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奇才
埃爾德什被稱為數學奇才他的奇表現在以下方面:
1、3歲時已能算出3位數乘法;
2、4歲時獨自發現了負數;
3、大學一年級時給出了貝特蘭猜想的一個初等證明;
4、21歲時已獲博士學位,但長大後只專注數學,沒有固定職業,終身未娶;
5、先後獲得過柯爾獎和沃爾夫獎,被稱為20世紀的歐拉,蘇聯被叫作喬;
6、發表了1475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包括與他人合寫的)。
『貳』 我國的數學奇才——陳景潤講的是什麼呢
陳景潤是著名數學家,曾經擔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一級研究員、《數學學報》主編。
陳景潤從小喜愛數學,特別是受到一些數學教師的影響,對奇妙而充滿魅力的數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廈門大學期間,經過刻苦鑽研,他對數學大師華羅庚和維諾格拉朵丈等人的專著及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寫出了他的第一篇論文。調到中科院數學所以後,在良好的學術環境中,在嚴師的指導下,他的研究水平有了飛躍,聰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發揮。他共發表了學術論文50餘篇、著書4本,在對近代解析數論的許多重要問題,如華林問題、球內整點和圓內整點問題、算術級數中的最小素數問題、小區間中殆素分布問題、三素數定理中的常數估計、哥德巴赫猜想、弈生素數問題等的研究中獲得多項成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特別是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陳景潤得到了(1,2)的輝煌成果,即證明了每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表示為一個常數和一個素因子個數不超過2的整數之和。1966年,陳景潤在《科學通報》宣布他證明了(1,2),但僅敘述了幾個引理,未給出詳細證明,因而當時沒有得到國際數學界的承認,1973年,他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的詳細證明,並改進了1966年宣布的數值結果,立即在國際數學界引起了轟動,被公認為是對哥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他的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陳氏定理」,寫進美、英、法、芬、日等國的許多數論書中。
由於這個定理的重要性,人們曾先後對它給出至少五個簡化證明。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領域至今保持著世界紀錄和領先地位。
陳景潤曾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何梁何利基金獎、華羅庚數學獎等重大獎勵。他的學術成就為國內外所公認。1974年,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介紹龐比尼獲菲爾茲獎的工作時,特別提到了「陳氏定理」,作為與之密切關聯的工作之一。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這是很高的殊榮,他於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曾先後出訪歐美,自1978年以來,他培養了多名博士研究生。
陳景潤對數學的迷戀和熱愛達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數學研究幾乎是他的全部生活和精神寄託。他並不是天才,卻有著超人的勤奮和頑強的毅力。多年來孜孜不倦地致力於數學研究,廢寢忘食,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他的成就是用生命換來的。無論任何時候,他都沒有停止過自己的追求,為中國數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事跡和拼搏獻身的精神在全國廣為傳頌,成為鼓舞全國人民的精神力量,成為一代青少年心目中傳奇式的人物和學習的楷模。
『叄』 一部關於美國電視數學奇才的電影的名字
《心靈捕手》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於1997年導演的電影,取景地點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杭汀 (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辛·馬奎爾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
『肆』 數學奇才用什麼詞語來表達
數學奇才
Math wiz
以上為機器翻譯結果,長、整句建議使用 人工翻譯 。
雙語例句
他是數學奇才,但是說道談戀愛,他就變成白痴了。
He is a real smart ass in Mathematics.
blog.sina.com.cn
他們想知道這些父母做了什麼才能培養出這么多數學高手以及音樂奇才,想知道他們的家庭情況,看看自己是否也可以這樣做。
They wonder what these parents do to proce so many math whizzes and music prodigies, what it's like inside the family, and whether they could do it too.
article.yeeyan.org
數學史也見證了一位年青的「曠世奇才」---法國數學家伽羅瓦,20歲的他就「傳奇般」地創立了可用於證明「五次以上的代數方程永遠不可能解出」的群論,開辟了數學領域之新天地。
GaloisThe mathematics history has also witnessed the birth of a young prodigy a French mathematician. When he was only 20, he miraculously , opening up a new page in the field of mathematics.
『伍』 我國有哪些數學奇才
陳景潤,華羅庚
『陸』 數學奇才來
(1-2)+(3-4)+……+(99-100)+101=-50+101=51
11+12+(-13-14+15+16)+……+(-97-98+99+100)=23+4X22=111
『柒』 數學奇才請進!
9*3/5*2/9=3/5*2=6/5=1又1/5,6/7*6/9*9=6/7*6=36/7=5又1/7
6/15*5/3*15=6*5/3=30/3=10
3/11*1/2*44=3/22*44=3*2=6
79/50*10/18*36=79/5*2=158/5=31又3/5
14/15*24*5/8=14/15*3*5=14
這是最基本的分數約分問題,小朋友可版要認真學喲,不要不動腦權筋,照著抄下來喲。~
『捌』 數學奇才華羅庚的故事200字
小時候,華羅庚家境貧寒,初中未畢業便輟學在家,輟學之後,他對數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讀書,他從一本《大代數》,一本《解析幾何》及一本50頁從老師那兒摘抄來的《微積分》開始,勤奮自學,踏上了通往數學大師的路。
華羅庚輟學期間,幫父親打理小店鋪。為了抽出時間學習,他經常早起。隔壁鄰居早起磨豆腐的時候,華羅庚已經點著油燈在看書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涼,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裡學習。嚴冬,他常常把硯台放在腳爐上,一邊磨墨一邊用毛筆蘸著墨汁做習題。每逢年節,華羅庚也不去親戚家裡串門,埋頭在家裡讀書。
白天,華羅庚就幫助他的父親在小雜貨店裡幹活與站櫃台。顧客來了,幫助他父親做生意,打算盤,記賬。顧客走了,就又埋頭看書或演算習題。有時入了迷,竟然忘記了接待顧客。時間久了,父親很生氣,乾脆把華羅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紙拿來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時甚至把他的算草紙往火爐里扔。每逢遇到這種時候,華羅庚總是拚命的抱住他視之如命的算草紙,不讓他的父親燒掉。
華羅庚的志氣與行徑,幾乎沒有人能夠理解。華羅庚和全世界無數的傑出人才一樣,困難愈多,克服困難的決心也愈堅。他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與阻力。不斷前進,這倒反而鍛煉了他。沒有時間,養成了他早起,善於利用零碎時間,善於心算的習慣。沒有書,養成了他勤於動手,勤於獨立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玖』 數學奇才是指誰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了兩位數學奇才,一位是曹魏時期的劉徽(生於公元240年左右),另一位是南朝宋、齊時的祖沖之(公元429~500)。
劉徽是山東臨淄人,一生都沒有做官。出於對數學的熱愛,劉徽潛心鑽研學術,在數學理論方面造詣很高。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九章算術注》、《重差》(到唐代改名為《海島算經》)以及《九章重差圖》等。可惜的是,《海島算經》和《九章重差圖》到宋代已經失傳,人們只能從唯一傳世的《九章算術注》中,窺見其學術思想之一斑。
劉徽在數學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建立了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在數系理論方面,他闡述了通分、約分、四則運算、繁分數化簡等運演算法則。在開方方面,他論述了無理方根的存在,並引進了新數,創造了用十進分數無限逼近無理根的方法。在籌式演算理論方面,他先給率以比較明確的定義,又以遍乘、通約、齊同等三種基本運算為基礎,建立了數與式運算的統一的理論基礎。並用「率」定義中國古代數學中的「方程」,也就是現代數學中線性方程組的增廣矩陣。在勾股理論方面,他論證了勾股定理與解勾股形的計算原理,建立了相似勾股形理論,發展了勾股測量術,通過對「勾中容橫」與「股中容直」之類的典型圖形的論析,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相似理論。在面積與體積理論方面,他用出入相補、以盈補虛的原理及「割圓術」的極限方法提出了劉徽原理,並解決了多種幾何形、幾何體的面積、體積計算問題。
祖沖之像劉徽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又有所創見,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得出了圓周率的計算方法。所謂圓周率是指平面上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用符號π表示。從先秦到漢代,人們一直沿用「徑一周三」的傳統觀點,將圓周率取值為3。這一數據十分不精確,往往不能滿足計算的需要。王莽時期,劉歆曾採用過31547的圓周率值,東漢張衡採用過31466,但都缺乏理論依據。劉徽通過精密的科學研究,得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和結論。他所運用的方法稱為「割圓術」,即先將一個圓的圓周六等分,作出一個圓內接正六邊形,這就叫做割圓。再用勾股法計算出這個六邊形的周長,然後繼續把圓進行等分,作成十二邊形、二十四邊形、四十八邊形等,一直算到一百九十二邊形,得出π=157/50=314,又算到3072邊形,得出π=3927/1250=31416,從而得出了精確到四位小數的π值,這一圓周率值被後人稱為「徽率」。劉徽所運用的初步極限概念和直曲轉化思想,在當時非常先進,在中國數學史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劉徽之後,南朝宋、齊間的祖沖之又把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推到了另一個高峰。祖沖之(公元429~500),字文遠,祖籍范陽薊縣。西晉末年,為避戰亂,祖家南遷。祖沖之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祖台之在東晉任侍中,祖父祖昌仕劉宋為大匠卿,父親祖朔之曾任奉朝請。由於職業的緣故,祖家歷代子孫對天文歷法、數學、土木工程等都有所涉獵。祖沖之受家學影響,從小便接觸了一些天文、數學知識,逐漸培養起了這方面的興趣。
祖沖之博學多才,進入仕途後,將自己的所學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取得了傑出的成就。祖沖之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個方面。
在機械製造方面,他曾製造過指南車。在天文歷法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他編製成了《大明歷》。劉宋在此之前使用的歷法,是宋文帝時期何承天編制的《元嘉歷》。祖沖之經過多年的觀測和推算,發現《元嘉歷》有許多缺陷,鑒於此,祖沖之准備制定一部新的歷法。至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公元462),新法編制完成,以當時的年號定名為《大明歷》。由於遭到權臣的反對,《大明歷》在祖沖之生前始終沒有被採用,直到梁武帝天監九年(公元510)才正式頒布施行。
祖沖之的數學功力很深,曾著《綴術》。這部書匯集了祖沖之的數學研究成果,內容深奧,被稱為「算氏之最」。唐代還將《綴術》定為算學必修書目,但在宋以後失傳。
祖沖之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是進一步得出了圓周率的精確數值。祖沖之在肯定劉徽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認為圓周率還有進一步精確的可能。他運用的計算方法是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籌演算法」。「籌算」是小竹棍,籌演算法是通過橫式和縱式擺放小竹棍來表示數字,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運算。祖沖之運用這種方法,也是從圓的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將邊數成倍增加,每一次增加都要運算11次。除去加減法,還有兩次乘方和兩次開方。這種運算方法十分復雜,工作量相當大。經過精密推算,祖沖之進一步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兩個數值之間,將圓周率值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同時,他還得出了兩個近似分數值,即約率22/7和密率355/113,這在當時世界數學史上還是第一次。在祖沖之後的1000年間,全世界竟無一人能夠超越祖沖之的結論。在西方,直到1573年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出了密率。此後,全世界的數學家都在孜孜不倦地探求圓周率的精確數值,並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而這一切成績的取得,劉徽與祖沖之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