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五年級
Ⅰ 數學日記五年級500字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
我沒多看分析,對著這道題便琢磨開了,咦?圓錐體的面積我沒學過怎麼計算啊。那這道題我有怎麼解呢?我嘆了口氣,准備繼續看完分析,刻我轉念又想,這個暑假過了我不久是六年級了嗎?若是連這道課課通上的題都不會做。我還算是什麼奧數班的啊?不就是名不副實了嗎?對,我一定要靠自己把它解出來。
按照往常我在這種題面前一定是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模型,可是,對於這道題我卻格外謹慎,生怕有個閃失。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錐的透視效果。定睛一看,咦?這個圖形如果是平面圖形不就和三角形一樣了嗎,那這個圓錐的立方面積不就是和它同底同高的圓柱體的面積的2分之1了嗎?我一下子喜出望外。原來圓錐體的面積也同容易求的嘛。只要知道圓錐體的高,和底面積不就可以求出了嗎?再回到這道題上,它的條件里告訴了你底的半徑,就等於告訴了底面積,它說高和底半徑的比例是3:2,也就是底半徑的長度是高的3分之2。那高不就是半徑×3÷2=高。這么說來,高就是12分米,底面積就是200.96立方分米,圓錐體面積就是200.96×12÷2=1205.76立方分米。
「呼,終於被我解出來了。」我長吁了一口氣,通過這道題,我也發現了,其實數學中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就像圓錐體面積和是三角形面積一樣。其實並不需要知道所有的計算公式,只要可以融會貫通,一樣可以解題。
Ⅱ 寫一篇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日記
9月24日 星期六 天氣晴
今天是星期六,做完作業後,和媽媽一起去逛街,我們來到了東方廣場的吉之島。由於是雙休日的關系,商場里人特別多。
我們首先來到賣食品的貨架面前,先挑選了兩包薯片,每一包3.5元。接著就來到了賣文具的地方。我看見印有米奇的本子賣,於是一下子就買了4個,每個0.5元 。接著我還挑選了3支簽字筆,每支1元。買完後,我和媽媽就去排隊結帳了。我一邊走,一邊算一下今天用了多少錢:3.5乘以2等於7,7加0.5乘以4等於9……走到結帳機前,我剛好算完了:今天一共用了12元。看來我在數學課上學的知識還是挺管用的,就是上個月剛測驗的小數乘法,我還拿了九十五分呢。
今天真開心啊!只用了12元,就可以買到這么多東西。
Ⅲ 五年級數學日記4篇
數學日記一
月 日 周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月日 周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月日 周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月日 周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數學日記2
月日 星期 天氣:晴 心情:開心
今天,我們全校去秋遊,我買了非常多的零食,我這次帶去的零食被我和XXX還有幾個同學吃了很多。
2包喜之郎水果果凍吃了4分之3,雪碧被我喝完了,一條益達口香糖被我吃了5分之1,一桶品客薯片番茄味被我們吃了2分之1,一包上好佳冰檸檬硬糖被我們吃了4顆糖。
今天可真開心啊!
Ⅳ 五年級數學日記
一)
今天,我們一家去龍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兒,人一直擠著,我們好不容易點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來了,是一桶大套餐。裡面有12個雞腿,我想:怎麼平均分呢?這時,我想起除法12÷3=4。我們每人四個雞腿,我後來又吃了老媽的1個雞腿,阿姨的2個雞腿,阿姨說:「這總不能白吃,我問你,你吃了幾分之幾?你再吃幾份就全吃了?「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學了分數的知識,可以正確回答問題了.
(二)
今天,媽媽給了我10元錢去超市買東西。我買了一串鞭炮用了錢的2/10,又買了棒棒糖四根用了錢的1/10,還買了7個汽球,用了錢的2/10,最後買了一把梳子,用了錢的4/10,一共用了2/10+1/10+2/10+4/10=9/10。還剩下一元錢只好還給媽媽了。
到家後,媽媽吃了棒棒糖的1/4,爸爸吃了棒棒糖的1/4, 我吃了棒棒糖的1/4,還剩下一根,我送給了隔壁的小強哥哥吃。(作者:肖恩玲)
(三)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分數。分數有分子、分母和分數線,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間一橫是分數線。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數,比如:一本書有三十頁,每一頁是一本書的1/30。分數還可以用來加減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於二分之二,也就是1。為什麼會這樣呢?如果一個餅把它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就是這個餅的1/2,再把這兩份拼起來,就是有2個1/2,剛好是一個餅。分數在加減時,如果分母都是一樣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樣,就是1了。
我還學會了比分數的大小,老師教了我們口訣: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大,分子小的分數小。
老師還提醒我們,寫分數時,一般先寫分數線,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分母,最後寫分子.
Ⅳ 五年級數學日記6篇
1
今天,我在寫作業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生活中的圓。
什麼叫做生活中的圓,那就是在生活中有哪些關於圓的周長、圓的面積還有圓的對稱軸之類的東西,也就是圓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地方要應用到圓的周長,只要你認真觀察,就肯定能發現的,雖然我不知道大家知道多少關於圓的周長的東西,今天我就把我所知的一點皮毛告訴大家,據我所知,車輪走一圈的路程就是這個圓的周長;時鍾的分針針尖走過的路線是鍾面的周長;圓形餐桌圍的花布邊的長度也是餐桌面的周長;人們經常戴在手上的手鐲也含有圓的周長的知識……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我只說了一點剩下的就由你這位高手去觀察了。
圓面積其實也很簡單,只要你會觀察,眼睛亮一點就可以了。圓桌的大小也就是圓桌的面積;時針掃過的面的大小也就是這個鍾的面積;還有就是可能大家很少見,那就是用繩子拴住牛吃草,求牛吃草的最大范圍,也就是求圓的面積,……。這是我所歸納的。
還有,圓有無數條對稱軸,切記!
2
今天,被一道數學題難道了,題是這樣的「學校閱覽室里有兩個書櫥,甲櫥放的書是乙櫥的3倍,甲櫥的書借出170本,乙櫥的書借出10本,這時兩櫥所剩下的書正好相等,求兩櫥原來各有多少本?」我讀完題以後抓耳撓腮,又是抓抓腦袋,又是摸摸下巴,就是想不出解題之法。突然,哥哥來了,他看過題目之後,說: 「這是差倍問題,主要找到倍數差。」我聽完以後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列出式子
3
今天,我又被一數學題難倒了,題目是這樣的:「小虎在敵人窗外聽到裡面在談子彈:一人說每人背45發還多260發。另一人說每人背50發還多200發求有多少敵人?多少發子彈?」
我冥思苦想,不停地在草稿上畫呀畫,但都毫無頭緒,爺爺走了過來,對我說,「這是盈虧問題,沒什麼訣竅,就只要(260-200)÷(50-45)就行了。
4
今天是星期五,考卷發下來了,當我看到成績時,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有86分比上次還差。看到別人考100分我真是又羞愧又羨慕,恨不得自己也考100分。但都怪自己粗心大意這個毛病,還怪我檢查考卷時還沒把正面一半的考卷檢查完,就突然肚子痛了,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而且我明明檢查出來一題是錯的,但沒來得及改,就收卷了,那題4分,如果把這題的分數加上去,我就可以考90分,這次考試給我的一個教訓:考試前除了除了吃飯以外其它什麼也別吃。而且檢查是寫起字來要快,要細心,不要寫錯字,不然對的會變錯的,而且要多算幾遍,寫答案時要快一些,不能粗心,因為過一會兒就有時間檢查了。
我在這個月里,更加努力,因為我面臨的不將是小考,而是期末測試,我一定會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考試的時候發揮我最好的水平,爭取更好的成績。
5
前幾天,我們進行了月考。我考完數學後心驚肉跳的,真怕考不好!
昨天,成績出來了,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的成績了。95分,我終於放心了,我終於放下了一塊沉重的大石頭。考卷發下來後,我像以前一樣仔細地分析錯誤原因,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呀,我有兩道題都不應該錯,還有一道如果我相信自己,那就一定能得100分。可是,我偏那麼粗心大意,好象非錯幾題才好似的!」我想:我一定要記住這次的教訓,讓這個教訓時刻提醒著我,再下次考試中,不再那麼粗心大意,一定要考最好的「100分」!
從這一次數學月考中,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相信自己,做一個自信的好學生。
6
今天,我跟爸爸來到了廣州。首先,我們先去給爸爸買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別喜歡的衣服。正好國慶特價打了八折.爸爸問我,一件衣服的價錢是150元,打八折就相當於衣服的價錢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元嗎?我想:150*0.8,先把0.8看成8,再用整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計算出結果,最後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數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結果得120元。我興奮的回答打完八折這件衣服的價錢是120元。爸爸又問我:「通常一個數乘另一個數,積一定比因數大,但為什麼這道題的積比其中一個因數大?」
我想,在上課的時候,老師講過。我非常有信心的說:「一個數乘大於1 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爸爸說:真聰明,那麼除法有沒有這樣的規律呀?」」當然有 ,當被除數大於0 ,除數大於1時,商比被除數小.當被除數大於0,除數小於1時,商比被除數大。」 爸爸說:「那麼我再考考你,這件衣服原價200元,打五折,現價是多少元?」我快速的回答:「100元」。爸爸高興的說:「我女兒學會舉一反三了!」
買完衣服,我們就來到了地下超市,爸爸對我說:「商店奶製品搞促銷,買二贈一,如果買兩箱,相當於打幾折?」我說:「不知道。」爸爸說:「買二贈一就是說花兩箱的錢買三箱的奶。一箱50元就相當於花1元的錢買了150元的奶那拿100 除150就相當他打的折數, 結果大約是七折,你明白了嗎?」我說「我明白了。」
我越來越發現,數學試用於解決生活的問題!
Ⅵ 五年級的數學日記怎麼寫(450字)
萬花筒---六年級學生數學日記
2月10日 星期三 晴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馬維力
利用除法來比較分數的大小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後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後,我高興極了,自誇道:「看來,什麼難題都難不倒我了。」正在織毛衣的媽媽聽了我的話,看了看題目,大聲笑道:「喲,我還以為有多難題來,不就是簡單的比較分數大小嗎?」聽了媽媽的話,我立刻生氣起來,說:「什麼呀 ,這題就是難。」說完我又諷刺起媽媽來:「你多高啊,就這題對你來說還不是小菜啊!」媽媽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鬧了,不過你要能用兩種方法解這題,那就算高水平了。」我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這道題,還不禁愣了一下「還有一種解法。」我驚訝地說道。「當然了」媽媽說道,「怎麼樣,不會做了吧,看來你還是低水平。」我扣了媽媽的話生氣極了,為了證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來。終於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種方法出來了,那就是用除法來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你看,一個數如果小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是真分數,同理,一個數如果大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大於1。利用這個規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於這些數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於是我又把這個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設有8個1,讓你組成兩個數,兩個數乘積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說,一定是兩個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麼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36:26
--
2月12日 星期五晴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馬維力
今天,我在數學1+2訓練上看到這么一題,在一底面積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體鑄體中,以相對的兩面為底去掉最大的一個圓柱體,求剩下的立體圖形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糊塗了,想:只告訴一個底面積,這怎麼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哩,連這道題都不會做。」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要畫圖)可以發現,切掉一個圓柱,又出來一個同原來圓柱同樣大的洞,雖然這洞與圓柱體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表面積並不相同,而是比原來圓柱少了兩個底面的面積。
所以剩下的圖形面積應該等於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減去圓柱的兩個底面+圓柱的側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36:49
--
2月14日 星期六 晴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馬維力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37:21
--
2月16日 星期一晴
八路實驗小學 六(7)班 歐創
題目:有粗細不同的兩枝蠟燭,細蠟燭之長是粗蠟燭之長的2倍,細蠟燭點完需1小時,粗蠟燭點完需2小時。有次停電,將這樣的兩枝求用過的蠟燭同時點燃,來電時,發現兩枝蠟燭所剩的長度一樣,問停電多長時間?
解題思路:如高粗蠟燭長為1,燃燒的速度分別為:(1)1÷2=1/2(2)2÷1=2要設停電時間為X小時那麼式子就是:1—1/2X=2—2X分析已知細蠟燭占粗蠟燭的1/2,粗蠟燭就是細蠟燭的2倍,求停電多少小時,也就是第一根燃燒多少時。
解:設停電時間為X小時。
1—1/2X=2—2X
X=2/3
答:停電時間為2/3小時。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37:57
--
2月18日星期三晴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徐瑞祥
今天下午,我在《小學生雙色課課通》上看到了這樣一道題。
一個圓錐底面半徑是8分米,高的長度與底面半徑的比3:2,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分析:這是一道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與圓錐方面的題相結合的應用題。求圓錐的體積是多少,要知道圓錐的底面積和高,題中告訴了底面半徑,可求出底面積,而高卻不知道,可以根據一個條件求出,可將比轉化成一個數占已知數的幾分之幾,即可知道高占底面半徑的3/2。算出高後,然後根據「V=SH÷3」算出圓錐的體積。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38:34
--
2月21日星期六陰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王光普
生活中的小發現
今天早晨,我製作了一個小電燈,用的是兩節電池和一根鋼絲和一個小電燈泡製做的,先准備了兩個電燈泡,生怕晚上玩的時候會閃了。到了晚上,我出去轉悠一圈,我拿出了小電燈一照了一圈,我發現有時照出一個面,有時照出的是一條線,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小發現,給我帶來了興趣,去探索它到底為什麼並且獲得了答案。它不但給我帶來了對數學的興趣,又提高了我對生活新的看法,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要勤於發現,要做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學生。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39:19
--
2月22日 星期日陰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馬維力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著另外一種求圓柱體積的方法,憑著我的感覺我列出了這樣一個算式:直徑×直徑×高×3.14÷4。
放學回到家,我就開始證明這個式子到底對不對,我試了一下,用課本上的解法和我的這種解法來算一個圓柱的體積完全一樣,我又試了很多次結果都一樣。
我感到非常地納鬧,我的這種解法到底是什麼意思,經過我一番的思考和證明發現原來是把圓柱看成一個相當於直徑和高相等的正方體。然後求出正方體的體積,再根據圓柱與正方體的比是:3.14∶4就成了一個圓柱的體積了。
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請廣大愛好者參與研究,給予指正。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40:00
--
2月28日星期六 晴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侯京
今天我在看報紙的時候看見了這樣一個題目:求圓錐的表面積。
[題目]一個圓錐,底面直徑是6米,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點長是5米,求這個圓錐的表面積。
我雖沒有學習過求圓錐的表面積,但已經學習過圓柱的表面積,通過圓柱的表面積的解題方法知道:圓柱的表面積等於一個側面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圓錐的表面積就是一個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側面是一個扇形,我雖沒學過但我查了資料知道求扇形的面積是:扇形的面積=弧長×圓半徑×1/2,題目中已經告訴了我們圓錐頂點到底面圓周上任一點長是5米,而弧長是3.14×6=18.84(米),扇形面積是18.84×5×1/2=47.1(平方米),最後用扇形面積加上底面積,就得到圓錐的表面積:47.1+3.14×(6/2)×(6/2)=75.36(平方米)。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我們只要勤學善思,就一定會攻克難題,走上成功之路!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40:31
--
2月27日 星期六陰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 馬維力
今天,我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我感到萬分的不解,為什麼比例的外項之積等於內項之積。我經過了冥思苦想終天明白了。
假如 b/a=c/d,將a擴大d倍,要想使比值不變,也必須將b擴大a倍,也就變成了bd/ad;再把等號右邊比中的d擴大a倍,要想使比值不變,也要把c擴大a倍,就變成了ca/da。那麼比例就變成了bd/ad=ca/da,把等號左右的ad消去,所以就變成了ad=ca。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41:01
--
3月2日星期二 晴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馬維力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41:37
--
3月8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我聽了一節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質數和合數》的一堂公開課,聽後彼有一番感慨,本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為了幫助教者的一種組織手段,能夠更好得為教學服務,增加教學的新穎性、獨特性、深化性,更加具有吸引性,這么長一段時間提出對學生進行素質化教學,但是聽了幾節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課,卻都流露出注入式的影子,不錯注入教學以前已經紮根,但我們一定在平時的教學中得慢慢改之;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教學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是圍繞學生服務的並不是圍繞計算機服務。是否能引出廣大一線教師的共鳴!
--------------------------------------------------------------------------------
--作者:翱翔
--發布時間:2004-3-20 13:42:16
--
3月6日星期六晴
八路實驗小學六(7)班侯晶晶
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我正在家裡看數學報,無意中看到求比值與化簡比這個題目,我想這不是上學期學過的嗎?但是我又一想,我還是看一看吧!
「求比值」與「化簡比」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同學們學習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求比值的目的是求一比的前項除以後項的結果;化簡比的目的是把一比化成和它相等並且前、後項互質的整數比。
2、求比值與化簡比的方法類似。有以下幾種:
(1)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如:
5/6∶1/2=(5/6×6)∶(1/2×6)①比值為5/3;②化簡比為5∶3。
(2)運用比與除法的關系。如:
6.3∶0.9=6.3÷0.9①比值為7;②化簡比為7∶1。
(3)運用比與分數的關系。如:
16∶20=16/20=4/5①比值為4/5或0.8;②化簡比為4∶5。
3、求比值的結果是一個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和分數;化簡比的結果是一個比,它可以寫成真分數或假分數的形式(見上例),不能寫成整數、小數或帶分數的,化簡比的結果要讀成幾比幾,如:16∶20化簡比為4/5,應讀作:4∶5。
通過這就可看出,只要我們多看一些關於數學方面的資料,你的成績會提高的。
Ⅶ 五年級數學日記400字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折30次之後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麼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通過對折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很明顯能夠看出對折30次之後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後者的10多倍。
其實,像這樣的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Ⅷ 數學日記五年級300字左右
今天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閑逛,突然看到不遠處有很多人圍在一起。我跑過去一年,原來是抓獎游戲。「哼,抓獎有什麼好玩的。」我厭煩地說旁邊的人一聽,連忙說:「抓獎雖不好玩,但有重獎,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問:「是什麼呀!」「50元錢。」那人噔大眼睛說。一聽這話,我可來勁了,「這么誘人的的獎品,說什麼,我也得試試。」說完,我便問店主怎麼抓法。店主說:「這是24個麻將,麻將下寫著12個5,12個10,每次只可抓12個麻將,如果12個麻將標的數總和為60,那麼你便可得50元大獎。」我聽了也沒多捲起了袖子,從兜里掏出5元錢給了店主。
盡管,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獎我還是沒有拿到。
回到家之後,我想了想,感覺有點不對勁。我想,抓60分,那必須抓得那12個麻將必須都標5,最好的情況就是第1次抓到1個5,第2次抓2個5,第3次抓3個5……第12次抓12個5至少得花去6元錢。但萬一抓得那些麻將標的數是10或有的總和是相同的,那麼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錢。
最後經過一番考慮,終於把問題弄清了,我抓緊到街上找那算帳,可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每逢清明節,巨山上便會人山人海,於是一些騙子便想出了一些騙人的把戲來騙人,比如:像圓盤賭物。
道具非常簡單,在一塊木板上畫一個大圓,大圓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可以轉動的指針。大圓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的針可以轉,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撥動指針,指針就開始旋轉,最後停在某個格內,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數學游戲,其實你無論撥到哪格,只能吃虧,不能得利。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Ⅸ 小學五年級數學日記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後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後,我高興極了,自誇道:「看來,什麼難題都難不倒我了。」正在織毛衣的媽媽聽了我的話,看了看題目,大聲笑道:「喲,我還以為有多難題來,不就是簡單的比較分數大小嗎?」聽了媽媽的話,我立刻生氣起來,說:「什麼呀 ,這題就是難。」說完我又諷刺起媽媽來:「你多高啊,就這題對你來說還不是小菜啊!」媽媽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鬧了,不過你要能用兩種方法解這題,那就算高水平了。」我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這道題,還不禁愣了一下「還有一種解法。」我驚訝地說道。「當然了」媽媽說道,「怎麼樣,不會做了吧,看來你還是低水平。」我扣了媽媽的話生氣極了,為了證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來。終於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種方法出來了,那就是用除法來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你看,一個數如果小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是真分數,同理,一個數如果大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大於1。利用這個規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於這些數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於是我又把這個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設有8個1,讓你組成兩個數,兩個數乘積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說,一定是兩個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麼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今天,我在數學1+2訓練上看到這么一題,在一底面積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體鑄體中,以相對的兩面為底去掉最大的一個圓柱體,求剩下的立體圖形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糊塗了,想:只告訴一個底面積,這怎麼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哩,連這道題都不會做。」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要畫圖)可以發現,切掉一個圓柱,又出來一個同原來圓柱同樣大的洞,雖然這洞與圓柱體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表面積並不相同,而是比原來圓柱少了兩個底面的面積。
所以剩下的圖形面積應該等於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減去圓柱的兩個底面+圓柱的側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Ⅹ 數學日記五年級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參考資料:我查的參考資料:我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