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學語文
㈠ 葉聖陶的作品學語文作品
作品列表
《春宴瑣譚》第一部白話小說 1918 稻草人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1923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與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略讀指導舉隅》(教育)(與朱自清合著)1946 《兒童文學研究》1947 《精讀指導舉隅》(教育)1948 《寫作雜談》(教育)1951 《荷花》(現已收入三年級下冊(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3課(人教版)語文書課文) 《葉聖陶童話選》(童話)1956 葉聖陶童話選
《葉聖陶出版文集》(文選)1958 《抗爭》(短篇小說)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篋存集》(詩)1960 《潘先生在難中》(短篇小說)1964 《葉聖陶散文》(散文)1983 《我與四川》(散文和詩)1984 《文章講話》(與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話七十二講》(教育)(與夏丏尊合著)1999 《藕與蒓菜》(短篇小說)(現已收入七年級語文第一冊課本第八課)1997 《爬山虎的腳》(現已收入語文四年級上冊(人教版)課本第六課) 《一個少年的筆記》(包括《詩的材料》《三棵老銀杏》《爬山虎的腳》)(現已收入語文八年級上冊(鄂教版)課本第十八課) 《記金華的雙龍洞》(現已收入六年級下冊(蘇教版)課文和四年級下冊第3課(人教版)課文) 《蘇州園林》(現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第13課;蘇教版 初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第21課,有刪改;語文出版社初一年級第17課,有刪改。)
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種子》 《玫瑰和金魚》 《月亮姑娘的親事》 《含羞草》 《快樂的人》 《芳兒的夢》
任職報紙、雜志
葉聖陶曾在以下報紙、雜志作過編輯、主筆或主編: 《禮拜六》 《上海時事新報》《上海民國日報》 《文學周報》 《公理日報》 《國文月刊》 《蘇州評論》 《婦女雜志》 《小說月報》 《中學生》 《開明少年》 《中國作家》 《人民教育》 《中國語文》 《詩》 《光明》 《國文雜志》 《中學生戰時半月刊》《兒童文學》
㈡ 葉聖陶在語文教學方面的論述
葉聖陶(1894年-1988年)是我國20世紀語文教育的集大成者.
他從18歲中學畢業走上教育崗位,直到他燦爛人生終結的76年時間里,始終從事,關注和指導著我國的語文教育事業.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說:"在中國的語文教育界,葉聖陶,朱自清,夏丏尊是聳立在三四十年代的三座高山;其中葉聖陶的活動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時間最長,影響最大,他留下的寶貴遺產,歷史上無人與之相比;一代宗師,萬代垂範. "
葉聖陶的語文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在我國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曾發揮過巨大的推動作用,並將啟迪我們當前和今後的語文教改朝者健康的方向前進,葉聖陶的語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極其豐富,幾乎涉及到我國語文教育領域的任何一個層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語文工具觀,培養習慣說和"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一,葉聖陶的語文工具觀教師教語文,學生學語文,怎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決非幾篇文章乃至幾本書就能闡述清楚的.但是有一個基本前提必須首先明確:語文學科的性質到底是什麼?因為教學目的,任務,教材和教法等等,均由性質來決定.葉聖陶通過語文教學的長期實踐和深入研究,反復強調指明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工具!呂叔湘先生在為《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寫的序言中說:"通觀葉聖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是關於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稍有語文教育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是與政治,歷史,宗教,人倫等混於一體的綜合教育,這種教育全部以文章詩賦為本位,只學習書面的文言文,遠離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直到上個世紀初年,人們才逐漸認識到語文學科必須顧及其實用性.從此,語文在中小學校單獨設科,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葉聖陶從青年時期任語文教員起積極主張大力提倡白話文,大眾語和新文字運動.全國解放初,葉聖陶集中代表了彼時同人之意,及時給語文學科正名定性:"什麼叫語文?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語就是口頭語,文就是書面語,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按照葉聖陶的闡述,我們可以明白地了解到,聽和說偏重於口頭語言,讀和寫偏重於書面語言.聽說讀寫涵蓋了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所以,學語文就是學語言.反言之,只有學好了語言,才算學好了語文.那麼,語言是什麼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語言的本質曾作過許多精要的揭示.馬克思認為"語
㈢ 葉聖陶老爺爺的一段名話有關學語文的見解
一、葉聖陶語文教育思想
1、葉先生認為,語文是一種工具,是人們交際中不可缺少的工具。語文課不是政論課,不能離開教學目標和自身的規律去進行政治和道德信條的灌輸,但又不能忽視思想教育作用,而要根據學科性質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2、他認為,語文教學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種工具,培養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發表能力。接受和發表,表現在口頭上是「聽」和「說」,表現在書面上是「讀」和「寫」。聽、讀、說、寫同樣重要,要使學生在這四個方面都受到最好的訓練。
3、他認為,「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語文不是歷史、地理一樣的知識課,不應以講為主,而要提倡啟發誘導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教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精神和習慣。
4、他強調:教材內容要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並應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程度;課文的語言必須是規范的。課文只是舉例性質,不應絕對化。但聽、讀、說、寫訓練則要盡可能地有比較嚴密的系統,循序漸進。
二、口頭為『語』,書面為『文』
葉聖陶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聽』、『說』、『讀』、『寫』宜並重。」「因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
葉老強調了語文課應該是口語和書面語並舉,聽說讀寫並重,並尖銳地指出:「重文輕語,有『文』無『語』,這個偏頗應該糾正。」
他明確地否定「語文是語言、文學」的解釋,認為「『文字』含意較『文學』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這就把語文課和文學課區別開來。
葉老認為,必須改變「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受」的現象,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閱讀教學的目的,「首在養成讀書之良好習慣」。教師「不多
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提問不能答,指點不開竅,然後暢講,印入更深。而學生時常聽老師提問,受老師指點,亦即於不知不覺之中學會遇到任何書籍文
章,宜如何下手乃能通其義而得其要。比如扶孩子走路,雖小心扶持,而時時不忘放手也。」「我近來常以一語語人,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以其欲達到不
需要教,故隨時宜注意減輕學生之依賴性,而多講則與此相違也。」「一邊教,一邊要逐漸為『不需要教』打基礎。打基礎的辦法,也就是不要讓學生只是被動地聽
講,而要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在聽講的時候自覺地動腦筋。要使他們自覺地動腦筋,是教師備課極重要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