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
高考語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究六種能力, 表現為六個層級,具體要求如下。
A. 識記:指識別和記憶,是最基本的能力層級。要求能識別和記憶語文基礎知識、文化常識和名句名篇等。
B. 理解:指領會並能作簡單的解釋,是在識記基礎上高一級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領會並解釋詞語、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 分析綜合:指分解剖析和歸納整合,是在識記和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層級。要求能夠篩選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關現象和問題,並予以歸納整合。
D. 鑒賞評價:指對閱讀材料的鑒別、賞析和評說,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 在閱讀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E. 表達應用:指對語文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表達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F. 探究:指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有發現、有創見,是以識記、理解和分析綜合為基礎,在創新性思維方面發展了的能力層級。
對 A、B、C、D、E、F 六個能力層級均可有不同難易程度的考查。
❷ 高考語文
高考語文選擇題的解答一般有如下4種方法:
1.語感法。
語感指人對語言文字的靈敏感覺,語感敏銳的考生可在瞬間做出判斷,快速答題選擇,甚至可推測對方想說而沒有說出來的話。這一解題方法適應范圍很廣,除判斷病句外,還可以用於語氣、語調、語勢、語序、停頓、節奏、韻律、句式、語體、意蘊、色彩、分寸、風格等題目上。
2.語境法。
語境是指具體的語言環境。在解釋段落中詞語,理解或翻譯段落中句子時,都應根據段落甚至篇章(或前後文)的具體語言環境來考慮和判斷。如果脫離具體上下文去答題,斷章取義,將不著邊際。
3.排除法。
如果每個選項都有多個內容需要辨析,在分析過程中如發現了這個項中有錯便可立即將整項排除,免得逐一分析浪費時間。
4.代入法。
就是把選項分別代入題干相應的地方,進行分析比較。像填充題、標點符號、關聯詞、一詞多解、文學常識配伍等類型的選擇題都可用此法。
在實際做題時,很少單一地運用一種方法,往往是「語感法」、「語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例如我們在講代入法時,實際上也用了語境法和排除法。
具體來說(按題型解說):
(一)(18分,每小題3分)
1.字音辨析題:
答題技巧: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標「常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小。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標「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小。常見字標音正確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查漢語拼音方案。用排除法是較好的方法,但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2.字形辨析題
答題技巧:由於計算機處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別字的辨析。如果懷疑某個是別字,可以寫出幾個同音字來比較,可以寫出幾個形似字來比較。通過分析聲字的形旁來推導這個字的含意,再放到這個詞語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對於獨體字或形聲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聲字可以通過分析詞語的語法結構來確定它是不是別字,還可以通過對整個詞語的理解,來尋找不合語境的別字。
多使用結構分析法:字形結構及詞語結構分析法。看詞語不宜太長久,時間長了對的都象錯的,如無把握,可放放再說,但必須用,或用其他記號提示自己。
3.標點符號運用題
常見錯誤:非疑問句用問號,倒裝句中句號、嘆號前置;分句之間用頓號,聯合片語不同層次的詞語之間用頓號,連詞前面用頓號,概數用頓號,集合詞語用頓號;句中沒有逗號徑直用分號,句中已用句號再用分號;句中短暫停頓用冒號,同一句中用兩個冒號,引語中某某說,後用冒號,冒號後面揭示範圍不清;引證中句末點號誤置,直排引號用於橫排;不是書名用書名號;括弧句內、句外不分;破折號、省略號。
4.詞語運用題
實詞辨析題
答題技巧:對詞義的理解,有相同語素又有不相同語素的詞語,重點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語素,可以通過組詞來理解,也可以找出反義詞來理解,還可以分析形聲字的形旁來理解。語素都不相同的詞語,重點從用法方面考慮。對詞語的運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應的信息,重點是使用場合上的搭配。注意採用排除的方法,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
虛詞辨析題
虛詞它在語句中起著調節各種語言關系的作用。在高考中作虛詞題目,主要是憑語感,可以造一些結構相似的句子來分析它的正誤,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應考慮這樣幾點:
一是虛詞含義的分析,先分開解釋,後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關聯詞語,前後聯系來確定虛詞的含義;
三是在單句中的虛詞,要分析前後詞語的聯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復句中的虛詞,要注意前後虛詞的關聯,如果配套的關聯詞語在句中只出現一個,應該將它補全分析;
五是要將關聯詞語與句子內容結合起來分析,在關繫上保持一致。
成語(包括熟語)辨析題
答題技巧:
第一,逐字解釋成語,運用成語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
第二,體會成語的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
第四,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的信息;
第五,四個選項權衡比較,選出認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選擇正確的一項,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選擇不正確的一項。
5.病句辨析題
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可能單獨命題考)。
注意題乾的要求,究竟選擇的是有語病的還是無語病的一項。判斷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句子的主幹,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運用,是否搭配;心裡默讀,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綜合思考,是否符合邏輯思維,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介詞「關於」「對於」「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
(2)類似於「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協調,也可能是句式雜糅。
(3)動詞後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詞語殘缺。
(4)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並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後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調。
(6)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語言連貫題
語段銜接,前瞻後顧,注意上下文主語的承接及邏輯的內在聯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題思路是:考查陳述對象是否一致----話題是否一致----前後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節是否和諧等。
(二)科技文閱讀(12分,每小題3分)(7-10題)
如何讀懂科學類文章
注重整體閱讀,說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對基本概念解釋的文字;議論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觀點以及對觀點闡述的文字。認真讀懂第一段和最後一段,並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標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結構的句子,並用筆劃出稱代詞、關聯詞、標志詞。閱讀題目,找出選枝相對應的區域。文章內容與題目相互應證。
科學文總體解題目技巧
將題干中否定陳述轉換為肯定陳述。有「根據」「證據」「原因」等字樣的題干,選項與題干之間要能構成因果關系。將稱代內容替代稱代詞,使稱代詞與稱代內容保持一致。找出選項所關涉的內容區域,將選項與文章內容逐字逐詞逐句進行比較、對照。推導的選項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據,要有前因後果。注意未然與已然、原因與結果、先與後、誇大與縮小、部分與全體的區別。
正常錯誤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偷換概念,顛倒因果,胡亂劃分。
(三)文言文閱讀(12分,每小題3分)
高考選區文標準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帶著什麼人?做了什麼事?結果怎樣?為什麼?等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默讀兩遍。注意文段後的注釋,很多時候有提示作用。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排除。對理解文段起關鍵作用的詞句要聯繫上下文進行推導。認真閱讀最後一道有關內容分析的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必須用?或其他記號來提示自己。
(1)文言實詞題
答題技巧:分析字形,辯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
實詞理解:將給出的詞義帶進原文,通順就對不通就錯。從沒有聽說過的實詞釋義往往是對的,干擾你罷了。
古今異義題
答題技巧:古代多單音節詞,所以看到類似於現代漢語雙音節的詞,古義盡可能分開理解。要具體、形象。分開解釋的含義放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與上下文保持一致。四個選項比較、權衡、增強准確性。
古今異義:將該詞語的今義帶進原文,通則對,不通則錯。
(2)文言虛詞題
答題技巧:聯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辯明上下文的關系。藉助語句的結構,看兩句中該虛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3)性格表現題
答題技巧:先找不能表現題干中要求的任務性格的選項,用排除法選擇。特別注意誰的什麼性格。
(4)內容歸納題
答題技巧:找出文段中與選區項解釋相對應的語句,一一對應。中心、主旨重點分析議論的語句。總體把握文意。敘述或分析的錯誤只在某一小點,主要是順序的顛倒、無中生有等。
(5)信息篩選題
答題技巧:看清題目要求,一字一句地琢磨。選區出一兩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選區項。照應上下文,一般作者評論性的話不能作為選項,別人贊譽的話可考慮。
希望對你有幫助,關鍵還是要多積累,多練習,多做做真題,一是可以找感覺,二是積累知識,放鬆心態,一定沒問題的。加油
❸ 高考語文的閱讀和普通的閱讀有什麼區別
今年高考除了作文題難之外,高考語文的題目類型也發生了變化,不讀名著、不積累古詩文,單靠課本的閱讀量和文學常識,根本應付不來考試,而且題量、字數也比去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說,高考語文其實是一場閱讀力的較量!
再不閱讀,孩子連題目都做不完
其實,早在去年,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就曾劇透語文改革的新動向,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
1.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會增加到1萬字;
2.閱讀題量: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未來,語文高考有15%考生做不完是正常的。
3. 閱讀面: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高考語文閱讀題的選文范圍,將會遠遠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認知范圍。難度、深度、廣度,全面向學術級、經典級看齊!只看《讀者》和四大名著,別說高考語文,中考語文都將應付不來!
從今年的高考語文里,我們能夠看到這些政策的一些端倪。
高考作文全國二卷:
也就是說,高考不只是語文,英語、數學等等學科,最後歸根結底考的都是閱讀能力。預計2019年乃至今後的高考,閱讀題量會持續增加,鍛煉閱讀速度、提升反應能力迫在眉睫!
❹ 理科文科高考語文有區別嗎!
目前,理科和文科的高考語文沒有區別。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剛剛恢復高考時,有的年代曾經有過文理不一樣的試卷,但在後來就一直相同了。
❺ 語文高考多少分
高考上語文能考上118分,說明平時成績是優秀的,按等級排名應是中上水平了。
語文分不好拿,它不比其他學科有固定的解答結果,要想得高分還是一件比較難的事。以前的高考有兩個作文題目,其實有一個是類似的也稱作是小作文吧!分值二十分左右,不知現在有沒有就不知道了。如果有,其作文所佔的比例就大了,平時語文成績不優秀的學生,就因這作文把分數落下了,再想考高分自然不會。
語文試題看似簡單容易,實則有魔幻法的艱難。對於一直以來成績好的沒有什麼可說的事,一般成績或中等偏下的就難以想像了。總的來說,高考語文能達到118分,真的是不簡單了。雖然總分150分,就算那些個別的高考狀元們,其得分也不過在135分左右,因為語文分是沒有人能拿滿分的,也可以說根本沒有人拿得了滿分。
❻ 高考語文考哪些知識點
高考語文考點梳理
一、語言知識
(一)語音
1、難度有所降低,不故意為難考生。近幾年的「對中選錯」的命題思路,與以往的「錯中選對」相比明顯降低了難度。
2、注重異形同音漢字的誤讀和多音誤讀現象。
3、讀音的字都是在聲母或韻母上有所不同,不涉及聲調問題。
4、詞語、成語中難讀字的讀音要高度重視。例如「盥(guàn)洗」、「霰(xiàn)彈」、「飲鴆(zhèn)止渴」、「暴殄(tiǎn)天物」、「卷帙(zhì)浩繁」。
(二)漢字
1、考查使用頻率高且錯誤率高的詞語。它們或音同、或音近、或形似、或義近而容易混淆。
2、詞語與成語、熟語字形一並考查。
3、陳述句子中辨別錯別字與詞語組合式辨別錯別字,交替命題。以後者的詞語組合為重點,因為後者的考查面較前者大。
(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標點符號將納入考試范圍。
(四)詞語
1、同義詞、近義詞、虛詞的辨析仍然是詞語考查的重點。
2、詞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徵。均以當代使用率比較高的詞語為主,內容涉及到當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外交、哲學、體育諸多領域。
3、成語的考查仍然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縱觀近十年考查的42個成語。其特點如下:
①感情色彩的誤用。如「無所不為」、「處心積慮」、「趨之如鶩」。
②適用對象的誤用。如「美輪美奐」、「炙手可熱」、「洗心革面」。
③望文生義的錯誤。如「不刊之論」、「首當其沖」、「萬人空巷」。
④容易混淆的成語。如「應接不暇」與「目不暇接」、「聳人聽聞」與「駭人聽聞」。
⑤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如「苦心孤詣」、「燈紅酒綠」。
4、考查的詞語在常用與非常用之間。命題不太涉及生僻詞語,但一些稍微生僻的詞語也會考查,如「頤指氣使」、「發祥地」。
(五)病句辨識
1、「搭配不當」題是每年高考試題中出現率最高的。搭配不當、句式雜糅、成分殘缺、表意不明是經常出現的。
2、修改病句,也是經常出現的,常常放在Ⅱ卷中的語言運用題中。
3、病句題來源於當前的報章雜志。
4、辨析病句的方法。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1、涉及到的實詞、虛詞,越來越貼近教材。
2、文言文試題在變化中求發展。
①雙文本的閱讀測試,信息量因此而增大。
②語言題與內容理解、分析題比例由3:2發展為2:3。
③試題中「對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分析、評價」設題明顯。
3、文言句子的翻譯
①句子翻譯以直譯為主。
②文言句式、關鍵詞語是翻譯的重點。
③文言句子的翻譯側重議論色彩的句子。
(二)背誦默寫
1、課本名句。
2、一些課外常見的、常用的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能激勵人向上的名句,這些名旬應有一定的思想性。文化內涵豐富且膾炙人口。
(三)古詩鑒賞
1、古詩鑒賞不講全詩的宏觀測試,而注重抓點帶面。
2、往往藉助古人的評點展開賞析。
3、採用一個開放性較強的主觀性試題。
三、現代文閱讀
1、社會科學類文章與自然科學類文章主要考查理解、判斷、推斷的能力。偏重於抽象思維的考查。
2、文學作品閱讀,主要考查理解、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等方面的能力,偏重於形象思維的考查。
3、形象思維考查的內容及特點,散文考查的可能性最大,但小小說值得重視。
形象思維從設題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較抽象語句的理解。
②形象的認識與把握。
③隱含義的挖掘。
4、科學類文章閱讀在設置錯誤選項時,往往運用「似是而非」的手法。
①偷換概念。
②悖設因果。
③顛倒主次。
④擴大外延。
⑤改換性質。
在設置正確選項時,往往運用「似非而是」的手法。
5、文學作品閱讀:
①對篩選並整合信息的能力的考查是重點,又是難點。
②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對一些主觀性強的題目進一步突出開放性。
③加大現代散文閱讀的難度。
四、語言的運用
(一)仿寫、擴寫、縮寫
仿寫:
1、每年命題的仿寫句,大都在二至三句,形式多樣。
2、仿寫句大都圍繞比喻、對偶、排比、反問等修辭格命題。
3、仿句側重於正反意義的命題。
擴寫:
1、擴展語句、重在圍繞主題詞展開。
2、擴展語句題與中學生活關系緊密。
縮寫:
壓縮語段題大都圍繞「新聞」設題。
(二)簡明、連貫、得體
簡明的考查:對多餘詞語的刪除。依據保留必備詞語而不產生異義的標准。
連貫的3個條件:統一的話題、合理的句序、語言的銜接與呼應。連貫題常考常新。
得體大都側重在人與人的稱呼上,語境的場合上.情感的色彩上。
今後要注意的形式:
①將表格內容轉換為文字表述。
②對對子。
五、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開放性原則
在內容上,高考作文的題材應該盡量開闊,觸及的面應該盡量寬廣。在形式上,將繼續堅持「三自」方針.淡化文體要求。選材更加自由,給考生更大限度的寫作自由。
(二)高考作文的限制性原則
話題作文是在一定限制的情況下讓學生自由地發揮.從而檢測學生在作文能力上所達到的高度。在寫作要求方面限制性也較以往有所增強,有效地起到了抑制、減少乃至杜絕宿構、套寫、抄襲的作用。
(三)培養發散思維,強調辯證意識
發散思維與求同思維是一對矛盾。近幾年來,高考作文十分強調話題的發散性、多元性、辯證性、多角度、立體化。而今年全國高考作文題意味著辯證思維的作文開始回歸
❼ 高考語文140是怎麼考出來的
1、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剛進高三時,李偉被分到了學校的重點班,班上高手如雲。那時他的語文每次考試成績總是在100到110分之間浮動,他意識到這樣的成績在高考中對他不利。因此,在平時他就有意識地把語文放在優先地位,也為此制定了學習計劃。
在實施計劃過程中,李偉主要還是跟著老師的節奏走。第一輪復習主要是回顧課本,掌握基礎知識。「這一階段一定要做到扎實,老師布置的任務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如果將任務拖到第二輪復習,那就麻煩了。」除了跟上老師復習的進度,李偉自己還另有「獨門訣竅」。他平時隨身帶有幾個小筆記本,其中兩個就用在語文方面。一個是專門的字、詞集錦,將平時所見的容易誤讀的字和容易望文生義的詞語(主要是成語)全部收錄,然後利用晨讀大聲朗讀以加強記憶;一個是文摘集錦,專門收集一些俗語或從報刊中摘錄一些他認為比較好的文章、段落、句子等,如果摘錄的東西太長,就把它裁剪下來粘貼到本子上,晚上睡覺時躺在床上拿出來翻翻,這樣既可以記憶也可以催眠。
另外,李偉躺在床上還要做一件事,在他的枕頭邊長期放了一本成語詞典,每晚睡覺前他都要看4條成語。他說,不要認為每次看得少,一旦長期堅持下來,一年就會記住1000多條成語。
「直到後來我才發現這些積累對我有多重要。因為我在今年高考中,前三道考查語音、字、詞、句的大題中,自己一分未失。」
2、文言文:硬骨頭天天啃
說到文言文,它在語文試卷中雖然只佔20分左右,卻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很多考生一提到文言文就害怕三分,因為古代社會的語言習慣與現在有很大區別。而李偉對付文言文也有自己的方式。他講究的也是積累,按他的話說就是平時要多翻翻文言文字典。他認為,很多學生覺得文言文難,就是難在一些實詞和虛詞上。其實,對於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沒必要求全,只要能掌握考試大綱規定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用法以及一些特殊的例句即可。
李偉說,其實考試大綱中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和虛詞也不多,2007年要求掌握的文言實詞有100個左右,而文言虛詞只有18個,如果再把這些分攤到每天去學習的話,量就很小了。
並且李偉這樣做了。
這樣的堅持讓李偉在平時考試中的出錯率大大降低,在進入第三輪復習之後,文言文選擇題部分他每次保持全對,就是在高考中文言文閱讀的選擇題部分也是一分都沒溜走,並且整個文言文部分只丟掉了一分。
3、大語文:廣攝取 活應用
語文無處不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離不開,所以李偉在語文的學習中很強調大語文觀,他很注重廣泛攝取,形成一定的積累,然後試著靈活應用。他說,大語文觀要我們平時學會注意周圍,其實周圍有很多我們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而這些往往就在於你經意與不經意之間。比如校園內張貼的一些名人名言、電視或廣告牌上的廣告詞等,這些都可以去留意並形成積累,以備用時之需。
李偉平時的「留意」也沒讓他白費精力,就在高考前學校的一次模擬考試中,有一道題是要求考生給超市擬一副對聯。如果李偉要全靠自己去想去編的話,一是時間不允許他多想,二是自己想的未必就能得高分。當時李偉就想起了自己有一次在逛一家超市時看到過的一副對聯,所以他就把那副對聯給搬了上去,最後還得了個滿分。在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中,有道考題的上聯是「社會主義好」,要求考生寫出下聯,李偉當時很快就對出了「人民生活甜」的下聯,此題12分,他拿下了11分。
4、作文:鳳頭豹尾還求新
雖然李偉的語文取得了144分的優異成績,但他還是有遺憾。他說作文本來就是他的強項,但遺憾的是他僅以一分之差未能獲得滿分。
對於作文,李偉自然也有「勝經」一套。他說,作文是語文考試的重頭戲,也是很多同學不易得高分的部分。老師常常講作文的注意事項,可別輕視這些事項,它們往往是作文制勝的法寶。首先,要重視卷面,即要書寫工整——書寫潦草是作文的大忌,出現這種情況,閱卷老師在心中給你扣掉的印象分可能不止5分,甚至是一個檔次的問題。其次,掌握好文章的兩頭——鳳頭,短小精悍;豹尾,剛勁有力。在平凡中力求創新,多運用一些名言名句,多運用一些修辭會令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最後,還要注意文章標題的製作,標題不可太俗氣,這樣會令人覺得你水平一般。平時多模仿一下報刊上的優秀標題,必要的時候採用拿來主義,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除此之外,經過高三一年對語文的學習,李偉還總結了三點經驗。一是堅持。高三一年的復習非常枯燥,尤其是語文,讀、寫、背是永恆的主題。沒有堅強的意志,想學好語文是不可能的。惟有持之以恆,將自己的各項計劃按時完成,最終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二是重視寫的作用。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寫可以加深記憶,充分利用大腦的各種感官,在做到心腦手統一的同時,也可以起到預防錯別字的作用。三是聽老師的話。這一點好像是教小孩子的口吻,許多同學不以為然,老是有自己的一套,全然不顧老師的計劃。其實,這種做法有時是捨本逐末,因為老師的經驗比我們豐富得多,該學什麼,該怎樣學都是經過仔細琢磨後才形成的。
❽ 語文(高考水平)
有系統中的c軸使用過程?
抱一種打趣的情緒來對待自己做不好的事情,一旦做起來了盡管樂在其中。
❾ 高考語文考多長時間
時長為150分鍾
每年的高考時間為:6月7日、6月8日考試(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海南省為6月7日、6月8日、6月9日)。
6月7日
09:00:00—11:30:00 語文
15:00:00—17:00:00 數學
6月8日
09:00:00—11:30:00 文科綜合/理科綜合;
15:00:00—17:00:00 外語
❿ 理科文科高考語文有區別嗎
沒有,不管是採用全國卷還是自主命題,理科和文科的英語和語文都是一套內試卷。文科語文和理科的考容試順序為第一場,考試時間為120分鍾。
從一個理科生的角度談談語文對高考的重要性,「得語文者得高考」、「得數學者得高考」似乎每一科的老師都會這樣說,而且每個老師都能找到一堆理由來證明自己那一科是最至關重要又最好拿分的。
(10)語文高考擴展閱讀:
高考每一科都很重要,如果基礎很不好,那就得在每個科目上都用功,若覺得精力有限實在學不進去,可以先重點提高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科目,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厚積薄發的過程,對於各科目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
當拿下了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科目的時候,會有一種成就感,這種成就感也將激勵攻克那些不太擅長的科目,而對於一個基礎不錯的理科生來說,語文就成了跟別人拉開差距的科目,如何提高高考語文成績也就成了高三接下來復習的重中之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