中縱有千言萬語,筆下卻晦澀難懂。時常撰寫的大大小小總結、報告、論文鋪天蓋地,卻無一回讓你喚起內心激動的真實情愫。「仰之彌高」,越發自卑,靈魂一次次的洗禮不是清爽了卻是沉重了,飛不起來也著落不下來。
信手翻閱文質老師和少敏老師的《保衛童年》一書,眼前再次豁亮,這一回的靈感顯得這般的現實。神聖的教育烏托邦只是讓我們這群先行者擁有屬於清亮的心境。六月的腳步總是這般匆匆,於是懷揣著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可是期末總復習又悄然而至。
復習之一:班級「開心詞典」
「請問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的是何處,你能介紹一下嗎?」「濟南的趵突泉……。」「恭喜你答對了!」「哈哈……」教室里傳出久違的快樂。這是我躊躇許久採用的快樂復習的第一堂課。笑聲、掌聲、歡呼聲中孩子的心情放假,我自然感受到這份幸福。這個午的復習或背誦、或品析、或猜測、或書寫、或合作、或評價,熱熱鬧鬧而又實實在在。孩子臉上流露的是內心喜悅,以往疲憊不堪的神情煙消雲散。臨下課前,平時淘氣的小川同學冷不防地站起來,搔搔後腦勺「曾老師,今天開始復習了,您怎麼還不復習?」「唉,這就是復習嘛!」「這樣你不覺得有意思嗎?」「這樣子上課真好!」「別浪費時間了,老師再出題吧!」……自發的交流應運而生,孩子們的智慧在碰撞,心靈在溝通。我微笑不作任何評判,因為此時的任何解釋都是蹩腳的。愛因斯坦說過,我們要把知識像禮物一樣送給孩子。這樣他們每天是來接受禮物而不是背著重重的行囊,能不快樂嗎?同樣這份快樂伴著我走出教室還帶著燦爛的笑容。同天復習的老師拖著疲憊的身軀質疑「站了大半天,你不累,還滿臉掛著笑容?對了,你們班今天怎麼了?上課全班那麼激動……」我愉快地點點頭:「我和孩子一起放個假,開心一上午。」「什麼?你復習得完?」「孩子學得輕松、舒服,就是復習的成功」……這一天我終於讓心情放了個假,保持了燦爛的笑容,為自己進行一次極好的心理暗示,無形中增加了許多的感染力,好心情開始伴我左右。
到這里看 有很多優秀的樣稿
http://www.diyifanwen.com/zhuanti/guoqingjie/guoqingjieshouchaobao/index.htm
國慶節手抄製作過程:
每逢遇到國慶節,學校總要要求我們畫國慶節手抄報,我真是覺得又麻煩又擔心,可是在創作設計國慶節手抄報的過程中我卻十分愉快,因為我很喜歡畫畫,我把畫手抄報,看作是正在畫一幅五彩繽紛的畫,當成是我的一種興趣、愛好。
10月1日,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學校要求我們每人出一份手抄報,假期回來後交齊。「真倒霉,我又要開始忙個不停了」,不過,還好國慶節七天的假期還長著呢。等我選定了適當的時間,便要開工了。
我急匆匆地買來4開後便馬上一頭鑽進書堆,用了著整整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尋覓自己需要的東西。我如飢似渴地吮吸著精神的養料,最後我把所要的資料都找好了,書里夾滿了紙條,我把找到的內容全都翻開放在書桌上,然後精挑細選出設計美觀,插圖合理的版面,接著拿出一張白紙,把參考設計出來的版面大略畫一下,把需要改進的地方重新畫一下,最後,我終於胸有成竹,要正式畫在4開紙上了。
我拿著鉛筆全神貫注地把設計好的版面畫在4開紙上,接著把「慶國慶」三個大字畫在空白處,然後畫上各種插圖,最後把需要染色的地方塗上顏料。嗯,就這樣,國慶節手抄報的版面設計和主題就完成了。
不過,這樣還不算完成,必須進行下一步,總不能讓版塊空著不管吧!所以還要寫上些有關的內容,嗯,這次主題是「慶國慶」,我就應該寫些有關國慶這方面的內容,幸虧我已經把內容找好,要不然啊,我就又要像沒頭蒼蠅似的一頭扎進書堆去翻翻找找了,不過我還得好好安排一下,版塊有大有小,寫進的內容必須適當,還有標題的字數必須與小標題的紋制設計合適,不能張冠李戴,力求每一方面都比較大方得體。內容寫好了,整張手抄報也就基本上完成了,但最後還有一點可不能疏忽了,就是要認真檢查,看看需要染色的地方局部有沒有忘了染,小標題有沒有忘了寫,有沒有地方是鉛筆跡還沒擦掉……
OK!總算把手抄報創作好了。
附:手抄報的編輯方法:
手抄報,也稱手寫報紙,它具有交流信息,展示成果,顯示創作風格,製作過程簡便的特點,因此,在大、中、小學廣為普及。編輯出版手抄報能培養我們寫字、畫畫、排版、信息處理等綜合能力。交流手抄報,能讓同學們取長補短,豐富課餘生活。
手抄報的編輯出版一般為一個月一期,下面談談製作過程中的一些基本要求。
定人員。出版手抄報一般由一個假日小隊構成一個整體單位。在確定人員後進行分工:1、主編。他是總設計師、總負責人。2、欄目責任編輯。負責一個或幾個欄目的材料採集、審核、編輯工作。3、謄寫。負責文字內容的抄寫工作,要求由寫字美觀、整齊的同學擔任。4、美工。負責小報整體、局部的美化策劃工作。當然,大、中隊輔導員仍然是中隊手抄報出版工作的輔導員,在具體製作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別忘了他們。
定報名。報名的確定要醒目,文字簡短,有小隊特色,能明確小隊奮斗目標,思想內容要健康積極。如「春筍報」、「雛鷹報」、「新世紀報」等等。
定材料。出版手抄報,首先要選擇適合的紙張,一般為150克繪圖紙,每份8——4開大小。其次選擇一些長短不等的刻度塑料尺,必備的有50厘米直尺、20厘米三角板。第三裝飾材料及工具以及謄寫筆,其中包括黑色墨水、普通鋼筆、美工筆、鉛筆橡皮、水彩筆、水彩或水粉顏料等。材料可以集中保管,當然各小隊之間也可以互相調劑使用。
製作方法。1、報紙格式。報頭及其位置確定,包括出版單位、出版日期、期號、分工人員等。另外欄目分類時,將整張報紙定好合適欄目,分類選擇內容。2、排版。排版是報紙的總體構思,要求有新意,做到整體中求變化,板塊之間方圓結合、大小結合、橫豎結合,同時可以借鑒其他報紙及黑板報的排版經驗。3、插圖。插圖是小報中不可缺少的「味精」。具體操作時有兩種方法,一是先用淡彩畫背景圖案,然後進行文字謄寫;二是在文字謄寫後再用水彩筆畫插圖。4、題圖和尾花。題圖的設計很重要,一篇文稿,給它一個醒目的題目,能增強它的表現效果。題圖設計的時候,一要重視對題目文字的設計,字型大小要明顯區別於正文,字體可以由內容來確定;二要重視對圖案的穿插,要圖文並茂;三是題圖的位置擺放可靈活處理,上下、左右兼顧。尾花的設計同樣具有裝飾效果,一篇文稿的中間或最後,有意識地空下一些位置,畫上一些裝飾圖案,效果往往很別致。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們可以將平時收集的裝飾圖庫進行交流或選用,做到資源共享。5、內容采編。文稿來源途徑主要有:自己寫稿,包括好文章及老師評語;資料整理稿;剪輯有關刊物內容;其他來源稿。
以下三個網址都有現成的資料和圖片,歡迎參考:
http://www.shw.cn/Article/msjy/xy/200604/23146.html
http://www.nctc.cn/info/news/2003/09/30/200309301451125347259.htm
http://www.blsy.net/Article/Print.asp?ArticleID=227
國慶節黑板報設計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只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生才會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國慶節黑板報設計應該著重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在具體訓練教學上,宣揚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艱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另外,還可以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結合其他學科,如:語文、歷史、自然等和社會上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現象進行一些簡筆畫創作,這樣既幫助了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實際應用的表現能力。圖案、美術字等方面結合課堂教學進度,採取課堂教學、課外提高的辦法,給學生定予適度的量,通過教師的精心輔導,要求學生按質完成,這樣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使學生熟練掌握表現要領。在書法訓練方面,採取先讀帖、再臨帖、後脫帖的反復過程,使學生逐步提高欣賞水平和書寫能力。
通過讓學生分析或評價美術作品,涉足於美術鑒賞領域。使學生在感染熏陶、潛移默化和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掌握藝術史知識、藝術表現手段的基本規律及其藝術語言,領會藝術作品產生的時代,作品內容的思想傾向及其由民族傳統所決定的表現形式,從而感知美,創造美。通過吸收和借鑒藝術的精華,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啟迪智慧,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鑒賞能力,使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華,藝術修養得到提高,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道德觀、審美觀和勞動觀奠定科學的基礎。
利用黑板報長廊開辟一個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心得窗口,正是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學觀的一條不可多得的渠道。這對增強教與學的互動活力,掌握學生的學習實情,提高教學質量和加深師生感情起著橋梁紐帶作用。教師利用這個窗口不斷總結教學中的經驗和教訓,學生通過這個窗口談論學習中的體會、收獲及對教師教育工作的建議和要求,大家都暢所欲言,把教學的實際問題擺在桌面,這為學校加強教學工作管理,教師業務能力的自身建設和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提供了明確的依據,同時也增強了教學的透明度。
美術學科在黑板報長廊上開展多方面的素質教育,前景是廣闊的,只要正確把握學生的身心特徵,合理安排和穿插教學的內容,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就一定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
1、國慶節小知識
10月1日是中國的國慶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 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在隆隆的禮炮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聚集天安門廣場的三十萬軍民進行了盛大的閱兵和慶祝遊行.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為什麼把這一天定為國慶節呢?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奮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在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的轉變.1949年9月的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節
1949年十月一日下午3時,北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典禮,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庄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毛主席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願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願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隨即舉行閱兵式和群眾遊行。朱德總司令檢閱了海陸空軍,並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迅速肅清國民黨一切殘余武裝,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同日,北京新華廣播電台在天安門廣場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實況廣播。這是中國人民廣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實況廣播,全國各地人民廣播電台同時聯播。
2、世界各國國慶節由來
世界各國確定國慶節的依據千奇百怪。據統計,全世界以國家建立的時間為國慶節的國家有35個。以佔領首都那天為國慶節的有古巴、柬埔寨等。有些國家以國家獨立日為國慶節。1804年1月1日,海地人民殲滅了拿破崙的6萬遠征軍,在太子港宣布獨立,從此就把每年的1月1日定為國慶節。墨西哥、迦納等國也是如此。還有些國家以武裝起義紀念日作為國慶節。7月14日是法國國慶日。1789年的這一天,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推翻了君主政權。另有一些國家以重大會議日為國慶節。美國以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的日子為國慶日。加拿大以英國議會1867年7月1日通過《大不列顛北美法案》這一天為國慶節。還有以國家元首的生日為國慶節的,如尼泊爾、泰國、瑞典、荷蘭、丹麥、比利時等國家
3、國慶節歷史由來
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生日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里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布過了。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許廣平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托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從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4、國慶節有關稱呼
國慶節是每個國家的重要節日,但名稱有所不同。許多國家叫「國慶節」或「國慶日」,還有一些國家叫「獨立日」或「獨立節」,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國日」、「革命日」、「解放日」、「國家復興節」、「憲法日」等,還有直接以國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亞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則以國王的生日或登基日為國慶日,如遇國王更替,國慶的具體日期也隨之更換
每逢國慶日,各國都要舉行不同形式的慶祝活動,以加強本國人民的愛國意識,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各國之間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賀。逢五逢十的國慶日,有的還要擴大慶祝規模。為慶祝國慶日,各國政府通常要舉行一次國慶招待會,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外交部長出面主持,邀請駐在當地的各國使節和其他重要外賓參加。但也有的國家不舉行招待會,如美國、英國均不舉行招待會。
外國國慶節摘要
(1)慶國慶樂曲聲聲焰火騰空
法國是以7月14日法國大革命時巴黎群眾搗毀巴士底監獄這一天作為國慶日的。1989年,正值法國革命200周年。為此,法國舉行了十分隆重的慶祝活動。當天,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閱兵式上,300多輛裝甲車、5000名士兵、250架飛機及直升機接受了檢閱。33位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1萬多位外國來賓應邀參加了慶典儀式。在現場,有80多萬觀眾觀看了儀式。當天晚上,在雄壯的《馬賽曲》樂曲聲中,20萬支焰火騰空升起,80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個民族的演員參加了在協和廣場舉辦的大型國慶演出。
(2)國慶節大典舉國歡騰
每逢8月9日,新加坡都會舉行國慶大典,舉國歡騰。同時還有國慶檢閱典禮,有戰機和跳傘表演。當總統檢閱儀仗隊後,3架f-16型獵鷹戰斗機、6架f-5s/t型戰斗機及5架a-4su超級天鷹戰斗機,共14架戰機排列成五星與彎月形飛過,隊形就像是國旗上的五星彎月。步兵隊伍走過檢閱台後,組成五星彎月隊形的14架戰機,又與3架軍機——1架c-130大力士運輸機、1架e-2c鷹眼空中預警機及1架福克50海事巡邏機飛越上空。接著,7架直升機,包括切奴克、超級美洲豹及uh-1h型直升機以v字隊形飛過
直升機飛過後,接下來就是令人屏息仰首,由5名武裝部隊突擊隊員呈獻的跳傘表演,他們在1500米的高空,從大力士運輸機上跳下,他們身上都背負著40公斤重的裝備,政府大廈周圍摩天大樓林立,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
(3)人潮花海慶佳節
5月17日是挪威國慶節(又叫憲法日)。在這個盛大的節日里,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人穿著民族服裝,歡度佳節。街上,從少女到老婦幾乎都是背帶式拖地長裙,紅色、白色、黑色、綠色,在厚厚的毛呢或棉布上綉著鮮艷的花朵和圖案,每個人的胸前都有漂亮的銀制飾物,有的還披著配套的斗篷,戴著不同色彩的民族小帽,真是絢麗多彩。男士的服裝則從中世紀的宮廷禮服到21世紀的紅色流行時裝都有,也是千姿百態令人目不暇接。有許多老人胸前戴滿了各種各樣的勛章,手拿文明棍,頭戴高筒禮帽,頗有紳士風度.
這天,通向王宮的卡爾·約翰大街變成了人的海洋、花的海洋、國旗的海洋。路兩邊臨時豎起的高大旗桿上、樓頂上、陽台上、窗戶上都飄揚著國旗
國慶遊行開始的時候,國王穿著黑色禮服,站在觀禮台中央;右邊是身著紅色禮服的王後;王後的右邊是王子和公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純朴,一切都體現了人們發自內心的對祖國、對民族的無限熱愛。
4)各州首府輪流坐莊
德國10月3日的正式名稱叫「統一日」,是法定節日,但並非「國慶日」。與法國把7月14日、美國把7月4日、瑞士把8月1日作為國慶節不同的一點是,德國這個類似國慶的重要日子裡並無重大事件發生,不像法國1789年7月14日革命群眾攻佔了巴士底獄、美國在1776年7月4日發表《獨立宣言》、瑞士在1291年8月1日締結永久同盟。按照1990年統一後的規矩,各個州的首府輪流舉辦慶祝活動,如2000年輪到了德累斯頓。所以,盡管是逢五逢十,首都沒有舉辦隆重庄嚴的慶祝活動並不奇怪。首都市民照樣可以在秋季少有的明媚陽光下,盡情在勃蘭登堡門前玩樂一番。
(5)國慶節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
奈及利亞的民族獨立日為10月1日。它是非洲古老的、人口最多的國家,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間,奈及利亞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經濟相當落後,人民生活十分貧困。奈及利亞人民經過長期英勇斗爭,終於在1960年10月1日贏得了民族獨立
6、國慶節愛國教育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為著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著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著一個中心而團結。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該法於當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旗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新政協籌備會決定成立國旗、國徽圖案初選委員會,並於當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在人民日報等報紙發表徵稿啟事。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期間,初選委員會將收到的3012幅圖案選了38幅印發全體代表討論。經全體代表分組討論後,9月25日晚毛澤東主席召開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協商座談會。關於國旗的問題,毛澤東主席指出,五星紅旗這個圖案表現我們革命人民大團結。現在要大團結,將來也要大團結,因此,現在也好,將來也好,又是團結,又是革命。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全體代表通過決議,選定了由曾聯松設計的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決議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紅地五星旗,象徵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更換國旗旗桿
豎立在天安門廣場的旗桿曾更換過一次。
第一根國旗旗桿是1949年開國大典毛主席升旗時用的那根旗桿,高22米。
1991年5月1日重新修建了國旗旗桿,高度達32.6米。更換旗桿基於兩種考慮,一是已站立了42年的國旗旗桿確實有些老化;二是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大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毛主席紀念堂修建起來了,旗桿的高度已明顯顯低,與之不相襯。
改建後的國旗桿基座頗有講究,共分為三層:內層四周是高80厘米的漢白玉欄桿,東西兩邊各有2米寬的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環繞基座的2米多寬的赭色花崗岩帶,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5米寬的綠化帶,四季常青,象徵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國旗基座四周是用56個黃色銅墩連成的護欄,象徵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
升降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升旗時,必須將國旗升至桿頂;降下時,不得使國旗落地。為此,國旗衛士們在降國旗時,練就了過硬的收旗動作:當國旗在2分07秒的時間內降到國旗桿底座時,一名戰士迅速用雙手將國旗托住,而後另一名戰士將旗面均勻地打成折疊狀,此動作精確在13至15把之間。
更換國旗
1990年通過的《國旗法》規定:不得升掛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的國旗。為確保國旗的聖潔和完整,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國旗基本上每天都要更換一面。每逢重大節日,必須更換新國旗。即使國旗不受損,懸掛的最長時間也不能超過10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91年3月2日,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8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並於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國徽的誕生
1949年6月16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了新政協籌備會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常委會領導下設立6個工作小組。第6小組的任務是研究草擬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國都等方案,馬敘倫,副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組長
1949年7月10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擬就《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辭譜啟事》,對國徽設計提出要求:「(甲)中國特徵;(乙)政權特徵;(丙)形式須庄嚴富麗。」9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在中南海豐澤園召開會議,協商國旗、國徽、國歌等問題。這次會議上,大家對國徽應征圖稿都不滿意。毛澤東最後說:國旗決定了,國徽是否可慢一點決定,原小組還繼續設計,等將來交給政府去決定。9月27日召開的新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國旗、國都、紀年、國歌4個決議案。大會主席團決定,邀請專家另行設計國徽圖案。清華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收到了政協的邀請,分別組成了由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領導的清華大學營建系設計組和以美術家張仃為首的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組,展開設計競賽。
1950年6月20日,國徽審查小組召開會議,最後一次評審清華大學營建系與中央美術學院分別提出的方案,最終確定清華大學營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師設計的國徽方案中選,並送政協大會表決。此後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意見,改進了國徽的稻穗細部形象。
1950年6月23日,全國政協一屆二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主席主持通過決議,同意國徽審查組的報告和所擬定的國徽圖案。9月2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及說明:「國徽的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象徵中國人民自『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和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誕生。」 1950年下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把製作國徽的任務交給了沈陽第一機床廠。1951年5月1日,由沈陽第一機床廠青年工人焦百順、裴慶江、朱風儀等鑄造出的中國第一枚金屬國徽正式懸掛在天安門城樓上
國歌的誕生
聶耳(1912-1935年)。《義勇軍進行曲》誕生於1935年,劇作家田漢作詞;中國新音樂運動的創始人聶耳作曲。這首歌原為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影片《風雲兒女》描寫的是「九一八」之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三省,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下,一些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線。田漢在寫完這部電影故事以後,便遭反動派逮捕,主題歌詞是寫在一張香煙的錫箔襯紙上。聶耳主動拿去歌詞,在他去日本前完成歌譜初稿,到日本後不久,把歌譜全部完成寄回。歌曲隨電影的放映,更由於救亡運動的開展,流傳於全國每一個角落,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
「文革」中,由於田漢被打倒,歌詞不讓唱了,《國歌》只能由樂隊演奏。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義勇軍進行曲》新詞。改定國歌歌詞後,各方面對此一直有不同意見,要求恢復國歌原來的歌詞。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5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新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
『柒』 初一語文讀書手抄報
第一點:一個醒目的標題,如:走近名著。
第二點:分版面:
第一版面:名著大觀園,推薦內容:《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榮國府的日常生活為中心,以寶玉、黛玉、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及大觀園中點滴瑣事為主線,以金陵貴族名門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歷史為暗線,展現了窮途末路的封建社會終將走向滅亡的必然趨勢。[1]並以其曲折隱晦的表現手法、凄涼深切的情感格調、強烈高遠的思想底蘊,在中國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會圖景、建築金石等各領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達到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紅樓夢》變相地反映了現代人的交際能力。
第二版面:走近名家:
沈石溪,原名:沈一鳴。上海人,生於1952年10月,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職稱文學創作2級。1982年10月加入省作協,1985年9月加入中國作協。 生於上海亭子間。從小體弱多病,與各種體育獎杯無緣。1969年初中畢業赴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插隊落戶。會捉魚會蓋房會犁田會栽秧。當過水電站民工、山村男教師。1975年應征入伍,官拜宣傳股長。在雲南邊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1992年調任成都軍區創作室。擅長寫動物小說。
第三版面:閱讀記錄:
憑著它的智慧,紫嵐冒險成功了。它叼到一頭鹿仔向石洞奔跑。跑了一陣,它累得氣喘吁吁,鹿仔也剩下最後一口氣。紫嵐決定就地喝乾鹿血。它停下來,麻利地咬斷鹿仔的喉管,頓時一股滾燙的血液使它感到無比愜意,干癟的乳房似乎立刻豐滿起來,它拚命地吸吮著。突然,前方黑黝黝的草叢里躥出一條大白狗。紫嵐一驚。它沒想到養鹿場的大白狗會一路嗅著氣味跟蹤而來,遠處還傳來獵人的吆喝聲。紫嵐趕緊重新叼起鹿仔,扭頭奔逃。大白狗緊隨其後。
——摘自沈石溪《狼王夢》
第四版面:好書推薦會:
作品敘述了一隻被寵物場淘汰的將推上餐桌的雜種狗,在經歷了逃脫、求生的過程中,被艱難的生存環境改造成了一個冷酷的生存機器,直至最後有幸逃入了牧場。在牧場,在與人的接觸中,逐漸開始信任人類,並與一頭充當牧犬的馴狼結下了友誼。馴狼本性不改,但它多次救了雜種狗,並欲引其「 回歸草原「,但雜種狗卻始終會給以牧場為其歸宿。在一次滑坡中主人喪命,雜種狗(阿蓬)獨自領著牧羊,突破狼群的圍追堵截,最終回到了牧場。
希望能夠幫到你O(∩_∩)O~
『捌』 七年級語文手抄報歇後語
你有遇事刨根問底、窮追不舍的習慣嗎?如果有,那麼一定有人會說:「你這孩子,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樣的語言是熟語的一種,叫歇後語。除了這個歇後語,你還知道有哪些歇後語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下。
歇後語的語言形式很有意思,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前一部分「打破沙鍋」就像謎語中的謎面,而後一部分「問到底」就像謎語中的謎底。後一部分才是歇後語的真意所在。在「謎面」「謎底」之間有一個破折號,它的意思是「間歇」,有時「間歇」之後的部分不說出來,讓人們猜出它的含義,所以這種語言形式叫「歇後語」。
歇後語的類型有喻意的歇後語和諧音的歇後語等。喻意的歇後語,前部分是比喻,後部分是對前部分的解釋。如:
擀麵仗吹火——一竅不通
隔著門縫看人——把人看扁了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木頭眼鏡——看不透
石碑上釘釘子——硬碰硬
下雨潑街 刮風掃地——假積極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諧音的歇後語,它的後一部分藉助音同或音近的現象表達意思。這種說法妙語雙關,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意味。
「打破砂鍋——問到底」就是這種諧音的歇後語。其實「打破砂鍋」和「問到底」毫無關系。但是為什麼把它用在一塊了呢?原來這里利用了「問」和「璺」的諧音。「璺」音同「問」,指陶瓷、玻璃器皿上出現的裂紋。砂鍋的特點是打破裂紋直到鍋底,人們將「問」代替了「璺」(wèi),於是就有了「打破砂鍋——問到底」這個歇後語了。這個歇後語,言在「打破砂鍋」,意在「追問到底」,非常巧妙。這樣的歇後語還有很多,如: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錐子——真(針)好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隔著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在寫文章時,能恰當的運用一些歇後語,文章就會顯得生動活潑,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注意,歇後語的運用要和文章的風格一致。寫嚴肅的事情,在庄嚴的場面不宜使用。另外,也不要使用內容庸俗、不健康的歇後語。
『玖』 初一寒假語文手抄報內容 只有兩個大板塊!!!
一部分
寓言故事-活到老學到老
晉平公作為一位國君,政績不平,學問也不錯。在他70歲的時候,他依然還希望多讀點書,多長點知識,總覺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實在是太有限了。可是70歲的人再去學習,困難是很多的,晉平公對自己的想法總還是不自信,於是他去詢問他的一位賢明的臣子師曠。師曠是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他博學多智,雖眼睛看不見,但心裡亮堂著呢。晉平公問師曠說:「你看,我已經70歲了,年紀的確老了,可是我還很希望再讀些書,長些學問,又總是沒有信心,總覺得是否太晚了呢?」
師曠回答說:「您說太晚了,那為什麼不把蠟燭點起來呢?」
晉平公不明白師曠在說什麼,便說:「我在跟你說正經話,你跟我瞎扯什麼?哪有做臣子的隨便戲弄國君的呢?」
師曠一聽,樂了,連忙說:「大王,您誤會了,我這個雙目失明的臣子,怎麼敢隨便戲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認真地跟您談學習的事呢。」
晉平公說:「此話怎麼講?」
師曠回答說:「我聽說,人在少年時代好學,就如同獲得了早晨溫暖的陽光一樣,那太陽越照越亮,時間也久長。人在壯年的時候好學,就好比獲得了中午明亮的陽光一樣,雖然中午的太陽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強、時間也還有許多。人到老年的時候好學,雖然已日暮,沒有了陽光,可他還可以藉助蠟燭啊,蠟燭的光亮雖然不怎麼明亮,可是只要獲得了這點燭光,盡管有限,也總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晉平公恍然大悟,高興地說:「你說得太好了,的確如此!我有信心了。」
誠然,不愛學習,即使大白天睜著眼,也只能兩眼一抹黑;只有經常學習,不論年少年長,學問越多心裡越亮堂,才不至於盲目處事、糊塗做人。
第二部分
趣味語文小故事
馬克•吐溫的妙答
美國現代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一次宴會上,與一位女士對坐,出於禮貌,說了一聲:「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領情,卻說:「可惜我無法同樣地贊美您!」馬克•吐溫說:「那沒關系,你可以像我一樣說一句謊話。」言辭委婉、平和,反其義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頭。
世界上最短的信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將《悲慘世界》的手稿寄給出版社後,過了一段時間還不見此書出版。於是就給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內容只寫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內容也只有:「!——編輯室。」過了不久,轟動世界的《悲慘世界》便於讀者見面了。這封信,被稱為「世界上最短的信。」
誰是冠軍
一場足球賽的戰報寫道:「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
第一個人看後說,這場足球賽山東隊贏了。公報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另一個人說,不對。戰報上明明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