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六年級上冊語文

六年級上冊語文

發布時間: 2020-11-22 00:06:48

① 六年級語文上冊怎麼復習

六年級上冊語文復習方法(上)
小學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很強的思想性,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正如《大綱》所指出的:「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對於學生學習其他各門學科,獲取新知識,對於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對於提高民族素質,都有著重要意義。」小學語文學科的基礎工具性及其教育功能決定了它是小學課程中教學時間最長,課時最多的一門學科,它的成敗得失與小學培養目標的實現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對於語文教學,正如面對一座金庫,教師的任務不是幫學生直接打開,而是引導學生用鑰匙將這座金庫打開。就像陶行知先生說的: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教師拿現成的解決辦法教給學生,而是指導學生,讓他經過相類的經驗,發生相類的理想,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並能用這種學習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

小學語文畢業總復習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系統地整理小學階段已學過的語文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對某些遺忘的內容得以恢復,某些薄弱的環節得以鞏固,某些零散的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從而形成語文綜合能力。復習不只是應考,不只是整理,更應是「知新」(即繼續新的學習,走向新的領域)。因此,復習不應是機械重復過去的練習,而是教方法抓規律,引導學生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從新的視野對知識進行再認識,開展新的實踐活動。
我通過各種途徑努力學習,吸取別人抓畢業班成功的經驗,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幾年來,我所任教的畢業班語文都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我的做法是:

一、轉變教學觀念

讓學生掌握語文復習方法,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教學要從提高學生素質出發,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復習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二、增強學生對學習的投入感

復習課畢竟不同新授課,沒有了新鮮感,難以引起學生求知的慾望。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復習興趣。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增強學生對學習的投入感。我們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是鼓舞和推動人們學習的一種力量。興趣,有暫時興趣和穩定興趣,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對學習的穩定興趣,把個人的興趣同國家的需要結合起來,把興趣寄於長遠的目標之中,從而產生高度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然後,教師要從自己做起,下大功夫,花大力氣,精心備大綱,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設計安排好每一節復習課,確保每一堂課都能上得生動活潑。此外,多表揚少批評常作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手段。好的學生要表揚,他們的失敗,我們用「失敗乃成功之母」來激勵,差的學生呢,更應該多發現他們的優點,而不是一味地呵斥。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真正使每位學生都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營造良好的班風

班風是一個班級特有的風貌,是學生言行和精神狀態的共同表現。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風,對抓好畢業班是至關重要的。優良的班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動,對提高教學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我是這樣做的:1、提高認識抓指導。接任畢業班後,我就有意識地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向學生講清樹立良好班風的重要性,提高認識,增強自覺性。2、班主任率先垂範。班主任是班風建設的具體組織者,設計者和監督者,是班風建設成敗的關鍵。在班風建設中,我身先士卒,從自己做起,此外,還做到言而有信,言而有行,起到帶頭表率作用。3、明確目標抓導向。班級奮斗目標,是班級建設的一大支柱及主導向。開學初,就訂出目標,目標一旦確定,就要牢牢把握,把它變成師生的自覺行為,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目的。4、堅持「三化」抓常規,「三化」即常規化、科學化、制度化,堅持「三化」抓好班級常規工作。落實常規工作的「三化」,通過校規校紀,班規班約,使班風形成有規可循,有章可依,加快班風的建設步伐。5、實行學生自管化,充分發揮班幹部的作用,通過以上做法,形成了良好的班風,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育教學成績。

六年級上冊

②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的第三單元作文。

今的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非常的重要,一旦關系處的不好,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會很不順利,甚至有些人還會遭到冷落,還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所以需要互相理解、寬容和關愛。
現在的人大部分心胸很狹窄,見利忘義。甚至有的人總想讓別人對自己好,自己卻不會關愛別人,對別人好。當今這個世界是一個互動的世界。如果人們都只顧自己,不去關愛他人,那麼這個世界將是一個非常冷漠的世界,因此我們應該先從關愛身邊的人做起,先學會關愛父母,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父母的關愛下長大的,然後再去關心朋友。但是,對敵人和那些缺德的人,千萬不要去關愛他們。
我很同情那些被冷落的人,不如說像《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自幼父母雙亡,不像薛寶釵那些女孩子有父母,被父母帶著,總是有說有笑。因為她沒有父母所以被冷落,沒有人來安慰、關愛她,才使她成為了小心眼、愛哭的女孩子。對她更不公平的就是最後沒有嫁給賈寶玉,別人都嫌棄她身體不好,覺得學薛寶釵好,都喜歡薛寶釵,就讓薛寶釵嫁給了賈寶玉。使林黛玉更加憤怒,最後無情的蒼天還是奪走了她寶貴的生命。
現在環境污染很嚴重。尤其是我們山西,環境遭受的污染非常嚴重,人們總是不關愛大自然,我每次在大街上都能看到有人亂吐痰還沒人管。痰裡面有細菌,容易讓人得肺結核,嚴重了還會導致死亡,後果非常嚴重。還有的人愛亂扔垃圾、大量砍伐樹木,破壞森林環境,這就造成了環境污染,再這樣下去的話,人類就會遭到懲罰。
所以,這個世界需要互相關愛,去愛身邊的人,人與人之間要互相關愛、國與國之間要互相關愛,人與自然之間也要互相關愛,這樣才會變成一個溫暖、和諧的世界。

③ 六年級上冊語文試卷

我只有復習材料:
第八單元復習
1、 看拼音寫詞(讀讀寫寫 讀讀記記)
2、 把四字詞補充(讀讀寫寫 讀讀記記 日積月累)
3、 按要求改寫句子(擴句 改病句 「把」字句)
4、 必背內容(26課第9自然段 25課全文及注釋)
5、 第138頁資料袋
6、
一、 主要內容 中心思想
1、《伯牙絕弦》講的是俞伯牙因為鍾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的故事。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和欣賞的真摯友情。
2、《月光曲》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像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三、詞句理解
(1)對句子的理解。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如痴如醉,擊節稱快):「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讀了這個句子,我們對「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鍾子期欣賞水平同樣高超。體會鍾子期發自內心的贊嘆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時欣喜若狂的心情。
②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不管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他的心意。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鍾子期能真正聽懂,伯牙的心意,只有鍾子期能真正理解。情投意合,這才是知音啊!
③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這里指伯牙把鍾子期當做他的知音。「復」,再,重新。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鍾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2)對詞語的理解。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①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盲姑娘一直以來的願望,而盲姑娘把這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說明了她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說的「音樂會入場券太貴,咱們又太窮」話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後悔。這「隨便說說」,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是啊,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多麼奢侈而又無望的事啊!學習本句,要側重語意的領會。可通過聯繫上文中兄妹倆的對話,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說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說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句子中的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做出了判斷,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個「您」就很肯定。夢寐以求的願望變成現實,盲姑娘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盲姑娘的這幾句話使貝多芬十分激動,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這么愛音樂,又這樣懂音樂,這是知音啊!正因為遇到了知音,貝多芬才產生要為她彈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創作的激情頓時而生。
③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清幽」,秀麗、幽靜。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麼朦朧,那麼美,就連破舊的茅屋也顯得詩情畫意。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裡的窮困和凄涼。此情此景,深深打動了貝多芬,他「望瞭望」窮兄妹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而又愛好音樂的人們,這樣想著,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鍵來。
④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形容水清澈的樣子。「霎時間」,極短的時間。
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此刻,貝多芬輕輕地按著琴鍵,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隨著景象的變化,音樂氣勢逐漸增強,曲調出現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強音樂驟然響起。浪花「涌過來」,氣勢兇猛,音樂高昂激越,節奏越來越快。多麼美麗的畫面,多麼豐富的聯想!時而舒緩,時而明快,時而悠揚,時而激烈。清新、夢幻的境界,優美、和諧的曲調,讓我們不得不嘆服貝多芬高超的技藝。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恬靜」,形容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像後,臉上表現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臉上是「恬靜」的,心裡是舒適、安逸的。「彷彿」,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生的感覺,感覺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濤洶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又是多麼光明、美好的景象,這正是兄妹倆所嚮往的情景。貝多芬的琴聲帶給了兄妹倆無窮無盡的想像。音樂,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對詞語的理解。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課文中指優美的琴聲讓兄妹倆聽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
蘇醒:昏迷後醒過來。課文中指窮兄妹倆從美妙的音樂中回過神來。
27、蒙娜麗莎之約
一、 課文簡說
課文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像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後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詞語解釋
交涉:互相商量解決彼此間相關的問題。
耐人尋味:耐,禁得起;尋味,仔細體會。形容意味深長,值得細細體會。
轉瞬即逝:瞬,一眨眼,轉眼;逝,消失。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璀璨:形容玉石的光澤鮮艷奪目。

28、我的舞台
一、課文簡說
課文以「我」的成長為「線索」,圍繞「舞台對我有著神奇的吸引力」,通過「在娘胎,我就『登台唱戲』」;「剛會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親『演戲』」;六歲時,「拜師學藝」以及幾年後,在大師前面認真演戲等一個個有趣而充滿童稚的小故事,反映了在「藝術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氣和力量讓人走向成功的道理,同時,作者還含蓄地闡述了「老實做人,認真演戲」的道理。

④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材分析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材結構與主要特點

一、教材的基本結構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八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國在我心中,心靈之歌,珍愛我們的家園,初識魯迅,輕叩詩歌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 本冊的綜合性學習安排在第二組「祖國在我心中」和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其中,「輕叩詩歌的大門」這個專題,採用的是任務驅動、活動貫穿始終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大部分。 除去第六組,共有課文28篇,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各14篇。

這七組教材,每組由「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部分組成。課例包括4篇課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兩篇。精讀課文後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前有連接語。部分課文後面安排了「資料袋」或「閱讀鏈接」。全冊安排「資料袋」三次,安排「閱讀鏈接」兩次。口語交際?習作依然作為一個獨立的欄目。回顧·拓展由三個欄目組成,「交流平台」「日積月累」 是固定欄目,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語文」「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安排了兩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套教材學習到五年級下冊,學生累計認字3000個,提前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前三學段識字量。故從本冊教材開始不再安排識字任務。 本冊要求會寫120個字。要求會寫的字,安排在精讀課文後,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後附生字表。為便於復習檢測生字和積累詞語,在每組課文之後設「詞語盤點」。

其中,「讀讀寫寫」中的詞語是精讀課文里的,由會寫的字組成,要求能讀會寫;「讀讀記記」中的詞語,有的是精讀課文里的,有的是略讀課文里的,只要求認記,不要求書寫。

本冊教材的注音方式與五年級保持一致。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中不認識的字,出現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課文中同一個字只在第一次出現時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現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圓括弧標出,多音字隨文注音,用方括弧標出。為便於識字,課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語言環境中要變調讀出或讀輕聲的字,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的主要特點

(一)全面、准確地落實語文教學目標 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基本理念,並從這個基本理念出發,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樣三個維度提出了語文教學目標,而且提出了總目標和階段目標。這是我們把握教學目標的依據。

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目標,有的是一以貫之的,如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前面的學段提出了,後面的學段要貫徹始終;有的可以分出層次,如,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方面的目標,是環環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學習為後面的學習作準備,後面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深化和發展。 六年級上冊教材,既注意落實必須一以貫之的目標,又注意落實階段性比較明顯的目標。

為了落實一以貫之的目標,首先在選文上下功夫,認真選擇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的文章作課文,使學生既能從中學習語言,又能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受到啟迪和教育。本冊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月光曲》,這些課文文質兼美、歷久彌新,教師們在教學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材還增選了新文章,如,《草蟲的村落》《中華少年》《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老人與海鷗》《最後一頭戰象》《伯牙絕弦》。

第六組「輕叩詩歌的大門」精選了律詩、詞、散曲以及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話等作為閱讀材料,希望能幫助學生在關於「詩」的綜合性學習中,對詩有一些感性認識。還在「回顧?拓展」中系統地編進了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使學生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另外,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設置了關於愛國主義(「祖國在我心中」專題)、關愛他人(「心靈之歌」專題)、環境保護(「珍愛我們的家園」專題)、藝術情操(「藝術的魅力」專題)等方面的專題。為了提高感受力,培養想像力,編寫了 「感受自然」專題。

這一組中的課文,大多有別於一般描寫大自然的文章,想像豐富,表達方式獨特,有的甚至有「物我兩忘」之境。在第三學段安排這樣一組課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還設置了以「了解詩歌」為中心的綜合性學習專題「輕叩詩歌的大門」。

另外,上承五年級上冊以人物為對象的專題「走近毛澤東」,本冊教材編排了第五組「初識魯迅」。魯迅既可謂文壇巨匠,又可謂一面民族旗幟,能藉助文質兼美的一組課文,讓小學生盡己所能地了解、認識魯迅,其意義不言而喻。 對於階段性比較明顯的語文學習目標,則作為本冊教材的學習重點,加以妥善安排。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內容: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二)加強整合,使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本冊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組編寫,注意加強整合。每一個專題從導語到課後思考題,從口語交際?習作到回顧?拓展,各個部分都力求從內容和形式上凸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前面有布置,中間有練習、應用,後面有總結、拓展,整組教材乃至於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

(4)六年級上冊語文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

本冊教材的每一個專題,都根據語文學習目標,既對人文內涵給予充分關注,又注意總結、歸納讀寫方法,力爭使學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習得兩方面均有獲益。本冊涉及到的讀寫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環境描寫和心理描寫;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繼續學慣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其中,「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冊的學習重點。

教學措施:

努力使教科書既成為教師的「教本」,又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學本」。主要體現在:一是導語提示單元學習內容;二是精讀課文的課後題,略讀課文前的連接語,注意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和獨立思考;三是每組課文後的「詞語盤點」便於學生自查自測;四是「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為學生討論問題、交流認識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這個欄目,一般地說,引導學生在一組教材的學習之後,交流收獲、體會,以漸漸悟到讀寫的一些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還可以以此為基礎,依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交流、總結的內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⑤ 六年級上冊語文古詩

詩經·採薇(節選)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
輕煙老樹寒鴉,
一點飛鴻影下。
青山綠水,
白草紅葉黃花。
馬詩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
快走踏清秋。

⑥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目錄

蘇教版:
第1課:《我們愛你啊,中國》
第2課:《鄭成功》
第3課:《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第4課:《古詩兩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
第5課:《負荊請罪》
第6課:《船長》
第7課:《愛之鏈》
第8課:《小草和大樹》
第9課:《輪椅上的霍金》
第10課:《生命的林子》
第11課:《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第12課:《姥姥的剪紙》
第13課:《牛郎織女》
第14課:《安塞腰鼓》
第15課:《青海高原一株柳》
第16課:《草原》
第17課:《麋鹿》
第18課:《給家鄉孩子的信》
第19課:《錢學森》
第20課:《詹天佑》
第21課:《鞋匠的兒子》
第22課:《古詩兩首》(《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
第23課:《學與問》
第24課:《大自然的文字》
第25課:《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⑦ 六年級上冊語文日積月累

  • 第一單元 日積月累

  • 1、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 2、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 3、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 4、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 5、 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

  • 6、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 第二單元 日積月累· 愛國名言

  • ①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周恩來)

  • ②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 ③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魯迅)

  • ④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巴金)

  • 第三單元 日積月累

  • 1、 輕諾必寡信。《老子》

  • 2、 民無信不立。《論語》

  • 3、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

  • 4、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也,人之道也。《禮記》

  • 5、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氏世范》

  • 第四單元 日積月累

  • 1、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 2、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 3、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 4、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 5、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 第五單元 日積月累

  • 1、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 2、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 3、 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 4、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 《門外文談》

  • 5、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

  • 第七單元 日積月累

  • 6、《馬詩》唐.李賀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 第八單元 日積月累

  • 雕梁畫棟 巧奪天工 獨具匠心 引人入勝 古色古香 餘音繞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賞 美不勝收 膾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筆生花 陽春白雪 筆走龍蛇 不同凡響 別具一格

⑧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全部主要內容

《別餓壞了那匹馬》主要寫了酷愛讀書的「我」在失去看書機會時,擺書攤的殘疾青年謊稱家中有馬,買下「我」的馬草,讓「我」繼續看書的事。贊揚了殘疾青年不計一己得失、想方設法讓「我」讀書的良苦用心,表達了「我」得知真相後的感激之情。

⑨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 日積月累

六年級上: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卧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周恩來)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的愛著我地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唯有民族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新進步 (魯迅)
我愛我的祖國,愛我的人民,離開了她,離開了他們,我就無法生存,更無法寫作。 (巴 金)

輕諾必寡信。《老 子》
民無信不立。《論 語》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庄 子》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 記》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袁世氏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循環。
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 嘲》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 鄉》
我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就是無異於謀財害命的《門外文談》
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量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顏黎民》

雕梁畫棟 巧奪天工 獨具匠心 引人入勝
古色古香 餘音繞梁 不落窠臼 雅俗共賞
美不勝收 膾炙人口 曲高和寡 妙筆生花
陽春白雪 筆走龍蛇 不同凡響 別具一格

馬詩
唐 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熱點內容
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發布:2025-09-18 07:59:57 瀏覽:944
師風師德評價表 發布:2025-09-18 07:01:17 瀏覽:886
實施的英語 發布:2025-09-18 03:25:05 瀏覽:151
教研組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9-18 01:09:50 瀏覽:611
壞老師吧 發布:2025-09-17 22:02:36 瀏覽:643
化學能力培養 發布:2025-09-17 20:28:02 瀏覽:584
師德師風演講稿格式 發布:2025-09-17 19:57:15 瀏覽:728
國畫培訓教學內容 發布:2025-09-17 18:11:05 瀏覽:464
公教育網 發布:2025-09-17 17:52:26 瀏覽:706
小學二年級教學總結 發布:2025-09-17 16:05:57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