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中語文課改論文

初中語文課改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57:06

① 初中語文課改教學中的幾個問題及思考

大家都知道抄,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體作用首先體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課改以來,我認真鑽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語言,語法變為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案,為上好不同類型的課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②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激發興趣,鼓勵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學會通過培養他們的興趣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初中生是閱讀量比較大的一個群體,他們每天幾乎都可以通過各種途徑閱讀報刊雜志、國內外的各大知名小說、散文。這樣看來想要激發他們對語文閱讀理解的興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他們有自己的閱讀喜好,初中語文閱讀理解中所挑選出來的作品不一定是他們感興趣的文章。 鼓勵初中生進行語文閱讀是不可阻擋的潮流,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標准下,語文所佔有的分數在逐年增加,這樣就迫切要求提高國民的語文閱讀水平。況且初中語文閱讀技巧 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答題的准確率,從而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語文閱讀和數學閱讀、英語閱讀在某種程度上看來也是相通的。
二、注重積累,厚積薄發
閱讀積累是一個過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的。初中語文的閱讀也是如此,其實語文閱讀並沒有許多學生想像的那般難,只要能夠在平時的閱讀中多積累一些閱讀方法,就能夠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但是應該怎樣積累呢?初中生首先要學會廣泛的閱讀各類文本,不能僅僅要挑選自己喜歡的小說或是散文閱讀,而是要不帶任何感情色彩的對待閱讀客體。 其次便是初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隨時隨地的記錄一些閱讀方式,例如能夠根據下面的文本解說,明晰文本的寫作意圖,最後需要有一顆堅持不懈的恆心。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初中學生的閱讀書目也就日益豐富了,漸漸的他們就能將各種答題技巧運用自如。
三、掌握題型,明確思路
在初中語文閱讀方面的考察中,題型基本是平時老師上課有講到過的,如小說節選和人物傳記。但是出題的先後順序卻不一定是固定的,題目的難易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這就要求學生不能固化學習模式,偏聽偏信的以為第一篇或者第二篇更為簡單容易,從而在老師講解的時候悔恨不已,因為自己選錯了題型而錯失了一部分的分數。根據題型進行變通也是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時必須要掌握的技巧,答題的結果固然重要,其過程也同樣不能忽略,相信這是每位語文教師常常提醒學生的注意事項。 初中語文閱讀的解題步驟大致為:快速瀏覽全文、看清題干要求、找出答案所在位置、仔細分析題目意思、謹慎答題。相信學生們的解題思路基本上都是這樣,但取得高分卻未必是十分容易的,所以必須要深入剖析相關閱讀技巧。
四、勤加練習,閱讀技巧
學生在平常的語文閱讀中基本都會有許多不好的習慣,如指著文字閱讀和過度的咬文嚼字。他們以為這樣的小心翼翼的閱讀是一定會有成效的,但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畢竟語文閱讀是需要注意力萬分的集中,這樣指著書本中的文字去進行閱讀反而容易分了學生的心神,這樣又怎麼能全面感知文本的信息呢? 在初中語文閱讀中的孰能生巧通常指的是熟練了就能掌握閱讀技巧,熟練的要求不僅是包括閱讀速度的熟練,更包括在規定時間內對閱讀文章的大意熟練。加強重點難點突破的練習,及時反饋題目中的信息,給一些理解起來有問題的專有名詞做標記,都是在閱讀細節中找方法,摸索規律,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條件下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進決不是一日之功,它有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但只要能夠找到正確的方法,堅持不懈,不斷地刷題訓練,就一定能夠有所提高的。同時,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只有讓學生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閱讀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落實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標准,結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來逐步全面提高語文素質和初中教學效率是廣大師生所共同追求的目標。在語文閱讀中不斷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才幹,才能真正的學以致用。只有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從而讓學生的語文閱讀感知力更上一個台階。

③ 初中語文新課改的幾點看法

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來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改變教學觀
觀念是先導,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准,也執行不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認為語文教學重在工具性,但新課程標准下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這就要求每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強調要轉變觀念,並不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揚棄。
二、課堂教學要靈活多變
有的教師在備課時就喜歡設計好話題,讓課堂教學在自己設計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認為這樣反而會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預先設定固定模式,可在實施過程中開放地納入源於個人的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臨場體驗,鼓勵學生即興發揮,超越預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靈活多變授課,不受教材、課本、課時的限制。我選取三篇分別代表著親情、友情、鄉情文章為一個單元並設計為討論課,以學生討論為主。每六個同學分成一組進行討論,講述自己對三種情感的感受,然後每小組選一名同學發言。但是,有的小組還討論到了其他的情感:愛情。這也超出了我預先設定的范圍,但我認為,中學生處在青春發育時期,對愛情有一種迷惘、渴望,討論愛情,也更貼近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愛情觀,從而有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所以我決定不再限定討論的范圍,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空前活躍。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積極。
三、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要得到充分的發揮
語文的動態特徵使學生的參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尤顯重要。教師要充分創設條件,刺激學生動眼看、動腦讀、動筆寫的能力。強化學生的讀寫過程、聽說過程、讀與寫、聽與說的訓練可以相互結合。從學生的階段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精心設計、選擇導學方法與課堂結構,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求知的最佳教學情境,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應該堅決摒棄那種「老師講課照本宣科洋洋灑灑口乾舌燥,學生聽課埋頭筆錄手忙腳亂頭昏腦脹」的局面。還學生一個真正的自我,還學生一片潔凈的天空。
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傳統語文教學的一個突出的弊端就在於壓抑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和記。講授內容陳舊老套,千篇一律,無非段落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之類。學生聽得索無味,昏昏欲睡。而學生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會、見解以及情感態度得不到重視,也沒有表達的機會。學習過程中只有接受,沒有思考,只能接受標准答案而無法形成和堅持個人見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喪失了獨立學習的能力,熄滅了探索的動力和興趣,最終遭到扼殺的是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只能抱著一堆現成的結論和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知識幾乎空手而歸。這種狀況是我國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缺陷。
切實改變這一現狀是這次語文新課改的重要著力點。語文新課標將「過程與方法」列為語文課程的「三維目標」之一,強調不但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習的過程,要研究和關注學生在什麼樣的過程中、用什麼樣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強調「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各階段的教學目標中,也對學習過程和方法提出相應的要求,例如在初中階段的閱讀目標中,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閱讀議論文,要能「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並通過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斷。
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語文學習的核心是能力的構建,而能力的構建主要通過活動來實現。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項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把同學們學到的語文知識有理論變成實踐。例如:我們可以引導同學們欣賞優秀的影視作品,並要求寫觀後感,提高他們的語文寫作水平;向同學們推薦優秀的課外讀物,擴大他們的知識面;組織同學們參加朗讀比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同學們成立文學社團,增強他們的團隊意識;鼓勵同學們自編話劇,小品,相聲,提高同學們的創造性思維;開展當前熱點話題的辯論賽,培養同學們主人翁意識,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不僅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學會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從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④ 初中語文課改理念-----閱讀教學中如何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工具性就是掌握閱讀本領。
人文性就是提高文學修養。
統一就是在提高閱讀本領的同時提高文學修養,在提高文學修養的同時提高閱讀本領。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會讀書,會寫作,會做人。圍繞這些,把學生融入到語文世界中去,品嘗快樂,感悟人生,增長才幹,成為棟梁。

⑤ 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水平

高考必背篇目新增10篇 2018年高考語文必背古詩文,在近三年64篇的基礎上增加10篇,增加後的篇目如下:初中五十篇 1.《論語》(共十則)、2.《孟子·魚我所欲也》 3.《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4.《左傳·曹劌論戰》 5.《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6.《前出師表》諸葛亮 7.《桃花源記》陶淵明、8.《三峽》酈道元 9.《馬說》韓愈、10.《陋室銘》劉禹錫 11.《小石潭記》柳宗元、12.《岳陽樓記》范仲淹 13.《醉翁亭記》歐陽修、14.《愛蓮說》周敦頤 15.《記承天寺夜遊》蘇軾、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17.《詩經·關睢》、18.《詩經·蒹葭》 19.《觀滄海》曹操、20.《飲酒》陶淵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灣 23.《使至塞上》王維、24.《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難》李白、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28.《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30.《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31.《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32.《觀刈麥》白居易 33.《錢塘湖春行》白居易、34.《雁門太守行》 李賀 35.《赤壁》杜牧、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隱、38.《無題》李商隱 39.《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40.《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41.《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42.《登飛來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44.《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45.《游山西村》陸游 、46.《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47.《過零丁洋》文天祥、48.《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49.《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50.《己亥雜詩》 龔自珍。

⑥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初中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創新傳統模式 
創新是發展的關鍵,社會進步需要創新意識,經濟發展需要創新精神,教育事業質量的提升同樣也需要創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語文教師創新傳統教學模式並不意味這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摒棄,語文教師應當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融入新的思路和形式,是對傳統模式的演進和近一步改進發展,將傳統與創新模式融合,找到符合教師教學的獨創模式。比如傳統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學生課堂聽講狀態,對認真聽講的定義就是專心致志,配合教師主動回答問題,在自主學習的培養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這種目標為載體,專心致志並不意味著安靜做筆記目不轉睛盯著教師,可以以另一種形式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教師讓學生成為課堂講師,定期安排學生進行課文分析講解,可以以小組形式,人人當一回語文老師,當講師的學生有權利對在座學生進行提問,包括讓學生朗讀課文、解釋段意等等,這樣首先可以讓講課的學生在課下主動預習,尋找課堂需要將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鼓勵其他學生提前預習,找一找哪些問題可以考住自己的「小老師」,通過學生角色的轉變讓所有學生主動預習課本內容,這種課堂授課方式的轉變是繼承傳統教學目標的情況下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培養。
二、轉變教師教學意識 
教師教學意識的轉變是培養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只有培養教師的教學思想,讓教師意識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教師平時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語文課堂培養自主能力意識的提高可以從兩方面入手,從理論上應當增強教師培養學生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訓練,讓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在學習,比如可以與高校進行交流,定期讓自己的教師進高校學習最新的專業知識培訓,增加教師基礎知識積累,第二方面就是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與其他學校優秀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參觀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學校之間進行溝通交流,設立公開課模式,對那些能夠充分體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進行加以表彰激勵教師。
三、多維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自主預習、自主練習、自主復習等等,自主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性,不論在語文學習的哪個方面都能夠主動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多維度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閱讀能力、寫作方面等多方進行。在寫作方面,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要讓學生培養寫作興趣,寫作興趣培養也要從多方面入手,「自主」要求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初中生處於興趣培養階段,因此在學生興趣培養方面也尤為重視,寫作興趣培養是要讓學生主動寫作,主動寫作前提要求學生主動培養閱讀能力,閱讀是學生寫作的基石,教師可以從閱讀積累方面培養學生自主能力,比如教師讓學生准備摘抄本,將自己平日看到的好詞名句等按自己的排版設計摘抄到積累本中,甲乙塗色繪畫和字體方面的設計,教師定期檢查,讓學生既有教師的督促,又能養成興趣,摘抄本成為自己的一個獨特的手繪本。除了這方面以外,自主還應體現於學生課下學習,語文作業中很過作業都是不容易檢查核實的,比如預習某一課,朗誦某篇文章,這種情況下,自主學習意識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些作業放在回家之前小組內部完成,通過下組內部互相監督逐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總之,培養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應當從學生與教師兩方面入手,教師在提升自己的同時,注重培養方式的選取與採用,教師通過增加學生學習興趣,轉換教學主體等方式,才能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⑦ 對如何推進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研修心得體會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短短的幾句話,卻字字千斤!當語文教學不再僅僅是把佳作名篇詳剖細講,不再僅僅是字句段篇、標點修辭,也不再僅僅是師授生收、記錄考核,對很多語文教師來說,這似乎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帶著初涉課改的新鮮、困惑和惶恐,經過幾年的學習和實踐,本人覺得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應這樣做:
一、確立一些新課改的理論觀念
通過對課改初期工作的總結和反思,我們的思路漸漸明晰起來:語文課改首先需要的是革新教學觀念。摒棄了傳統課堂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了適應新課標,我們試圖用更新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於是我們運用了大量新穎的形式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殊不知,在忙於這些形式的同時,我們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本質。在總結了這些經驗教訓之後,我們確立了一些新的觀念:
1、新課標所提倡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方法。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中何時讓學生自主、何時讓他們合作、探究,用怎樣的形式來實現,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切不可根據新課標要求機械地選擇教學形式,買櫝還珠。
2、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里的平等不能理解為形式上的平起平坐,更不能在知識水平上與學生劃等號,因為教師還肩負著引導學生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語文知識的重任,完全尊重肯定學生的言論,不給與適當的點撥和拔高,學生是不會進步的。因此,拋開了傳統課中教師為主體的模式,教師應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同時又高於學生,真正起到主導的作用。
3、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這並非要我們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去生硬地專設相應的學習環節,而是根據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及憑借語文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後落實應是學生動起來,動耳、動眼、動口、動手,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大家都動起來了,目的就達到了。其實,在語文學習中,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一節課或一個活動,氣氛雖不熱鬧,但只要每位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於其中,這就是動;相反,學生疏於思考而忙於熱鬧的形式,動也無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絕不僅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更在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動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搞好新課程改革所需的條件良好的教學環境
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也需要合適的條件。只要有充足的陽光,適量的水份和合適的土壤,一粒種子就會發芽,就會茁壯成長。一粒種子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同樣,進行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也需要合適的條件寬松的、自由的有利於教學者大膽創新的教學環境。這樣的教學環境可分為硬壞境和軟環境。硬環境指新課程改革實驗所需的一些設施、設備,它包括錄音機、電腦、投影儀等一系列多媒體之類的設備,也包括語音室、電腦室、學校信息網等設施。然而,這硬環境在廣大農村學校常是一片空白,或形同虛設有幾台電腦但又不能上網。一些綜合性的語文活動根本無法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例如探索月球奧秘綜合性活動等,學生無法上網查閱資料。硬環境嚴重製約著農村學校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發展,成了新課程改革的絆腳石。
但影響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卻是軟環境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俗話說硬體不夠軟體湊。硬環境可在政府、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逐步來完善,也可因地制宜,以本校的實際硬環境靈活開展新課程改革的實驗。而新課程改革能不能順利開展,新課程改革能不能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關鍵就在於教學評估評價機制。因為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是新課程改革的指揮棒。不僅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需要靠教學評估評價機制為導向,而且新課程改革的成果也需要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來驗證。沒有新的靈活開放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將很可能只是將傳統教學換了包裝穿著新鞋走老路;沒有新的教學評估評價機制,人們就會用舊的傳統的評估評價機制去衡量、去評價新課程改革的成果,最終會使新課程改革半途而廢,不了了之。可見,教學評估評價機制這軟環境在新課程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在新課程改革中應採取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這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的前提。特別是重視學生個性評價導向,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和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多種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讓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2、創設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尋求多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新課程改革是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改革,是教法更新的改革。新課程標准突出了教與學之間學的重要性,突出了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突出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傳統教學是不能體現這些的。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和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尋求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建構和形成新的教學模式。
本人在上教學課時,就常採用一種問題式教學模式。在上教讀課時,就會採用一種讀讀,議議,讀讀的教學模式;對一些文學作品,就會採用讀析賞讀練的教學模式。例如在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課時,我就採用了讀、析、賞、讀、練的教學模式。首先是讀 讀准字音,通讀全文,讀出文意。其次是析,梳理文章,分析文章主題;再就是賞,去品賞優美的語段、優美的語句,如品第二段不必說色香味比桑椹要好得遠。就分析、品賞這段的層意、寫景順序、寫景的角度、用詞的准確生動等。如教學《紫藤蘿瀑布》這課時,我大膽採用了問題式教學模式。該模式注重了學生的問,特別是能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式,通過課前預習,發現問題,提出 問題,到課堂上分析問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學習過程始終注重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注重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路,因此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習積極性高,從而使課堂始終呈現出生動、活躍的氣氛,教學效果顯著。
經過幾年初中語文教師的努力,新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當然,我們也知道,新的問題、新的苦難在等待著我們去克服,去戰勝。總之,新課程改革就是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遐想、自主體驗的空間,在這一課改活動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只要我們在認識上盡可能地站得高一點,在操作中盡可能地將要求放得低一點,在實踐中盡可能地做得實一點細一點,我們堅信,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定會展現其獨特的魅力,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

⑧ 淺談初中語文教師應如何應對新課改

一、感悟課程,形成新理念。
語文新舊課程課堂的最大區別在於:舊課程課堂是以知識傳授為重點,教師要將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分解,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再現老師傳授的知識,以應付大大小小考試。而新程課堂則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參與學生開放式的探究,讓學生真正掌握終身有用的學習,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1.課堂教學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的一個基本理念。這一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即要注意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的培養,以及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各種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2.課堂要有開放意識。只有開放的中學語文課堂才是有活力的中學語文課堂,才能使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3.語文課堂要重視學生良好方式的形成。新的課程標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在語文課堂中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的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4.課堂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通過語文實踐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地實踐著我們學校的「五三四六」教學模式,在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課堂展示反饋等方面,曾嘗試了多種手段,也曾為設計了自以為是的全方位體現課改理念的課堂「精品」而沾沾自喜,事後總覺得是重了形式而丟了神髓,有東施效顰之嫌。課堂討論的形式化,小組合作的浮華,學生展示的浮淺化等等,一切都為了標新立異,而並沒有真正地貫徹課改精神,實施因材施教。
經過教學處領導的不定期「進門聽課」指導,我感覺自己「穩下來了」,我的導學提綱的設計注重了實用性,我的模擬預設全面、具體了,學生展示的問題「精」了,老師點撥到位了。
二、加強新課程課程教學探究,駕馭新課程標准下的新課堂。
1.要有民主的氛圍。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勇於創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在課堂中,教師必須採取民主、寬容、理解的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師生不但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心理、情感等方面也是平等的。
2.准確定位學生學習目標。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是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課程的特徵具有開放性,要求達成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3.要有充分的讀。讀的形式很多,有朗讀、默讀、誦讀等,這些都是閱讀的重要方法。它們在幫助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標准強調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我認為學生充分地讀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配合使用,使學生在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
4.要有自由的表達。「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不是老師單一表演的舞台,也不是學生被動靜聽的場所。在課堂中師生應有充分的交流,學生應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和機會。」
5.改變課堂結構,化教師的講授為學生學習的活動。新課程理念認為,課堂是經驗。課程是人類已有經驗和教師、學生個人生活經驗的結合。因而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在交流互動中生成新的知識,求得新的發展。
6.要有客觀的評價。在「中學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評價的地位越來越高,評價的方法越來越活,評價的作用也越來越大。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的反饋評價。通過課堂評價,可以起到如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使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優缺點;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激勵學生進一步學習。
7.要熱烈的討論。討論教學是新課程倡導的參與式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體現了新課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理念。在語文課堂中凡是可以由學生討論解決的問題盡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千萬不要擔心「浪費」了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
雖然在課改中,我遇到過困惑和迷茫,但是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讓我感到了一種無法形容的快樂。每當學生在課堂上露出會心的微笑、愉悅的神情時,我真真切切的體驗到:是課改為學生提供了歷練、成長的舞台,讓他們猶如一棵棵處於最佳生長期的植物,吸收著充足的陽光和雨露,恣意而幸福地成長著。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一段旅程,選擇自己的行走方式,尋找自己的前進道路,努力提升自我價值中人生的答題。對我而言,投身教學、潛心教研,是最合適、最完美的答案。
三、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所述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更應深入研究新課改的本質,要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綜合分析改革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採取有力的對策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順利有效開展。
1.更新教師觀念,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新課改。教師是新課改的主要實踐者,只有當教師積極參與到新課改的實踐中,才能有效推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發現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推進高中語文教學的進步。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增加公開課的互助學習,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溝通,增進語文教師對新課改內容的學習。
2.積極推進高考語文改革。讓高考語文試題盡量體現出新課改的宗旨和靈魂。正視近年來高考語文過分重視工具性而輕視人文性考察的現狀,改變命題類型的模式化和標准化,重視學生的個人情感和內在需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察。
3.注重語文學習的人文性特點,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托爾斯泰也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則基於精神需要。人們若對某件事物或活動感到需要,他就會熱心於接觸、觀察這件事物,積極從事這項活動,並探索其中的奧秘。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恰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應當避免照本宣科,要適當增加相關的人文知識,擴展學生的視野。
語文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標能否實現,我們中學教師很重要。面對新課程,我們教師要適應新課程教學,就必須誠心接受,熱情投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積極鑽研新教材,敢於探索,努力實踐。我相信只要每一位語文教師能樹立決心,充滿信心,建立自信心,在教學中加強學習,盡快掌握新教材的教學規律和特點,就一定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推動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為中學語文新課改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⑨ 如何進行初中語文教學課改

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主版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對學生權進行學法指導以及加強課外積累,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在教學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熱點內容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
微生物標本採集原則 發布:2025-05-14 01:41:26 瀏覽:769
泰益欣生物科技 發布:2025-05-13 23:45:47 瀏覽:206
好未來語文 發布:2025-05-13 23:30:47 瀏覽:798
胃有哪些 發布:2025-05-13 21:28:01 瀏覽:31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