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

初一數學上冊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50:20

㈠ 急求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越詳細越好

http://www.docin.com/p-220598637.html http://wenku..com/album/view/72159f1fb7360b4c2e3f64e5.html

㈡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教案,用哪本書比較好,要有板書內容的

志鴻優化系列叢書——初中新課標優秀教案七年級數學上冊(新課標人教版)
優秀教案的亮點為:
好用+實用
本書緊扣「提升學科素養,注重能力生成」的課標理念,以「好用+實用」作為本書編寫的落腳點,把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與首批課改省區一線教師的實踐經驗融為一體。「好用」主要體現在一些課時提供多個不同思路、不同風格的教學設計方案,或者針對某個教學環節提供多種設計思想,便於教師選擇、參考;「實用」主要體現在備課要素齊全,內容詳實完備,資料豐富實用。
詳案+簡案
部分課節提供兩種教學方案設計:一種詳案,可直接拿來上課教學;一種簡案,可借鑒上課,啟發教學思維。兩案供老師依據個人教學風格、教學水平靈活選用。部分科目還依託志鴻優化網提供了多媒體課的設計案例。一書兩用,物超所值。
精選備課資料+常用網路資源
聯系教材內容,精選緊貼學生生活,充滿時代氣息,匯集生活現實、社會熱點、科技前沿的備課資料供教師備課時參考;書末附有常用網路教學資源,網路資源中不乏直觀形象的優秀課件、豐富的教學素材供教師備課時選用。

㈢ 初一數學上冊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有分數怎麼解教學設計

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ax=b 當a≠0,b=0時,ax=0 x=0;
當a≠0時,x=b/a.
當a=0,b=0時,方程有無數個解(注意:這種情況不屬於一元一次方程,而屬於恆等方程) 當a=0,b≠0時,方程無解 例:(3x+1)/2-2=(3x-2)/10-(2x+3)/5 去分母(方程兩邊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得,5(3x+1)-10×2=(3x-2)-2(2x+3) 去括弧得,↓ 15x+5-20=3x-2-4x-6 移項得,↓ 15x-3x+4x=-2-6-5+20 合並同類項得,↓ 16x=7 系數化為1得,↓ x=7/16.字母公式 a=b a+c=b+c a-c=b-c a=b ac=bc a=b (c≠0) a÷c=b÷c

㈣ 求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案

【七年級上冊】 數學復習提綱

第一章 有理數
1.1 正數與負數
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負數(negative number)。
與負數具有相反意義,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positive number)(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數
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整數(integer),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分數(fraction)。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數軸(number axis)。
數軸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origin)。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數是-2;0的相反數是0)
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數a的絕對值(absolute value),記作|a|。
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兩個負數,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有理數加法法則:
1.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2.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相加得0。
3.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有理數減法法則:減去一個數,等於加這個數的相反數。

1.4 有理數的乘除法
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乘。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
有理數除法法則: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
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個不等於0的數,都得0。 mì
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冪(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數(base number),n叫做指數(exponent)。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0。
把一個大於10的數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學計數法。
從一個數的左邊第一個非0數字起,到末位數字止,所有數字都是這個數的有效數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從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元)x,未知數x的指數都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這個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質:
1.等式兩邊加(或減)同一個數(或式子),結果仍相等。
2.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結果仍相等。

2.2 從古老的代數書說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1)
把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叫做移項。

第三章 圖形認識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圖形
幾何體也簡稱體(solid)。包圍著體的是面(surface)。

3.2 直線、射線、線段
線段公理:兩點的所有連線中,線段做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連接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較與運算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90度(直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餘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餘角。
如果兩個角的和等於180度(平角),就說這兩個叫互為補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個角是另一個角的補角。
等角(同角)的補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餘角相等。

第四章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是數據處理的基本過程

㈤ 怎麼寫七年級上冊數學的復習教案

七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教案

第一單元
(第一章豐富的圖形世界)
復習目標
1、 進一步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柱體、錐體、球體,並能對它們進行一些簡單的
分類。
2、 能了解直稜柱、棱錐、圓柱、圓錐等簡單幾何體的表面展開圖,能根據展
開圖想像、判斷和製作幾何模型。
3、 能描繪出立體圖形的三視圖,並能根據三視圖判斷立體圖形的形狀。
4、 了解截面,能想像截面的形狀。
5、 經歷幾何體的展開、折疊、切截等活動,激發好奇心、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形成和發展空間觀念。
復習內容
一.基礎知識填空
1、 圖形是由點、線、面構成的。
2、 在稜柱中,任何相鄰兩個面的交線都叫做棱,相鄰兩個側面的交線叫做側棱,稜柱的所有側棱長都相等,稜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狀相同,側面的形狀都是長方形。
3、 用一個平面去截一個幾何體,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4、 我們把從正面看到的物體的圖形叫做主視圖,從左面看到的圖叫做左視圖,從上面看到的圖叫做俯視圖。
5、 圓上A、B兩點之間的部分叫做弧,由一條弧和經過這條弧的端點的兩條半徑所組成的圖形叫做扇形,圓可以分割成若干個扇形。
6、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
二.典型例題
例題1:如圖,甲的圖形經折疊後能否形成乙圖的稜柱?如果能形成,回答:
(1)這個稜柱有幾個側面?側面個數與底面邊數有什麼關系?
(2)哪些面的形狀與大小一定完全相同?如果不能形成,簡要說明理由。
分析與解:按順序將上、下兩個五邊形折疊到所在長方形同側,然後對著五邊形的邊依次折下去,就能形成右邊的五稜柱。
(1)這個稜柱共有5個側面,側面個數與底面邊數相同。
(2)五稜柱的上、下兩個底面一定完全相同,其側面都是長方形,但不一定完全相同。
注意:從展開圖折疊成稜柱,得到的圖形是唯一的,而把稜柱展開成平面圖形,得到的展開圖不是唯一的。
例題2:將正方體的表面沿某些棱剪開,能否展開成如下圖所示的圖形?
分析與解:解答此類問題要有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也要掌握一些技巧。(2)中有五個小正方形連成一條線,正方體表面不可能展開成這種圖形。(7)中有七個小正方形,這就更不可能了。一般來說,有四個小正方形連成一條線,這條「線」的兩側各有一個小正方形,都可以折成一個正方體。因此,正方體表面可以展開成(1)、(3)所示的圖形。發展空間想像能力或用手摺疊可知,正方體表面也可以展開成(5)、(6)所示的圖形,但不能展開成(4)所示的圖形。即(2)、(4)、(7)不可能,其餘都可能。
例題3:請你設計一種方法,用平面去截正方體使得截口是三邊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與解:在正方體相鄰的三個棱上各取一點,使這點到這三個棱的交點距離相等,連結這三個點得到三條連結線,沿這三條連結線用平面去截,所得的截口是三邊相等的三角形。見下圖
注意:做此類題目時,應先充分想像一下,然後操作,以保
證正確性。
例題4:如圖,是由幾個小立方塊搭成的幾何體的甲、乙兩個幾何體的俯視圖,小正方形中的數字表示在該位置上小立方塊的個數,請畫出它們的主視圖與左視圖。
分析與解:本題可根據俯視圖確定主視圖和左視圖的列數,然後再根據數字確定每列方塊的個數。

注意:從俯視圖畫主視圖和左視圖時,應從左到右找每列個數最多的作為該排的個數。
例題5:如圖,是由幾個一樣的小正方體搭成的幾何體的三視圖,請在俯視圖中的小正方形中填上該位置上的小立方體的塊數。
分析與解:由主視圖可知,俯視圖第2行第1列的正方形中有1個小立方體,同
理可知俯視圖右上角的正方形中有1個小立方體;由左視圖可知,俯視圖第2列中的兩個正方形中都有兩個小立方體。

第二單元
(第二章 有理數及其運算)
復習目標
1、 能靈活運用數軸上的點來表示有理數,理解相反數、絕對值,並能用數軸
比較有理數的大小。
2、 能熟練運用有理數的運演算法則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乘方計算,
並能用運算律簡化計算。
3、 能運用有理數及其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 會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乘方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復雜計
算。
復習內容
一、基礎知識填空
1. 0 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 整數和分數統稱有理數。、
4.規定了原點 、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
5.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我們稱其中一個數為另一個數的 相反數 。
6.數軸上兩個點表示的數, 右邊的數 的總比 左邊的數的大;正數都大於0,都小於 0, 正數 大於一切負數 。
7.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 原點 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0的絕對值是 0 ;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絕對值大的 反而小。
8.有理數加法法則:同號兩數相加,取 加數 的符號,並把 絕對值相加,異號兩數相加,絕對值相等時和為 0 ;絕對值不等時,取絕對值較大的數的符號,並用 較大 的絕對值減去 較小的絕對值;一個數同0相加仍得這個數。
9. 減去一個數,等於 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10.有理數乘法法則:兩數相乘,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任何數與0相乘,積為 0
11.乘積為1的兩個有理數互為倒數
12.求幾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 乘方 ,乘方的結果叫做 冪
13. 中,a叫做底數 ,n叫做指數
14.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後算加減;如果有括弧,就先算括弧
二、典型例題
例題1:用「>」號連接下列各數:,-2.5的相反數,-3.8,3,-4的絕對值
分析與解:當多個有理數進行比較大小時,往往藉助數軸,利用右邊的
數比左邊的數大來比較。可分別用字母表示各個數,再在數軸上表出字
母對應的數。
A:0 B:-2.5的相反數 C:-3.8 D:3 E:-4的絕對值
所以-4的絕對值>3>-2.5的相反數> 0 > -3.8
注意:比較兩個以上的數的大小可藉助於數軸這一重要工具,把這5個數字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從大到小的排序就自然完成了。
例題2:把下列各數填在表示相應集合的大括弧中
正數集合:{ ┄},分數集合:{ ┄}
負整數集合:{ ┄},非負數集合:{ ┄}
自然數集合:{ ┄},有理數集合:{ ┄}
分析與解:明確非負數,自然數、負整數和有理數等概念,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非負數包括0和正數,自然數包括0和正整數,題中的小數可以當作分數對待。
注意:各個集合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務必弄得清清楚楚,才能保證集合中的數准確無誤。
例題3:計算:
分析與解:本題可先把加減混合運算統一成加法,再寫成簡化的代數式,然後利用運算律簡化運算。
注意:應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時一定要注意每個數的性質符號不能改變,根據問題特點,靈活選擇合適的解法是解題關鍵。
例題4:計算
分析與解:將題中的除法運算轉化為乘法運算以後,可發現本題能利用乘法的運算性質簡化運算。
注意:對於計算題,應仔細觀察題目的特點,盡量使用簡便方法。
例題5:計算(-0.25)2002×42004的值
分析與解:當發現一個題算起來比較麻煩時,我們就應該細觀察,多動腦,盡可能找出簡便的方法來此題若直接求(-0.25)2002和42004比較難,但細觀察可以發現這就是提醒我們利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就比較容易求出結果16。
例題6:用計算器計算:
(-3)3-〔(-5)2+(1-0.2× )÷(-2)〕

第三單元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數)
復習目標
1、 進一步經歷探索事物之間的數量關系,並能用字母與代數式表示出來。
2、 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代數式的含義,會分析和解釋一些簡單代數式的實際背景或幾何意義,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
3、 掌握合並同類項和去括弧的法則,會進行計算。
4、 會求代數式的值,能解釋值的實際意義,能根據代數式的值推斷代數式 反映的規律。
復習內容:
一、基礎知識填空
1、用運算符號把數或表示數的字母連接而成的式子叫做_代數式;單獨一個 數或一個字母也是_代數式。
2、在代數式中,字母前的數字因數叫做它的_系數______。
3、所含_字母_相同,並且相同_字母的指數__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把同類項合並成一項就叫做_合並同類項_.
4、合並同類項法則:__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5、去括弧法則:__括弧前是「+」號,把括弧和它前面的「+」號去掉後,原括弧里各項的符號都不改變;括弧前是「—」號,把括弧和它前面的「—」號去掉後,原括弧里各項的符號都要改變
二、典型例題
例題1:用字母表示下面實際問題:
(1) 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為a、b、c,那麼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2)某服裝標價為a元,按八折優惠出售,那麼出售價是多少元?
(3) 下列每個圖是由若干盆花組成的形如三角形的圖案,每條邊(包括兩個頂點)有n(n>1)盆花,每個圖案花盆的總數是S。按此規律,推出S與n的關系。
分析與解:(1)由長方體體積公式=長×寬×高,表面積=六個小面積的和,可得長方體體積是abc,表面積是2(ab+bc+ac);(2)所謂的八折指得是按標價的百分之八十齣售,因此出售價是0.8a元;(3)由於每條邊上都是n盆花,這樣三條邊上花盆的總和為3n,其中重復地計算了頂點上的花盆數,因此,花盆總數應為3n-3。因此當n=2時,花盆總數是 2×3-3=3;
當n=3時,花盆總數是 3×3-3=6;
當n=4時,花盆總數是 4×3-3=9;

當每條邊有n個花盆時,花盆總數S=3n-3
注意:(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實際問題時,必須弄清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2)數字與字母相乘,或數乘以含有字母的式子,一般省略乘號,並把數字寫在前面;
(3)字母和字母相乘時,可以把「×」寫成「· 」,或不寫。
例題2:求下列代數式的值:
分析與解:(1)先要找准同類項,然後把同類項的系數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
(2)此題可以直接去括弧,再合並同類項最後求值,但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每
個括弧里的式子都一樣,所以可以像合並同類項一樣對這幾個式子直接合並。
注意:一般地在求代數式的值時,我們都要先看代數式是否可以合並同類項,如果可以,我們應先合並,再求值。
例題4:在如圖所示的2003年1月份的日歷中,用一個方框圈出任意3×3個數。

第四單元
(第四章 平面圖形及其位置關系)
復習目標
1、 知道線段、射線、直線、角以及平行線、垂線的含義,並能舉出現實生活中有關這些的實例。
2、 會畫線段和角,會畫線段等於已知線段,會畫角等於已知角;會比較兩條線段的長短,會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會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
3、 了解七巧板和七巧板的使用;會根據實際需要設計簡單的圖案。
復習內容
一、基礎知識填空
1. 線段有兩個端點,將線段向一端點無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線,射線有1個端點。將線段向兩端點無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線,直線有0個端點。
2. 兩點之間的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兩點之間線段的長度,叫做這兩點的距離。
3. 若點M把線段AB分成相等的兩條線段AM與BM,則點M叫做線段AB的中點,這時, AM=BM=

AB。

4. 由兩條公共端點的射線組成的圖象叫做角。
5. 1°=60′=360″
6. 從一個角的頂點引出的一條射線,把這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就叫做這個角的角平分線。
7.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8. 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9.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
10. 如果兩條直線_相交成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11. 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12. 過A點做l的垂線,垂足為B,線段AB的長度叫做點A到直線l的距離。
二、典型例題
例題1:如下圖共有幾條直線,幾條線段,幾條可以讀出的射線,分么?
分析與解:(1)直線有一條MN;
(2)線段有:線段AB、線段BC、線段AC;
(3)射線有:射線AB、射線AM、射線BC、射線BA、射線CB、射線CN。
注意:解題過程中,做到「分類」「有序」,「分類」的原則
即不重復也不遺漏;「有序」的方法是指從某點,某條線段開
始有序地數。
例題2:(1)把25°24´36"化為度 (2)求80°2´24"×6
分析與解:
(1)度、分、秒化為度,應從秒開始,將36秒先單獨列出
轉化為分即36″÷60=0.6′再把24′+0.6′=24.6′轉化為度即24.6′÷60=0.41º,最後
得25.41º。
(2)有關度數的計算與有理數的計算方法同樣,只是運
算的順序與進制不同,具體如下:
80°2´24"×6=80º×6+2′×6+24″=480º+12′+144″=480º14′24″
注意:
(1)是低級單位向高級單位轉化,使用的公式是1′=()
1"=()′;(2)的計算方法類似於有理數運演算法則中的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使用的是60進制,且度分秒的互化是逐級進行的,不能「跳級」。
例題3:如圖所示:直線AB、CD相交於點O,OE平分AOD,AOC=38º,求DOE的度數。
分析與解:由於點C、O、D在同一條直線上
可知 COD是一個平角,度數為180º
因為 AOC=38º
所以 AOD=142º
又 OE平分AOD
因此 DOE=AOD=71º
注意:(1)題中有一個隱藏條件,就是COD=180º,這是由
直線AB、CD相交於點O得到的。
(2)根據角平分線的定義與角的和、差來考慮,由 OE平分AOD,可得
AOE =DOE=AOD
例題4:學校進行校際廣播操比賽,體育老師是怎樣整隊的?
1、 全體立正,各排向前看齊,是為了什麼?

2、 以某一排為基準,各排向左、向右看齊又是為了什麼?

3、 以某一排為基準,各排成廣播操隊形散開(保持前後左右適當距離),這樣的廣播操隊形整齊美觀。為什麼?

分析與解:(1)各排向前看齊,使每排成為一條直線;
(2)各排向左、向右看齊,使每一行成為一條直線;
(3) 保持左、右適當距離,使各排和各行所在直線互
相平行,而且對角線上的所有同學所在隊列也互相平行。
注意:通過學生熟悉的親身經歷體驗,感受幾何美,同時能對理解「平行線」的概念有一定幫助。
例題5:如圖所示,過O點分別作CB、AD的垂線。
分析與解:把三角尺的一邊和AB重合,同時使另一邊緊靠在O點上,沿這條邊畫直線就是AB的垂線,同理可以過O點作出CD的垂線。
注意:在用三角尺作已知直線的垂線時,必須把三角尺的一邊(理解為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重合。
例題6:我們對鍾表再熟悉不過了,可是你是否注意過時鍾、分針的相關位置所蘊含的數量關系呢?
(1) 分針每分鍾轉6°,時針每分鍾轉0.5°;
(2)同一段時間內,分針所轉的角度與時針所轉的角度的
比值等於12;由此,你能不能算出1點和2點之間,時針和分
針什麼時候重合?什麼時候兩針成90°的角呢?
注意:有關鍾表問題計算,可以利用上述(1)、(2)兩個規律來解決。
例題7:用七巧板拼圖:
(1) 請用兩副一樣的七巧板拼出兩個人見面互相行禮的圖形,如下圖(1)
(2) 請用三套一樣的七巧板拼出兩人打乒乓球的圖形,如圖(2)
分析與解:對組成七巧板的各種圖形的正確認識是解該題的關鍵。
三、課時小結
1、本章知識是在小學幾何初步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對幾何中的線段、射線、直線、角、平行線、垂線的含義進行研究,並結合生活常識給出了一些基本性質,使我們對幾何基本圖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通過本章學習不僅要求同學要養成動手操作的習慣,而且要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
四、課外作業

第五單元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復習目標
1、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能熟練地解一元一次方程,並能利用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體會運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抓住等量關系,認識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復習內容
一、知識填空
1、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2、 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並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 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代數式所得結果仍是等式;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所得結果仍是等式。
4、 把原方程中的某項改變符號後,從方程的一邊移到另一邊,這種變形叫做移項。
5、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是: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同類項,未知數的系數化為1等步驟,把一個一元一次方程「轉化」成的形式。
6、 本金+利息=本息和,利息=本金×利率×期數。
二、典型例題
注意:①解一元一次方程應認真觀察其特點;②去分母時,不能漏乘無分母的項;③分數線不僅表示除號和比號,還起著括弧的作用,因此去分母時,要去分數線,應將分子作為一個整體,加上括弧,然後再去括弧。
例題3:某同學用十字形框子套住日歷中某個月的5個數,這5個數的和是125可能嗎?為什麼?
分析與解:由日歷上的數字排列規律:上下兩數相差7,左右兩數相差1, 因此設中間的數為x,則另外4個數分別為:x-1,x+1,x-7,x+7得方程(x-1) +(x+1)+x+(x-7)+(x+7)=125,解得x=25,所以x+7=32,因32>31,不合要求,所以這5個數之和是125是不可能的.
注意:先按常規方法求出這5個數的大小,再檢驗是否合乎常理就行了。
例題4:有甲、乙兩個容器,甲容器是長方體,底面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高為3;乙容器是圓柱形,底面半徑為1,高為3,如果甲容器裝滿水,將其中一部分水倒進乙容器,使兩個容器內的液面一樣高,求此時液面的高。(為3.14,精確到0.01)
分析與解:①長方體的體積:v=abc,圓柱體的體積:②甲容器的容積=甲容器中水的體積+乙容器中水的體積。由以上兩點可列出方程。設此時液面的高為x,由題意得,得x=1.68。
注意: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找出等量關系:兩個容器里的水的體積之和等於甲容器的容積。
例題5:某城市按以下規定收取每月煤氣費,一個如果不超過70m3,按每立方米 0.9元收費,如果超過70m3,超過部分按每立方米1.1元收費,已知某用戶 5月份的煤氣費平均每立方米0.95元,那麼5月份這個用戶應交煤氣費多少元?
分析與解:
因為五月份的煤氣費平均每立方米0.95元,介於0.9元到1.1元之間,由此可知該用戶5月份的煤氣使用量超過70m3,煤氣費應由兩部分組成。所以可設該用戶5月份用了xm3煤氣,由題意得70×0.9+1.1(x-70)=0.95x
解之得x≈93.3 ∴0.95x=89
即5月份這個用戶應交煤氣費89元。
三、課時小結
1、一元一次方程是方程知識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習一元二次、一元多次及
二元一次、二元二次等其它方程的奠基石;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也是其它方程解法的基礎,其它方程的求解最終會轉化成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3、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可以通過建立方程的模型來解決。
四、課外作業

㈥ 我要新版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冊教案!

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第一章 第一節《生活中的立體圖形》第1課時(P2~P4)
編者:劉玉琴
教學目標:
1、 經歷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幾何圖表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彩。
2、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稜台、球,並能用自已的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
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稜台、球,並能用自已的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
教學難點:用自已的語言准確地描述一些幾何圖形的某些特徵。
教學方法:觀察、討論、歸納法。
教學技術與教具:幾何畫板、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實物教具。
活動准備:1、讓學生回憶小學學過的幾何圖形(立體圖形):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稜台、球等。並展示實物教具和第3頁下圖,讓學生系統回憶這些幾何體的形狀。
2、就是由這些基本圖形構成了我們生活的空間,下面是一幅城市一角的
街景照片,你能從中發現哪些熟悉的幾何體?(實投)從而引出新課——
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板書)
教學過程:
1、課件展示一些建築物照片和一些郵票(有建築畫面),讓學生感受立體
幾何圖形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同時讓學生觀察每幅圖中,能找到哪些熟悉的幾何體(讓學生上台說明,看誰能找到最多和最准確,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大膽發言的良好習慣)
2、展示課本第2頁各圖(實投),讓學生仔細觀察回答又有哪些熟悉的幾何體?
培養學生敏捷的觀察力。
3、 展示第3頁上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然後分小組討論,再回答下列問題:
(1)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長方體、正方體類似?
(2)上圖中哪些物體的形狀與圓柱、圓錐類似?
(3)請找出上圖中與筆筒形狀類似的物體。
(4)請找出上圖中與地球形狀類似的物體。
4、 課件展示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稜柱、稜台、球的幾何透視圖,
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圖形的特徵。
5、 課件展示稜柱和圓柱,分組討論這兩個幾何體具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在分組討論交流中形成對稜柱比較全面的認識。
6、 練習: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類似於稜柱、圓柱、圓錐和球。
分組比賽,看哪一組舉的例子多。(如:機器零件的六腳螺母的形狀類似於稜柱,圓桶開頭茶葉盒,茶杯的開頭類似於圓柱,有些冰琪淋的開頭類似於圓錐,藍球,足球等的開頭類似於球,台燈的燈罩的開頭類似於圓台。
7、 練習:將下列的幾何休分類,並說明理由。

小 結:提問: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認識了什麼圖形?你發現了你的周圍都存在著數學嗎?
作 業:
1. 動手做一做,想一想:
①畫一個半徑為5cm的圓,從圓中剪下一個扇形,(扇形要大些才好)
②把扇形的兩條半徑對齊,捲成一個幾何休。
③你能說出這個幾何體是什麼嗎?
2. 做一個邊長為3cm的正方體。(註:做好後請保留)
教學後記:
學生對生活中的立體圖形感興趣,氣氛極好,能認識圓柱、圓椎、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們的某些特徵,也能分別舉出生活中的物體哪些是屬於圓柱、圓椎、正方體、長方體、稜柱、球。 通過觀察比較實物稜柱與圓柱,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它們的不同點和共同點,但對於給幾何體分類,卻不會分,學生不知根據什麼分,只有通過指點按平面與曲面分或按柱、椎、球分,則大部分同學會分。

熱點內容
教師尿褲子 發布:2025-07-13 03:39:22 瀏覽:909
自體脂肪填充哪裡好 發布:2025-07-13 03:32:04 瀏覽:174
幼兒園片段教學 發布:2025-07-13 02:47:43 瀏覽:426
2017年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7-13 02:45:25 瀏覽:447
dnf黑刀暗月哪裡爆 發布:2025-07-13 00:00:06 瀏覽:597
中國醫學科學葯用植物 發布:2025-07-12 23:34:11 瀏覽:499
化學產品銷售 發布:2025-07-12 23:03:30 瀏覽:638
鑄彩美術學校 發布:2025-07-12 22:54:44 瀏覽:115
教學重點 發布:2025-07-12 22:52:09 瀏覽:813
家庭教師txt下載 發布:2025-07-12 21:17:51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