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數學
㈠ 新課標高一數學必修1a版和b版的區別
他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兩版教材體系結構上的上的不同:
兩版教材結構體系的比較:
1、結構設置間的比較:教材的結構設置要依據於學科知識的特點、學生的認知結構、教師的教學結構。新課程理念下,各版教材更為注重教材結構體系的設置,這是教材特色的表象體現;與傳統教材相比,各版教材都在結構設置上嘗試創新。
2、兩版教材章節結構的比較:根據《標准》中的要求,必修統計內容都是安排在模塊數學③中,本文所比較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A版和B版教材《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數學③》第二章內容——統計。
其中A版教材由劉紹學主編,B版教材由高存明主編。對於每版教材,選擇了不同時間出版的(2004年版和2007年版)兩版進行縱向比較,以此關注新課程改革以來,各版教材自身的改進情況。
3、本研究在總結已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通過對兩版教材統計內容的比較分析,從教材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教材特點、文本內容呈現、習題設置等幾個方面進行集中比較。
以及對兩版教材使用地區使用過這兩版教材進行教學的數學教師進行訪談,了解教師對統計內容的理解和對兩版教材的建議,以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對兩版教材的分析和教師對教材的教學建議,以此為合理利用教材提出一些有益的參考。
(1)高一必修一數學擴展閱讀:
新課標高一數學必修1創作背景
作為這套書的主編,在大家開始用這套書學習數學之前,對於要學數學的原因、學好數學該做的事等問題。
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對數學學習的認識。
1.數學是有用的。
2.學數學能提高能力
首先應當對數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1.數學是自然的。
2.數學是清楚的。
在對數學有一個正確認識的基礎上,還需要講究一點點方法。
1.學數學要摸索自己的學習方法。
2.學數學趁年輕。
㈡ 高一必修一數學
首先第一步,f(x)的定義域為【-3,3】,
先求出來f(x-1)的定義域。
這個很重要,
然後畫出來f(t)的圖像。t=x-1。
把原來的x*f(x-1),轉化成(t+1)f(t),
然後觀察圖像,從而求出來t的范圍。t求出來以後,我們要求的是x的取值范圍,再轉化過去就行了。
㈢ 高中數學必修1
作圖
P為開口向上拋物線的一段
Q為任意一條垂直與x軸的直線
P∩Q也即交點個數
顯然
0或1
㈣ 高一數學必修1的目錄內容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的含義及其表示
1.2 子集、全集、補集
1.3 交集、並集
第二章 函數
2.1 函數的概念
2.2 函數的簡單性質
2.3 映射的概念
第三章 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冪函數
3.1 指數函數
3.2 對數函數
3.3 冪函數
3.4 冪函數的應用
資料拓展
電子教材 蘇教版
㈤ 高中數學必修1知識點總結
馬上就要高考了,現在高中數學讓很多孩子頭疼,很多的家長還有孩子都開始著急,他們都在上一些輔導班,都在採取一對一的輔導,對於一對一的教師都是可以抓住孩子的一些弱點,然後還要了解他們的學習過程,還會幫助學生制定一些計劃,幫助他們提高學習的效率,對於高中數學,一定掌握學習的方法,才可以提高成績.高中數學都要學習什麼知識?
高中數學知識
對於高中數學的一些知識,其實還是很簡單的,只要你抓住學習的方法,從中找到樂趣,讓自己喜歡上數學,對你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至於一對一輔導,其實還是有用的,好的老師會給你講述好的學習方法,然後讓你考一個好成績,拿到滿意的答卷.
㈥ 高一數學必修一總結
f(x)的零點就是方程f(x)=0的解。這樣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通過函數性質確定方程的途徑。函數的零點個數就決定了相應方程實數解的個數。
若函數y=f(x)在閉區間[a,b]上的圖像是連續曲線,並且在區間端點的函數值符號相反,即f(a)·f(b)<0,則在區間(a,b)內,函數y=f(x)至少有一個零點,即相應的方程f(x)=0在區間(a,b)內至少有一個實數解。
一般結論:函數y=f(x)的零點就是方程f(x)=0的實數根,也就是函數y=f(x)的圖像與x軸(直線x=0)焦點的橫坐標,所以方程f(x)=0有實數根推出函數y=f(x)的圖像與函數y=g(x)的圖像與x軸有交點推出函數y=f(x)有零點。
更一般的結論:函數F(x)=f(x)-g(x)的零點就是方程f(x)=g(x)的實數根,也就是函數y=f(x)的圖像與函數y=g(x)的圖像交點的橫坐標,這個結論很有用。
㈦ 高中數學必修一該怎麼學
高中數學怎麼學?高中數學難學嗎?
數學這個科目,不管是對於文科學生還是對於理科學生.都是比較重要的,因為他是三大主課之一,它占的分值比較大.要是數學學不好,你可能會影響到物理化學的學習,因為那些學科都是要通過計算.然而,這些計算也都是在數學裡面.高中數學怎麼學?有哪些好的方法?
老師讓孩子上黑板做題
數學擔負著培養孩子的運算能力,還有孩子應用知識的能力.高中數學怎樣學?還是要看學生對數學的理解程度.學生要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你不光要掌握老師上課的內容,在下課之後還要及時鞏固,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