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課程標准》的要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 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採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 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2. 三年級語文教案
嗯...... 教案呢,就是教師備課時寫的教學方案,西師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就是西師版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的老師備課的教學方案。 (最後我問一句:同學,你幾年級)
3.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小稻秧歷險記》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第一、二自然段中出現的生字,理解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情感。
3.初步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又是怎樣脫離危險的。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朗讀和內容的表演,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初步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
教學准備:課件、小稻秧頭飾、圖片(小稻秧、雜草、噴霧器大夫)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觀察圖片,引趣導入
1. 出示水稻田圖: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水田裡的是什麼?
2. 今天,老師就來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小稻秧的童話故事,想聽嗎?(板書課題)想聽的同學有沒有做好聽的准備呢?
二、 師講故事,生憶故事
1. 老師講故事:小稻秧脫險記
2. 引導回憶:老師的故事講完了,好聽嗎?請你將剛才聽到的故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說出來。
3. 學生打開記憶的閘門,教師相機貼相關圖片。
預設1:學生可能會回憶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小稻秧、雜草、噴霧器大夫。(師相機正音「噴霧器大夫」,多音字「大」。)
預設2:學生可能會回憶故事中的情節——小稻秧遇到了什麼危險?誰來幫助它了?小稻秧是怎麼脫險的?
過渡:同學們聽得可真仔細,說得也很棒,把掌聲送給自己!你們自己想讀讀這個故事嗎?
三、 生讀課文,理清脈絡
1. 學生自由讀課文,出示自讀要求:
1>.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序號,在不理解的詞語旁標上「?」。
2.師出示詞語,學生認讀,相機正音。
3. 師出示填空,幫助理清課文脈絡:一天,水稻田裡一群________要搶_________的營養,把小稻秧氣得當場就_________。這時,___________對著雜草噴灑_________,雜草_________,小稻秧吸足了________,又向上___________。
過渡: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寫了小稻秧生病了呢?
四、 品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1. 指兩名同學讀。
2. 學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3. 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詞語:
表演理解的詞語:團團圍住 氣勢洶洶 一擁而上 拚命
聯繫上下文理解的詞語:激烈 蠻不講理 不由分說
(教師相機講解「營養」,普及農業常識,並引導學生用「激烈」一詞說話。)
4. 有感情的齊讀第一、二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書讀得這么好,相信這些生字也能寫好。
五、 自主探究,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詞,學生說說記住生字的方法:險 吵 雜 擁 拼 跟
2.師范寫生字:雜
3.生描紅、臨寫。
4.展示學生作業,評價。
六、設置懸念,拓展作業
1.將生字詞各抄寫兩遍。
2.和小夥伴們分角色演一演小稻秧遇險的內容。
3.閱讀推薦:《植物園里的爭吵》、《蟲子不咬的蘋果》
4.師:遇險的小稻秧有沒有脫險?是誰幫助了它?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4.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
好課件吧
5. 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整冊教案在哪可以下載
一課一課去找吧,那樣容易很多
自己上千教網找去,免費免注冊的
網址
http://www.well1000.cn
在「免費課件教案試題網」找
或者用「千教搜搜」搜一下,你輸入標題去找
6.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測試評講課教案
5 北大荒的秋天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知道北大荒是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學習先概括後具體的構段方式。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1)讀通課文,遇有生字詞做上記號,參照拼音讀准字音,聯繫上下文或查字典嘗試理解詞語意思。
(2)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
(3)思考: ①如果要用一個字或一句話來贊美北大荒的秋天,該怎麼說? ②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裡?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學生認讀。
(2)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
(3)指名朗讀課文。
(4)同座討論分段意見。組織交流後小結:全文可分四段。第二~四自然段為一段,其餘各自然段自成一段。
(5)贊美北大荒可以用「美」或「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6)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天空,美在小河,美在原野,美在豐收。
三、指導書寫
1講解字形。
半包圍結構。首筆「撇」起筆要高,要寫短平,「秀」下面的「乃」先寫橫折折折鉤,後寫撇。最後一筆是「平捺」。
2學生描紅、仿影。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段。
(1)學生朗讀這一段,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 (北大荒的秋天是從九月開始的。北大荒的樹林里第一片樹葉落地,就告訴人們秋天來到了)
(2)教師講成語「一葉知秋」:看見一片樹葉凋謝落地,就知道秋天將要到來了。 2學習第二段。
(1)學生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天空一碧如洗和落日映照下的流雲美。)
(2)引導學生看圖理解「流雲」、「幾縷」和「一碧如洗」。
(3)揭示句子: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①讀一讀,用彩色筆畫幾縷流雲,說說你的感覺。
②讀「銀灰、橘黃、血紅」,每讀一個詞,你會聯想到什麼? (讀到「銀灰」,會想到像銀子一樣的灰色;讀到「橘黃」,會想到像橘子一樣的黃色;讀到「血紅」,會想到像血一樣的紅色)
(4)學生輕聲讀第三自然段:①找出兩個打比方的句子讀讀,說說是用什麼比什麼的。(用「透明的藍綢子」比小河,用「明鏡」來比水面。)②哪些詞語是寫小河「清澈」的?(清澈見底、如同透明的藍綢子、明鏡一樣的水面) (板書:小河 清澈見底)
(5)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理解「非凡」的意思。「原野熱鬧非凡」是什麼意思? (北大荒的原野到了秋天非常熱鬧)
②課文是怎麼具體寫「原野熱鬧非凡」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6)指導朗讀這一段。
3讓學生默讀第三段。
(1)引導學生理解:「大豆搖鈴千里金」是什麼意思?你能從這一段話里想到它的意思嗎?
(2)「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有雙手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指導朗讀。
4齊讀第四段。提問: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裡? (景美:天空一碧如洗,流雲像錦緞;小河清澈見底;原野熱鬧非凡。物豐:大豆搖鈴千里金)
5指導背誦:選自己喜歡的章節練習背誦,邊背誦邊想像所描繪的景象。
6指名背誦。
7小結全文。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讀詞語,著重正音。
2說說「銀灰、血紅、橘黃、金黃」表示什麼顏色。每讀一個詞你聯想到什麼?能再找幾個這種類型的詞嗎? (雪白、漆黑、桃紅、天藍)
二、欣賞句子
1揭示句子: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思考:什麼像火?(紅紅的榛樹葉子像火)什麼地方相似呢? (都是紅的)教者講「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是一個打比方的句子,提問:在這篇課文里還能找到這樣的句子嗎?
(1)這些流雲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2)小河清澈見底,如同一條透明的藍綢子。
(3)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各自朗讀這些打比方的句子,體會打比方的好處。
2揭示句子:成片的大豆??發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思考:大豆會有笑聲嗎?(不會。大豆的豆莢,在風的吹動下,發出的是響聲)誰才會發出笑聲?(人)這里是把大豆當做人來寫。提問:
在這篇課文里還能找到這樣的句子嗎?
(1)小河??靜靜地躺在大地的懷抱里。
(2)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
(3)田野、山嶺、江河,連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會在這個季節里用雙手捧出沉甸甸的寶物來。
各自朗讀這些把物當做人的句子,體會它的好處。
三、朗讀指導
四、背誦指導
6西湖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各自喜歡的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練慣用「猶如、像」或「彷彿、宛如」說話。
教學重點: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各自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難點:練習造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憶俗語,引出課題
1出示俗語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要求學生口答:下有蘇杭。。
2教者講:人們把生活幸福美好的地方稱作「天堂」。「蘇杭」指的是蘇州和杭州。蘇州,在江蘇省;杭州,浙江省省會。杭州的美在西湖。
3板書:西湖。領讀課題。
4簡介西湖
二、初讀指導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2)指名讀詞語,著重讀好前鼻音的字。
(3)理解詞義:
(4)教者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想:課文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5)指名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三、指導書寫
1講解字形。
2學生描紅、仿影。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問:這一段共有兩句話,重點是哪一句? (重點是第二句:「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
(2)理解:①「美稱」是贊美的稱呼。
②「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中間加了逗號,突出了「西湖」 ③開頭這兩句話總起全文。下文就是寫西湖的。
(3)齊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想一想「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山巒?哪幾句話寫湖面?山巒和湖面各有什麼特點?
(2)讀第一句話,結合看課文下方的插圖理解「層層疊疊、連綿起伏」。
(3)湖面有什麼特點?打了一個什麼比方? (板書:湖面 猶如銀鏡)
(4)引導學生理解「一群群白鷗掠過湖面」,既有靜態美,又有動態美。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各自朗讀課文,思考:十里明湖中是怎樣的景象?為什麼說它是人間仙境?
(2)口頭填空:
①十里明湖中,孤山-----------------------------------。
②白堤和蘇堤就像--------------------------------------。
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等三個小島-----------------------------------。
(3)讀了哪一句話你彷彿看到了仙境?
(4)學生各自誦讀,體會景象的美。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讀第四自然段,說說此節描寫的是什麼時候的西湖景色呢?
(2)引導學生理解「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的承上啟下作用。
(3)學生讀第二、三句話,讀好短句「夜幕初垂,明月東升,輕風徐來,湖水盪」,理解比喻句:「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
(4)除了寫華燈,這一段還寫了什麼?(琴聲)
(5)小結:這樣,西湖就更加美了。
5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板書:「人間天堂」的一顆明珠)
6用各自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西湖的美。
7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練習背誦。
板書設計: 6西湖
遠 山巒 真像山水畫 湖面 平靜
近 湖堤 像綠色綢帶 小島 彷彿仙境
夜 華燈 宛如銀蛇 琴聲 悠揚
「人間天堂」的一顆明珠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說說西湖美在哪?
2聽寫:悠揚 蔥綠 圍繞 盪漾 一般
二、背誦指導
2將生字按結構分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提出書寫時的注意點:
3用鋼筆描紅。
板書設計: 7拉薩的天空
窗 簾 忍 聖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寫出跟下面各詞語意思相近的詞語。
太妙( ) 河畔( ) 越發( ) 宛如( )
2聽寫詞語:
二、精讀訓練
1過渡:上一節課我們讀了課文,知道了拉薩的天空有什麼顯著的特點。
2看課題上方的插圖,默讀第一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句子,放聲朗讀。
(1)「那裡」指哪裡?(拉薩)「總是」是什麼意思?(一直是)「天空??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是一個什麼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2)齊讀。
3反復朗讀第二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1)可以讀懂的:「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拉薩的藍天離人很近)
(2)不太好懂的地方:
①「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這句話一方面承接上文「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說明天與人的距離近,另一方面,暗藏了一個比喻,藍天就像一池碧水,可以用來洗臉。
②「有貼著山頂的白雲映襯??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這是兩個對比的句子:拿「白雲」與天空對比,形成了白和藍的映襯,突出了「純凈」;再拿「草地」和天空對比,形成了青和藍的對照,突出了「明潔」。
(3)指導學生朗讀體會。(板書:離人近 聲音碰到 手能摸到)
4學生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是怎麼理解「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的。
5學習第四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共有兩句話。第一句話什麼意思?
(布達拉宮的上空一年四季總是藍晶晶的)
(2)結合插圖介紹布達拉宮
(3)指導朗讀。
6齊讀第五自然段。
(1)藍天是窗簾,什麼是建築物呢?(拉薩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築物)
(2)教者講:為了讓這塊神聖的地方永遠保持明潔、純凈,我們要注意環境保護。 7指導朗讀課文。
三、背誦指導
1理清全文層次,回憶第一—五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2熟讀並記住第二自然段。
3熟讀第三~五自然段。
4試背課文。
教學反思:
習作2
1對照插圖讀懂例文《我的自畫像》,了解主要內容,結合習作提示,明白寫人的要領: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性格、興趣等展開介紹。
2畫好自畫像,在自我觀察和相互提示下,寫一段關於自己的話,注意抓住特徵,按一定順序寫下來。
教學重點:抓住外貌特徵,通過神態的描寫反映一個人的性情。
教學難點:寫出個性特徵。
教學過程:
一、導人習作
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兒嗎?拿出你的小鏡子,欣賞一下鏡子中的自己吧!杜小虎真逗,他對著鏡子還給自己畫了張像呢!畫好了,還寫了篇作文,題目就是「我的自畫像」,想讀嗎?
二、讀懂例文
1指導看圖。
(1)小朋友,你看杜小虎給自己畫的自畫像,哪些地方畫得特別像呀?
(2)你能看圖說說自己對杜小虎的印象嗎?
①說給小組的同學聽。
②指名說。
(3)小結:小朋友說得都很准確,他抓住了自己主要的外貌特徵來畫的,瞧那笑眯眯的眼睛,大大的腦袋,多可愛呀!
2學習例文。
(1)學生自由讀例文,想想他是從哪些方面介紹自己的。
(2)對照插圖,再讀例文。
①小朋友,我們再來看看杜小虎的自畫像,從這張自畫像上,你能看出杜小虎是個怎樣的孩子?
②我們再來讀讀杜小虎的習作,他把自己的特點寫出來了嗎?
三、指導習作
1學生給自己畫像。
2同桌互相欣賞,提出修改意見
3學生練說。
(1)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畫像,像杜小虎一樣給同學們做一下自我介紹,如果小朋友覺得你說得不像,那就要請你唱歌兒啦!
(2)出示「好詞語花籃」,供學生寫作時選用。
活潑開朗 天真爛漫 美麗大方 愣頭愣腦 憨厚
4學生練寫。
(1)學生寫草稿。
(2)指名讀。
(3)師生評議。
(4)學生謄寫。
(5)習作和畫像展覽。
板書設計:
我的自畫像
外貌特點 性格 興趣
練習2
1學會用字詞句。
2寫好帶有「撇」、「豎」的鋼筆字。
3讀背8條成語。
4學寫毛筆字。
5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增長生活知識,增強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1第一部分。
(1)弄清本題要求。
(2)出示小黑板: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3)學生自由讀原句。
(4)小組學生把這兩種解釋都放入句中自由讀一讀,體會字義。
(5)小組匯報:根據上下文意思,談談朗讀的感受。體會「漾」:水面輕微動盪。 2第二部分。
(1)讀題明確題意。
(2)自由讀通、讀順句子。
(3)小組學生合作查字典,討論選擇確切的解釋。 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加強查字典、選詞義方面的指導。
(4)小組交流:根據句子和字典選出合適的字義。蔫:在這里比喻小象性格內向,不好動。挎:在這里是指籃子是在小白兔胳膊上掛著的。躡:這里指小彼得踮著腳,動作很輕。 3第三部分。
(1)師: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掌握了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今後的閱讀中快速、准確地了解一些難解的字詞的意思。
(2)指定一篇後面的課文,請學生用此法預習生字詞。
(3)匯報交流。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小組學習。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討論:這幾個字中的撇和豎怎樣寫才好看?
3輪流匯報討論結果,指名總結:撇要緊縮,短而彎;豎要舒展,長而尖。
4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提醒學生觀察,注意間架結構和布局。
5學生練習描紅、仿影,細細體會。 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不準確的書寫姿勢。 6反饋:展示優秀作業,表揚優秀字例和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指名讀題目,弄清本題要求。
2出示8條成語,四人小組學生合作學習,讀准成語的音。
(1)小組匯報朗讀。
(2)指名做小老師朗讀8條成語,學生連讀成語歌。
3分小組討論這8條成語的意思。老師點撥:可聯系本單元課文的內容和書上的插圖,展開聯想和想像。
4連讀成語,體會意思。
5小組討論對成語的理解,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和表揚。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今天我們學習「豎」的寫法。指導:豎有懸針豎和垂露豎之分。
2小組討論:仔細觀察懸針豎和垂露豎的運筆方法。
3小組匯報。
4教師書寫懸針豎,指導運筆方法。
懸針豎的寫法:逆鋒右上入紙,旋即右折稍按,向下行筆,漸行漸提,引申出鋒,力送鋒尖,懸空回縮收筆。
學生練習書寫懸針豎。
5教師書寫垂露豎,指導運筆方法。
垂露豎的寫法:起筆同懸針豎,中鋒下行,收筆處稍頓再折向左上縮回,藏鋒收筆。注意一定要在豎中線上書寫,保持中正,防止歪斜。
學生練習書寫垂露豎。
板書設計: 練習2
高堂廣廈 玉宇瓊樓 錯落有致 曲徑通幽
千岩競秀 萬壑爭流 眼花繚亂 美不勝收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四顆:口語交際
1板書: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學生自己讀題目,說說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出示書上的掛圖,說說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
(2)小組討論:當有人敲門的時候,可能會出現哪幾種情況?
(3)小組匯報。
(4)集體討論: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應注意些什麼呢?(生:當自己一人在家時,如果敲門者是親朋好友或非常熟悉可以開門;當覺得有所疑問,甚至發現明顯的破綻,那千萬不能開門。師:說得好,但與人說話時仍要注意得體,態度要十分堅決。)
(5)誰能把幾位同學和老師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3練習。
(1)分小組進行角色表演。教師巡視,提醒學生將後一種情況作為練習重點。
(2)指名上台表演。
(3)討論評析,師生共同給予指導。
二、總結
板書設計: 練習2
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7. 求蘇教版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 或者 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 優秀教案 最好網站上搜索不到的,謝謝了。
可以綜合一下 再結合自己的 取百家之長
8.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教案有哪些
三年級科學上冊滲透環保教育教案
任課教師 鄒興忠
第三課 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徵。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地。
大樹和小草都是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徵,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滲透環保教育:
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麼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麼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