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論文
這個問題就好像你叫一隻沒長毛的小鳥飛上天,小學一年級文字組織還沒到那個水平(個別天才例外),寫什麼小論文,小學一年級能看圖說話(一般是幾個句子),就夠了。
這題目如果是他老師布置的作業,那就當他老師是傻的,別難為小朋友。
⑵ 小學生科技小論文範文(幾篇)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
么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
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
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
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
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
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
我做了個試驗。
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
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
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
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
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
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
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
路的秘密了。
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
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
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
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
⑶ 一年級的小學生數學小論文怎麼寫啊
數學發展史
此書記錄了世界初等數學的發展與變遷。可大體分為「數的出現」、「數字與符號的起源與發展」、「分數」、「代數與方程」、「幾何」、「數論」與「名著錄」七大項,跨度千萬年。可讓讀者了解數學的光輝歷史與發展。是將歷史與數學結合出的趣味網路讀物。
數的出現
一、數的概念出現
人對於「數」的概念是與身俱來的。從原始人開始,人就能分出一與二與三的區別,從而,就有了對數的認識。而為了表示數,原始人就創造並使用了一種古老卻笨拙且不太實用的方法——結繩計數。通過在繩子上打結來表示所指物體的數量,而為了辨認數量,也就出現了數數這一重要的方法。這一方法如今看來十分笨拙,但卻是人對數學的認識由零到一的關鍵一步。從這笨拙的一步人們也意識到:對數學的闡述必須要盡量得簡潔清楚。這是一個從那時開始便影響至今的人類第一個數學方面的認識,這也是人類為了解數學而邁出的關鍵性一步。
數字與符號的起源與發展
一、數的出現
很快,人類就又邁出了一大步。隨著文字的出現,最原始的數字就出現了。且更令人高興的是,人們將自己的認識代入了設計之中,他們想到了「以一個大的代替多個小的」這種方法來設計,而在字元表示之中,就是「進位制」。在眾多的數碼之中,有古巴比侖的二十進制數碼、古羅馬字元,但一直流傳至今的,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數字。它們告訴了我們:簡潔的,就是最好的。
而現在,又出現了「二進制數」、「三進制數」等低位進制數,有時人們會認為它們有些過度的「簡潔」,使數據會過多得長,而不便書寫,且熟悉了十進制的阿拉伯數字後,改變進制的換算也十分麻煩。其實,人是高等動物 ,理解能力強,從古至今都以十為整,所以習慣了十進制。可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有智商,而且不可能智商高到能明顯區分1-10,卻能通過明顯相反的方式表達兩個數碼。於是,人類創造了「二進制數」,不過它們不便書寫,只適用於計算機和某些智能機器。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又創造了一種新的數碼表示方法。
二、符號的出現
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熟悉的符號,因為不光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它們,幾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離不開它們。別看它們這么簡
單,直到17世紀中葉才全部形成。
法國數學家許凱在1484年寫成的《算術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編寫符號,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減法。這兩個符號最早出現在德國數學家維德曼寫的《商業速演算法》中,他用「+」表示超過,用「-」表示不足。
1、加號(+)和減號(-)
加減號「+」,「-」,1489年德國數學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這兩個符號,但正式為大家公認是從1514年荷蘭數學家荷伊克開始。到1514年,荷蘭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減法。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廣泛採用。
⑷ 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怎麼寫!急!謝謝!
範例:
生活中的數學
摘要:通過在日常生活中練習10以內加減法,比大小,增加了我的學習興趣。
我爸爸經常到青年路菜場買菜,一到家我就幫著拎菜。爸爸說;「買雞蛋了,你數數多少個」。我數了一下共有10個。爸爸說:「這些雞蛋是我們2人吃的,你學了10的分減,現在我來考你,分一分」。我說:「好的,我數學學得還不錯呢。」爸爸說:「我們都一樣多」。我想了一下說:「5和5」,我把雞蛋分成5個和5個兩份。爸爸說:「對,那你比我多4個」。我於是把爸爸那份拿出2個,說「7和3」。爸爸說:「又對了,我比你多2個」。我從我那裡拿出3個,我有點得意,說「4和6」。爸爸點點頭說:「看來你學得不錯嘛,我們再來」。於是我們又繼續分下去,最後我說:「徐老師教我口訣1、9,2、8,3、7,4、6,5、5,我都記得很熟了」。爸爸說:「難怪你都分對了,不過我們以後在生活中還能遇到10的分減呢,到時可還要讓你幫我算哦」。
後來我和爸爸買東西的時候,一有機會他就拿10元給我去找零,每次我算對了,爸爸都會笑著點點頭,說我是「巧算手」。我想原來生活上的能用上數學,我熱愛我的老師,熱愛我的數學。
一、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數瓶子
我們家的陽台上堆滿了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過年了,媽媽說我們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說:「大的塑料瓶2角錢一個,小的塑料瓶1角錢一個,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錢呢?」我說:「我要和媽媽一起比賽。」
比賽開始了,我一個一個地加了起來:1角,2角,3角„„一共是„„?媽媽笑著說:「我早就算出來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氣地說:「你怎麼算這么快呀?」
媽媽說:「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後把它們加一下,不就很快出來了嗎?」
「對呀,老師教我們數學的時候,也是10個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數瓶子一個道理嗎?」
我重新把它們分了一下,很快就數出來了,我高興極了。原來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用到數學知識,我要好好學習數學。
二、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數學的色彩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個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於一百零九嗎?爺爺說我的演算法還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100-1=109(元)。這時爺爺誇我,說我還算靈巧。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上午,爸爸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於76元。爸爸說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我很得意,這時已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裡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地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開學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後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說七色陽光為白色,那麼,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麼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說這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我愛數學,我要學好數學。
我有一個喜歡撿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經常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廢瓶。我經常把瓶子到處亂扔。奶奶看見了,說:「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從小沒上過學,就是靠這些瓶子學會算術的!」我一點都不相信。
奶奶摸著我的頭,笑著說:「不信我們比比!」
我說:「好的!」我還比不過你嗎?我在班上數學還不賴的。
我趕緊叫爸爸來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幾個瓶子,放在地上說:「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賽開始了,我一個一個地加了起來。「1毛,2毛,2毛5,……,我算出來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誰知爸爸給了我張紙條,上面寫著「3.5」。我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氣地問奶奶:「你怎麼這么快呀?」
奶奶說:「你看,如果你先把它們分一下,小瓶一類,易拉罐一類,大瓶一類,不就快了嗎?」
「對呀,老師教我們數小棒時,把小棒10個一捆,不是和數瓶子一個道理嗎?」
「奶奶,我來幫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錢的瓶子?」
「好呀!我的孫女會幫我做事了。」
我先將它們分類,然後十個一算,不到十分鍾,我就算好了。我高興極了。
爸爸笑著對我說:「青青真棒!」
我也笑著對奶奶、爸爸說:「我發現數學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學數學!」
三、一年級學生數學小論文
大千世界,數學無處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觀察,善於動腦,你就覺得自己好像置身於數學的海洋。是的,數學無處不在,這個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這一點。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響曲,「好餓啊——」我呻吟道。「來,吃個蘋果吧!」還是媽媽好,「但是……」「但是什麼?吃個蘋果,哪有什麼但是啊?」我笑問道,伸手向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抓去。誰知,媽媽一把抓住蘋果,奪了過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臉茫然,媽媽這是賣哪門子的葯啊?我不耐煩了「媽,別鬧了,還讓不讓人吃啦?」媽媽還是微笑著,洗起蘋果來「吃,誰說不讓你吃啦,我這不是洗了嗎?」「哦!」我還是一臉疑惑。「但是,我還是有一個要求。」終於說出來了,我就知道不對勁了嗎。「什麼要求啊?」我有點生氣了,不就是吃一個蘋果嘛,怎麼有那麼多要求啊。「你不是學過體積了嗎?」「是啊,怎麼了?」這根吃蘋果有關嗎?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數學知識,帶到生活中去,算算這個蘋果的體積呢?」媽媽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裡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給你看!一定!
於是,我趕忙把這個令人饞涎欲滴的紅蘋果,拿在手裡,琢磨起怎樣算體積來。蘋果既不是長方體,也不是正方體,更不是圓柱體,怎麼算它的體積呢?我擺來擺去,沒有頭緒了,此時的肚子還在咕咕作響,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諾,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讓媽媽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還有什麼好方法。於是我又鼓起勇氣,忍住飢餓,繼續埋頭考慮起來。
過了一會兒,我終於豁然開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裡面裝些水,記下水位。隨後把那個蘋果放入水中,此時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記下上升後的水位。最後用上升後的水位,減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蘋果的體積了嗎?我高興極了,向媽媽匯報了實驗結果,媽媽這回是滿意的笑了。
⑸ 請教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面的論文怎麼寫啊
淺談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數學論文 最初打開的課本,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內容、每一道實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的生存當中,與的現實生存細密相連。 在現實中,我看重作育良好的要領和風俗,開端學會用的頭腦要領去視察和闡發明實生存,用的去管理一些一樣平常生存中的題目,還有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作育,怎樣才氣使樂意學並學好呢? 1、作育自動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孩子,大部門都受到學前,以是說,他們對並不是一無所知,但搪塞的興趣卻是不盡類似的。因此,在上第一節課《生存中的數》時,我先讓視察他們新的情況--課堂,讓他們探求課堂中的數,又領到校園舉行旅行,探求校園中的數,然後陳訴:「這即是,著實就在我們身邊,使對漸漸孕育發生了親昵感。2、故意識建立生動的氣氛和生動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氣讓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識呢?我針對每課差異的內容,編排計劃了許多差異的游戲、故事。。。。。。如:在上「相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元先容自己帶來的物品,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光使相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風俗。再如:上《小貓釣魚》一課時,先讓視察貓家四兄弟的差異樣子容貌形狀,再讓戴上小貓的頭飾,舉行模仿演出,充實發揮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識。3、引導從差異角度去視察、思考、管理題目.各人都知道本課本的實習題中,有許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須要我們捉住機遇,勉勵多動頭腦,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差異的?」時,許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這時,只要有能議決思考來回復題目,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勉勵,表彰他是個愛動頭腦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生都列算式為:2 6 (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 4 我故作驚異地問:「你為什麼要列成4 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其時特別開心,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頭腦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伶俐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著實議決這幅圖還能列出許多差異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頭腦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的頭腦馬上生動起來,著末不停深挖到憑據衣服、襪子的差異顏色來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通常拿出一道題,都能積極自動去探求差異的來管理題目。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捉住時機,並加以准確引導,信託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4、作育孩子的生存實踐本事 許多孩子在入學曩昔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要是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存現實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要是不能與生存有用地討論起來,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義。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實踐本事也是至關緊張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後,部署到書店、超市等地方舉行視察,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舉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帶來了種種差異的工具,叫飾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種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舉行歸類。這樣,使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真正融入到現實生存.
⑹ 數學小論文100字左右
數學的色彩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個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於一百零九嗎?爺爺說我的演算法還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100-1=109(元)。這時爺爺誇我,說我還算靈巧。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上午,爸爸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於76元。爸爸說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我很得意,這時已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裡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地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開學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後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說七色陽光為白色,那麼,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麼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說這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我愛數學,我要學好數學。
⑺ 關於小學一年級數學小論文的資料(小學生寫的)
可以選擇不同的去研究,假如是小學一年級的話大概拓展開來就是乘法,除法,加法之間的關系之類的
⑻ 數學小論文 250字 一年級小學生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我沒什麼事,就看著營業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現營業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為什麼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麼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隻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⑼ 小學一年級數學數學報小論文怎麼寫
屁大點小孩寫什麼論文,你們老師是不是有毛病??????????!!!!!
⑽ 一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資料是構成論文寫作的基礎。在確定選題、進行設計以及必要的觀察與實驗之後,做好資料的搜集與處理工作,是為論文寫作所做的進一步准備。論文寫作資料可分為第一手資料與第二手資料兩類。前者也稱為第一性資料或直接資料,是指作者親自參與調查、研究或體察到的東西,如在實驗或觀察中所做的記錄等,都屬於這類資料;後者也稱為第二性資料或間接資料,是指有關專業或專題文獻資料,主要靠平時的學習積累。在獲得足夠資料的基礎上,還要進行加工處理,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便於應用。對於論文寫作來說,這兩類資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當地將它們運用到論文寫作中去,注意區別主次,特別對於文獻資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適當引用,不要喧賓奪主。對於第一手資料的運用也要做到真實、准確、無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