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學英語
通常來說,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申請以下七類專業:
語言學、翻譯、教育類、學校管理方向、教學方向、大眾傳媒類、商科或管理類、社會科學、法律。
第一:語言學
1.美國語言學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語言學史、句法學、語義學、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語言習得理論、計算語言學與人工智慧等。
2.申請者要學過幾門語言學的基礎課程,沒有工作經驗的要求。
3.英語專業申請的劣勢:本科沒有學過太多的語言學的課程。本科階段沒有相關的語言學的論文。
4.彌補方法:如果你想申請語言學,那麼你在本科階段就要選修語言類的基本課程,比如:Sytax, Phonology。平時多學習一些語言學的知識,能夠發表幾篇論文就更好了。如果沒有精力,也要對語言學有一個自己的觀點和想法。
相關院校推薦如:
美國大學語言學專業top10名校
1.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麻省理工大學
2.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Los Angeles, CA) 加州洛杉磯大學
3.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Austin, TX) 德州奧斯汀大學
4.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芝加哥大學
5.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Berkeley, CA)加州伯克利大學
6.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Amherst, MA) 馬薩諸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
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Diego (San Diego, CA)加州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大學分校
8.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賓夕法尼亞大學
9.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斯坦福大學
10.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rbana-Champaign, IL)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第二:翻譯
1.翻譯是近些年來大熱的一個專業,這與國內專業翻譯人才緊缺,就業機會好不無關系。
2.美國的翻譯專業,主要分為:筆譯Translation和口譯Interpretation。
1)筆譯:需要學生有良好的文學功底,並掌握大量的英文詞彙,課程也多集中於翻譯理論的學習,如:高級翻譯,翻譯史,翻譯理論與實踐,文化轉換問題等。
2)口譯:側重培養高級同聲傳譯人才,據統計,現在國內能夠擔任大型會議翻譯/同聲傳譯的人才全國不過200人,而薪酬計算方式多是以分鍾計費。但是,口譯專業對學生英語口語及聽力的要求非常高,適合英語能力超好的學生來申請。
3.綜上所述,無論是筆譯,還是口譯專業,對於申請者英語的掌握度要求都非常高,而英語專業的學生,經過4年的專業學習,英語能力相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優勢非常明顯,所以,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接受翻譯方面的專業培訓。
美國開設翻譯專業的學校相比英國和澳大利亞還不是很多,多集中於一些專門的研究所,綜合類大學中,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紐約州立賓漢姆頓大學、愛荷華大學、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翻譯課程也很不錯。
推薦院校如下:
A、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蒙特雷國際研究院
專業設置:
筆譯(MAT)(60 credits)
翻譯及本地化管理(MATLM)(60 credits)
筆譯及口譯(MATI)(60 credits)
會議口譯(MACI) (60 credits)
對外英語教學(TESOL)(37 credits)
對外教育(TFL)(37 credits)
B、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Forestry
專業設置: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C、Kent State University 肯特州立大學
專業設置:Master of Arts Specializing in Translation
D、University of Arkansas Fayetteville 阿肯色大學費耶特維爾分校
專業設置:MFA in Creative Writing, Emphasis in Translation 四年
E、The University of Iowa愛荷華大學
專業設置:MFA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F、University of Massachus amherst馬薩諸塞大學安姆斯特分校
G、Wake Forest University維克森林大學
專業設置:MA in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Studies;MA in Teaching of Interpreting
H:East Carolina University 東卡羅來納州立大學
專業設置:Master of Arts Degree in English English Studies, Literature, Linguistics, TESOL, Technical and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TPC), Rhetoric and Composition, Creative Writing, and Multicultural and Transnational Literatures (MTL)
I、Biola University 拜歐拉大學
專業設置:Pre-Bible Translation
第三:教育類
1.TESOL:這個專業非常受國際學生青睞,尤其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學生。
除此之外,教育類的還有:
2.宏觀教育學
1)Anthropology of Ecation(教育人類學)
a.主要研究教育中不平等現象的起源(例如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等)。研究范圍包括教育與就業、民族學、女性研究、教育中的性別因素、新移民教育、多文化教育、學校現象、學生行為、教育私有化等等。
b.申請者最好具有社會學以及人類學的背景。沒有工作經驗要求。
c.英語專業申請的劣勢:沒有社會學以及人類學的相關背景。
d.彌補方法:在本科階段,選修社會學以及人類學的課程。
2)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cation(比較教育學)
a.主要研究世界各國的教育政策,對比研究政治、經濟、宗教、語言、地理環境等等對於教育政策的影響,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藉以找出適合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政策。
b.申請者專業不限,但是最好有教育學、國際關系、國際政治、經濟學、宗教學等相關背景。相關工作經驗是preferable。
c.英語專業申請的劣勢:沒有教育學、國際關系、國際政治、經濟學、宗教學等相關背景。
d.彌補方法:在本科階段選修相關課程,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
3)Economics of Ecation(教育經濟學)
a.主要研究教育學中的經濟問題,例如社會個體在教育中的投入與產出,教育投入對社會的效應,以及建立模型測量教育政策對於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影響,等等。
b.申請者需要有經濟學相關背景,需要有較強的數學及統計學能力,若沒有相關學術背景,需要有相關工作經驗。
c.英語專業申請劣勢:沒有相關背景以及相關工作經驗。
d.彌補方法:積累相關工作經驗。
4)History of Ecation(教育史學)
a.主要研究教育學發展的歷史,以及從歷史學的角度考察教育學,將會涉及家庭史,需要大量閱讀以及寫作,比較適合喜歡歷史的學生。現在的教育史學更加趨向於研究全球化以及移民對教育學的影響。
b.申請者專業不限,不需要工作經驗。
c.英語專業申請劣勢: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
d.彌補方法:本科階段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
5)Ecation Policy Studies (教育政策研究)
a.主要研究教育政策與社會、政治、經濟的互動關系,熟悉教育部門、地區、國內、以及國際現行的教育政策,以及發現其存在的問題。
b.申請者需要有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背景,或者有教育行業相關工作經驗。
c.英語專業申請劣勢:沒有社會學、經濟學等相關學科背景,或者有教育行業相關工作經驗。
d.彌補方法:積累教育行業的相關工作經驗。
以上是宏觀研究方面的總結,專業沒有一一列出,因為很多可以歸入以上的大類,只是名稱不同。例如Genders and Ecation,屬於教育人類學;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Ecation Policy等等,屬於教育政策或比較教育學。相信大家可以判斷。總體來說,宏觀研究方面的教育學專業,幾乎都屬於跨學科專業,本科為英語專業的不一定好申請,反而社會科學、經濟系以及管理系的畢業生更占優勢。
3.學校管理方向:
1)E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教育管理及領導學)
a.主要研究學校、教育類型機構以及非盈利組織的管理,認識教育系統及其政策,提升管理者的認識水平以及管理能力。
b.申請者需要有學士學位,至少三年管理層的工作經驗(不包括教學經驗),還要求申請者具有教師資格。
c.英語專業的申請劣勢:沒有相關的管理層的工作經驗,也沒有教師資格。
d.彌補方法: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和獲得教師資格。這個專業的申請難度較大。不建議申請
2)Curriculum Studies (課程設置研究)
a.主要研究課程論以及課程設置中的問題,一般大多數學生將這一專業與其他專業結合,交叉學習。類似名稱的專業沒有詳細列出,由於屬於管理層次,這些專業需要教育管理工作經驗。
b.英語專業申請劣勢: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
c.彌補方法: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
4.教學方向:
1)Learning and Teaching (學習與教學)
a.主要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現象,例如課程發展、教育哲學、教師角色、人類發展、教育科技以及不同種族、宗教信仰、社會階級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等。
b.申請者需要具有教學經驗。
c.英語專業申請劣勢:沒有教學經驗。
d.彌補方法:選擇老師這個職業,並積累教學經驗。
2)學科教育(如數學、美術、音樂、體育、歷史、地理等等學科)
a.除了學習相關知識以及學科背景,還需要學習如教育心理學、課程設置、以及性別、種族、宗教等因素對於教學的影響等等。
b.申請者除了具備相關學術背景,還需要具有相關學科教學經驗。
c.英語專業申請劣勢: 沒有相關的學術背景以及相關學科教學經驗。
d.英語專業申請跨度太大,不建議申請。
3)特殊教育
a.主要研究智力或身體殘疾學生的教育,需要學習包括認知論、語言學、社會發展、手語、教學手勢與符號、個體差異與社會的關系等內容。
b.針對教學方向的大多要求申請者已經具有教學相關經驗,甚至具有所申請國家的教師資格證書,對於外國學生來說,這一點比較困難。不建議英語專業的學生申請。
5.教育技術方向:
Technology in Ecation(教育技術)
a)屬於教育里的新興學科,主要注重教與學,技術作為教與學輔助手段。需要做人類發展、認知論、社會政策以及教育領導學的研究,並且將他們與科技結合,實現現代化的學校管理、教學以及開發新的教學產品。
b)申請者專業不限,但需要對計算機以及網路有所認識。
c)英語專業申請劣勢:對計算機以及網路了解過少。
d)彌補方法:加強對計算機以及網路的認識。
教育學一般需要有writing sample以考察申請者的寫作能力,但其題材不一定非要是教育學的。申請教育學直接拿獎學金的難度很大,特別是Master,基本上沒獎,一但TA還是很有希望的。申請的時間一定要在PS/Writing sample上下功夫,因為是英語系畢業,所以除了內容外,文字上也要考究,至少不能比理科生看上去差很多。
TOP院校如下:
Vanderbilt University (Peabody)范德比爾特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哈佛大學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德州奧斯汀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學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約翰霍普斯金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加州洛杉磯大學
University of Oregon 俄勒岡大學
第四:大眾傳媒類
1.傳媒,科學的定義應該是准確、及時、全面的信息發現和傳播,這里說的傳媒應該明確為大眾傳媒,即:普通大眾所使用的信息媒介,包括:報紙、雜志、電視、廣播、電影、圖書、音像製品、互聯網等。
2.美國的傳媒類專業,大體可以分為:
1)傳統新聞類,如:記者、編輯、撰稿人,這類專業對申請者本科背景要求不嚴格,但是,一定需要具備良好的寫作功底。
2)營銷廣告類,如:品牌策劃、廣告等,這類專業多是與商科的交叉學科,是傳媒偏運營方向的課程。
3)大眾傳媒類,如:出版社、電視台、網路新媒體等
4)公共關系類,如:公關人員、企事業、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這類專業是傳媒與社會學、政治學的交叉學科,適合將來想從事行政工作,或是做公務員的中國學生,申請者最好具備社會學或是政治學的相關背景。
3.傳媒專業,無論是前期的采訪,還是後期的撰稿工作,都需要申請者具備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尤其是口語和寫作,而且,傳媒專業通常對申請者的專業背景沒有限制和規定,允許學生轉專業申請,所以,傳媒領域非常適合英語專業的學生,但是,這類專業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也是不一般的高,所以,一定要加強平時英語的學習,尤其中國學生普遍比較薄弱的口語和寫作環節。
4.大眾傳媒專業不要求申請者的背景,最好有相關的工作經驗。
5.英語專業申請的劣勢: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
6.彌補方法: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
Top院校推薦如下: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德州奧斯汀大學
Pure University 普度大學
Penn State University 賓州州立大學
Ohio University 俄亥俄大學
University of Indiana-Bloomington 印第安納大學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University of Arizona-Tucson 亞利桑那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學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星麥迪遜大學
University of Iowa 愛荷華大學
第五:商科或管理類
1.約有超過一半的中國留學生選擇到美國讀商科。美國的商科課程非常多,幾個大類就包括了:會計、金融、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創業學、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物流、MBA、非盈利機構管理、酒店管理等等
2.在商科課程中,除了會計、金融對本科背景要求相對比較嚴格外(通常需要本科階段修讀過相關課程),其他專業基本都可以接受轉專業申請,只是申請者需要看清楚學校具體的錄取要求,包括工作經驗、大學必修課程等,通常來說,如果有時間和機會,在本科學習期間,一定要選修一下微積分、統計學等課程,不要等到申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壓根就沒有學過這些課,而遺憾的與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
3.英語專業申請的劣勢: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或者學術論文。
4.彌補方法:積累相關的工作經驗,發表學術論文。
TOP院校推薦如下: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學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Wharton) 賓西法尼亞大學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大學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西北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加州伯克利大學
Columbia University 哥倫比亞大學
Dartmouth College 達特茅斯大學
Ⅱ 如何學好數學和英語
數學---首先,老師講課一定要認真聽,作業認真完成,這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它的重要性已不必多說。另外,學校有時會為學生統一訂購一些教學輔導書籍,可充分利用。有些超常學生可以加強學習的深度、廣度、但基本功--基礎知識萬萬不可忽視。
其次,要注意效率。不作"重復勞動",每次預復習都要有比較明確的目的。在此,我想提出一點:過多的參考書是毫無必要的。看透一本參考書往往優於"看兩本書,卻均未看透"的情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讀一本書,要越讀越薄。"這就是說,要抓住統帥全書的基本線索,抓住貫穿全書的精神實質。
而且要記住,數學不是閱讀,數學是要多動腦,動筆做出來的.
英語---
一、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
1.要勤學苦練。學英語沒有捷徑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語,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夫不可。下苦功夫就是要進行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使各項技能達到純熟的地步。語言知識應該了解,但不下苦功在聽、說、讀、寫上練習,僅靠死記硬背一些孤立的單詞、一些語法條條,是很難掌握英語這一交際工具的。應該是Learning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about English。就像學游泳、跳芭蕾舞一樣,對其理論掌握再好,不通過反復訓練是永遠也學不會的。
2.要持之以恆。學習英語既然是練功夫的過程,就並不是那麼輕松。要不怕困難,堅持學習。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最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日積月累,付出長期的努力。人貴有志,學貴有恆。
二、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1.要過語音關。語音是學習英語的第一關。不掌握正確的發音,就不敢大聲朗讀和對話,句子不能上口,後續的訓練就難以進行。要仔細聽老師的發音和錄音帶,大膽實踐,反復模仿,對比糾正。不要怕出錯。對中國學生來說要達到發音完全正確並非一日之功,要有信心,有耐心就一定能夠成功。
2.注意英語和漢語的區別。英語和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系統。如英語語音中的短母音、輔音連綴,以摩擦音、破擦音收尾音節等在漢語中都沒有。英語有形態變化,如名詞復數變化、動詞時態變化等,而漢語基本上沒有。英語語法和句子結構同漢語也存在著一些差異。中學生的漢語習慣已相當牢固,對英語學習有一定的干擾作用。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用漢字注音,不要用漢語句子套用英語句型。一旦通過大量的閱讀,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並產生英語語感,就會逐步減少犯「中國式英語」的錯誤的機會。
3.掌握規律,事半功倍。雖然學習英語沒有捷徑可走,但掌握英語語言的規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記憶單詞,要將單詞的讀音和拼寫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即掌握拼讀規則,按前綴、後綴同詞根或詞乾的復合關系,按反義、同義和同音關系,以及按單詞在句子或語言環境中的關系來記單詞就很容易記住,也有興趣。學習語法也是一樣,掌握詞形的變化、句型的變化是學習語法的關鍵。規則很多,各種規則也有例外,要靈活記憶,不能死記規則,以偏概全。
Ⅲ 考研英語誰的課好徐綻老師的怎麼樣
徐綻,考研復英語輔導界金牌專家,制彪悍的北方知性女教師,徐綻英語全程規劃系列圖書主編。
主講考研英語詞彙、閱讀理解、寫作、翻譯和英語四六級。授課風趣幽默,極富有激情,有的放矢,揮灑自如,直擊要害,讓學員在開心而輕松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知識點,滿載而歸,輕松面對應試。深受廣大考研學子的喜愛,多年的輔導經驗與成熟的課程體系迄今為止已幫助數十萬考研學子實現考研英語的高分夢想,是同學們心中當之無愧的綻女神。
其搜狐博客自開通以來,點擊率已逾千萬,早已成為同學們心中最美的考研加油「綻」。
Ⅳ 歐拉學英語又唱又跳在小天才那個模塊
歐拉學英語又唱又跳在小天才3—6歲學前界面,英語模塊中可以找到,如果未找到點擊此界面的加號符添加即可。
Ⅳ 大,中,小班幼兒學習英語的區別
這個年紀的孩子需要的是在玩耍中開發智能: 發展操作能力:為了發展兒童的操作能力,要提供兒童游戲的條件,給孩子一些親手操作的機會,鼓勵兒童多動手,多做建造積木等游戲,鼓勵孩子多作手工,用橡皮泥捏玩藝兒,折紙等;稍大的孩子,父每可教他洗手帕、掃地,不僅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也有助於發展孩子的操作能力。發展孩子的語言和記憶能力:為了促進兒童語言和記憶的發展,第一,讓孩子早聽、多聽成人的話。父母要盡早與嬰幼兒進行語言交往。不要認為新生兒不會說話,就讓他躺在那裡。兒童出生後,父母就要經常叫孩子的名字,對孩子說話、唱歌、放音樂,培養兒童對聲音的反應,發展孩子聽力。第二,鼓勵兒童大膽說話,啟發孩子盡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願望和想法。第三,抓住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據研究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這個時間,兒童學習說話很容易,4—5歲是兒童學習書面語言最佳年齡,這時兒童對閱讀識字最敏感。第四,教兒童說話與識字,要先教與孩子的游戲、生活相聯系的實物的名詞,與兒童經常重復的動詞。第五,盡量利用兒歌和詩歌押韻的特點,教孩子背誦簡單的兒歌與詩歌,復述簡單故事。培養想像力與思維能力:為了培養兒童的想像和思維能力,第一,要鼓勵兒童大膽想像和提問題,愛護孩子的豐富想像力,啟發孩子的思維。孩子提出一些幼稚的想法,不要嘲笑,而是要很好誘導。第三,給孩子多安排一些富於想像力和思想能力的活動,如游戲、講故事。在活動中,讓兒童多動腦筋,用孩子自己的想像去充實內容,大人不能包辦代替。第三,多繪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創作的機會。例如,給孩子買來一本新的小人書,不要急於給孩子講,先讓孩子自己看著圖片,想想內容,讓孩子自己說說看到了什麼,喜歡什麼,然後再加以引導。發展兒童繪畫能力與音樂能力:繪畫可以培養兒童的觀察力、記億力、思維能力、想像力和良好的審美觀點。因此,父母要盡早地訓練與發展兒童的繪畫能力,從小就鼓勵孩子畫他感興趣的東西。——資料來源歐拉島兒童社區
Ⅵ 歐拉,是什麼意思
【歐拉】是中文代替 如果是: 西班牙語是 寫:hola 是【你好】的意思,或義大利語是 寫:ora是【小時】的意思
Ⅶ 有一首歌是 什麼歐拉歐拉北鼻bong 的 求大神解答 是個男的唱的英文歌 不是賈斯汀比伯的
您好:不清楚,但是好聽的英文歌好多呢~~~本人學英語的推薦這些吧希望你能喜歡。
聽歌學英語軟體,
里邊全是經典的英文歌曲,
列表中搜索歌曲就可以,
還有英文歌曲的伴奏和翻譯,
若是有搜索不到的歌曲可以聯系主播,
每首歌主播都解說過,里邊的英文歌曲全部非常經典,找好歌去聽歌學英語。
1、Bubbly--Colbie Caillat(你聽過一遍就會非常喜歡的歌);
2、Burning--Maria Arredondo;
3、Happy--麗安娜 劉易斯;
4、Cry On My Shoulder--出自德國選秀節目(很早的一首,非常好聽);
5、Apologize--Timbaland;
6、The Climb--Miley Cyrus(個人最喜歡的歌手之一);
7、You Belong With Me--泰勒.斯威夫特(絕棒的);
8、I Stay In Love--瑪利亞.凱莉;
9、I Didn't Know My Own Strength--Whitney Houston(是非常棒的一首慢歌,也是我非常喜歡的黑人歌手之一。);
10、A Little Bit Longer--Jonas Brothers(嗓音非常棒的組合,幾乎每首都很好聽,尤其是這首!強力推薦);
11、The Little Things--Colbie Caillat;
12、Mad--尼歐;
13、My All--瑪麗亞.凱莉(據說非常適合作手機鈴聲的歌);
14、My Love--WestLife(西域成名金曲,經典老歌,詮釋了所有經典的定義。);
15、Need You Now--Lady Antebellum(時下排行榜熱門歌曲);
16、The Saltwater Room--Owl City(最愛的歌手之一,曲風相當特別);
17、Take A Bow--Rihanna(聽2秒就會愛上的歌手和歌~);
18、The Technicolor Phase--Owl City(《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主題曲之一);
19、This Is It--邁克爾.傑克遜(不知到底是翻唱還是遺作,都能再現天王的獨特魅力);
20、Who Says--John Mayer(類似鄉村風.以吉他為伴奏,這首非常棒!);
21、Just One Last Dance--Sarah Connor(這個經典的不用說吧,);
22、Angle--Sarah Mclachlan(天籟之音~~);23、Living To Love You--Sarah Connor(歌詞催人淚下,我最喜歡的慢歌之一);
24、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Glenn Mediros(被方大同翻唱過,那肯定好聽拉);
25、I Look To You--Whitney Houston;
26、I Got You--麗安娜.劉易斯;
27、Love To Be Loved By You--馬克.特倫茨(歌詞和曲調非常感人!);
28、Butterfly Fly Away--Miley Cyrus(《乖乖女是大明星》的插曲,講的父親對女兒的愛的故事,曲風清新);
29、Eversleeping--Xandria(不會讓你失望的慢歌);
30、Wonderful Tonight--Baby Face(也是被方大同翻唱的歌);
31、Still Crazy In Love--Sarah Connor;
32、We Can Work It Out --Sweetbox;
33、Sexy Love--Ne Yo;
34、Happily Never After--Pussycat Dolls;
35、A Fine Frenzy--Almost Lover(後面的才是歌名,曲調有點小特別~);
36、Craigie hill----Cara Dillon(首推這首,溫馨極了,好聽極了。有點像m2m的聲音。) ;
37、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歌手不明,但是愛爾蘭的風笛爆好聽娓娓的旋律,背景音樂也很好聽) ;
38、Beautiful Boy--Celine Dion(歌手不用介紹.....);
39、A Place Nearby與Unforgivable Sinner--Lene Marlin(挪威創作才女,) ;
40、Scarborough Fair(畢業生):(《Scarborough Fair》是美國六十年代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電影、1968年奧斯卡獲獎片《畢業生》(達斯汀·霍夫曼主演,其成名作)中的主題曲。本人還是喜歡布萊曼她唱的。 );
41、classicriver:(第一次聽這曲子的時候是在初秋的深夜,偶然聽到了它,剎時間時間和空間好象都凝固了一樣!聽著它,感覺深藏心底的那份無盡地孤獨被慢慢地勾起, 曾經的回憶, 失去的快樂,刻骨的傷心,和短暫擁有,都在那一刻漂浮了起來,占據了身邊的所有的空間. 它讓我感覺到了這世間最珍貴的是親情,愛情.金錢算得了什麼呢). <classicriver>很多人都聽過的旋律.這樣的經典歌曲是無價之寶.相信當你知道這歌曲之後,如果突然失去它,你會覺得好孤獨,無助... 這樣的音樂是無價之寶~);
42、If I Were A Boy--Beyonce(可以做鈴聲!開頭就已經把氣氛帶起來了~);
43、Love You Lately--Daniel Powter;
44、I Hate Love--Claude Kelly;
45、Amarantine--Enya(節奏非常棒的一首天籟,經典慢歌~);
46、Better In Time--Leona Lewis;
47、Crush--David Archuleta;
48、You Raise Me Up--Westlife;
49、Realize--Colbie Caillat(科比.凱拉,幾乎她的每一首歌都是那麼的特別和好聽。非常喜歡的歌手之一);
50、I See You--Leona Lewis(就是《阿凡達》的主題曲,看過電影再聽這個歌,我們能聽到的,就不止是幻想與憧憬了,還有愛和感動..);
51、Day Too Soon--Sia(也是個所有歌幾乎都不錯的歌手。);
52、Doesn't Mean Anything--Alicia Keys(個人鍾愛的一首歌!非常非常好聽!);
53、It's Amazing--Jem(節奏非常好!><,不會後悔的歌哦~);
54、Lovebug--Jonas Brothers(高潮非常明快,清新,非常舒服的一首小情歌~喜歡啊~);
55、When You're Mad--Ne-Yo(尼歐的歌總是那麼那麼好聽,不管是RAP風還是R&B,都非常棒!);
56、One Fine Wire--Colbie Caillat(高潮曲調的設計有點小俏皮。);
57、Vidas Paralelas--Ximena Sarinana(一首法語歌,節奏明快。個人覺得偶爾聽聽法語歌也是滿有趣的。笑~);
58、Wait Til You Here From You--Sarah Connor(開頭的獨白,那種聲音令人放鬆,接著的曲調非常的好聽!推薦!);
59、Sitting Down Here--琳恩瑪蓮(開頭就足以讓你喜歡的調調~高潮適合作鈴聲。);
60、A Place Nearby--琳恩瑪蓮(全曲以純明的鋼琴和鼓點貫穿。曲調單純,聽了叫人放鬆。);
61、When You Believe--Mariah Carey&Whitney Houston(兩個天後的合音,完美中的完美啊!巨好聽!);
62、Dilemma--Kelly Rowland(非常非常好聽!高潮部分非常非常適合做鈴聲!女生手機必備!);
63、No Air--約爾丁斯巴克斯(開頭足以定風格,可以作鈴聲);
64、The Best Day--Taylar Swift;
65、Viva La Vida--Coldplay;
66、Wait For You--Elliott Yamin(非常非常非常好聽的!曾經就聽過,昨天才終於被我找到~);
67、Time For Miracles--Harald Kloser;
68、When I'm With You--西城男孩(又一首經典舊歌。真的是,開場就征服了我,);
69、A Todo Color--魏如萱(西班牙語,有點甜美的意味。);
70、I Ain't Tryin'--KeAnthong;
71、Buttons--Sia(曲調小特別~)
72、Little Bit Better--瑪麗亞.亞瑞唐多(聽這首歌的開頭,心裡就留下一句話:這歌怎麼這么好聽啊,笑~);
73、Trip Around The World--Alexz Johnson(可作鈴聲,女生版清新說唱風,帶給你不一樣的感覺。);
74、Gonna Get It--Alexz Johnson(開頭的尖叫夠震撼,夠特別,可作鈴聲);
75、Can Anybody Hear Me--Meredith Andrews(嗓音聽起來很舒服,比較喜歡高潮以外的部分。);
76、Eh Eh(Nothing Eale I Can Say--Lady GaGa(GaGa的新歌,開頭很特別,可作鈴聲。感覺風格有點像瑪利亞.凱莉~);
77、Before The Down--Jennifer Rush(有點懷舊的感覺。);
78、As Long As It Takes--Meredith Andrews(很純的嗓音);
79、Stupid In Love--Rihanna(開頭的鼓點不錯,R的嗓音特別吸引人,但個人還是更喜歡她的快歌);
80、Give You Hell--The All-American Rejects(可愛的背景音樂,很歡快的節奏,不過歌手是男的喲~);
81、Welcome To My Life--Simple Plan(這首要個人慢慢去體味,可能第一遍會覺得一般般,但其實後來會覺得蠻有味道的。)我幾乎不聽中文歌,所以有很多英文歌都很好聽啊。
望採納~~祝好~~~~
Ⅷ 歐拉生平簡介(中英文)
歐拉
(Leonhard Euler 公元1707-1783年)
歐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淵博的知識,無窮無盡的創作精力和空前豐富的著作,都是令人驚嘆不已的!他從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76歲,半個多世紀寫下了浩如煙海的書籍和論文.到今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從初等幾何的歐拉線,多面體的歐拉定理,立體解析幾何的歐拉變換公式,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到數論中的歐拉函數,微分方程的歐拉方程,級數論的歐拉常數,變分學的歐拉方程,復變函數的歐拉公式等等,數也數不清.他對數學分析的貢獻更獨具匠心,《無窮小分析引論》一書便是他劃時代的代表作,當時數學家們稱他為"分析學的化身".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歐拉著作的驚人多產並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他常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孩子在旁邊喧嘩.他那頑強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使他在雙目失明以後,也沒有停止對數學的研究,在失明後的17年間,他還口述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歐拉的父親保羅·歐拉(Paul Euler)也是一個數學家,原希望小歐拉學神學,同時教他一點教學.由於小歐拉的才人和異常勤奮的精神,又受到約翰·伯努利的賞識和特殊指導,當他在19歲時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的獎金後,他的父親就不再反對他攻讀數學了.
1725年約翰·伯努利的兒子丹尼爾·伯努利赴俄國,並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了歐拉,這樣,在1727年5月17日歐拉來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擔任了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1735年,歐拉解決了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這個問題經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到解決,而歐拉卻用自己發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個例子足以說明他的本領,歐拉的兩個學生把一個復雜的收斂級數的17項加起來,算到第50位數字,兩人相差一個單位,歐拉為了確定究竟誰對,用心算進行全部運算,最後把錯誤找了出來.歐拉在失明的17年中;還解決了使牛頓頭痛的月離問題和很多復雜的分析問題.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後於歐拉的大數學家,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1759年10月2日歐拉在回信中盛稱拉格朗日的成就,並謙虛地壓下自己在這方面較不成熟的作品暫不發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發表和流傳,並贏得巨大的聲譽.他晚年的時候,歐洲所有的數學家都把他當作老師,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說過:"歐拉是我們的導師." 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歐拉的一生,是為數學發展而奮斗的一生,他那傑出的智慧,頑強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學道德,永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歐拉在數學上的建樹很多,對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解答開創了圖論的研究。歐拉還發現 ,不論什麼形狀的凸多面體,其頂點數v、棱數e、面數f之間總有v-e+f=2這個關系。v-e+f被稱為歐拉示性數,成為拓撲學的基礎概念。在數論中,歐拉首先引進了重要的歐拉函數φ(n),用多種方法證明了費馬小定理。以歐拉的名字命名的數學公式、定理等在數學書籍中隨處可見, 與此同時,他還在物理、天文、建築以至音樂、哲學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歐拉還創設了許多數學符號,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
參考資料:網路
Ⅸ 日語歐拉歐拉是什麼意思
唔。。。你這樣說的不清楚啊。
大概是在什麼情況說的呢?
歐拉歐拉
變成日文有幾種讀音的。
請回答我吧。為你保留答案
Ⅹ 數學家歐拉生平及貢獻簡介(中英文對照版)
歐拉1707年出生在瑞士的巴塞爾(Basel)城,13歲就進巴塞爾大學讀書,得到當時最有名的數學家約翰·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1667-1748年)的精心指導.
歐拉淵博的知識,無窮無盡的創作精力和空前豐富的著作,都是令人驚嘆不已的!他從19歲開始發表論文,直到76歲,半個多世紀寫下了浩如煙海的書籍和論文.到今幾乎每一個數學領域都可以看到歐拉的名字,從初等幾何的歐拉線,多面體的歐拉定理,立體解析幾何的歐拉變換公式,四次方程的歐拉解法到數論中的歐拉函數,微分方程的歐拉方程,級數論的歐拉常數,變分學的歐拉方程,復變函數的歐拉公式等等,數也數不清.他對數學分析的貢獻更獨具匠心,《無窮小分析引論》一書便是他劃時代的代表作,當時數學家們稱他為"分析學的化身".
歐拉是科學史上最多產的一位傑出的數學家,據統計他那不倦的一生,共寫下了886本書籍和論文,其中分析、代數、數論佔40%,幾何佔18%,物理和力學佔28%,天文學佔11%,彈道學、航海學、建築學等佔3%,彼得堡科學院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四十七年.
歐拉著作的驚人多產並不是偶然的,他可以在任何不良的環境中工作,他常常抱著孩子在膝上完成論文,也不顧孩子在旁邊喧嘩.他那頑強的毅力和孜孜不倦的治學精神,使他在雙目失明以後,也沒有停止對數學的研究,在失明後的17年間,他還口述了幾本書和400篇左右的論文.19世紀偉大數學家高斯(Gauss,1777-1855年)曾說:"研究歐拉的著作永遠是了解數學的最好方法."
歐拉的父親保羅·歐拉(Paul Euler)也是一個數學家,原希望小歐拉學神學,同時教他一點教學.由於小歐拉的才人和異常勤奮的精神,又受到約翰·伯努利的賞識和特殊指導,當他在19歲時寫了一篇關於船桅的論文,獲得巴黎科學院的獎的獎金後,他的父親就不再反對他攻讀數學了.
1725年約翰·伯努利的兒子丹尼爾·伯努利赴俄國,並向沙皇喀德林一世推薦了歐拉,這樣,在1727年5月17日歐拉來到了彼得堡.1733年,年僅26歲的歐拉擔任了彼得堡科學院數學教授.1735年,歐拉解決了一個天文學的難題(計算慧星軌道),這個問題經幾個著名數學家幾個月的努力才得到解決,而歐拉卻用自己發明的方法,三天便完成了.然而過度的工作使他得了眼病,並且不幸右眼失明了,這時他才28歲.1741年歐拉應普魯士彼德烈大帝的邀請,到柏林擔任科學院物理數學所所長,直到1766年,後來在沙皇喀德林二世的誠懇敦聘下重回彼得堡,不料沒有多久,左眼視力衰退,最後完全失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來,1771年彼得堡的大火災殃及歐拉住宅,帶病而失明的64歲的歐拉被圍困在大火中,雖然他被別人從火海中救了出來,但他的書房和大量研究成果全部化為灰燼了.
沉重的打擊,仍然沒有使歐拉倒下,他發誓要把損失奪回來.在他完全失明之前,還能朦朧地看見東西,他抓緊這最後的時刻,在一塊大黑板上疾書他發現的公式,然後口述其內容,由他的學生特別是大兒子A·歐拉(數學家和物理學家)筆錄.歐拉完全失明以後,仍然以驚人的毅力與黑暗搏鬥,憑著記憶和心算進行研究,直到逝世,竟達17年之久.
歐拉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是罕見的,他能夠復述年青時代筆記的內容,心算並不限於簡單的運算,高等數學一樣可以用心算去完成.有一個例子足以說明他的本領,歐拉的兩個學生把一個復雜的收斂級數的17項加起來,算到第50位數字,兩人相差一個單位,歐拉為了確定究竟誰對,用心算進行全部運算,最後把錯誤找了出來.歐拉在失明的17年中;還解決了使牛頓頭痛的月離問題和很多復雜的分析問題.
歐拉的風格是很高的,拉格朗日是稍後於歐拉的大數學家,從19歲起和歐拉通信,討論等周問題的一般解法,這引起變分法的誕生.等周問題是歐拉多年來苦心考慮的問題,拉格朗日的解法,博得歐拉的熱烈贊揚,1759年10月2日歐拉在回信中盛稱拉格朗日的成就,並謙虛地壓下自己在這方面較不成熟的作品暫不發表,使年青的拉格朗日的工作得以發表和流傳,並贏得巨大的聲譽.他晚年的時候,歐洲所有的數學家都把他當作老師,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Laplace)曾說過:"歐拉是我們的導師." 歐拉充沛的精力保持到最後一刻,1783年9月18日下午,歐拉為了慶祝他計算氣球上升定律的成功,請朋友們吃飯,那時天王星剛發現不久,歐拉寫出了計算天王星軌道的要領,還和他的孫子逗笑,喝完茶後,突然疾病發作,煙斗從手中落下,口裡喃喃地說:"我死了",歐拉終於"停止了生命和計算".
歐拉的一生,是為數學發展而奮斗的一生,他那傑出的智慧,頑強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奮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學道德,永遠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歐拉在數學上的建樹很多,對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解答開創了圖論的研究。歐拉還發現 ,不論什麼形狀的凸多面體,其頂點數v、棱數e、面數f之間總有v-e+f=2這個關系。v-e+f被稱為歐拉示性數,成為拓撲學的基礎概念。在數論中,歐拉首先引進了重要的歐拉函數φ(n),用多種方法證明了費馬小定理。以歐拉的名字命名的數學公式、定理等在數學書籍中隨處可見, 與此同時,他還在物理、天文、建築以至音樂、哲學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歐拉還創設了許多數學符號,例如π(1736年),i(1777年),e(1748年),sin和cos(1748年),tg(1753年),△x(1755年),∑(1755年),f(x)(1734年)等.
Leonhard Euler (pronounced Oiler; IPA [ˈɔʏlɐ]) (April 15, 1707 – September 18 [O.S. September 7] 1783) was a pioneering Swiss mathematician and physicist, who spent most of his life in Russia and Germany. He published more papers than any other mathematician in history.[1]
Euler made important discoveries in fields as diverse as calculus and topology. He also introced much of the modern mathematical terminology and notation, particularly for mathematical analysis, such as the notion of a mathematical function.[2] He is also renowned for his work in mechanics, optics, and astronomy.
Euler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eeminent mathematician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He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prolific; his collected works fill 60–80 quarto volumes.[3] A statement attributed to Pierre-Simon Laplace expresses Euler's influence on mathematics: "Read Euler, read Euler, he is a master for us all".[4]
Euler was featured on the sixth series of the Swiss 10-franc banknote[5] and on numerous Swiss, German, and Russian postage stamps. The asteroid 2002 Euler was named in his honor. He is also commemorated by the Lutheran Church on their Calendar of Saints on May 24.
Contents [hide]
1 Biography
1.1 Childhood
1.2 St. Petersburg
1.3 Berlin
1.4 Eyesight deterioration
1.5 Last stage of life
2 Contributions to mathematics
2.1 Mathematical notation
2.2 Analysis
2.3 Number theory
2.4 Graph theory
2.5 Applied mathematics
2.6 Physics and astronomy
2.7 Logic
3 Philosophy and religious beliefs
4 Selected bibliography
5 See also
6 Notes
7 Further reading
8 External links
[edit] Biography
[edit] Childhood
Swiss 10 Franc banknote honoring Euler, the most successful Swiss mathematician in history.Euler was born in Basel to Paul Euler, a pastor of the Reformed Church, and Marguerite Brucker, a pastor's daughter. He had two younger sisters named Anna Maria and Maria Magdalena. Soon after the birth of Leonhard, the Eulers moved from Basel to the town of Riehen, where Euler spent most of his childhood. Paul Euler was a family friend of the Bernoullis, and Johann Bernoulli, who was then regarded as Europe's foremost mathematician, would eventually b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young Leonhard. His early formal ecation started in Basel, where he was sent to live with his maternal grandmother. At the age of thirteen he matriculated at the University of Basel, and in 1723, received a masters of philosophy degree with a dissertation that compared the philosophies of Descartes and Newton. At this time, he was receiving Saturday afternoon lessons from Johann Bernoulli, who quickly discovered his new pupil's incredible talent for mathematics.[6]
Euler was at this point studying theology, Greek, and Hebrew at his father's urging, in order to become a pastor. Johann Bernoulli intervened, and convinced Paul Euler that Leonhard was destined to become a great mathematician. In 1726, Euler completed his Ph.D. dissertation on the propagation of sound with the title De Sono[7] and in 1727, he entered the Paris Academy Prize Problem competition, where the problem that year was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place the masts on a ship. He won second place, losing only to Pierre Bouguer—a man now known as "the father of naval architecture". Euler, however, would eventually win the coveted annual prize twelve times in his career.[8]
[edit] St. Petersburg
Around this time Johann Bernoulli's two sons, Daniel and Nicolas, were working at the Imperial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in St Petersburg. In July 1726, Nicolas died of appendicitis after spending a year in Russia, and when Daniel assumed his brother's position in the mathematics/physics division, he recommended that the post in physiology that he had vacated be filled by his friend Euler. In November 1726 Euler eagerly accepted the offer, but delayed making the trip to St Petersburg. In the interim he un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a physics professorship at the University of Basel.[9]
1957 stamp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commemorating the 250th birthday of Euler. The text says: 250 years from the birth of the great mathematician and academician, Leonhard Euler.Euler arrived in the Russian capital on May 17, 1727. He was promoted from his junior post in the medical department of the academy to a position in the mathematics department. He lodged with Daniel Bernoulli with whom he often worked in close collaboration. Euler mastered Russian and settled into life in St Petersburg. He also took on an additional job as a medic in the Russian Navy.[10]
The Academy at St. Petersburg, established by Peter the Great, was intended to improve ecation in Russia and to close the scientific gap with Western Europe. As a result, it was made especially attractive to foreign scholars like Euler: the academy possessed ample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a comprehensive library drawn from the private libraries of Peter himself and of the nobility. Very few stud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academy so as to lessen the faculty's teaching burden, and the academy emphasized research and offered to its faculty both the time and the freedom to pursue scientific questions.[8]
However, the Academy's benefactress, Catherine I, who had attempted to continue the progressive policies of her late husband, died the day of Euler's arrival. The Russian nobility then gained power upon the ascension of the twelve-year-old Peter II. The nobility were suspicious of the academy's foreign scientists, and thus cut funding and caused numerous other difficulties for Euler and his colleagues.
Conditions improved slightly upon the death of Peter II, and Euler swiftly rose through the ranks in the academy and was made professor of physics in 1731. Two years later, Daniel Bernoulli, who was fed up with the censorship and hostility he faced at St. Petersburg, left for Basel. Euler succeeded him as the head of the mathematics department.[11]
On January 7, 1734, he married Katharina Gsell, daughter of a painter from the Academy Gymnasium. The young couple bought a house by the Neva River, and had thirteen children, of whom only five survived childhood.[12]
[edit] Berlin
Stamp of the former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honoring Euler on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his death. In the middle, it is showing his polyhedral formula.Concerned about continuing turmoil in Russia, Euler debated whether to stay in St. Petersburg or not. Frederick the Great of Prussia offered him a post at the Berlin Academy, which he accepted. He left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