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高考語文作文
過一個平衡的生活湖南卷2015年:《好看的青春》安徽卷?是2013吧:經驗與勇氣福建卷,親:蕭伯納名言為題寫一篇作文四川卷。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重要的事廣東卷:以「莫言」為材料自擬標題全國卷:中學時代學生有三怕湖北卷:富翁捐款浙江卷:愛迪生如何看手機上海卷:根據顧城的詩寫作文遼寧卷:沙子與珍珠江西卷:愛心傳遞北京卷:看圖作文二選一陝西卷
B. 2015高考語文作文是什麼題目
1、2015年高考語文科目的考試已經結束了,由於使用的試卷不同,各省的語文作文回題目各異答,但基本上都是材料作文。作文的滿分一般為60分。各省的作文題目考生可以到各大門戶網站查詢。
2、考生要針對作文題目裡面給出的材料 ,分析一下材料裡面隱藏的豐富內涵,從材料中比較篩選出自己所需的材料,從材料中讀出不同的感受,提煉出獨特的意義,並在作文時從自己的角度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使其文章的思想內涵得以提升,達到了較好的論證效果。
3、高考作文給出的材料如果對於考生來講不是很熟悉,考生寫起來就會覺得很難,所以高考作文的難度對於不同考生來講是有不同理解的。只要考生能夠按照作文要求去寫,具體寫什麼內容都是沒有限制的。如果沒有按照要求格式或體裁去寫,可能會扣掉1-5分的分數。
C. 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要求學生以絲瓜和肉豆為材料寫一篇作文。
原題如下:
鄉間有諺語,「絲瓜藤,肉豆須,分不清。」意思是絲瓜的藤蔓與肉豆的藤須一旦糾纏在一起,是很難分開的。
有個小孩想分辨兩者的不同,結果把自家庭院里絲瓜肉豆的那些糾結錯綜的莖葉都扯斷了。
父親看了好笑,就說:「種它們是挑來吃的,不是用來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顧他們長大,摘下瓜和豆來吃就好了」
要求:1、選准角度,確定立意;2、自擬題目;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問題特徵鮮明。
題目解析:
這則材料可以多角度立意,從父親的角度看,第一,父親認為絲瓜藤肉豆須無需分清,得到果實就可以,可以寫注重結果;第二,絲瓜藤肉豆須無需分開,它們自會各自結各自的果,可以寫尊重自然規律;從小孩的角度思考,孩子想分開兩種植物,認清它們,說明孩子有一種探索精神,可以寫鼓勵探索精神,鼓勵創新精神;從絲瓜藤和肉豆須的角度看,可以聯系人生,人生也如絲瓜藤和肉豆須一樣,時不時與人糾纏不清,只要記住自己的出發點,不忘自己的目標,過程中的不愉快不必在意,由此可以寫一寫認准目標,懂得放下必能成功。
D. 2010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目
201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題簡析
作者:hyllm 加入日期:10-06-08
作者EMAIL:[email protected]
2010年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題簡析(原創)
1、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題回放:
傳說有的雛鳥長大後,會銜食喂養衰老的母鳥。人們把此現象稱為「反哺」。
人類社會也存在類似現象。年輕一代對年長一代的文化影響被稱之為「文化反哺」。千百年來,在以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的正統傳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猶如潛流引而不現,但在迅疾變化的當今社會,年輕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們在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生轉換。
以「角色轉化之間」為題,可以講述故事,抒發情感,也可以發表見解。文體除詩歌外不限,字數在800字以上。
2、作文材料分析:
這個作文題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角色轉換之間,都會有自己的認識和感悟,所以很容易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和高考作文關注生活、關注人生的倡導是吻合的,利於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反省,從而調動起他們的情感思維,寫出有生活氣息的、鮮活的文章,從而體現出學生個體的寫作能力,不失為一道好題。在行文中,學生能否抓住「轉換」這個側重點,是立意是否准確的關鍵。
該作文材料第一段解釋「反哺」。第二段第一句闡釋「文化反哺」;第二句提示「正統傳承方式」是「父輩對子輩施教為主流」,「文化反哺猶如潛流引而不現」,點撥考生應對傳統文化作深層思考;第三句為考生提示寫作思維拓展的方向(寫作切入點):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而且明確告知考生,年輕人的反哺能力「越來越明顯地影響著年長一代」,「施教者與受教者之間,角色常常發生轉換。」
愚以為,2010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命題有如下特色:
(1)角度多元
文題可從多個角度切入。材料已點示:考生可從「科學知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情趣等各個方面」多角度切入寫作點;也可從施教者或受教者兩個角度分別切入;也可從施教者和受教者互相轉化的辯證角度切入。而考生思考的層面、語文的素養、識見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考場作文等級,這使得2010年的浙江作文題更具區分度,更符合高考選拔性考試的要求。
(2)思維理性
命題《角色轉化之間》隱含著一對關系:施教者與受教者。由傳統的「父輩」對「子輩」的施教,到迅疾變化的當今社會,年輕人對長輩的文化反哺能力,需要考生在立意方面作出理性的辯證思維,對「傳統文化」和「文化反哺」都要有自己的正確認識,這樣方能立意准確。
(3)文題中性
命題《角色轉化之間》,既可以寫成記敘文,記敘兩代人之間對文化的認識差異和互相影響,也可以寫成散文,抒發自己對文化反哺現象及本質的情感;更可以寫成議論文,直接闡述自己對文化反哺中角色轉換的看法。任何一種文體都可以切合這個命題,因而文題是中性的。
(4)關注現實
2010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題繼承了2009年的「綠葉對根的情意」這個材料的命意,仍舊著眼於現實文化的困境:商品大潮洶涌而來,網路文化四處泛濫,外來沖擊無孔不入,在這物質享受高於一切的現實社會,在這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年代,在「科學知識」的傳承、「價值觀念」的分歧、「生活方式」的改變、「審美情趣」的更新上,我們很多人不知覺地失去了許多可貴的東西,作文將人們的視角帶入了當下,關注了現代社會文化,更關注了我們的精神。如果說,2009年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比較感性和抒情,那麼,2010年的浙江高考語文作文題則更重理性和思辨。從這一點來說,作文難度有所提高。
(5)指向深刻
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生存之根,而文化需要傳承和創新,既不能囿於傳統畫地為牢,也不能否定拋棄傳統而另起爐灶。文題引導考生反思文化,以期讓中華文化煥發生機,形成強烈的感染力,產生巨大的文化輻射力,使我們的民族文化真正躋身於世界民族之林。
3、寫作要點:
(1)全面理解材料,命題作文不能另起話題。如單寫「反哺」或僅寫物質生活上子女對父母長輩的反哺就是片面理解材料,審題不準確。
(2)可以以敘述為主,講講自己對家長的引導,比如看超女和快樂男聲,看非誠勿擾,沒有青年人引導,家長幾乎不可能看此類節目並產生興趣。 至於這個「反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各站在自己的立場闡述就好。
(3)激活大腦庫存的知識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和關注現實的認識觀,引導心靈的真善美和思維的開闊和多樣。扣住「文化反哺」,將個體心理上升為一種群體情感傾向,一種公眾認同的正確觀點,則有望寫出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佳作美文。
E. 2015高考語文作文誰最有風采滿分作文
最珍貴的風采
篤學敏思的大李,銳意創新,闡釋了生命科學的謎團;愛崗敬業的老王,苦心練技,用勤奮完成了焊接大師的蛻變。他們,都譜寫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凱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劉,用心靈捕捉世間奇山麗水,用鏡頭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給這個行色匆匆忽視美麗的枯澀的時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顯了時代最美的風采。
大千世界,滾滾紅塵,人們的雙眼專注於科技的創新和技藝的精湛,卻少有人如同小劉那樣珍視生命中的美麗。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科技的創造力,篤實的思考力,和技師的巧奪天工。但是,大多時候,我們因為對物質太過執拗而迷失了腳步,我們睜著雙眼,卻看不見大自然的美景。正如蔣勛先生在《生活十講》中寫下:「物質不是不好,不好的是沒有抗衡的力量。」我們不能任由物質的鐵蹄踐踏昔日的精神家園,不可任由功利的追求侵佔心中對美的嚮往。如此,我以為,值此超物質的快進時代,像小劉一樣肯在雲白山青間捕捉最美的風景,才是時代最耀眼的風采。
品味大千世界,盡顯時代風采,是擁有幾米筆下那一個充滿愛的心,所以我們走到哪裡都會看到動人的風景。然而,科技的日新月異,技術的日益精湛,還有多少人存留著如同朱光潛先生所言的「接近文化和欣賞美是人之為人的天性」?難怪阿爾卑斯山腳下矗立的牌子赫然寫著「慢慢走,欣賞啊」來呼籲人們駐足身邊的美麗?難怪鮑爾吉·原野在《月光手帕》中期望人們擁有空靈的目光,才不會被世俗磨礪,才不會失去美的愉悅?要知道,如今翠翠守護著的湘西已經不在了,月牙泉的波光粼粼再難尋覓,所幸,我們還有小劉那份對自然之美的皈依和珍惜。所以,彰顯時代風采,他,當之無愧。
品味大千世界,盡顯時代風采,因為缺少,所以珍貴。的確,「矢志創新」造就了神舟飛天和蛟龍入海;「技藝精湛」造就了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可是,小劉這看似與時代「背道而馳」的舉動卻挺起了國人精神的脊樑,鑄就了文化的輝煌。祖國的大好河山在閃光燈下熠熠生輝,最美的鄉愁於鏡頭中綻放光彩,軟實力的增強,也同樣會反作用於科技的飛黃騰達,個人的價值也會因為凝結了對自然深沉的愛而在時代中大放異彩。高考滿分作文
龍應台有言:「人本是社會上散落一地的珍珠,而文化和語言就如同黏合劑,將人與人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小劉這份對美的篤定和追尋,是這快節奏時代中的瞭然歡喜,風采奕奕。
品味這大千世界,只要我們擁有一顆精緻的心,一雙發現美麗的眼,在時代中用雙手擷英而行,便是最美的最珍貴的風采。
F. 2015高考語文作文素材陳丹青
囊,攪動了葯品的江湖
2012年4月15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曝光了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製成工業明膠,賣給紹興新昌一些企業製成葯用膠囊,最終流入葯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由於皮革在工業加工時,要使用含鉻的鞣製劑,因此這樣製成的膠囊,往往重金屬鉻超標。經檢測,修正葯業等9家葯廠13個批次葯品,所用膠囊重金屬鉻含量超標。
隨即,媒體曝出浙江、江西、河北等地部分企業用工業明膠製成葯用膠囊,修正、金馬等知名葯企紛紛跌進輿論漩渦。令人遺憾的是,事發之後,相關地方主管部門卻沒有任何擔責的聲音。有媒體整理葯品廣告資料發現,近年來,竟然有孫紅雷、張豐毅、陳建斌等近10位明星為修正做產品廣告。
近年來,食品安全儼然成為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的話題,從蘇丹紅到瘦肉精,再到「毒豆芽」、「地溝油」,再到「毒膠囊」……食品安全事件一件件接踵而來,百姓的態度也從一開始的震驚演變為如今的習以為常。
[上榜最理由]拷問良心,承擔責任。作為知名企業,承擔著社會的責任,必須堅守社會的良知;明星代言,要注意自身形象,要經受得住利益誘惑。
熱用速遞
水之清澈(四川卷)
有一位終日綳著臉、悶悶不樂的年輕人向一位哲學家尋求快樂之道,這位哲學家把這位年輕人帶到一座已經很久沒有人住的、布滿灰塵的小屋裡面。屋裡的一切東西都布滿了灰塵。唯獨一個放在桌子上面的杯子里的水仍然是清澈、一塵不染的。雖然杯子底下沉澱了許多灰塵。哲學家說:「人就要活得像水一樣,當你能容納塵灰,又使它沉澱後保持自己原有的清澈時,你就會變得快樂。」
是的,水正是因為清澈才有了最豐盈的生命。而人的生命,也像滴純凈的水,需要精心的呵護,讓它保持一種清澈晶瑩,才能綻放無限精彩。那些平凡的志願者,默默地奉獻著,他們的生命,比水還純凈;他們的內心,比水更豐盈。站在他們對面的,是那些身份地位高得多的董事長、總經理,他們掌握著食品、醫葯等與生命息息相關的企業,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將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用工業明膠製成毒膠囊,生產可以致癌的金針菇,這就是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他們的生命也像水,但已經沒有了清澈的影子。
點評故事引入,哲理豐富。文章以一則哲理故事引出寫作的中心,巧妙地將人生與水聯系起來,通過志願者與製造毒膠囊、金針菇等產品的董事長、總經理這兩組素材,形成鮮明對比,揭示生命內涵。
治標不如治本(安徽卷)
治標,只會讓問題更糟,採取一個表面上能解決問題的措施會使人們淡忘它的潛在危險。就像那架梯子,它隨時可能砸中靠近它的人。如果採取客戶建議的措施,不用時橫放,有誰會受到傷害呢?想想當下社會,自「三聚氰胺」問題爆發以來,食品安全問題還少嗎?「瘦肉精」、「違規添加劑」、「毒膠囊」等屢見不鮮,這難道不值得人們深思?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葯品這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我們都無法保證它們是安全的,又何談建設和諧幸福的中國?解決這一問題,僅靠媒體曝光、人們的譴責顯然是不夠的。政府部門必須重拳出擊,加強查處力度,對違規商販必須依法懲處,這樣才能把食品安全問題扼殺在搖籃里。
點評聯想運用,切中核心。文段提出中心論點,緊扣材料,然後以食品安全為例,貼近社會熱點,充分表現了寫作中心。
G. 2010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5篇
2009年高考浙江卷滿分作文
綠葉•情意
當爺爺開始品沖泡了四遍的陳年龍井,來吊喪的賓客也已漸漸散盡。媽媽緊緊地牽著我的手,與這一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作別。我微微地苦笑,原來並沒有永遠的故鄉,我們永遠都是過客。
處理完奶奶的喪事,爺爺也不再堅守這一方留下了無數記憶的土地,順從地跟隨著我們來到城裡。然而,走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上,我無數次看見了爺爺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戀與無以言表的無奈,最終都化為一滴渾濁的淚水,慢慢地倒流進心底。
別了,我聽見這兩個字。
在城裡的爺爺,依舊每日早起。這在習慣了夜生活而對早晨陽光不屑一顧的城市,多少顯得有一些另類。然而,爺爺並不在乎那些異樣的目光,依舊每日穿著洗得發白的藍色舊工作服,穿梭在社區的各個角落。他在樓前被廢棄的土地開墾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種奇奇怪怪的種子,每日伺弄,神情嚴肅地彷彿在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爺爺的孤獨。因為我也有著這樣孤獨。我懷念故鄉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轉的鶯啼,那木製樓梯凄婉的呻吟,那透過碧綠的竹林灑落的細細碎碎的陽光,那讓人無法忘懷的帶著淡淡清香的泥土氣息。
在這一片鋼筋混凝土中,我已無法找到那樣淳樸與純粹的笑臉,我看見爺爺每次想要揮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過中無奈的放下,我總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當年的爺爺是一片意氣風發的綠葉,他可以暫時離開他的根,去遠方飄盪,尋找屬於他的風景,然而如今,這一片綠葉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與故鄉永遠地廝守在一起。
那是爺爺的八十大壽,親戚朋友們藉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轉,卻尋不見爺爺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會大廳,我看見爺爺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過去,握住了爺爺的手。爺爺動動嘴唇,說: 「我想回家。」彷彿是一個尋求家的庇護孩童。
「好,我們一起回家。」 我從爺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個人都是一片綠葉,不管飄到多遠,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這是每一片綠葉無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麼,就讓我們帶著對根的情意打拚,然後在日落之前,牽著手,回家。
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滿分
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
在博物館的書法展覽中,我被那些極具氣韻的展品震住了,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突然間一幅作品映入眼簾,它單個字看似歪歪斜斜,但總體卻別有味道,形神俱佳。我有些看呆了。
「那是鄭燮的字。」一個沉沉的聲音。我轉過頭去,是一個笑眯眯的老爺爺。
我禁不住感嘆道:「這字太美了,雖然不似柳體歐體的正統,但不妨礙它獨特而一體的美,真不愧為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之作。 」
老人笑了起來:「這就是中國和而不同的大智慧啊。單是從一副小小的書法便可看出。每一個字歪歪斜斜,似乎並不美觀,但將其融為一體,卻具有極強的包涵一切,蘊藏萬物的能量。 」
「這是一種具體意義上的大同,即容納一切不相同的和吧,」我說道,「這種和不是強制所有事物的同一,反倒是名美其美,美人所美。 」
老人點點頭,指著面前一幅幅作品:「你看,板橋的字,用隸書參以行楷,非隸非楷,中華智慧又何嘗不是如此。它從沒有具體的範式,沒有統一的索求,古人將他們的智慧,放開於我們面前,任由我們一窺其所有,將各種文化,各種元素吸收並存於其中,最終臻於一種和的境界。看看你眼前每一幅傳世佳作吧。每一幅都擁有其特殊的韻味,即使如板橋這般非隸非楷,非古非今,也是脫胎於最本源的精神。 」他突然停下笑笑,「大概從倉頡造字就賦予了這種能量吧。 」
我思索著,說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個人應該也是如此吧。只有獲得和的力量,才能如此地將個性極強的字,幻化為一體。和而不同,就意味著存在不同,不,必須是不同,只有如此,才能不剛愎自用,局限於自己狹小的空間內,看不到一切,也沒有氣度感受這一切。 」
「所以有人說鄭燮的書法是不可無一,也不可有二的。」老人回答道,「他便是那個唯一,便是那個不同。你看看那些大家的字,金農、八大山人、張旭,狂放與收斂並存,剛健與陰柔並存,看似如此個性鮮明,但他們同是中國書法史上一個個腳印,一脈相承。中國文化以其獨有的氣度包容著這些匠心獨具的存在。 」
「和而不同,我從沒如此認真地思考過這樣一幅字畫所藏有的智慧。 」我感慨道。
老人拍拍我的肩:「中華智慧從來不是什麼虛幻的東西,它早已滲入每一個具象之中了。你好好看看。 」
我沉浸於那黑與白的交替之中。當回過神時,轉頭再尋,老人已不見蹤影。
[點評]今年高考作文看似一篇傳統的材料作文,但是在文體要求上只有四個字:「詩歌除外。 」所以,也不排除議論文之外的其他文體,例如此文這樣的想像作文,就是成功的一例。除此以外,本文優點相當明顯。首先,題目不同凡響:「和而不同的中國智慧。 」其次,「我」與「老人」的對話形式很好地對應了當今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對話。再者,將鄭板橋的書法藝術提升到 「各種元素吸收並存於其中,最終臻於一種和的境界」的高度。讀罷此文,不得不佩服作者在緊張的考試狀態下,依然保有鬆弛的心態與馳騁的想像力。
滿分作文選登
別拿常識不當干糧
如果你隨便找一個中學生,問他什麼是對數,什麼是洛侖茲定律,什麼是原子核式結構,他一定可以把這些東西給你講得頭頭是道,讓你驚嘆當今青少年個個都是科學家的料。但是,你找個尖子生,問他在野外被蛇咬了怎麼辦,他也許會搔搔腦袋瓜,苦想各類化學反應式,然後淡茫地對你說聲「不知道」。那麼,「青菜多少錢一斤?」「不知道!」「被子怎麼疊」「不知道!」「為什麼啥都不知道?」「也不知道!」
這就是中國教育的一個現狀:對科學知識抓得狠,也把各類奧賽搞得紅紅火火,但卻似乎對常識的教育力度不夠。學校的課程包羅萬象,可以獨缺「常識」。學生們便因此被擱在高高在上的「象牙之塔」,只搞著高端學問。當今中國要強國,靠的是飛機、大炮、火箭這些高科技,似乎就應該給學生「喂飽」科技知識。「常識那些小事兒,何足掛齒,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嘛。」每當看到這些言論,我真想拍案而起,高呼一句:「此言謬矣,別拿常識不當干糧!」
常識是一門指導我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無一不需要常識的引導。我們現在洗衣煮飯等家務活可以由父母包辦,各種事宜可以由父母操勞,儼然一個個不問政事的小皇帝。但父母不能照料我們一輩子,長大後還是要靠自理。倘若不懂常識,將來豈不是要處處碰壁?難道還事事都找個電話問父母?而連自己都照料不好,生活一塌糊塗,又怎有心思搞學問?
常識也是科技的基礎。科學並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廣生於人們對身邊事物的實踐與探索。牛頓從蘋果落地的常識中總結出萬有引力定律;魯班從葉子會割傷手的常識中發明出鋸子。離開常識而空談高科技,就像蓋樓房不起地基,是靠不住的。
由此觀之,在素質教育制度中,增加常識的普及,是很有意義的。應做到常識與科技知識兩手抓。但同時,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能在平凡的常識中總結出科學規律,又或者讓他們大膽質疑常識,不要囿於常識。當年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正是在對常識的質疑中提出了新的思想。歷史也證明了他的這一大膽質疑是正確的。
常識是人們生存的基礎,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其對於人的意義堪比干糧。別拿常識不當干糧,用它來「填飽」學生的腦袋,用它來支起科學大廈的腰腹吧!
【點評】
點評人:鄧玉環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題目化用俗語,巧用比喻,生動形象,吸引人。把「常識」比作「干糧」——基本的生存物質,強調了「常識」的基本要義,題目與正文內容相得益彰。
全文圍繞「常識」作文,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強調了普及生活常識的必要性。文章內容充實,開頭針對教育界重「高端學問」的傳授,忽略普及生活常識的現象,呼籲社會不要輕視常識。然後從常識對日常生活的引導,常識是科技的基礎,以及需要質疑常識三方面逐層論證,層層深入,文尾扣題,結構嚴謹。本文最突出的是語言表達具有形象性,生動自然,有個人見解,感情真摯。
但本文的書寫不夠工整,對常識的表述還不夠精確,個別語句有瑕疵。
滿分作文選登3
如此常識
一大早,廠長剛來到辦公室,小李便竄了進來,手裡捧著一杯熱氣騰騰的鐵觀音,諂媚地遞給廠長,神秘兮兮地小聲說道:「廠長啊,跟您商量個事兒,帶我的那個師傅,能不能換成徐科長?」廠長大惑不解:「怎麼?張師傅對你太嚴厲?」「沒有的事,張師傅經驗老到,技術純熟,這樣好的師傅應該留給小王。」「行,沒問題。」
原來,小王和小李是新來的學徒,廠里分配了兩個師傅,各自帶領他們。原先廠里安排小李的是最優秀的張師傅,不知為什麼,他竟要求更換。培訓很快開始了。張師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嚴厲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個小齒輪不光滑也要求重頭再來;犯了錯誤嚴厲懲罰,不讓吃飯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還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論書籍,理解吃透要點。小王每天累得滿身大汗,一沾枕頭便睡。相反,小李倒清閑自在,每天跟著徐科長進進出出,應酬交際,技術沒學著多少,油水倒是撈了很多。小王看在眼裡,納悶不已。
一天,小王終於有機會找到小李,劈頭便問:「你我都是學徒,為什麼你學得那麼輕松?」小李嘿嘿一笑,湊近他耳朵小聲說:「兄弟,這你就不懂了。現在這個社會上,看重的是關系,不是技術。徐科長有親戚是高官,我這幾天跟著他見識了不少大人物,他還說等他做了廠長,就提拔我做副廠長,有人脈,有好的人際關系才是前途,這是常識,懂嗎?」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張師傅一說,張師傅怒不可 :「常識?狗屁常識!現在社會就是人人講關系,人人攀關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學無術的蛀蟲,才導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沒!不要聽他胡說,國家需要的是技術,是人才,有過硬的技術才有前途,這才是常識。好好學吧。」小王點點頭,繼續每天起早貪黑的苦學生活。
一年後,培訓結束,適逢國家需要高技術人才之際,優秀的張師傅做了廠長,在廠里掀起「學扎實技術,為國家效力」的熱潮,小王以優異的理論成績和過硬的技術操作順利畢業,升任高級技師,月薪過萬。至於徐科長,由於親戚受賄被捕,自己也因為沒有實際才幹而下崗了。小李的如意算盤打錯了,他只得重新從學徒做起。
廠里又分配了一個師傅給小李,培訓開始當天,小李驚訝地看見迎面走來的竟是小王。莫非?「沒錯,我就是你的師傅,」小王湊近他耳邊小聲說:「還要告訴你,有真才實學才有前途,這是常識,懂嗎?」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著小李愣住的樣子,開心地笑了。
【點評】
點評人:周小蓬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如此常識》是今年廣東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記敘文佳作。文章通過兩位剛進廠的年青人拜師學藝不同態度的故事,諷刺和批判了把拉關系、託人情視為謀求個人發展「常識」的人,揭示了按照這種「常識」行事的所謂聰明人,終究沒有前途的道理。考題要求考生談與常識有關的經歷和看法,本文這樣寫就切合題意,主題鮮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較強的社會批判性。
這篇文章的形式和寫作技巧也值得稱道,首先是標題寫得很有水平,用了一個「如此」就點明了全文批判諷刺的態度。其次,文章構思巧妙,以小見大;結構緊湊、嚴謹,前後呼應;作者對故事的起因、發生、發展、結局敘述清楚、精要,故事的結局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第三,文章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也頗生動、准確、傳神
H. 2014浙江卷高考語文作文怎麼寫立意是什麼
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最大的亮點:重視考核考生欣賞語言的能力和思辨性的合理回歸。2014年浙江高考作文卷繼續採用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來開考。所選用的是一段既有哲理性又有詩化性的散文材料作為背景材料。對這一類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我們可以分三步來走。
第一個步驟是「品語義」。「門」,詞典解釋為「建築物的出入口或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路」詞典解釋為「往來通行的地方」。很常見,同學們多懂。
第二個步驟是抓意象。該散文是藉助意象來表情達意的。審題時,我們可抓住意象去聯想、體會,捕捉它們所包含的象徵意義和寓意。這一步,我們要弄清「門」和「路」的意象,孰輕孰重,有什麼聯系或象徵意義,從「門」的原始意義看,「門」作為家的一個成員,具有阻擋外來傷害,保護門內的人的安全的重要作用,然後可採用相似聯想進行合理的推求,如「入門」、「門第」、「門望」、「豪門」等;從「路」可以引申到「公路、水路、陸路、路途、路程」;可以聯想到思想或行動的方向,如「途徑、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數等。
第三個步驟是析主旨。這一步,要找出並理解它們的關鍵語句,把握關鍵信息,以便准確把握主旨。「門與路永遠相連,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它可以擋住你的腳步,也可以讓你走向世界。」第一句中「「門與路永遠相連」是開宗明義,點明兩者不可分割;然後分說思辨關系,「終點」與「起點」、「擋住你的腳步」與「走向世界」是對立的統一。「大學的門,一邊連接已知,一邊通向未知,學習、探索、創造,是它的通行證;大學的路,從過去到未來,無數腳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淺,有的很深。第二句是具體列舉,以」大學的門「和」大學的路」為例,採用了以大縮小或以小見大的方法來論證,很有哲理性。這里的難點是「學習、探索、創造,是它的通行證」,這個比喻句增添了審題難度,如果把「門」解讀「理想、目標、希望、事業」等,你要入門,除了一路上要克服種種困難險阻,勇往直前,還必須要有「通行證」才行。我們可以順材料中關鍵語句之「藤」,摸命題者的意圖之「瓜」,並據此來立意,確定文章主旨。
審題立意方向(僅供參考)
1. 把「門」理解為「成功與輝煌」,「路」理解為「人生之路」,「通行證」理解為「學習、探索、創造」。寫在人生之路上行走,既要敢於奮斗拼搏,不能害怕失敗,又要開拓創新,才能「入門」。如「佩戴通行證,擁抱輝煌」。
2. 門是路的終點,也是路的起點,在求學之路上行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一步一個腳印,滿懷信心邁向終點。如「終點在於起點;起點之後在於堅持」。
3.行走在事業之路上,有的腳印「很淺」,有的「很深」,無論淺和深,只要走,便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但是並不是所有走路的人能找到回家的路,獲得打開大門的喜悅,因此要正視沒有入門所帶來的難堪、傷心,有勇氣再找入門之路。如「無怨無悔,曾經徘徊在大門口」。
I. 2015高考全國卷2語文作文題目有幾種寫法
1,2015年高考新課標二卷作文題目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產生最後三名候選人。小李,篤學敏思,矢志創新,為破解生命科學之謎作出重大貢獻,率領團隊一舉躋身為國際學術最前沿。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變普通技術為完美藝術,走出一條從職高生到焊接大師的「大國工匠」之路,小劉,酷愛攝影,跋山涉水捕捉時間美景,他的博客贏得網友一片贊嘆:「你帶我們品位大千世界」「你幫我們留住美麗鄉愁」。這三個人中,你認為誰更具風采?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
今年的語文作文的三個材料一個是銳意創新,一個是愛崗敬業,踏實肯干,最後一個是為了夢想努力和把美麗都帶給別人。這三個命題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較務實了一些。往年的題目大多數都是根據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煉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考生的。今年的題目簡潔明了,並且與社會現實結合的更加緊密。
2、文體方面來說,可以寫成記敘文,議論文,但是寫議論文還是具有一定優勢,並且比較容易上手寫作。但是寫出精彩高分的作文需要精巧的構思,對於熟悉的作文立意角度考 生要寫出新意還需要 一些新鮮生動,富有文化底蘊的素材。
3、創新,務實,奉獻是我們當今社會的主題和核心價值觀,我們當今社會目前也正最缺少這三個核心的價值取向,今年的作文題更加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國家的發展更加契合,體現出了今年作文題目務實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