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語文字
❶ 用滿語寫新年快樂
滿語新年快樂
iceaniyaurgunokini
以車阿釀伍勒袞襖給聶
滿文見下圖
❷ 滿族文字的資料
滿族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據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顯示,滿族人口總數為1041萬人,分布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和北京為多。
聚居於東北三省及河北省的滿族農民,主要從事農業,種植大豆、高粱、玉米、煙草、蘋果和柞蠶等農產品和經濟作物,山區特產人參、蘑菇、木耳等。
東北三省城市中的滿族主要從事工商業,散居於全國各地的滿族主要是工人,知識分子也較多。
滿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族文字創立於16世紀末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各部後。
作為官方文字,滿文一度在全國廣泛使用,留下了大量檔案資料。清中期以後,滿語逐漸被放棄,但在今天東北和北京等地的漢語中,還保留有大量的滿語語音和詞彙。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滿族歲時風俗,多與漢族相近,但又保持著不少滿族特色。
(2)滿語文字擴展閱讀:
滿族是個善於博收外來文化並融匯創新的民族,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風俗文化。
歷史記載,滿族姓氏有600多個,在我國各民族中僅次於漢族。滿族稱姓氏為哈拉(hala)。最初,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家族),後來隨著人口繁衍、家族分支與隨任駐防調往別處分化出數個新穆昆。
宋元後深受蒙古族的影響,女真人稱名而不稱姓。清入關後,很多滿洲旗人受漢族文化習俗的影響,用漢字為姓氏,如瓜爾佳氏以音譯改稱為關姓,鈕鈷祿氏以意譯改稱郎(狼),伊爾根覺羅又稱民覺羅,改漢稱為趙。
也有將滿姓漢語音譯的第一個字作為姓氏的,如佟佳氏簡稱佟,馬佳氏簡稱馬,還有圖、德、大、暴、呼、阿、肇、西、布等姓氏,大多數是將原來的滿姓用漢字來進行簡稱。
對此,清統治者十分不滿,多次嚴令禁止,但沒多大效果。辛亥革命後,絕大多數的滿族人普遍用漢字姓,或捏改漢姓,使他人不知其為滿族,以至於今天很多滿族人已經不知道自己的老姓。
滿族先民長期居住在山林地區,崇尚騎射。嬰兒初生時,懸弓箭於門前,象徵他未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射手。男孩六七歲時,即以木製弓箭練習射鵠,稍長,就騎馬佩箭馳騁山林。
女人執鞭不亞於男子,姑娘出嫁,弓、箭、鹿皮服是必備品,結婚時的天地桌上要插上弓和箭。轎車進門,新郎要射三支箭。
滿族男子頭頂後半部留發,束辮垂於腦後,清入關後強行在全國推廣。女子發式幼年與男孩一樣,稍長,在腦後留辮子,結婚時開臉上頭,戴鈿子。平時,在頭頂盤髻,有架子頭、兩把頭等樣式。
男子的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便於騎射。其中的「箭袖」(滿語:哇哈)是在窄袖口上接一個半圓形的袖頭,形如馬蹄,俗稱「馬蹄袖」,平時挽起,冬季打獵或作戰時放下以禦寒,放袖子後來成為清朝禮節中的規定動作。
少婦穿寬大的直筒旗袍,天足,著花鞋,有花盆底和船形底等樣式。入關以後,滿漢服裝逐漸趨於一致,男子所服的坎肩等至今仍有沿用,而女子旗袍歷經演變,現已成為我國傳統女裝的代表。
滿族食品也極富特色,「滿漢全席」就是滿點與漢菜融合的精品,乾隆時的滿漢全席已有菜點100餘道。
日常生活中,滿族民間喜歡吃小米、黃米干飯與黃米餑餑(豆包),每逢過節時吃「哎吉格餑」(餃子)。
除夕晚飯吃滿族獨有的白煮豬肉、炙豬肉及糕點中至今猶存的「薩其瑪」等。今天中國北方的餃子、火鍋、酸菜、京味糕點等,均與滿族飲食文化有著淵源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滿族 從「白山黑水」走來
❸ 錫伯族語言文字是怎樣借用滿語文字的
錫伯族語言沒有借用滿語語言,錫伯語言與滿語同源,錫伯族與滿族有說不清的血緣關系。新中國成立後,人為劃為兩個民族,因為劃定民族,政府有主導權力,百姓只有服從。錫伯文字借用了滿文「文字元號」,滿文「文字元號實為「蒙文符號」,蒙文符號借用回鶻文「文字元號」。從目前錫伯族的語言發音和語法上看,借用滿文(符號)在乾隆時期規範文字以後的事情,因為錫伯族口語語言趨向於是較為規范的滿語書面語言。當然不排除乾隆時期規法語言必須以一種方言為基礎,而這種方言正好與錫伯族語言相近。但後者多被學者否定。我知道的就這么多。盼有人補充,使你的答案圓滿。您的題目你看是不是想說「錫伯族文字(符號)是怎樣借用滿族文字(符號)的?」
❹ 滿語100句用漢語標注
常用語100句如下:
Si saiyūn? 你好嗎?
Bi umesi sain. 我很好。
Sini hala ai? 你姓什麼?
Mini hala Tung. 我姓佟。
Sini gebu be ai sembi? 你叫什麼名字?
Mini gebu be Cang Gui sembi. 我的名字叫長貴。
Boode gemu ai niyalma bi? 家裡都有什麼人?
Boode ama eme ahūn deo bi. 家裡有父母兄弟。
Eyun aibide genembi? 姐姐去哪裡?
Tere tacikū de genembi. 她去學校。
Tacikū de bithe be hūlambi. 在學校里讀書。
Non sure sektu. 妹妹聰明伶俐。
Bi juwan jakūn se oho. 我十八歲了。
Si buda jeke nio? 你吃飯了嗎?
Bi buda jekebi. 我吃過飯了。
Sikse dobori aga agaha. 昨天夜裡下雨了。
Aga nimanggi be mbi. 祈求雨雪。
Enenggi galaka. 今天天晴了。
Ere booi dolo umesi halhūn kai. 這屋裡很熱啊。
Hūwa i dolo booi dorgici serguwen. 院里比屋裡涼快。
Sakda mafa boode bio? 老太爺在家嗎?
Cananggi jimbi seme ainu jihekū? 前日說來為什麼沒來?
Cananggi de jabhakū. 前日沒得功夫。
Imbe jikini. 叫他來吧。
Aša wesihun teki. 嫂子請上坐。
Tere be gaju. 把那個拿來。
Arki omiki. 請飲酒。
Baniha, ambula baniha. 謝謝,非常感謝。
Si sambio? 你知道嗎?
Bi yargiyan i sarkū. 我實在不知道。
Boode aniya arambi. 在家裡過年。
Enenggi jabšan de takaha. 今日有幸相識。
Muse gemu sain gucu kai. 我們都是好朋友啊。
Alime muterakū. 擔當不起。
Beye rsun katun guigu aise? 身體健康吧?
Nimaha be lab jeki. 多從吃魚。
Yali be komso jeki. 少吃肉。
Cai omireo. Ume dambaku gocire. 請喝茶。請勿吸煙。
Ubade ergeki. 請在這里休息。
Antaha be okdombi. 迎接客人。
Hergen arame bahanambi. 會寫字。
Buda jembi, etuku etumbi. 吃飯,穿衣。
Banjiha inenggi sebjen okini! 生日快樂!
šun bucike. 太陽出來了。
Ilha fithehe. 花兒開了。
Mujilen sindaki. 請放心。
Booi gubci elhe saiyūn? 全家安好嗎?
Muse ishunde aisilambi. 我們互相幫助。
Amba urgun kai. 大喜呀。
Dolo umesi getuken. 心裡很明白。
Acara be tuwame yabumbi. 斟酌而行。
Gucu i emgi emu bade bimbi. 和朋友在一起。
Ama i henhengge umesi sain. 父親說的很好。
Ume marara. 別推辭。
Hūdai ba de genefi jaka be udambi. 去市場買東西。
Umesi icangga. 很舒服。
Bi hukšehe seme wajirakū. 我感激不盡。
Sargan jui umesi saikan. 小姑娘很美麗。
Haha jui i feksihengge hūn. 男孩跑得快。
Joboro suilara ci jailarakū. 不辭勞苦。
Hūturi dergi mederi i gese. 福如東海。
Jalafun julergi alin i adali. 壽比南山。
Morin yalume beri tatambi. 騎馬拉弓。
Yargiyan tašan uru waka. 真假是非。
Daci bede isitala minde alambi. 從頭至尾告訴我。
Mini beye genefi tuwanaki. 我親自去看。
Abka de deyere gasha bi. 天上有飛禽。
Na de feksire gurgu bi. 地上有走獸。
Sakda asigan gemu isambi. 長幼咸集。
Bi bujan be sabuha. 我看見樹林了。
Eshen bithe hūlara de amuran. 叔叔好讀書。
Mafa gurun be hairambi. 熱愛祖國。
Sarasu ulhisu be wesihuleme ujelembi. 尊重知識。
Hūwaliyasun necin be karmambi. 保衛和平。
Abkai fejergi be emu obumbi. 一統天下。
Dulim gurun be mukdembumbi. 振興中華。
šanyan Alin Sahaliyan Muke. 白山黑水。
Sekiyen goro eyen golmin. 源遠流長。
Gehun šehun tob amba. 光明正大。
Elhe tokton falicun. 安定團結。
Wesihun jalan amba faššan. 盛世偉業。
Ajige nelhe še hūi be ilibume arambi. 建設小康社會。
Uksurai oori sinen be hūwašabumbi. 培育民族精神。
Suri be buleku obumbi. 以史為鑒。
Unengge gūuin i gurun de karulambi. 赤心報國。
Nenehe be sirame amaga be neilembi. 繼往開來。
En aga erin de acabumbi. 風調雨順。
Gurun taifin irgen elhe. 國泰民安。
Hūturi fengšen jalafun urgun. 福祿壽喜。
Gungge erdemu kemun akū. 功德無量。
Uksurai šu wen be algimbumbi. 弘揚民族文化。
Erdemu i gurun be dasambi. 以德治國。
Suri šu wen gebungge hoton. 歷史文化名城。
Simiyan Hoton oci sara?ara ferguwecuke ba. 沈陽是旅遊勝地。
Gebungge ba julgei ulasi umesi lab. 名勝古跡很多。
Mukden i Ilan Munggan. 盛京三陵。
Simiyan Hoton Fe Gurung. 沈陽故宮。
Jalan jecen šu wen werihe hethe. 世界文化遺產。
Sabingga sukn dergici jimbi. 紫氣東來。
Eldenjire be urgunjeme okdombi. 歡迎光臨。
拓展資料:
滿語是東北亞地區產生並發展起來的一種語言,主要由滿族使用。一般認為滿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
滿文是在蒙古文字母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的一種豎直書寫的拼音文字。Unicode滿文字體和輸入法已經問世,但由於多數網頁不能很好地支持豎寫排版,現網路上多採用大清滿文拉丁字母轉寫或穆麟德轉寫或稍作變動的穆麟德轉寫進行交流。
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清代的滿語大體上分為南音、北音、東音、西音四種方言。以遼寧省一帶,特別是盛京(沈陽)城一帶的口音稱為南音,有以屬於這個方言區域的建州音位標准音編制文字(滿文);以黑龍江省以及黑龍江以北廣大地區的口音為北音,
該口音與赫哲語、鄂倫春語等接近;從烏蘇里江以東到東海之間所屬的各地口語被稱為東音;清朝入關,滿族遷入北京城之後,各地滿族人以書面語(即建州口語)為標准語,又帶來各自本地方言口音和地方性詞彙所講出來的話最終形成了北京口語,即西音。西音大體上與建州口語是一致的。
滿語本族語書面語有6個母音音位,19個輔音音位。母音分陽、陰、中三性,同性母音互相和諧,輔音也有和諧現象。滿文字母在詞頭、詞中、詞末的書寫方式不同。
❺ 滿文翻譯器
❻ 滿語是什麼意思
滿語為滿洲人所使用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滿文是在蒙古文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的一種豎直書寫的拼音文字。由於多數網頁不能良好地支持豎寫排版,而Unicode的滿文字體和輸入法也剛剛問世,所以現網路上多採用穆麟德(穆林德夫)轉寫或稍作變動的穆麟德轉寫進行交流。全國逾千萬滿族人基本不會說滿語,面臨消失危機.
❼ 還在用滿語書寫文字嗎
是的有些地方還在用。找了以下的一點資料作為佐證和參考。 滿族辛亥革命以後逐版漸改用漢語,目前能權夠掌握滿文的人已經很少,只有黑龍江省少數鄉鎮的老人和部分語言學專家還能使用這種語言。目前在黑龍江哈爾濱的黑龍江大學有滿語研究所。不過錫伯族、達斡爾族等民族的語言文字實際上可以被視為稍加改動的滿語,他們一直使用這種語言至20世紀中葉。目前生活在新疆的錫伯族人仍舊在進行錫伯文的教育,並出版有錫伯文的報刊。 近年來,通過各方的努力,滿語研究已正式成為黑龍江大學的重點學科;民間的滿語學習班也在一些城市和網路中開始出現。
❽ 在網上怎麼找滿語的很多文字翻譯
網上沒有, 你想翻譯什麼?
❾ 滿語800句 文字版(要全集)baniha g-unin be saha gucu ,baniha
去數典看看,應該有