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學水平
『壹』 中國最牛數學系在哪所大學
中國內地數學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學
2.北大數學學院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現有教師119人,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長江特聘教授1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他們不僅在數學研究的前沿領域上取得了傑出的成就,還長期堅持在教學崗位上,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1952年以來,數學科學學院先後為國家培養了一萬多名畢業生,他們奮斗在國家建設的各條戰線上,其中包括30餘名兩院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的吳文俊院士和王選院士是數學科學學院校友中的傑出代表。數學科學學院在2001年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在教育部學科評估中,2002年、2007年、2012年北大數學均名列全國首位;2017年北大數學和統計學均獲評A+並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3.數學科學學院下設五個系:數學系、概率統計系、科學與工程計算系、信息科學系和金融數學系,擁有四個本科生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統計學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以及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北京大學數學研究所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研究單位,與數學科學學院緊密結合,形成院所結合的體制;數學科學學院還擁有「數學及其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研究機構,教育部「高校數學研究與高等人才培養中心」也掛靠在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與科研並重,理論與應用並舉,是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數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4. 數學科學學院擁有最好的數學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學尖子和幾乎所有取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中國學生均在這里學習和成長。數學科學學院全力為學生營造一流的學習環境,配備門類齊全的圖書資料,充足的計算機數學實驗室,覆蓋面廣的多種類型獎學金和科研資助。本著加強基礎、重視應用、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指導思想,學院實行全院統一招生。本科生前四學期修相同的基礎課程;第四學期末,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進入所選專業方向的學習。80%以上的本科畢業生可通過免試推薦形式在國內外直接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其中的半數選擇出國留學;參與就業的畢業生主要從事計算機和金融保險工作。信息科學中的圖像、信號處理、信息安全,金融領域中的金融模型、風險、定價、精算等都需要很強的數學功底,數學科學學院的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備受青睞。
『貳』 中國現在數學水平如何
對數學來說,過去的半個世紀是它發展的黃金時代,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別在最近的三十年中,數學各個分支之間出現了一些有活力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滲透,越來越展現出一種內在的統一性;與此同時,數學在外部的應用也表現出了越來越高的自覺性,這種應用的自覺性不僅體現在已有的數學知識的運用上,也體現在一些數學的最新發展中。這兩個特徵很好地體現了數學作為一門科學的活力。
近年來的所有數學上的重大突破,絕大多數都反映了各主要學科中許多思想日趨統一和各個分支的相互交叉和滲透。這使得數學的整體觀念又重新出現了,不同領域的數學家們又重新意識到他們是在從事著一項共同的事業。
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越來越離不開數學。從網路計算、信息安全和生物醫學技術到計算機軟體,通訊和投資政策都需要數學。這種依賴性不僅表現在依賴於那些已經有的數學理論和方法,而且也依賴於數學的最新突破。一些數學的最新發展很快滲透到應用之中,通過應用又將其它領域中的觀念引入數學本身,刺激數學的進一步發展。待別是數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緊密結合,產生了可直接應用的數學技術,成為許多高新技術的核心。作為一個例子,在波音777設計過程中,數學模型和強有力的模擬技術代替了許多實驗,加速了設計的速度。
數學發展表現出來的這種內在的統一性和在外部應用中的自覺性還將在下個世紀中繼續下去。這樣的發展現狀對我們的數學教育提出了什麼樣的要求呢?首先在教育中數學應該被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要強調數學各個分支學科之間的聯系;其次要注意加強培養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注意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系。而這兩點是相輔相成的,數學的整體觀念的建立可以幫助理解數學,加強數學綜合應用能力;反之,綜合應用能力的加強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數學的整體性的認識。
數學應該被當作一個整體來對待。從歷史上看,數學原來就是一個整體。在古希臘的時候,幾何就是全部的數學。我們現在代數中的一些命題在那時候都是用幾何語言來敘述的,而後來工程技術的需要又曾經使代數成為整個數學的主體。現在我們講的求和公式1+2+…+n=n(n+1)/2在古希臘的時候是用下面的圖來表達的,而三角形的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講的就是算術平均大於幾何平均,至於幾何作圖與二次方程的求解的關系就更加密切了。
直到十九世紀中葉的時候,數學的分工還不是那麼的明確。現在我們還時常贊嘆那時候的數學家怎麼懂得那麼多,曾經在那麼多的領域中做出過貢獻。二十世紀初葉起數學被人為地劃分成眾多的分支學科是數學發展的一個階段,這使得數學的研究范圍大大地擴大了,發展速度也大大地加快了。但是數學還是一個整體。幾十年過去以後人們又回頭重新建立這種整體的觀念。數學教育中要講一點歷史。通常歷史的發展與認識論的規律符合得很好,也與邏輯上的先後符合,這對於幫助建立數學的整體觀念是有很大好處的。
我們現在在基礎教育中遇到的數學內容,所研究的對象都是從我們能看見的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在不少地方數學各分支學科的差別僅僅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因為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這樣數學的各分支學科中就必然有一些自然的聯系。看清楚這些聯系。會幫助我們領會數學的精髓,知道數學講的到底是什麼。數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為其他科學提供語言、觀念和工具,無論是代數的方法還是幾何的方法,關鍵是要能夠解決問題。
講到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絕對不是指那些人為編造出來的難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那麼的復雜,我們所遇到的多數問題也不可能僅僅是一個二次方程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再將二次方程的題目分成若干類型的做法對數學來講是毫無意義的。綜合應用能力指的應該是利用數學手段來解決現實世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能力,而無論最後解決問題時用的是代數的還是幾何的或者是綜合了兩者的方法。通過一些典型問題,了解數學的想法是怎樣被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這樣的做法可以讓我們了解數學到底講的是什麼。在了解數學的同時,了解其他學科,運用數學的手段幫助理解其他學科,這是數學的真諦。我以為所有的數學工作者都有義務幫助加強數學和數學以外的學科的交流。
恐怕讀者會問基礎教育的對象不一定將來都成為數學家,為什麼數學教育要與數學的發展聯系起來呢?數學的發展體現了社會對數學的需要,有時也是為了滿足數學自身的某種需要,而這種自身的需要反映的往往是社會的更深層次的需要。從數學的發展趨勢來看數學教育,在某種程度上會反映社會對數學的這種需求。特別是數學現在發展的這種趨勢,非常好地反映了現代社會的要求。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是現代社會中人人需要的能力,學習數學的目的是使用數學。這是為什麼我們要強調數學綜合應用能力的原因,而建立數學的整體觀念的確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加強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
除了數學發展的趨勢以外,數學本身也有一些特徵是在數學教育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數學是一種文化。我經常用來說明這一點而舉的一個例子是國際象棋的發明者索要的獎勵的傳說。發明者要求國王獎勵一些米,在棋盤的第一個格子里放一粒米,以後的每一個格子里放上前一個格子里的兩倍,這樣米答應了。當然國王的承諾是無法兌現的。國王犯的錯誤與我們平時寫文章時用的錯別字沒有什麼區別,在這種意義下說數學也是一種修養。實際上數學作為一種文化,還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它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採用很大的數字使我們在實際上無法完成某種任務的想法現在就被用於信息安全領域,被用來設計銀行的密碼。另外數學教育對提高分析與決策能力,推理與創造能力至關重要。特別是在現在提倡我們民族的創新精神的年代裡,數學教育肩負著一個尤其重要的任務。
眾所周知:數學教育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建立數學的整體觀念和提高數學的綜合應用能力都與教師的個人素質有關。教師本人對數學的認識甚至對數學以外的一些學科的了解將直接影響到我們所實施的教育的質量。中小學教師是基礎教育的實施者,當然是改善我們的基礎教育的關鍵。不僅如此,因為師范教育和師資培訓是大學教育的任務,所以各個大學數學教育的質量也與改善我們的基礎教育密切相關。現在我們講得比較多的是教育制度的改革。制度的改革固然也是重要的,但是將什麼都歸罪於制度不是很公平。如果不是太功利主義的話,就不需要完全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跑,那還有什麼事情改不了?所以就我個人的理解,改革的關鍵還在於我們教師。
在邁進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希望我們大家可以把握住數學發展的脈搏,使我們數學的基礎教育變得更加理想一些。
『叄』 國內的高中生數學水平比國外的更高嗎
國內的高中生數學水平比國外的更高。
1、我國一直很重視教育,高中課程的難度一直在不斷提高,現在高中數學教材的內容很多都是外國大學的數學教材內容,只要是能夠跟上教材的學生,其數學水平可以說是世界第一的,所以國內的高中生數學水平比國外的更高。
2、主要的發達國家中,英美等國的高中生數學水平呈下降趨勢,日、法等國的高中生數學水平基本上保持不變。不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還較低,他們的高中生數學水平更加不如國內了。
3、現在很多人都在抨擊國內的教育水平,認為國內的高中生數學水平並不高,都是填鴨教育,這種認識是錯誤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水平是三百多年現代教育的結果,用國內不到七十年的教育得到的結果與三百多年現代教育的結果相比較是不公平的。
4、國內的高中教育水平是世界最高的,不僅僅只是國內的高中生數學水平比國外的更高,現在英國對國內的教育方式的興趣和研究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肆』 中國人的數學能力怎麼樣
和歐美學生相比,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們考SAT、SSAT或者GRE、GMAT的時候,都會理所當然地以其數學部分滿分為前提去進行備考。顯然這些考試中數學計算的部分是我們輕而易舉的得分點,在美國私校的面試過程中,老師們也會對中國孩子的數學能力青睞有加。然而,我們如此強大的「數學能力」,卻為何在數學研究上鮮有建樹、與國際一流水平相去甚遠?再擴展一些來看,中國搞基礎科學研究的人要麼在中國轉了行,要麼出國去做研究,為什麼我們的理科教育水平難以從應用層面提升至創造層面?本文從十分專業的角度,細致地分析了中國人數學能力和數學教育的問題,讀罷豁然開朗。
世界人民已經懶得吐槽美國學生的數學水平了,正如他們已習慣於驚嘆中國學生的天才。脫離計算器就不會四則運算,美國學生鬧的笑話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輿論就興起「救救孩子」的呼籲。相比之下,中國學生的能力之強,令大多數美國中學生咋舌。
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好」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自1985年中國參賽以來,19次獲總分第一。美國只有一次獲得過總分第一。
好事的美國媒體當然會反思。《華爾街日報》援引美國兩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將落後的原因歸納為語言問題。
也就是說,中、日、韓、土耳其等國語言帶有天然的數學優勢,比如漢語,10個基礎漢字就能呈現所有數字,而英語卻要20個不同的單詞,影響了頭腦運算效率。
運算過程中,「湊十法」(make a
ten)的應用與否也影響頗深。就是說,若能將數字首先湊十計算,似乎就更加清晰快速。如「9+5」,用「湊十法」可分解為「9+1」,然後「10+4」,而英語母語者卻不能順暢的將之分解。同樣,「11+17」能被中文等換為「10+1+10+7」,「eleven+seventeen」就無法如此。
一些學者也反復思考這一問題,最經典的應當是有怪才之稱的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他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一書中以《稻田與數學》為題專門分析研究了中國人的數學為什麼特別好這個現象。
格拉德威爾的解釋看上去非常有說服力。除了前面提到的10個基礎漢字就能呈現所有數字外,他還認為,漢語的單音節使得中國人在處理數字時,心算速度天然會更快;中國人在語言上的另外一個優勢是,漢語中表達分數的方式,天然就比其他語言更簡潔直觀。
但格拉德威爾認為,中國人的數學好,還不僅僅是前述種種語言優勢,中國以水稻為主的農業耕作文化具有同樣的決定性。因為格拉德威爾注意到,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日本、韓國人數學能力同樣突出——適宜水稻栽種的地區,農夫一年四季都要忙碌,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和時間,他們會遠比小麥耕作農夫更精打細算。另外,中國古代一直是分散的小農戶,經濟的獨立性,使每個農夫都必須像企業家一樣學會計算。漫長歷史中的競爭選擇,會使得以水稻耕作為主的社會數學能力更為突出。
不過,格拉德威爾的分析雖然頭頭是道,但無論是他對現象的觀察,還是對現象的解釋,都有非常嚴重的錯漏。這甚至可能使他的研究變得毫無價值。
中國人的數學「好」么?
第一個問題是,數學好的標準是什麼?數學研究水平中國最差!
如果我們說某個人群的數學好,指的是數學研究水平,那麼問題來了。數學一旦延伸到大學或研究領域,笨笨的美國人立刻站起來了,而中國人的數學優勢也神奇地縮小。
世界數學研究中,美國、法國和俄羅斯處於無可爭議的領先地位。隨後的以色列和日本等國也領先中國。即使是在中學數學向中國取經的英國,數學研究同樣大幅領先。如果將話題的討論范圍擴展到研究和應用領域,反而會出現一個新問題,為什麼中國人的數學研究不好。
以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為例,除中國外,1985年以後的許多金牌獲獎者們已在國際數學界嶄露頭角。法國、俄羅斯、美國、匈牙利和巴西等國的競賽選手們都有獲得菲爾茲獎、克雷數學獎等,而中國的參賽者卻在研究水平上整體落後於曾經擊敗過的對手。而曾經以滿分摘得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數學天才」柳智宇,現已在龍泉寺出家,法號聖宇。
美國的數學研究尤其強大,不僅在純數學領域,物理、化學以及需要大量數學知識的金融學、需要離散數學的基礎計算機科學方面也處於領先。美國在這些倚賴數學的領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其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整體數學水平也絕不弱於其中國同行。
為什麼中國在中學數學競賽中表現得如此出色,但在向後的發展中卻後勁不足?
無論是過去的蘇聯、東歐,還是今天的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這些初高中數學計算能力較強,並且數學競賽水平高的地區,唯一的共性就是它們有著強大的國家應試教育體制。
實際上,數學競賽和數學研究有本質區別,初高中的計算能力也與大學數學也並不相同。
同時獲過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和菲爾茲獎的澳大利亞數學家陶哲軒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數學競賽和數學學習非常不同。尤其研究生生涯,學生們不會遇到像數學競賽題那樣描述清晰,步驟固定的題目,盡管競賽思維在解決研究型問題的某些步驟速度很快,但這無法擴展到更廣泛的數學領域,更多問題仍賴於耐心和持久的工作——閱讀文獻,使用技巧,給問題建模,尋找反例等。
此外,奧林匹克競賽中的題目雖然難度更大,但考驗的是技巧,創造性上要求卻更低,但後者是研究領域的核心能力之一。
總的來說,數學競賽所需的是熟練和技巧,依賴天賦,但依靠大量的集中培訓亦可取得成就。而高等數學的研究和學習則靠持久的工作和深入的理解,與技巧性的算術(arithmetics)不同,數學研究講求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對復雜多樣的數學問題有深刻理解力遠重要於特定類型問題的求解。
著名數學家威廉•瑟斯頓(William
Thurston)曾把數學競賽比作「單詞拼寫比賽」。他認為,單詞拼寫比賽獲得名次並不代表成為優秀作家,數學競賽也一樣:好成績不意味著真正理解數學。
數學學習考驗的是學習和思考的深度和質量,而數學競賽需要的是「早熟程度」,要和時間賽跑,要比同齡人學得快。對一個聰明的學生來說,後者更加容易。並且,即使天賦有限,憑借高強度的訓練也能在後者取得進步。
可以說,教育中訓練強度的差別造成了普通中學生的數學水平差距。集中培訓的強度,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競賽成績。
『伍』 中國古代數學達到了什麼樣的水平達到了高等數學的水平嗎
中國古代的數學水平早起比西方先進,但中國古代的數學偏重於實用,不像西方數學版,實用性不大權,但是成體系,到後來,西方的數學水平超過了中國,近代,中國的數學發展遲滯,西方數學卻迎來了大發展,尤其是在高等數學上。
『陸』 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真的很好嗎
中國學生的數復學能力真的很好嗎?
制——長期以來,從大眾到專家誤解了「什麼是數學」,錯把「術數」當成數學,因而認為中國數學教育水平高。老師讓學生把精力都花在「術數技巧」提高上,而忽略了「數學能力」的培養。
——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從大眾到學者再到數學家,中國人的數學能力在世界上是偏低的,不論歷史還是現實都是如此,這是制約中國人的發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主要因素。
昨天《央視新聞》報道關於教育部的一則消息,說一位白發的英國學者贊嘆中國高中生數學考題之難,說英國的大學一年級學生才學勾股定理,而中國學生高中生就開始做復雜得多的數學題。還有一個廣泛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的中小學數學教育是成功的,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優於西方國家同齡的學生。其實,這種良好的感覺來自於對「什麼是數學」的錯誤理解。
『柒』 中國大多數人的數學水平是怎樣的
我認為國內數學文化和土壤還沒有達到要求。中國數學缺乏高等數學研究需要的土壤和文化。好比足球,為何歐洲和南美牛逼,因為人家已經有了足球文化。法國數學之所以幾百年來屹立不倒,和法國文化重視數學非常有關系。現代數學是西方文化的產物之一,因此有著特有西方人思維方式和邏輯習慣。西方人擅長分析,抽象思考,這些都是東方人薄弱的環節。
『捌』 中國數學水平在全世界怎樣
某些領域有點優勢,比如曾經的數論和一些分析領域,華人有很多優秀的數學家,但是國內的你懂的。。
『玖』 來講一講,中國古代的數學水平到底有多高吧
王文素的《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由於內容涵蓋量之大,運算方法之先進,被現在數學研究者公認為明代數學研究的最高水準。由於研究之費心,成書之困難,王文素自言道:「諸家算籍甚差訛,暮玩朝參已證磨。有意刊傳財力寡,無人成就恨嗟多。
『拾』 愛因斯坦的數學水平怎麼樣
謠言:
想必大家都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偉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上小學時成績極差,特別是物理和數學,他的數學曾經甚至還考過1分,但最後他依然成為了劃時代的物理學家。
辟謠: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獨立創建的相對論,是當今物理學界的兩大分支之一,同時在另一大分支量子力學方面,愛因斯坦也有很大貢獻,他因為光電效應的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關於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只考一分這樣一件事,經常被許多人拿來談論。有的人以此安慰自己,說難怪自己數學差。有的人則頗帶白日夢的想法,覺得自己數學差將來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的苗子。但殊不知,愛因斯坦數學差這件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謠言。愛因斯坦小時候數學確實考過一分,但這並不能說明他數學差,相反,這是愛因斯坦數學好的表現。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採用的是一種六級評分制,這種制度分為六級,每一級一分,而愛因斯坦的一分恰好是等級最高的一級,也就是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神童,數學常常拿滿分。
1895年,愛因斯坦16歲時便自學完微積分。這為他日後在相對論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此外,愛因斯坦在國際數學頂級雜志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發表過10多篇文章,也能說明他的數學很好。
1933年6月,愛因斯坦在牛津大學的斯賓塞講座(Herbert Spencer lecture)中發言。在闡述「理論物理的方法」的過程中,他講到:「假設理論物理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無法從經驗中獲得,而必須由我們自由地創造出來,那我們有沒有可能找到那條正確的道路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至少在我看來,正確的道路是存在的,並且我們也有能力找到它。到目前為止,我們的經驗使我們相信,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是靠一些最顯而易見的數學原理來實現的。因此我相信,那些能夠解釋自然現象的基本物理概念及將這些概念聯系在一起的物理定律,是可以通過純數學的方法來找到的。
當然了,實際觀測仍然是檢驗那些數學模型的物理功效的唯一標准。但是那些富有創造性的原理仍然紮根於數學之中。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這個聲明可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這段話實際上是對他當時進行物理研究所使用方法的真實寫照。從1922年起一直到他生命的終結,愛因斯坦一直致力於找到一個可以建立起整個物理學基礎的大統一場論。愛因斯坦的探索正是源於上面那段話中所表達的一種信仰,即對數學的創造力及其在探索自然過程中的基礎地位的信仰。
辟謠專家:劉歆 中國科學院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副研究員
復核專家:陳亦飛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出品人:科普中國-科學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