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精講數學
合理運用課堂時間,藉助生活情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教學行為的評價,是教學價值的表現。在劉校長提出的「20+20練習型教學模式」的倡議中,我在低段的數學教學中是這樣實施的:
前20分鍾是精講部分,以教師的主導、引領為主,後20分鍾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鞏固練習、內化所學為主。這樣分配時間是因為在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等重要,可以將一個知識體系或一個章節的內容以教師主導、引領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進行一比一的時間分配。
⑵ 課堂教學中怎樣講解數學習題
第一步:用孩子聽得懂的例子來說明核心點。
老師提問一個小朋友:「XXX,你願意把你的鉛筆借給我嗎?
小朋友回答:「沒問題,拿去吧。」
老師:「XXX,那你願意把橡皮也借給我嗎?」
小朋友回答:「可以的,我還有一塊呢,拿去吧。」
老師接著問同學們:「是不是XXX特別好說話啊,有一類小朋友的性格就像XXX一樣,特別好說話。」
接著老師又問一個同學:「XXX,你可以借我一根彩筆嗎?」
XXX回答:「可是我就一桿彩筆。」
老師說:「那我用粉筆和你交換吧。」
XXX回答:「好吧,交換是可以的。」
老師接著和同學們說:
「當我們借別人也很需要的東西的時候,有的小朋友沒那麼好說話,可能交換才能成交。這兩類小朋友都做得很棒,沒有好壞,但是的確成交的條件不一樣,對嗎?」
小朋友都聽得津津有味,也在例子中明白了有兩類人,成交條件不同。
接著老師說:
「在我們加、去括弧的時候,括弧前面的加號就是好說話的小朋友,減號就是不好說話的小朋友。」
所以,大家和我一起說:同級運算中,括弧前是「+」,加括弧或去括弧時,括弧里的符號不改變;若括弧前是「—」,加括弧或去括弧時,括弧里的符號要變號。」
第二步:用例題和練習反復鞏固知識點。
盡管老師鋪墊了這個生活中的例子,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記住的僅僅是加號、減號對於括弧的加、去是不同的,必須接著要落到例題去鞏固,在練習中記憶是最好的鞏固。
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大概講了4-5個難度不同、情況不同的例題,還同時讓孩子們現場做了幾道練習題。板書寫的非常好,把思路和格式都呈現的很好。
有一點很關鍵,一定要讓孩子當場練習,我看老師會檢查每個孩子的書寫、過程和結果,當場指出問題,孩子的很多思維是短暫記憶的,要當場加強。
第三步:關鍵的知識點掌握後,用口訣讓孩子們簡單記憶。
本來我以為這個知識點就講完了,剩下的就靠課後練習了,結果老師又和大家說:「我給大家編了一個口訣,來考考大家,天空飄來五個字,下一句是什麼?」
沒想到孩子們還都挺社會,齊聲答道:「這都不是事!」
所有孩子和聽課的家長都笑了,大家別小看這個笑,印象深刻的場景是最容易讓人記憶的。
老師接著說:「我給大家改編了一個口訣,這是我們下節課的暗號哦,大家一定要記住,以後大家遇到加、去括弧的巧算,就抬頭看看,記住這句話:天空飄來五個字,加不變減變。」
我們家長立刻領悟了老師的用心,孩子們也齊聲了背了幾遍。技巧、知識點的有效記憶對於學習效率是很關鍵的。
下課後回家路上,我問圖圖:「還記得下節課和老師的暗號嗎?」
圖圖大聲回答:「天空飄過五個字,加不變減變。」
-「真棒!你能簡單給媽媽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
-「就是遇到要用括弧巧算的時候,無論是加括弧還是去括弧,括弧前是加號,裡面的符號不變號;如果括弧前是減號,裡面的符號要變號。」
⑶ 數學課堂怎樣精講多練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質,而在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就意味著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愉悅的情緒體驗中接受教學,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雙方樂於參與的一種充滿情趣的活動。有人認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需要專門的材料。筆者認為這是一個誤解。實際上,書本上的問題,即使是一個普通的、為人所熟悉的問題,只要教師引導得當,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提高高中數學課的課堂效率的保障。學校和教師是學生所處的最主要環境,師生關系直接影響甚至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在我國古代的教育名著《學論》中就提到了「親其師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這說明只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近教師,教師才能取信於學生,享有較高的威信。學生才會喜歡他進而接受他的教育。現代教育理論更是認為:和諧、融洽、平等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由單純的對知識的認知需要上升為對未來發展的情感需要。反之,不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則會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接受能力降低,結果造成學習成績低下,並由此而引發其它一系列的問題。
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師生處於一種信任、理解、合作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互動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 了解學生的預習狀況,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對學生接受新知識,發展新技能,開拓新思維的最直接、最有影響力的知識技能基礎和情感狀況。在教學中,了解學生的預習狀況,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對於提高課堂效率,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是我們教學中的起點,教師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一方面可以避免把學生當成一張白紙,任由教師在上面塗抹,使教學低於學生現有的思維水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從而做到精講精練,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提高了數學課堂效率,另一方面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也可以避免教師盲目的拔高,出現無情地揠苗助長的現象。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預習狀況,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教師不僅能有的放矢,還能使學生感到自然、親切,並且使學生有進一步推廣和思考的餘地。
四、關注通法,將一題多解變為多題一解
筆者發現很多教師很關注一題多解。這是很必要的,因為一題多解使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分析問題的能力。但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老師,僅僅關注一題多解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關注多題一解,即通法。關注通法,可以使學生從根本上解決受「題海戰術」的困擾,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使教師在短短的一節課中給學生帶來最大限度的收獲。數學中,廣義上的通法即可以理解為玻利亞的「怎樣解題」,但較為抽象,學生理解上有較大的難度;狹義上的通法可以理解為一種可以解決一類具有相同特徵的數學問題的方法。教師必須要多觀察、多總結,並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
因此,教師能關注通法,將一題多解變為多題一解,可以節省時間,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五、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
應用現代技術是教學改革的一大熱點,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隨機性、靈活性、全方位、立體化的方式把信息知識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運用多媒體技術,能通過情景畫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他們產生學習的願望。另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還可以增大容量、節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掌握知識,一般是從感知開始的,感知豐富,就能為進一步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規律打好基礎。教材中有些內容,光憑教師口頭講解,學生不易接受。如果根據多媒體技術的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色彩變化等特點,結合我們所教的知識內容進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能突破知識的重難點,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例如: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正處於發展階段,而函數的奇偶性的定義很抽象,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僅憑教師的口頭講解難以徹底解決問題,所以,我們教師可以做這樣的一個課件,它的主要步驟如下:(1)顯示一系列函數圖象,其中有關於y軸對稱的,有關於原點對稱的,也有不具備對稱的,讓學生觀察後選處具有代表性的三個圖象。(2)分別擦去選出的三個函數圖象在y軸左側的部分。(3)恢復剛才擦去的部分,從中發現具備對稱性的,可通過對稱點的方法恢復圖象,不具備對稱性的圖象則難以恢復。(4)總結具有對稱性的圖象對應的函數解析式所滿足的關系及定義域的特徵。(5)形成函數奇偶性的概念並作進一步的探討。通過這個課件向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及早實現認識上的飛躍。可見,結合教學中的難點,巧妙的地運用 多媒體教學,就能順利地突破重點與難點,完成教學目標。
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一大特色。由於現代多媒體具有多樣性、新穎性、藝術性和趣味性等特點,因此它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充分感知和深入理解教材,迅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缺陷。同時由於多媒體的運用,使數學老師從繁瑣的板書和對基本知識的重復介紹中解放出來,擁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互動學習,增大了課堂的容量,大大優化了教學過程。此外,由於多媒體的運用,可以使學生的認識成為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參與認識活動,增強了認識的動力和能力,再加上多媒體可以提供替代經驗,使學生易學,易懂易記,因此,可以縮短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時間,加速認識進程,使他們在同等時間內學得多些、快些、好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
總之,教師要充分研究學生情況,教材情況,以及充分利用好身邊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資源,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⑷ 課堂教學如何精講
1.首先認真學習新課標,弄清課程框架,全面了解新教材內容的設計,准確把握課標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要求,嚴格按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進行教學,結合考綱,對教材內容適當拓展,以擴充學生知識面。
2.教學設計時,深入了解學生,努力找准學生的起點,將教學起點放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改變教學觀念,轉變學生學習觀念,由傳統的被動接受,模仿,鞏固練習轉到自主學習,探究,質疑,創新的全新學習方式。
3.為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教學率,真正做到精講精練,在課堂教學中我堅持三先三後原則,學生活動在前,數學理論在後,學生思考在前,教師講解在後,學生探究在前,教師歸納總結在後。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尤其精心,因為在新課標下,普遍感到內容多,課時少。首先降低起點,使學生覺得數學並不難學,讓學生明確目標,知道每節課應掌握的知識點,將重點突出顯示,分散化解難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這樣可增大課堂容量,讓學生多參與。
4.精心設計作業與練習,採取分段設計,分層推進。分為三個層次,基礎——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掌握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能力——要求學生品味解題過程,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系統掌握知識,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著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探究平台,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動腦的終身學習意識。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准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針對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這樣才能「練在必需時,講在關鍵處」。通過一題多問,一題多解,多題一解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從茫茫題海中解放出來,這樣才能切實為學生減負,為教師降壓,為課堂增效。
精講不等於少講,少講也不是精講。
⑸ 小學數學課上怎樣做到精講釋疑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是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 要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精講, 就是以教育方針為...
⑹ 什麼是數學課堂的精講精練,在數學課堂上怎樣做到精講精練,用具體的教學
精講精練不是練習冊么。
⑺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精講多練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是當前數學教學的重要課題。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
要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精講,
就是以教育方針為指導思想,
以教學大綱與課本為依據,
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抓住教材的主要矛盾和內在聯系,
研究教學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突出重點,
分散難點,
主次分明,
詳略得當。要做到精講,
教師必須首先熟悉大綱、課本和學生,
明確教學目的,
這是搞好精講的前提。抓住關鍵和重點,
講得輕重適當。了解學生,
就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秉賦愛好和文化程度的差異,
做到有的放矢,
難易適度,
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撥。 教學時間有限,
而知識是無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
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明確牢固,
就必須精講
精講多練,向課堂要質量,是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有效途經。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關系,符合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氣氛緊張活潑,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抓住了重點和關鍵,集中注意力進行思考,有利於培養能力,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⑻ 數學課如何精講多練
答:精講多練就是教師在教學中知識信息的數量不一定多,但都是重點和關鍵,而學生練習的機會比較多,這可以提高教學 的信息與效率,避免師生的無效勞動,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 ,啟發式教學才能得以實施和發展。 精講多練必須以備好課為基礎,不要紙上談兵,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知識 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教師如果不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和處理,那麼,在有限的時間 內,學生就很難成功地接收這些知識信息。 在備課時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搜集並演算大量的習題,僅限於教材上的習題是不夠 的,教師不僅演算一般性的習題,還要演算一些偏難性題 ,當然這些題不一定都給學生做,因為教師在演算的過程 中,可以發現問題做到事前有所准備,還可以對習題進行 分類 ,做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能力 與因材施教。 如果忽略備課,數學課就不能做到精講多練,課堂上將出現教師隨心所欲成分的講授,教學內容超綱過量,習題演練也不順暢,無法達到教學的預期目 的,這樣由於完不成教學任務 ,只能靠 補課和加大作業量來彌補,這無疑是加重了師生的負擔 ,並形成惡性循環。 課堂上合理地分 配時間,教師絕不能多講,教師講多了,學生沒有練習的時間,是不能鞏固所學知識 的。教師講授要做到重點突出 ,條理 清晰,要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他們留有充分思考的餘地,而不是和盤托出。講是為了練打基礎的,但精講和少講不能同等 ,精講是少講的升華,精講是要用精練和語言講清教材知識的精華,讓學 生在較短的時間 內了解教學內容的中心和重點,如果教師只顧省時間,而沒有把知識講明白,那麼,學生 的練習是無法練明白 的。 在學生練習上要避免搞「疲勞戰術」,但學生還是要做練習的。這是困為,掌握數學知識是離不開做題 的,熟能生巧教師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安排練習 ,要給學生鍛煉機會 。
⑼ 初中數學教學視頻全套下載,要網盤分享。謝謝
好的,初中數學全套,還有其他科的,都是網盤的。
⑽ 初中數學課堂上怎樣做到精講精練
「精講多練」只有四個字,只要認真仔細就可以看出,精講是指精選內容。也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做到引入課題簡明;問題設計指向明確;分析抓住關鍵;解決問題講究方法,小結精闢。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處理好系統與重點的關系,把精力放在重難點上,使學生對精華所在,理解得更精深些。讓學生充分思考、觀察、和想像;多練是指充分練、分層練、多種方法練。因此數學教學必須「練中求講,講中求練」,它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習主體,教師是有控制能力的教學主導。 一、「練中求講,講中求練」的必要性 將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學習主體,教師看成是具有控制能力的教學主導,確立了「先練習,後講解,然後再進入高層次練習」的教學方法。因為先練習可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信息,又能向教師反饋信息,教師講解又能及時將反饋信息輸送給學生使之矯正,再練習就能使學生及時強化,提高認識,達到明確的目的。 二、「練中求講、講中求練」的教學實施 「練中求講,講中求練」就是先讓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去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教師觀察檢查,回收信息,指導點撥,引導學生,針對錯誤,深刻剖析,抓住共性問題,評價總結,最後,布置較高層次練習,以期強化正確,糾正失誤,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反例質疑」的教學 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往往只重視老師的例題講解、習題的完成,常常忽略作業中的錯誤。教師作業批改,打個分數了事,或在課上簡評一下,時間一長,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依然如故,這無疑阻礙了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為避免學生屢犯常見錯誤,我認為在平時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反例質疑」的教學. 實踐表明,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穿插一些反例質疑教學課,這對學生鞏固基本概念,正確應用定理、公式、法則,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加強推理運算能力,預防和糾正某些常見性或習慣性錯誤,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