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語數英語 » 冀教版數學教案

冀教版數學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1-22 04:57:50

1. 求冀教版[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2011-4-4 19:59 提問者: 熊奕柯 | 瀏覽次數:13575次
我來幫他解答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不登錄也可以回答
參考資料:提交回答取消

推薦答案 2011-4-4 20:33 第一單元 圖形的變換
第一課時
課題:軸對稱
教學內容:教材第3~4頁例1和例2。
教學目標:
1.通過畫、剪、觀察、想像、分類、找對稱軸等系列活動,使學生正確認識軸對稱圖形的意義及特徵;
2.掌握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情況,能正確地找出其對稱軸
3.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重點難點:會利用軸對稱的知識畫對稱圖形。
教學准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欣賞下面的圖形,並找出各個圖形的對稱軸。
(2)學生相互交流
你們還見過哪些軸對稱圖形?
(3)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4)通過例題探究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例題1:
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一數題中每個軸對稱圖形左右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學生交流
教師:「在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兩側相對的點到對稱軸兩側的距離相等」我們可以用這個性質來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或者作對稱圖形。
二、課內練習。
判斷下面各圖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如果是,請指出它們的對稱軸。
三、教學畫對稱圖形。
例題2:
(1)引導學生思考:
A、怎樣畫?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B、每條線段都應該畫多長?
(2) 在研究的基礎上,讓學生用鉛筆試畫。
(3) 通過課件演示畫的全過程,幫助學生糾正不足。
四、練習:
1、課內練習一 -----第1、2題。
2、課外作業:
板書設計:
軸 對 稱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課題:旋 轉
教學內容:教材第5~5頁例3和例題4。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了解圖形的平移變換和旋轉變換。並能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 。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3、初步滲透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重點難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准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出現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
你能根據他們不同的運動變化分分類嗎?
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車、小火車的直行、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著直線移動這樣的現象叫做平移(板書:平移)。
而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象,我們把他叫做旋轉(板書:旋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旋轉」。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平移就是物體沿著直線移動。
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平移現象?先說給你同組的小朋友聽聽!再請學生回答。
說得真棒,瞧,我們見過的電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著一條直線移動就是平移。
你們想親身體驗一下平移嗎?
全體起立,我們一起來,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們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體做平移運動嗎?
2、生活中的旋轉:
你們真是聰明的孩子,不僅認識了平移的現象還學會了平移的方法。剛才我們還見到了另一種現象,是什麼呀?(旋轉)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你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先說給同桌聽聽,然後匯報。
像鍾面的指針,指南針它們都繞著一個點移動,這些都是旋轉現象。
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下面我們一起來體驗一下旋轉的現象吧!起立,一起來左轉2圈,右轉2圈。旋轉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圍的物體體驗一下旋轉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輕松輕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吧!
3.學習例題3:
(1)與學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題,餘下的由學生獨立完成。
(2)對於有錯誤的學生,在全班進行講評。
4.學習例題4:
(1) 引導學生數時要找准物體的一個點,再看這個點通過旋轉後到什麼位置,再來數一數經過多少格。
(2)先讓學生說一說畫圖的步驟,再來畫圖。
(3)讓學生學會先選擇幾個點,把位置定下來,再來畫圖。
(4)課件演示畫圖過程,並幫助學生訂正。
5.課內練習:
2.第6頁2題。
3.第9頁4題、
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旋 轉
平移和旋轉都是物體或圖形的位置變化。
平移就是物體沿直線移動。
旋轉就是物體繞著某一個點或軸運動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課題: 欣 賞 設 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7~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設計圖案,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已學過的對稱、平移、旋轉等現象。
2.欣賞美麗的對稱圖形,並能自己設計圖案。
3.學生感受圖形的美,進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和審美意識。
重點難點:
1.能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准備:幻燈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利用課件顯示課本第7頁四幅美麗的圖案,配音樂,讓學生欣賞。
二、學習新課
(一)圖案欣賞:
1、伴著動聽的音樂,我們欣賞了這四幅美麗的圖案,你有什麼感受?
2、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感受。
(二)說一說:
1、上面每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上面哪幅圖是對稱的?先讓學生邊觀察討論,再進行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完成第8頁3題。
1、這個圖案我們應該怎樣畫?
2、仔細觀察這幾個圖案是由哪個圖形經過什麼變換得到的?
(二)拓展練習:
1、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
2、 交流並欣賞。說一說好在哪裡
四、全課總結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廣泛地應用於平面、立體的建築藝術和幾何圖像上,而且還涉及到其它領域,希望同學們平時注意觀察,都成為傑出的設計師。
五、布置作業:
教材第9頁第5題。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

圖案1 圖案2
圖案3 圖案4
對稱、平移和旋轉知識有廣泛的應用。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課題:欣賞與設計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第8~1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圖案,小組交流,感受圖案的美,並為自己以後創作圖案提供借鑒。
2.通過欣賞圖案,發展學生的審美意識和空間觀念。
3.自己經歷創作實踐的整個過程,感受創作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
1.進一步利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繪制精美的圖案。
2.加深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准備:
課件、方格紙、正方形白板紙、手工紙三張及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展覽導入
課前讓學生收集圖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思考: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麼特點?
指名介紹本組中最美的圖案,並結合思考說一說它的特點。
二、學習新課
(一)嘗試創造:
讓學生做第8頁第1、2題。
1、鼓勵學生用學過的圖形設計圖案,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時,教師對有創意、繪圖美觀的同學給予表揚和激勵。
(二)設計圖案:
做第10頁「實踐活動」7題。
1、 提出三個步驟:
(1)先選擇一個喜歡的圖形;
(2)再確定你選用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的方法;
(3)動手繪制圖案。
2、分別利用對稱、平移和旋轉創作一個圖案後,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一)反饋練習:
1、製作「雪花」:
取一張正方形紙,按書上所示的方法對折和剪裁。可以經過多次練習,直到會剪一朵美麗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獨立觀察並嘗試做第9頁第5題。
四、全課總結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選出好的作品互相評價,全班展覽。
板書設計:
欣賞和設計練習課
圖片1 圖片2
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 因數和倍數
第一課時
課題:因數和倍數
教學目標:
1、學生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倍數的方法;
2、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倍數是無限的;
3、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熟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讓學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師:看你能不能讀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數,6也是12的因數;
12是2的倍數,12也是6的倍數。
3、師:你能不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說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說一說)
師:你有沒有明白因數和倍數的關系了?
那你還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數嗎?
4、你能不能寫一個算式來考考同桌?學生寫算式。
師:誰來出一個算式考考全班同學?
5、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因數和倍數。(出示課題:因數 倍數)
齊讀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數:
1、出示例1:18的因數有哪幾個?
從12的因數可以看得出,一個數的因數還不止一個,那我們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數有哪些?
學生嘗試完成:匯報
(18的因數有: 1,2,3,6,9,18)
師:說說看你是怎麼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對一對找,如1×18=18,2×9=18…)
師:18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我們在寫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小到大排列的。
2、用這樣的方法,請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數有那些?
匯報36的因數有: 1,2,3,4,6,9,12,18,36
師:你是怎麼找的?
舉錯例(1,2,3,4,6,6,9,12,18,36)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麼?(不可以,因為重復的因數只要寫一個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寫兩個6)
仔細看看,36的因數中,最小的是幾,最大的是幾?
看來,任何一個數的因數,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還想找哪個數的因數?(18、5、42……)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在自練本上寫一寫,然後匯報。
4、其實寫一個數的因數除了這樣寫以外,還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數
小結:我們找了這么多數的因數,你覺得怎樣找才不容易漏掉?
從最小的自然數1找起,也就是從最小的因數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過程中一對一對找,寫的時候從小到大寫。
(二)找倍數:
1、我們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數,那2的倍數你能找出來嗎?
匯報:2、4、6、8、10、16、……
師:為什麼找不完?
你是怎麼找到這些倍數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
那麼2的倍數最小是幾?最大的你能找到嗎?
2、讓學生完成做一做1、2小題:找3和5的倍數。
匯報 3的倍數有:3,6,9,12
師:這樣寫可以嗎?為什麼?應該怎麼改呢?
改寫成:3的倍數有:3,6,9,12,……
你是怎麼找的?(用3分別乘以1,2,3,……倍)
5的倍數有:5,10,15,20,……
師:表示一個數的倍數情況,除了用這種文字敘述的方法外,還可以用集合來表示
2的倍數 3的倍數 5的倍數
師:我們知道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那麼一個數的倍數個數是怎麼樣的呢?
(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
三、課堂小結: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節課我們重點研究了一個什麼問題?你有什麼收獲呢?
四、獨立作業:
完成練習二1~4題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課題:2、5的倍數的特徵
教學目標:
1、掌握 2 、 5 倍數的特徵
2、理解並掌握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3、能運用這些特徵進行判斷。
4、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是2 、5 倍數的數的特徵。
2、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准備
1、提問。
① 說出 20 的全部因數。
② 說出 5 個 8 的倍數。
③ 26 的最小因數是幾?最大因數是幾?最小的倍數是幾?
2、按要求在集合圈裡填上數。
二、 學習新課:
(一)2 的倍數的特徵。
1、教師:(練習 2) 右邊集合圈裡的數與左邊圈裡的數是什麼關系?
教師:請觀察右邊圈裡的數,它們的個位數有什麼特點?
( 個位上是 0,2,4,6,8。)
教師:請再舉出幾個2的倍數,看看符不符合這個特點?
學生隨口舉例。
教師:誰能說一說是2的倍數的數的特徵?
學生口答後老師板書:個位上是 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
2、口答練習:(投影片)請把下面的數按要求填在圈內(是2的倍數,不是2的倍數)
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
學生口答完後,老師介紹:奇數和偶數的定義
板書:上面兩個集合圈上補寫出 「 偶數 」,「 奇數 」。
教師:上面兩個集合圈裡該不該打省略號?為什麼?
學生討論後老師說明:
在本題所列的有限個數里,奇數、偶數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數是無限的,奇數、偶數也是無限的,所以集合圈裡要寫上省略號。
教師:奇數、偶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嗎?習慣上稱它們為什麼數? (單數、雙數。)
3、練習:( 先分小組小說,再全班統一回答。)
① 說出5個2的倍數。(要求:兩位數。)
② 說出3個不是2的倍數的三位數。
③ 說出 15 ~ 35 以內的偶數。
④ 50以內的偶數有多少個?奇數有多少個?
(二)5 的倍數的特徵。
1、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兩個集合圈,然後提出要求:你們能不能用與研究2的倍數的特徵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數的特徵?
學生自己動手填數、觀察、討論。老師巡視過程中選一位同學板書填空。
教師:說一說5的倍數的特徵?
教師:請舉幾個多位數驗證。
教師:再說一說什麼樣的數是5的倍數。
板書:個位上是0或者5的數,都是5的倍數。
2、練習:
① 按從小到大的順序,說出50以內5的倍數。
② (投影片)下面哪些數是5的倍數?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從下面的數中挑出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的數。這些數有什麼特點?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學生口答後教師板書:個位數字是 0 。
④ 教師隨口說出數,請立即說出這個數是2的倍數還是5的倍數,或者同時是2和5的倍數,並說明判斷的依據。
三、鞏固反饋:
1 、在1~100的自然數中,2的倍數有( )個,5的倍數數有( )個。
2 、比75小,比50大的奇數有( )。
3 、個位是( )的數同時是2和5的倍數。
4 、用 0 , 7 , 4 , 5 , 9 五個數字組成 2的倍數;5的倍數;同時是 2 和 5 的倍數的數。
四、全課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獲?
教學反思:

第三課時
課題:3的倍數的特徵
教學目標:
1、經歷在100以內的自然數表中找3的倍數的活動,在活動的基礎上感悟3的倍數的特徵,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總結特徵。
2、在探索活動中,感受數學的奧妙;在運用規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是3的倍數的數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提出課題,尋找3的特徵。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2、5的倍數的特徵,那麼3的倍數會有什麼特徵呢?誰能猜測一下?
生1: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
生2:不對,個位上是3、6、9的數不定是3的倍數,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數。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數個位上不是3、6、9,但這些數都是3的倍數。
師:看來只觀察個位不能確定是不是3的倍數,那麼3的倍數到底有什麼特徵呢?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揭示課題)
師:先請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數,並做上記號。(教師出示百以內數表,學生人手一張。在學生的活動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並呈現學生已圈出3的倍數的百以內的數表。)(如下圖)
二、自主探索,總結3的特徵師:
先請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數,並做上記號。(教師出示百以內數表,學生利用p18的表。在學生的活動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並呈現學生已圈出3的倍數的百以內的數表。)(如下圖)
師:請觀察這個表格,你發現3的倍數什麼特徵呢?把你的發現與同桌交流一下。
學生同桌交流後,再組織全班交流。
生1:我發現10以內的數只有3、6、9是3的倍數。
生2:我發現不管橫的看或豎的看,3的倍數都是隔兩個數出現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剛才前面這位同學的猜想是不對的,3的倍數個位上0~9這十個數字都有可能。
師:個位上的數字沒有什麼規律,那麼十位上的數有規律嗎?
生:也沒有規律,1~9這些數字都出現了。
師:其他同學還有什麼發現嗎?
生:我發現3的倍數按一條一條斜線排列很有規律。
師:你觀察的角度與其他同學不同,那麼每條斜線上的數有規律嗎?
生:從上往下觀察,連續兩數都是十位數增加1,而個位數減少1。
師:十位數加1、個位數減1組成的數與原來的數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我發現「3」的那條斜線,另外兩個數12和21的十位和個位上的數字加起來都等於3。
師:這是一個重大發現,其他斜線呢?
生1:我發現「6」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6。
生2:「9」的那條斜線上的數,兩個數字加起來的和都等於9。
生3:我發現另外幾列,除了邊上的30、60、90兩個數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數兩個數字的和是12、15、18。
師:現在誰能歸納一下3的倍數有什麼特徵呢?
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等於3、6、9、12、15、18等,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師:實際上3、6、9、12、15、18等數都是3的倍數,所以這句還可以怎麼說呢?
生:一個數各個數位上數字之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一定是3的倍數。
師:剛才是從100以內數中發現了規律,得出了3的倍數的特徵,如果是三位數甚至更大的數,3的倍數的特徵是否也相同呢?請大家再找幾個數來驗證一下。
學生先自己寫數並驗證,然後小組交流,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全班齊讀書上的結論。
三、鞏固練習:
完成p19做一做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教學反思:

第四課時
課題:質數和合數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敢於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准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探究發現,總結概念:
1、師:(出示三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用這樣的三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
2、師:這樣的四個小正方形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學生各自獨立思考,想像後舉手回答。
3、師:同學們再想一下,如果有12個這樣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師:我看到許多同學不用畫就已經知道了。(指名說一說)
4、師:同學們,如果給出的正方形的個數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長方形的個數——,你覺得會怎麼樣?
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會越多。
師:確定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5、師:同學們,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有時只能么情況下拼得的長方形不止一種?並舉例說明。
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同學們,像上面這些數(板書的3、13、7、5、11等數),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們叫做質數,下面的這些數(4、6、8、9、10、12、14、15等數)我們把它們叫做合數。那究竟什麼樣的數叫質數,什麼樣的數叫合數呢?
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後再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總結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略)
6、讓學生舉例說說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並說出理由。
7、師:那你們認為「1」是什麼數?
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展開討論。
二、動手操作,制質數表。
1、師出示:73。讓學生思考著它是不是質數。
師:要想馬上知道73是什麼數還真不容易。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學們都說「是呀」。)

2. 想找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

課題 兩位數減兩位數(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二年級上策20、21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經歷自主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過程,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會比較熟練地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減法,體驗估算的必要性,計算方法多樣化。

1、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練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備課隨筆

一、問題情景

1、師生談話,引出集郵的話題。

2、出示情景圖, 引導學生看圖,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一、提出問題

引出亮亮還有多少張郵票的問題,並列出算式80-28=

二、 解決問題

1、先讓學生估計一下80-28=的計算結果,提出誰說得對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驗證估算的准確性。

3、組織學生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三、課堂練習

1、完成練一練1

先估計一下結果,再計算。

2、完成練一練2

給錯誤的算式找出病因並進行改正。

3、完成練一練3

4、完成自主小天地。
用學生感興趣的事情為素材,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引導學生觀圖,發現數學信息。

培養學生通過觀圖發現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對學生採用的計算方法,教師不必一刀切,要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個性思維的時間和空間。

在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共享鑒別、生成,完成,使富有個性化的學習走向完善。

引導學生估算,並用計算驗證估算的准確性。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通過豐富多彩的練習形式,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強化計算方法及其准確性。

進一步開放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集郵嗎?哪位同學說說現在你已經收集了哪些郵票,一共有多少張?

小明也非常喜歡集郵,(出示情景圖),仔細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在學生的看圖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通過觀察、表達、交流發現信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學生反饋自己估算的結果的過程中,

可能出現的結果:

小明還有50多張,

小明還有60多張。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怎樣估算出來的,引出她么誰說得對?的問題。

學生驗證的方法可能有:

估算驗證因為80-30等於50,28不夠30,所以80-28一定等於50多。

計算驗證:

(1) 豎式計算驗證

(2) 口算驗證

(3) 80-30=50 50+2=52

(4) 10-8=2 70-20=50,50+2=52

‥‥‥

在反饋的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反饋自己的思維過程,只要正確就要給予肯定,並引導學生把估算的結果和計算結果進行比較。

教師先指導下學生對題目的估算,然後再讓學生進行計算,並把估算和計算結果進行比較。

教師可讓學生先自己改,然後再從小組之內交流。

先讓學生計算出結果,然後再與荷葉上相應的數相連。學生做完後,在小組之內交流,匯報自己的結果。

此題教師可以放在小組之內交流,以小組為單位評價學生寫出算式的情況。

課題 兩位數減兩位數(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二年級上策22、23頁。

教學目標:

1、聯系生活實際進一步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兩位數減兩位數減法的計算過程,體驗演算法的多樣化。

2、能夠比較熟練、正確地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的減法,體驗在生活中估算的必要性,演算法多樣化。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備課隨筆

一、問題情景

1、出示購物情景圖

二、提出問題

我買一件物品後,還剩20多元,猜猜可能買的是哪件物品?

三、解決問題

1、先讓學生自己想想,然後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之內交流一下。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1、如果我有90元,買了2件物品,還剩30多元,猜猜我買的是什麼?

2、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之後在全班匯報。

3、小組之內開展購物活動,自己提出問題,並在小組之內解決。

四、課堂練習

1、練一練1

先估計一下結果,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24+43=80-34=

46+37=77-25=

27+69=64-46=

2、練一練第2、3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之後在進行全班交流。

3、練一練4
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情景,將數學寓於其中,很容易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聯系自己的購物經驗,展開思考、想像,研究解決問題。

拓展學生思維,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問題的提出個性化,問題的解決多樣化,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將估算與計算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採用靈活的訓練形式,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鞏固強化,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師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到商場購物嗎?下面哪位同學想介紹一下這個小商場有哪些商品?

現在有一個叫聰聰的學生來到了商場,他手裡拿著50元錢,買了一件物品,現在還剩20多元,猜猜聰聰買的可能是哪件物品?

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說出:

買了1本童話故事,

可能買了1個布娃娃,

可能買了1個書包。

與此同時,讓學生說出自己猜的理由。

學生還可能說出買一個玩具汽車,如果出現教師引導學生買一個玩具汽出應該還剩20元,不是20多元,所以不對。

教師可以以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提出問題。如果老師有90元,買了2件物品,還剩30多元,猜猜我買的是什麼?

可能的答案有:

足球和文具盒、足球和彩筆、布娃娃和童話書、布娃娃和玩具汽車、布娃娃和書包、童話書和玩具汽車、童話書和書包等

教師談話:假如你是小顧客,拿一些錢去商店,買一些商品後剩一些錢,讓同學猜猜可能是哪些商品?

先讓學生進行估算,然後在進行計算,注意引導學生將計算與估算相對照,提高學生的計算和估算能力。

在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要加以指導。

教師有針對性的對學生的計算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和評價,記錄下學生計算的速度和准確率,及時匯總計算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原因。

課題:百以內數的連加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自主探索三個數連加的估算、計算的過程,體驗演算法多樣化,學會靈活地進行計算。

2、能正確的計算100以內數的連加。

3、在於同學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中,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准備:奧運錄像片段或相應的故事圖片。

學習方式:自主探索與小組合作相結合,活動探究。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
備課隨筆

一、情景引入

1、師生談話,引出「拍球成績」。

(1)師生談話

(2)出示小紅和小玲進行拍球比賽的成績統計。

2、讓學生看圖讀題,說一說統計表中的信息。了解表中「合計」一欄的含義。

(1)讀題

(2)自己觀察統計表,說一說統計表中得信息。

(3)了解表中「合計」一欄的含義

3、提出問題

結合相關信息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

二、探究與體驗

1、估算交流

(1)引導學生按要求進行估算,先估計小紅的合計數(三次一共拍了多少下)

(2)充分交流自估算的結果和方法

2、嘗試計算

(1)學生試著計算小紅的合計數(三次一共拍了多少下)

(2)匯報交流各自的演算法

(3)鼓勵個性化的演算法

3、指導連加豎式

4、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小玲的合計數,然後交流演算法。

三、實踐與應用

1、完成練一練1。

(1)閱讀或教師講解兔博士網站關於五環旗的含義。

(2)出示練一練1讀題,說題意

(3)自己估算,與同伴交流估算的方法和結果。

(4)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完成教材中的兩個問題。交流各自的演算法。

(5)結合統計表中的信息提出問題並解答。

(6)結合解決的兩個問題和學生提出的問題談一下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你有什麼願望。

2、小競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35+20+38

24+45+25

18+36+42

37+29+13

四、拓展與延伸

1、體驗成功

讓學生談一下本節課的收獲

2、課下找同伴比一比,看看上節下課時排球比賽誰拍的多。並用算式和語言記錄在數學日記上。

將學生比較熟悉的和感興趣的內容(排球比賽)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了解、收集數學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根據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體驗估算方法。

培養學生樂於交流的意識和習慣。

使學生經歷在情境中自主尋求數學信息,自主探索三個數連加的估算、計算過程,體驗演算法多樣化,在自主探索交流的過程中學會靈活的進行計算,獲取個性化的演算法的同時,培養學生優化自己演算法的意識和能力。

幫助學生理解、掌握連加豎式的做法。

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演算法,體驗演算法多樣化。

加強知識的反饋練習,將知識的鞏固與練習融於具體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同時培養學好數學的信心。同時結合我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獲獎牌情況統計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通過適當小競賽的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對學到的知識、演算法進行再次的交流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習慣

師生談話:(課前利用下課或體育活動組織一次拍球比賽)下課的時候呀,我們班的拍球比賽進行的真激烈,我把小紅和小玲比賽的情況整理了一下。同學們請看。(出示教材開始的情景圖)

先讓學生先讀題,弄清楚情景圖表示的意義,認真觀察統計表,充分的觀察、交流盡可能多的發現統計表中的信息,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楚合計的含義。此時要是學生能夠較清楚的說出合計的含義,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補充加以說明。要是學生不清楚的話,教師要作必要的解釋說明。

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讓學生提出適當的數學問題(主要結合統計表中的空白處,加以提問,引出合計的計算)

在估算小紅的合計數的時候,要給學生充分的空間(不要限制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估算),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估算出合計)

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學生敘述時,可能會有下面的方法:

「去尾」:20+30+30=80

「四捨五入」:30+30+30=90(可能性最大)

「進一」:30+40+40=110(可能較小)

「湊五」25+35+35=95(也有可能)。

因為是估算,對學生的方法都要予以積極的評價,並以此為契機,引出要想知道合計的准確數,必須要進行精確的計算。

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獨立完成計算。教師在此期間巡視,了解學生自己計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解法或存在的問題,對部分學困生作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學生的做法可能多種多樣。

課本上列舉了三種方法。需要說明的是:這只是學生計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演算法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演算法。

教師要鼓勵個性化的演算法,但不要窮盡所有演算法。但連加豎式要引導學生學習。

連加豎式的寫法是第一次出現,且是一種重要的計算方法,所以在這里,教師要對連加豎式的寫法做必要的指導。如果學生在交流演算法時,出現了連加豎式,教師可引導學生按照豎式的方法實踐一下,並與自己的做法作一下對照,一方面是學生學習豎式連加的方法,另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自我優化意識。如果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沒有出現連加豎式,教師可作為一個參與者的身份引出連加豎式。

教師巡視時,再次關注學困生,給與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同時獲得相關的反饋信息。了解學生的各種演算法。同時強化用連加豎式計算的方法,為交流做好准備。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通過錄像片或圖片幫助學生了解奧運。同時出示統計表,可加入2004年奧運會上的獲獎情況。

讓學生通過交流切實弄清楚題意。

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估算、計算,教師在學生估算、計算、交流的過程中仍然要關注所有學生的表現,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予以積極的評價,若提出的問題比較簡單,可以口答解決;若有一定難度可讓學生通過筆算解決。

讓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表達,然後引到我們從小要好好學習,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奧運做貢獻。開展下一個環節。

2、可以採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的方式進行。

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收獲,並引導學生積極接納他人的意見,同化自己的做法。

鼓勵學生在課下多發現數學,多應用數學。

行嗎??

3. 二年級冀教版數學復習教案怎麼寫

第1課時數據收集整理(一)教學目標: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教法: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二、互動新授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法?(指名學生回答。)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2)出示統計表。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人數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錶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錶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錶示。「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三、鞏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准備怎麼?地點植物園動物園游樂園森林公園河濱公園人數(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准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少。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少。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人。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人。四、課堂小結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錶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板書設計:數據收集整理(一)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紅黃藍白顏色紅色黃色藍色白色人數第2課時數據收集整理(二)教學目標:1、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教學重點: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教學難點: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教法: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教學過程:一、情境引入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教師出示評選條件:1、數學成績優秀。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3、願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並說出理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二、互動新授1、學慣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1)收集數據。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麼,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麼?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准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2)學習記錄方法。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台桌上。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准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完成統計表。姓名張三李四票數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擔任數學科代表。(3)小結。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2、教學例2.(1)過渡:同學們,光明小學要舉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2)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把上面的統計結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陳小菲票數1522學生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回答問題: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陳小菲)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計事物數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三、鞏固練習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出示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1、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2、根據統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3、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什麼?四、課堂小結師:這節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應用統計知識幫助老師選了一位同學們心目中的數學科代表,老師先謝謝同學們,我們還學到了統計的另一種方法——投票,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了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後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板書設計數據收集整理(二)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姓名張三李四票數第3課時練習一教學目標: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計表。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教學重點:體驗統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教學難點: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教法:探究性實踐作業。根據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一、引入新知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麼?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並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出示統計表。提問:要完成這項統計,你准備怎麼?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並說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據」。(強調數據的准確性。)3、從你的統計中,你發現了什麼?有什麼建議?回答教材上的問題。討論:根據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二、探究新知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裡有車?(家裡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裡有車的情況。)這么多同學家裡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計一個路口10分鍾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量。根據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麵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2)小組內分工,分發記錄單。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種類麵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輛數683312(3)回答問題。這個路口10分鍾內通過的哪種車最多?哪種車最少?(小轎車最多,麵包車最少。)如果再觀察10分鍾,哪種車通過的數量可能最多?(放手讓學生討論,說出理由。)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5題。出示統計表,要求學生根據統計表回答問題:每種書有多少?回答問題(1)和(2)。討論:圖書室要新買一批圖書,你有什麼建議?三、鞏固遷移完成教學「練習一」的第7題。1、出示條形統計圖。讀懂統計圖。圖中1格代表()份。說說每天的銷售情況。2、哪天賣出的《電視報》的數量最多?哪天最少?(星期六最多,星期一最少)3、你還能發現什麼?你能提出什麼建議?(學生自由發言。)4、如果每格表示2份《電視報》,上面的數據應該怎麼表示?小組討論,互相說說。指名回答說出數據。教師小結:如果數據比較大,用一格有時候能表示更大的量,因此,我們在讀條形統計圖時,先要讀懂每格表示多少。四、課堂小結你覺得本節課有哪些收獲?感覺自己表現得怎麼樣?板書設計練習一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4. 小學2011冀教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不要老想著答案,教材全解里有

5.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有幾只兔子教案

活動名稱:認識小兔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外部特徵和生活習性。內 2.培養幼兒熱愛容小動物的感情。 3.學習詞」毛茸茸「」蹦蹦跳跳「 活動准備:小兔子,多准備些食物。
活動過程:導入,一.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好朋友,大家快來看看這位好朋友是誰(直接出示小兔子)
二.觀察小兔子,教師提出問題」小兔子是什麼樣的「引導幼兒自由觀察自由交流。

6. 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教案博客

幾倍是多少教案博客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7. 冀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同行,給你點建議,希望能幫助你

生活中的小數,可以直接在網路上查,
最好找教學實錄的(文字形式的實錄)
版本不一定要相同哦.
只要內容是這個部分就可以.

祝開課成功.

熱點內容
小學師德考核登記表 發布:2025-09-19 07:44:03 瀏覽:662
生物材料報告 發布:2025-09-19 05:12:45 瀏覽:413
語文老師總結 發布:2025-09-19 04:58:43 瀏覽:352
感恩教育詞 發布:2025-09-19 01:46:11 瀏覽:26
江北語文網 發布:2025-09-19 00:51:35 瀏覽:370
七年級下冊地理同步 發布:2025-09-18 21:49:01 瀏覽:253
大學城英語 發布:2025-09-18 21:32:25 瀏覽:589
七年級上冊數學期末試題 發布:2025-09-18 19:59:33 瀏覽:531
干電池化學 發布:2025-09-18 16:30:48 瀏覽:733
何猷君怎麼讀 發布:2025-09-18 16:07:13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